普陀山志卷二

图考

古九州之域盖铸诸今白华固海上灵境将必有天造地设者非图何以传大千若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有形皆坏不烂虚空」则何必不白华何必白华此山此图一齐扫却志图考

普陀山图

山水

夫丹山赤水蚤有誉于东南岂洛伽犹淹海外邪夫以孤绝之区涤荡云日斯已竒矣况仙释之所栖灵乎顾瞻南询处石𪩘如环遥望大洋[缈-目+耳]桑壶在焉可不谓另一天界哉读《山海经》惜乎其未广也志山水

补陀洛伽山

在昌国东海中今属定海县去郡城约三百里去县约二百余里山周围约四十余里东望小洛伽山南望月嶴山西望舟山北望霍山「补陀洛伽」盖梵名也华言「小白华」《华严经》所云「补怛洛迦」乃善财第二十八叅观音菩萨说法处又《传记》称「东大洋西紫竹旃檀林」者是也又扁「海岸孤绝处」一名「梅岑」以梅子真于此炼药故名元吴莱明屠隆作记

梵山

寺南案山也旧有路通行人堪舆者以为龙首不宜践伤督造张随令栽松竹立石示禁

金钵盂山

在寺西莲花洋中

香炉花瓶山

在寺东大洋中以似得名

茶山

在寺东方岩北

金刚峰

在白华岭西

玉趣峰

在太子㙮右

弥陀峰

在㙮子峰西

㙮子峰

在西天门下

逹磨峰

在西天门上一名「罗汉石」元赵孟𫖯题曰「瀛洲界石」

灵鹫峰

在妙应峰西

妙应峰

在白衣峰西

白衣峰

在东天门上

观音峰

在无畏石后

菩萨顶

在茶山上诸峰之最高者

炼丹峰

在饥饱岭梅福尝炼丹于此有「梅公鼎」

白华峰

在三官堂左督造张随题「复承 上」

光熈峰

在镇海寺后

会仙峰

在育㤙院前勾章钱维翰题

狮子岩

在寺南太子㙮前

鹰嘴岩

在摩尼洞北

东方岩

在茶山前

象岩

在无畏石前

佛手岩

在观音峰下

虎岩

在东天门东

圆通岩

在司基湾东

玲珑岩

在金刚窟西

西方岩

在圆通岩西

潮音洞

在东大洋海西西大洋海南菩萨尝显见处四顾无畔岸上有穴可俯而观名「天窓」详见〈灵异志〉

龙女洞

在潮音洞亦神通所现外有石壁立中窅不可测

金刚窟

在寺西幽静湾上有洞如室冬温夏凉

法华洞

在寺东上有高峰总兵李应诏题「东南天柱」

摩尼洞

在天箆东

白华岭

在玉趣峰下

栴檀岭

在寺东南

饥饱岭

在寺左

圆通岭

在灵鹫峰下

青鼓岭

在镇海寺东

笑天狮

子岭

在青鼓岭北

磐陀石

一名「金刚石」在西天门西相传大士说法处旧有二龟至石下听法遂化为石其形尚存又有石五十三块环向磐陀今呼为「五十三叅石」磐陀之上最平广可容百余人下临大海东望扶桑烛龙将驾天光烂然须臾红轮从海底涌出

无畏石

在佛手岩突然一石其形方广而险峻若倾不可踄

天箆石

在摩尼洞西

叠子石

在佛手岩南

毛跳石

在求现台东

求现台

在潮音洞前有阶可登亦人瞻礼之地

音跳石

在龙女洞西

佛牙石

在寺西

香炉石

在圆通岩后

不二石

在磐陀东郡人沈一本题

真歇石

在寺东深处旧有庵相传真歇了禅师修道于此

巫山石

在寺后少卿涂杰题

西天门石

在金刚窟西总兵李承勋题「振衣濯足」

东天门

在白衣峰南

海天佛国石

在镇海寺东北总兵侯继高题写

新螺礁

在石牛港口大洋

善财礁

在潮音洞前大洋相传为善财叅大士处

捣饭嶴

在观音跳石西

飞沙嶴

在镇海寺东

千步沙

自饥饱岭循山而行为千步沙潮声吼激喷雪连山耳目竒甚

金沙

在紫竹林太子㙮前路皆黄沙如金沙布地故名亦大士显现处也

三摩地

在寺西

莲花洋

即山西海也倭奴入贡见观音灵异欲载还国满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洋之得名以此

东大洋

在山东

石牛港

在莲花洋西宋中官王贵等诣山礼佛心未敬信辞归满海阻铁莲花贵望山叩谢有白牛浮至𥁞食其花舟始移白牛还立水次乃一白石如牛故名

白沙港

在小洛伽山南

箭港

在光熈峰北

莲花池

在寺前上有桥即莲花桥旧植莲兴革不常多淤涨万历十四年忽产红莲数朶是年十一月钦赐瑞莲观音相至咸谓应斯兆焉三十年督造张随浚治植白莲香风远袭

放生池

在寺东嘉靖间僧普贤买一金鲤放池俄黑云起随化黄龙飞海年久淤涨万历三十年督造张随濬治

光明池

在潮音洞旧名「甘露潭」正徳间太后遣使祷取以疗目疾赐名

短姑道头

在山西南隅莲花洋逹岸处相传大士显灵筑砌巨浪冲激不坏航海者维舟于此自此由白华岭至普陀寺路约三里许旧湫隘不堪行督造张随开拓平广

菩萨泉

在寺左久旱不竭丛林大众皆仰汲于此

慧泉

在龙女洞人祷取以疗目疾

灵一泉

在育恩院西平石上都督杨宗业题

龙潭

在潮音洞口旧传娑竭罗龙居此

龟潭

在茶山下

葛洪井

在烟霞馆后今废太史陶望龄同宪副周汝登镌石

仙人井

在饥饱岭今竭上有石叅将陈九思题「登彼岸」

金沙井

在圆通殿右俗名「龙井」久旱不竭每遇寺僧有不祥輙变黑色

清净境

在三摩地木秀泉清恠石攅列上有亭学士宋濂作铭今废

有境

在真歇庵左大学士吕本题原名「三一岩」大学士徐阶礼部尚书陆树声题又「海天春晓」副使刘翾题

西方境

在西方严宁绍叅将刘炳文题「中流砥石」

藤萝境

在磐陀石东山迂萦囬竒岩壁立上多藤萝旋绕搃镇虞都杨宗业捐俸属寺僧性能剏禅院一所于此题曰「三天法界」

玉堂街

在寺东饥饱岭至镇海寺路旧有沙𣺯隘不便行趾镇海寺僧如珂募甃石道众皆徳之会稽陶望龄题曰「玉堂街」

殿宇

琼宫绀宇布满名区咸以藏殊妙之相辟空寂之门若海天万里风涛激射金碧丹青屹如鳌柱与海屋争竒此固不可二三见也志殿宇

𠡠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

在补陀山南▆山皆石骨独寺趾沙坡平旷前代废兴不一万历二十六年毁后三十年𠡠御用监太监张随董建随以旧基形局浅漏辟迁麓下并改辰向为丙云原名「宝陀寺」尚仍未赐今特请是额并赐御碑又郡人吏部侍郎周应賔有记余详具〈建置志〉圆通大殿 藏经宝殿(奉前后颁赐藏经) 景命殿 天王殿 四配殿(祀弥陀地藏伽蓝祖师) 山门(俱在普陀寺) 铁瓦殿 无梁殿 瑠璃殿(俱在潮音洞今废) 梵王宫(在潮音洞上嘉靖间鲁府建今废) 云会堂(俗名「十方堂」) 华严堂 海会堂 资有堂(大学士沈一贯题) 净业堂 涅槃堂(俗名「安乐堂」以上诸堂俱在普陀寺) 演法堂(旧在普陀寺今废)

钟楼 皷楼 水陆楼 斋楼(俱在普陀寺) 烟霞馆 白华馆(俱在普陀寺)

东西方丈(在本寺景命殿左右各三十间左为常住公用之所右作僧寮世世同居共食立为规约并不得分割房户) 香积厨(计二十间) 龙章阁(宋嘉定间建今废) 不二阁(在育恩院内都督杨宗业捐资剏建)

御制藏经序碑亭

玉音亭 应制经賛碑序(以上三亭俱在本寺总兵侯继高建今废) 怀阙亭(在烟霞馆左四围松竹腾茂万历三十年督造张随建) 渡海纪事碑亭(在寺左督抚尹应元建督造张随题「海山天柱」) 着衣亭(在无梁殿左) 劝人莫要舍身亭(在潮音洞宁绍叅将董永燧立) 栢子庵(本寺僧心一建)

太子㙮(在普陀寺前高九丈六尺皆太湖石雕刻精巧) 金刚㙮(在金刚窟郡人尚宝司丞沈泰鸿建延僧性汾守庵) 普同㙮(凡二座一在千步沙一在龙湾为逝僧藏骨之所) 一乗㙮(在西资庵右)

关圣祠(在莲花洋畔汛兵守此) 天妃祠(在司基湾西) 娑竭龙祠(在菩萨泉下万历三十三年督造张随建立)

三官堂(在短姑道头左于万历五年寺僧明安建为登舟憇足之所)

三圣堂(在普陀寺前古禅堂同傍有泉久旱不涸万历三十五年三月内钦差御马监太监党礼奉㫖賫帑立碑谢土启建圆满道塲同钦差御用监太监张随率诸禅侣赴潭请水目睹有感捐资鼎建)

大士桥(在潮音洞上宋绍兴间僧徳韶建今废) 莲花桥(在山门御道前三十四年督造张随建) 智度桥(在镇海寺前剡人周汝登题)

𠡠赐护国镇海禅寺

(在普陀寺东约五里许一山矗峙曰光熈峰有麻城僧真融自五台伏牛峩嵋蓥华咸剏饭僧之所至万历八年复来普陀结茆数楹于峰下渐建圆通等殿然尚以「海潮庵」名迄二十二年郡守吴安国改额曰「海潮寺」真融殁其徒如寿等又为增建殿宇规制弘丽三十四年御马监太监党礼请于朝赐今额郡人大方伯冯叔吉礼部主事屠隆记)

圆通殿 天王殿 伽蓝殿 祖师殿

山门(俱在镇海寺)

千佛阁 龙藏阁(奉南北藏经) 止阁(在龙池上郡司理阳羡何士晋题)

景命堂 华严堂 大觉堂 净业堂 龙王堂 土地堂 延寿堂(俱在镇海寺内)

水月楼 白华楼 智食楼 钟楼 皷楼(在镇海寺) 东西厢楼(各三十间作十方公用之所)

方丈(在净业堂左) 香积厨 观亭(在方丈后会稽陶望龄题)

华严铜㙮(在寺东首安供以镇山门)

千佛㙮(在寺内)

大智㙮(在镇海寺西山之麓)

𠡠赐祝延圣寿磐陀禅院

在普陀寺西约半里许向有古室数楹年远颓海宪方应明捐俸重建恢拓基趾殿宇巨丽实寺之附庸也大宗伯周应賔题曰「应身宝殿」崇祯八年二月承乾宫皇贵妃遣官进香复命铸 渗金佛像一尊紫袈裟二袭请赐今额十四年内 田戚畹奉㫖进香到院又捐资请方册佛经一蔵永镇山门以𡸁不朽院之西会稽大方伯陶崇道倡缘筑堤捍海垦田数十余畆以充祝圣饭僧之需皆老衲无边苦行精修所感之力也

聚沙庵(在镇海寺西即邉公窣堵波院也)

茶山静室

朝阳庵

在菩萨顶之麓万历五年间内臣明凤祝发于此以凤号朝阳故名凤殁其徒真玄孙如乐皆内臣出家能克纂前绪坚修净业督造张随题额曰「瑞霭旃林」

慧济庵

在菩萨顶右僧圆慧建郡人尚宝司丞沈泰鸿题额曰「宝月含空」

圆觉庵

僧如月建

吉祥庵

僧明潭以内臣出家守静于此

方广庵

僧如富建

琉璃庵

在茶山后僧朗元建

法喜庵

僧真净建

观音庵

僧海印建

梵音庵

在海天佛国石右僧明照建

崇徳庵

僧见寛建

涌泉庵

僧如丛建

严庵

僧性觉建

弘觉庵

僧海舟建

智胜庵

在茶山左僧性灵建

圆应庵

僧如元建

灵瑞庵

僧性斈建

雨华庵

僧如晓建

千步沙静室

禅那庵

在千步沙上僧如寿先年为镇海寺住持以丛林事繁建为退居之所

慧日庵

僧如胜建

金粟庵

在饥饱岭左先年四川僧真泉建于二十八年让僧真定守焉泉复结茆数楹于庵后曰「千佛室」以居

杨枝庵

宁绍叅将刘炳文鼎建延僧通津居此

龙树庵

僧海灯建

智度庵

在大智㙮右僧如心建

月印庵

在摩尼洞上僧性慈建

圆信庵

僧明忠建

摩尼庵

僧海云建

双泉庵

僧真静建

雪浪庵

在后海洋畔僧明悟建

伴云庵

僧真觉建

甘露庵

在普同㙮左僧性全建

栴檀庵

僧如方建

般若

在鹦鹉石左僧如寛建

资福庵

僧寂灯建

龙庵

僧明富建

大悲庵

僧如盈建

盘龙庵

僧真寛建

清凉庵

在小茶山内僧真满建

海曙庵

在摩尼洞前僧如信建

磐陀石静室

圆通庵

在西天门于万历五年僧圆献结庵于谷内其徒明通谙知义与游历京都为缁素所重众喜助以大藏南还延僧检阅昏晓不辍郡人沈一贯嘉额曰「法轮常转」

真歇庵

在普陀寺后宋真歇禅师建岁久倾废万历三十年督造张随改额「栖真庵」

海云庵

僧真晓建

总静室

在司基湾三十年督造张随以旧趾湫隘拓基迁建题曰「云林总会」

永胜

僧祖敬建

宝函室

在不二石右僧真一刺血书经处也

修竹

僧性钟同徒海缘建

白云庵

僧性坚建

娑罗庵

僧真隆建

莲华庵

僧如定建

海印庵

在莲花洋畔僧徳▆建

慈云

僧如有建

灵石庵

在磐陀石下僧真▆建

大觉庵

僧真良建

大慈庵

在西天门侧僧海目建

灵芝庵

僧明经建

清籁庵

在金刚窟后僧照性建

在茶山僧圆凤建

西资庵

在一乗乾建周应賔题

金刚庵

僧性汾建

育㤙院

在寺西二里许搃镇杨宗业捐俸属寺僧性能守静于此吏部侍郎周应賔题曰「海上竒观」

在小白山前钦依㝎海都司梁文因祈嗣有感捐资属寺僧如曜创建中奉白衣大士镇守都督杨宗业题曰「天香踵瑞」

梅福庵

在梅湾系梅子真炼药之𠁅旧有庵宇颓废住持如回捐资重剏縂镇都督杨宗业题额曰「竒葩古迹」

在茶山僧性了建都督杨宗业题

白象庵

僧普耀建

凈土庵

在捣饭嶴道头至潮音洞冲要之所可避雨旸僧照空徒应悟建都督何斌臣题「真如妙境」

积善庵

在千步沙僧玉峰建

韦驮宝殿

在禅堂岭下僧海谷建侍御陆世科题名尚书周应賔题额「护法正神」定海县知县顾宗孟题额「觉海隐持」织造司祇监李賔题额「维持正教」

𩔰圣庵

都督裴爷重建

三元殿

在道头

𨼆秀庵

在短姑道头山上僧如秀仝徒性昙于万历间监造普陀寺督造内官张随酬僧勤劳建庵修静题额曰「𨼆秀」

规制

说者多言间架微𤨏夏世室以下《考工记》何称焉夫梵宇靡常

纶音特重要使烦而有体大而可久所谓得当报者量功鸠材不愆于数夫谁非鞅掌其略之也志规制

寺基

面阔七十八丈进深五十三丈二尺

山门

面阔二十八丈八尺山门三间九架面阔五丈六尺进深四丈明间阔二丈左右稍间各阔一丈八尺高二丈五尺甬道进深四丈

天王殿

五间十一架面阔九丈二尺进深六丈六尺明间阔二丈五尺左右次间各阔一丈八尺左右稍间各阔一丈八尺八尺甬道月台共进深九   

圆通大殿

七间十五架面阔一 四丈进深八丈八尺明间阔二丈八尺左右次间各阔二丈四尺左右稍间各阔二丈左右次稍间各阔一丈五尺高五丈八尺甬道四丈

藏经宝殿

五间十三架面阔九丈二尺进深六丈八尺明间阔二丈左右次间各阔二丈左右稍间各阔一丈六尺高三丈八尺甬道仪门共五丈

景命殿

五间九架面阔九丈进深五丈明间阔二丈左右次间各阔一丈八尺左右稍间各阔一丈六尺高二丈八尺

伽蓝祖师弥勒地藏四配殿

每殿三间九架各面阔五丈六尺进深四丈明间阔二丈左右稍间各阔一丈八尺高二丈四尺

配殿廊房

左右各二十五间七架廊房每间阔一丈四尺进深三丈六尺高二丈

天王殿左右廊房

各七间七架每间阔一丈四尺进深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

藏经殿左右廊房

各七间七架每间阔一丈四尺进深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

景命殿左右厢房

各三间九架每间阔一丈一尺进深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

景命殿左右群房

各十间七架每间阔一丈一尺进深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

仪门前左右廊房

各三间七架每间阔一丈进深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

仪门内露顶

左右各一间七架每间阔一丈进深三丈六尺高一丈八尺

钟皷楼二座

明间阔一丈五尺左右间各阔一丈高三丈八尺周围各三丈东西隙地各二十五丈

建置

寺虽代不乏废兴抑入我明罹于燹何亟也洪嘉犹制胜之全不图复有今日两宫三殿之遥同异哉惟是水府无恙铁莲长开亦千万年巩固之一竒也志建置

梁贞明二年日本僧慧谔得观音相于五台山将迎归本国舟触新螺礁莲花当洋舟蔽不前谔祷曰「使我国众生无见佛当从何所建立精蓝」有顷舟向潮音洞泊焉有居民张氏目睹斯异遂舍所居筑室奉之号为「不肯去观音院」

宋元丰三年内殿承㫖王舜封使三韩过潮音洞黑风骤起有大龟负舟危甚望山作礼观音现相龟没舟行得无恙归上其事改建赐额「宝陀观音寺」置田积粮许岁度僧供奉香火

绍兴元年真歇了禅师泛海结庵于山椒题曰「海岸孤绝处」郡请于朝易律为禅寺三年风雨殿摧住山徳韶言于朝赐钱万缗修餙七年殿成御书「圆通宝殿」「大士桥」以赐徳韶剏龙章阁藏之

淳祐八年制帅颜頥仲祷雨有感施钱二万米五十石建长生库接待庄

元大徳四年春命李铁木儿不花魏也先治演法堂

元统元年宣让王施钞千锭建太子㙮于宝陀寺南

至元十年住持如智建接待寺于沈家门侧以为朝山徃来居停之所

国朝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徙居民入内地焚其殿宇供瑞相于郡东栖心寺仅留铁瓦殿一所使僧守焉

正徳十年僧淡斋于潮音洞南建正殿五间方丈二十间

嘉靖六年河南辉府施琉璃瓦三万砖一万修三十二年东倭入犯总督胡宗宪迁其殿宇于定海县东城外之招宝山迎大士像供焉余舍尽焚

隆庆六年五台僧真松来山稍为修复

万历六年僧真表创天王殿云会堂十四年建藏经殿奉圣母颁赐藏经立静室五十三处以应五十三叅十五年总兵官侯继高建碑亭三座二十六年火金石尽烁惟大士宝躯俨然独存而关真君须髯不为烈熖所坏是时四方善信益加敬仰施舍木石一朝毕集而当事者禁不得复创乡缙绅力为之请始建藏经殿俾僧守奉如初二十七年上颁藏经到山寺毁藏隘不堪安奉内使以闻三十年上𤼵帑金一千两遣太监张随更建藏殿三十一年五月督抚尹应元视师海上建渡海纪事碑亭七月张随令西域僧本陀难陀建普同㙮于龙湾三十三年正月上复𤼵帑金二千两仍遣张随重建圆通等殿赐额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三十五年正月上复𤼵帑金一千两遣御马监太监党礼建御制碑亭

灵异

摄大道以归虚空虚空有何灵异迺大灵异出焉此凡情所执而圣解不即但自心无碍则非无非有平常灵异也灵异平常也胜妙弘通不可思议矣志灵异

唐文宗嗜蛤蜊东南沿海频年入贡民不胜苦一日御馔蛤蜊有擘不开者扣之乃张中有观音梵相文宗愕然命贮以餙金檀香盒后问惟正禅师师曰「物无虚应乃启陛下信心以节用爱人耳」因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则洛伽所从来矣

大中元年有梵僧来潮音洞前燔十指指尽亲见大士说法授以七宝石

梁日本僧慧锷从五台山得菩萨像将还国舟抵礁石不能动望潮音洞默叩遂得逹岸乃以像舍于洞侧张氏为筑院奉之屡睹神异郡闻之迎其像入城为民祈福未几有僧至补陀复求嘉木扃户刻像弥月像成而僧不知所在后像偶亡一指忽波间浮花至视之迺所亡像指也

宋元丰三年谒者王舜封使三韩遇风涛大龟负舟颠危且甚舜封惶怖望洞致祷忽睹金色晃耀现满月相珠璎灿然出自严洞龟没舟行

崇宁间户部侍郎刘逵给事中吴栻使高丽还经四昼夜月黑云翳海面𡨕蒙不知向所舟师大怖遥叩宝陀俄神光满海如昼历见招宝山遂得登岸

给事中黄龟年礼洞亲见紫金自在相朗然坐石上偕游老稚俱见备作賛颂

绍兴戊辰三月望史越王浩以余姚尉摄昌国盐偕鄱阳程休甫诣潮音洞寂无所睹炷香烹茶盏浮花瑞晡时再至一僧指曰「岩顶有窦可以下瞰」扳援而上瞻顾之际瑞相忽现金色照耀眉目瞭然二人所见不异惟浩更睹双齿洁白如玉将暮有一长僧来访云「公将自某官历清要为太师」又云「公是一个好结果的文潞公他时作宰相官家要用兵切湏力谏二十年后当与公相见于越」遂辞去送之出门不知所在乾道戊子以故相镇越一夕报有道人称「养素先生」旧与丞相接熟典客不肯通疾呼入谒亟命延之貌瘁神清谈论风起索纸数幅大书云「黑头潞相重添万里之风光碧眼胡僧曾共一宵之清话」掷笔不揖而行公大骇遍覔不见追忆补陀之故始悟长僧及此道人皆大士现身也

孝宗隆兴元年七月御选徳殿梦游补陀得异兆遂制观音賛曰

猗欤大士 本自圆通 示有言说 为世之宗
明炤无二 等观以慈 随感即应 妙不可思

迺颂刻殿庭

淳祐连苦旱制帅颜頥仲祷雨洞中大士并童子喜悦出迎自是随求輙应

元大徳五年集贤学士张蓬山奉㫖祝厘潮音洞见大士相仿佛在洞壁次至善财洞童子倐现顶上瑞霭中大士再现宝冠璎珞手执杨枝碧玻瓈椀护法大神卫翊其前久之如风中烟渐向销没但祥光满洞如霭霞暎月见数尊小佛作礼慰快

致和元年戊辰四月御史中丞曹立承命降香至洞求现忽见白衣相璎珞被体次及善财洞童子螺髻素服合掌如生适以候潮再叩再现而善财洞大士亦在童子鞠躬眉目如画七宝璎珞明洁可数群从悉见

初宋倭奴入贡船泊补陀洋见观音灵异欲载之国临行风浪大作满洋开铁莲花船不能行倭惧而还之故名莲花洋至中官王贵等奉㫖赍捧华幡宝香诣山窃自意「汪洋巨浸中大士安在皆人自敬信耳未必有神也」方解维满海复生铁莲花风涛汹涌舟不能前从人望山号呼叩头流血风浪始平輙有白牛隔山浮至尽食其花舟遂可移已而牛𨑰水际化一白石如牛至今存焉故莲花洋亦名石牛港后元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颜定江南部帅哈剌歹来谒洞下窅无所见迺张弓引矢射洞而回及登海舟满洋复生莲花遂惊异悔谢徐见白衣大士并童子像

有嫂姑到山将及岸姑适月来止舟中嫂独徃俄有媪到舟以裙兠石砌步引姑上殿嫂下失姑所在后姑下询是媪引复同姑覔之宫殿俱无始悟媪即大士也遂名短姑道头石砌冲激不坏近时有哨过洋舟空压泛偶一舟载此道头石不能行悟还本处舟遂移石砌如旧又有七宝阶相传大士欲从舟山筑海堤过寺为凡众所冲遂止至今泥趾不坏亦道头类也

国朝自洪武初徙海上居民而灵异见少矣然汤公和舟至沈家门犹见浮一金钵盂也所传闻一二若永乐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潮音洞现白衣大士龙王龙女长者大权从之辰巳时现开长眼面带烦恼午时现紫色身面壁酉时善财岩外现白衣金冠菩萨坐红日中韦驮天日下立罗汉海上步云而来二十日卯时洞内又现紫金身宣徳二年四月现阎罗天子玉女一双随之正统二年二月十九日夜现宝珠放大光明迨万历颁藏以来隂功隲佑未易枚举㨿文献所称威灵之显赫者万历十四年有杭州僧天然居补陀其母持斋奉佛甞募金钱尽致补陀一日化得菩萨像颈金铸以授天然天然见金颈心动谋诸工人剥其颈金工立死他日母来自海上将及山天然已先知矣遂高声詈骂曰「吾[宋-木+免]家害我者至矣」见即批其母颊取刀自裂其颈绕山数匝飏言曰「汝軰莫我若若我地狱在眼前矣」遂死至万历庚寅十月寺僧有相讼者郡丞龙徳孚自诣补陀鞫之取《法华经》毁之令僧跨跨毕丞至后殿拜礼如来甫下拜觉两髀病软两人掖之以拜遍体𤼵热急扶入胸结如石楚不可忍渐至昬愦见有人若伽蓝者传佛㫖「罚作三石牛啬官」盖𡨕官也丞力求懴悔愿斋戒终身以自赎僧亦为之诵经礼懴久之始得兆许懴悔是时不粒不瞬者十日矣若俗传幻妄所多不具载

颁赐

聚山谷米不足当太仓一粒披沙海金不足当内帑一铤礼有锡命之文诚荣之也宝陀之锡旧矣沧桑灰烬遗文足征迩年宫府共颁财法并施山灵实冯借之今殊数具在亦功徳林也志颁赐

宋嘉定间赐修「圆通殿」钱万𦈏赐御书「圆通宝殿」及「大士桥」额赐宸翰并金襕衣银钵码碯珠松鹿锦幡

淳祐八年诏免本山租役

元大徳三年赐新殿宇金百两四年赐䌽幡缄香及帑钱二十缗赐割浙省官田二千畆昌国常住田五百六十七畆山一千六百七畆供僧𠡠于正九月讽诵祈祷

皇庆二年赐主僧袈裟及十方僧饭𠡠浙省赐钞八百六十八锭买给佛灯田三顷

泰定四年赐饭僧钞千锭僧衣一百八件供圣黄金织文幡及金䌽绮帛赐供营缮田二顷二十六畆

致和元年赐香币及钞百锭

元统二年宣让王施建㙮钞千锭

皇明万历十四年三月𠡠赐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刊印续入藏经四十一函并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褁经绣𫄢六百七十八张观音金像一尊善财龙女各一尊金紫袈裟衣一袭

二十七年二月𠡠赐大藏经六百七十八函《华严经》一部《诸品经》二部鏒金观音像一尊

三十年四月赐建藏殿帑金一千两饭僧银一千八十两诵礼《观音经》银三百两《观音经》一藏

三十三年正月𠡠赐重建殿宇帑金二千两修斋银三百两大红纻丝四疋大红织金升降云龙纻丝十疋大红销金龙幡二对五䌽金边供花四朶(每朶银柄重十五两)五䌽云龙花瓶二对安供

散施秘药一十四种清眩抑火化痰丸四罐消滞丸四罐通玄丸四罐滋隂养血健脾丸四罐二圣救苦丸四罐秘方化滞丸四罐八宝卷云二百管紫金锭三百锭蟾酥锭一百锭观音救苦锭五百锭膏药一万贴愈风延寿丹二千圆神仙朱砂丸二千圆神仙化痰丸四罐㕮咀饮片七十五味

赐《金刚般若经》一藏《观音普门品经》一藏

圣母慈圣皇太后赐建寺银三千两

三十五年正月赐帑金一千两建「御制重建寺文碑」并谢土道塲

三十七年十一月赐帑金一千两延僧检阅藏经三年五䌽织金龙叚四十疋制蜈蚣日月长幡悬挂并阅藏经袱桌衣

三十九年正月赐帑金一千两祝厘饭僧

命使

自佛骨遣迎而瞿昙之门渐烦命使况岳渎之显灵者乎葺尔完宇以禋明祀盖亦有摄行望秩之意焉殊非徐市軰可共道也志命使

王贵

内侍乾徳丁卯遣赍香幡诣山

李英

内侍大徳二年中宫命降香修宇

孛罗

宿卫三年奉㫖降香赐金

魏也先

四年奉㫖饭僧转经五年再奉㫖治演法堂

太出

四年五年俱与魏也先同使

李鐡木儿不花

五年与太出魏也先同使

张蓬山

集贤学士五年奉㫖祝厘

法华奴

皇庆二年皇太后遣饭僧降香

帖闾

中正同知泰定四年中宫遣赐金币

曹立

御史中丞致和元年奉㫖降香币

皇明

张本

内官监太监万历十四年奉㫖赍送藏经

孟廷安

御用监太监十四年与张本同差

赵永

汉经厂掌坛御马监太监二十七年奉㫖赍送𠡠谕大藏全经

曹奉

御马监太监与赵永同差

张随

御用监太监三十年四月奉㫖督造藏殿三十三年正月再奉㫖督造普陀禅寺顺天文安人嘉靖间选中内书堂涉猎经史过目輙不忘又精书法时故相兰谿赵志臯为教习大噐重之历官钦依皇坛内汉经厂表白断酒除荤严持戒律万历初年𠡠随董建护国万寿寺于都门之西工竣赐赏飞鱼袍服于三十年重建南海宝陀寺藏殿乐成复赐金钱及一品服三十三年正月复奉㫖赍金重建普陀禅寺工巨费烦人颇难之而随区画𥁞善咄嗟倚办大工遂成随之奉差者两历年者六性约而方一蔬一饭之外绝无所需八行不逹政府人亦无敢干以私者先是渔人系市人酤贩秽𧃳莫可谁何及随秉虔焚不待力遣而相率退去即金碧辉绚成清净佛地者皆随力也三十五年五月工竣复命圣心嘉悦赐玉带岁禄以旌其劳三十七年十一月复奉钦遣到山饭僧及启建检阅藏经期塲三年三十九年三月奉㫖到山启建酬答佛恩保祐圣体万万安道塲斋施合山僧众

王臣

内官监太监三十年与张随同差

党礼

御马监太监三十三年九月奉㫖赍送诸品经藏三十五年正月奉㫖赍帑剏碑圆满祝厘饭僧

张然

御马监太监三十三年十月奉㫖赍送藏经于杭州昭庆寺及降香币诣山祝厘饭僧

释子(仙附)

洛伽山千二百菩萨所住盖开权以示皈依总持无可少者非有道曷堪此自梁惠锷后大者兴建小者接待统之皆应机也今并泝而録之傥亦求名佛之㫖乎志释子

惠锷

日本僧首创观音院

清了

字真歇自长芦南游浮海至此结庵山椒

徳韶

嘉定间以佛照禅师法嗣来主是山余见〈建置〉

如智

至元间捐衣钵余赀建接待寺

如律

大徳间修圣像并上玉琢瑞相赐田二十顷命翰林刻石纪之

皇明

行丕

字大基鄞人宗说兼通行解相应洪武初由佛陇来主是山

淡斋

正徳十年住持其徒大扬州小扬州募缘留都十载铸铁瓦二万铁砖一万构殿潮音洞

道诚

字普贤徽州人以戒行闻历游名山至洛伽师淡斋叅礼甚众年七十有三预报示寂有偈云「普贤普贤苦行心坚即心是佛西方目前

圆锦

奉化人嘉靖二十六年住持

真智

字法光河南人嘉靖三十二年住持

明增

字望云奉化人嘉靖四十年住持

真松

来自五台龙树寺为住持

真表

字一乘翁洲人年十二入山祝发师明增及壮誓志兴复重创殿宇规模一新万历六年礼部给劄为住持十四年𠡠颁藏经到山并赐金环紫袈裟衣诣阙谢恩赐延寿寺茶饭香金五十两缁衣禅帽各一件而还其为人性刚直敬礼十方贤衲结草庵五十三处以故名僧皆归之真融以客僧至山顿剏丛林皆表賛扬之力也

真语

字竹庵山西襄陵人十九年奉礼部给冠带劄付为住持

真璧

字瀛石鄞人二十一年为住持

真海

字东洋乌程人掌僧会司等二十二年为住持

字云峰仁和人二十六年府县给帖为住持

如迥

字寂庵兰谿人投真学为师长受戒于金山和尚听法于万松法师归山阅藏讽《华严》者十有三载二十九年三月因真宰殁于京众举于郡邑为住持值𠡠造内使络绎朝夕拮据公务三十二年冬退居东堂明年夏督造至复授为住持居东方丈又明年春布政司给授冠带三十五年春蒙赐紫袈裟衣一袭九月二十五日谢恩表章一道十月十五日钦命赐紫并给礼部劄付授僧録司右善世而还护持    众祝延

真遇

字普光翁洲人性质朴不嗜过午值如迥让住持众以其诚共推之为住持

真才

字竒峰绣水人髫年入道受法于无瑕老人赋性温雅才徳兼备宗说洞明为堂头首领善调大众吏部蒋公赠额曰「藂林调御」名闻广著司府劄给冠带为东方丈住持

真经

字三藏滃洲人秉性沉默举措无苟督造张公以师礼事之立为知事三十九年众推举为住持

如钦

字万容鄞人为寺监事心意巧妙时遇𠡠建殿宇经画之力淂无疲倦寺成辤事静修众擢其功推举府县劄给为住持

如让

字逊吾严陵人为寺都管𠡠建寺宇徃返京都不辞劳苦三十七年奉礼部劄授僧録司右阐教职恊理寺事三十八年完工复命钦赏紫衣袈裟一袭

如曜

字昱光定海人智畧才艺一莫能及营复殿宇頼其力焉先为寺都管四十年司府劄给冠带为本寺住持

性能

字守拙扬之通州人请度本寺二十三年府县帖佥充一山总管大小僧务皆属主之仍恊理寺事𠡠建之后复𠷰志乗以𡸁永久总管之设自此始焉

性空

字无念溧阳人逈之弟子戒行谨持其徳最著

性海

字无邉鄞人为寺都管众所钦服四十二年奉府县劄给冠带为本寺住持

性宝

字玉峰鄞人为寺知事

性乐

字素明鄞人为寺知事

海鲸

字乐渊定海人才能果决秉公爱众行事不苟推为寺都管

海相

字天真鄞人三十七年为寺都管三十九年转为知事

海筏

字济川鄞人性直果决为寺知事

真聡

字敏庵鄞人青年入▆率众礼诵有年众举为东堂勤旧

如弘

字大愿姑苏人众立为寺知事

性彻

字见空河南陈州人▆落徃返京师不辤劳苦为寺知事

性璇

字妙用鄮人奉帖为都事尚其勤劳后佥为都管

性岳

字凌云鄞人师钦之功能立为知事

海先

字㴁洲慈水人堂主悦心之后为本寺知事

性印

字西宗滃洲人为寺知事

性懋

字无碍句余人为本寺都事

海福

字弘如鄞人为寺都事

海灏

字宗源鄞人为寺知众

字养如鄞人为寺司库

海宝

字龙安慈水人轨直无私为寺司库

镇海寺真融

字大智麻城人为镇海寺开山住持功行详见〈殿宇志〉

如寿

字天然河南永城人有戒行万历十八年其师大智示众举为住持后因丛林事繁恐妨凈业退结静室以㞐

如徳

字本空直隶兴化人万历二十四年为住持

如诚

字自修杨州人三十年为住持

如照

字自心高邮人三十年为住持

如光

字宝莲杭州人万历三十三年为住持三十五年蒙𠡠赐寺额诣阙谢㤙赐紫衣一件给礼部劄付授僧録司右觉义

如灯

字宝光湖广襄阳人本寺开创以来即为都管后充库司丛林之事尽属经理秉公爱众十方缁素咸敬服焉

如碧

字玉田椘人为本寺监寺

如珂

字玉堂嵊县人为本寺恊理𢩾事玉堂街功多珂之力也

性贤

字乐庵四川富顺人随智师为侍者众以其素谙僧务遂推为寺都管

高道

秦 安期生

避秦乱至山修炼尝以醉墨洒成桃花纹故寺西南有桃花山

汉 梅福

字子真尝炼丹于此故山別名梅岑

晋 葛𠎣翁

字稚川尝炼丹于此去寺之北有葛翁池今湮没

元 王天助

字致和尝修炼此山后祈雨輙应闻于朝赐号「太虚玄静志人」

物产

佛域所产如昙华优钵之𩔗世不可得见虽竒亦奚以为洛伽不生虎豹蛇不噬人大士之灵昭然岂无宣洩挺生与紫竹白鹦鹉争竒者乎若其种种海物非从山产者不复采志物产

蚕豆芝蔴荞麦

油菜(春至开花独先他处)白菜芥菜菠薐莙荙苋菜伽蓝菜(长一尺叶有毛自三月食至五月)胡萝卜白萝卜王瓜丝瓜冬瓜扁豆带豆葫芦紫菜(生海岩)鬼头芋(形似得名)番芾(种来日本味甚甘羙)

梧桐棕榈水杨木犀娑罗(从郡东育王寺分植)罗汉松枇杷椿

白枣地栗密橘

紫竹乌竹猫竹淡竹龙须竹箭竹筋竹凤尾竹南竹

白花(春月遍开甚香山之得名「小白华」以此)水僊(亦遍开清香异常移种外方輙少开者)紫荪葵萱花玉簪金盏鸡冠虎刺凤僊芙蓉丹桂木槿山丹石菊山茶(𣗳高数丈丹葩满枝如珊瑚林)苎麻西番菊白瑞香薝卜

天门冬半夏百合沙參天南星何首乌木贼草山栀艾蔓荆子风藤玄參

频迦(上下和鸣如呼佛号)𪅱鳿(低飞乱鸣)鹦鹉(偶现不常)鹁鸪山鹊灵鹊(二月十九日聚鸣)青雀紫燕乌鸦(聚即香客至又就手接食)海鸥黄鹂百舌鹡鸰白头公

鹿野猫

(以上皆督造张随畜放生池)

绿毛龟(遍莲花池皆是其毛不及蕲州茸细)

乌扑蛇(大如斗)金色蛇白蛇(以上遍山皆是并不伤人)


校注

编按此处有文字阙漏
[A1] 圮【CB】圯【志汇】
[A2] 监【CB】盘【志汇】
[A3] 刺【CB】剌【志汇】
[A4] 筩【CB】𥮉【志汇】
[A5] 姑【CB】始【志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重修普陀山志(卷2)
关闭
重修普陀山志(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