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兴福寺位于江苏常熟县西北破山乃虞山之別山兴福寺在县西九里虞山北岭下以山光水色名于世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诗颇为后人称颂故名寺亭为「空心亭」而破山之秀洁乃益为文人所推许寺始创建于齐(四七九~五〇二)以邑人郴州牧倪德光舍居第置之是为大慈寺至梁大同三年(五三七)改为兴福寺寺中最著名之建筑者厥为四高僧祠即唐之怀述常达梁之彦偁宋之晤恩怀述字体如学涅槃有体如塔常达字文擧通涅槃经及庄老书隐迹破山有文擧塔彦偁曾救中箭之虎于寺阁故有救虎阁之遗迹有彦偁塔晤恩字修己通天台教设宗教院于破山有晤恩塔明两代颇有毁败至万历年间始予增修清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吴郡司马李继勋曾重修大雄殿明末程嘉燧辑寺志前有崇祯壬午(十五年西元一六四二)钱谦益序志属草创体例不免驳杂志分五卷卷一记形胜历代艺文附之卷二记塔院怀述常达彦偁晤恩四高僧传在焉卷三记明朝以降重建本寺事迹卷四为明朝名僧事略海舟无著钵庵洞闻等慈等五位名僧是也卷五为清康熙间重修之疏有「重修大雄殿募疏」「重修兴福大雄殿记异」二文兹据国立中央图书馆代管北平图书馆所藏明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序刋本景印(按此本原为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后归京师图书馆志中第五卷收清康熙三十二年重修大雄殿募疏则是志或刻于清康熙间或系后人所增刻因无可考兹依钱序注为明崇祯十五年序刋本)

破山寺志序

余为儿时每从先大夫游破山寺饭罢绝龙磵下上激流泉拾赭石輙嬉游竟日长而卒业壮而缚禅捿息山中徃徃经旬涉月虽在车马尘𡏖顿踣幽絷之时灯残漏转风回月落山阿磵户斋钟粥皷未尝不髣髴在梦想中也循览斯志如观李龙眠山庄图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见所梦如悟前世禅房花木山光潭影与夫此山中名僧胜流经行晏坐高吟长啸之遗迹皆显显然影现卷帙间尘网羁绁余累未毕未能以残生余年遂乐天草堂之约俛仰今昔为掩卷太息者久之而余于此以有二愿焉山寺之废而复新也先大夫奉王母卞淑人之命经营草昧以溃于成屠长卿寺碑云善女人罄产偈似昔贤之舍宅谓王母也王母尝嘱余云山门东西二里许皆古时经堂佛阁旧址伽蓝神所呵护汝外王父母之墓偪处寺之东偏汝他日择善地卜外王父母之宅兆而徙焉用以妥先灵忏宿业汝其勿忘三十年来外王父之子姓累累青衿而家益衰落至不能庇其丘木而纵寻斧焉邑志云山名破山葬者皆不吉以佛地因论之斯又不足言矣余思王母之言每一瞻拜未尝不流涕此一愿也寺之西有宗教院高僧晤恩演台教之地更西为光明庵跨龙磵之上大比丘素公供金光明经修忏法之地今世盲禅盛行教义衰落余欲斥寺西菜圃隙地架杰阁搆广院复宗教光明之旧招延高人即中诸公唱演其中使教幢再树魔燄顿熄即中合掌讃叹以为希有此又一愿也岁月云迈誓愿历然又安知愚公之移山操蛇之神不感其诚而相之乎山僧刻志成余遂以斯言弁于首且以为识焉

崇祯壬午嘉平月聚沙居士钱谦益书于优昙室中

乌目山图

兴福寺图

苏先子后图

常熟县破山兴福寺志卷一

破山

宋文林郎秘书省较书郎守县尉陈于顶山路记云常熟居海濵地无大山县依山之阳是为隅山以濒海之隅也又名虞山以昔人治虞于此也山北行九里是为破山以鬬龙破山而为涧也又北行九里为顶山又北行六七里为小山山之南北相距才二十四里而名已不一矣又合而名之或曰乌目山也

姑苏志云庆元志引山海经曰虞山之北冈垅相接即乌目山今顶山之南有乌目涧疑即此也自此东北九十步有空心潭又有舜井

寳祐志破山之名旧传正观中有老宿在寺说法常有白髯老人每旦必先至一日师问为谁曰某山中白龙也师愿见其形老人云我见形时当念摩诃经号助我之威师怖误诵揭谛神咒神以杵击龙龙冲山而去遂成破涧

又高僧传云白龙与黑龙交勇冲迸成溪

朱长文续图经云正观中山中妪生白龙与一龙鬬于此而成涧(旧志云唐贞观十▆年夏▆月白龙与乌龙鬬于虞山之东北冲山而去山裂成涧则又与白龙祠事相涉三说未知孰是)

中吴纪闻旧传有四高僧讲经山中一老翁日来听法久之问翁所从来答曰吾非人也龙也因问本相可得见乎曰可已而果以全体现僧恐甚亟诵揭谛咒语揭谛神与龙角力龙不能胜破其山而去续图经所载不同谓白龙与一龙鬬未知孰是

卢熊苏州府志破山亦虞山之別山因白龙鬬冲山而去故曰破山

兴福寺

吴地记后集云兴福寺在县西九里虞山北岭下梁大同三年置

唐破山兴福寺再修功德记

此寺始自齐始兴五年因邑人郴州牧倪德光舍居第置之是为大慈寺至梁大同三年改为兴福寺自为邑为寺历陈隋四代迄于我唐甲辰岁岁踰三百年会昌末释教中圮僧难聿兴武宗斥去浮屠法寺毁大中践祚再恢释教俾饰伽蓝先是大檀越主吴兴钱公某吴郡顾罕汝南周坦与彼亲友兼募信士助修塑像添建殿堂赫赫垂芳传之不朽以隽侨居是邑废之兴之耳目相接俾书其事有愧斐然

中和四年六月五日记

范成大吴郡志兴福寺在常熟县西北九里唐寺记云始于齐始兴五年按齐无始兴年号但有延兴中兴二号皆止一年流传之误如此既是唐碑姑存之即常建题诗处(郑虎臣吴都文粹同)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兴福寺在常熟县破山为海虞之胜处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唐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恱鸟性潭影空人心即此地也山中有龙鬬涧唐正观中老妪生白龙与一龙鬬于此而成此涧有空心潭因常建诗以名有御赐钟唐懿宗咸通六年所赐有文擧塔体如塔二人者唐之高僧也有救虎阁五代时僧彦偁为虎拔箭于此有宗教院雍熈中高僧晤恩修天台教于此故以名近刘御史拯宰邑作八咏以志其事云

范成大吴郡志破山兴福寺去邑九里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名曰大慈梁大同三年改兴福寺飞泉石桥修廊复阁气象雄古多唐时屋也僧堂三柱皆有雷篆倒书竒恠不可识相传唐初雷震故然(寳祐志同)

郭彖暌车志曰常熟县破山寺僧堂李唐新建柱有雷神书凢三处盖昔人所传谢仙火之类内一柱题字最端谨可识云助溪作火田凢六字上一字作从具从力字书所无字皆作隶体倒书入木三分不类雕刻然各去地丈余与旧说身长三尺者差异

卢熊苏州府志出宣化门循山而北过报慈寺六里西北入破山兴福寺寺多古迹临龙鬬涧山腰有光明庵

唐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明(一作炤又作曜又作朗)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恱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唐诗记事丹阳商璠撰河岳英灵集首列建诗爱其山光恱鸟性潭影空人心

欧阳公临行题青州山斋曰吾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遇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聮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难为工也晚来青州始得山斋宴息因谓不意平生想见而不能道以言者乃为已有于是益欲希其髣髴竟尔莫获一言夫前人为开其端其物景又在其目然不得自称其怀岂人才有限而不可疆吾将老矣文思之衰耶兹为终身之恨尔熈宁庚戌仲夏月望日题

姚𡩖西溪丛语曰常建题破山寺后院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余观又玄集唐诗类选皆作通熈宁元年欧阳永叔守青州题廨宇后山斋云竹径遇幽处有以鄠杜石本徃河内以见邢和叔始未见时亦颇疑其误及见碑反覆味之亦以为佳不知別有本耶抑永叔自改耶古人用一字亦不苟也

僧清昼晚秋破山寺

秋风落叶满空山 古殿(集作寺)残灯石壁间 昔日经行人去尽 寒云夜夜自飞还

高僧传云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留心篇什凡所游历皆以诗句牵劝令入佛知有集十卷

寳祐志载皎然双峰百战后一首题曰游破山考杼山集乃游吴匡山破寺诗也今削去

吴融送僧归破山寺

万里指吴山 高秋杖锡还 別来双阙老 归去片云闲
师在有无外 我婴尘土间 居然本相別 不要惨离颜

僧常达破山山居八咏

身间依祖寺 志僻性多慵 少室遗真旨 层楼起暮钟
啜茶思好水 对月数诸峰 有问山中趣 庭前是古松

晚望立虚庭 心心见祖情 烟开分岳色 雨霁减泉声
远树猿长啸 层岩日乍朗 更堪论的旨 林下笋初生

一室尘埃外 翛然秪麽常 睡来开寝幔 钟动下禅床
溪浸山光冷 秋凋木叶黄 时题诸祖意 欹石看斜阳

西来真祖意 秪在见闻中 寒鴈一声过 踈林几叶空
心闲怜水石 身老怯霜风 为报叅玄者 山山月色同

真性寂无机 尘尘佛祖师 日明庭砌煖 霜苦药苗衰
汲水和烟酌 栽松带雪移 好听玄旨处 猿啸岭南枝

古寺凭阑危 时闻举妙机 庭空月色净 夜逈磬声移
漏转寒更急 灯残冷熖微 太虚同万象 相会话玄徽

胡僧论的旨 物物唱圆成 踈栁春来翠 幽窓日渐明
禅心亲石室 蝶翅覆花英 好听谭玄处 乔松鹤数声

祖祖唯心旨 春融日渐长 霜轻莎草緑 风细药苗香
月满真如净 花开觉树芳 谷前鸎啭处 时听话圆常

宋诗

刘拯破山八咏(有序)

字彦修宣州南陵人进士及第知常熟县

元丰元年苏州常熟县沙门思雅谒予言曰海虞之胜钟于破山然林泉之势游观之繁无近无远传之盛矣自倪郴州舍宅为寺数百年间僧人竒士徃徃间出而人知者愿有以發明之余因请而咏其可道者俾灵踪异迹不揜乎山水之胜云

元丰五年四月旦日宣德即知苏州常熟县刘拯序

兴福寺

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号大慈院梁大同中改为兴福寺

峩峩乌目山 曾临贵侯宅 重房昔珠翠 峻宇换金碧
泉激晨霞明 松摇暮云白 宜尔山中人 日轮自朝夕

(余七咏俱別见)

李湛兴福寺

宋秘书丞大中祥符间人也诗归载此首譌为唐诗

云门十里长 殿塔明朝阳 半夜风雨至(一作止) 满山松桧香
清猿啸远壑 好鸟鸣虚廊 尘土斯可濯 胡为语沧浪

莫俦破山

吴江人

久闻胜地有莲宫 乘兴来游杖瘦筇 庭老樛枝翠璎珞 池生并蒂玉芙蓉
飞仙何意来题柱 开涧当年想鬬龙
归骑回看楼阁处 云深隐隐度踈钟

李光破山兴福寺

招提清绝冠诸方 溪绕山围胜气藏 好在池塘存旧址 依然花木隐禅房
风生殿阁元无暑 雨后松篁自有香
日暮不教清兴尽 更登绝顶瞰微茫

旧志载陈简斋诗一首乃雒中龙门诗也今削去

章康游龙山

浦城人

名山久相望 今日为著屐 到寺第一义 古松足蟠屈
一一龙蛇形 风雷气萧瑟 璎珞桧两株 皆数百年物
佛灯耿青荧 像设暗金碧 云廊极徘徊 老屋共崪兀
僧房小盘薄 西原访泉石 于其㝡幽绝 似可使筑室
因而思古人 多有爱山癖 要之亦何为 一赏事已毕
上方不及登 尚或俟他日 无非会心处 妙同箭锋直
山灵谓何如 移文兹不必 作诗留山中 并可告来辙

元诗

周霞賔破山后院

一路入青山 禅居树木间 竹泉和雨酿 梅壑倚云攀
塔冷高僧骨 岚清俗士颜 夕阳钟磬远 相趂采樵还

僧如镜破山寺

虞阜前朝寺 萧然一径深 烟霞多古迹 花果满晴林
逢石泉应冽 空亭昼自隂 高僧遗塔在 何日复重寻

吴讷破山

老龙逞余怒 旧触苍厓裂 厓边古佛祠 年深亦销歇
隂房燐火青 曲窦泉声咽 客游纵竒讨 摩挲看遗碣
朗吟常建诗 清风满林樾

李杰游破山寺和钱世恒韵

今日重来续旧游 可堪岁月去如流 春光冉冉红将歇 山色隂隂翠不收
天晚腥风生虎穴 雨深新水溢龙湫
老僧煑笋充清供 石上三生话未休

王同祖游破山兴福寺破龙涧

破龙回绝涧 灵鹫倚修林 绀宇烟霞静 苍崖松栢深
虚无侵海色 去住引禅心 日夕山风冷 幽禽空好音

钱籍游兴福寺归途即事

古寺登临罢 肩舆下翠微 山僧擕钵上 樵子负薪归
暝雀喧凋叶 寒鸦度夕晖 独怜游客兴 犹逐野云飞

杨仪游兴福寺

为爱禅林好 时来坐夕曛 幽禽喧败屋 古木堕寒云
细读逍遥论 清谭怪石文 步兵长啸罢 皷吹半山闻

杨仪赠破山寺洪上人

寻春过夏事俱寒 惟有留题墨未残 落叶不教潭影静 闲云长伴衲衣还
吾难求富徔吾好 汝可将心与汝安
三十年余京国梦 家山依旧醉中看

孙七政春日游破山遇雨

春游不觉远 幽兴转无涯 雨送一峰磬 云埋半壑花
暗芳遥更识 空翠湿还賖 归处浑迷径 翻疑洞口家

邵鍪破山赠李超无得贫字

涧户绳床寄此身 眉间精悍色犹存 千年寺色松头冷 半日茶烟竹裡贫
野鹿徤如逃世客 岭云间似住山人
繇来此意无多子 与尔蒲团子细论

尹嘉賔寄破山樵者李超无三首

羡尔佯狂已陆沈 青山作伴遂幽寻 相思只恐难求觅 闻说禅房花木深

江上青山政忆君 西风旅鴈自为群 天涯岁晚多冰雪 若个峰头蹋冻云

自断文章岂致身 忍看时事日沈沦 东来山色何骄𥠧 思杀当年采药人

龙鬬涧

邑志一名破山涧亦云破龙涧相传龙鬬山裂成涧至今涧石皆赤研之色如代赭畵家用以皴染

刘拯龙鬬涧

唐正观中老妪生白龙与一龙鬬于此而成涧

白龙鬬巍峰 长涧落千尺 灵泉应竒踪 高连莫云碧
寒影凌苍崕 清流动危石 八月苗正枯 犹能变甘泽

宋高九万题龙山

开禧中僧居简送高菊涧游吴门序云山隂菊涧高九万得句法于雪巢林景思于后山为第五世

古涧沧浪外 晴蓝缥缈间 木枯曾阅世 龙老解分山
鸟道秋迷迹 禅房昼掩关 诗成游子去 流水自潺潺

朱砂洞

南畿志破山上有破龙涧旁有朱砂洞邑志云在龙鬬涧中

大涧

邑志在虞山北麓兴福寺北

空心潭

朱长文续图经云有空心潭因常建诗以名潭有无尾螺相传有神僧见烹螺者已去其尾放之潭中得生或徙之他处则尾如故

刘拯空心潭

在殿之东北九十步

碧潭發幽石 潇洒无纤尘 寒光湛秋月 有物难比伦
离鈎况无鱼 千尺徒垂纶 到此心已空 何用濯我缨

明季箎空心潭

寺裡寒潭百尺深 冷𣹢秋气碧沉沉 风波不动开明镜 恰比山僧入㝎心

空心亭

寳祐志寺有通幽轩空心亭盖取常建诗中语邓黻志至正五年重修叚天祐作记弘治十一年建今又废

叚天祐空心亭记

天祐字吉甫河南人泰㝎甲子进士为常熟州判官

海虞山循常熟州治西北十里而近曰破山直破山之麓有寺曰兴福涧流绝山而下潴为深潭潭之上有空心亭山以崖断石裂得破山之名亭以唐少府常建诗得空心之名海隅之胜萃于破山而破山之秀钟于斯亭孱颜峙其前冷冽停其下设置既宜而称谓允当人知少府之诗之工而不知所以为工一登斯亭不言而喻矣亭之始莫知为谁岁滋久风雨弗支至正五年寺僧徴上人谋撤其故而更剏焉走邑士崔君天游后君议皆许诺二君人望也既相为先后闻者乐趋而朱君其倡者也落成宏敞雅洁十倍其旧先是崔后二君尝与寺昌上人取少府诗析为韵授四方名士大夫各赋五言一诗至是悉刻梓揭之亭冠以少府诗亭所宜为者始大僃以天祐佐是州而山𠰥亭实所游历致书属为记惟元气结而为山其秀且竒者所不乏非有文章才艺之士發之未必显于世破山之以秀杰称宜矣必少府诗出而后人人知之又必空心之亭立而后人人信之地有待夫人重事有待夫时如此檐甍翚飞栋宇云涌晴隂雨云光景变幻游者税尘鞅纵清躅荫林樾之荟蔚睇谷岩之碅磳寓听于琴筑而致迹于氷雪平昔宠荣势利之胶乎中者荡然火烬烟灭其𩄇台虗明直与潭水相为洞炤名亭空心畴曰不宜天祐不敏方将命杖屦载茟札从诸君子之后崔君名元方后君名克正朱君名士昭

八年九月应奉翰林文字儒林即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叚天祐记

李杰重建空心亭记

虞山为海隅之镇發脉自北而西迤逦南迈其首则邑治在焉其中支㝡为深秀以山形磅礴环抱𩄇气所钟也旧有寺曰破山今称兴福山下有泉出焉潴而为潭唐常少府诗所谓潭影空人心者也后人作亭其上兴废屡矣前令尝再建之实土潭心以为亭基四周所余不过数尺水源尽窒茂草丛生余致政归每至輙为之闷然廼谂于邑大夫澶渊胡公巍命义官徐明夫董其役撤去旧材屏除积土攘剔芜秽濬而深之清泉汩汩灌注冬夏常盈渊渟澄澈可烛须眉而天光日华上下交暎莹乎一鉴之空明也于是更树亭于潭上饰以丹雘楹桷栋宇高出岩厓老梅古桧离立于前修竹长松森绕于后游于斯者倐然改观而尘襟开豁万虑俱消名之曰空心其亦称情也已

张著分题空心亭得枝字

山寺无僧涧道疑 华亭零落已多时 空潭云动蛟龙影 老树霜摧虎豹姿
谩拟稽隂成列坐 那同历下徧题诗
明年此地重相忆 石上梅花雪满枝

御赐钟

寳祐志寺有御赐钟是唐懿宗赐钟文云唐咸通九年岁次戊子正月二十一日𠡠赐破山兴福寺钟一口重一千三百六十觔

刘拯御赐钟

唐懿宗咸通六年赐

大声扣洪钟 万里来彤廷 鸟间栖影重 星淡云气清
余响绕岩壑 林叶如回惊 有客發深省 尘耳非谩倾

常熟县破山兴福寺志卷一毕


校注

宣化门厉坛 洗马池伏虎塘桥周孝子墓报慈桥桃源涧 兴福三门茶庵顶山路四高僧墓万松书院高林庵 兴福寺舜井宗教院 光明庵石门峰剑门拂水岩朱砂洞降龙桥龙鬪涧 空心潭璎珞柏空心亭高僧殿观堂观音殿白莲池救虎阁东寮地藏殿云会堂天王殿团瓢 大殿西寮西房香积厨准提殿韦驮殿菜园苏先子后图苏先
[A1] 此「版本说明」一文原为书本开头无页码之插页今为标记架构上之需要移到此处且以 pb002a 为虚拟页栏码
[A2] 圮【CB】圯【志汇】
[A3] 净【CB】凈【志汇】
[A4] 羡【CB】羡【志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破山兴福寺志(卷1)
关闭
破山兴福寺志(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