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兴福寺位于江苏常熟县西北,破山乃虞山之別山,兴福寺在县西九里,虞山北岭下。以山光水色名于世,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诗颇为后人称颂,故名寺亭为「空心亭」,而破山之秀洁,乃益为文人所推许。寺始创建于齐(四七九~五〇二),以邑人郴州牧倪德光舍居第置之,是为大慈寺,至梁大同三年(五三七)改为兴福寺。寺中最著名之建筑者,厥为四高僧祠,即唐之怀述、常达,梁之彦偁,宋之晤恩。怀述字体如,学涅槃,有体如塔。常达字文擧,通涅槃经及庄老书,隐迹破山,有文擧塔。彦偁,曾救中箭之虎于寺阁,故有救虎阁之遗迹,有彦偁塔。晤恩字修己,通天台教,设宗教院于破山,有晤恩塔。元、明两代,颇有毁败,至万历年间,始予增修。清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吴郡司马李继勋曾重修大雄殿。明末程嘉燧辑寺志,前有崇祯壬午(十五年,西元一六四二)钱谦益序,志属草创,体例不免驳杂。志分五卷,卷一记形胜,历代艺文附之。卷二记塔院,怀述、常达、彦偁、晤恩四高僧传在焉。卷三记明朝以降重建本寺事迹。卷四为明朝名僧事略,海舟、无著、钵庵、洞闻、等慈等五位名僧是也。卷五为清康熙间重修之疏、记,有「重修大雄殿募疏」、「重修兴福大雄殿记异」二文。兹据国立中央图书馆代管北平图书馆所藏明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序刋本景印(按此本原为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后归京师图书馆。志中第五卷收清康熙三十二年重修大雄殿募疏,则是志或刻于清康熙间,或系后人所增刻,因无可考,兹依钱序注为明崇祯十五年序刋本)。
破山寺志序
余为儿时每从先大夫游破山寺饭罢绝龙磵下上激流泉拾赭石輙嬉游竟日长而卒业壮而缚禅捿息山中徃徃经旬涉月虽在车马尘𡏖顿踣幽絷之时灯残漏转风回月落山。阿磵户斋钟粥皷未尝不髣髴在梦想中也循览斯志如观李龙眠山庄图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见所梦如悟前世禅房花木山光潭影与夫此山中名僧胜流经行晏坐高吟长啸之遗迹皆显显然影现卷帙间尘网羁绁余累未毕未能以残生余年遂乐天草堂之约俛仰今昔为掩卷太息者久之而余于此以有二愿焉山寺之废而复新也先大夫奉王母卞淑人之命经营草昧以溃于成屠长卿寺碑云善女人罄产偈缘似昔贤之舍宅谓王母也王母尝嘱余云山门东西二里许皆古时经堂佛阁旧址伽蓝神所呵护汝外王父母之墓偪处寺之东偏汝他日择善地卜外王父母之宅兆而徙焉用以妥先灵忏宿业汝其勿忘三十年来外王父之子姓累累青衿而家益衰落至不能庇其丘木而纵寻斧焉邑志云山名破山葬者皆不吉以佛地因缘论之斯又不足言矣余思王母之言每一瞻拜未尝不流涕此一愿也寺之西有宗教院高僧晤恩演台教之地更西为光明庵跨龙磵之上大比丘素公供金光明经修忏法之地今世盲禅盛行教义衰落余欲斥寺西菜圃隙地架杰阁搆广院复宗教光明之旧招延高人即中诸公唱演其中使教幢再树魔燄顿熄即中合掌讃叹以为希有此又一愿也岁月云迈誓愿历然又安知愚公之移山操蛇之神不感其诚而相之乎山僧刻志成余遂以斯言弁于首且以为识焉
崇祯壬午嘉平月,聚沙居士钱谦益书于优昙室中
常熟县破山兴福寺志卷一
破山
宋文林郎秘书省较书郎守县尉陈于顶山路记云常熟居海濵地无大山县依山之阳是为隅山以濒海之隅也又名虞山以昔人治虞于此也山北行九里是为破山以鬬龙破山而为涧也又北行九里为顶山又北行六七里为小山山之南北相距才二十四里而名已不一矣又合而名之或曰乌目山也
姑苏志云庆元志引山海经曰虞山之北冈垅相接即乌目山今顶山之南有乌目涧疑即此也自此东北九十步有空心潭又有舜井
寳祐志破山之名旧传正观中有老宿在寺说法常有白髯老人每旦必先至一日师问为谁曰某山中白龙也师愿见其形老人云我见形时当念摩诃经号助我之威师怖误诵揭谛神咒神以杵击龙龙冲山而去遂成破涧
又高僧传云白龙与黑龙交勇冲迸成溪
朱长文续图经云正观中山中妪生白龙与一龙鬬于此而成涧(旧志云唐贞观十▆年夏▆月白龙与乌龙鬬于虞山之东北冲山而去山裂成涧则又与白龙祠事相涉三说未知孰是)
中吴纪闻旧传有四高僧讲经山中一老翁日来听法久之问翁所从来答曰吾非人也龙也因问本相可得见乎曰可已而果以全体现僧恐甚亟诵揭谛咒语揭谛神与龙角力龙不能胜破其山而去续图经所载不同谓白龙与一龙鬬未知孰是
卢熊苏州府志破山亦虞山之別山因白龙鬬冲山而去故曰破山
兴福寺
吴地记后集云兴福寺在县西九里虞山北岭下梁大同三年置
唐破山兴福寺再修功德记
此寺始自齐始兴五年因邑人郴州牧倪德光舍居第置之是为大慈寺至梁大同三年改为兴福寺自为邑为寺历陈隋四代迄于我唐甲辰岁岁踰三百年会昌末释教中圮僧难聿兴武宗斥去浮屠法寺毁大中践祚再恢释教俾饰伽蓝先是大檀越主吴兴钱公某吴郡顾罕汝南周坦与彼亲友兼募信士助修塑像添建殿堂赫赫垂芳传之不朽以隽侨居是邑废之兴之耳目相接俾书其事有愧斐然
中和四年六月五日记
范成大吴郡志兴福寺在常熟县西北九里唐寺记云始于齐始兴五年按齐无始兴年号但有延兴中兴二号皆止一年流传之误如此既是唐碑姑存之即常建题诗处(郑虎臣吴都文粹同)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兴福寺在常熟县破山为海虞之胜处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唐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恱鸟性潭影空人心即此地也山中有龙鬬涧唐正观中老妪生白龙与一龙鬬于此而成此涧有空心潭因常建诗以名有御赐钟唐懿宗咸通六年所赐有文擧塔体如塔二人者唐之高僧也有救虎阁五代时僧彦偁为虎拔箭于此有宗教院雍熈中高僧晤恩修天台教于此故以名近刘御史拯宰邑作八咏以志其事云
范成大吴郡志破山兴福寺去邑九里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名曰大慈梁大同三年改兴福寺飞泉石桥修廊复阁气象雄古多唐时屋也僧堂三柱皆有雷篆倒书竒恠不可识相传唐初雷震故然(寳祐志同)
郭彖暌车志曰常熟县破山寺僧堂李唐新建柱有雷神书凢三处盖昔人所传谢仙火之类内一柱题字最端谨可识云助溪作火田凢六字上一字作从具从力字书所无字皆作隶体倒书入木三分不类雕刻然各去地丈余与旧说身长三尺者差异
卢熊苏州府志出宣化门循山而北过报慈寺六里西北入破山兴福寺寺多古迹临龙鬬涧山腰有光明庵
唐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诗记事丹阳商璠撰河岳英灵集首列建诗爱其山光恱鸟性潭影空人心
欧阳公临行题青州山斋曰吾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遇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聮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难为工也晚来青州始得山斋宴息因谓不意平生想见而不能道以言者乃为已有于是益欲希其髣髴竟尔莫获一言夫前人为开其端其物景又在其目然不得自称其怀岂人才有限而不可疆吾将老矣文思之衰耶兹为终身之恨尔熈宁庚戌仲夏月望日题
姚𡩖西溪丛语曰常建题破山寺后院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余观又玄集唐诗类选皆作通熈宁元年欧阳永叔守青州题廨宇后山斋云竹径遇幽处有以鄠杜石本徃河内以见邢和叔始未见时亦颇疑其误及见碑反覆味之亦以为佳不知別有本耶抑永叔自改耶古人用一字亦不苟也
僧清昼:晚秋破山寺
高僧传云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留心篇什凡所游历皆以诗句牵劝令入佛知有集十卷
寳祐志载皎然双峰百战后一首题曰游破山考杼山集乃游吴匡山破寺诗也今削去
吴融:送僧归破山寺
僧常达:破山山居八咏
二
三
四
五
七
八
宋诗
刘拯:破山八咏(有序)
拯,字彦修,宣州南陵人。进士及第,知常熟县。
元丰元年苏州常熟县沙门思雅谒予言曰海虞之胜钟于破山然林泉之势游观之繁无近无远传之盛矣自倪郴州舍宅为寺数百年间僧人竒士徃徃间出而人知者愿有以發明之余因请而咏其可道者俾灵踪异迹不揜乎山水之胜云
元丰五年四月旦日宣德即知苏州常熟县刘拯序
兴福寺
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号大慈院梁大同中改为兴福寺
(余七咏俱別见)
李湛:兴福寺
湛,宋秘书丞,大中祥符间人也。诗归载此首譌为唐诗。
莫俦:破山
俦,吴江人。
李光:破山兴福寺
旧志载陈简斋诗一首乃雒中龙门诗也今削去
章康:游龙山
康,浦城人。
元诗
周霞賔:破山后院
僧如镜:破山寺
吴讷:破山
李杰:游破山寺和钱世恒韵
王同祖:游破山兴福寺破龙涧
钱籍:游兴福寺归途即事
杨仪:游兴福寺
杨仪:赠破山寺洪上人
孙七政:春日游破山遇雨
邵鍪:破山赠李超无得贫字
龙鬬涧
邑志一名破山涧亦云破龙涧相传龙鬬山裂成涧至今涧石皆赤研之色如代赭畵家用以皴染
刘拯:龙鬬涧
唐正观中老妪生白龙与一龙鬬于此而成涧
宋高九万:题龙山
开禧中僧居简送高菊涧游吴门序云山隂菊涧高九万得句法于雪巢林景思于后山为第五世
朱砂洞
南畿志破山上有破龙涧旁有朱砂洞邑志云在龙鬬涧中
大涧
邑志在虞山北麓兴福寺北
空心潭
朱长文续图经云有空心潭因常建诗以名潭有无尾螺相传有神僧见烹螺者已去其尾放之潭中得生或徙之他处则尾如故
刘拯:空心潭
在殿之东北九十步
明季箎:空心潭
空心亭
寳祐志寺有通幽轩空心亭盖取常建诗中语邓黻志至正五年重修叚天祐作记弘治十一年建今又废
叚天祐:空心亭记
天祐字吉甫河南人泰㝎甲子进士为常熟州判官
海虞山循常熟州治西北十里而近曰破山直破山之麓有寺曰兴福涧流绝山而下潴为深潭潭之上有空心亭山以崖断石裂得破山之名亭以唐少府常建诗得空心之名海隅之胜萃于破山而破山之秀钟于斯亭孱颜峙其前冷冽停其下设置既宜而称谓允当人知少府之诗之工而不知所以为工一登斯亭不言而喻矣亭之始莫知为谁岁滋久风雨弗支至正五年寺僧徴上人谋撤其故而更剏焉走邑士崔君天游后君议皆许诺二君人望也既相为先后闻者乐趋而朱君其倡者也落成宏敞雅洁十倍其旧先是崔后二君尝与寺昌上人取少府诗析为韵授四方名士大夫各赋五言一诗至是悉刻梓揭之亭冠以少府诗亭所宜为者始大僃以天祐佐是州而山𠰥亭实所游历致书属为记惟元气结而为山其秀且竒者所不乏非有文章才艺之士發之未必显于世破山之以秀杰称宜矣必少府诗出而后人人知之又必空心之亭立而后人人信之地有待夫人重事有待夫时如此檐甍翚飞栋宇云涌晴隂雨云光景变幻游者税尘鞅纵清躅荫林樾之荟蔚睇谷岩之碅磳寓听于琴筑而致迹于氷雪平昔宠荣势利之胶乎中者荡然火烬烟灭其𩄇台虗明直与潭水相为洞炤名亭空心畴曰不宜天祐不敏方将命杖屦载茟札从诸君子之后崔君名元方后君名克正朱君名士昭
八年九月应奉翰林文字儒林即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叚天祐记
李杰:重建空心亭记
虞山为海隅之镇發脉自北而西迤逦南迈其首则邑治在焉其中支㝡为深秀以山形磅礴环抱𩄇气所钟也旧有寺曰破山今称兴福山下有泉出焉潴而为潭唐常少府诗所谓潭影空人心者也后人作亭其上兴废屡矣前令尝再建之实土潭心以为亭基四周所余不过数尺水源尽窒茂草丛生余致政归每至輙为之闷然廼谂于邑大夫澶渊胡公巍命义官徐明夫董其役撤去旧材屏除积土攘剔芜秽濬而深之清泉汩汩灌注冬夏常盈渊渟澄澈可烛须眉而天光日华上下交暎莹乎一鉴之空明也于是更树亭于潭上饰以丹雘楹桷栋宇高出岩厓老梅古桧离立于前修竹长松森绕于后游于斯者倐然改观而尘襟开豁万虑俱消名之曰空心其亦称情也已
张著:分题空心亭得枝字
御赐钟
寳祐志寺有御赐钟是唐懿宗赐钟文云唐咸通九年岁次戊子正月二十一日𠡠赐破山兴福寺钟一口重一千三百六十觔
刘拯:御赐钟
唐懿宗咸通六年赐
常熟县破山兴福寺志卷一毕
校注
宣化门、厉坛。 洗马池、伏虎塘桥、周孝子墓、报慈桥、桃源涧。 兴福三门、茶庵、顶山路、四高僧墓、万松书院、高林庵。 兴福寺、舜井、宗教院。 光明庵、石门峰、剑门、拂水岩、朱砂洞、降龙桥、龙鬪涧。 空心潭、璎珞柏、空心亭、高僧殿、观堂、观音殿、白莲池、救虎阁、东寮、地藏殿、云会堂、天王殿、团瓢。 大殿、西寮、西房、香积厨、准提殿、韦驮殿、菜园、苏先子后图、苏先。【经文资讯】《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A035 册 No. GA035n0036 破山兴福寺志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15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所编辑
【原始资料】法鼓文理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之「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专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