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经日诵集要卷中

佛说四十二章经

尔时世尊既成道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今转法轮度众生」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证道果时复有比丘所说诸疑陈佛进止世尊教诏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尔时世尊为说真经四十二章

佛言「辞亲出家为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净成阿罗汉」佛言「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魂灵上十九天于彼得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爱欲断者譬如四支断不复用之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佛无为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佛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者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口四者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三者不信三尊以邪为真优婆塞行五事不懈退至十事必得道者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止其心罪来归身犹水归海自成深广何能免离有恶知非改过得善罪日消灭后会得道也

佛言「人愚以吾为不善吾以四等慈护济之重以恶来者吾重以善往福德之气常在此也害气重殃反在于彼

有愚人闻佛道「守大仁慈以恶来以善往」故来骂佛佛嘿然不答愍之痴冥狂愚使然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实理如之乎」曰「持归」「今子骂我我亦不纳子自持归祸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追形终无免离慎为恶也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逆风坌人尘不污彼还坌于身贤者不可毁祸必灭己也

佛言「夫人为道务博爱博哀施德莫大施守志奉道其福甚大睹人施道助之欢喜亦得福报」质曰「彼福不当减乎」佛言「犹如炬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

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百万不如饭一斯陀含饭斯陀含千万不如饭一阿那含饭阿那含一亿不如饭一阿罗汉饭阿罗汉十亿不如饭辟支佛一人饭辟支佛百亿不如饭一佛学愿求佛欲济众生也饭善人福最深重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

佛言「天下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判命不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有势不临难被辱不嗔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不轻未学难除灭我慢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随化度人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

有沙门问佛「以何缘得道奈何知宿命」佛言「道无形相知之无益要当守志行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即自见形断欲守空即见道真知宿命矣

佛言「何者为善惟行道善何者最大志与道合大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何者最明心垢除恶行灭内清净无瑕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未尝不见得无不知无不见无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乎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浊水以五彩投其中致力搅之众人共临水上无能睹其影爱欲交错心中为浊故不见道若人渐解忏悔来近知识水澄秽除清净无垢即自见形猛火著釜下中水踊跃以布覆上众生照临亦无睹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涌沸在内五盖覆外终不见道恶人垢尽乃知魂灵所从来生死所趣向诸佛国土道德所在耳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犹存学道见谛愚痴都灭无不明矣

佛言「吾何念念道吾何行行道吾何言言道吾念谛道不忘须臾也

佛言「睹天地念非常睹山川念非常睹万物形体丰炽念非常执心如此得道疾矣

佛言「一日行常念道行道遂得性根其福无量

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为无吾我者寄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佛言「人随情欲求华名譬如烧香众人闻其香然香以薰自烧愚者贪流俗之名誉不守道真华名危己之祸其悔在后时

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佛言「人系于妻子宝宅之患甚于牢狱桎梏榔档牢狱有原赦妻子情欲虽有虎口之祸已犹甘心投焉其罪无赦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假其二同普天之民无能为道者

佛言「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贪婬恚怒愚痴之毒处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祸者必有危殃犹愚贪执炬自烧其手也

时有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左触岸亦不右触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其入海矣人为道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诳精进无疑吾保其得道矣

佛告沙门「慎无信汝意汝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

佛告诸沙门「慎无视女人若见无见慎无与言若与言者敕心正行曰『吾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所污老者以为母长者以为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敬之以礼意殊当谛惟观自头至足自视内彼身何有惟盛恶露诸不净种以释其意』」

佛言「人为道去情欲当如草见大火来已劫道人见爱欲必当远之

佛言「人有患婬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阴佛谓之曰『若使断阴不如断心心为功曹若止功曹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斯须即死』」佛言「世俗倒见如斯痴人

有婬童女与彼男誓至期不来而自悔曰「欲吾知尔本意以思想生吾不思想尔即尔而不生」佛行道闻之谓沙门曰「记之此迦叶佛偈流在俗间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畏无爱即无忧不爱即无畏

佛言「人为道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披甲操兵出门欲战意怯胆弱乃自退走或半道还或格斗而死或得大胜还国高迁夫人能牢持其心精锐进行不惑于流俗狂愚之言者欲灭恶尽必得道矣

有沙门夜诵经其声悲紧欲悔思返佛呼沙门问之「汝处于家将何修为」对曰「恒弹琴」佛言「弦缓何如」曰「不鸣矣」「弦急何如」曰「声绝矣」「急缓得中何如」曰「诸音普调」佛告沙门「学道犹然执心调适道可得矣

佛言「夫人为道犹所锻铁渐深(宋真宗注云当作尽字)去垢成器必好学道以渐深去心垢精进就道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恼意恼即行退行退即成罪

佛言「人为道亦苦不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无量心恼积罪生死不息其苦难说

佛言「夫人离三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情完具难六情已具生中国难既处中国值奉佛道难既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难既值有道之君生菩萨家难既生菩萨家以心信三尊值佛世难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去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

佛言「弟子去离吾数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若在吾侧意在邪终不得道其实在行近而不行何益万分耶

佛言「人为道犹若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其义皆快行者得道矣

佛言「人为道能拔爱欲之根譬如摘悬珠一一摘之会有尽时恶尽得道也

佛言「诸沙门行道当如牛负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趣欲离泥以自苏息沙门视情欲甚于彼泥直心念道可免众苦

佛言「吾视五侯之位如尘隙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世界如一诃子视四耨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筏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求佛道如眼前华视求禅定如须弥柱视求涅槃如昼夜悟视倒正者如六龙舞视平等者如一真地视兴化者如四时木

诸大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四十二章经(终)

佛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

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筭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參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埳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汝故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悟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并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勿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汝等比丘当自摩头以舍饰好著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自见如是若起憍慢当疾灭之增长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况出家入道之人为解脱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

「汝等比丘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是故汝等宜应端心以质直为本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应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著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汝等比丘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进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隄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是肉眼而是明见人也是为智慧

「汝等比丘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是故比丘当急舍离乱心戏论若汝欲得寂灭乐者唯当善灭戏论之患是名不戏论

「汝等比丘于诸功德常当一心舍诸放逸如离怨贼大悲世尊所说利益已究竟汝等但当勤而行之若于山间若空泽中若在树下闲处静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当自勉精进修之无为空死后致有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无得怀疑不求决也」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

时阿㝹楼驮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阿㝹楼驮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已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牢强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佛遗教经(终)

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偽无主是心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猒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發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八大人觉经(终)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意业云何得不害身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意业云何得殊胜身意业云何得清净身意业云何得无染身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毘缽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相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佛子

「菩萨在家  当愿众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当愿众生
善事于佛  获养一切  妻子集会
当愿众生  冤亲平等  永离贪著
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隐  妓乐聚会  当愿众生
以法自娱  了妓非实  若在宫室
当愿众生  入于圣地  永除秽欲
著璎珞时  当愿众生  舍诸偽饰
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  当愿众生
升正法楼  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
当愿众生  一切能舍  心无爱著
众会聚集  当愿众生  舍众聚法
成一切智  若在厄难  当愿众生
随意自在  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
当愿众生  出家无碍  心得解脱
入僧伽蓝  当愿众生  演说种种
无乖诤法  诣大小师  当愿众生
巧事师长  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
当愿众生  得不退法  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  当愿众生  勤修善根
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  当愿众生
永离烦恼  究竟寂灭  著袈裟衣
当愿众生  心无所染  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  当愿众生  同佛出家
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  当愿众生
绍隆佛种  發无上意  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受学戒时  当愿众生
善学于戒  不作众恶  受阇梨教
当愿众生  具足威仪  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  当愿众生  入无生智
到无依处  受具足戒  当愿众生
具诸方便  得最胜法  若入堂宇
当愿众生  升无上堂  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  当愿众生  开敷善法
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  当愿众生
坐菩提座  心无所著  结跏趺坐
当愿众生  善根坚固  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  当愿众生  以定伏心
究竟无余  若修于观  当愿众生
见如实理  永无乖诤  舍跏趺坐
当愿众生  观诸行法  悉归散灭
下足住时  当愿众生  心得解脱
安住不动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著下裙时
当愿众生  服诸善根  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  当愿众生  检束善根
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  当愿众生
获胜善根  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
当愿众生  入第一位  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  当愿众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  当愿众生
其心调净  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
当愿众生  弃贪嗔痴  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  当愿众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
当愿众生  得清净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  得净法门
永无垢染  手执锡杖  当愿众生
设大施会  示如实道  执持应器
当愿众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  当愿众生  趣佛所行
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  当愿众生
能行佛道  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
当愿众生  履净法界  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  当愿众生  永出三界
心无怯弱  见趣下路  当愿众生
其心谦下  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
当愿众生  舍不正道  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  当愿众生  其心正直
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  当愿众生
远离尘坌  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
当愿众生  常行大悲  其心润泽
若见险道  当愿众生  住正法界
离诸罪难  若见众会  当愿众生
说甚深法  一切和合  若见大柱
当愿众生  离我诤心  无有忿恨
若见丛林  当愿众生  诸天及人
所应敬礼  若见高山  当愿众生
善根超出  无能至顶  见棘刺树
当愿众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刺
见树叶茂  当愿众生  以定解脱
而为荫映  若见华开  当愿众生
神通等法  如华开敷  若见树华
当愿众生  众相如华  具三十二
若见果实  当愿众生  获最胜法
证菩提道  若见大河  当愿众生
得预法流  入佛智海  若见陂泽
当愿众生  疾悟诸佛  一味之法
若见池沼  当愿众生  语业满足
巧能演说  若见汲井  当愿众生
具足辩才  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
当愿众生  方便增长  善根无尽
若见桥道  当愿众生  广度一切
犹如桥梁  若见流水  当愿众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见修园圃
当愿众生  五欲圃中  耘除爱草
见无忧林  当愿众生  永离贪爱
不生忧怖  若见园苑  当愿众生
勤修诸行  趣佛菩提  见严饰人
当愿众生  三十二相  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  当愿众生  舍诸饰好
具头陀行  见乐著人  当愿众生
以法自娱  欢爱不舍  见无乐著
当愿众生  有为事中  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  当愿众生  常得安乐
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  当愿众生
获根本智  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
当愿众生  入真实慧  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  当愿众生  知身空寂
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  当愿众生
于佛菩萨  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
当愿众生  于不善事  不生乐著
见报恩人  当愿众生  于佛菩萨
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  当愿众生
于有恶人  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
当愿众生  调柔寂静  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  当愿众生  永持梵行
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  当愿众生
依于苦行  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
当愿众生  坚持志行  不舍佛道
见著甲  当愿众生  常服善铠
趣无法师  见无铠仗  当愿众生
永离一切  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
当愿众生  于诸异论  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  当愿众生  得清净命
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  当愿众生
得为法王  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
当愿众生  从法化生  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  当愿众生  善能明断
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  当愿众生
恒守正念  习行众善  若见城郭
当愿众生  得坚固身  心无所屈
若见王都  当愿众生  功德共聚
心恒喜乐  见处林薮  当愿众生
应为天人  之所叹仰  入里乞食
当愿众生  入深法界  心无障碍
到人门户  当愿众生  入于一切
佛法之门  入其家  当愿众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见不舍人
当愿众生  常不舍离  胜功德法
见能舍人  当愿众生  永得舍
三恶道苦  若见空缽  当愿众生
其心清净  空无烦恼  若见满缽
当愿众生  具足成满  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  当愿众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当愿众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见惭耻人
当愿众生  具惭耻行  藏护诸根
见无惭耻  当愿众生  舍离无惭
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  当愿众生
满足其愿  心无羡欲  得不美食
当愿众生  莫不获得  诸三昧味
得柔软食  当愿众生  大悲所熏
心意柔软  得麤涩食  当愿众生
心无染著  绝世贪爱  若饭食时
当愿众生  禅悦为食  法喜充满
若受味时  当愿众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满足  饭食已讫  当愿众生
所作皆办  具诸佛法  若说法时
当愿众生  得无尽辩  广宣法要
从舍出时  当愿众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若入水时  当愿众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洗浴身体
当愿众生  身心无垢  内外光洁
盛暑炎毒  当愿众生  舍离众恼
一切皆尽  暑退凉初  当愿众生
证无上法  究竟清凉  讽诵经时
当愿众生  顺佛所说  总持不忘
若得见佛  当愿众生  得无碍眼
见一切佛  谛观佛时  当愿众生
皆如普贤  端正严好  见佛塔时
当愿众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敬心观塔  当愿众生  诸天及人
所共瞻仰  顶礼于塔  当愿众生
一切天人  无能见顶  右绕于塔
当愿众生  所行无逆  成一切智
绕塔三匝  当愿众生  勤求佛道
心无懈歇  赞佛功德  当愿众生
众德悉具  称叹无尽  赞佛相好
当愿众生  成就佛身  证无相法
若洗足时  当愿众生  具神足力
所行无碍  以时寝息  当愿众生
身得安隐  心无动乱  睡眠始悟
当愿众生  一切智觉  周顾十方

「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一切世间诸天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终)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尔时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萨言「佛子一切世界诸菩萨众依如来教染衣出家云何而得梵行清净从菩萨位逮于无上菩提之道」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时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观察所谓身身业语业意业应如是观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

「若身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为非善则为非法则为浑浊则为臭恶则为不净则为可厌则为违逆则为杂染则为死尸则为虫聚

「若身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行左右顾视屈伸俯仰

「若语是梵行者梵行则是音声风息唇舌喉吻吐纳抑纵高低清浊

「若语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起居问讯略说广说喻说直说赞说毁说安立说随俗说显了说

「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分別是种种分別是忆念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是幻术是眠梦

「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

「若佛是梵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

「若法是梵行者为寂灭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说是法耶无分別是法耶无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不随顺是法耶无所得是法耶

「若僧是梵行者为预流向是僧耶预流果是僧耶一来向是僧耶一来果是僧耶不还向是僧耶不还果是僧耶阿罗汉向是僧耶阿罗汉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

「若戒是梵行者为坛场是戒耶问清净是戒耶教威仪是戒耶三说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阇黎是戒耶剃发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

「如是观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来谁之所有体为是谁由谁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如是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著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复应修习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处非处智过去未来业报智诸禅解脱三昧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智种种戒智一切至处道智天眼无碍智宿命无碍智永断习气智于如来十力一一观察一一力中有无量义悉应咨问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發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终)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以我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意业无有疲猒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词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意业无有疲猒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筭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意业无有疲猒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痴發身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意业无有疲猒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發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我此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意业无有疲猒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意业无有疲猒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意业无有疲猒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毘卢遮那如来从初發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毘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猒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別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意业无有疲猒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悉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意业无有疲猒

「善男子为是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就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茶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發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發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已能读已能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陀阤佛极乐世界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来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  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  及与现前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  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  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  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  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微妙法  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行戒  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盘茶  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  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  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  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  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  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  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  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  尽未来劫无疲猒
愿持诸佛微妙法  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  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  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  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  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  我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  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  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  一一流入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  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  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脱威神力
于一毛端极微中  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  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炤世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诣而亲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  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  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根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  解脱一切众生海
普能分別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  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  以普贤行悟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  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  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  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为遍净普贤行  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  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  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  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今往生彼国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  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  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  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  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  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  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  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  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  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  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  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  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  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  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  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  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善财童子踴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终)

曩谟喝啰怛那 多啰夜耶 佉啰佉啰 俱住俱住 摩啰摩啰 虎啰 吽 贺贺 苏怛拏 吽 泼抹拏娑婆诃

大弥陀经四十八愿

第一愿我作佛时我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蜎飞蝡动之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愿我作佛时我刹中无妇女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蝡动之类来生我刹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欲食时七宝缽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器用自然化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不假裁缝𢭏染浣濯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五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自地以上至于虚空皆有宅宇宫殿楼阁池流花树悉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殊胜超绝其香普薰十方世界众生闻是香者皆修佛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六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皆心相爱敬无相憎嫉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七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无淫泆嗔怒愚痴之心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八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无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预相知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九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皆不闻不善之名况有其实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知身如幻无贪著心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我刹中虽有诸天与世人之异而其形容皆一类金色面目端正净好无复丑异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二愿我作佛时假令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蝡动之类皆得为人皆作缘觉声闻皆坐禅一心共欲计数我年寿几千亿万劫无有能知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三愿我作佛时假令十方各千亿世界有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蝡动之类皆得为人皆作缘觉声闻皆坐禅一心共欲计数我刹中人数有几千亿万无有能知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四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寿命皆无央数劫无有能计知其数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五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所受快乐一如漏尽比丘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六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住正信位离颠倒想远离分別诸根寂静所止尽般泥洹不得是愿不得作佛

第十七愿我作佛时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八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通宿命知百千亿那由他劫事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九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得天眼见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得天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说法悉能受持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一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众生心念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二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是神足于一念顷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三愿我作佛时我名号闻于十方无央数世界诸佛各于大众中称我功德及国土之胜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蝡动之类闻我名号乃慈心喜悦者皆令来生我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四愿我作佛时我顶中光明绝妙胜如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五愿我作佛时光明照诸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诸天人等以至蜎飞蝡动之类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皆令来生我国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六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蝡动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慈和过诸天人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七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奉持斋戒行六波罗蜜修诸功德至心發愿欲生我刹临寿终时我与大众现其人前引至来生作不退转地菩萨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八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烧香散华然灯悬缯饭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益作诸善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于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九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刹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蝡动之类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即忏悔为善奉持经戒愿生我刹寿终皆不经三恶道径遂来生一切所欲无不如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一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五体投地稽首作礼喜悦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二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有女人闻我名号喜悦信乐發菩提心猒恶女身寿终之后其身不复为女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三愿我作佛时凡生我刹者一生遂补佛处惟除本愿欲往他方设化众生修菩萨行供养诸佛即自在往生我以威神之力令彼教化一切众生皆發信心修菩提行普贤行寂灭行净梵行最胜行及一切善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四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欲生他方者随其所愿不复坠于三恶道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五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以香华幡盖真珠璎珞种种供具欲往无量世界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遍至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六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欲万种之物供养十方无央数佛即自然在前供养既遍是日未午即还我刹不得是愿终不成佛

第三十七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受持经法讽诵宣说必得辩才智慧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八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能演说一切法其智慧辩才不可限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九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力其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说经行道无异于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愿我作佛时刹中清净照见十方无量世界菩萨欲于宝树中见十方一切严净佛刹即时应现犹如明镜睹其面相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一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虽少功德者亦能知见我道场树高四千由旬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二愿我作佛时刹中诸天世人及一切万物皆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者众生虽得天眼不能辩其名数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三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随其志愿所欲闻法皆自然得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四愿我作佛时我刹中菩萨声闻皆智慧威神顶中皆有光明语音鸿畅说经行道无异于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五愿我作佛时地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一發意顷供养不可思议诸佛而不失定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六愿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七愿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至不退转地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八愿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法忍于诸佛法永不退转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四十八愿(终)

咒类

(五衣偈咒)

善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披奉如来命世世不舍离唵 悉陀耶 娑婆诃

(七衣偈咒)

善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唵 度波度波 娑婆诃

(大衣偈咒)

善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持诵如来行广度诸众生唵 摩诃波伽 波咤悉帝 娑诃

(尼师坛偈咒)

卧具尼师坛长养心苗性展开登圣地奉持如来命唵 檀波檀波莎诃

(登殿塔咒)

南无三满哆 没驮喃 唵 杜婆杜婆 (娑婆)

登道场咒

唵 阿密栗帝吽癹咤

延寿咒

唵 三没多 茷折啰喻 萨嚩贺

(求智慧咒)

唵 婆啰婆啰 三婆啰 三婆啰 印涅𭌚野 弥轮陀尼 唅啰唅啰 折唎曳(二合) 锁诃

消万病咒

唵 室哩哆 室哩哆 军咤利 (莎嚩)

七佛灭罪咒

唵 牟尼牟尼三牟尼 萨嚩贺

灭罪真言

唵 牟尼 萨嚩贺

护身咒

唵 嚩唧啰 阿尼缽啰尼 邑哆耶 莎诃

救苦咒

唵 么㗚作吽 萨嚩贺

断瘟咒

唵 乌伦尼乌伦尼 吽癹咤

入厕咒

唵 狠噜陀耶 莎诃

洗净咒

唵 贺曩蜜栗帝 莎诃

去秽咒

唵 室利曳婆醯 莎诃

洗手咒

唵 主迦啰野 莎诃

净身咒

唵 跋折啰恼迦莎诃

下床咒

唵 地利日哩 莎诃

行步不伤虫咒

唵 地利日利 娑婆诃

(摩利支天神咒)

南无佛陀耶 南无达摩耶 南无僧伽耶 怛姪他 遏啰迦末斯 摩啰迦末斯苏途末斯 支缽啰末斯 摩诃支缽啰末斯 摩利支夜末斯 安怛陀那夜末斯 南无粹都帝 娑嚩诃

佛顶尊胜陀罗尼

佛陀波利译

那谟 薄伽跋帝(一) 啼隶路迦(稽㖿切) 缽啰底毘失瑟咤㖿(余何切下同长声) 勃陀耶(一云皈命圣尊三世胜觉)(二) 薄伽跋底(三) 怛姪(徒列切)(四) 唵(长声)(五) 毗输驮(音太)耶 娑摩三漫(音文)多皤婆娑(六) 娑破啰拏揭底伽诃那(七) 娑婆皤输秫(输律切下同)地 阿鼻诜(去声)者 苏揭多 伐折那(八) 阿[口*蜜]㗚多 毗晒鸡(取罽切平声)(九) 阿(上声)诃啰(去声)阿诃啰(下同)(十) 阿瑜散陀(长声)罗尼(十一) 输(舜入声)(音太下同)耶输驮耶(十二) 伽伽那(去声)毗秫提(十三) 乌瑟尼沙毗逝耶秫提(十四) 娑诃娑啰喝啰湿弭珊珠地帝(十五) 萨娑怛他揭多地瑟咤(长声)那頞 地瑟耻帝(丁你切)(音母)𭉐(音犁)(十六) 跋折啰迦(长声)耶僧诃多那秫提(十七) 萨婆 伐罗拏毗秫提(十八) 缽罗底(丁你切)你伐怛耶阿瑜秫提(十九) 萨末那阿地瑟耻帝(音低)(二十) 末祢末祢(二十一) 怛闼多部多俱胝缽唎秫提(二十二) 毗(音弭)(音悉)普咤勃地秫提(二十三) 社耶社耶(余何切下同)(二十四) 毗社耶毗社耶(二十五) 萨末啰萨末啰 勃陀頞地瑟耻多秫提(二十六) 跋折梨跋折啰揭鞞(二十七) 跋折滥婆伐都(二十八) 么么(受持者于此自称名) 萨婆萨埵[口*写](长声)耶毗秫提(二十九) 萨婆揭底(丁你切)缽唎秫提(三十) 萨婆怛他揭多三摩湿婆娑遏地瑟耻帝(低字呼)(三十一) 勃陀(地耶切)勃陀(同上) 蒱驮(音太)耶蒱驮(音太)耶 三漫多缽唎秫提(三十二) 萨婆怛他揭多 地瑟咤(长声)那頞地瑟耻帝(三十三) 娑婆诃(此咒能免恶道能除罪障能增寿命能转贫穷能求尊贵能至菩提云云)

尊胜佛母大陀罗尼(见梦感经)

唵 𠽾𠾐(二合) 莎诃 唵 捺谟 癹葛斡谛萨哩斡(二合)得啰(二合)卢迦卜啰(二合)谛月涉瑟咤(二合)耶 勃塔耶 爹捺麻 荅的牙塔 唵 𠽾𠾐(二合) 𠽾𠾐(二合) 𠽾𠾐杓讹(二合)塔耶杓讹(二合)塔耶 月杓讹(二合)塔耶 月杓讹(二合)塔耶 哑萨麻萨蛮达 哑斡癹萨思葩(二合)啰拏葛谛 葛葛拏娑癹斡月 述提 哑撇膻[口*赀](音簪上声)都𦎌(谟含切) 萨哩斡(二合)答塔葛达 苏葛答瓦啰斡拶拏 哑蜜哩(二合)达哑撇释该而(二合)马曷木得啰(二合)曼特啰(二合)叭果(得该切) 哑曷啰哑曷啰 马麻蔼由而(二合)伞塔啰尼 杓讹(二合)塔耶杓讹(二合)塔耶 月杓讹(二合)塔耶 月杓讹(二合)塔耶 葛葛拏娑癹斡月述提 乌失尼沙月拶耶巴哩述铁 萨曷思啰(二合)啰思弥伞租爹敌 萨哩斡(二合)答塔葛达哑斡噜结尼 煞咤(二合)巴啰蜜达巴哩卜啰尼 萨哩斡(二合)答塔葛达麻谛答摄蒲蜜卜啰(二合)牒瑟咤(二合)谛 萨哩斡(二合)答塔葛达赫哩(二合)达耶 哑牒瑟咤(二合)拏哑牒瑟咤(二合)谛 木得哩(二合)木得哩(二合)马曷木得哩(二合)斡资哩(二合)斡资哩(二合)麻诃斡资哩(二合) 斡资啰(二合)葛耶三曷达拏叭哩述铁 萨哩斡(二合)葛哩麻(二合)哑斡啰拏月述铁 卜啰(二合)牒聂斡而达(二合)耶马麻 由而(二合) 月述提(二合)萨哩斡(二合)答塔葛达 萨麻耶哑牒瑟咤(二合)拏哑牒瑟咤(二合)谛唵 摩尼 摩尼 马曷摩尼 月摩尼月摩尼马曷月摩尼 麻谛 麻谛马曷麻谛 麻麻谛 莎麻谛答塔达 蒲达戈遣巴哩述提 月思蒲(二合)咤卜铁述铁 希 希拶耶 拶耶 月拶耶月拶耶 思麻(二合)啰思麻(二合)啰 思葩(二合)啰思葩(二合)啰 思葩(二合)啰耶思葩(二合)啰耶 萨哩斡(二合)勃塔哑牒瑟咤(二合)拏哑牒瑟咤(二合)谛 述铁述铁 卜铁 卜铁 斡资哩(二合) 斡资哩(二合) 马曷斡资哩(二合) 莎斡资哩(二合) 斡资哩(二合)葛而(二合)毘 拶耶葛而(二合)毘 月拶耶葛而(二合)毘 斡资啰(二合)左 辣葛而(二合)毘 斡资噜(二合)忒葩微 斡资啰(二合)三葩微 斡资啰(二合)斡资哩(二合)尼 斡资㘕(二合) 癹斡都 麻麻摄哩㘕 萨哩斡(二合)萨埵喃拶 葛耶巴哩述提癹斡都 萨埵弥萨哩斡(二合)葛谛巴哩述提释哲(二合) 萨哩斡(二合)答塔葛达释哲(二合)𦎌 萨麻刷萨颜都 卜铁卜铁 悉铁悉铁 勃塔耶 勃塔耶 月勃塔耶月勃塔耶 谟拶耶 谟拶耶 月谟拶耶 月谟拶耶 杓讹(二合)塔耶杓讹(二合)塔耶 月杓讹(二合)塔耶月杓讹(二合)塔耶 萨蛮答 谟拶耶 谟拶耶 萨蛮答啰思弥(二合)巴哩述提 萨哩斡(二合)答塔葛达赫哩(二合)达耶 哑牒瑟咤(二合)拏哑牒瑟咤(二合)谛木得哩(二合)木得哩(二合)马曷木得哩(二合) 马曷木得啰(二合)曼特啰(二合)叭谛 莎诃

功德天咒

斋天化纸施天仙食念

嗜摩啰呼帝卢(一) 乌昼呼帝卢(二) 句咤那呼帝卢(三) 若蜜耆卢(四) 莎诃

十二因缘咒

唵 耶 答儿麻(二合) 兮都不啰(二合)巴斡 兮敦 的山答塔葛都 歇 斡怛 的山 拶约 尼噜怛 耶[嘟-者+(看-目)] 叭谛 麻曷释啰麻纳耶 莎诃

华严补阙咒

南无三满哆没驮喃 阿缽啰帝 喝多 折折捺弥 唵 鸡弥鸡弥 怛塔葛塔喃 末瓦山碇 缽啰帝 乌 怛摩怛摩 怛塔葛塔喃 末瓦 吽 癹莎诃

秽迹金刚神咒

唵 𠲽咶啒㖀 摩诃般罗(二合) 狠那𠵨吻汁吻 醯摩尼 微咭微 摩那栖 唵 斫急那 乌深暮 啒㖀吽吽吽 泮泮泮泮泮 莎诃

毘卢灌顶神咒

盖棺彻沙念

唵 旖暮伽 癈噜者娜 摩诃亩捺啰 么抳 缽头摩 入嚩攞 𠱀啰袜亸野 𤙖

祈雨咒

唵多姪他 娑啰娑啰 悉利悉利 苏卢苏卢 那伽喃 阇婆阇婆 侍毗侍毗树符树符 佛神力故大龙王等速来于此阎浮提内降霪大雨遮啰遮啰 致利致利 朱漏朱漏 娑婆诃

雨宝陀罗尼心真言

唵 嚩素驮𭌚 娑嚩(二合)(引)(引)

延命陀罗尼

吽 吽 尸弃 萨嚩(二合)(引)(引)

消伏毒害陀罗尼

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南无观世音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大慈大悲唯愿愍我救护苦恼亦救一切怖畏众生令得大护多姪咃陀[口*手]腻 摸呼腻 斗婆腻 耽婆腻 阿婆熙 摸呼脂 分荼梨 般荼梨 输鞞帝 般荼啰 婆私腻休楼休楼 分荼梨 兜楼兜楼 般荼梨周楼周楼 腻般荼梨豆富豆富 般荼啰 婆私腻 矧墀跈(徐殄切)墀腻跈墀 萨婆阿婆耶羯多萨婆𠷐婆娑陀伽阿婆耶卑离陀闭殿 娑诃

(持此咒者能灭一切身心等毒常为诸佛菩萨护持)

普庵祖师神咒

唵迦迦鸡鸡俱俱鸡 俱鸡俱 兼乔鸡 乔鸡兼迦迦鸡鸡俱俱鸡乔兼 兼兼兼兼兼 验尧倪 尧儿验迦迦鸡鸡俱俱耶 喻喻喻喻喻喻喻喻喻研界遮遮支支朱朱支 朱支朱 占昭支 昭支占遮遮支支朱朱支昭占 占占占占占 验尧倪 尧倪验遮遮支支朱朱耶 喻喻喻喻喻喻喻喻喻神惹咤咤谛谛都都谛 都谛都 担都谛 都谛担咤咤谛谛都都谛都担 担担担担担 喃那呢 那呢喃咤咤谛谛都都耶 奴奴奴奴奴奴奴奴奴怛那多多谛谛多多谛 多谛多 谈多谛 多谛谈多多谛谛多多谛多谈 谈谈谈谈谈 喃那呢 那呢喃多多谛谛多多耶 奴奴奴奴奴奴奴奴奴檀那波波悲悲波波悲 波悲波 梵波悲 波悲梵波波悲悲波波悲波梵 梵梵梵梵梵 梵摩迷 摩迷梵波波悲悲波波耶 母母母母母母母母母梵摩波多咤 遮迦耶 夜阑诃 阿瑟咤 萨海咤 𠼇𠰷𠼇𠰷咤 遮迦耶 莎诃

无数天龙八部  百万火首金刚
昨日方隅  今日佛地
普庵到此  百无禁忌

普庵咒(终)

二佛神咒

东方端坐满月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乌瑟尼沙光照秘蜜门开演说陀罗尼随心满愿长福消灾

南无 薄伽伐帝 鞞杀社窭噜薜琉璃缽喇婆曷啰阇也 怛多揭多耶 阿啰喝帝 三藐三勃陀耶 怛你也他 唵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帝 莎诃

药师如来能除九横长福消灾二佛演化在娑婆东阿閦西弥陀十三条大戒犯波罗怕阎罗勤忏悔罪消磨

南无 薄伽伐帝 阿曲刍鞞誐耶 呾他誐多耶阿啰喝帝 三藐三勃陀耶 呾你野他 唵 誐誐宁 誐誐宁 噜枳帝 噜枳帝 怛啰叉宁 怛啰叉宁 怛啰叉宁 怛啰叉宁 波波啰帝 波波啰帝贺多宁 贺多宁 缽啰贺多宁 缽啰贺多宁 萨哩缚 揭哩摩 缽哩 波啰耶 阿曲刍鞞野耶 度莎诃念弥陀轻重罪业尽消磨如来设教愍娑婆处园林海众多善财參处唱玄歌善知众艺亲宣说听吟哦茶沙瑟咤娑多壤曷啰多娑么诃婆娑婆娑迦也娑室左善财闻此仪科身心洒落得安和倡《华严经》字母罪消磨

准提菩萨大慈悲救灾危三涂八难永抛离勤转念证菩提

南无萨埵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姪他 唵折哩主哩准提莎贺

唵 嘛呢叭𠺗吽 唵啮临 唵部临

西方端坐妙莲华大圣主阿弥陀庄严微妙更无过碧琉璃光灿烂镜重磨菩提宝树网交罗频伽鸟美音和水流风动演摩诃七珍池华四色涌金波

天宫慈氏大菩萨居补处位法王家外宫内院胜境堪夸摩尼殿内演说妙法众生闻者罪灭河沙愿当来生内院入龙华

南无阿哩耶 蜜底哩野 地萨怛耶 怛你也他 唵 蜜底哩 蜜底哩 蜜怛啰 摩曩枲曳 莎诃

上来现前清净众發菩提心各用虔诚讽诵如来妙良因酬天地谢龙神祝赞

皇皇万万春父母劬劳法界怨亲三涂八难出迷津生净土礼慈尊以此功德普回施利群迷免灾危四恩三有证菩提摩诃般若波罗蜜

二佛神咒(终)

佛说小涅槃经

尔时如来倚卧双林告诸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槃迦叶来时道吾与汝不相见去也一切经书付嘱阿难戒律文章悉皆付与迦叶上座」尔时如来告弟子优波离「汝往升天报母令知

尔时摩耶夫人在忉利天上受诸快乐忽于昨夜子时得六种恶梦一者梦见有大猛火烧我心肝两乳流出二者梦见须弥山崩三者梦见海水枯竭四者梦见磨竭大鱼吞啖众生五者梦见夜叉罗刹吸人精气六者梦见一切众生惆怅奔走如蜂失王说梦未讫乃见报人优波离从空而来

尔时摩耶夫人问言「尊者尊者因何形容憔悴面无精光唇口乾燥全无威德不比寻常」尔时优波离哽咽报言「佛母佛母三界大师忽于昨夜子时入般涅槃金棺银椁殡殓已讫故遣弟子报母令知

尔时摩耶夫人闻说此语闷绝躄地犹如死人诸天彩女冷水洒面良久乃苏即将徒众叆叇云飞至双林所唯见大衣僧伽梨叠在棺边缽盂锡杖空挂树上

尔时摩耶夫人作是念言「我佛在时持用此物教化众生今者此物并皆无用去也

尔时摩耶夫人披头散发搥胸大叫绕棺三匝唤言「如来如来吾是汝母汝是吾佛今既舍吾入般涅槃因何不为母说四句偈言

尔时如来在金棺中闻母唤声从棺踊出却坐般若台中去地高七多罗树手执优缽罗花为母说法「一切恩爱皆有离別一切山岩皆有崩穴一切树木皆有摧折一切江河皆有枯竭一切万物皆有破坏母子恩情今日离別唯有法身常住不灭」偈曰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  寂灭为乐
如来证涅槃  永断于生死
若能志心听  常得无量乐

佛说大藏正教血盆经

尔时目连尊者昔日往到羽州追阳县见一血盆池地狱阔八万四千由旬池中有一百二十件事铁梁铁柱铁枷铁锁见南阎浮提女人许多披头散发长枷杻手在地狱中受罪狱卒鬼王一日三度将血勒教罪人吃此时罪人不甘伏吃遂被狱主将铁棒打作叫声目连悲哀问狱主「不见南阎浮提丈夫之人受此苦报只见许多女人受其苦痛」狱主答师言「不干丈夫之事只是女人产下血露污触地神若秽污衣裳将去溪河洗泽水流污漫误诸善男女取水煎茶供养诸圣致令不净天大将军劄下名字附在善恶部中候百年命终之后受此苦报」目连悲哀遂问狱主「将何报答产生阿娘之恩出离血盆池地狱」狱主答师言「惟有小心孝顺男女敬重三宝更为阿娘持血盆斋三年仍结血盆胜会请僧转诵此经一藏满日忏散便有般若船载过奈河江岸看见血盆池中有五朵莲花出现罪人欢喜心生惭愧便得超生佛地

诸大菩萨及目连尊者启告来劝南阎浮提人「信善男女早觉修取大办前程莫教失手万劫难复佛告说〈女人血盆经〉若有信心书写受持令得三世母亲尽得生天受诸快乐衣食自然长命富贵

尔时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退

佛说大藏正教血盆经(终)

佛说寿生经

贞观十三年有唐三藏法师往西天求教因检《大藏经》见〈寿生经〉一卷有十二相属南赡部洲生下为人先于冥司下各借寿生钱有注命官秪揖人道见今库藏空闲催南赡部洲众生交纳寿生钱

阿难又问世尊「南赡部洲众生多有大愿不能纳得」佛言道「教看《金刚经》《寿生经》能折本命钱为秪证经力甚大若众生不纳寿生钱睡中惊恐眠梦颠倒三魂杳杳七魄幽幽微生空中共亡人语话相逐摄人魂魄减人精神为欠寿生钱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破旁纳得寿生钱免得身边一十八般横灾第一远路陂泊内被恶人窥算之灾第二远路风雹雨打之灾第三过江度河落水之灾第四墻倒屋塌之灾第五火光之灾第六血光之灾第七劳病之灾第八疥癞之灾第九咽喉闭塞之灾第十落马伤人之灾第十一车碾之灾第十二破伤风死之灾第十三产难之灾第十四横死之灾第十五卒中风病之灾第十六天行时气之灾第十七投井自系之灾第十八官事口舌之灾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纳得寿生钱免了身边一十八般横灾若有人不纳不折寿生钱后世为人多注贫贱寿命不长丑陋不堪多饶残疾但看注《寿生经》又名《受生经》真经不虚除了身边灾免了身边祸

「又说十地菩萨长寿王菩萨摩诃萨延寿王菩萨摩诃萨增福寿菩萨摩诃萨消灾障菩萨摩诃萨救苦难观世音菩萨摩诃萨长安乐菩萨摩诃萨长欢喜菩萨摩诃萨解冤结菩萨摩诃萨福寿王菩萨摩诃萨延寿长菩萨摩诃萨

「本宅龙神土地罪消灭满宅家眷罪消灭恶口浪舌罪消灭杀生害命罪消灭前生冤业罪消灭今生冤业罪消灭前生父母罪消灭今生父母罪消灭

「又说灾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太阳星太阴星罗睺星计都星紫气星月孛星忏悔已后愿灾星不照福曜长临四时无病八节无灾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纳寿生钱分明解说漏贯薄小纳在库中库官收付至百年命终之后七七已前早烧取《寿生经》救度三世父母七代先亡九族冤魂皆得生天儒流学士僧尼道俗或贵或贱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今生早烧寿生钱三世富贵今生不烧三世贫贱后世难得人身纵得为人瘸手瘸足无目跛腰痴聋瘖哑衣不盖形食不充口被人轻贱若早烧寿生钱注衣注食注命注禄本命星官本命判官修罗王事」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说寿生经即说咒曰

天罗咒地罗咒日月黄罗咒一切冤家离我身摩诃般若波罗蜜一解冤经二延寿真言三灭五逆之罪诵此经免地狱之罪便得生天不虚矣

六十甲子十二生相

奉填还谨专献上天曹真君地府真君本命元神本命星官善部童子恶部童子宅神土地五道将军家灶大王水草将军福禄官财禄官衣禄官食禄官钱禄官命禄官本库官已上星官银钱各一百贯文

(右某)谨依科典所有经疏谨专献上诸神百官惟愿烧醮已后阖家安吉四时无纤小之灾八节有泰来之庆虔诚祈祷愿赐祯祥今者谨备香茶果盘筵奉依望领纳照察经文准折冥债


校注

[A1] 已【CB】巳【嘉兴】
[A2] 己【CB】巳【嘉兴】
[A3] 己【CB】巳【嘉兴】
[A4] 己【CB】巳【嘉兴】
[A5] 已【CB】巳【嘉兴】
[A6] 已【CB】巳【嘉兴】
[A7] 锻【CB】鍜【嘉兴】(cf. T17n0784_p0723c18)
[A8] 已【CB】巳【嘉兴】
[A9] 已【CB】巳【嘉兴】
[A10] 已【CB】巳【嘉兴】
[A11] 己【CB】巳【嘉兴】
[A12] 已【CB】巳【嘉兴】
[A13] 办【CB】辩【嘉兴】
[A14] 已【CB】巳【嘉兴】
[A15] 已【CB】巳【嘉兴】
[A16] 已【CB】巳【嘉兴】
[A17] 已【CB】巳【嘉兴】
[A18] 已【CB】巳【嘉兴】
[A19] 胄【CB】胃【嘉兴】
[A20] 已【CB】巳【嘉兴】
[A21] 见【CB】能【嘉兴】
[A22] 离【CB】人【嘉兴】
[A23] 羡【CB】羡【嘉兴】
[A24] 获【CB】护【嘉兴】
[A25] 已【CB】巳【嘉兴】
[A26] 已【CB】巳【嘉兴】
[A27] 已【CB】巳【嘉兴】
[A28] 已【CB】巳【嘉兴】
[A29] 已【CB】巳【嘉兴】
[A30] 刺【CB】剌【嘉兴】
[A31] 伏【CB】仗【嘉兴】(cf. T10n0293_p0846a09)
[A32] 已【CB】巳【嘉兴】
[A33] 已【CB】巳【嘉兴】
[A34] 已【CB】巳【嘉兴】
[A35] 已【CB】巳【嘉兴】
[A36] 已【CB】巳【嘉兴】
[A37] 已【CB】巳【嘉兴】
[A38] 已【CB】巳【嘉兴】
[A39] 已【CB】巳【嘉兴】
[A40] 已【CB】巳【嘉兴】
[A41] 已【CB】巳【嘉兴】
[A42] 设【CB】投【嘉兴】(cf. T12n0364_p0329c16)
[A43] 已【CB】巳【嘉兴】
[A44] 已【CB】巳【嘉兴】
[A45] 已【CB】巳【嘉兴】
[A46] 已【CB】巳【嘉兴】
[A47] 己【CB】巳【嘉兴】
[A48] 己【CB】已【嘉兴】
[A49] 己【CB】已【嘉兴】
[A50] 己【CB】已【嘉兴】
[A51] 己【CB】已【嘉兴】
[A52] 己【CB】巳【嘉兴】
[A53] 已【CB】巳【嘉兴】
[A54] 已【CB】巳【嘉兴】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诸经日诵集要(卷2)
关闭
诸经日诵集要(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