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六 石八
二十五圆通(出楞严经)性体周徧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發心方便令其各各自陈证悟之由使阿难晓了圆通法门所入之处也然论圆通本无优劣如来令文殊选择而唯取观音耳根者盖为此方之人耳根聦利闻法易解当以音闻而为教体故特取观音耳根为入道之门也然不取陈那音声者以声本属尘根有闻性故拣陈那居初观音极后以见取舍之明亦根尘首尾相贯之意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七大者地大火大水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文殊梵语具云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一音声】音声即声尘也谓憍陈那等在鹿苑中闻佛说四谛之法密悟圆理了达一切声尘本然清净无动无静皆是常住圆妙之音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音声为上(梵语憍陈那华言已知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色因】色因即色尘也谓优波尼沙陀因多贪欲佛令作不净观于是观色身不净之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归于虚空空色两忘本然清净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色因为上(梵语优波尼沙陀华言尘性)。
【三香因】香因即香尘也谓香严童子闻如来教于清净室修习禅定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遂观此香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即是本然清净妙香于是开悟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香因为上(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四味因】味因即味尘也谓药王药上二法王子等于无始刼为世良医一切草木金石之味悉能徧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皆是本然清净妙味从是开悟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味因为上(刼梵语具云刼波华言分別时节)。
【五触因】触因即触尘也谓䟦陀婆罗先于威音王佛所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妙触清净本来无染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触因为上(梵语䟦陀婆罗华言贤守)。
【六法因】法因即法尘也谓摩诃迦叶等因观世间六尘变坏悟法性空遂修灭尽定以灭意根受想不起妙法开明消灭诸漏得无生灭遂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法因为上(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饮光灭尽定者谓受想心灭出入息尽而证此定也诸漏者谓由一切烦恼漏落生死也从憍陈那至迦叶是于六尘悟入圆通)。
【七见元】见元即眼根也谓阿那律陀初出家时常乐睡眠被如来诃责因是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以金刚三昧遂得清净天眼是故不因眼根能观三千世界犹如掌果于是悟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梵语阿那律华言无贫梵语三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旋见循元者旋大千之见循真性之元也)。
【八息空】息空即鼻根也谓周利槃特迦于过去世为大法师秘吝佛法不肯教人后感愚钝亦以宿有善因遇佛出家以根钝故忆持如来一句伽陀经一百日终不能诵佛令安居数息摄心因是观息出入刹那生灭之相豁然无碍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梵语周利槃特迦华言继道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数息者息即鼻中气息谓从一至十渐渐而数也梵语刹那华言一念反息循空者反背妄根循依真空也)。
【九味知】味知即舌根也谓憍梵钵提于过去世轻弄沙门有牛呞(音诗)病佛为遮谤赐之数珠令常念佛清净心地又观舌根知味之性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悟入圆通故云还味旋知斯为第一(梵语憍梵钵提华言牛呞以其宿世曾作牛王余习未除故食后常虚噍也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还味旋知者谓不著尘味不随妄知也)。
【十身觉】身觉即身根也谓毕陵伽婆蹉闻佛说诸世间不可乐事因行乞食被刺伤足举身疼痛即反观觉痛之心无有痛觉本自清净如是思惟摄念未久身心忽空诸漏虚尽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梵语毕陵伽婆蹉华言余习纯觉遗身者谓觉心纯净而遗失妄身也)。
【十一法空】法空即意根也谓须菩提于旷刼来心得无碍蒙佛开示性觉真空于是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圆通境界故云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宝明空海者即如来所证明妙之理无碍深广也非所非尽旋法归无者谓能非之心所非之相悉尽无余而转诸法尘皆归寂灭也从阿那律至须菩提是于五根悟入圆通)。
【十二心见】心见即眼识也谓舍利弗于旷刼来心见清净后于路中逢迦叶波宣说因缘从佛出家于一切法照了无碍悟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心见發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心见發光光极知见者由心见發明而圆照万法也)。
【十三心闻】心闻即耳识也谓菩萨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常用心闻分別众生所有知见若有众生修普贤行分身百千皆至其处摩顶拥护令其成就心闻圆通普贤境界故云我说本因心闻發明分別自在斯为第一。
【十四鼻息】鼻息即鼻识也谓孙陀罗难陀从佛出家虽具戒律心多散动世尊教其观鼻端白遂观鼻中之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虚净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即得圆通故云我以消息息久發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梵语孙陀罗难陀华言好爱欢喜漏尽者生死之漏断灭也明圆灭漏者真性明了圆融灭诸有漏也)。
【十五法音】法音即舌识也谓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旷劫来辩才无碍世尊知其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其發扬于是助佛转轮成师子吼悟入圆通故云我以法音降伏魔怨消灭诸漏斯为第一(梵语富楼那弥多罗尼华言满慈是其父母名因以称之)。
【十六身戒】身戒即身识也谓优波离最初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承佛教戒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行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悟入圆通故云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梵语优波离华言上首)。
【十七心达】心达即意识也谓目乾连闻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即顿發心得大通达如来惠其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游于十方无所罣碍由是神通自在圆明清净故云我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梵语目乾连华言䌽菽氏旋湛谓旋复澄湛之性也从人利弗至目乾连是于六识悟入圆通)。
【十八火性】火性即火大也谓乌刍瑟摩久远刼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婬-壬+(工/山)]人成猛火聚教其徧观百骸四支诸泠煖气由是谛观神光内凝化多[婬-壬+(工/山)]心成智慧火因此火光三昧力故得入圆通故云我以谛观身心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消生火宝熖证无上觉斯为第一(梵语乌刍瑟摩华言火头)。
【十九地性】地性即地大也谓持地菩萨于徃昔时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曾为比丘平填道路造作桥梁行诸苦行后世复值毘舍浮佛出现国王延佛设斋尔时平地待佛毘舍如来摩顶告言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因是即得心开见身微尘及与世界一切微尘等无差別即得悟入圆通故云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別本如来藏虚妄發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梵语毘舍浮华言遍一切自在如来藏者即一切众生本具真如之理藏也)。
【二十水性】水性即水大也谓月光童子徃昔刼中于水天佛所修习水观观于身中涕涶津液大小便利与世界外诸香水海水性一同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经无量佛方得无身与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別悟入圆通故云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无生忍者谓一切诸法本来不生于此法中能忍可印证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十一风性】风性即风大也谓瑠璃光法王子徃昔刼中于无量声佛所蒙佛开示妙明心体及说世界众生皆是妄缘风力所转即于尔时观此世界及与身心各有所动遂即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身心發光洞彻无碍而入圆通故云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
【二十二空性】空性即空大也谓虚空藏菩萨于定光佛所得无边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由是谛观四大无依虚空佛国同一虚妄于同發明得入圆通故云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斯为第一。
【二十三识性】识性即识大也谓弥勒菩萨徃昔刼中于日月灯明佛所而得出家修习唯心识定至然灯佛出世方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了一切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而悟入圆通故云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得无生忍斯为第一(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十四净念】净念即根大也谓大势至菩萨等徃昔刼中于超日月光佛所修念佛三昧收摄六根定心念佛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悟入圆通故云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从乌刍瑟摩至势至是于七大悟入圆通)。
【二十五耳根】耳根者谓观世音菩萨徃昔刼中于观世音佛所發菩提心彼佛教其从闻思修入三摩提于是菩萨即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一念顿空闻性而入圆通矣经中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者即圆通之体也上合诸佛妙心下同众生悲仰而现乎三十二应施以十四无畏等者乃圆通之用也故云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成就菩提斯为第一(闻思修即三慧也梵语三摩提即三摩地也入流亡所者不随声尘顿入法流而亡其所入也三十二应者佛应独觉应缘觉应声闻应梵王应帝释应自在天应大自在天应天大将军应天王应四天王太子应人王应长者应居士应宰官应婆罗门应比丘应比丘尼应优婆塞应优婆夷应女主应童男应童女应诸天应龙应药叉应乾闼婆应阿修罗应紧那罗应摩呼罗伽应人应非人应也十四无畏者一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二知见施复三观听旋复四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五熏闻成闻六根消复同于声听六闻熏精明明徧法界七音性圆消观听返入八灭音圆闻徧生慈力九熏闻离尘色不能刼十纯音无尘根境圆融十一消尘旋明十二融形复闻十三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十四我一名与六十二恒河沙名等无有异也)。
二十五护戒神(出法苑珠林)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茶𫇴毘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三毘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腹内使五藏平调四阿陀龙摩坻护持戒人血脉悉令通畅五婆罗桓尼和婆护持戒人爪指无所毁伤(六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五藏者心肝脾肺肾也)。
【二护不盗戒五神】一坻摩阿毘婆䭾护持戒人出入徃来使得安宁二阿修输婆罗陀护持戒人所啖饮食悉使甘香三婆罗摩亶雄雌护持戒人睡梦平安觉窹欢恱四婆罗门地鞞哆护持戒人不为蛊毒所中五邪摩呼哆耶舍护持戒人不为雾露之毒所害。
【三护不邪滛戒五神】一佛䭾仙陀楼哆护持戒人口舌闘诤不行二鞞阇耶薮多婆护持戒人不为瘟疟鬼所持三涅坭醯䭾多耶护持戒人不为县官所得四阿逻多赖都耶护持戒人舍宅四方驱逐凶殃五波罗那佛昙护持戒人平定舍宅。
【四护不妄语戒五神】一阿提梵者珊耶护持戒人不为塜墓鬼所娆二因台罗因台罗护持戒人门户辟除邪恶三阿伽风施婆多护持戒人不为外气鬼神所害四佛昙弥摩多哆护持戒人不为灾火所延五多頼叉三密陀护持戒人不为偷盗所侵。
【五护不饮酒戒五神】一阿摩罗斯兜嘻护持戒人若入山林不为虚狼所害二那罗门阇兜帝护持戒人不为伤亡所娆三鞞尼乹那波护持戒人除恶鸟鸣狐鸣四茶鞞闘毘舍罗护持戒人除犬鼠变恠五伽摩毘那阇尼佉护持戒人不为凶注所牵(凶注者谓阴司注写凶恶之事也)。
二十五有(出天台四教仪)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別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三天为三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一四洲为四有】谓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南阎浮提北欝单越也(梵语弗于逮华言胜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欝单越华言胜处)。
【二四恶趣为四有】谓六道中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四者皆由愚痴贪欲造诸恶业故感斯趣也。
【三六欲天为六有】谓欲界六天也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梵语夜摩亦云须𦦨摩华言善时分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四梵天为一有】谓初禅中大梵王天乃三千世界之主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五无想天为一有】谓四禅中之无想天此天以无心想为果故也。
【六五那含天为一有】那含梵语具云阿那含华言不还谓四禅中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亦名五净居天此之五天名位虽別皆第三果圣人所居故通为一有也(第三果即声闻阿那含果也)。
【七四禅天为四有】谓色界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也。
【八四空处天为四有】谓无色界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也。
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出法华玄义)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二十五三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三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著故以此无垢等三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三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三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此三昧令其修行出离重垢所报之处也(重垢即恶业报处即地狱也)。
【二不退三昧破畜生有】谓菩萨修于持戒禅定破诸恶业自获不退证于不退三昧愍彼众生受畜生苦故以此三昧令其远舍诸恶永不退失善道也。
【三心乐三昧破饿鬼有】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恶业证于心乐三昧愍彼众生受饿鬼苦故以此三昧令其远离诸恶而生喜乐也。
【四欢喜三昧破阿修罗有】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谓菩萨修戒定慧破于恶业等怖证于欢喜三昧愍彼众生受阿修罗苦故以此三昧令其离诸猜疑怖畏也。
【五日光三昧破弗婆提有】梵语弗婆提华言胜即东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获一切智光破诸恶业无明等暗证于日光三昧愍彼东洲众生受诸生死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诸恶业等暗而得出离也。
【六月光三昧破瞿耶尼有】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即西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获一切智光破诸恶业无明等暗证于月光三昧愍彼西洲众生受诸生死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诸恶业等暗也。
【七热熖三昧破欝单越有】梵语欝单越华言胜处即北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我执证于热熖三昧愍彼北洲众生计著于我氷执难化故以此三昧令其远离妄我计执不生而得出离也。
【八如幻三昧破阎浮提有】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即南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虚幻惑业证于如幻三昧愍此南洲众生果报杂杂寿命不定犹如幻化故以此三昧令其破于诸幻而得出离也。
【九不动三昧破四天王有】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散乱证于不动三昧以此天游行世间则有果报惑业等动故以此三昧令其悉破诸动惑业亦得证此也。
【十难伏三昧破三十三天有】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一切惑业证于难伏三昧以此天是地居之顶果报惑业难以折伏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诸难伏亦得证此也(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十一恱意三昧破熖摩天有】熖摩梵语具云须熖摩华言善时分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证于恱意三昧以此天处空为恱而未有上界不动等恱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空处之恱而证不动等恱也。
【十二青色三昧破兜率陀天有】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证于青色三昧以此天果报宫殿服玩一切皆青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证此也。
【十三黄色三昧破化乐天有】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证于黄色三昧以此天果报宫殿服玩一切皆黄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证此也。
【十四赤色三昧破他化自在天有】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证于赤色三昧以此天果报宫殿服玩一切皆赤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证此也。
【十五白色三昧破初禅有】初禅即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白色三昧以此天果报一切皆白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证此也。
【十六种种三昧破梵王有】梵王亦色界初禅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种种三昧以此天主领大千世界种类既多果报不等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种种果报亦得证此也。
【十七双三昧破二禅有】二禅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双三昧以此天独有内净支喜支二种定相即果报双而未见双空双假双中之理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净喜而证双空等也(双空者谓见思二惑俱空也双假者谓见假思假即见思惑以此惑体虚假不实故也双中者谓破见思惑同入中道也)。
【十八雷音三昧破三禅有】三禅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雷音三昧以此天禅乐最深如冰鱼蛰虫著于果报之乐故以此三昧而惊骇之令其舍离诸乐亦证于此也。
【十九注雨三昧破四禅有】四禅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注雨三昧以此天如大地具诸种子若不得雨善芽不生故以此三昧之雨令其發生三谛之种亦得证此也(三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
【二十如虚空三昧破无想天有】无想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如虚空三昧以此天一期心想不行妄计果报非空而为涅槃故以此三昧破彼非空令其起修空净之行亦得证此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一期者从生至死也)。
【二十一照镜三昧破阿那含天有】梵语阿那含华言不还即第三果生于色界之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照镜三昧以此天虽得无漏净色但是果报之净未获究尽色空故以此三昧令其破彼报净之色究竟真空之理亦得证此也。
【二十二无碍三昧破空处有】空处即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无碍三昧以此天得出色笼果报无碍未是空假中无碍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果报亦得证此也(色笼者谓色界色质笼罩也空假中即三观也离性离相之谓空无法不备之谓假非空非假之谓中也)。
【二十三常三昧破识处有】识处亦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常三昧以此天以识相续不断为常此乃定报即非无为等常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定报之常亦得证此也。
【二十四乐三昧破不用处有】不用处又名无所有处亦无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乐三昧以此天厌识处无边入无所有处以此处如痴痴故是苦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于痴亦得证此也。
【二十五我三昧破非想非非想处有】非想非非想处亦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我三昧以此天居无色界顶谓是涅槃果报犹有细烦恼等惑而不自在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烦恼亦得证此也。
二十五种外道𡨋谛(出华严经随䟽演义钞)二十五种𡨋谛者乃是迦毘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刼中事八万刼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毘罗华言黄色刼梵语具云刼波华言分別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万刼前之事冥然不知之处昧为自性故云𡨋初自性。
【二智大】智大亦名觉大即增长之义谓冥初之际觉知增长故云从冥初生智大。
【三我心】我心亦名我慢即我执也谓由觉知生我慢心故云从智大生我心。
【四五唯】唯即微也五唯亦名五微即色声香味触也以色等五种由我执之心方现故云从我心生五唯。
【五五大】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徧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六五知根】五根即眼耳鼻舌身谓之知者以此五种皆有知觉故也因五大而成故云从五大生五知根。
【七五作业根】五根即口与手足小便大便谓之作业者以此五种能作业用故也亦因五大而成故云从五大生五作业根。
【八心平等根】心乃肉团心即意根也谓之平等者以此根能徧一切根境而生分別也此亦五大所成故云从五大生平等根并前五知五作业共为十一根也。
【九神我】神我即第八识也外道执神我能生诸法常住不坏计为涅槃是二一一谛之主也(第八识即藏识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徃世三十三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三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谓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五化乐天谓此天自化五尘而娱乐故六他化自在天谓此天假他所化乐事以成己乐即欲界天主(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色界十八天】初禅三天一梵众天梵净也以无染欲故众犹民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民众也二梵辅天辅佐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辅佐臣僚也三大梵天谓此天是初禅天之主也名尸弃刼初先生刼尽后灭主领三千大千世界也(梵语尸弃华言火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言三千大千者摠別双举也)二禅三天一少光天谓此天光明少故二无量光天谓此天光明增胜无限量故三光音天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故三禅三天一少净天谓此天意识乐受清净故二无量净天谓此天净胜于前不可量故三遍净天谓此天乐受最胜净周遍故四禅九天一无云天以前诸天空居依云而住此天在云之上居无云之首故号无云二福生天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其中从因得名故三广果天谓此天果报广大无能胜故四无想天谓此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一期者谓从生至死也)五无烦天谓此天离欲界苦及色界乐苦乐两灭无烦恼故六无热天谓此天研究心境无依无处清凉自在无热恼故七善见天谓此天妙见十方世界圆澄无尘垢故八善现天谓此天空无障碍精见现前故九色究竟天谓此天于诸尘几微之处研穷究竟故。
【三无色界四天】一空处天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二识处天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三无所有处天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亦名不用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四非想非非想处天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处之有想故。
二十八宿(出法苑珠林)大集经云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等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大梵天王等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宿曜辰于四方中各有所主如云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等尔时佛告梵王等言我亦使诸曜星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汝等宣告令彼得知如我所分国土众生各各随分摄护养育故说二十八宿所属不同各有威灵护卫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
【一东方七宿】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出家求圣道者氐宿主水主众生房宿主行车求利心宿主于女人尾宿主洲渚众箕宿主于陶师。
【二南方七宿】井宿主于金师鬼宿主一切国王大臣柳宿主雪山龙星宿主巨富者张宿主于盗贼翼宿主于贵人轸宿主须罗咤国。
【三西方七宿】奎宿主行船人娄宿主于商人胃宿主婆楼迦国昴宿主于水牛毕宿主一切众生觜宿主鞞提诃国參宿主于刹利(刹利梵语具云刹帝利华言田主即王种也)。
【四北方七宿】斗宿主浇部沙国牛宿主于刹利及安多钵竭那国女宿主鸯伽摩伽陀国虚宿主那遮罗国危宿主著华冠室宿主乾陀罗国输卢那国及诸龙蛇蝮行之类壁宿主乾闼婆善乐(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即帝释乐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