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处胎经卷第七

破邪见品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入正定三昧分身变化放大光明——欲令菩萨摩诃萨及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破魔境界住于正地——告诸会者「吾念过去九十一劫在清明城北雪山南界宗五千人山中苦行我于彼众最小弟子讽诵经典算数技术天文地理靡不综练彼众常法其有弟子所学已成当报师恩时我一己亦无财物宝货可奉上师即跪拜谢欲下山人中乞索师不见听如是再三求哀乞索师复不听何以故以我明晓经典众中最胜师告我言『吾有秘要宝藏经典卿未讽诵何为舍吾人间乞求』尔时师即以秘要一句五百言使我讽诵未经数日诵习已讫即前白师『见听下山乞求欲报师恩』师复不听而告我言『汝当学问秘谶文书辰灾怪祸福山移地动汝亦未知为欲舍我人间乞求』复更出经一句千言教我诵读又未经几日复得成就白师求乞欲报师恩师复不听『吾更有经一句万言经中众宝卿亦未诵读何由欲舍吾乞求』即复出经使诵读未经几日已复通达技术灾怪众星运度皆悉明了

「时师慇懃欲得留住更无异经可以学者即辞师下山诣村乞求见异学梵志众五千余人于大聚落而共祠天彼祠天法杀五百牸牛五百羯羊五百骆驼五百匹马象中精健六牙成就五百女人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枚㲲千张金银钱各五万此诸宝物祠天讫当入于师时我下去衣裳尘垢先在山中苦行积年披鹿皮衣闻彼聚中异学梵志师宗五千人设大坛会我即过之时彼师长问吾『经典技术多者得为上座经典少者乃处下座』彼师所知不能通达秘要谶记以我为上座彼师嗔恚『此为何人珍宝杂物今应属我此人见夺若当更生共相值遇要当报怨如今夺我无异』时我即说『邪见颠倒非真非实分別有无为说涅槃无生无彼无此中间自相法观清净四无所畏为福生天为罪地狱悭贪饿鬼抵债畜生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时五千人心识开悟即请我为师时象骆驼尽应杀之而我不杀金杖澡罐我应取之我即以与上座嗔者五百女人还寄祠祀之主五万金钱吾取五百五万银钱吾取五百余寄祠主

「吾从村至村从国至国渐渐至清明城东门外见五百梵志耆年宿德学道日久日曝火炙形貌丑秽吾即以五百金钱各与一枚辞別入城见城中人香水洒地除去尘秽悬缯幡盖行列端严皆欲出城我小前行见一女人持花七枚我时左右顾视求香觅花了不能得即问此女『汝花可得者吾欲买之』女报我言『此花王花佛当入城将用上佛不可得也』菩萨复以善权方便更告语女『吾有宝钱五百枚一花百钱若见与者出钱相付』女贪得宝即以五花与之行数十步女自念言『此人颜貌端正身披鹿皮衣贪我五枚花不惜银钱此必有以』回头唤言『男子卿用花为』报言『上佛』时女闻佛名即以二花持用寄我我即出城遥见佛来诸天人民填塞道路无有空缺地可礼拜前有一汪水可受一人吾即解发布发水中即以此偈而赞叹佛

「『破爱憍慢  能灭欲
第一光相足  唯佛照我心
昔我所求愿  今日得见佛
今散五茎花  愿得不退转
余二非我花  王女寄上佛
无上大导师  见愍蹈我发

「时光明如来见我心發大弘誓不可沮坏即以偈而赞我言

「『摩纳發大心  旷济无数人
弘誓不自为  殖众功德本
却后无数劫  五鼎五浊世
成佛度众生  号字释迦文
光相三十二  奇特人中尊
受慧称佛竟  地六反震动
诸天世人民  见我得记
常想众结灭  皆愿生我世

「尔时光明如来即以足蹈我发上过佛以神力接我五花及以我身即在虚空余有二花在佛左右肩上吾昔所行破五千梵志祠天事火之具使行正见八平等法坐卧经行步步饶益度脱众生从此以来未曾坠堕三涂八难世智辩聪边地佛后

尔时座上魔界众生计常断灭言苦有乐无常谓有常无身谓有身习四颠倒不识明慧五盖自覆贪著利养尔时世尊欲度斯等邪见之人重说颂曰

「邪见非真道  如彼铁𭉨
破骨入髓脑  苦痛无央数
利养坏道德  智者所不习
躬行坚固心  净除无明法

尔时世尊说此邪见句义味义字义说真实法无央数百千众生皆發无上正真道意

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第二十七

尔时世尊无所著等正觉入上尊定意三昧观察过去当来今现在菩萨摩诃萨劫数多少应从一劫二劫乃至百千无数亿劫取般涅槃者或有菩萨摩诃萨供养诸佛功德成就教化众生净佛国土或有菩萨摩诃萨行八住童真不取妻息除婬欲想自住其地无父母兄弟得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佛告文殊师利「现汝古昔七十九劫于花光世界在胎说法全身舍利其土人民身长千由旬佛身万由旬西四维无量无限不可称计非算师算师弟子所能筹量根本清净汝本在彼佛身光相示现神足令此大会得一睹见于如来种利益众生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文殊本成佛  在胎现变化
方身万由旬  光明相炳著
目如青莲花  唇口珠火明
方白四十齿  眼眴上下迎
诸天鬼神  香花归命礼
今我处此胎  比方汝彼刹
于十六分中  不得如毫厘
如来神德化  通达无所碍
禁戒香远布  诸佛悉叹誉
此今诸来会  欲问难有法
软首现汝力  蠲除疑网结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不离本座即以神足定力犹大力人屈伸臂华世界内娑呵世界释迦牟尼母胎会中二佛世界不相障碍现身佛相众好具足坐树王下敷演深奥最胜之法彼土菩萨亦来亲近释迦文佛供养承事香花幡盖释迦文尼菩萨弟子亦彼至彼礼事供养此音响说甚深妙法共相开通无有罣碍彼说无生此亦如是我说意止彼亦如是意断道彼此无异彼说苦空非身此亦如是尔时文殊师利即说颂曰

「观内外清净  缘灭想亦然
十方诸佛刹  神德无有异
皆由众生根  现有妙不妙
计我成佛身  此刹为最
座中有疑故  于胎现变化
我身如微尘  今在他佛国
三十二相明  在在无不现
本为能人师  今乃为弟子
佛道极广大  清净无增减
或欲见佛身  二尊不竝立
此界现受教  我刹见佛身
此刹有劫烧  我土无坏败
佛力悉周遍  众生心非一
众会听我说  除此更有余
佛刹名无  佛名升仙尊
国土倍复倍  清净无瑕秽
国城皆七宝  水精琉璃地
八解甘露池  洗浴去尘垢
令住无碍处  㸌然睹大明
彼升仙佛者  勿谓为异人
众会欲知者  我身软首是
置此更有余  刹土名究竟
佛名大智慧  过诸菩萨量
彼无二乘学  辟支声闻等
菩萨摩诃萨  无有欲怒痴
根败叶不生  况复有果实
大人相具足  先救后自济
命如五河流  五使五缠结
五盛阴唼  轮转五道中
七使勋坚著  不离七生处
无为八正道  除去八邪业
八慧清净观  洗以八解水
八住八除入  有为八法道
苦法有九分  六趣众生行
究竟九无阂  庄严佛道树
十力无畏法  被慈弘誓铠
手执智慧剑  芟除结使林
此界诸众生  贪著生贡高
重病离良医  疗治方更剧
犹如野火炽  焚烧山林泽
随岚大风吹  焰炽何时灭
今我等世界  广演大智慧
我如今日身  大智如来是

尔时文殊师利说此颂已无量阿僧祇众生皆悉愿乐生花刹土时文殊师利还摄神足现释迦文佛菩萨弟子国土多少还复如故

菩萨处胎经八贤圣斋品第二十八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智积——于过去佛造众德本降伏魔怨善权变化庄严佛土于无央数修行忍辱忍心不阙禅行不废于大众中为师子吼独步三界随时上下靡所不入应适无方能使山石壁皆为七宝给施贫穷四事不乏解了空观法性清净分別三世威仪法则如幻如化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空中所将眷属根本成就奉持禁戒不犯毫厘——即从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快哉世尊如来所化无不周遍鬼皆至道场空界众生及以胎化所可济度不可称量唯愿世尊分別六趣善恶之行威仪禁戒竟善一一分別使未学者学未知者知

佛告智积菩萨「善哉善哉能问如来甚深之义今当与汝分別善恶禁戒所趣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昔一时无央数劫为金翅鸟王七宝宫殿后园浴池皆七宝成游戏园观心得自在所行法则如转轮圣王内宫妇女状如天人于百千万劫时乃入海求龙为食时彼海中有化生龙子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受如来斋八禁戒法不杀不盗不婬不妄言绮语劝饮酒不听作倡伎乐香花脂粉高广床非时不食奉持贤圣八法时金翅鸟王身长八千由旬右翅各各长四千由旬大海纵广三百三十六万里金翅鸟以翅斫水取龙水未合顷衔龙飞出金翅鸟法欲食龙时先从尾而吞到须弥山北有大缘铁树十六万里衔龙至彼欲得食啖求龙尾不知处以经日夜明日龙出尾语金翅鸟『化生龙者我身是也我不持八关斋法者汝即灰灭我』金翅鸟闻之悔过自责『佛之威神甚深难量我有宫殿去此不远共我至彼以相娱乐』龙即随金翅鸟至宫殿观看『今此眷属不闻如来八关斋法唯愿指授禁戒威仪若寿终后得生人中』尔时龙子具以禁戒法使读诵即于鸟王宫而说颂曰

「『七宝宫殿舍  庄严极快乐
行满戒不具  受此金翅身
我是龙王子  修道七万劫
以针刺树  犯戒作龙
我非胎生龙  湿生及卵生
转身不退转  兴显佛法众
汝今受八斋  化汝眷属等
奉禁无所犯  必得生善处
我宫在海水  亦以七宝成
摩尼颇梨珠  明月珠
可随我到彼  观看修佛事
复益善根本  滋润悉周遍

「尔时金翅鸟闻龙子所说受八关斋法口自發言『自今以后尽形寿不杀如诸佛教』金翅鸟眷属受三自归已即从龙子到海宫殿彼宫殿中有七宝塔诸佛所说诸法深藏別有七宝函满中佛十二因缘总持三昧见彼龙子及诸龙女香花供养礼拜承事犹如天上难檀婆那罗金殿无异龙子语金翅鸟『我受龙身劫寿未尽未曾杀生娆乱水性』尔时龙子复与金翅鸟而说颂曰

「『杀是不善行  减寿命中夭
身如朝露虫  见光则命终
持戒奉佛语  得生长寿天
累劫积福德  不堕畜生道
身为龙身  戒德清明行
虽堕六畜中  必望自济度

「是时龙子说此颂时龙子龙女心开意解寿终之后皆当生阿弥陀佛国

佛告智积菩萨「我宿命所行戒德完具得成菩萨化现自在无所不入亦入于金翅鸟亦入于龙子亦入于鱼所化如是

菩萨处胎经五乐品第二十九

尔时世尊观察众生心识所念「欲知如来所经历处曾生金翅鸟中受龙子教所度无量不可称计齐是更有余愿闻其」佛知众生心中所念将欲示现本所造行身意法「诸族姓子族姓女听我所说昔有天帝释去世已来经无数劫天福自然于三千大千诸释之中最尊第一罗睺罗阿修罗王生女端正具足女法六十四能行步进止不失仪则面如桃花色口出言气如优钵莲花香身作牛头栴檀香不长不短不白不黑不肥不瘦具足女法时释提桓因内自思惟『我今此宫天女众多颜貌端正诸天中胜然不如彼阿须伦女今我宁可集诸兵众与彼共鬪可得彼女给我使令』作是念已即召诸天论说鬪事诸天白帝释『诸天鬪战必不如彼权可遣执乐神等手执琉璃九十九弦琴及一弦琴歌叹我天受福快乐无量功德』诸天称善此语可从即勅执乐天子般遮翼等严办乐具即于天上忽然不如有力士屈伸臂顷已至阿须伦王婆呵前立弹琴出声作如是颂

「『我是天帝释  绝妙弹琴师
歌曲音相和  清净声极妙
如我彼天乐  无有忧畏想
念则衣食至  七宝甘露珍
金银床玉机  转关身回旋
视乐无厌足  天中尊第一
今遣我等来  欲说无诤行
并献甘露食  求欲作婚姻
我主彼宫殿  琦珍不可量
天女为眷属  非千万亿数
婆呵有女  应与我给使
若不见与者  正尔兵众
须伦闻此语  嗔恚极炽盛
『小物兴大意  乃欲有所为
我虽无甘露  豫以自充饱
亦有大兵众  足得相距逆

「尔时般遮翼等闻此语已即还此语具向天帝释说时婆呵阿须伦王即勅左右促集兵众『吾有所伐正尔令办各勿有疑』即以此偈向所勅说

「『豪贵天帝释  遣使般遮翼
歌颂出五音  求我为婚姻
及彼未集兵  我宜先集众
攻不用力  万得不一失

「时彼阿须伦臣佐闻此教已即集四兵往诣须弥山腹曲脚天宫次坏风天宫次坏马天宫次坏庄严天宫时有天子名曰大力诣释提桓因所『天王当知阿须伦婆呵集诸兵众已坏四门天子天王今欲如何』时天帝释忆本所诵口说颂曰

「『诸佛威神  救护我今厄
忍慧破恚怒  解脱安隐处
昔我无睡眠  昨日忽眠寐
睡非吉祥  须伦侵我境

「尔时天帝释忆佛功德须伦兵众渐渐却退从四门后园入池水中藕茎糸孔中藏时释提桓因即勅大臣『汝速集兵众欲逐阿须伦兵众』尔时帝释诸臣受天王教即集天众从四门求觅但见刀铠弓箭在地不见须伦众转转前进直入阿须伦宫殿见婆呵阿须伦女数千万众不见阿须伦身将诸女众归诣忉利天宫时诸阿须伦等求哀归命向释提桓因『我等愚惑不知佛弟子神力巍巍如是我等先祖信奉如来闻佛有戒不取他物今天王释将我眷属尽填天宫非佛弟子所行法则

「帝释闻之怅然不乐『须伦此语证我犯不与取戒我宁当奉禁不犯偷盗』即还诸女尔时阿须伦王即以最所敬女奉天帝释天帝释即以美甘露与须伦须伦与天和合共修行善不杀不盗不婬不欺不饮酒不香花脂非时不食奉持如来三归依法

「吾昔所行无数生中作转轮圣王无数生中作天帝释无数生中作梵天王奉持贤圣八关斋法度难救厄设四天下满中火焰譬如劫烧一心归命称如来名持八关斋法投身入火焰不能烧若满中水水不能溺八关斋者诸佛父母

菩萨处胎经紧陀罗品第三十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信解脱过去无央数阿僧祇劫为紧陀罗王须弥山北过琉璃山琉璃山北过小铁围山铁围山北有大黑山紧陀罗王在中治化过去无数恒沙诸佛亦不睹见亦不闻法亦无有圣众教化无日星辰光明所照由昔积福一施之报居在七宝宫殿寿命极长何以故本在人间值遇良田有大长者造佛塔庙此紧陀罗布施一刹柱成办庙寺复以净食施彼工匠寿终命尽作胸臆神王在两山中间自然七宝宫殿屋舍昔在人间居财无量有一沙门中时持钵乞食妇见沙门在门乞食即擎饭施与长者见妇与沙门食即便嗔恚「此何乞人瞻视我妇当令此人手破坏」寿终之后受此丑形八十四劫恒无手足在人间时学仙人法在深山中诵习呪术能移动日月以夜为昼以昼为夜呼吸之顷能吐出金银七宝能使枯树悉生枝能使海水消竭在火不烧身能飞行眼能彻视自识宿命知他人心远闻声眷属弟子五百人闻佛出世佛名清净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说微妙法初竟善大慈平等功勋难量我将诸弟子从深山出飞行经过王宫后园浴池见诸采女在池洗浴我及弟子下见妇女生染爱心皆失神足即堕园中时我嗔恚故来求佛失我神足时采女众见五百丈夫尽在园中寻入白王王勅左右「将彼人来我欲问之」寻将诣王王问言「卿等何人」答曰「我等在山学仙道人山中诵习呪术能移动日月以夜为昼以昼为夜乃至耳远闻声眷属弟子五百人闻佛出世佛名清净光我将诸弟子从深山出飞行经过王宫后园浴池见诸采女在池洗浴我及弟子下见妇女生染爱心皆失神足即堕园中」时王告之曰「汝等在深山学仙道来为久近耶」答曰「二十二小劫」王复问曰「积劫学道心如死灰不动不摇云何欲心而失神足」答曰「本谓真道神灵第一踊没自在所念皆成不图今日忽然失道惭愧圣王随王刑罚」王告之曰「汝本学道二十二小劫形枯心疲所习不真如愚惑人空中求于真际法不获实相汝所求师如来等正觉者近在岳跱山中我当将汝等往至佛所若佛有所说当奉行之」尔时大王即严驾羽宝之车具五威仪将诸眷属及五百仙学人等往诣岳跱山王即下车解剑去盖却五威仪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国王须臾退坐前白佛言「此五百人在山学仙二十二小劫闻佛出世欲来见佛飞过后宫贪著欲爱即失神足唯愿世尊与说微妙之法当令还复五神通道」佛告大王「此五百人所行善根成便坏败终不究竟本为长者比丘乞食嗔恚『使汝无手』无数劫中作胸臆神王在大铁围黑山中间虽复受报日月所不照先在人间以刹柱施人以一施之惠与辟支佛后得人身于山中学仙欲心炽盛还失神足此缘久有非适今也此五百人于今世命终皆当生无怒佛所彼佛与说生老病死十二因缘苦无苦本集道果亦复如是」佛说是时王意开解亦乐欲生无怒佛所尔时国王及五百仙人即从座起礼佛而去

菩萨处胎经香音神品第三十一

尔时世尊知诸众会心中所念便入定意无形三昧随众生音而济度之「昔我人间为香音神王一阎浮提二阎浮提乃至无数恒沙阎浮提女眷属以香为食衣被服饰皆悉香或生北方欝单曰土拘耶尼弗于逮在在所生为香音王或寿一劫二劫三劫乃至无数阿僧祇劫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心常远离而不亲近何以故贪著五乐以善香为乐于善香中不闻余音但闻五欲歌叹戏乐终日竟夜不知厌足有善知识昔修善根从地踊出半身人现而告我言『此处乐耶何为贪著此非真实清净之行除去香熏可得安隐处此香为灾为幻为化今佛在世可往受教得清净香遍满诸方』香音神王闻之极大欢喜『善哉善哉善知识欲导引我示清净香今正是时佛为所在共往礼拜』尔时踊出地神即以偈告香音神曰

「『如来无所著  今在南方界
在胎清净观  眷属无央数
烧诸众妙香  悬缯花盖幡
供养如恒沙  戒德甚深香
遍满十方  其有闻香者
尽得无上道  汝可将眷属
往到阎浮提  一心归依尊
当自面见佛  佛德无边
各随本所行  一闻三句义
成道不移坐  三空慧定力
十八不共法  大人相好具
汝后必获之  紫磨金色体
软细不受尘  法身智慧
汝当悉具  到彼勿怀惧
正心莫生疑  勇猛不怯弱
便逮师子步  分別身心观
悉解空自然  眼识无色本
除对不造垢  当行三法门
后及中间  获净三通慧
总持无碍法  无常无乐想
劫数造不善  慧火弹指烧
银宝琉璃  须弥四宝成
劫烧火所焚  行报不可灭
如来在世化  愍彼不为己
处处在在生  尽缘缚著人
如人射虚空  箭穷还到地
供养诸福田  不选必贤圣
亦如服毒药  处处求解具
毒气转隆盛  命终亦不久
宿有善知识  授以解药具
次第不选择  会值解药法
行施作福业  不选择高下
此福圣所誉  最尊为第一

「时香音神王闻踊出地神语心开意解五体投地『汝为我师化我童我今愚惑不別真偽受我悔过如痴如愚』尔时地神即从地踊出现佛金色身三十二相放大光明以神足力接香音神至于胎观彼诸会众无觉知者佛告诸来会者『吾从无数阿僧祇劫能大能小入细无碍或在天上劫数教化或在人中代彼受苦或在畜生饿鬼地狱分身教化无所不入』时香音神王及七十二亿眷属寻發无上住不退

菩萨处胎经地神品第三十二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善业即从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欲问所疑听者敢说

佛告善业「恣汝所问当为汝一一分別

善业白佛言「云何世尊六大众神何者为识耶

尔时世尊即以神足令彼地神从地踊出在地界立水神从水踊出水中立火神从火踊出火中立风神从风踊出风中立空神从空踊出空中立识神从识踊出识中立佛告善业「此诸神汝自问之

善业菩萨即问地神「于六大中汝为妙不

地神报言「于六神中我为最胜所以者何所生万物山树木花果皆依我住一切众生有形之类依而得存以是义故我为最妙

尔时善业菩萨问水神曰「汝于六神为最妙不

水神报言「于六神中我为最胜所以者何若无水者地为枯乾无有滋润草木花果皆为枯燥众生之类有形之属皆当渴死以是义故我为最胜

尔时善业菩萨次问火神「六神之中汝为最胜不

火神报言「于六神中我为最胜所以者何若无火者万物滋长云何成若遇霜一切众生有形之类皆当冻死以是义故我为最胜

尔时善业菩萨次问风神「六神之中汝为妙不

风神答曰「于六神中我为最妙所以者何若无风者树木花果茎节不得成一切众生有形之类进止动摇皆是我风以是义故我为最妙

尔时善业菩萨次问空神「于六神中汝为妙不

空神报言「于六神中我为最妙所以者何山河石壁树木一切万物有形之类行来进止我能含容使得调畅通达往来以是义故我为最妙

尔时善业菩萨次问识神「于六神中汝为妙不

识神答曰「于六神中我为最妙所以者何五大神是我仆从我是其王行来进止若好若丑可避知避可就知就彼皆盲冥我为眼目以是义故我为最妙

尔时地神白善业菩萨言「此事不然何以故恒为识神之所诳惑不示径路我欲得坚䩕反与柔软时复须软反与我䩕我欲诣南反将至北贼中之贼不过识神自称为王此事不然

尔时水神白善业菩萨言「识神所说是事不然何以故水能润渍成长万物我性须冷反与我热烧炙消尽永无冷性为识所诳以是义故识言非也

尔时火神白善业菩萨言「识言非也何以故火能熟物亦为光明树木华果随时成长若无火者识何所依以是义故识言非也

尔时风神白善业菩萨言「识言非也何以故万物成长行来进止动摇识制止于我不令动转以是义故识言非也

尔时空神白善业菩萨言「识言非也何以故我空法无物不含含容万品进止行来通达无阂皆是我空若非空者识何所依以是义故识言非也

尔时世尊问善业菩萨「此六大所论有句义耶无句义耶有味义耶无味义耶有字义耶无字义耶

善业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五大性各各均等何以故地界多者水界少者则不成就水界多者火界少者则不成就火界多者风界少者则不成就风界多者空界少者则不成就空界多者识界少者则不成就五界等者识不分別则不成就

尔时善业菩萨即说颂曰

「识神无形法  五大以为家
分別善恶行  去就別真偽
识示善道处  永到安隐道
识为第六王  余大最不如

佛告善业「汝所问者皆是如来威神力故」尔时座上百七十亿众生解识深法悉發无上正真道意

菩萨处胎经人品第三十三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法印闻如来说六大众生受五阴形分別内外解了空无内心生疑「识为乱想非真实法何者是人云何是人人从何生

佛告法印菩萨「善哉善哉汝所问者皆是诸佛威神所接所以者何过去无数阿僧祇恒河沙诸佛及当来无数阿僧祇恒河沙诸佛分別人本假号名字不可思议非彼二乘罗汉支所能筹量汝今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具分別说犹如此娑呵世界阎浮提出众生种此事不然何以故非真实性故非人种东弗于逮亦非人种北欝单曰亦非人种西拘耶尼亦非人种除无量寿佛及阿閦佛国除庄严刹土虚空际佛除我今日诸坐菩萨余诸尽非人种何以故从本已来乃至成佛于其中间初不为恶此是人种犹如有人修身口业于不修者是谓人种受三依法于不受者是谓人种奉持五戒于不奉者是谓人种修行十善于不行者是谓人种向须陀洹于不向者是谓人种得须陀洹于不得者是谓人种向斯陀含于不向者是谓人种得斯陀含于不得者是谓人种向阿那含于不向者是谓人种得阿那含于不得者是谓人种向阿罗汉于不向者是谓人种得阿罗汉于不得者是谓人种向辟支佛于不向者是谓人种得辟支佛于不得者是谓人种向佛道者于不向者是谓人种得佛道者于不得者是谓人种故号人尊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是谓人种

佛告法印菩萨汝今善听过去诸佛于现在未来是谓人种现在于未来是谓人种未来于过去现在是谓人种于三世法现在于过去未来最为第一何以故如来于现在中能行过去未来法何以故胜过去已灭未来未至法性自然非过去能灭现在未来非未来能灭过去现在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过去等正觉  遗教度众生
分別人根本  上下微妙
现在最胜佛  明过知未来
除灭前后结  独照如日明
苦行众生等  两足及四足
为说甘露法  充满除众
诸天十善行  从一二十二
上天下非天  功德之差降
如来众相具  行善无瑕秽
积德如安明  清净行无垢
若人生诽谤  言佛非真道
死入阿鼻狱  诸佛不能救
口气腥臊臭  支节烦恼热
恶念遂炽盛  斯由诽谤罪
行善修功德  识神向善处
如人入池洗  清净无尘垢
罗汉辟支佛  断灭永不生
不念吾我身  去离五道苦
佛本所行法  得诸佛印可
今得为人尊  故号天中天

世尊说此颂已语法印菩萨「是谓人种

尔时法印菩萨即从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快说斯义我等众会于如来所则非人种云何示现得为人种

佛告法印菩萨「解知诸法空无所有无彼无此不见彼此者是谓人种观察法性无去解知法性空寂无二是谓人种于四道果有成就者无成就者不见有一亦不见二是谓人种于众相法不见庄严亦不见不庄严解了空寂非一非二是谓人种佛国清净除欲亦不见净亦不见不净二事虚是谓人种分別道性三十七品有成有败不见俗界有无人是谓人种發意弘誓不自为己安处众生住在无畏不见有住不见无住二事平等是谓人种分別禅定心无染著执意如空无能移动亦不见定亦不见不定是谓人种众生邪见导示善处以八正法洗除心垢亦不见正亦不见不正是谓人种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道心坚固无所恋著不见戒行有犯不犯是谓人种如是法印于如来法则为饶益利益众生于佛有反复修诸功德不唐捐弃

尔时座上百七十亿众生皆發无上正真道意修于人种不退转行

菩萨处胎经行品第三十四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造行即从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快说人种非前非后非两中间行业果报以何得知或过去身非今现在或未来身非过去或现在身非过去未来或内作行受外报或外作行受内报或凡夫身作行须陀洹身受报或须陀洹身作行斯陀含受报或斯陀含身作行阿那含受报或阿那含身作行阿罗汉身受报或有众生得慈三昧无悲或有众生得悲无慈或有众生得喜无慈或有众生得舍无慈或有众生从凡夫地不向信地法地取须陀洹或有众生不向信地法地须陀洹取斯陀含或有众生不向信地法地须陀洹斯陀含取阿那含或有众生不向信地法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取阿罗汉或有众生不向信地法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取彼此阿罗汉或有众生向辟支佛还自坠落堕凡夫地或有众生向阿罗汉还自坠落堕凡夫地或有众生向阿那含还自坠落堕凡夫地或有众生向斯陀含还自坠落堕凡夫地或有众生向须陀洹还自坠落堕凡夫地或有众生于法地退堕凡夫地或有众生于信地退堕凡夫地此诸众生于如来所皆有狐疑唯愿世尊一一分別令诸会者㸌然开悟

尔时世尊告造行菩萨曰「善哉善哉汝所问义皆为当来过去现在亦是诸佛行业果报吾今一一分別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云何造行菩萨欲使如来说过去无量阿僧祇劫行业果报耶欲使如来说未来无量阿僧祇劫行业果报耶欲使如来说现在无量阿僧祇劫行业果报耶

尔时造行菩萨白佛言「世尊且置过去未来行业果报欲闻如来现身行业果报

佛告造行菩萨「过去无数阿僧祇劫行业果报亦是现在作未来无数阿僧祇劫行业果报亦是现在作现在所作行业果报亦是过去未来受对因缘今当与汝说之昔我所更苦行无数或修净行或修不净行或修天行或修人行初求佛道诸漏已尽神通变化㸌然大悟三界都苦唯我为乐于尼连水边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斯由曩昔向一缘觉犯口四过断绝一施今受斯报我既成佛为五百摩纳子恶声诽谤骂詈在诸街巷称言佛道非真诸国人民有信不信信者信地法地不信者外凡如此人等根力成就不可沮坏佛出于世光明普照地狱休息饿鬼饱满在畜生者不复荷负重担如我弟提婆达兜以石打佛脚指出血吾时避走东至弗于逮北至欝单曰西至拘耶尼吾复避之从忉利天上至三十二天此石故随逐吾吾复避之还至故处为石所伤吾在摩竭国界昼暗园中闲居经行时有长者名尸利请我供养我即受请将阿难一人寻从我行彼长者舍有七重门门各有守者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常法默然受请不受余请凡我弟子出家为道行亦应尔我至彼门尸利掘长者于内作倡伎乐自恣忘我在外已经日夜佛语阿难『汝行乞食我住此处时马将从佛边过佛从乞食将言我无食唯有熟麦当持相与』即持熟麦施与佛佛即受食之时彼马将谓为佛食尔时有天子名曰练精即接食去诸人见者谓为佛食然佛不食为度彼故故现受食如是九十日在门里住阿难亦九十日乞食如来威神不令国王及群臣长者知佛住此何以故恐彼生慢兴诽谤心『佛无威神余人何望

「尔时尸利掘长者有小因缘出外游戏见佛在门方问佛言『何时至此』佛告长者『卿前请我我即来此在内快自娱乐已经九十日欲还昼暗园中得君供养食马熟麦』时尸利掘长者极怀惭愧五体投地『唯愿世尊恕不及听我悔过』佛告长者『此缘久有非适今也』尔时长者请佛入宫舍四事供养佛为说法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吾昔一时在毘舍离城初成佛道未久六师兴盛吾有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一千一人皆得罗汉六通清彻时有旃遮摩那耆女是阿阇罗翅舍钦婆罗弟子受师明教日来佛所外现清信女法内受邪师教来往周旋欲令人见以草作腹日渐令大后以木盂系腹状如临产妇女时邪师问言『汝那得此』报言『我日往瞿昙沙门所故有此娠』师便嗔言诳我弟子垂当生梵天辱我弟子乃至于此时邪师将诸弟子并此女人往至佛所当于尔时如来与无央数众而为说法梵志至佛所高声唱言『此沙门瞿昙犯于婬欲实不得道自称言得道所作变化皆是幻术非真实道』指此女人言『众人皆见不也爱我此女使令有娠』發此语已时天帝释化作一黄鼠在女裙里啮盂绳索令盂堕地众人皆见呵责骂言『汝等师徒谤毁圣人促出国去

「吾昔一时在锦毘梨国在一树下禅定行道九十日不移处所时彼六师名金那金离有女弟子酸陀难提兴嫉妬心欲障佛功德自显师道女言『我能使人不供养佛令师名声流布无外』时彼女人怀此谋心日往佛所经数日中杀身埋精舍后园中后来出死尸言佛杀谤名流布国人皆知

「吾昔一时左脇患风使耆域令治耆域言『当须牛乳尿舍利沙毕钵尸利沙胡椒煮以为汤服之则差

「吾昔一时在他村中游行教化吾为马枪刺脚孔上下彻疼痛无量复使耆域治之

「吾昔一时患头痛犹如两须弥山压头疼痛痛不可处今虽成佛诸漏已尽诸善普集本行不朽从无数劫修清净行行业果报难可得离佛身如是何况阿罗汉辟支佛能免行报耶

尔时世尊与造行菩萨而说颂曰

「最胜四神足  住寿无数劫
天地悉坏败  须弥如灰尘
行业追逐身  无处可隐藏
我成最正觉  三界无等伦
故受九报对  宿行牵连缚
我有三昧力  金刚不可
不能避报业  舍而不受对
我今生缘尽  齐是更无分
永与生死別  更不造彼行
人多贪五欲  不谨慎放逸
今世亦后世  常堕有忧处
涅槃无所著  示现有为法
设复不现化  众生难可度
八等无为道  贤圣所行路
去离诸缚著  无有生灭法
道从无常观  思惟不净法
一心不移动  成就诸相好
罗汉辟支佛  偿对复甚我
行业所追逐  何处可得免
智慧舍利弗  常行佛功德
肠取灭度  此是明白证
神足目揵连  步步登须弥
执杖梵志打  骨碎如芥子
娑竭阿罗汉  降伏难陀龙
临取灭度时  眼睛堕无数
金花比丘尼  神德难可量
化作转轮王  统领四天下
舍寿入无为  支节刀剑解
辟支名光  无佛法出世
随世尽其寿  镬汤取灭度
我今说现在  此等诸业报
设当说过去  阿僧祇佛行
以劫数至劫  业报不可尽
当来复有佛  令在此座上
亦当说业报  如今无有异
菩萨摩诃萨  精进不懈怠
当急离业报  不与彼共俱

尔时造行菩萨闻此偈已衣毛皆不乐生死周旋五道皆發无上住不退转地

菩萨处胎经法住品第三十五

尔时世尊见众会寂然清净纯一无杂出广长舌左右舐耳放大光明上至无量阿僧祇刹土生见光欣然踊跃叹未曾有尔时世尊还摄光明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吾从无数阿僧祇劫已来意净无有瑕秽得此实相光明之报斯由不欺妄故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我今嘱累于汝菩萨胎化经典汝当宣传广宣布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讽诵此经香花供养捣香末香缯䌽花盖作倡伎乐其功德福甚多甚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不能究竟旦暮讽诵弹指之顷心念此经者其功德福不可称量何以故此胎经者诸佛之父母众经中长过去当来诸现在佛要在母胎经中所化度众生过于色身百倍巨亿万倍不可称量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礼事供养此经典者欲得面见十方诸佛一心归命无他异想即时得见十方诸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大誓愿『我今欲使地狱休息饿鬼畜生无烦恼病』一心归命讽诵此经诸苦恼众生皆得解脱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我今缘尽无教化处此经留住或千年或至二千年或至三千年令分为三分一分付与阿难度我遗法弟子一分与难陀优钵罗龙王余一分者弥勒与我宣传使一切众生普得闻知无得中断弥勒汝作佛时汝当宣布此经十方天下众生蠕动喘息蚑行人物之类皆蒙此经悉得解脱弥勒汝般涅槃后此经二十一劫流布在世然后乃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讽诵此经心不错乱發大弘欲令众生悉同我愿同时俱生清净国土承事礼敬诸佛世尊如愿得之而无罣碍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汝当承受我教当念佛欲报佛恩者常当一心奉持供养胎化经典此功德福无能宣畅何以故此胎化经典诸法宝藏诸佛封印唯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能开發此印封示现众生弥勒当知我前后所说三昧总持甚深经典忘一字一句此过少耳若于此胎化经典忘失一字一句其过甚多何以故此诸佛世尊之父母也

尔时世尊说是语时普地六反震动时座菩萨各各自相谓言「释迦文佛离法性不久必当还现如本色相」时座上有八十四亿姟众生皆發无上住不退转时诸菩萨忽然不现各离胎化供养释迦文佛金棺舍利

菩萨处胎经复本形品第三十六

尔时世尊还摄威神在金棺里寂然无声诸天烧香散花供养时大迦叶将五百弟子从摩伽提国来至佛所闻佛今日当取灭度悲啼㘁泣不能自胜尔时世尊以天耳闻迦叶来至即从棺里双出两足迦叶见之手捉摩扪啼泣不能自胜尔时迦叶普说颂曰

「一切行无常  生者必有死
无生亦无死  此灭为最乐
佛所教化人  所度已周遍
我行道逈绝  深恨不见佛
法界悉皆空  色身亦当尔
无有老  无为无所生
住寿百恒沙  亦当归灭度
况我天尊师  处世著秽污

尔时迦叶及五百弟子皆绕金棺七匝在一面立尔时阿难捉棺西北角难陀捉东北角诸天在后侍北出去双树四十九步厝金棺随沙门以牛头栴檀香积金棺上诸梵天王释提桓因将诸天众在虚空中散花供养尔时尊者迦叶手执火然栴檀薪而耶维之八大国王争分舍利随力多少各持归供养

菩萨处胎经起塔品第三十七

尔时八大国王优填王顶生王恶生王阿阇世王四大兵马主最豪兵马主容颜兵马主炽盛兵马主金刚兵马主此八大王共诤舍利各领兵众列住一面八大王各各言「佛舍利我应独得之」有一大臣名优波吉谏言「诸王𠲜佛舍利应当分之普共供养何为兴兵共相征

尔时释提桓因即现为人语诸王言「我等诸天亦当有分若共𠲜力则有胜负幸可见与勿足为难

尔时阿耨达龙王文隣龙王伊那钵龙王语八王言「我等亦应有舍利分若不见与力足相伏

时优波吉言「诸君且止舍利宜共分之」即分为三分一分与诸天一分与龙王一分与八王金瓮受一石余此臣密以蜜涂瓮里以瓮即分舍利诸天得舍利还于天上即起七宝塔偷婆龙得舍利还于龙宫亦起七宝塔偷婆八王得舍利各还本国亦起七宝塔偷婆臣优波吉得著金瓮舍利三斗并瓮亦起七宝塔偷婆灰及土四十九斛起四十九七宝塔偷婆当耶维处亦起七宝塔偷婆高四十九香花供养悬缯幡盖终日竟夜音乐声不断佛之威神令诸七宝塔各各有光明或夜放光明与昼无异或昼放光明与夜无异诸护塔善神各各来营护不令恶人有触犯者

菩萨处胎经出经品第三十八

尔时佛取灭度已经七日七夜时大迦叶告五百阿罗汉「打揵椎集众卿五百人尽诣十方诸佛世界诸有得阿罗汉六通清彻者尽集此阎浮提诣双树间释迦文尼佛今以舍寿取般涅槃耶维已讫起七宝塔今集众欲得演出真性法身汝等速集听采微妙之言」尔时五百阿罗汉受大迦叶教以神足力如人屈伸臂顷即到十方恒河沙刹土集诸罗汉得八亿四千众来集到忍界听受法言

尔时迦叶见众已集语优波离「卿为维那唱阿难下」即受教唱下阿难「卿是佛侍者今有大过于我等所卿自知不也

阿难白大迦叶言「不审有何大过于圣众所

迦叶告阿难言「云何阿难佛所说经若有得道罗汉六通清彻者修四神足多修多行能住寿一劫有余卿何故默然而不报佛

时阿那律将阿难出在外须臾复唤阿难前还旧事具责阿难尔时阿难心意荒乱内自念言「佛灭度未久耻我乃尔」即思惟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分別苦本道果即于众前成阿罗汉诸尘垢灭朗然大悟圣众称善诸天歌叹当于尔时地六反震动诸天散花作倡伎乐色身灭度法身出世利益众生多所润及即使阿难升七宝高座

迦叶告阿难言「佛所说法一言一字汝勿使有缺菩萨藏者集著一处声闻藏者亦集著一处戒律藏者亦著一处

尔时阿难發声唱言「我闻如是一时说佛所居处」迦叶及一切圣众皆堕泪悲泣不能自胜咄嗟老死如幻如化昨日见佛今日已称言灭为闻最初出经胎化藏为第一中阴藏第二摩诃衍方等藏第三戒律藏第四十住菩萨藏第五杂藏第六金刚藏第七佛藏第八是为释迦文佛经法具足矣二月八日成佛二月八日转法轮二月八日降魔二月八日般涅槃

菩萨处胎经卷第


校注

(卷译)十三字【大】〔-〕【知】 破【大】菩萨处胎经破【宋】【元】【宫】不分卷【宋】【元】【明】【宫】 宗【大】*僧【知】* 技术【大】*伎术【宋】*伎乐【宫】 山【大】彼山【元】【明】 经【大】结【知】 为【大】为为【知】 教【大】〔-〕【宋】【元】【明】【宫】 诵读【大】*读诵【宋】【元】【明】【宫】* 学【大】与【宋】【元】【明】【宫】【知】 牸【大】㹀【明】 羯【大】羝【宋】【元】【明】【宫】 健【大】徤【元】 罐【大】*灌【宋】【元】【宫】*明注曰罐南藏作灌* 㲲【大】叠【宋】【宫】 讫【大】讫竟【宋】【元】【明】【宫】 去【大】山【宋】【元】【明】【宫】【知】 披【大】*被【宋】【元】【明】【宫】* 坛【大】檀【宋】【元】【明】【宫】 处【大】为【知】 以【大】即以【宋】【元】【明】【宫】【知】 法观【大】观法【宋】【元】【明】【宫】 抵【大】𬾤【知】 东【大】至东【宋】【元】【明】【宫】 曝【大】暴【宋】【元】【明】【宫】 貌【大】*狠【知】* 将【大】持【宋】【元】【明】【宫】【知】 正【大】政【知】 头【大】顾【宋】【元】【明】【宫】 前【大】〔-〕【宋】【宫】 汪【大】洗【宋】【宫】洸【知】 心【大】山【宋】【元】【明】【宫】【知】 唯【大】惟【宋】【元】【明】【宫】 心【大】净心【元】【明】 沮【大】俎【知】 纳【大】网【知】 殖【大】植【宋】【元】【明】【宫】 反【大】返【宫】【知】 別【大】莂【元】【明】 火【大】父【知】 坠【大】队【知】 央【大】*鞅【宋】【宫】* 躬【大】射【宫】 明【大】想【宋】【元】【明】【宫】相【知】 菩萨经【大】〔-〕【明】 取【大】即【元】【明】【知】 光【大】界【知】 光明相炳【大】光相炳然【宋】【元】【明】【宫】光相炳【知】 珠【大】殊【知】 比【大】此【明】 叹【大】欢【元】【明】 软【大】*濡【元】【明】* 犹【大】犹如【宋】【元】【明】【宫】 顷【大】项【明】 华【大】华光【宋】【元】【明】【宫】 会【大】〔-〕【知】 彼【大】复【宋】【元】【明】【宫】 礼【大】彼【知】 此【大】〔-〕【知】 小【大】上【宋】 佛国【大】国土【宋】【元】【明】【宫】 人【大】仁【宋】【元】【明】 广【大】旷【宋】【元】【明】【宫】 或【大】我【宋】【元】【明】【宫】【知】 见【大】现【宋】【元】【明】【宫】【知】 阂【大】下同碍【宋】【元】【明】【宫】下同 升【大】*升【宫】* 㸌【大】霍【宋】【元】【明】【宫】 嗽【大】𠲿【宋】【元】【明】【宫】 勋【大】动【宋】【宫】【知】熏【元】【明】 生处【大】处生【宋】【宫】 芟【大】钐【宋】【宫】【知】 更【大】便【宋】【宫】 我如【大】如我【宋】【元】【明】【宫】 菩萨经【大】〔-〕【明】 行【大】〔-〕【宋】【元】【明】【宫】 不废【大】〔-〕【宋】【宫】不發【知】 上【大】高【宋】【元】【明】【宫】 空【大】谷【宋】【元】【明】【宫】 响【大】*向【知】* 劝【大】〔-〕【宋】【元】【明】【宫】【知】 缘【大】〔-〕【宋】【元】【明】【知】 十【大】下【知】 求【大】即求【元】【明】 尾【大】尾了【元】【明】 我【大】若我【元】【明】 唯【大】惟【宋】【元】【明】【宫】 叶【大】菓【宋】【元】【宫】果【明】 身【大】子【宫】 (汝处)廿字【大】〔-〕【知】 滋【大】慈【宋】【元】【明】【宫】【知】 函【大】匮【知】 经【大】说【宋】【元】【明】【宫】 罗【大】〔-〕【宋】【元】【明】【宫】 乱【大】触【宋】【元】【明】【宫】【知】 今【大】命【宫】 身【大】我【宋】【元】【明】【宫】 开意【大】意开【宋】【元】【明】【宫】【知】 菩萨化现【大】佛身变化【宋】【元】【明】【宫】【知】 亦【大】不【宫】 鼍【大】䰿【宋】【宫】 卷第四终【宋】【元】【明】【宫】【知】 菩萨经【大】〔-〕【宋】【元】【明】【宫】卷第五首【宋】【元】【明】【宫】+(菩萨乃至如彼)二百十五字写补【知】 诫【大】戒【宋】【元】【明】【宫】 意【大】意解【元】【明】 生【大】坐【宋】【元】 权【大】摧【知】 弦【大】*弦【宋】【元】【明】【宫】* 现【大】见【宋】【元】【明】【宫】 床玉机【大】床玉机【明】林王机【知】 关【大】开【宫】 无诤【大】不净【宫】 婆【大】波【知】 征【大】攻【宋】【元】【明】【宫】政【知】 兴【大】与【知】 距【大】拒【元】【明】 已即【大】即已【知】 此【大】其此【元】【明】 正【大】征【知】 往【大】仰【宋】【宫】 攻【大】功【宋】【元】【宫】政【知】 曲【大】典【知】 诸佛【大】佛诸【知】 力【大】等【宋】【元】【明】【宫】【知】 睡【大】瑞【宋】【元】【明】【宫】 欲【大】欲急【元】【明】 如【大】〔-〕【宫】 祖【大】相【知】 王【大】帝【知】 此【大】先【宋】【元】【明】【宫】【知】 犯【大】犯于【元】【明】 奉【大】与【宋】【元】【明】【宫】【知】 天帝释【大】〔-〕【知】帝释【宋】【元】【明】【宫】 美【大】美好【宋】【元】【明】【宫】 须【大】*阿须【知】* 天【大】天帝【知】 粉【大】粉作倡伎乐上高广床【元】【明】 投身【大】身投【知】 焰【大】火【宋】【元】【明】【宫】 菩萨经【大】〔-〕【明】 央【大】鞅【宋】【宫】 紧【大】紧陀罗王紧【宋】【元】【明】【宫】 无【大】天【知】 福一【大】一福【知】 施【大】〔-〕【知】 布【大】王【宋】【元】【明】【宫】【知】 脚【大】脚段段【宋】【元】【明】【宫】 破【大】〔-〕【宋】【宫】断【元】【明】段段断【知】 呪【大】祝【宫】 远闻【大】闻远【知】 五【大】有五【元】【明】 经【大】𠇹【宋】【宫】* 采【大】下同婇【明】【知】下同 在【大】在浴【知】 踊【大】下同涌【明】下同 宝【大】实【宋】【元】【明】【宫】【知】 跱【大】*峙【元】【明】【宫】*【知】 即【大】即时【元】【明】 宝【大】葆【宋】【元】【明】 言【大】詈言【元】【明】 足【大】无足【元】【明】 炽【大】识【知】 生【大】往生【元】【明】 菩萨经【大】〔-〕【明】 知【大】及【知】 众会【大】会者【宋】【元】【明】【宫】 音【大】意【宋】【元】【明】【宫】 恒【大】恒河【知】 熏【大】下同勋【宋】【宫】下同 曰【大】*越【明】【知】* 乐【大】欲【知】 叹【大】笑【宋】【元】【明】【宫】咲【知】 示【大】示我【知】 界【大】世【宋】【元】【明】【宫】 上【大】三【宋】 岸【大】涯【宋】【元】【明】【宫】 定【大】足【宋】【元】【明】【宫】之【知】 得【大】德【宋】【宫】 便【大】使【知】 如【大】是【元】【明】 贤【大】遇【宋】【元】【明】【宫】 行施【大】施行【知】 此福圣所誉【大】此神圣所举【知】 蒙【大】蒙【元】【明】 金【大】〔-〕【宋】【宫】 神【大】神王【知】 地【大】转【宋】【元】【明】【宫】【知】 菩萨经【大】〔-〕【明】 当【大】常【宋】 妙【大】好【知】 出【大】出在【宋】【元】【明】 出【大】*出在【元】【明】* 六【大】〔-〕【宫】【知】 诸【大】识【宋】【元】【明】【宫】〔-〕【知】 熟【大】就【知】 当【大】由【知】 芽【大】牙【宋】【元】【明】【宫】 熟【大】就【宋】【元】【明】【宫】【知】 五【大】立【知】 䩕【大】*鞕【宋】【元】【明】【宫】* 消【大】湿【宋】【元】【明】【宫】 阂【大】碍【宫】 菩萨经【大】〔-〕【明】 支【大】支佛【知】 娑呵世界阎浮提【大】阎浮提沙呵世界【宋】【元】【明】【宫】【知】 际【大】除【宫】【知】 从【大】从无【宋】【元】【明】【宫】【知】 想【大】相【知】 二【大】三【宋】【元】【明】【宫】 支【大】肢【元】【明】 永【大】求【宋】【宫】 行【大】生【宋】【元】【明】【宫】 今【大】念【知】 空【大】寂【宋】【元】【明】【宫】 界【大】累【宋】【元】【明】【宫】【知】 人【大】*入【宋】【元】【明】【宫】【知】* 反【大】返【知】 菩萨经【大】〔-〕【明】 何【大】行【宫】 含【大】*含身【宋】【元】【明】【宫】【知】* 向【大】〔-〕【宫】 斯【大】轻【宋】【元】【明】【宫】缘【知】 纳【大】细【宋】【元】【明】网【知】 诸【大】〔-〕【宋】【元】【明】【宫】【知】 夫【大】夫人【元】【明】 沮【大】阻【知】 打【大】掷【明】 二【大】三【知】 吾【大】〔-〕【宫】 掘【大】*堀【元】【明】【宫】*堀舍【知】 伎【大】妓【宋】【元】【明】【宫】 时【大】时彼【宋】【元】【明】【宫】 将【大】将答【元】【明】 我【大】我令【元】我今【明】 问【大】门【知】 在【大】在于【宋】【元】【明】【宫】 已【大】以【宋】【元】【明】【宫】 掘【大】堀【知】 恕不【大】怒【知】 舍【大】〔-〕【元】【明】 兴【大】*与【知】* 阇【大】暗【明】 内【大】内心【宋】【元】【明】【宫】【知】 来往【大】往来【知】 盂【大】*杅【宫】*【知】 娠【大】*身【宋】【元】【明】【宫】【知】* 日【大】日日【元】【明】 诳【大】诳惑【知】 子【大】子我此弟子【元】【明】 辱【大】辱欲【知】 时【大】是时【元】【明】【知】 人【大】〔-〕【知】 裙【大】辟【知】 九【大】经九【元】【明】 那【大】耶【宫】 陀【大】陀罗【宋】【元】【明】【宫】 无【大】于【宋】【元】【明】【宫】 舍【大】含【明】 人【大】之【宋】【元】【明】【宫】 左【大】右【知】 域【大】*城【知】* 尿【大】溺【宋】【元】【明】【宫】 枪【大】锖【宫】锵【知】 孔【大】乳【宫】 患【大】忽患【元】【明】 压【大】夹【宋】【元】【明】𥑐【宫】 本行【大】行本【宋】【元】【明】【宫】 神【大】禅【知】 沮【大】阻【知】 甚【大】其【知】 肠【大】[月*豪]【知】 睛【大】精【宋】【元】【明】【宫】【知】 明【大】相【宋】【元】【明】【宫】 令【大】今【宫】 业报【大】报业【宋】【元】【明】【宫】【知】 当【大】常【宋】【元】【明】【宫】 竖【大】坚【知】 菩萨经【大】〔-〕【明】 生【大】座【宫】 欺妄【大】妄语【知】 旦【大】朝【宋】【元】【明】【宫】【知】 母【大】〔-〕【宋】【元】【明】【宫】【知】 倍【大】亿【宫】 千【大】一千【元】【明】 令【大】今【宋】【元】【明】【宫】 誓【大】誓愿【知】 恩【大】*思【知】* 忘【大】*妄【宋】【宫】* 菩萨经【大】〔-〕【明】 㘁【大】号【宋】【元】【明】[口*(古/幸)]【知】 普【大】并【宋】【元】【明】【宫】 已【大】以【宋】【宫】【知】 北【大】东【知】 厝【大】错【宋】【宫】 法【大】〔-〕【宋】【宫】 菩萨经【大】〔-〕【明】 马【大】长【知】 波【大】*婆【知】* 𠲜【大】下同诤【宋】【元】【明】【宫】【知】下同 罚【大】伐【元】【明】 吉【大】告【宫】 一【大】〔-〕【宋】【元】【明】【宫】【知】 蜜【大】密【宫】 量【大】为量【元】【明】 即【大】则【宫】 舍【大】金【知】 塔【大】*〔-〕【宫】* 塔【大】〔-〕【宋】【宫】 得【大】〔-〕【宋】【元】【明】【宫】【知】 仞【大】*刃【宫】* 来【大】求【明】 菩萨经【大】〔-〕【明】 椎【大】稚【宋】【元】【明】【宫】 文【大】牟【知】 以【大】已【元】【明】 众【大】大众【元】【明】 出【大】佛【宋】【元】【明】 河【大】〔-〕【宋】【元】【明】【宫】 到【大】至【宋】【元】【明】【宫】【知】 还【大】还以【元】【明】 耻【大】取【宫】耳【知】 汝【大】汝慎【元】【明】 漏【大】漏也【元】【明】 闻【大】〔-〕【宫】 说【大】乃说【宋】【元】【明】 已【大】以【宋】【宫】【知】 灭为【大】为我【宋】【元】【明】为【宫】【知】 般【大】入般【元】【明】 七【大】五【宋】【元】【明】【宫】【知】
[A1] 呵【CB】【丽-CB】诃【大】(cf. K13n0406_p0387a19)
[A2] 汝【CB】【丽-CB】如【大】(cf. K13n0406_p0393c04)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7)
关闭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7)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