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世经卷第三

持世经十二入品第四

佛告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十二入菩萨摩诃萨正观择十二入时作是念『眼中眼入不可得眼中眼入无决定又眼入根本不可得』何以故眼入从众缘生颠倒起以缘色故系在于色二法合故有因色有眼入因色说眼入二法相依故说名眼色所谓眼色色是眼入门与缘故眼是色入门与见故是故说入色缘故说眼入以眼见故说色入但以世谛故说其实眼不依色色不依眼眼不依眼色不依色但从众缘起色作缘故说名眼入又从众因缘起眼所知见相故说名色入云何为说随世俗颠倒法故说第一义中眼入不可得色入不可得智者求诸入不见有实但以凡夫颠倒相应以二相说是眼入是色入是眼入是色入即示虚妄入欲令众生如实知诸法实相故说是诸入皆从众因缘生颠倒相应行此中诸入实相不可得何以故若眼入若色入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眼入色入亦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但现在因缘知色故说眼入如凡夫所行智者通达诸入皆是虚妄无所有从忆想颠倒分別起知见非入是入不说诸入性诸入无决定相但以众因缘生故说

「如来说是诸入知见相所谓是诸入虚妄无所有属诸因缘颠倒相应行诸入无有作者无使作者眼入不知不分別色入色入亦不知不分別眼入二俱离相若法离相此中不可分別说是入相皆从因缘生如凡夫颠倒如贤圣所通达是眼入色入无生无灭不来不去相眼不知眼眼不分別眼色不知色色不分別色何以故二俱空故二皆离故眼不知眼性色亦不知色性眼色皆无性无法此中无一决定相眼不自作眼亦不自知亦不自作色亦不自知二俱无所有故眼不作是念我是眼色亦不作是念我是色眼色性如幻性以虚妄假名故说是眼是色诸菩萨摩诃萨观择眼入色入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亦如是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观择意入菩萨摩诃萨观择意入时作是念『意入中意入不可得意无决定入相意入无根本何以故意入即是众因缘生从颠倒起系法入缘二法和合能有所作是意入因法入起因法入可分別说是二相依意是法入处意是法入门法入是意入门是故说名法入缘法入门故说是意入示意相门故说是法入以世谛故说其实意不依法法不依意因缘生故以诸法为缘故说意入因缘生故示意相故说法入随世谛颠倒故说第一义中意入不可得法入亦不可得智者求诸入不见有实但凡夫颠倒相应以二相说是意入是法入』是意入法入虚妄无所有如来如实通达故示是诸入如是诸入从因缘生颠倒相应行此中意入法入实不可得又意入法入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又意入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但能觉现在因缘故说意入法入随凡夫心故说智者通达是意入法入虚妄无所有从忆想颠倒分別起非入是入何以故诸入中无决定入相智者通达是诸入虚妄无所有意入法入自性不可得亦不得是意入法入所起实相是意入法入但因缘生

「如来说是诸入知见相是诸入虚妄无所有颠倒相应行属诸因缘意入法入无有作者无使作者意入不知不分別法入法入亦不知不分別意入何以故二俱离故若法离相此中无可分別是诸入皆从因缘生随凡夫颠倒心故说

「如贤圣所通达意入法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入不知意不分別意法入不知法不分別法二俱空故二俱离故意不知意性法不知法性是二性无所有此中无一决定法意不能意不能坏意法不能成法不能坏法二俱无所有故意入不作是念我是意入法入不作是念我是法入是二俱空皆如幻相但假名字故分別说菩萨摩诃萨观择意入法入如是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正观择内六入外六入所谓是十二入皆虚妄从众缘生颠倒相应以二相故有内外用凡夫不闻真法不知十二入如实相故贪著眼入我是眼入我所是眼入贪著色入我是色入我所是色入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如是我是意入我所是意入我是法入我所是法入贪著故为十二入所缚驰走往来五道生死不知出道

「菩萨摩诃萨于此中正观十二入时见是十二入虚诳不牢坚空如幻相不贪著眼入若我若我所乃至不贪著法入若我若我所以不贪著故不忆念分別菩萨如是善知十二入

「持世菩萨摩诃萨得如是诸入方便于一切十二入中不系不缚亦证诸入而能分別诸入亦以众缘生法通达十二入亦以无相相坏十二入亦不堕是诸入所依道中亦知诸入性则是无性亦知诸入方便究竟到边

「持世譬如机关出水四面俱洒十二入亦如是内外因缘能有所作此中实事不可得是十二入先业机关所系故能有所作

「持世所谓入者是诸凡夫无知见者烦恼所入门眼是色门以生爱恚故色是眼门以生爱恚故耳鼻舌身意是法门以生爱恚故法是意门以生爱恚故如是十二入与爱恚共合故不知实相持世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善知诸入性知是诸入实相故不为爱恚所制持世菩萨摩诃萨善知诸入如是

持世经十二因缘品第五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观择十二因缘菩萨摩诃萨观择十二因缘所谓无有故说名无明于无明中无法故说名无明不知明故说名无明云何不知明不知无明决定法不可得是名无明以故说无明因缘诸行诸行无所有而凡夫起作故说无明因缘诸行从行起故有识生是故说诸行因缘名色二相是故说识因缘名色从名色生六入是故说名色因缘六入从六入生触是故说六入因缘触从触生受是故说触因缘受从受生爱是故说受因缘爱从爱生取是故说爱因缘取从取生有是故说取因缘有从有生生是故说有因缘生从生有老死忧悲苦恼聚集是故说生因缘老死忧悲苦恼聚集是大苦恼聚于此中为集何法但知颠倒与明相违无明聚为后身爱依止喜染求处处生则是爱集

「持世世间如是为十二因缘所系缚盲无眼故入无明网堕黑暗中无明为首故具足起十二因缘诸菩萨如是思惟观无明实相知无明空故本际不可得何以故无明无故本际无智者观非际是本际则不分別本际断忆想分別故不贪著无明知一切法无所有是法不尔如所说若说一切法无所有即是说知见不明能通达一切法无所有是为即得明于此中更无余明但知见无明是名为明云何为知见无明所谓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所得一切法虚妄颠倒一切法不尔如所说是名知见无明知见无明即为是明何以故明无所有故

「无明因缘诸行者诸法无所有凡夫入无明暗冥中狂惑作诸行业是行业无形无处是无明不能生行业无法而起作故说无明因缘诸行业诸行业无有聚集若是处若彼处来诸行业亦非过去亦非未来亦非现在无明无明性空行业行业性空诸行业无所依但依无明起诸行业诸行业不依无明无明不依行业无明不知无明行业不知行业如是无明诸行业以颠倒故从无明生此中不得无明不得诸行不得无明性不得诸行业但以暗冥数名暗冥以是无明暗冥故分別说行业从无所有法而起作故无明行业皆无所有

行业因缘识识不依行业亦不离行业生识行业亦不生识何以故行业不知行业行业亦无持来者但颠倒众生从行业生识是识不在行业内不在行业外亦不在中间是识无有生者亦无使生者但缘行业相续不断故有识生智者求识相不可得亦不得识生识亦不知识识亦不见识识不依识

「识因缘名色者名色不依识亦不离识生名色是名色亦不从识中来但缘识故凡夫暗冥贪著名色识亦不至名色智者于此求名色不可得不可见是名色无形无方从忆想分別起是名色相识因缘故有识性尚不可得何况从识缘生名色若决定得是名色性者无有是处

「名色因缘六入者是六入因名色起名在身中故有出入息利益身及心心数法是六入皆虚诳无所有从分別起有颠倒用

「六入因缘触者是触依色而有触不触色何以故色无所知与草木瓦石无异但从六入起故分別说触何以故六入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六入生触触空无所有从忆想颠倒起是触无方无处触空以无触性故触不知六入六入亦不知触

「触因缘受者受不在触内不在触外不在中间是触亦不余处持受来而从触起受是触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触生受诸受无一决定相诸受皆无所有从颠倒起有颠倒用

「受因缘爱者是受不于余处持爱来受亦不与爱合受亦不知爱不分別爱爱亦不知受不分別受爱不与受合是爱亦不依受亦不离受有爱受中尚无受相何况受因缘生爱爱不在受内不在受外不在中间爱亦不在爱内亦不在爱外亦不在中间爱中爱相不可得是爱但从虚妄忆想颠倒相应故名为爱是爱非过去未来现在是爱非以缚相故起是爱亦非缚相但以因缘相续不断故说受因缘爱智者知见是爱无处无方空无牢坚虚妄无所有

「爱因缘取者爱不于余处持取来爱不与取合爱亦不能生取有爱故说名取随因缘和合故说取不与爱合亦不散爱不与取合亦不散取不在爱内不在爱外亦不在中间爱尚无有何况爱因缘生取诸取决定相不可得智者知见是取虚妄无所有取中无取相是取非过去未来现在取不在取内不在取外不在中间是取但从颠倒起因本缘生今众缘故有取无有法若合若是取无有根本无一定法可得凡夫受是虚妄取是诸行皆虚妄故世间为取所系缚智者通达是取虚妄空无牢坚无有根本无一定法可得

「取因缘有者是取不持有来是取不能生有而说取因缘有是有不在取内不在取外不在中间有不依止取取不与有合亦不散但以众缘和合故说取因缘有取不能生有取不分別有取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取因缘生有有无有持来者有中有不可得有不在内有不在外有不在中间是有非过去未来现在智者通达是有虚妄颠倒相应无合无散有无所知无所分別是有无处无方是有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是有非有故非无故但随顺十二因缘故说是有智者通达有相空无牢坚

「有因缘生者是有不持生来生亦不与有合亦不散是生不在有内不在有外不在中间有不能生生亦不离有有生但示十二因缘相续说有因缘生有与生非缘非不缘有尚不可得何况从有生生智者通达是生不依于有生生中无生相生中无自性生中无根本无一定法可得智者通达是生无性无所有但示十二因缘和合相续故说有因缘生生无有法若合若散生不在有内不在有外亦不在中间是生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生前际后际中际不可得是生根本不可得智者通达从众因缘生颠倒相应虚妄无所有如幻化相

「生因缘老死忧悲苦恼者是生不持老死忧悲苦恼来生亦不能生老死忧悲苦恼老死忧悲苦恼不在生内不在生外不在中间老死忧悲苦恼亦不依生以生故老死忧悲苦恼可说但示众因缘生法故生不与老死忧悲苦恼合亦不散生中生尚不可得何况生因缘老死苦恼老死苦恼中老死苦恼不可得何以故老死苦恼不在老死苦恼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老死苦恼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老死苦恼不与老死合亦不散但颠倒相应众缘和合具足十二因缘故说生因缘老死苦恼老死苦恼无所依止老死苦恼决定相不可得老死苦恼前际后际中际不可得智者通达老死苦恼虚妄无所有颠倒相应无有根本不作不起不生

「如是观十二因缘法不见因缘法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亦不见因缘相但知因缘是无缘无生无相无作无起无根本从本已来一切法无所有故通达是十二因缘见是十二因缘无有作者受者若法所从因生是因无故是法亦无菩萨随无明义故一切法不可得入如是观中无缘即是十二因缘此中无所生菩萨观十二因缘是虚妄生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若法无者是法亦无是故说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无明是不生不作不起无根本无一定法无缘无所有菩萨尔时不分別是明是无明无明实相即是明因无明故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缘无忆想分別是故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

「持世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因缘方便智慧若菩萨能如是通达十二因缘合散是名菩萨善得无生智慧何以故以生灭观则不能善知十二因缘若观十二因缘集散是名得无生智慧若得无生智慧是名通达十二因缘

「持世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入通达欲证无生智慧当如是勤行修集是十二因缘智慧则能观证十二因缘无生相

「持世若菩萨摩诃萨知无生即是十二因缘者即能得如是十二因缘方便是人以无生相知见三界疾得无生法忍当知是菩萨于诸现在佛得近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菩萨不久当得受记次第受记

「持世如是善人因与受记得安隐心于一切法旨趣方便中得智慧光明是人通达十二因缘是无生是人得近现在诸佛是人于诸恶魔无所怖畏是人度生死流得到陆地是人得度无明淤泥是人得到安隐之处

「持世我今世若我灭后若闻若信若读诵若修习是十二因缘方便者我与是人授记不久当得无生法忍我亦记是人不久当于现在诸佛所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持世经四念处品第六

佛告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四念处菩萨摩诃萨观择四念处顺身观身顺受观受顺心观心顺法观法

「何谓为顺身观身顺受心法观受心法

「持世菩萨摩诃萨顺身观身时如实观身相所谓是身无常苦如病如疮苦恼忧衰动坏之相是身不净可恶恶露身中种种充满其内九疮孔中常流臭秽身之不净犹如行厕如是正观身时不得是身一毫清净无不可恶者知是身骨体筋缠皮肉所裹从本业因缘果报所起集取所缚何等为集何等为取从先因缘起是身是名为取今以沐浴饮食衣被床卧被蓐医药是名为集如是现在因缘为集取所缚本业果报力故有用又是身四大所造无决定实色阴所摄数名为身

「何故说名为身能有所作故说名为身贪著依止处故说名为身随意有用故说名为身从忆想分別起故说名为身假合作故说名为身与业合故说名为身是身不久终归坏败无常无定变异之相是身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不在中间是身不知身亦不见身是身无作无动无有愿求亦无有心与草木瓦石等无有异身中无有决定身相

「如是正观择身知是无有作者亦无使作者是身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是身无一常定坚牢之相如水沫聚不可撮摩是身八万虫之所住处是身百种诸病之所侵恼以三苦故是身为苦无有救者所谓行苦坏苦苦苦是身众苦之器

「如是正观身时又复思惟『是身非我非彼不得自在不得随意作是不作是是身无根本无一定法可得是身性空无一决定相是身虚妄所起系于机关作法从本业因缘起不应于身中生我我所想我等不应惜身寿命

「菩萨如是观时不得身若合若散不见有所从来去有所至有所住处不分別是身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则不依止身命不贪惜身若我若我所常离身受是菩萨观身空无我无我所是身中我我所不可得故是身相不可得是菩萨若不得身相即不愿身入不起作道云何为入是身无有作者无有起者是身不作不起相从众因缘生是因缘能和合身而是因缘亦虚诳无所有颠倒相应空无牢坚亦以是因缘故是身得生是因缘亦无生无相如是观身即入身无生相中入已观身无相以无相相观身知是身无相相不可得故无生是身过去相未来相现在相不可得何以故是身无根本无一定法可得是身若此若彼不可得如是观时知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即入身不生不灭道

「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顺身观身入如实相于身欲染则能除断疾令其念正住身中是名顺身观身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顺受观受菩萨摩诃萨观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见是三受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但虚妄缘合本业果报所持颠倒相应知诸受虚妄从忆想分別起菩萨如是观诸受不得过去受不得未来受不得现在受是菩萨见过去诸受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牢坚无不变异相如是观是过去诸受空相寂灭相无相相观未来诸受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牢无坚无不变异相观未来诸受空相寂灭相无相相

「是菩萨如是观时作是念『诸受无决定相无有根本无一定法不相似故新新生灭无有住时』菩萨作是念『是诸受无作亦无作者但凡夫颠倒相应心中起三种受属本业因今世缘合故有是诸受是诸受皆空无有牢固虚妄之法犹如空拳』如是观受心住一处

「菩萨尔时得通达诸受集没灭相见诸受不合不散又受中不见受作是念『诸受空性空故』即通达诸受无生相此诸受无生无灭无有成相是诸受皆无相无成相如是思惟受诸受时皆能不著如实知见诸受相离诸所受于此诸受亦无所依于诸受中心皆放舍则疾得舍三昧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顺受观受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顺心观心菩萨摩诃萨观心生灭住异相如是观时作是念『是心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但识缘相故生无有根本无一定法可得是心无来无去无住异可得是心非过去未来现在是心识缘故从忆念起是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是心无一生相是心无性无定无有生者无使生者起杂业故说名为心能识杂缘故说名为心念念生灭相续不断故说名为心但令众生通达心缘相故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已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客尘烦恼染故有分別心不知心亦不见心何以故是心空性自空故根本无所有是心无一定法定法不可得故是心无法若合若散是心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是心无形无能见者心不自见不知自性但凡夫颠倒相应以虚妄缘识相故起是心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牢无坚无不变异相』如是思惟得顺心念处是人尔时不分別是心是非心但善知心无生相通达是心无生性何以故心无决定性亦无决定相智者通达是心无生无相尔时如实观心生集没灭相如是观时不得心若集相若灭相不复分別心灭不灭而能得心真清净相

「菩萨以是清净心客尘所不能恼何以故菩萨见知心清净相亦知众生心清净相作是念『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如是思惟时不得心垢相不得心净相但知是心常清净相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顺心观心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顺法观法菩萨观一切法不见内不见外不见中间亦不得诸法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但知诸法从众缘生颠倒起诸法无有决定相所谓是诸法属是人诸法本体于诸法中无诸法诸法不在诸法内不在诸法外不在中间诸法不与诸法合亦不散一切法无根本无一定相诸法无所有故不动不作一切法如虚空无所有故一切法虚诳如幻幻相无所有故一切法常净相俱不污故一切法是不受相诸受无所有故一切法如梦梦性无所有故一切法无形形无所有故一切法如像性常无故一切法无名无相名相无所有故一切法如响虚妄所作无所有故一切法无性性不可得故一切法如焰知无所有故

「菩萨如是观一切法时不见诸法若一相若异相亦不见法与法若合若散亦不见法依止于法如是观时见一切法无所从来亦不见一切法住处何以故一切法无住无依无起一切法无住处住处无所有故住处不可得故

「持世诸法无有差別一切法无分別相众生颠倒故有用是诸法无处无方智者得诸法非一相非二相非异相何以故持世一切法不生不作不起无能作者一切法离根本一切法无自性诸性故一切法无归处诸归处无所有故如是观诸法善知诸法无我无人观择诸法性空是诸法皆空性自空故诸法无相不见相故于诸法中不起愿即时观择一切法无生作是念『此中实无有法若生若灭』如是观时心住一处尔时便得通达一切法无生亦知见一切法集尽灭亦能入一切法离相离性何以故持世一切法无决定性智者通达诸法无相离相

「持世菩萨摩诃萨顺法观法如是观者于法无所得无所受于法不为生不为住不为灭故行而见一切法尽灭相寂灭相

「持世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四念处何故说名念处念处者即是一切法无处无起处无所有处能如是入一切法则念不乱名为念处又念处是一切法不住不生不取如实知见处名为念处

持世经五根品第七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诸根菩萨摩诃萨正观出世间五根何等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菩萨修习五根时信一切法皆从众因缘生颠倒所起虚妄缘合似如火轮又如梦性信一切法无常苦不净无我如病如疮无有坚牢虚偽不实败坏之相又信一切法虚妄无所有犹如空拳如虹杂色诳于小儿忆想分別假借而有无有本体无一定法又信一切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信一切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信一切法空无相无作信一切法无生无作无起无相离诸相而信持戒清净禅定清净智慧清净解脱清净解脱知见清净

「菩萨如是成就信根得不退转以信为首故能信持戒是信常不退不失成就不退法安住不动信中常随业果报成就信人断一切邪见不离法求师但以诸佛为师常随诸法实相知僧行正道住清净戒成就忍辱得如是不动不坏信增上信故名为成就信根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正观精进根成就精进根善知精进根菩萨摩诃萨行精进不休不息常欲除五盖故勤行精进乃至为听如是等深法名为精进是菩萨求法不休不息精进不退亦欲断诸障碍法故勤行精进而不怯弱亦为断种种恶不善衰恼法故勤行精进又为增长种种善法故勤行精进是菩萨决定成就精进不贪著是精进而入是平等精进成就不退精进是人为正方便通达一切法故發行精进于精进中不随他人于精进中得智慧明成不退相能得如是不退精进增上精进故得名成就精进根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能得念根善修习念根菩萨摩诃萨常摄念一处布施柔和具足梵行持毕竟清净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常思念净身口意业常思念究竟其事常思念一切法生灭住异相方便常思念知见苦集灭道谛思念诸根力觉道禅定解脱诸三昧方便常思念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作不起不可说相常思念欲得无生智慧常思念欲得具足忍智常思念离智灭智常思念欲得具足佛法常思念不使声闻辟支佛法入心常思念无碍智慧常不忘不失不退是念入如是观中而不随他是人得如是坚牢增上念故名为成就念根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能得定根能得定根方便菩萨摩诃萨于圣地中常行禅定不依禅定不贪禅定善取禅定相善得禅定方便善生禅定亦能行无缘禅定悉知诸禅定门善知入禅定善知住禅定善知起禅定而于禅定无所依止善知所缘相善知缘真相亦不贪受禅味于诸定中自在游戏而不随他亦不随禅生于诸定中得自在力于诸定中不以为难不以为少随意所欲是人得如是增上禅定故名得定根得定根方便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成就慧根得慧根方便菩萨摩诃萨能成就通达慧根所谓能正灭诸苦是人成就是通达慧处处所用皆得离观舍观成就随涅槃智慧成就是慧根故善知三界皆悉炽然善知三界皆是苦以是智慧不处三界是人观择三界一切皆空皆无相无愿无生无作无起见出一切有为法道为具足诸佛法故勤行精进如救头然是菩萨智慧无能沮坏以是通达智慧能出三界亦不依止三界断一切有为法中喜一切可染可著系缚法中心不贪嗜于诸五欲心皆厌离心亦不住色无色界成就增上智慧成就无量功德犹如大海以是智慧于一切法方便中无有疑难是人以是智慧通达三界于三界中心无所系得是增上慧故说名度慧根得慧根方便

「持世何故名之为根增上义故说名为根不动义故说名为根无能坏故说名为根无能退故说名为根不随他故说名为根不退转故说名为根无能牵故说名为根随顺正法故说名为根不贪著故说名为根不杂故说名为根

持世菩萨摩诃萨善知众生诸根亦能善学分別诸根菩萨知染欲众生诸根知离染欲众生诸根知嗔恚众生诸根知离嗔恚众生诸根知愚痴众生诸根知离愚痴众生诸根知欲堕恶道众生诸根知欲生人中众生诸根知欲生天上众生诸根知软心众生诸根知上众生知中众生知下众生诸根知坏败不坏败众生诸根知勤修不勤修众生诸根知巧不巧众生诸根

「知有罪无罪有垢无垢知嗔碍不嗔碍知随顺不随顺知障碍不障碍众生诸根知欲界行知色界无色界行众生诸根知厚善根薄善根知毕定不毕定邪定众生诸根知悭贪离悭贪知戏调不戏调知狂惑不狂惑知轻躁不轻躁知嗔恚不忍知柔软能忍知深厚悭知具足施众生诸根

「知信者知不信者知恭敬者知不恭敬者知具足持戒知清净持戒知具足忍辱知懈怠知精进知散心知得定知无智慧知有智慧知暗钝知不暗钝知增上慢知不增上慢知行正道知行邪道忘念知得念安慧知散根知摄根知坏根不坏根知净根不净根知明根知發小乘根知發辟支佛乘根知诸菩萨根知發佛乘根是菩萨得度如是诸根分別方便于如是等众生分別诸根智慧中方便不随他故说名得诸根方便亦名不为他所牵亦名不可破坏亦名不退转亦名得方便力亦名得人根亦名得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根亦名得最自在亦名得不坏不动亦名到彼岸者成就如是功德者于一切法中疾得自在力

持世经卷第三


校注

持世经【大】〔-〕【宋】【元】【明】【宫】 色缘故【大】缘色入门故【宋】【元】【明】【宫】 相【大】〔-〕【宋】【元】【明】【宫】 入【大】〔-〕【宋】【明】【宫】 即【大】即是【宋】【元】【明】【宫】 实相【大】相实【宋】【明】 在【大】*在两【宋】【元】【明】【宫】* 亦【大】〔-〕【宋】【元】【明】【宫】 摩诃萨【大】〔-〕【宋】【元】【明】【宫】 菩萨【大】*诸菩萨【宋】【元】【明】【宫】* 根【大】相【元】 入【大】〔-〕【宋】【宫】 示【大】示知【宋】【元】【明】【宫】 是【大】见【宋】【元】【明】【宫】 因缘【大】缘【宋】【元】【明】【宫】 亦【大】〔-〕【宫】 入【大】*〔-〕【宋】【明】【宫】* 成【大】*成就【宋】*【元】*【明】* 意【大】意意【宫】 法【大】法法【宋】【宫】 贪【CB】【宫】食【大】 牢坚【大】坚牢【宋】【元】【明】【宫】 入【大】入知见【宋】【元】【明】【宫】 堕【大】随【元】【明】 意【大】意意【宋】【元】【明】【宫】 共【大】〔-〕【宋】【元】【明】【宫】 持世经【大】*〔-〕【明】* 明【大】明中【宋】【元】【明】【宫】 以【大】〔-〕【宋】【元】【明】【宫】 作【大】作是【宋】【元】【明】【宫】 识【大】识从识生【宋】【元】【明】【宫】 是【大】是但是【宋】【元】【明】【宫】 不明【大】无明【宋】【元】【明】【宫】 入【大】人【宫】 狂惑【大】诳惑【宋】【元】【明】【宫】 诸【大】*〔-〕【宋】【明】【宫】* 诸【大】*〔-〕【宋】【宫】* 诸行业【大】〔-〕【宋】【宫】行业【明】 诸【大】*〔-〕【宋】【元】【明】【宫】* 业【大】〔-〕【宋】【元】【明】【宫】 性【大】〔-〕【宋】【宫】 但【大】不得行业性但【宫】 而【大】〔-〕【宋】【元】【明】【宫】 皆【大】皆是【宋】【元】【明】【宫】 行业因缘【大】诸行因缘【宋】【宫】诸行业因缘【元】【明】 者【大】者是【宋】【元】【明】【宫】 是【大】〔-〕【宋】【元】【明】【宫】 名【大】名色【宋】【元】【明】【宫】 出入【大】入出【宋】【元】【明】【宫】 说【大】说是【宋】【元】【明】【宫】 受【大】诸受【宋】【元】【明】【宫】 忆【大】〔-〕【宫】 但以因缘【大】故住以因缘【宋】【元】【明】【宫】 见【大】〔-〕【宋】【元】【明】【宫】 是取【大】〔-〕【宋】【元】【明】【宫】 今【大】合【宫】 散【大】取【宫】 受【大】爱【宫】 是【大】〔-〕【宋】【元】【明】【宫】 内有【大】有内【宋】【元】【明】【宫】 外有【大】有外【宋】【元】【明】【宫】 是【大】〔-〕【宫】 有【大】生【宋】【元】【明】【宫】 生【大】〔-〕【宋】【元】【明】【宫】 依【大】依止【宋】【元】【明】【宫】 非【大】*〔-〕【宋】【元】【明】【宫】* 际【大】〔-〕【宫】 因缘相【大】十二因缘法相【宋】【元】【明】【宫】 已【大】以【宋】【元】【明】【宫】 见【大】不见【宋】【元】【明】【宫】 无【大】〔-〕【宋】【元】【明】【宫】 十二因缘【大】众缘【宋】【元】【明】【宫】 当【大】当知【宋】【元】【明】【宫】 集【大】习【宋】【元】【明】【宫】 即【大】则【宋】【元】【明】【宫】 度【大】渡【宫】 我【大】于【宋】【元】【明】【宫】 授【大】受【宋】【元】【明】【宫】 现在【大】现世【宋】【元】【明】【宫】 四【大】诸【宫】 顺【大】*循【宋】【元】【明】【宫】* 衰【大】哀【宫】 可恶恶露【大】恶露可恶【元】【明】 身中【大】〔-〕【宋】【元】【明】【宫】 臭秽【大】不净【宋】【元】【明】【宫】 身之不净【大】是身臭秽【宋】【元】【明】【宫】 体【大】干【宋】【元】【明】【宫】 被【大】服【宋】【元】【明】【宫】 蓐【CB】【丽-CB】辱【大】褥【宫】 亦【大】〔-〕【宋】【元】【明】【宫】 之【大】〔-〕【宋】【元】【明】【宫】 时【大】是【宋】〔-〕【宫】 一【大】〔-〕【宋】【元】【明】【宫】 不【大】无【宋】【元】【明】【宫】 相【大】正【宋】【元】【明】【宫】 若此若彼【大】若彼若此【宋】【元】【明】【宫】 亦无所去【大】*去无所至【宋】【元】【明】【宫】* 顺【CB】【丽-CB】愿【大】循【宋】【元】【明】【宫】 身入【大】入身【宋】【宫】 如是【大】〔-〕【宋】【元】【明】【宫】 无牢无坚【大】*无坚牢【宋】【元】【明】【宫】* 灭【大】灭诸受【宋】【元】【明】【宫】 牢固【大】坚牢【宋】【元】【明】【宫】 观【大】观时因此诸【宋】【元】【明】【宫】 通【大】〔-〕【宋】【元】【明】【宫】 如是顺受观受【大】循诸受观诸受如是【宋】【元】【明】【宫】 故【大】〔-〕【宋】【元】【明】【宫】 无【大】无有【宋】【元】【明】【宫】 没【大】〔-〕【宋】【元】【明】【宫】 如是顺心观心【大】循心观心如是【宋】【元】【明】【宫】 见【大】*见两【宋】【元】【明】【宫】* 诸法【大】是法【宋】【元】【明】【宫】 众【大】众缘【宋】【元】【明】【宫】 诸性【大】诸法性【宋】【元】【明】【宫】 住一处【大】一处住【宋】【元】【明】【宫】 念处【大】〔-〕【宋】【宫】 败坏【大】坏败【宋】【元】【明】【宫】 信【大】住【宋】【元】【明】【宫】 是【大】〔-〕【宋】【元】【明】【宫】 念【大】〔-〕【宋】【元】【明】【宫】 思念【大】思惟【宋】【元】【明】 常思念【大】〔-〕【宋】【元】【明】【宫】 圣地【大】定地【宋】【元】【明】【宫】 解善【大】善能【宋】【元】【明】【宫】 禅【大】诸禅【宋】【元】【明】【宫】 得【大】名得【宋】【元】【明】【宫】 皆【大】皆为【宋】【元】【明】【宫】 事断【大】断事【宋】【元】【明】【宫】 以【大】〔-〕【宋】【元】【明】【宫】 度【大】〔-〕【宋】【元】【明】【宫】 义【大】〔-〕【宫】 退【大】退却【宋】【元】【明】【宫】 又【大】又复【宋】【元】【明】【宫】 众生诸根【大】〔-〕【宋】【元】【明】【宫】 败【大】败众生【宋】【元】【明】【宫】 知【大】*〔-〕【宋】【元】【明】【宫】* 佛乘【大】佛道【宋】【元】【明】【宫】 方便【大】〔-〕【宋】【元】【明】【宫】 所【大】〔-〕【宋】【元】【明】【宫】
[A1] 木【CB】本【大】
[A2] 忘【CB】【丽-CB】妄【大】(cf. K10n0146_p0569a21)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