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不退转天子记品第十五(丹师子吼品第十九)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譬如贾客主入于宝洲,其人所见皆是宝物。如是成就不可思议功德者,有所乐说皆是法宝,所乐说者皆是实际。所乐说者,于诸法中无所贪著,不著彼我。所乐说者,皆是真实无有颠倒。所乐说者,过去际空,未来际不可得,现在际不起见。所乐说者,不信解者得信解,信解者得解脱。所乐说者,破增上慢;无增上慢者自说所作已办。所乐说者,魔不得便,所听法者超度魔事。所乐说者,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得增长。所乐说者,已生诸烦恼令断,未生诸烦恼令不生。所乐说者,未大庄严者令大庄严,已大庄严者令不退转。所乐说者,不断灭诸法而护佛法。世尊!以是乐说,能降伏一切外道。所以者何?一切野干不能于师子王前自现其身,况闻其吼。世尊!一切外道诸论议师不能堪忍无上师子之吼,亦复如是。」(八幅尔时佛告下,丹为梵行牢强精进品第二十)。
尔时不退转天子谓释提桓因:「憍尸迦!所言师子吼,师子吼者为何谓耶?」
答言:「若行者说法无所贪著,是名师子吼。若行者贪著所见而有所说,是野干鸣,不名师子吼,起诸邪见故。天子!汝当复说所以为师子吼者?」
天子言:「憍尸迦!有所说法,乃至如来尚不贪著,何况余法,是名师子吼。又,憍尸迦!如说修行名师子吼,决定说法名师子吼,说法无畏名师子吼。又,憍尸迦!若行者为不生、不灭、不出故说法,名师子吼。若为无垢、无净、无合、无散故说法,名师子吼。又,憍尸迦!师子吼名决定说一切法无我、无众生;师子吼名决定说诸法空;师子吼名守护法故而有所说;师子吼名作是愿言:『我当作佛,灭一切众生苦恼。』;师子吼名于清净所须物中少欲知足;师子吼名常能不舍阿兰若住处;师子吼名行施唱导;师子吼名不舍持戒;师子吼名等心怨亲;师子吼名常行精进不舍本愿;师子吼名能除烦恼;师子吼名以智慧善知所行。」
说是师子吼法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百千伎乐不鼓自鸣,其大光明普照天地。百千诸天踊跃欢喜言:「我等闻不退转天子说师子吼法,于阎浮提再见转法轮。」
时佛微笑。诸佛常法,若微笑时,若干百千种青、黄、赤、白、红、紫等光,从口中出普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过梵世蔽日月光,还绕身三匝,从顶相入。于是思益梵天向佛合掌,以偈赞曰:
尔时佛告思益梵天:「汝见是不退转天子不?」
「唯然,已见!」
「梵天!此不退转天子从今已后,过三百二十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须弥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妙化,劫名梵叹。其佛国土以阎浮檀金琉璃为地,纯以菩萨为僧,无诸魔怨。所须之物应念即至,佛寿无量不可计数。」
于是思益梵天谓不退转天子:「如来今已授仁者记。」
天子言:「梵天!如与如、法性受记、与我受记亦复如是。」
思益言:「如、法性不可授记。」
天子言:「如、法性不可授记者,当知一切菩萨受记亦复如是。」
思益言:「若如来不与汝记,汝于过去诸佛所则为空住梵行。」
天子言:「若无所住是住梵行。」
思益言:「云何无住而住梵行?」
答言:「若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无色界,是住梵行。又,梵天!若行者不住我、不住众生、不住寿命者、不住人者,是住梵行。以要言之,若不住法、不住非法,是住梵行。」
又问:「梵行者有何义?」
答言:「住不二道,是梵行义!」
又问:「住不二道,为住何所?」
答言:「住不二道,是即不住一切诸法。所以者何?众贤圣无所住、不取于法,能度诸流。」
又问:「云何为修道?」
答言:「不堕有,不堕无,亦不分別是有、是无。习如是者,名为修道。」
又问:「以何法修道?」
答言:「不以见、闻、觉、知法,不以得、不以证,于一切法无相、无示,名为修道。」
又问:「何谓菩萨牢强精进?」
答言:「若菩萨于诸法不见一相、不见异相,是名菩萨牢强精进大庄严也。于诸法不坏法性故,于诸法无著、无断、无增、无减,不见垢净,出于法性,是名菩萨第一精进,所谓身无所起、心无所起。」
于是世尊赞不退转天子:「善哉,善哉!」赞已,语思益梵天言:「如此天子所说:『身无所起、心无所起,是为第一牢强精进。』梵天!我念宿世一切所行牢强精进,持戒头陀,于诸师长供养恭敬,在空闲处专精行道,读诵多闻,愍念众生,给其所须;一切难行苦行慇懃精进,而过去诸佛不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所以者何?我住身、口、心,起精进相故。梵天!我后得如天子所说牢强精进故,然灯佛授我记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是故,梵天!若菩萨疾欲受记,应当修习如是牢强精进,谓于诸法不起精进相。」
「世尊!何等是不起相精进?」
佛言:「三世等空精进,是名不起相精进。」
「世尊!云何为三世等空精进?」
佛言:「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无住;若法灭不复更起,若未至即无生相,若无住即住实相。又实相亦无有生,若法无生则无去、来、今,若无去、来、今者则从本已来性常不生,是名三世等空精进,能令菩萨疾得受记。
「梵天!菩萨成就如是法忍者,能了达一切法无所舍,是名檀波罗蜜;了达一切法无漏,是名尸波罗蜜;了达一切法无伤,是名羼提波罗蜜;了达一切法无所起,是名毘梨耶波罗蜜;了达一切法平等,是名禅波罗蜜;了达一切法无所分別,是名般若波罗蜜。若菩萨如是了达,则于诸法无增无减、无正无邪。是菩萨虽布施,不求果报;虽持戒,无所贪著;虽忍辱,知内外空;虽精进,知无起相;虽禅定,无所依止;虽行慧,无所取相。
「梵天!菩萨成就如是法忍,虽示现一切所行,而无所染污。是人得世间平等相,不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所倾动,出过一切世间法故;不自高、不自下、不喜不戚、不动不逸、无二心、离诸缘,得无二法;为堕见二法众生起大悲心,为其受身而教化之。梵天!是名第一牢强精进,所谓得无我、空、法忍,而于众生起大悲心,为之受身。」
说是牢强精进相时,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佛为受记,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各于异土得成佛道,皆同一号,号坚精进。
尔时大迦叶白佛言:「世尊!譬如诸大龙,若欲雨时,雨于大海;此诸菩萨亦复如是,以大法雨雨菩萨心。」
佛言:「迦叶!如汝所说,诸大龙王所以不雨阎浮提者,非有悋也,但以其地不堪受故。所以者何?大龙所雨,澍如车轴。若其雨者,是阎浮提及城邑、聚落、山林、陂池,悉皆漂流如漂枣叶,是故大龙不雨大雨于阎浮提。如是,迦叶!此诸菩萨所以不雨法雨于余众生者,亦无悋心,以其器不堪受如是等法。是故此诸菩萨但于甚深智慧无量大海菩萨心中,雨如是等不可思议无上法雨。
「迦叶!又如大海,堪受大雨,澍如车轴,不增不减;此诸菩萨亦复如是,若于一劫、若复百劫,若听、若说,其法湛然,不增不减。
「迦叶!又如大海,百川众流入其中者,同一咸味;此诸菩萨亦复如是,闻种种法、种种论议,皆能信解为一空味。(前幅尔时大迦叶下丹本为海喻品第二十一)
「迦叶!又如大海,澄净无垢,浊水流入即皆清洁;此诸菩萨亦复如是,净诸结恨尘劳之垢。
「迦叶!又如大海,甚深无底;此诸菩萨亦复如是,能思惟入无量法,故名为甚深,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测,故名为无底。
「迦叶!又如大海,集无量水;此诸菩萨亦复如是,集无量法、无量智慧,是故说诸菩萨心如大海。
「迦叶!又如大海,积聚种种无量珍宝;此诸菩萨亦复如是,入种种法门,集诸法宝,种种行道,出生无量法宝之聚。
「迦叶!又如大海,有三种宝:一者少价、二者有价、三者无价;此诸菩萨所可说法亦复如是,随诸众生根之利钝令得解脱——有以小乘而得解脱,有以中乘而得解脱,有以大乘而得解脱。
「迦叶!又如大海,渐渐转深;此诸菩萨亦复如是,向萨婆若渐渐转深。
「迦叶!又如大海,不宿死尸;此诸菩萨亦复如是,不宿声闻、辟支佛心,亦不宿悭贪、毁戒、嗔恚、懈怠、乱念、愚痴之心,亦不宿我、人、众生之见。
「迦叶!又如劫尽烧时,诸小陂池、江河、泉源在前枯竭,然后大海乃当消尽;正法灭时亦复如是,诸行小道正法先尽,然后菩萨大海之心正法乃灭。迦叶!此诸菩萨宁失身命不舍正法。汝谓菩萨失正法耶?勿造斯观。迦叶!如彼大海有金刚珠,名集诸宝,乃至七日出时,火至梵世,而此宝珠不烧不失,转至他方大海之中。若是宝珠在此世界,世界烧者无有是处;此诸菩萨亦复如是,正法灭时,七邪法出,尔乃至于他方世界。何等七?一者,外道论;二者,恶知识;三者,邪用道法;四者,互相恼乱;五者,入邪见棘林;六者,不修福德;七者,无有得道。此七恶出时,是诸菩萨知诸众生不可得度,尔乃至于他方佛国,不离见佛、闻法、教化众生、增长善根。
「迦叶!又如大海,为无量众生之所依止;此诸菩萨亦复如是,众生依止得三种乐:人乐、天乐、涅槃之乐。
「迦叶!又如大海,咸不可饮;此诸菩萨亦复如是,诸魔外道不能吞灭。」
于是大迦叶白佛言:「世尊!大海虽深尚可测量,此诸菩萨不可测也。」
佛告迦叶:「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犹可数知,此诸菩萨功德无量不可数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事,而说偈言:
建立法品第十六(丹天子授记品第二十二)
尔时思益梵天谓文殊师利法王子:「当请如来护念斯经,于后末世五百岁时令广流布。」
文殊师利言:「于意云何?佛于是经,有法、有说、有示、可护念不?」
思益言:「不也。」
「梵天!是故当知,一切法无说、无示、无有护念,是法终不可灭、不可护念。若欲护此法者,为欲护念虚空。梵天!菩萨若言:『欲有所受法』者,即非法言。所以者何?出过一切言论。是名菩萨乐无诤讼。梵天!若有菩萨于此众中作是念:『今说是法』,当知是人即非听法。所以者何?不听法者乃为听法。」
梵天言:「何故说不听法者乃为听法?」
文殊师利言:「眼、耳、鼻、舌、身、意不漏,是听法也。所以者何?若于内六入不漏,色声香味触法中乃为听法。」
尔时会中三万二千天子、五百比丘、三百比丘尼、八百优婆塞、八百优婆夷,闻文殊师利所说,皆得无生法忍;得是忍已作是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如仁者所说,不听法者乃为听法。」
尔时思益梵天问得忍诸菩萨言:「汝等岂不听是经耶?」
诸菩萨言:「如我等听,以不听为听。」
又问:「汝等云何知是法耶?」
答言:「以不知为知。」
又问:「汝等得何等故名为得忍?」
答言:「以一切法不可得故,我等名为得忍。」
思益言:「云何随是法行?」
答言:「以不随行故随行。」
又问:「汝等于此法中明了通达耶?」
答言:「一切诸法皆明了通达,无彼我故。」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净相,谓思益梵天:「若有但闻此经,佛不与受记者,我当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所以者何?此经不破因果、能生一切善法、能坏魔怨、离诸憎爱、能令众生心得清净、能令信者皆得欢喜除诸嗔恨。斯经一切善人之所修行,斯经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斯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共守护,斯经决定至不退转故,斯经不诳至道场故,斯经真实能令众生得诸佛法,斯经能转法轮,斯经能除疑悔,斯经能开圣道,斯经求解脱者所应善听,斯经欲得陀罗尼者所应善持,斯经求福之人所应善说,斯经乐法之人所应善念。斯经能与快乐至于涅槃,斯经若魔外道有所得人所不能断,斯经应受供养人能随其义,斯经能令利根者欣悦,斯经能令智慧者欢喜。斯经能与人慧,离诸见故;斯经能与人智,破愚痴故。斯经文辞次第善说,斯经究竟善随义说,斯经多所利益说第一义,斯经爱乐法人之所贪惜,斯经有智之人所不能离,斯经施者之大藏,斯经热恼者之清凉池,斯经能令慈者心等,斯经能令懈怠者精进,斯经能令妄念者得定,斯经能与愚者慧明。梵天!斯经一切诸佛之所贵重。」
净相天子说是法时,三千大千世界皆大振动。佛即赞言:「善哉,善哉!天子!如汝所说。」
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是天子曾于过去诸佛所闻是经耶?」
佛言:「是天子已于六十四亿诸佛所,得闻是经。过四万二千劫当得作佛,号宝庄严,国名多宝。于其中间有诸佛出,皆得供养亦闻是经。梵天!是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在此会中得法忍者,皆当得生多宝国土。」
尔时净相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不求菩提、不愿菩提、不贪菩提、不乐菩提、不念菩提、不分別菩提,云何如来见授记耶?」
佛告天子:「如以草木茎节枝叶投于火中,而语之言:『汝等莫然!汝等莫然!』若以是语而不然者,无有是处。天子!菩萨亦如是,虽不喜乐贪著菩提,当知是人已为一切诸佛所记。所以者何?若菩萨不喜、不乐、不贪、不著、不得菩提,则于诸佛必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会中有五百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不求菩提、不愿菩提、不喜乐菩提、不贪著菩提、不思念菩提、不分別菩提。」作是语已,以佛神力即见上方八万四千诸佛,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五百菩萨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来所说甚善快哉!所谓菩萨不求、不愿、不贪、不喜、不得菩提而诸佛授记。世尊!我等今见上方八万四千诸佛,诸佛皆与我等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诸天叹品第十七(丹如来神呪品第二十三)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惟愿世尊护念是法,于当来世后五百岁,广宣流布此阎浮提,令得久住;又令大庄严善男子、善女人咸得闻之;设魔事种种起而能不随魔,若魔民亦不得便;以受持是经故,终不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汝今善听!欲令此经久住故,当为汝说召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鸠槃茶等呪术。若法师诵持此呪,则能致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常随护之。是法师若行道路、若失道时、若在聚落、若在空闲、若在僧房、若在宴室、若经行处、若在众会,是诸神等常当随侍卫护,益其乐说辩才。又复为作坚固忆念慧力因缘,无有怨贼得其便者,使是法师行、立、坐、卧一心安详。文殊师利!何等为呪术章句?
「『欝头隶(一) 头头隶(二) 摩隶(三) 遮隶(四) 麑隶(五) 梯隷缇隶(六) 弥隷(七) 睺楼(八) 睺楼(九) 睺楼(十) 堙婆隷(十一) 韦多隷(十二) 曲丘隷(十三) 阿那祢(十四) 伽帝(十五) 摩醯履(十六) 摩那徙(十七) 摩祢(十八) 婆睺乾地萨波楼帝(十九) 罗婆婆伽帝(二十) 辛头隷(二十一) 南无佛驮遮黎帝隷(二十二) 南无达摩涅伽陀祢(二十三) 南无僧伽和醯陀和醯陀(二十四) 毘婆扇陀祢(二十五) 萨婆波波祢麑帝隷弥浮提履(二十六) 萨遮涅提舍梵岚摩波舍多予利师鞞波舍多阿哆罗提侘(侘,勅写反)提萨婆浮多伽罗呵(呵,呼奈反)南无佛驮悉缠鬪曼哆逻』
「一切众生中慈说圣谛,梵天所赞叹!诸贤圣所赞叹!此中住召一切诸神,南无诸佛,当成就是呪术。
「文殊师利!是为呪术章句。若菩萨摩诃萨欲行此经者,当诵持是呪术章句。应一心行,不调戏、不散乱;举动进止悉令净洁;不畜余食,少欲知足;独处远离,不乐愦闹,身心远离;常乐慈悲,以法喜乐;安住实语,不欺诳人;贵于坐禅,乐欲说法;行于正念,常离邪念;常乐头陀细行之法;于得、不得无有忧喜;趣向涅槃,畏厌生死;等心憎爱、离別异相;不悋身命及一切物,无有贪惜;威仪成就,常乐持戒;忍辱调柔,恶言能忍;颜色和悦,无恶姿容;先意问讯,除去憍慢,同心欢乐。
「文殊师利!此诸法师住如是法,诵是呪术,即于现世得十种力。何等为十?得念力,不忘失故;得慧力,善择法故;得行力,随经意故;得坚固力,行生死故;得惭愧力,护彼我故;得多闻力,具足慧故;得陀罗尼力,一切闻能持故;得乐说辩力,诸佛护念故;得深法力,具五通故;得无生忍力,速得具足萨婆若故。文殊师利!若法师能住是行、诵持呪术,现世得是十力。」
佛说是呪术力时,四天王惊怖毛竖,与无量鬼神眷属围绕,前诣佛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我是四天王,得须陀洹道,顺佛教者。我等各当率诸亲属、营从人民,卫护法师。若善男子、善女人护念法者,能持如是等经读诵、解说,我等四天王常往卫护。是人所在之处——若城邑聚落、若空闲静处、若在家、若出家——我等及眷属常当随侍供给,令心安隐,无有厌倦,亦使一切无能娆者。世尊!又是经所在之处面五十里,若天、天子、若龙、龙子、若夜叉、夜叉子、若鸠槃茶、鸠槃茶子等,不能得便。」
尔时毘楼勒迦护世天王即说偈言:
尔时毘楼婆叉天王即说偈言:
尔时犍驮罗咤天王即说偈言:
尔时毘赊婆那天王即说偈言:
尔时毘赊婆那天王子,名曰善宝,持七宝盖,奉上如来,即说偈言:
尔时释提桓因与无数百千诸天围绕,白佛言:「世尊!我今亦当卫护能持如是比经诸法师等,供养供给。是经所在之处,若读诵、解说,我为听受法故往诣其所;又当增益法师气力,法句次第令不漏失。」
尔时释提桓因子名曰劬婆伽,持真珠盖七宝庄严,奉上如来,即说偈言:
尔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白佛言:「世尊!我舍禅定乐,往诣法师,若善男子、善女人,能说是法者。所以者何?从如是等经出帝释、梵王、诸豪尊等。世尊!我当供养是诸善男子,是诸善男子应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之所供养。」
尔时妙梵天王即说偈言:
嘱累品第十八(丹第二十四)
尔时世尊现神通力,令魔波旬及其军众来诣佛所,作是言:「世尊!我与眷属今于佛前立此誓愿:『是经所流布处,若说法者及听法者,并彼国土不起魔事,亦当拥护是经!』」
尔时世尊放金色光照此世界,告文殊师利言:「如来今护念是经,利益诸法师故。是经在阎浮提,随其岁数佛法不灭。」
尔时会中众生以一切花、一切香、一切末香而散佛上,作是言:「世尊!愿使是经久住阎浮提,广宣流布。」
于是佛告阿难:「汝受持是经不?」
阿难言:「唯然,受持!」
「阿难!我今以是经嘱累于汝,受持、读诵、为人广说。」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人受持是经,读诵、解说,得几所功德?」
佛告阿难:「随是经所有文字、章句之数,尽寿以一切乐具供养尔所诸佛及僧;若人乃至供养是经卷,恭敬、尊重、赞叹,其福为胜。是人现世得十一功德之藏。何等为十一?见佛藏,得天眼故;听法藏,得天耳故;见僧藏,得不退转菩萨僧故;无尽财藏,得宝手故;色身藏,具三十二相故;眷属藏,得不可坏眷属故;所未闻法藏,得陀罗尼故;忆念藏,得乐说辩故;无所畏藏,破坏一切外道论故;福德藏,利益众生故;智慧藏,得一切佛法故。」
佛说是经时,七十二那由他众生得无生法忍,无量众生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数众生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
尔时阿难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头面礼佛足,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摄一切法』,亦名『庄严诸佛法』,又名『思益梵天所问』,又名『文殊师利论议』,当奉持之。」
佛说是经已,文殊师利法王子及思益梵天、等行菩萨、长老摩诃迦叶、慧命阿难,及诸天众、一切世人,受持佛语,皆大欢喜。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
校注
【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5 册 No. 586 思益梵天所问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日本 SAT 组织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三宝弟子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