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灯三昧经卷第十

童子是故菩萨应当具足修学身戒云何菩萨具足身戒若菩萨具足身戒于一切法得无碍智谓身善修行若身善修行者于一切法得无碍智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身戒菩萨能获三十二大人之相得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童子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具足身戒菩萨能获三解脱门何者为三谓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是名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身戒菩萨能得具足四梵住何等为四谓慈念一切众生舍心亦复如是童子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云何菩萨修身善行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菩萨身戒具足

「复次童子具足身戒菩萨能得四禅及四正受能住大悲得善觉观得寂灭觉观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具足身戒远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邪见十不善业㪷秤欺诳语言欺诳衣服欺诳因官形势割截破坏系缚邪曲虚妄与贪共行一切恶业悉皆远离自禁防制无贪无取悉皆断除犹如断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不复更起无有生法童子应知此法是为菩萨具足身戒

「童子乃于往昔过阿僧祇阿僧祇广大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尔时有佛号曰智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于时住世六十亿岁

「尔时有王号曰胜思惟与其眷属八万亿人俱往智光如来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智光如来即以偈颂说身律仪

「『犹如虚空无垢秽  自性光洁毕竟净
如斯身戒亦如是  不可音声而演说
音声与空不可知  如是二种同一相
说于虚空无相貌  彼相便同于身戒
若知其戒惟一相  彼便具足戒律仪
智性无生境亦寂  真无漏中妄想尽
亦无贪著及爱欲  不于财色起渴爱
若不见于诸有过  终不能知是身戒
若有能知无漏戒  彼便无复一切生
当知罗汉法如是  非诸外道之所知
于诸三界心怖畏  于欲资产无贪爱
不悕王位及资财  彼能具足此身戒
我今说此身戒义  此义声教不能说
若能知是法母者  是人常能住身戒
智者爱乐是义母  信乐是义故我说
远离非义应真义  斯则常名住身戒
诸佛法中说何义  云何善能知是义
若能知于相应义  是即名为住身戒
若有观察于无相  一切无我悉空无
彼人不名无戒者  是人修学实际故
观一切有知非有  是人恒住非有际
于一切有无所著  是人能证无相定
若人知于无我法  自体空无性非有
是人不名无戒者  已觉决定真实故
若人能知五阴空  诸法寂灭无神我
彼便名为持戒者  其身不复行恶业
无有律仪取相者  存于我想心执著
若取色相执著人  起于爱欲无律仪
若常修学于实际  是人究竟真妙
彼不更起于爱欲  不为无戒堕恶道
蚁子堪能动虚空  须弥安固复令动
若有善学实法者  诸天妙色不能动
彩色可以画虚空  亦可手执于太虚
一切诸魔爱欲等  无有能得动摇者
呼响音声犹可捉  大石沈水亦可浮
如是学于身戒者  无有能知彼心念
所有一切诸音声  悉皆盛内于箧中
若住如是身戒者  无有能知彼住所
所有云雷及电光  日月明等悉可执
若有住于身戒者  无能知彼身自性
四方所有诸风轮  罗网鈎羂可系缚
若有住于身戒者  无有能知彼身量
其有住于制心者  非诸众生之境界
能善修习身戒者  犹如虚空无能染
于其四方风行道  虚空鸟迹犹可见
彼之身量不可测  及心所行难可思
若住如是身戒者  彼无一切诸过恶
远离一切烦恼聚  由学如是身戒
住于清净寂灭定  不为刀火之所害
彼身无能执捉者  由常修学身戒故
如是住者无怖畏  心无纷动无嫉妬
远离一切诸厄难  修学如是身戒故
不畏刀杖及毒药  亦不怖畏水火灾
远离一切诸厄难  修学如是身戒故
不畏雨雹及盗贼  所有一切毒害等
彼离一切我想故  以离想故无怖畏
远离怖畏及恐惧  以无怖畏心不动
心不动转无怖畏  亿诸魔众不能怖
若于菩萨身戒所  演说开晓及显示
若有学是身戒者  诸亿魔众不能扰
若有欲知诸佛法  当知无有其限齐
若有修学身戒者  是人能为三界塔
若有欲知是佛法  不可思议寂灭众
若学如是身戒者  其行坚固速成佛
若有欲得大仙法  不可思议佛十力
若学如是身戒者  修习佛力得不难
十八最胜不共法  诸佛如来所安住
若有修学是身戒  彼得此法不为难
若于七觉支宝所  及与神足辩才等
若有修学身戒者  获彼妙果不为难
于其梵住及四禅  及以三种解脱门
安隐觉观及寂灭  住身戒者得不难
四念处等及正勤  大仙五根及五力
亦于圣宝八正道  住身戒者得不难
于余诸佛所有法  不可思议无限量
彼得此法悉不难  以学如是身戒故
得闻如是身戒已  是王获得最胜利
欢喜踊跃而爱乐  于彼佛法便出家
出家已经十亿岁  修行最胜净梵行
恒常修行四梵住  利益世间诸天人
善修清净梵住已  便得如是胜身戒
复见十方亿千佛  修行如是菩提行
于彼胜法出家已  修行最胜净梵行
具足多闻妙辩才  是名聪慧大法师
坚持禁戒无缺漏  戒身清净无瑕秽
所谓圣戒无漏戒  当知圣戒是常住
童子我昔修菩提  尔时化作胜思王
汝勿致疑为异人  当知即是我身也
童子汝应随顺学  安住如是胜身戒
当为亿众广宣说  不久亦当得如我

「童子是故菩萨当修行清净身业何以故修行净业菩萨摩诃萨不畏堕于地狱畜生饿鬼魔罗等亦不畏八难五趣苦厄又不畏水五兵毒药王贼师子豺狼罴一切恶兽毒虫食肉之属亦复不畏人非人难

「童子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欲以手掌举此三千大千世界若高一多罗乃至十多罗随其所欲悉能举之

「童子净身行菩萨摩诃萨能达究竟神通彼岸彼以报得神足福德力故摄取远离随顺无染寂灭之定悉皆能入依是定故无漏成就得一切世间无碍之眼云何神足谓随念能为威力自在解了无滞随欲能成故名神足

「复次童子住神足菩萨摩诃萨能为种种神变之事所谓一能为多多能为一隐显自在石壁诸山彻过无碍如风行空在于空中加趺而坐犹如飞鸟履水如地出没地中如水无异身出烟焰如大火聚日月有大威德而能扪摸欲为大身自在无碍乃至梵天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神通自在游十方  于诸石壁及诸山
随意彻过无有碍  犹如飞鸟顺风行
履于大地犹如水  出没自在无所碍
游行于水不沈没  犹若履于坚䩕地
一身能现于千身  无量多身能为一
随意能现种种色  智者为渡众生故
游行空中如飞鸟  身出烟焰如火聚
复能己身悉流出  清净凉冷香美水
智者端坐于此地  而能以手摩日
一念能往梵天所  而为梵众演胜法
千亿梵众闻法已  乐求无上获胜利
复能往余胜天处  而为演说最胜法
若其意欲说法时  便能震动大千界
又令无量亿佛刹  微妙音声悉充满

「童子是故菩萨应当修学清净身行何以故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天耳界清净过人闻于音声——若地狱畜生阎魔罗处天上人中若近若远——是名天耳通

「童子菩萨复应修学清净身行何以故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常能知他心有欲心如实知有欲心无欲心如实知无欲心有嗔心如实知有嗔心无嗔心如实知无嗔心有痴心如实知有痴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痴心有取心如实知有取心无取心如实知无取心有颠倒心如实知有颠倒心无颠倒心如实知无颠倒心有小心如实知有小心无小心如实知无小心有大心如实知有大心无大心如实知无大心有光洁心如实知有光洁心无光洁心如实知无光洁心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有量心如实知有量心总心如实知总心无总心如实知无总心乱心如实知乱心无乱心如实知无乱心定心如实知定心非定心如实知非定心上心如实知上心无上心如实知无上心解脱心如实知解脱心非解脱心如实知非解脱心无学心如实知无学心学心如实知学心童子是名菩萨于他众生心如实了知

「复次童子菩萨应当修学清净身行何者菩萨清净身行所谓念知种种宿命之事若一生二生三生乃至十生二十生三十生百生千生万生十万生百万生千万生万万生复念知一劫百劫乃至千万劫事知劫成知劫坏及知劫成坏乃至知于无量劫成坏事及知劫中彼曾有众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生处如是饮食如是长寿如是短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尽知如是受苦如是受乐若于此处死彼处生彼处死此处生如是状貌如是国土如是往事悉皆忆知是名菩萨宿命智通

「复次童子菩萨应当修习清净身行何者菩萨清净身行所谓天眼界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往来生死——若好色若恶色若趣善道若趣恶道若住善道若住恶道若苦若乐若胜若劣——如自作业皆悉了知是诸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毁谤贤圣邪见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是诸众生若成就身善行成就口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因缘故身坏命终趣于善处生于天上童子是名菩萨天眼界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往来生死——若好色若恶色若趣善道若趣恶道若住善道若住恶道若苦若乐若胜若劣——如自己业皆悉了知是名天眼通

「复次童子若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以一念三世相应智慧所有若知若见若得若证应当了知彼一切悉知悉见悉得悉证悉皆了达彼法云何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忧悲苦恼如是十二因缘应知应见应得应证应当觉了如是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灭忧悲苦恼一切皆灭如实知见如实得证如实觉了于四圣谛亦如实了知是名漏尽通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已显示  神通之次第
安住三昧中  悉能随意到
善修其耳根  得难思天耳
其耳能得闻  导师所说法
能知众生心  有欲及离欲
有嗔及无嗔  有痴及无痴
了知宿世事  本昔所居处
于其千亿劫  智慧能照达
善修于眼根  得难思天眼
以眼见众生  死此生于彼
一念能悉知  一切众生念
如是悉了知  彼智不思议

童子云何口戒菩萨摩诃萨若成就口戒则得佛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不可思议是名口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有所言说人皆信受是名口戒

「复次童子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三十二大人相得如来十力——所谓是处非处智力知诸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业处因果智力知诸禅定解脱三昧正受有烦恼无烦恼智力知他寿命知他众生根差別智力知众生种种无量欲智力知诸众生种种无量性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宿命智力知一切众生生死智力知漏尽智力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能得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是名口戒具足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三解脱门得四梵住是名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略而言之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菩萨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大悲梵住得大舍梵住得安隐觉得寂灭觉是名菩萨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摩诃萨具足口戒者得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于父母师长所不出麁言一切过恶之言菩萨悉皆远离于彼言说如实了知如响如梦如幻如化如阳焰如光影于此响声乃至光影悉无所得无分別无取无缘无执著是名菩萨具足口戒

「童子清净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佛语得一切佛神足得一切佛神通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若与口戒相应者  是诸菩萨必获得
一切诸法无碍智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获三十二大人相
得佛十力不共法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得一切诸佛法
谓我已说诸佛法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获梵住及辩才
逮不思议希有法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得四念处及正勤
具四神足力等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得于大舍无所畏
得大悲愍清净住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得清净安隐觉
及得寂静觉观等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远离妄语及两舌
复离恶口及绮语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终不诽谤于正法
亦不毁訾于如来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于其父母师长所
不作非法麁恶言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终不起口一切过
彼能悉离无有余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知语言犹如响
觉了音声犹如梦  是名具足于口戒
了知无我及寿命  缘起虚妄犹如梦
能知语言如是者  是名具足于口戒
灭谛不实犹如梦  涅槃之体如梦性
菩萨知言如是者  是名具足于口戒
诸余语言不可得  无有分別无滞著
无有攀缘无取执  是名具足于口戒

童子云何名意戒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佛法得一切神通心得不动解脱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金刚三昧定是名意戒成就

「复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炽然光明是名具足意戒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六十种美妙音声相应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三十二大人相十力四无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三解脱门——谓空无相无愿——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四梵住——谓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住大悲得住大舍得安隐觉得寂灭觉得利益得威仪得胜行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摩诃萨弃舍邪见不与邪见俱断除嗔恚不与嗔恚俱断除悭贪不与悭贪俱弃舍懈怠不与懈怠俱于父母师长所不起谄曲心贪嗔痴心亦不与俱不舍菩提心不舍信乐心诸余过恶觉观心悉皆舍离亦不与俱是名具足意戒

「善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化如焰如响如光影无去无来亦复知苦如梦知无我如梦知无常如梦知无众生如梦知空如梦意无所得无分別无滞著无攀缘无取执童子是名菩萨具足意戒

「若菩萨具足清净意戒法者便远离一切诸难得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法得一切诸佛神通得心解脱不动童子是名具足意戒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一心谛听勿乱想  所说意戒净无垢
得闻法已起诸行  便能速悟于菩提
智者若持于意戒  第一寂静广不动
佛法难思未曾有  是则名为意戒净
智者若持于意戒  心得解脱常不动
得如金刚最胜定  是则名为意戒净
智者若能發起此  称欲敷演广利益
获得六十微妙声  是则名为意戒净
智者意戒最为上  得三十二大人相
得佛十力诸功德  是则名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获得辩才及无畏
得胜希有难思法  是则名为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得四念处及神足
复获正勤及根  是名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能得清净七觉支
亦能获得八圣道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获得最胜大舍住
及大悲住净无垢  是名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得安隐觉净无垢
得远离觉诸功德  是则名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不与一切邪见居
恒常不起无明恚  是则名为意戒净
若能具足意戒者  乃至少时不谄曲
父母师所无谄偽  是则已说意戒净
智者若具于意戒  贪嗔等事悉永离
愚痴之法亦皆断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具于意戒  恒常不舍菩提心
信心决定终不坏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具于意戒  所有一切诸过恶
皆悉远离不与居  是则已说胜意戒
心能入于如幻法  犹如睡梦阳焰等
亦如光影呼声响  是则已说胜意戒
知苦恼事犹如梦  及与无常空无我
心意能知如是者  是则已说胜意戒
知无众生无寿命  悟诸因缘如轮转
无所从来无去处  是则已说胜意戒
推求彼意无可得  亦无分別无滞著
无有攀缘无取执  是则已说胜意戒
第一义谛犹如梦  观知涅槃亦复然
智者若了意如是  是则已说胜意戒

「童子彼云何名业清净见于三有犹如梦想于彼厌离不起贪爱是名业清净

「云何名过于攀缘谓知阴界入如幻而远离故

「云何名了知诸阴谓悟知诸阴犹如阳焰故

「云何得诸界平等谓知界等如化而弃舍故

「云何遣除诸入谓入如光影而弃捐故

「云何名断除渴爱谓于一切法无诸攀缘故

「云何名证于无生忍于一切法无所得故

「云何名知于诸业谓發起精进断除诸苦故

「云何名显示诸因谓阴如响无有生故

「云何名不坏于果谓业果如梦而无所坏故

「云何名现见诸法谓诸法中得无生忍故

「云何名修集于道于一切法无所修故

「云何名值遇诸佛具一切诸佛戒行故

「云何名智慧明利谓于一切法获无生忍故

「云何名入诸众生乐欲谓知诸众生前后根差別故

「云何名得于法智谓于一切法无所得故

「云何名无碍辩智谓能达如实法式故

「云何名善知文字差別智谓知三种语言差別故

「云何名过于诸事谓悟解无事故

「云何名知于音声谓入音声如响智故

「云何名得欢喜谓于一切法无所得远离苦恼弃舍重担而出离故

「云何名得于爱喜谓于乞求者令得欢喜知施时见利益故

「云何名心调正直谓能了知四真谛故

「云何名正直威仪谓调均身故

「云何名远离怒色谓断诸嗔过故

「云何名面常怡悦谓善戒共住安隐故

「云何名美妙言谓与他人说利益事故

「云何名先言慰喻谓先言『善来』速起迎接故

「云何名不懈怠谓不舍策勤故

「云何名恭敬尊长谓敬惧尊长如善知识想故

「云何名供养尊长谓随所侍养从教故

「云何名生便知足谓于一切资生而不乐著故

「云何名求白法无厌谓集诸善法故

「云何名命清净谓随宜所得便生知足若不知足便生谄曲夸谈诳诱激發他人以利求利是事悉舍故

「云何名不舍住阿兰若处所谓不弃策勤乐于边闲及以丛林岩穴㵎谷爱乐于法不与在家出家交游不著利养断除渴爱受禅定喜故

「云何名地地住处智谓声闻果处智辟支佛果处智菩萨地住处智故

「云何名忆念不忘谓念无常无我故

「云何名得阴巧便智谓知阴入差別而无所得故

「云何名证于神通谓获四神足能为变现故

「云何名灭诸烦恼谓断除贪痴故

「云何名断除习气谓厌昔愚行不乐声闻辟支佛地故

「云何名为转胜行谓能起如来力无畏四无碍辩故

「云何名修习因谓断除憎爱故

「云何名知犯方便谓知波罗提木叉知毘尼知戒故

「云何名断诸悔恼于诸罪过至诚忏悔更不重造修诸善法故

「云何名断除爱恋拔于三界渴爱枝条發生未起之善已生之善令不坏失故

「云何名越过诸有谓于诸三界而无所得又不顾念是名过于诸有

「云何名明达宿命谓忆知过去世事故

「云何名于业果无疑谓离诸断常故

「云何名思惟于法谓思念如实之法故

「云何名习于多闻谓修习受持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故

「云何名得捷利智谓观无生智犹如梦故

「云何名乐欲于智所谓常习智慧故

「云何名通达智慧所谓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云何名得调伏地谓菩萨所修学处故

「云何名譬如于山所谓不舍菩提心故

「云何不动所谓无分別不为烦恼所夺故

「云何名不躁动所谓于一切相无缘念故

「云何名不退相谓于六波罗蜜无所缺减恒常得见他刹诸佛故

「云何名出生善法谓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云何名厌离恶业所谓坚持禁戒更不起恶故

「云何名不行烦恼所谓不起无明有爱及嗔故

「云何名不舍于戒所谓信因果恭敬如来故

「云何名分別诸禅所谓知心及数善巧方便而得一心故

「云何名知一切众生乐欲所谓知根差別故

「云何名善分別生处智所谓知五趣差別故

「云何名无边智所谓自然知于世间出世间法故

「云何名言语次第智所谓能知如来权密言说故

「云何名弃舍俗缘所谓身心远离而出家故

「云何名不乐三界所谓于三界如实见过故

「云何名不下劣心所谓不舍于心若入正受亦复不舍故

「云何名于诸法无执著所谓于一切法弃舍爱故

「云何名摄受正法所谓护佛如是修多罗故是名摄受正法

「云何名守护正法所谓一切谤法众生以法降伏是名护法

「云何名信于业报所谓于诸恶业羞耻厌离修习善法故

「云何名知律方便所谓知自性犯不犯知性罪犯不犯故

「云何名灭诸违诤所谓弃舍众闹故

「云何名不相违所谓不憙一切世间语言故

「云何名忍地所谓忍于身心逼恼故

「云何名摄受于忍所谓于他所说麁恶语言悉能弃舍忍辱无减故

「云何名选择于法所谓知阴界入差別知有漏助道清净助道于彼法而无所得故

「云何名决定巧便所谓于一切法无所言说故

「云何名善知句义差別智所谓通达一切诸法故

「云何名法句出生善巧智所谓说于如实法故

「云何名知义非义差別智所谓知法性无增无减故

「云何名前际智所谓因智故

「云何名后际智所谓缘智故

「云何名三世平等智所谓于一切事法了知无有差別安住无事法故

「云何名知三世差別智所谓于三世法无所得亦无思念故

「云何名心住所谓不得于心故

「云何名身住所谓身念处是名身住

「云何名护威仪所谓威仪无有错乱故

「云何名不坏威仪所谓覆藏善事故

「云何名不分別威仪所谓离乐欲恶心故

「云何名诸根端严所谓思量法趣所说相应能知时节于如实法如实演说故

「云何名世谛智善知去来法故是名世智

「云何名解脱舍所谓随所有财不隐藏不悭嫉故

「云何名常舒施手所谓善共同戒故

「云何名无有悋心所谓信心尽施故

「云何名惭所谓耻诸暴恶故

「云何名愧所谓羞诸愚害故

「云何名憎弃恶心所谓知愚痴法弃之不与共俱故

「云何名不舍头陀所谓要期坚固而无退转故

「云何名受于信义所谓如言所作故

「云何名起于喜行所谓思念善法利益故

「云何名近尊长住所谓弃舍憍慢离懈怠事故

「云何名降伏憍慢所谓我不可得无攀缘故

「云何名摄伏于心所谓思念一切白法不失利益智故

「云何名策举心智所谓知精进果不失智故

「云何名知义辩智所谓通达如实智故

「云何名了知于智所谓知世间法出世法故

「云何名远离非智智所谓于如实法远离取执故

「云何名入心智所谓不生灭智故

「云何名部分別巧便智所谓明利差別智故

「云何名知诸言音智所谓示如实法智故

「云何名知处所智所谓入于如实智故

「云何名义决定方便智所谓奉觐一切诸佛菩萨声闻故

「云何名弃舍非义所谓善入过彼诸有故

「云何名亲近善人与共同事所谓亲觐诸佛菩萨声闻故

「云何名远离恶人所谓远离取我懈怠故

「云何名修禅發通所谓离于欲刺不舍禅喜故

「云何名不著禅味所谓欲出三界故

「云何名神通自在谓住五通佛法难知而能为他显示故

「云何名解假名所谓了知名不究竟故

「云何名了言说施设所谓知世俗名数文字故

「云何名出过假名谓了知无言说智故

「云何名离世间所谓先观世间过恶故

「云何不欣名利所谓自性少欲故

「云何不著利养所谓无诸贪求离恶欲故

「云何闻人讥骂不生嗔嫌所谓体知诸阴界故

「云何闻叹实德不生欣悦所谓隐覆善法功德知利养过故

「云何不悕恭敬体知因果故

「云何不得恭敬心不嫌恨所谓不舍禅定心故

「云何毁辱不恚所谓观察世法悟因果故

「云何闻赞誉不高为求善法出家故

「云何名无诸利养心不忧戚所谓观察昔所作业故

「云何不与俗人交通所谓不悕资生故

「云何名不乐非法出家人同止所谓亲近如法人不近非法人故

「云何远离非境界处所谓弃舍五盖故

「云何名住所行境界谓修四念处故

「云何成就法式所谓将护彼故

「云何远离非法为自护善法故

「云何不污他家所谓离于亲知过故

「云何名护法所谓具足求法如法作故

「云何名宴默少言所谓得寂灭智故

「云何名善巧问答所谓随问能答智故

「云何名降伏怨仇所谓分別显示如实法远离取著故

「云何知时所谓能知岁月时故

「云何不亲凡愚所谓见愚法过故

「云何不轻凌贫贱者所谓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故

「云何以财速施贫苦所谓有乞求者即令施财施法故

「云何于贫穷所能无碍施所谓于彼众生起于悲愍任乞求意舍内外物故

「云何救济破戒所谓除犯戒业安置净戒中故

「云何名为利益之事谓能长养众生故

「云何名悲智能见众生未来苦恼故

「云何名摄受于法谓能令众生入于如实法故

「云何弃舍资财所谓舍离诸阴以财惠彼故

「云何不营积聚所谓厌离资生见守护过故

「云何赞述持戒所谓善知持戒果报故

「云何诃责毁戒所谓善解犯戒过故

「云何以无谄心奉事持戒所谓于持戒者生难遭想故

「云何名一切弃舍所谓善信乐故

「云何名增上信诚心劝请所谓为他求乐利众生故

「云何如说能行所谓具足善信闻即受行故

「云何奉事比丘智人所谓请问善事故

「云何共他言论能生爱乐所谓有证智教智故

「云何名譬喻智所谓以喻晓知法相本末故

「云何名前际善巧所谓自识宿命多闻故

「云何名以善根为首所谓于菩提起增上信复劝他故

「云何名善巧方便所谓忏悔随喜劝请所作善根悉善回向故

「云何名断除有相所谓观察诸事见诸法如梦故

「云何名断除于想所谓远离颠倒想故

「云何名善观事相所谓得无相智故

「云何名善说诸经所谓能显示譬喻本事善非善法故

「云何名分別于谛灭无明已名色不起故

「云何名证于解脱所谓得金刚三昧不动无分別故

「云何名但说一言所谓厌恶外道证于无生智故

「云何名得于无畏所谓知佛法力故

「云何名安住于戒所谓禁防身波罗提木叉戒故

「云何名入于三昧所谓不染三界故

「云何名得于智慧所谓善得无功用智故

「云何名乐于独静所谓远离愦闹之过常不舍空闲故

「云何名憙少亲知所谓少欲知足故

「云何名不浊心所谓入禅定除诸盖故

「云何名弃舍诸见所谓远离取著见故

「云何名得陀罗尼所谓随所见法如实不忘显示故

「云何名得智照明所谓知自性入故

「云何名处所谓心处所故

「云何名安住所谓信心所住故

「云何名行所谓住信行法故

「云何名辩智所谓知辩道故

「云何名因所谓无明因生诸行故

「云何名相应所谓应解脱法故

「云何名法所谓断除渴爱故

「云何名门所谓断除诸过故

「云何名道所谓无常无我智故

「云何名地所谓十种无愿地故

「云何远离于生所谓断除生法故

「云何名智地所谓不忘智故

「云何舍离无知所谓断除愚故

「云何安住于智所谓智无所住故

「云何名方便地所谓修三十七助菩提法故

「云何名菩萨境界所谓行六波罗蜜故

「云何亲近善人所谓近诸佛故

「云何远离恶人所谓离于外道见取故

「云何名如来所说谓住如来力自性解脱故

「云何名佛地谓得一切善法故

「云何名智者随喜所谓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声闻辟支佛随喜故

「云何名愚者所谤所谓一切愚者不能知故

「云何名声闻不能知谓佛法不可思议故

「云何名外道地谓外道见慢方便故

「云何名为如来所摄所谓为大医王难可得故

「云何名速得十力所谓勤修方便故

「云何名为一切诸天供养所谓善能出生一切乐故

「云何名梵王礼拜所谓从彼出生解脱故

「云何名龙礼拜所谓能断一切恶道及诸见故

「云何名野叉随喜所谓蔽诸恶道故

「云何名甄陀罗赞叹所谓能致欢喜解脱故

「云何名罗睺罗叹美所谓断除生死故

「云何名菩萨所修所谓能获一切智故

「云何名智者所求谓为得不退转地故

「云何名得无上财所谓能得人天果报及解脱故

「云何名非财施所谓能除一切烦恼病故

「云何名病患良药所谓灭贪痴患故

「云何名智藏所谓常乐修习智故

「云何名无尽辩所谓见如实智故

「云何名远离忧愁所谓知虚妄苦而弃捐之悟无我故

「云何名知于三界所谓了知三界如梦幻故

「云何名舟筏渡于彼岸所谓信乐入般涅槃修无常空无我智故

「云何名渡四流所谓速得涅槃故

「云何名求称誉者所谓能获广大法故

「云何名赞显如来功德称言施无量功德法药故

「云何名美叹如来名称谓言施一切功德解脱乐施主故

「云何赞叹十力谓称言『能施难得之法是大法宝主』故

「云何名菩萨功德所谓能学此经三昧法故

「云何名慈灭嗔恚所谓对治嗔恚故

「云何名为悲谓灭除一切众生苦恼故

「云何名为喜谓于一切众生所生欢喜故

「云何名为舍谓无缘之悲能作佛所作故

「云何名为安慰大乘人随所乐求一切佛法悉皆能与充足故

「云何名为發行师子吼所谓能致最上法故

「云何名为佛智慧道所谓于一切善法无所取著而得善法故

「云何名为解脱一切众生所谓能知从此岸到彼岸故

「云何名为获得一切智智所谓断除一切不善法故集一切善法及一切解脱故

「云何名菩萨园苑能得喜悦自身安乐亦令一切众生安乐故

「云何名降伏魔军所谓能获一切力能灭一切烦恼故

「云何名安隐行呪术所谓能尽一切苦难故

「云何成就吉祥事所谓能获一切果报故

「云何名为防捍怨敌所谓断除一切邪见及取著见故

「云何名为降伏怨家所谓以正法降伏诸外道故

「云何得无所畏谓于一切法能善观察温习故

「云何求如实力所谓求不颠倒法力故

「云何名为十八不共法初相所谓作一切善法故

「云何庄严法身所谓得三十二相庄严故

「云何乐于解脱所谓得初后善故

「云何名为所爱长子谓能获诸佛父之余财故

「云何名为满足佛智所谓惟长养一切白法故

「云何名为非辟支佛地所谓能获最上无边佛法故

「云何名为清净心谓能断除一切垢秽故

「云何名为身清净所谓灭一切病患故

「云何成就解脱门观察无常无我寂灭故

「云何名为离诸杂欲所谓能得甘露法句故

「云何名离于嗔恚所谓获得大慈大悲故

「云何名为非愚痴地所谓得如实明故

「云何名为阿含智所谓知一切世出世间所作业智故

「云何名为能發起于明所谓惟忆念趣一切善道故

「云何名为断除无明谓灭一切非善趣忆想故

「云何名为满足解脱所谓得大圣法故

「云何名为修禅者猗悦所谓能得喜乐一心故

「云何名为眼见者所谓见于实义无所见故

「云何名为神通变现所谓善修无障法故

「云何名为神足现前谓能获一切法无分別智无有障碍故

「云何名为乐闻陀罗尼所谓了知一切法于一切法能趣向涅槃平等故

「云何念持不忘谓一切攀缘自性灭故

「云何名为如来住持谓出生诸功德智慧不可坏故

「云何名为方便善巧导师谓令他趣向安隐快乐大城故

「云何名为微细智犹如毛端谓难可测知故

「云何难知难可相应谓昔所未曾得故

「云何远离文谓言语道不可得故

「云何名为音声难知谓一切法不可思议故

「云何名为智人能知谓知法是无价宝故

「云何名为已知调伏智所知谓如言而作故

「云何名为知于少欲谓知多欲过故

「云何名为勇猛精进谓知不舍要期故

「云何名为忆念总持谓随所为作不失故

「云何名为穷尽于苦谓断除贪痴故

「云何名为一切法无生谓灭一切识一切愿故

「云何名为一言演说能知一切生死诸趣谓观一切法犹如梦幻以不取著故

「童子是名解释三百句法门义了矣童子为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佛法智无量  演说无穷尽
广说诸法已  普获诸功德
广大如虚空  是法相如是
此为究竟宝  故名为方广
众生行无边  为说法亦广
无尽阿含义  故号为方广

说此法时无量众生悉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于菩提得不退转无量众生發辟支佛心无量众生证于三果

复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雨天妙香洒散天花击作百千万种诸天音乐于虚空中雨诸天衣旋转而下作如是言「是诸众生闻此法故获大善利是诸众生于无量佛所宿殖善本故闻此法欢喜受持读诵书写为人解说与一切众生作上福田成就利益一切众生不断佛种是诸众生决定能为菩提先道闻是法门起如实行

尔时佛告阿难「汝当受持如是法门读诵受持书写为人广说

阿难白佛言「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是经名为『入于大悲』汝当受持名为『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汝当受持

阿难白佛言「如佛勅旨我当受持此法门

说此经已尔时月光童子欢喜踊跃阿逸多菩萨等八十亿那由他菩萨长老阿难及诸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净居天子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天帝释四天王等诸天世人阿修罗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月灯三昧经卷第十

存疑 卷第八六百页上段九行思议上疑脱可字


校注

第十【大】第十一【宋】【元】【明】【宫】 以下梵第三十八品 Kāyavāṅmanaḥsaṃvara. 㪷【大】斗【宫】 押【大】压【元】【明】 二种【大】三种【宫】 惟【大】下同唯【宋】【元】【明】【宫】下同 觉【大】学【宋】【元】【明】【宫】 仪【大】义【元】 空【大】法【宋】【元】【明】【宫】 故【大】者【宋】【宫】 刀杖【大】刀仗【宋】【元】【明】【宫】 魔【大】*摩【宋】【元】【明】【宫】* 五【大】刀【宋】【元】【明】【宫】 师【大】狮【明】 加【大】跏【明】【宫】 犹若【大】犹如【明】 䩕【大】硬【宋】【宫】鞕【元】鞭【明】 渡【大】度【宋】【元】【明】【宫】 以下梵第三十九品 Vāksaṃvara.(N. Dutt 无章名) 以下梵第四十品 Manaḥsaṃvara.(N. Dutt 无章名) 具足【大】住【宋】【元】【明】【宫】 住【大】行【元】 苦【大】若【宋】 修集【大】修习【元】【明】 于【大】谓于【宋】【元】【明】【宫】 具【大】见【元】 智【大】知【宋】【元】【明】 调【大】谓【宋】【宫】 夸【大】谓【宫】 激【大】击【宋】【元】【明】【宫】 返【大】反【宋】【元】【明】【宫】 羞【大】离【宋】【宫】 欣【大】依【宫】 悕【大】*希【宋】【元】【明】【宫】* 任【大】住【宋】【元】【明】【宫】 能【大】谓能【宋】【元】【明】【宫】 惠【大】专【元】 劝【大】观【宋】【元】【明】【宫】 善【大】〔-〕【宋】【元】【明】【宫】 无功用【大】无碍巧用【宋】【元】【明】【宫】 野叉【大】夜叉【宋】【元】【明】【宫】 筏渡【大】栰度【宋】【元】【明】【宫】 信【大】住【宋】【元】【明】【宫】 渡【大】度【宋】【元】【明】【宫】 舡【大】船【宋】【元】【明】【宫】 难得【大】叹得【宫】 切【大】〔-〕【宋】【元】【宫】 名【大】〔-〕【宋】【元】【明】【宫】 字【大】字句【宋】【元】【明】【宫】 为【大】为大方等大集一切诸佛说月灯正行【宋】【元】【明】【宫】 方广【大】*方便【宫】* 三【大】二【元】【明】 殖【大】植【宋】【元】【明】【宫】 大悲【大】大悲大方等大集说【宋】【元】【明】【宫】 尔时【大】尔时十方来集会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摩诃萨与【宋】【元】【明】【宫】
[A1] 慧【CB】【丽-CB】藏【大】(cf. K11n0181_p0081c22)
[A2] 所缺减【CB】【丽-CB】减所缺【大】(cf. K11n0181_p0085a20)
[A3] 间【CB】【碛乙-CB】问【大】闲【丽-CB】(cf. QC032n0195_p0459b14)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月灯三昧经(卷10)
关闭
月灯三昧经(卷1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