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灯三昧经卷第八

童子是以菩萨摩诃萨为欲乐求是三昧故应修善根行于法施或行财施以此檀度以四种回向而回向之何等为四一者过去诸佛善巧方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亦得是善方便以此善根回向菩提是名第一回向二者于善知识所闻说如是善巧方便受持读诵而修学之以此方便令我得成无上菩提愿我长夜恒得值遇以斯善根而回向之是名第二回向三者愿我所得资财共一切众生受用以此善根而回向之是名第三回向四者愿我己身一切生处得财得法摄护利益一切众生愿我常得如是之身以此善根而回向之是名第四回向童子以此四种回向应以一切善根而回向之

「复次童子菩萨摩诃萨求是三昧故若在家若出家以不谄曲心奉事持戒人若有能持是三昧者——若出家若在家——是人若遇病苦垂困若能以己身分肉血除彼患者若有成就增上信心菩萨以不动心及清净心应当给施

「童子乃往过去过阿僧祇阿僧祇无量无边不可称不可量广大不可思议劫尔时有佛号曰不可思议愿胜起王佛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彼佛如来正遍知即于是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变作无量无边应化诸佛而为说法善能调伏无量众生安置无漏阿罗汉道亦复建立无量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是不思议愿胜起王如来即于此日寿尽入无余涅槃正法住世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百千岁

「童子是不可思议愿胜起王佛正法灭后于末世时乃有无量执见比丘彼诸比丘于如是等修多罗中不爱不乐不生信心诽谤毁若有能持此等经者为彼恶侣逼恼其身口言呵毁乃至夺命彼恶比丘为贪利养及恭敬故杀于二万受持此经诸比丘等

「童子彼时于斯阎浮提中有一国王名曰智力受持正法护持正法本愿成就曾于先佛殖众善根

「童子昔时于此阎浮提内有一法师名曰实意受持如是三昧经典入于王宫为善知识有大悲故能为救济利益怜愍彼王憙乐见此比丘无有厌足听法语论往诣奉事亲近供养咨请问难闻说能持善能酬答

「时彼比丘善解广略相收之义威仪诸行悉皆具足善能通达阴界诸入善知一切众生和会分离离已复合亦知众生威仪诸行乐欲性习善知众生根精进善知差別智慧性习善知谛相应及不相应酬答语言于义决定辩才深妙亦能善知调伏众生含笑先语见者爱乐远离嚬其心广大安住如是四无量心大悲相应一切异论所不能坏

「童子尔时智力王有女名曰智意年始十六颜貌端正形色姝妙姿容充满无不备具彼实意比丘以为师导

「时彼比丘四大不调于右髀上生恶黑疮难可疗治一切医师舍之而去时彼智力王见是比丘病笃困苦恐其死号泣堕泪及诸妃后八万婇女并及国土城邑人民太子诸官军众将帅守门防逻及以奴婢亲从左右并余大众见此比丘悉皆啼泣

「童子时智力王先有亲属命终生天于王梦中现面劝化而作是言『此比丘病要须未交童女新血洗之亦用涂疮复取其肉煮之为羹以种种味而调和之与饭共食乃可除若不得此药定难可起

「尔时智力王见如是梦觉已至明即从卧起入于后宫集诸宫人具说斯梦『我见是事谁能施此病比丘药令我善知识说善道者而得除愈

「童子尔时一切内外宫人婇女都无堪者童子尔时智意于父王所闻是语已知病比丘须如是药闻已欢喜身心踊悦作是思惟『如父所言我今此身未曾交合施其尊者新血肉等我于宫内最为幼年于此法师阿阇梨所深生敬重意净求无染智以身肉血施无著法师持己身肉以种种味而调和之我应为此病比丘药令我大师病苦消除得起平复

「尔时智意即持利刀——深心住法——割身股肉其疮血流持此新肉调种种味而作羹臛以金椀盛取身上流血即奉王勅唤病比丘来入宫内于父王前置席令坐血洗疮已又用涂之复持此肉调以种种其余胜味而作美食为获福故奉施法师

「时彼比丘不知不觉不疑有过即便食之是病比丘食此食时患苦即除

「尔时法师病苦除已身安快乐而为智力王说胜妙法——为求是三昧故——令此宫内一万三千诸婇女等發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智力王即便说偈问其女曰

「『汝于何处而获此  新好人肉及以血
能为病者作美饍  令是比丘得安乐
遣谁何处杀何人  乃获得斯胜好肉
以诸异味共和合  复得净血而洗涂
法师食于此食时  并用新血洗涂疮
能除如是大恶患  令彼尊者获喜乐
于本亲属天神所  我从梦中闻是言
「若能得于如是药  乃可除彼比丘病
要以人身新出血  涂洗法师毒恶疮
调和人肉令香已  而为彼食故奉献
比丘但用此方者  即时病患必消除
惟有斯药堪救疗  不假余法王速办
我觉悟已从卧起  即入后宫说是言
一切宫人闻此语  悉皆默住无堪者
吾时复告宫人言  「颇有能为如此事
舍己身分新血肉  和以种种余美味
用斯药食奉施彼  复以净血而洗涂
法师比丘黑恶疮  此方乃可得痊愈
若不以于如是药  疗治比丘恶疮者
法师必当便死殁  正以阙于此方故
是时宫人闻斯语  咸皆默然不复言
无有能为此惠施  如是血肉之方药
乃至一切三界人  都无能舍自身肉
宫中一一普遍告  寂然无有一言堪
我心敬重是比丘  众人咸各爱自身
以其恋著己身故  不能割舍自肉血
善哉语我何处得』  『我时闻已心欢喜
闻父尊重胜妙言  其心勇猛不怯弱
智意童女报父曰  『愿父净心赐垂听
于己自身不爱恋  亦不计著于我想
能以勇猛舍自身  为求无上菩提故
惟愿父王更赐听  访求人肉了不得
是故便割自髀肉  调以众味奉法师
不杀他人非死肉  割身为作广利益
比丘既得免患苦  我亦当获无量福
王即问『汝割身时  不甚为于苦逼恼
汝速备药自涂疮  勿令身将受大苦
闻其父王愍念言  『惟愿大王复赐听
闻已深思正法行  业果如是不思议
我从父闻天所言  于己身命不顾恋
以信敬心而奉施  是故自舍新肉血
以己身分作利益  得除比丘毒恶病
我今既为无量福  以不坚身易坚身
其女复作如是言  『惟愿父王更少听
闻于实法愿受持  观彼业果不思议
往昔造于不善业  众生由痴堕恶道
身肉销尽还复合  是故业报难思议
初时惟有形骨锁  念顷身肉还更合
况复造作善业者  随心所欲宁不得
虽割身肉初不痛  其疮流血亦无苦
若割一切身分时  思念法故无疮处
我于正法深爱乐  是故割肉而奉施
一切有为犹如幻  身疮还合亦如本
譬如优昙钵罗花  经无量劫或能现
比丘法师亦如是  阎浮提中时一见
犹如阎浮金聚光  若有观者无厌足
法师实意亦如是  天人瞻仰无有厌
喻若饮于清冷水  热时能去燋渴患
比丘法师亦如是  能除众生诸渴爱
我舍股肉奉法师  并施己身新净血
除彼法师四大苦  佛所叹者我已
圣者成就相应德  及持如此胜实定
我已供养彼比丘  愿斯福善得成佛
如香芬馥甚可乐  随顺时香胜栴檀
妙香普熏无不遍  持戒定者亦如是
犹如须弥最端严  遍照十方殊可爱
光耀地上及虚空  持戒法师亦如是
若人清净深信乐  建立最胜妙宝塔
复有余人来敬养  转增造者最胜福
法师说者亦如是  我以净心令安隐
割舍自身新肉血  我今已造正法塔
若有塔庙垂欲倒  智者扶令不倾动
复有人来供养塔  能令扶者获胜福
比丘知法塔亦然  我以良药除彼患
此能演说胜妙法  安置众生无上道
法师比丘若殒殁  斯法云何而得闻
父王当知比丘丧  即便失是三摩提
法师亦如净妙灯  疗治众生烦恼暗
安住广大三摩提  救济恶道诸群生
比丘所行不可  恒常安住于大心
决定句义已善学  诸恶异论不能坏
于其无量亿劫中  永不复受女人身
如佛所说上敬法  我于法师已恭敬
其佛世界如恒沙  满中宝物奉如来
余有净心施足  此福于彼最为胜
如是女人死灭后  便得见于千亿佛
悉于彼佛得出家  受持如是胜三昧
于诸两足尊佛所  及般涅槃最后时
如是一切常出家  佛子清净无秽染
亦于灯明如来所  彼佛法中修梵行
我时得转于女身  为大法师说胜法
智力王者弥勒是  恒常勇猛护持法
法师即是然灯佛  昔王女者我身是
能舍身肉无顾悋  供养功德自在者
恒常远离谄曲心  为求如是三昧故
见彼比丘病苦逼  尔时所有啼泣者
一切皆获不退地  毕竟永离诸恶趣
彼人无复众恼逼  亦离谤法及病苦
五根具足不残缺  心亦无有诸忧
一切端严皆殊妙  功德威神常炽
百福庄严三十二  皆由供养病者故
彼于我法悉出家  于其后代末世时
若能持我正法藏  彼当得见千亿佛
受持恭敬我法者  是为摄持菩提种
广能利益诸众生  当得见于阿閦佛
闻我行胜菩提行  便得获于圣所爱
一切本生庄严事  奉胜供养诸如来
比丘多闻持禁戒  见已净心而奉事
复能远离诸恚慢  恒为最胜大福故
速离一切嗔慢已  供养我子护法者
无量亿劫离暗冥  终不坠于恶道苦
诤心毕定堕恶趣  虽持禁戒及多闻
供养诸佛广行施  兰若禅等莫能救

尔时长老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于如来正遍知所少有咨问愿佛听许随问为说

尔时佛告阿难「汝归本坐如来正遍知恣汝所问我为汝说令汝心喜

尔时长老阿难白佛言「世尊唯然受教修伽多唯然受教婆伽婆」已蒙听许于是阿难即便謦欬而作是言「世尊何因缘故余一一菩萨行菩萨行遇截手足及以耳或挑两目割其身分于种种苦悉皆忍受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作是问已佛言「阿难汝若知我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备受苦者汝尚不堪兴意欲言况能發问阿难假使有人从足至顶烔然炽焰复有余人往诣其所而作是言『丈夫可来于此炽然不灭之身与五欲合随意所受歌舞戏乐』」

佛言「阿难于汝意云何是人不灭炽然身火随意所受歌舞戏笑五欲乐不

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言「阿难是人未灭身火或可能受五欲之乐歌舞喜戏如来不尔往昔行于菩萨行时见三恶道受苦众生及诸贫苦终无悦乐

「阿难若过去菩萨修菩萨行时成就不缺戒不穿戒不尤戒不杂戒不取戒不动戒不浊戒不坏戒不浅戒不现相戒不相违戒正直戒如要誓戒摄众生戒阿难如是成就诸戒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终不逢遇截手刖足割耳劓鼻斩首挑目及余身分亦不受于种种诸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难乃往过去阿僧祇阿僧祇劫广大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无有分齐彼时有佛号曰宝莲花月净起王佛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阿难彼时宝莲花月净起王佛寿命九十九亿那由他百千劫彼于一切日月时中令九十亿百千众生安住佛法而不退转

「阿难彼时宝莲花月净起王如来正遍知般涅槃已正法灭后末法之中于此修多罗无量众生而厌恶之无量众生而远离之无量众生而违背之无量众生而弃舍之大可怖畏时大厄难时不雨时若多雨时时雨时饥馑时邪见时求外道语言时恶兽夜叉时雷电霹雳时坏佛菩提时有七千菩萨于城邑王都聚落人民从此而出至普贤林中依彼而住与善花月法师俱时彼比丘为彼众说陀罗尼法门

「阿难是善花月法师于一时中独处静坐以天眼界清净过人见多亿菩萨——殖诸善根——于余佛世界没而来生此『彼若得闻是陀罗尼法门便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得闻此陀罗尼法门者即便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善花月法师作是念已即从三昧起往诣彼大菩萨众所到彼众已而作是言『善男子我今欲诣城邑聚落而为众生演说法要

「尔时大菩萨众白善花月法师言『我等一切诸菩萨众不乐仁者从此林出向彼王都城邑聚落何以故有无量我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像法时憙夺人命

「尔时善花月法师白菩萨众言『若我护惜其身命者则不能护去来现在诸佛法也』尔时法师即说偈言

「『恒常不住于我想  乃能护持如来法
诸佛广大胜菩提  于恶世中能显示
若离一切取我想  亦离众生及寿命
于诸色  能速离者护佛法
若供百亿那由佛  清净信心施肴饍
亦施灯鬘及幡盖  至于恒沙多亿劫
若于正法衰末世  如是佛法欲灭时
于一日夜能护法  如是功德胜于彼
我为人中圣师子  正法灭时置不护
不得名为供养佛  又亦不名敬导师
汝等安乐自利益  善自将护于己身
于正法律莫放逸  应常安住修慈行
护持正戒而不杂  清净皎然无垢秽
便为供养一切佛  所有过现诸如来
施胜法宝恒修忍  静处习定善调柔
离诸鬪诤行妙因  往诣城邑救众生
大智胜仙将欲下  或有悲泣或顶礼
『愿观林树香可爱  智者莫去救我等
往昔导师具十力  诸根寂静善调柔
诣彼山林闲寂处  趣于无上胜菩提
又能善行菩提因  修集福德及智慧
住林随顺而学彼  大圣威德愿勿下
汝身相好特微妙  头发绀青甚可爱
皮肤光丽如金色  辉赫照曜于大地
眉间毫相殊可爱  犹如珂贝鲜白光
勿令余人起妬嫉  国主大臣或夺命

「阿难尔时善花月法师即于彼菩萨众而说偈言

「『所有过去诸如来  一切种智漏尽者
悉皆利益于三有  证于无上胜菩提
为求菩提修胜因  积集福德及智慧
习学彼故常修行  为欲救济众生故
一切右绕智神仙  头顶接足而敬礼
恋仰叹息皆呼嗟  高声悲叫悉号切
或有从高而坠堕  闷绝犹如大树倒
不以彼言便退转  福仙为利诸众生
仙持衣钵欲辞去  犹如雄猛师子王
都不顾眄于得失  以其安住法性故
『勿令我止山林中  损减众生诸善根
彼便往诣胜城邑  为欲利益众生故

「阿难尔时善花月法师即便往诣城邑村落为诸众生而应说法

「是比丘于清旦时令九亿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转然后次第游行至彼珍宝王城于毕钵罗树下坐时彼比丘夜坐到明入其城内令三十六亿众生于佛法中得住不退转

「尔时比丘一日不食不食已遂出王城诣佛爪塔所一日一夜𥩟立恭敬时彼比丘复至明旦到第二日犹故未食还复入于珍宝王城令二十三亿众生安住佛法得不退转

「于第二日不食已复出王城诣佛爪塔所日夜𥩟立夜分尽已暨于清旦到第三日仍故未食还入王城安置九亿百千众生于佛法中住不退转

「第三日不食已复出王城至佛爪塔所日夜𥩟立夜尽到明至第四日犹故未食还复入彼珍宝王城安置九十百千众生住于佛法而不退转

「于第四日断食出城诣佛爪塔所日夜𥩟立夜尽至晓到第五日犹故未食还入王城安置一切大王宫内及彼城邑聚落人民于佛法中令不退转

「第五日不食已复出王城诣佛爪塔所日夜𥩟立夜尽至明到第六日仍故未食令王千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转

「第六日不食已还复出彼珍宝王城诣佛爪塔所于其日夜𥩟立恭敬夜尽到明至第七日犹故不食诣王城门

「尔时有王名勇健得时王从后宫出升于金车——白银栏楯胜妙栴檀以之为辕毘琉璃为轮上张幡盖宝幢庄饰宝树严列诸缯罗网弥覆车上垂众绢叠——有八百童女执持宝绳而牵宝车其女端正具众妙色愚者爱乐非智人也有八万四千刹利豪族侍卫于后复有八万四千婆罗门豪族及八万四千长者豪族悉皆侍从亦有五百玉女升于种种宝庄严舆在王前行

「彼女俱时见是比丘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不退转六百八十万宫人悉见是比丘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尔时众人皆脱璎珞及宝革屣袒右肩右膝著地咸皆合掌向彼比丘作礼恭敬在前而立

「尔时女人——宿殖善根之所熏资——即下宝舆偏袒右肩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合掌敬礼彼比丘已而说偈言

「『今日威光遍照耀  于斯珍宝王都城
由是比丘入城故  众人咸各住瞻仰
断除一切爱欲过  亦离嗔恚及愚痴
嫉妬妄想众结缚  一切悉皆能尽灭
是时勇健得大王  当尔出游无人观
儿等及余诸眷属  咸皆无有从王者
比丘处彼大王众  端严殊特无有比
犹如十五圆满月  一切众星所围绕
身如庄严真金像  复加工匠所莹饰
犹若树王妙花敷  比丘端严亦如是
又如帝释大威德  千眼天主游升空
须弥山顶忉利王  比丘入城妙亦然
譬如梵王处梵众  又似化乐天王
欲界夜摩甚端严  比丘入城妙若斯
如日照耀于虚空  千种焰光除幽冥
遍照一切诸十方  比丘入城妙亦然
无量劫来广行施  恒常护戒无秽杂
修于忍辱世无伦  以相严身妙如是
能起精进圣所赞  勇猛胜心修四禅
起智断于烦恼网  是故比丘照世间
佛雄无比人中上  过去已澍胜法雨
未来现在亦复然  是彼法王之真子
『愿此比丘常无变  其色光照一切世
见汝威德及闻声  映蔽王威都不见
汝自己身证于法  受行佛教游世间
我等愿舍此女身  亦当得如彼比丘
彼女一切皆合掌  说偈以散严身具
胜妙金鬘珠璎珞  耳珰及以颈金
『势若轮王观大地  游四天下起子想
国王刹利四姓等  于彼均心无憎爱
比丘已学陀罗尼  分別根觉正道
犹彼满月处众星  亦如日轮光照耀
归命十力调伏者  若人百劫赞不尽
无量千亿多劫说  不能尽其一毛德
若转法轮智慧句  微细无垢难见法
沙门婆罗门  敬礼医王无比子
女说偈已皆欢喜  地散珠金布妙衣
髻珠璎珞直百亿  施彼比丘为菩提

「尔时勇健得王作是念『此诸宫人心皆变异违叛于我云何知也悉脱臂印及珠璎珞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于此比丘合掌作礼』时勇健王见善花月颜容端正自顾形貌不如比丘寻即惊怖恐夺王位极大嗔怒

「时彼比丘住于王道吹尘入目视瞬动睑时勇健王作如是念『比丘染心著我宫人瞬眼期会谁有能杀是比丘者』尔时勇健得王具足千子侍从其后便诏儿言『汝今可断是比丘命

「其王千子为比丘故不受王教王作是念『儿等尚不受我教勅我今独一而无伴侣谁复能杀是比丘也』时勇健王有旃陀罗名曰难提常令杀戮毒害凶暴无所顾惜王见难提欢喜踊跃『必能为我杀是比丘』寻时勅唤时彼难提即诣王所王语之言『汝今能杀是比丘不若能杀者当重封赏』『唯然大王我当奉勅随王所遣我能杀之即于是日便断其命』王告难提『汝应当知今正是时宜执利刀截彼比丘手以其染心看我宫人当以铁鈎挑出其目』尔时难提即受王勅手执利刀割截比丘手并挑两目

「王杀比丘已寻诣园林是时众人悲号懊恼还复入于珍宝王城

「尔时勇健王七日之中在于园苑心无悦乐都不喜戏亦不娱乐过七日已从园而出还来入城于其王路见此比丘死经七日弃之于道七日之中形色无变尔时勇健王便作是念『比丘死来经于七日身色不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定得不退转无有疑也我造恶业必堕地狱受苦不久』作是念时有八万四千诸天在于空中一时同声『如是大王如汝所念如汝所言此比丘者真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王闻是语惊怖身毛皆竖心生悔恨

「尔时勇健得王忧愁苦恼心悔恨已而说偈言

「『吾舍王位及城邑  金真珠摩尼宝
愚痴无智恶业者  我持利刀当自杀
昔时善花月法师  三十二相而庄严
入于王城光普照  犹如满月星中王
我为爱欲所惑乱  婇女围绕出城游
升于宝车刹利从  端正妙眼而来至
女见比丘皆欣悦  咸以喜心散金鬘
一切女人皆合掌  说偈歌叹彼比丘
我时娱乐出游观  刹利围绕乘宝车
遇值端正妙眼人  是大威德如来子
吾时见彼起恶意  嫉妬嗔恚生害心
以见比丘入王城  众女睹之欣喜故
光明遍照于四方  如月得出修罗口
众人皆發于大声  婇女见之悉欢喜
我昔出于麁恶言  普皆告勅其千子
「速杀比丘为异段  斯是我之大怨家
一切童子悉持戒  怜愍爱念是法师
咸皆不受我教勅  吾时心怀极忧恼
见是比丘持净戒  智慧相应如慈父
我时嗔心遣令杀  不虑阿鼻及后悔
时见难提住王路  毒害与人作苦恼
我为恶教勅彼人  「截此比丘如花鬘
普贤林处甚端妙  众仙萃香芬馥
彼诸大众失法师  犹如一子失其母
比丘可起诣贤林  以广利益诸人众
汝今既入此王城  彼众将至大悲泣
妙花幢幡列在右  左厢端严亦复然
以诸妙衣布道路  比丘速起说妙法
汝入王城已经久  彼众必当大悲哀
于彼佛法未尽时  不令断于汝命根
假使有人大威神  广名流布遍诸方
具足势力回大地  悉皆映蔽三千界
解脱苦箭离忧患  得圣欢喜相应法
彼若见闻尚生恼  况诸世间不荒迷
花月法师如山王  三十二相以庄严
喻若众女争花鬘  俄尔分析作异段
我造尤重不善业  堕彼阿鼻无能救
于诸佛所极远离  以其割截比丘故
非子诸亲能救我  辅相诸贵及僮仆
我既造于重恶业  是等众人莫能救
过去未来一切佛  及今现在十方者
十力导师离烦恼  心如金刚我归依
见彼比丘作异分  诸天悲泣悉号叫
往告彼诸菩萨众  『花月比丘为王杀
聪明利智法师者  具大威德名遍闻
安住陀罗尼菩萨  今在王城而被杀
经无量劫广行施  护戒不动无秽杂
能修忍辱无比者  今在王城而被杀
无量劫来常精进  增上胜心修四禅
起智能断烦恼者  今在王城而被杀
弃舍一切于身爱  亦不顾恋其寿命
从彼普贤林中出  今在王城而被杀
彼林大众入王城  高声悲叫悉号泣
见此比丘身数段  一切闷绝而擗地
是诸比丘启王言  『大王法师有何过
持戒无缺大名称  能知宿世无边事
于彼总持得究竟  善解世间悉空寂
为诸众生显无相  弃舍一切诸愿想
演说微妙音可爱  诸根寂静善调柔
了达过去宿世事  超出一切诸世间
当得为佛自然智  于彼世间最希有
净眼明见无暗障  是谓慈心所照瞩
贪爱婬欲甚鄙秽  能生苦恼丧天趣
习欲之人离多闻  名为损减智慧者
媅著爱欲为盲人  便能伤害于父母
亦复能害持戒者  是故应当弃舍欲
大王若习于爱欲  便失威德胜自在
趣向尤恶地狱中  生于大怖极苦处
杀害聪慧胜法师  造作如是重恶业
若欲志求菩提者  应当远离如是恶
胜妙色  其心勇猛能弃舍
意皆空犹如幻  眼舌亦复然
修习施戒无伦匹  忍辱精进亦如是
已到禅定智彼  堪能利益于众生
一切世间诸天人  能以慈心观如来
彼眼能除大暗冥  悟解最胜上菩提
欢喜信心舍楼阁  象车乘及床敷
一切辇舆羊等  国界城邑诸村落
弃舍王位并金  真珠颇梨及珊瑚
妻子悉能施  为求无上菩提故
欢喜供养无有比  妙花涂香及末香
种种诸幡胜幢盖  美妙歌音众伎乐
于诸有中离愿想  了知三界悉空故
是以十力相庄严  光明遍照于十方
欲二界而不著  及以无色亦复然
若住菩萨总持者  脱舍三界如蛇皮
无有我想众生想  亦无男想及女想
彼修梵行无秽杂  菩萨安住总持故
有事无事想悉无  安不安想亦复然
非非数想非数想  以住菩萨总持故
非有有想悉皆无  非有命想众生想
非有村想及城想  菩萨安住总持故
非非贪想非贪想  非非嗔想无嗔想
非非痴想非痴想  以住菩萨总持故
于其诸根及以力  禅定道品皆不著
悉能弃舍于三有  菩萨安住总持故
不为贪嗔之所染  亦无痴乱谄曲心
见佛十力设供养  智者不悕生天处
从他闻于深妙法  不起一切诸疑惑
譬如器盛清净油  无尽相理亦然
正以贪恋故生爱  此则名为大烦恼
亦以嗔嫌故起憎  斯则名为恶怨怖
智者远离此二边  是谓能趣胜菩提
得为十力人牛王  出过一切诸世间
悉舍一切内外事  安住实际法性中
护持禁戒善清净  无穿无缺无秽浊
彼于净戒无间杂  亦复无其羯磨
智人弃舍于二边  能悟无上大菩提

月灯三昧经卷第八


校注

第八【大】第九【宋】【元】【明】【宫】【圣】 以下梵第三十四品 Jñānāvatī. 善【大】善巧【宋】【元】【明】 王【大】〔-〕【宋】【元】【明】【宫】【圣】 乃【大】及【元】【明】【宫】 訾【大】呰【宋】【宫】 殖【大】植【宋】【元】【明】【宫】 实意【大】实童【宫】 和会【大】和合【宋】【元】【明】【宫】 蹙【大】𫖹【圣】 没【大】𭚧【宋】殁【元】【明】【圣】 差【大】瘥【宋】【元】【明】【宫】 未曾交合施其尊者【大】施其尊者未曾交合【圣】 梨【大】黎【明】 盛【大】承【宋】【元】【明】【宫】【圣】 美【大】*羹【元】【明】【圣】* 汝【大】女【圣】 乃【大】及【宋】【元】【明】【宫】 洗涂【大】涂洗【圣】 惟【大】*唯【宋】【元】【明】【宫】【圣】* 药【大】法【圣】 法【大】方【圣】 痊【大】𤴽【圣】 敬【大】爱【圣】 咸各【大】亦复【圣】 访求人肉了不得【大】求人肉了不能得【宋】【元】【明】【宫】 父王【大】父母【宋】【元】【明】【宫】 舍【大】于【宋】【元】【明】【宫】 除【大】济【元】 疮【大】痛【宋】【元】【明】【宫】𤺨【圣】 一【大】乃【圣】 作【大】舍【宋】【元】【明】【宫】 实【大】宝【宋】【元】【明】【宫】【圣】 殒【大】倾【圣】 测【大】则【元】 便【大】得【宋】【元】【明】 刺【大】割【宋】【宫】 盛【大】晟【圣】 以下梵第三十五品 Supuṣpacandra. 喜【大】嬉【明】 行【大】修行【宋】【元】【明】【宫】【圣】 月【大】日【圣】 时【大】为【宋】【宫】多【明】 霹雳【大】礔礰【圣】 殖【大】植【宋】【元】【明】【宫】 没【大】殁【圣】 月【大】〔-〕【圣】 憙【大】善憙【宋】【元】【明】【宫】 去【大】往【圣】 特【大】持【圣】 绀青甚可爱【大】可爱甚绀青【宋】【宫】 止【大】上【宋】【宫】 亿【大】信【圣】 二【大】三【圣】 𥩟立【大】住立【宋】【宫】【圣】 诣【大】暨【圣】 故【大】自【圣】 弥【大】张【宋】【元】【明】【宫】 叠【大】㲲【元】【明】 持【大】〔-〕【宋】【元】【明】【宫】 豪【大】*毫【圣】* 玉【大】王【圣】 袒【大】露【宋】【元】【明】【宫】【圣】 殖【大】植【宋】【元】【明】【宫】 有【大】人【明】 莹【大】蓥【圣】 主【大】生【宋】【宫】 焰【大】火【圣】 闻声【大】声闻【宋】【宫】 不见【大】不现【宋】【元】【明】【宫】【圣】 耳珰【大】耳璩【宫】【圣】 锁【大】𤨏【圣】 魔【大】摩【圣】 著【大】看【圣】 诏【大】语【宋】【元】【明】【宫】【圣】 踊【大】踴【圣】 众人【大】众生【宋】【元】【明】【宫】 喜【大】嬉【元】【明】 经【大】*迳【圣】* 战【大】颤【宋】【元】【明】【宫】 悚【大】惧【圣】 王【大】坐【元】 睹【大】观【宫】 萃【大】华【宋】【宫】 在【大】左【圣】 回【大】过【宋】【元】【明】 诸【大】当【宋】【元】【明】【宫】 众人【大】众生【宋】【宫】 导【大】尊【圣】 心【大】以【宋】【宫】 从彼【大】彼从【宋】【元】【明】 擗【大】躃【宋】【元】【明】【宫】 媅【大】耽【宋】【元】【明】【宫】 尤【大】凶【圣】 岸【大】坼【圣】 颇梨【大】玻瓈【宋】【元】【明】【宫】 末【大】粖【宋】【元】【明】【宫】 无【大】非【元】【明】 尽【大】*昼【宋】【元】【明】【圣】*【宫】 法【大】沙【圣】 悟【大】得【宋】【元】【明】【圣】 第八【大】第九【宋】【元】【明】【宫】【圣】
[A1] 并【CB】【丽-CB】竝【大】(cf. K11n0181_p0068c08)
[A2] 臻【CB】【丽-CB】瑧【大】(cf. K11n0181_p0069a2)
[A3] 怨【CB】【丽-CB】恐【大】(cf. K11n0181_p0070b11)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月灯三昧经(卷8)
关闭
月灯三昧经(卷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