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八

菩萨璎珞庄严品第六之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四璎珞义而说偈言

大智慧者四璎珞  庄严最上第一乘
净戒三昧智慧门  胜妙真言决定说
无嗔众生皆爱乐  关闭一切恶趣门
能令智者处人天  此圆满戒为璎珞
身口意业皆清净  所有愿欲悉皆圆
正精进行坚固求  此戒璎珞庄严体
成就定慧及解脱  解脱知见亦复然
及证无上大涅槃  此戒璎珞庄严体
不破尸罗清净戒  淳净无杂及清
得身自在法亦然  此戒璎珞庄严体
若得具于清净施  安忍精进净亦然
诸禅智慧方便门  及不放逸智清净
不动坚固妙安立  甚深教证无退心
远离懒堕知足修  此戒清净庄严体
圣者赞戒勤精进  彼人忧恼永不生
所作众善无悔心  此即净戒庄严体
处众无畏无惊怖  得极决定寂静心
三有牢狱不能羁  得大名称堪任力
既自调伏知他意  此即净戒所庄严
以诸相好庄严身  即是净戒庄严体
如说而行能净语  即具足智语庄严
得无烦恼庄严心  即是净戒之璎珞
最胜大愿严佛刹  成就众生第一乘
不造一切恶业因  令所生处皆严饰
学佛能严菩萨行  善根回向严道场
力无畏法尽庄严  亦复庄严变化智
慈定璎珞能遍覆  柔和质直智皆圆
已绝幻偽谄诳心  爱恚痴怖无随转
断除五盖为璎珞  勤修六念所庄严
七觉八道三摩提  九次第定常修习
称性懃修于止观  乐住寂静谛思惟
正念不断诸善根  得圣种性心自在
智于诸法无疑惑  现行恶作永不生
无明痴暗悉皆除  于谛智中光普照
苦集灭道智清净  不可得故净尸罗
超过念慧清净禅  二相兼忘净解脱
智见不著于三世  法蕴清净无染成
亦无能念清净心  智慧庄严皆具足
由依智慧为璎珞  能净施戒等三轮
以无住相施众生  便得布施三轮净
众生菩提及自己  知如梦幻无所求
以智慧故戒庄严  便能得戒三轮净
身语及心如镜像  如响如幻净无瑕
以智慧故忍庄严  彼忍三轮尽清净
智达无高亦无下  常观净妙真法身
以智慧故懃庄严  精进三轮亦清净
其心任运能坚固  无取无舍相皆空
以智慧故定庄严  禅定便得三轮净
本性深观因缘净  无动无著起神通
以智慧故方便严  彼得三轮尽清净
善摄真言愿精进  化生妙法刹庄严
常住念处无念心  正断之中心不二
欲勤心观神通足  知诸众生根性殊
安住诸力摧众魔  正念觉知诸法性
无去无来道亦尔  此名智慧璎珞严
深入寂静奢摩他  毘钵舍那无不照
了知法蕴成蕴智  知界平等如虚空
诸处空聚亦善知  法本无我因缘起
知四真谛无散乱  观法真实厌世间
三际智净无著心  为安众生了三聚
知三宝体同一相  皆智璎珞所庄严
智积聚相如幻成  分別根本皆如梦
轮转无实如阳焰  无往无来镜像身
因缘和合如影生  但从缘起犹如响
法界真常性无坏  真谛无住始能知
真际湛然不动摇  有为无为无二体
此深广智为璎珞  庄严菩萨证菩提
得无忘念总持门  所闻语义持无失
一切字义微细了  善巧分析智常通
执著謇讷语皆亡  词理分明无错乱
随所闻法常求义  于文具足智超胜
依了义经之所行  知法体中无我相
善知世法出世法  皆是总持之所严
随真谛转如说行  知时说法人敬受
说此法者无空过  顺时无缺无悔心
获得速疾妙辩才  捷利如意无所著
具德无错妙分析  如鬘巧饰妙庄严
善知天龙诸语言  夜叉乾闼阿苏洛
迦楼紧那摩睺等  一切众生诸语言
处众无畏如牛王  摧诸外道如香象
说法无畏如师子  问难皆荅若泉流
说广大法摧慢山  随心乐说皆如意
凶恶为现金刚像  劫火焚烧五欲心
随机所乐说三乘  是义非义皆明断
显示觉悟广大法  自然智现不从师
说无尽字智无余  解微细义皆圆满
说诸佛法无边际  知烦恼过亦无边
解脱功德难称量  知众生根无不尽
得佛所说四无畏  秘密璎珞作庄严
彼诸璎珞庄严身  已说未说诸功德
设复精勤经劫演  所有功德不能穷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闻是法已即从座起合掌恭敬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出世间说胜妙法多所利乐一切众生皆称根性令其欢喜于未来世能生菩萨一切善根能令一切初發心者生清净心趣向菩提行一乘道得不退转受佛灌顶即于此生得菩提分一生当证无上菩提显此菩萨因果不灭正定众生为说其邪定众生示现大悲久令趣入不定众生各随其心差別安处乐三乘者各随其根令愿满足乃至天人阿修罗等一切世间悉令庄严所以者何若佛出世则如是等种种希有奇特之法皆悉出现大菩萨众宝座宝帐种种宝树微妙庄严大会道场悉皆出现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百千劫不能思量况能显示世尊如我惟忖无智众生甚为可愍佛说如是甚深大乘显示如是奇特道场不能發起大菩提心而反希求二乘涅槃人天安乐故为可愍何以故菩萨初發菩提之心所有功德无量无边一切二乘不能及故世尊譬如有人弃舍无价吠瑠璃宝乃取假偽瑠璃之珠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弃舍大乘乃求声闻缘觉菩提人天安乐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此法门或已發起大菩提心或当發起不久皆得无上菩提及前所说殊胜功德具足圆满说此璎珞法门之时于此会中三十俱胝那由他百千众生皆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大光普照庄严品第七

尔时世尊普观菩萨人天大众知其于法深生渴仰心未满足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于八种大光普照庄严法门彼光照故心开明了远离愚暗以大丈夫菩萨庄严而严其身修菩萨行及安众生于此行中何等为八所谓念光普照意光普照解光普照法光普照智光普照谛光普照神通光普照修行光普照是为八种光照庄严善男子云何名为念光普照善男子菩萨有八念光普照庄严云何为八所谓一者忆念普善常不忘失二者已修善根当令增长三者随所闻法忆持不忘四者于甚深义微细解了五者其心不随六尘境转六者恒以正念守护根门七者为断一切不善法故为令善法得圆满故常念诸佛八者为欲守护诸佛法城念为先导得大光明善男子是名菩萨八种念光普照庄严善男子菩萨有八意光普照庄严云何为八所谓依于义意不依语意依于智意不依识意依于法意不依烦恼意依于理意不依非理意依菩提心意不依二乘意依广大意不依狭劣意依于佛意不依众魔意依大悲意不依损害众生之意是名菩萨八种意光普照庄严善男子菩萨有八解光普照庄严能知诸法何等为所谓知一切法知众生行知众生心知四无碍知法体性本有光明知于广大庄严之法知于了义不了义法知一切佛深广妙法是名菩萨八种解光普照庄严

善男子菩萨有八法光普照庄严云何为八所谓世间法光照庄严说诸众生所造业故出世间法光照庄严为求解脱诸众生等说般若故无过染法光照庄严修习妙智及圣道故无烦恼法光照庄严不起欲有无明见故为无为法光照庄严无作解脱常现前故圣烦恼法光照庄严观察烦恼客尘相故无烦恼法光照庄严知心本性净光明故大涅槃法光照庄严知一切法本寂灭故是为菩萨八种法光普照庄严

善男子菩萨有八智光普照庄严何等为八所谓八人智光照庄严须陀洹智光照庄严斯陀含智光照庄严阿那含智光照庄严阿罗汉智光照庄严辟支佛智光照庄严诸菩萨智光照庄严佛菩提智光照庄严是名菩萨八种智光普照庄严

善男子菩萨有八谛光普照庄严何等为八所谓修习真谛能得解脱现前觉故是为菩萨第一谛光普照庄严修习真谛得须陀洹是为第二光照庄严修习真谛得斯陀含是为第三光照庄严修习真谛得阿那含是为第四光照庄严修习真谛得阿罗汉是为第五光照庄严修习真谛得辟支佛是为第六光照庄严修习真谛得菩萨忍是为第七光照庄严修习真谛悟佛菩提是为第八光照庄严是名菩萨八种谛光普照庄严

善男子菩萨有八神通大光普照庄严何等为八所谓光明大光普照庄严天眼见尽种种色故微细智慧光照庄严天耳远闻种种法故随顺正念光照庄严忆念过去无量劫中宿住事故本性智慧光照庄严微细善观众生心故知虚空性无有障碍光照庄严无边类刹自在行故清净智慧光照庄严无烦恼智得圆满故大福德聚光照庄严养育慈念诸众生故大智慧聚光照庄严断诸众生种种疑故是名菩萨八种神通光照庄严

善男子菩萨有九修行因得光照庄严何等为九所谓从修行因得智光照以为庄严从修行因得于般若光照庄严从修行因得于觉悟光照庄严从修行因得于正见光照庄严从修行因得奢摩他光照庄严从修行因得深妙观光照庄严从修行因得知他心光照庄严从修行因得不退动及正解脱光照庄严从修行因得极究竟光照庄严是名菩萨九修行因得普光照以为庄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世净业  利生念不忘
定慧积善根  为物皆回向
随闻正忆念  深义微细知
正念守根门  尘境居然静
恶法不应作  善法要当修
圆满念庄严  自得佛加护
法城能善守  胜法利众生
离暗慧光圆  能益人天众
得此念光照  疑惑悉皆除
自然念智中  速证菩提果
以义庄严意  不随声及文
依智清净修  不依分別
法智庄严意  破惑离愚痴
般若教智圆  菩提无错乱
求胜菩提意  不杂于二乘
广大无劣心  顺佛违魔教
大悲庄严意  不暂恼众生
所知法无疑  不了义善巧
知众生无畏  无碍智无边
作者本来空  了法因缘起
善巧广大说  胜要甚深门
诸佛法无边  解了皆穷尽
以世法光照  众生业悉知
出世法光明  般若虚空相
有过及无过  自在智皆知
智契圣道修  利物皆招果
有漏及无漏  法光无不知
永断烦恼源  能作人天益
有为无为法  智慧常顺知
垢秽并皆无  诸行得决定
远离生死法  无碍智常行
知烦恼根源  性净光明体
解脱涅槃法  生起本来如
无边法光明  庄严大乘体
第八人地智  须陀洹亦然
及与斯陀含  阿那含亦尔
罗汉辟支佛  菩萨及如来
智于此法中  一一皆随转
谛光照具足  勇健妙修行
乘因得果圆  不变真胜义
修习诸圣谛  入解脱果门
四果次第成  缘觉菩萨忍
能摧诸异道  犹如师子王
觉悟佛菩提  皆由谛光照
神通天眼见  微细色无遗
天耳分明闻  十方声普了
念昔那由劫  法界诸如来
善知众生心  自然智光照
自在游诸刹  智光照无遗
色相如虚空  无漏光严体
具足无边福  遍育诸众生
无著智庄严  有情疑网断
因修得智慧  觉悟辩无边
正见止观心  究竟无边际
知教行具足  心念法智圆
谛光及神通  光照庄严法
八种皆清净  是大威德光
虽未得菩提  能作诸佛事

尔时世尊说此神通大光普照庄严法已十方佛刹诸来菩萨及诸人天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种种供养恭敬礼拜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皆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菩萨得无生法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般若根本事业庄严品第八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般若峰承佛神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礼佛双足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大菩萨回向庄严陀罗尼门诸佛菩萨大悲事业菩萨璎珞大光普照庄严法门云何修得彼一切法为以何法而为根本云何得已永不忘失慈念养育一切众生

尔时世尊告般若峰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若时能于甚深般若根本安住不动及能作于般若事业则得如前回向总持乃至光照庄严功德得已不失即是生长养育一切众生之处时般若峰菩萨复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我说云何名为般若根本云何名为般若事业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別解说善男子般若根本能生般若即般若母般若事业即是所生善男子若诸菩萨闻所未闻一切法门即是般若根本之母如其所闻广为他说即是般若所作事业随所闻法审谛思惟即是般若根本之母若思惟已为他显示即是般若所作事业正念观察是般若母安置众生于正念中是般若业所作精进是般若母正修行时是般若业自心明了是般若母显示他人是般若业乐住寂静是般若母知本寂静是般若业乐于独处是般若母一道清净是般若业修行妙观是般若母得慧解脱是般若业修三解脱门是般若母三智现前是般若业修习念处是般若母离念清净是般若业修习正断是般若母知法性断是般若业修习神足是般若母无功用行是般若业能信因缘是般若母超过诸著是般若业精纯无杂是般若母身心安乐是般若业常念善法是般若母不住念相是般若业知定次第是般若母得性等引是般若业修习慧根是般若母善知过去展转根性是般若业坚住五力是般若母能摧诸魔是般若业顺忍七种菩提分法是般若母知诸法性随顺觉悟是般若业集圣道分是般若母知如筏喻既悟法体不住于法及与非法是般若业善能修行苦集灭道是般若母灭谛现前是般若业微细观察不了义经是般若母依了义经随顺修行是般若业随所闻法总持不忘是般若母随义修行是般若业依智观察是般若母随顺智行是般若业不执我人是般若母依法修行是般若业观察诸法皆悉无常是般若母知一切法本不生灭是般若业观察诸行悉皆是苦是般若母了一切法本无有行是般若业微细观察诸法无我是般若母知诸众生本清净智是般若业微细观察涅槃寂静是般若母知一切法本自涅槃是般若业闻甚深义心不惊怖是般若母得义无碍是般若业闻胜义谛心不惊怖是般若母得法无碍是般若业闻妙言词分析句义心不惊怖是般若母得词无碍是般若业闻佛辩才而不惊怖是般若母得辩无碍是般若业因于众生及法缘慈是般若母无缘之慈是般若业为自他悲是般若母远离自他二种大悲是般若业思惟法喜是般若母无取无舍是般若业离贪嗔舍是般若母无二种舍是般若业常念诸佛是般若母解了法身是般若业常念于法是般若母于法无染是般若业专心念僧是般若母观无为性是般若业常念于舍是般若母舍诸烦恼是般若业常念净戒是般若母知无行戒是般若业常念于天是般若母法体清净是般若业具足多闻是般若母处众无畏是般若业修胜善业是般若母知无业报是般若业知佛变化是般若母得大智慧是般若业为自利己是般若母自利利他是般若业能于八万四千法蕴平等受持是般若母得于八万四千法智是般若业知说法智是般若母知说不空是般若业教令众生發菩提心是般若母安置众生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不退地中是般若业怖畏三有因业受生是般若母不舍生死随意受身是般若业忍受音声是般若母修行性忍是般若业若得尽智是般若母得无生智是般若业得随顺忍是般若母得无生忍是般若业住不退地是般若母得灌顶地是般若业坐菩提树是般若母知无不尽遍觉细念现证如如刹那心灭与智相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菩萨般若事业究竟庄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闻法不放逸  净持般若母
慈力为他说  勤修般若业
正念善思惟  此是般若母
思己为他说  即般若事业
若正念修习  此是般若母
修己令他住  即般若事业
若修正精进  此是般若母
若修已演说  即般若事业
若心与智俱  此是般若母
若能说心智  即般若事业
若独寂静行  此是般若母
若无有身心  即般若事业
若远离愦闹  此是般若母
若独住正念  即般若事业
若爱乐深观  此是般若母
若得智解脱  即般若事业
若修三解脱  此是般若母
三智现在前  即般若事业
若修习念住  此是般若母
无念现在前  即般若事业
舍恶修善业  此是般若母
此法本性净  即般若事业
修习四神足  此是般若母
神足无功用  即般若事业
深信解脱门  此是般若母
远离心无著  即般若事业
常精进无减  此是般若母
若身心安乐  即般若事业
善念不放逸  此是般若母
不住一切处  即般若事业
妙定随觉悟  此是般若母
本性等引行  即般若事业
若住妙慧根  此是般若母
知众生诸根  即般若事业
若修习五力  此是般若母
得无摧伏智  即般若事业
顺忍七觉分  此是般若母
随觉诸法性  即般若事业
修习圣道支  此是般若母
能舍法非法  即般若事业
知苦恶集生  此是般若母
寂灭现在前  即般若事业
观察不了义  此是般若母
依于了义经  即般若事业
听法持无忘  此是般若母
随教能奉行  即般若事业
不依识修禅  此是般若母
依智而奉行  即般若事业
无少人我执  此是般若母
依法而修行  即般若事业
知诸行无常  此是般若母
知法本不生  即般若事业
信诸行是苦  此是般若母
若知无有行  即般若事业
于空义观察  此是般若母
顺义无二边  即般若事业
无我义断疑  此是般若母
此法本清净  即般若事业
信涅槃寂静  此是般若母
众生本性寂  即般若事业
随顺观深义  此是般若母
随觉义无碍  即般若事业
若深信法性  此是般若母
得法无碍解  即般若事业
闻诸声无怖  此是般若母
分析词无碍  即般若事业
心不怖辩才  此是般若母
得无碍辩才  即般若事业
因生法起慈  此是般若母
若得无缘慈  即般若事业
为自他起悲  此是般若母
为无二利悲  即般若事业
于法爱乐喜  此是般若母
无忧无爱喜  即般若事业
若能无爱恚  此是般若母
于二得解脱  即般若事业
具足念诸佛  此是般若母
若随顺法身  即般若事业
恒时能念法  此是般若母
若知法无著  即般若事业
得具足念僧  此是般若母
于无为随觉  即般若事业
智者恒念舍  此是般若母
若舍诸烦恼  即般若事业
若念清净戒  此是般若母
住无烦恼戒  即般若事业
念大威德天  此是般若母
恒念于寂静  即般若事业
随求听闻法  此是般若母
更无法可求  即般若事业
能作妙善业  此是般若母
更无业可为  即般若事业
知示现涅槃  此是般若母
得大智威德  即般若事业
得自利具足  此是般若母
能多利众生  即般若事业
受持妙法蕴  此是般若母
知己悟众生  即般若事业
若知他心智  此是般若母
住三乘出离  即般若事业
令起利他行  此是般若母
若能平等利  即般若事业
怖诸有焚烧  此是般若母
不舍于生死  即般若事业
随顺音声忍  此是般若母
修行于性忍  即般若事业
若得于尽智  此是般若母
若得无生智  即般若事业
若修随顺忍  此是般若母
若得无生忍  即般若事业
若至不退地  此是般若母
若得灌顶地  即般若事业
若坐菩提树  此是般若母
若得一切智  即般若事业
此诸般若业  由發菩提心
若得心解脱  成诸般若业
若于菩提心  常安住不动
则成般若母  常作诸事业
如是诸善业  及佛诸胜义
神力无碍辩  由胜菩提心
若赞菩提心  所有诸功德
经于多亿劫  称赞不能尽
以生三世佛  一切诸功德
故说菩提心  十方诸佛母
若有欲供养  无量寂静尊
当發菩提心  福过供养佛

世尊说此般若波罗蜜母事业庄严法门时十方无量无数佛刹六种震动此众妙宝庄严道场亦复震动尔时般若峰菩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此十方界无量无数诸佛刹土六种震动此众宝网庄严道场住在虚空亦六震动佛告般若峰菩萨言善男子由此般若波罗蜜母般若事业庄严法门过去诸佛已说未来诸佛当说现在诸佛今说若诸菩萨得此般若心如虚空无有住著我今为汝及此大众说此法门以是因缘令诸世界大地震动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无畏辩才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而此菩萨名般若峰佛言善男子乃往古昔有佛出现名吉祥守护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妙有劫名无垢彼界众生受种种乐寿命半劫无中夭者彼世界中所有人天色相饮食宫殿楼阁受用资具皆等无异但人地居天处虚空以分类別彼世界中唯佛法王更无別王不事余天亦不礼事余诸神祇不作余业不起余念唯勤供佛听闻妙法不处胎藏而皆化生无女人名亦无罪名无犯戒名其中众生唯常勤修此般若母般若事业庄严法门彼吉祥守护如来有四万二千诸菩萨众八万四千声闻弟子善男子彼诸菩萨皆有广大无量无边辩才智慧尔时彼佛总集一百俱胝难问普告一切菩萨众言汝大众中谁能勇猛發起出世大丈夫心于我总集百俱胝难能于几时一一难中各以百千俱胝法门而解释者时此会中或有菩萨前白佛言我于一日当能解释或有菩萨言七日夜当能解释或言半月或言一月或言六月或言一年当解释者是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念意前白吉祥守护佛言世尊我当不起于座不易威仪对于如来及大众前悉能解释如是诸难说此语已即于此时作师子吼现自在力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令其警觉时会大众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苏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乃至净居如是诸天蒙光警觉悉来集会及诸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在家出家无量品类蒙光警觉悉来会坐如是经于一刹那顷未及须臾令此道场纵广正等十千由旬尔时念意菩萨见此大众悉已云集以福德力及智慧力念力法力陀罗尼力妙辩才力大无畏力佛威德力以是力故于彼总集百俱胝难闻已受持对彼如来及于大众前难中一一各以百千俱胝法门解释圆满无缺无能摧坏随其流类应其根器而演说之相续不断字句义理微妙分析说此法时其声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从四天王天乃至净居一切诸天悉闻其声悉解其义是诸天众發如是言奇特希有念意菩萨乃能如是善男子念意菩萨说此法时会中有六十千俱胝那由他众生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四十千俱胝那由他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吉祥守护如来称赞念意菩萨言善哉善哉真大丈夫释迦牟尼佛告无畏辩才菩萨言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尔时念意菩萨岂异人乎今般若峰菩萨是也善男子以是菩萨有于如是无量辩才智慧高胜名般若峰因此菩萨辩才智慧令此般若波罗蜜母般若事业庄严法门出现世间佛说是已尔时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数不可称不可量种种佛刹诸大威德菩萨摩诃萨及大威德无量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一切大众闻佛说此般若波罗蜜母般若事业庄严法门踊跃欢喜以种种花香涂香末香及诸璎珞鬘带衣服幢幡伞盖及种种音乐所谓箜篌琵琶鼓笛歌吹美妙乐音以用供养佛及大众无量众生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十六俱胝那由他菩萨皆得无生法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八


校注

凉【大】心【明】 智【大】皆【甲】 懒【大】【甲】 行【大】前【明】 智【大】知【明】【甲】 语【大】谛【明】 说【大】法【明】 知【CB】【丽-CB】【明】【甲】如【大】 因【大】音【明】 心【大】〔-〕【明】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大】*〔-〕【明】* 普【大】昔【明】【甲】 已【大】未【明】【甲】 甚【大】其【明】【甲】 依【大】*依于【明】* 八【大】入【明】 普【大】〔-〕【明】 得【大】此【明】 得【大】*得于【明】* 净业【大】业净【明】 识【大】说【明】 地【CB】【丽-CB】【明】他【大】 礼佛双足【大】顶礼佛足【明】 慧【CB】【房山-CB】【金藏乙-CB】【碛乙-CB】善【大】 事【大】〔-〕【明】【甲】 即般若事【CB】【房山-CB】【金藏乙-CB】即是般若【大】 令【CB】【房山-CB】【金藏乙-CB】【明】【甲】今【大】(CBETA 按丽本用字(K37n1384_p0461c23)墨迹模糊疑作「令」字 余诸【大】诸余【明】 于我【大】〔-〕【明】 前【大】此【明】 (乃能萨)十一字【大】〔-〕【明】 末【大】粖【明】 音乐【大】乐音【明】【甲】
[A1] 忆【CB】【丽-CB】亿【大】(cf. K37n1384_p0458a16)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8)
关闭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8)
关闭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8)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