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界品第一
七义,谓智圆满、断圆满、利他圆满、方便圆满、应供圆满、期心圆满、方便圆满。
由敬法故常乐听闻,由听闻故發生闻惠,由闻惠故發□思惠故,發起修惠故生无漏惠。由无漏惠能断诸惑,为诸惑断故即证𢌽。故名所为之利益。
七义者,颂言一切种冥灭,是知圆满。诸灭是断圆满。拔众生出生死泥者,利他圆满。敬礼如是者,应供圆满。如理师者,方便圆满。由佛世尊有胜方便,说如理教利有情故。论我者当说者,期心圆满,欲造论故。对法藏者,立名圆满,惣摄七义。颂曰:
色法、心法、心所有法、不相应法及无为法,于此五法所知境中,世皆不了,唯佛独悟,永断诸惑故。极远时者,谓过去未来三阿僧祇劫外,声闻独觉不能知。何以得知?如昔有一人于舍利子边求出家,时舍利子观二阿僧祇劫此人无出家善根,遂不许。此人诣佛以求出家,世尊观之,出僧祇外此人有少善根,遂许出家。说偈言:
目连观其母,不知生处。往问佛。佛告:汝母生在摩利支世界三千界外。如是多种分別中,声闻等智皆不了达。
修福及智所得果,皆为利他非自利,犹月光净照十方,世尊悲愿亦如是。又颂云:
如是虽说自利从因及果,亦能利他人。有颂言:
颂云:
又颂:
对法宜如生得惠,与闻惠为因,闻惠与思为因,思惠与修惠为因,修惠与漏惠为因,漏惠与涅槃为因。以此义故得名对法,以能增长闻等惠故。或诸有为悉皆弃舍,唯乐涅槃故名殊胜。苦集道谛为涅槃惠,佛教依法不依人。颂曰:
论曰:若离择法无胜方便能灭诸惑。佛告阿难:我在依于我,我灭度无別所依。应依杖经,勿令忘失。
佛云:老耄出家持吾三藏,甚为难得。三藏:一经、二律、三杂藏。
昔迦叶佛时有一苾刍,聪明博学具闲三藏,甞以语业毁骂出家在家人等为鵄鸺鱼狗诸禽兽等。命终之后,承此业报生于海中,受大鱼身,其形甚大,有十八头,具受众苦。世尊出世犹未得脱。后有渔人,其数一千,困捕鱼次网著此鱼,曳之不出。后数千人同共曳出,见其异类多头形貌可怖。世尊观见知具报终,遂将大众至彼海岸敷座,坐已呼彼鱼云:三藏!汝岂不是过去佛时三藏苾刍?彼鱼闻已涕泪盈目。尔时世尊为说宿因,其鱼生悔更不饮啖,因兹命终生于天上。于彼时中闻法之众,各于自乘获大法利。
五蕴不能摄一切法,是故不依五蕴而说先有染,后要其净。净彼染故,以先说有漏之法,后说无漏无为。颂:
【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9 册 No. 1561 俱舍论实义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0-0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日本 SAT 组织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扫瞄辨识,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