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纂卷第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无我如来藏分第十九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乃至)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

三十二相者如来之色相也如来藏者如来无相之真心也如来回转三十二相而以无相之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

离于求那周遍不灭彼说有我

求那依也外道亦谓有常作者离于所依与如来同

未来现在菩萨不应作我见计著

谓如来甞说空无相等句虽不说如来藏而如来藏之说已在是矣若夫心见未捐妄立藏性则是空中捏怪𩕳上安头认而有之我所立矣故如来贵乎无我愚夫无知见彼无我反生怖畏是故佛说如来藏欲不堕空故目无所有境界令不堕有故

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乃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

华严谓菩萨观缘起而知自性空得空解脱观十二有支自性灭得无相解脱入空无愿求唯为教化众生故得无愿解脱故曰三解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人相续阴  缘与微尘  胜自在作  心量妄想

外道缘阴作微尘胜自在说皆是心量妄想

颂曰

宝藏圆明绝我情  堪𠷣外道自营营
不因大觉垂慈旨  谁识纯真没现成
途路弗曾为旅泊  家山何用指归程
无依无住如来住  休向如来住处行

修行大方便分第二十

尔时大慧菩萨观未来众生(乃至)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

谓以色行建立身财随入自心而现妄想

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別自心现云何善观外性非性(乃至)作如是善观外性非性

以无始虗偽本来寂静法皆自尔故曰自性

谓如幻梦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

真源虗廓仗境而生境灭心亡一如幻梦何有生灭之可云

随入自心分齐故

觉惟心现故曰随入自心分齐

见外性非性见识不生及缘不积聚

非特见外性以为非性而此所见之识亦不生而缘亦不聚

见妄想缘生于三界(乃至)见离自性生见悉灭

所见无自性生而见亦无见故云

知如幻等诸法自性(乃至)得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

已上八地一切悉离若其余地未足语此

圣种类身一时俱生

圣种类身谓后文一切佛法缘自得乐相是也

犹如意生无有障碍(乃至)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当如是学

为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于寂灭中现出妙相无有障碍犹如意生此皆通达如幻三昧不滞于空乃能如此

颂曰

如来为愍众沉沦  指出修行四种因
令见妄心惟自现  了明外性悉非真
境缘出没皆如幻  圣智纵横不是尘
从此廓然无障碍  神通乃得意生身

离缘因俱渐分第二十一

尔时大慧菩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缘因之相

万法本空缘因而有

是名外缘前后转生

缘外所作一切名相缘者虽在内所缘者实在外故曰外缘

云何内缘(乃至)相现作现作如灯照色等

作则有相无有间断故曰无间相现谓妄想生则一切相从心而现昭然可见

待因者灭时作相续断不妄想性生

灭时谓妄想灭时凡断妄亦妄想也待断乃无故曰待因

大慧彼自妄想相(乃至)不然但妄想耳

真理廓然本无生灭及与相续盖因设为相续方便已复生乃有是说此皆妄想

因攀缘次第增上缘等生所生故渐次生不生

渐次生非能生乃妄心之所生也

妄想自性计著相故渐次俱不生

渐次及俱皆本不生因妄自性而计著之

自心现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

妄想自性计著皆自心现身财而自共相皆是外性非本有性

一切无所有  斯皆是言说

颂曰

真相圆明绝芥尘  休从妄想起缘因
悉离渐次俱生见  始作逍遥自在人

离言说妄想分第二十二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言说妄想相心经

此经上佛语心也

则能通达言说所说二种义

言说妄想皆心所现心本无名以现得名故曰言说妄想相心

疾得阿耨(乃至)净一切众生

见于声音曰言说言说之事曰所说菩萨以此能净众生不著言说

先所经境界随忆念生从觉己境界无性生

忆先所经与夫觉而知无性以是而有言说彼悉如梦故曰梦言说

过妄想计著(乃至)随忆念生

谓怨先所作业而忆持之以生过念为是而说

无始妄想言说者(乃至)自种习气生

习气积缘如自下种故曰自种

佛告大慧言说妄想(乃至)谓彼因生相故

谓有生相乃有言说若无生相言说亦亡兹所以不可言同异也

大慧若言说妄想异者妄想不应是因

因有妄想乃声为言说云何有异

若不异者语不显义而有显示

不显之义说能显之云何无异

谓第一义圣乐言说所入是第一义

圣乐言说所入虽由言说而入而过于言说远矣

言说相不显示第一义

自相他相本来无性言说相者不过分別自他故不显示第一义

复次大慧随入自心现量故(乃至)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

一切言说皆自心所现本无性故不示第一义

自觉圣智子  实际我所说

颂曰

言说皆因妄想情  齿龂喉舌众缘成
若从圣智求言说  打破钟来觅响声

净离四句分第二十三(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曰四句)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离一异俱不俱(乃至)趣部分之相

相行所现一切皆有部秩分数相行虽现各趣部分以如众色现摩尼故

随建立诽谤以是恶见当随地狱

言远离者当如是见

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

心所执取乃有是相

如是外道恶见(乃至)缘有者言灭

缘有著空又堕断见

复次大慧有三种量五分论(乃至)而作性妄想计著

诸外道建立三种量五分论而自谓实得圣智离二自性事乃起有性妄想而计著之

大慧心意意识身心转变(乃至)不于彼作性非性想

谓正修行者不于彼境界而作生及非性生

若复修行者(乃至)得圣智自觉三昧乐住者分別显示

谓化佛说法为随顺凡夫所见令其修行非为建立如实修行及显示圣智三昧乐境界

复次大慧如来说法离如是四句(乃至)离于有无建立诽谤

离是四者

分別结集真谛(乃至)非自性相续而为说法

如来说法以结集真谛为首非若外道性与自在及无因等而相续说

复次大慧为净烦恼尔炎障故(乃至)善分別诸乘及诸地相

为净众生故建立百八句凡以善分別诸乘及地相尔其本实无有也

颂曰

众生计著似狂酲  四句依他妄想情
一异俱缘随处暗  有无常见竞头争
摩尼垂发元非性  树影风声假彼成
一切须知心镜里  妍𡟎状貌本无形

禅差別分第二十四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乃至)前后转进想不除灭

谓于无常苦空不净等相坚著不舍渐次增进至非想灭定

云何观察义禅(乃至)外道自他俱无性

于人无我相及于外道自他俱见彼皆观察知无性

云何攀缘如禅谓妄想二无我妄想

妄想分別也谓若分別无我有二即是尚有分別也

如实处不生妄想

若如实知则彼分別不复生矣

如虗空火烬  修行者观察

言显幽明暗之不同

如是种种相

已下四句言三种禅

一时摩其顶  随顺入如相

颂曰

堪笑堪嗟不免疑  禅那因此又支离
愚夫作意袪除我  观察留心相义推
如实攀缘惩妄想  如来圣智绝思惟
慈悲苦为众生辨  问著元来总不知

涅槃差別分第二十五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说何等法谓为涅槃佛告大慧(乃至)见习转变名为涅槃

已上七者有所转变而即寂名为涅槃

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

谓如来涅槃无所计著亦无所转变无依无作一切成现所作境界悉空无事故曰空事境界言诸佛涅槃以明前者非也

复次大慧涅槃者(乃至)不颠倒见妄想不生彼等于彼作涅槃觉

颂曰

诸佛慈悲为指踪  涅槃自性要通融
断常死坏皆无染  藏意因缘已绝同
堪笑二乘生觉想  及袪颠倒堕尘笼
如来路上无消息  扰扰忩忩一鉴中

离言事自性分第二十六

复次大慧二种自性相(乃至)从不觉自心现分齐生

颂曰

胷喉唇舌發音声  万事纵横尽日营
皆是妄缘空计著  自心觉了即无生

如来神力建立分第二十七

复次大慧如来以二种神力(乃至)及手灌顶神力

谓令入三昧然后为现神力

大慧菩萨摩诃萨初菩萨地住佛神力

谓初入菩萨地必依神力方入照明三昧如下云

大慧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乃至)佛告大慧为离魔业烦恼故

谓令其离魔业烦恼等

及不堕声闻地禅故(乃至)则堕外道恶见妄想

如来所加神力非由外至亦因无依无作法性而故不堕外道见

神力人中尊  大愿悉清净  三摩提灌顶
初地及十地

颂曰

如来普照徧河沙  魔业皆离绝等差
菩萨尽承神力摄  遂令端坐宝莲华

因缘言说差別分第二十八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佛说缘起即是说因缘(乃至)然世尊所谓因缘生诸性言说

因缘生诸性言说佛与外道其异否故云有间悉檀

有间悉檀无间悉檀

悉檀者译义或言宗或言成就或言理也

建立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

谓有无明乃有缘行故曰此有故彼有

佛告大慧我非无因说(乃至)不觉自心现量外境界性非性

谓于外境有性非性见

彼有如是过(乃至)佛告大慧无性而作言说谓兔角龟毛等世间现言说

无而现有乃世间言说

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说耳

佛告以言说非有性亦非有非性

如汝所说言  不能如实知  轮回三有宅

颂曰

因缘勿为从他起  言说休论性有无
若觉唯心或现境  镜明钟响自如如

离惑乱见分第二十九(妄想为惑谁其不然凡夫迷悟昏不自知二乘悟迷认为颠倒昏不自知病不服药认为颠倒饮药增疴遂使真常无由旋复故如来为惑乱而说常祖师云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常声者何事说

谓声言为常者以何事而说

佛告大慧为惑乱

执惑乱以为颠倒而生灭之心生兹所以役于取舍而不得常祖师曰良由取舍所以不如故大慧问常而佛答以为惑乱

以彼惑乱诸圣亦现而非颠倒

诸圣亦现惑乱与人同无倒与不倒觉想与人异

非明智也然非不现

谓之明智非如木石安得不现彼但如幻虽现不现

所以者何谓离性非性故

本来离性因妄而生一翳在目空华乱坠彼安能作无常哉

云何离性非性惑乱谓一切愚夫种种境界故

种种境界谓如不文恒河

如彼恒河饿鬼见不见故无惑乱性

饿鬼于河不见有水是无恒河之性如彼愚夫溺于惑乱不自知也

于余现故非无性

余具觉知见为恒河是有恒河之性如彼声闻执为实有于惑乱性欲坏灭之

如是惑乱诸圣离颠倒不颠倒是故惑乱常谓相相不坏故

诸圣于惑乱非愚夫之无惑乱性而不自知亦非如二乘之有惑乱性而务欲坏灭故离倒与不倒之觉斯不期于常而自常矣所以常者以未甞相相而务欲灭之故也故下文云云

大慧云何惑乱真实(乃至)于此惑乱有少分想非圣智事相

圣于惑乱已得如幻倒不倒见皆悉无有除此之外有少分觉即觉想也故曰非圣智事相

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说非圣言说

有者谓执惑乱性而有之此愚妄尔

彼惑乱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种种性

已下虽圣种性亦是不倒妄想也

大慧即彼惑乱妄想起缘觉乘种性谓即彼惑乱自共相不亲计著

有缘而觉非不计著但有所觉而不亲之尔

云何智者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谓觉自心现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

谓不于外性而起非性之想

起佛乘种性是名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

虽曰佛乘以有心量故不免妄想若知如幻则佛乘亦妄尔

又种种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种性

愚夫分別种种事性决定如是决定不异故曰惑想

彼非有事非无事是名种性义

声缘圣凡皆即惑乱而起种性彼种性中种种事物非即是物亦非非物皆随心而现故曰是名种性义

大慧即彼惑乱不妄想(乃至)是故说如离心

即惑乱之性而不妄想故诸圣能转舍心意意识等习气而为真如也说如离心者谓离心意意识等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惑乱如幻者复当与余惑作因

谓一切如幻前后转生诸余惑乱因此而起又大慧之疑也

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过故幻不起过无有妄想

一切如幻诸过潜消过之能消以无诸妄

大慧幻者从他明处生非妄想过习气处生

惟彼觉明乃能如幻

是故不起过大慧此是愚夫心惑计著非圣贤也

余惑作因以是生疑是愚夫计非圣贤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圣不见惑乱  中间亦无实  中间若真实
惑乱即真实  舍离一切惑  若有相生者
是亦为惑乱  不净犹如翳

若有离相亦惑乱也故曰不净

颂曰

寂寂空凝绝较量  妄疑惑乱败真常
却将觉想袪颠倒  挠破无心佛道场
影像不辞潭底现  妍终岂鉴中藏
但知一切皆如幻  万法纷纭掣电光

如幻差別分第三十

复次大慧非幻无有相似见一切法如幻大慧白佛言(乃至)言一切法如幻为异相计著

种种谓一切相异相谓颠倒相变异不同犹如幻化此大慧之疑也

若种种幻相计著(乃至)世尊有性不如幻者

大慧谓既有性相即不遽灭安可计著如幻

所以者何(乃至)种种相现如幻

一切色相非因而然既无所因则种种相现自如幻尔

大慧然不实一切法速灭如电是则如幻

以法不实速灭如电故言如幻

譬如电光(乃至)非愚夫现

愚夫执著不能速灭故云

如是一切性(乃至)非现色相计著

谓于一切性相若能观察无性乃如幻非于色相有所计著

佛告大慧非我说无生如幻(乃至)谓生无生

性体空寂凡有所生悉如幻梦故虽有生实未甞生

觉自心现量有非有外性非性无生现

但觉自心有及非有外性非性皆无生现

大慧非我前后说相违过(乃至)非自妄想种种计著缘

外道从有无生一切法不说自心妄想执著因缘而生

大慧我非有无有生(乃至)为摄受生死故

说言人之有性为欲众生知死生有去来非如断灭之见

坏无见断见故(乃至)种种业受生处故

谓有是业有是受生

以性声说摄受生死(乃至)为离性自性相故

佛说如幻非有所立欲有所离故也

随愚夫恶见相希望(乃至)说幻梦自性相一切法

愚夫恶见不知自心如来欲令破坏因缘计著之见故说幻梦为之对治

不令愚夫恶见希望(乃至)如实处见作不正论

法法如幻即无缘想亦无灭见遂令法相一切如实愚夫执著而以此说为不正论

大慧如实处见一切法者谓超自心现量

知心有现则心为现转未能无心心如实处则心无自心法惟自法如镜现像不将不迎心量之见亦将除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生作非性  有性摄生死  观察如幻等
于相不妄想

颂曰

世间万法自形彰  昧者依他尽日忙
故说幻因明遽灭  要同掣电暂时光
无生为破愚夫执  有性须知应病方
傥若无心如实处  曾无一物可思量

离名句形身分第三十一

复次大慧当说名句形身相(乃至)随入义句形身

假名显道故觉名句即入义句

疾得阿耨多罗(乃至)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

事以名立名以句定句以显义义有自性因自性故决定究竟

形身者(乃至)是名形身

形身者即字也

又形身者谓长短高下(乃至)自相现故说形

制字者长短高下像其本形故曰自相现

是名名句形身(乃至)应当修学

知名句形身即知所以言者在于言外而言者特筌蹄尔

名身与句身  及形身差別  凡夫愚计著
如象溺深泥

颂曰

形名章句乱纷然  不免鷄窻坐究研
万里江湖如到岸  行人何用守空舡

离相止惑分第三十二

复次大慧未来世智者(乃至)而言说无记止论

无记犹无所记录谓不立说也止论谓置而不答也如来为彼众生怖其著有故说言无记所以通之外道计著摄所摄性不知自心现量故止而不为说昧者不知佛之通义不在此而直以此称佛盖失之矣

非彼痴人之所能知(乃至)于因作无记论

若因于身命者是也故曰于因

不知自心现量故止彼

佛之止论为此而

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四种记论(乃至)不为熟者

四种记论谓直答反质答分別答置答置答即止论也

复次大慧一切法离所作(乃至)一切法不生

以外道于因作无记论故佛说因缘不生及性相不可得

大慧何故一切性离自性(乃至)说一切法不生

自觉则一切性相皆无所得故一切法不生

何故一切法不可持来(乃至)欲持去无所去

无所摄受故无所来既无所来复何所去

是故一切法离持来去(乃至)一切法不灭

性自性相悉无所有法不可得又何所灭

何故一切法无常(乃至)是故说一切法无常

本来寂灭何有无常无常性者因于世间诸相起故

何故一切法常(乃至)说一切法常

谓一切相起本无生性既本无生无常常矣

正觉所分別  自性不可得  以离于言说
故说离自性

颂曰

外道愚痴义不通  妄为止记混真空
若论圣智无踪迹  性相皆离绝异同

离四果差別分第三十三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乃至)以一切法境界无尽身财摄养一切

一切法无尽身财即华严之行海是也

佛告大慧有三种须陀洹(乃至)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

须陀洹无愚夫想有无非有无及一切法皆无实想此之妄想亦如愚夫缘起自性种种计著而生妄想也

愚夫妄想(乃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

谓欲去愚夫妄想如此而不知反随无实妄想妄想身见者以有人无我见

大慧俱生者须陀身见(乃至)大种及色不集故

谓须陀洹见自身它身色相本空虽曰遣色适长生相是乃俱生身见俱生身见者以有色不集等见

须陀洹观有无品不现(乃至)是名身见相

观有无一切不现方断身见而不生贪

大慧疑相者(乃至)是名疑相须陀洹断

谓疑法不生故曰疑相断

大慧戒取者云何(乃至)求受生彼则不取

谓诸愚夫持戒精勤种种苦行求受生处飨未来乐彼须陀洹不取是相故曰不取戒

除回向自觉胜(乃至)受持戒支

唯于回向等受持戒支则虽取而不取也

是名须陀洹戒相断(乃至)堕身见及诸结不断

须陀洹若作是念此是三结我离三结者是名见二法反堕身见而所谓结断者复不断矣

佛告大慧爱乐女人(乃至)非趣涅槃贪断

须陀洹果得正受乐故能断世间贪非能断趣涅槃贪

大慧云何斯陀含相(乃至)见相不生

照破色相及妄想生想于彼见相又皆不生

善见禅趣相故(乃至)使妄想不生故

于色相性以及非性而自生过患之见盖彼于妄想使不生故

为菩萨摩诃萨方便示现阿罗汉为佛化化

以佛之化化导众生曰化化一乘道果菩萨方便示现为佛化化此三种也

佛告大慧得寂静一乘道声闻非余者

谓今所说阿罗汉乃一乘道非彼二种故于下文述二种行以明一乘其行不然

大慧于妄想处种种说法(乃至)得果相说名得果

禅者入禅一切远离是谓得禅以见心现量是谓得果说名得果非实得果已上二种未超心量故非一乘

复次大慧欲超禅无量无色界者(乃至)有心量故

以前二种未离受想正受唯超自心现量者乃不复尔故曰不然凡以別二种有心量故自欲超禅无量无色界已下皆述寂静一乘道也

此则妄想量  若觉得解脱

颂曰

诸佛真机不易传  过诸色量实难肩
断除三结高持戒  顿照无生果已圆
唯有那含能见过  堪任罗汉得诸禅
一乘除是超心量  体合虗空不立玄

二种觉分第三十四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乃至)是名观察觉

觉性自性亦无性见即无四句之可离故曰选择离四句不可得

大慧此四句离(乃至)观察一切法应当修学

觉性自性即离四句法自法尔于此始名为一切法离此四句观察诸法始超四句而即自在故当修学

大慧云何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乃至)是名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

计著四大种之所宗即自因相而生譬喻且曰彼皆不实之所建立计著于此是有建立本无所有有立皆妄又当觉此

是名二种觉相(乃至)成就此二觉相

善觉二种故曰成就

人法无我相(乃至)得初地入百三昧

无所有觉即能观察行地方得初地入百三昧不旋踵间而超法云言其速也

善系心十无尽句

华严教中十无尽句

成熟众生(乃至)得自觉乐三昧正受

颂曰

观察觉中离四句  计他不实亦非真
到头无觉方为觉  始作如来阃域人

离四大造色分第三十五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

以有四大之性造出四大之色相

彼真谛者四大不生

真谛寂静故云不生盖无生想乃不生矣

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乃至)是名心现妄想分齐

于彼四大作不生观乃能觉知妄想分齐悉由自心所现分齐而知外性率皆非性

谓三界观(乃至)离四句通净

菩萨于三界中观四大造色之性本无所有离于四句通净而无所染

离我我所如实相自相分段

造色已离四句即于实相自相一切如之初无生灭之想即相而言故说分段

住无生自相成

若住实相即住无生如此自相乃成

大慧识者因乐种种迹境界故余趣相续

四大生色以诸根识乐于一切形迹境界其余诸趣以是续生

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乃至)大种不生

若觉无性四大种子亦无有生故云非彼四大缘

性形相处(乃至)外道妄想非我

颂曰

地水火风名四大  谁知和合众缘成
若知四大元无性  自相如如总不生

诸阴自性相分第三十六

复次大慧当说诸阴自性相(乃至)而妄想言一虗空

四大种性周徧法界然其色相犹可指陈若夫非色诸阴逈离数相如人妄言为一虗空也

大慧如是阴(乃至)非圣贤也

诸阴离相离性及离四句因迷而有觉后皆空愚夫妄执以为实有故曰非圣贤也

大慧圣者(乃至)离异不异故

圣者之于五阴倐有忽无如幻出种种色像又如幻梦影像未甞计其同异故永嘉云五阴浮云空去来

大慧圣智趣(乃至)汝当除灭

诸阴性相本来空寂皆因妄想而现圣智旨趣不堕有无同其妄想所现而无所著故云是名诸阴自性相汝当除灭

已说寂静法(乃至)法无我见净

法虽无我其见犹存见性兼忘乃真寂静

及入不动地(乃至)普济众生亦复如是

颂曰

五阴浮云性本离  还如梦影勿生疑
法无我见仍虗净  空手廛中一幻师

离四种涅槃差別分第三十七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

谓不觉性自性而以为非性即涅槃者

种种相性非性涅槃

谓以一切性相皆为非性即涅槃者

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

谓初以性相为非性今乃觉焉而实觉想于此即涅槃者

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

谓断诸阴流注而即涅槃者

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乃至)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外道涅槃不离妄想识阴种子如来所言一切识灭名为涅槃非实有性

大慧白佛言世尊(乃至)云何离意识非七识

大慧谓既立八识何故于此但说意识灭而非七识灭也

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

因及攀缘初由意识若意识灭则七识无由而生

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乃至)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

自境界分段计著至因缘生意识之所生也自不坏身相至亦如是七识之所生也习气滋生长养藏识意与之俱计著我所而有思惟相续因缘乃生意识若夫不坏身相藏识则如来藏也藏识为之因攀缘所现而聚于心乃生七识七识即前所谓现识意识即前所谓分別事识不坏身相藏识即前所谓真识心之所现意识分別七识随之意识灭尽无所攀缘七识空名故当自灭

如是意识灭  种种识不生

颂曰

妄想纷拏不自知  却于心镜现形仪
遂令七识攀缘起  留得诸尘意里推
境上根茎如不著  灵源澄湛更何疑
超然宝藏无形像  对面知他是阿谁

离妄想自性差別分第三十八

复次大慧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別通相(乃至)谓有所说事自性圣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说妄想是名所说事妄想

圣智所知了义妄说若依彼而生言说故名所说事妄想

是名自性妄想

本无所有妄立自性以为此法如是如是不异意见也

谓缚不缚因缘计著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

谓执因能缚而有所缚如人以绳方便力故已复解

大慧计著缘起而计著者(乃至)如幻示现种种之身

计著缘起于妄自性而生计著如依于幻见种种物

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

凡夫以此转执幻相

心缚于境界  觉想智随转

随境而觉谓之觉想

无所有及胜  平等智慧生  妄想自性有

已下皆妄立缘起之性

世谛第一义

以世谛及第一义为二

第三无因生

又立无生之说为三

妄想说世谛  断于圣境界

已上诸妄惟圣则断

譬如修行者  于一种种现

于一理而现种种

究竟不成就  则度诸妄想

究竟而诸相不就则度矣

自觉知尔炎  彼无有差別

唯自觉则知差別者皆尔炎也

已无有性

谓成自性

云何妄想觉

至成自性则一切无性云何用觉

妄想种种现  清净圣境界

唯圣乃知虽现而非实

离二妄想者  如是则为成

颂曰

妄想皆因缘即起  更论无有异兼同
还如无里重占梦  觉后方知一切空

自觉一乘相分第三十九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乃至)离见妄想

觉其不由于他因心而见于此心见又当远离

上上升进入如来地(乃至)及觉法无我

烦恼习气已断又当觉法无我若不觉法无我则未能忘法如味著三昧乐及非性无漏界是也

彼一切起烦恼(乃至)非性无漏界觉

烦恼习气虽断而未能觉法无我方且味著三昧乐及非性无漏境界智者于此又当觉也观察一切皆本非性而证无漏性相未忘故当觉也

诸乘非究竟

有心即堕三乘

颂曰

圣智无乘名自觉  盖言自照不由人
味贪三昧皆为障  无漏为心未免尘
终被相风时皷转  犹如浮木泛江津
廓然觉性空中泯  始得如来自在身

楞伽经纂卷第二


校注

一无如等五字 意一作恶 谓上一有唐云二字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己【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但【CB】伹【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楞伽经纂(卷2)
关闭
楞伽经纂(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