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纲要卷八

卷三百九十六之七叶(胜义瑜伽品)至三百九十七之十五叶

善现言一切法皆用无性为自性何故有时佛说有清净法耶佛告善现我说一切法平等性为清净法世尊何等一切法平等性善现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一切法平等性此平等性名清净法此依世俗说为清净不依胜义所以者何胜义谛中无分別无戏论一切音声名字路绝善现言若一切法如梦所见如像如响如阳焰如光影如幻事如变化身如寻香城虽现似有而无实事云何依止如是非真实法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我当圆满一切法我当發起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无边世界我当發起一妙音声遍满十方无边世界随诸有情心心所法意乐差別为说种种微妙法门令勤修学证得殊胜利益安乐佛告善现汝所说法岂不亦如梦之所见如像如响乃至如寻香城耶善现答言如是世尊若一切法如梦所见广说乃至如寻香城皆无实事云何菩萨摩诃萨發诚谛言我当圆满一切功德利益安乐无量有情世尊非梦所见广说乃至寻香城中所现物类能行一切法况能圆满余一切法亦应如是俱非实故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非实有法尚不能行一切法况能圆满非实有法复次善现一切法非实有故不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如是诸法一切皆是思惟造作诸有思惟所造作法皆不能得一切智智复次善现如是诸法于菩提道虽能引發而于其果无资助能由此诸法无生无起无实相故诸菩萨摩诃萨从初發心虽起种种身语意善修行一切法而知一切如梦所见乃至如寻香城皆非实有复次善现如是诸法虽非实有若不圆满决定不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白佛言佛证无上正等觉时所得佛法为依世俗为依胜义说得名耶佛告善现依世俗故说名为得不依胜义若依胜义能得所得俱不可得若谓此人得如是法便有所得有所得者便执有二不能得果亦无现观善现言执无二者为能得果有现观耶佛言执无二者亦复如是若无二无不二即名得果亦名现观所以者何若执由此便能得果亦有现观及执由彼不能得果亦无现观俱是戏论若离戏论乃可名为法平等性善现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此中何谓法平等性佛言若于是处都无有性亦无无性亦不可说为平等性如是乃名法平等性当知法平等性既不可说亦不可知除平等性无法可得离一切法无平等性善现法平等性异生圣者俱不能行非彼境故善现言法平等性岂亦非佛所行境耶佛言法平等性非诸贤圣所行之境谓随信行若随法行若第八若预流乃至若诸佛应正等觉皆不能以法平等性为所行境善现言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皆得自在云何可言法平等性亦非诸佛所行境耶佛言若平等性与佛有异可言是佛所行之境然平等性与佛无异云何可说佛行彼境善现当知若诸异生法平等性若随信行法平等性若随法行法平等性若诸第八乃至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法平等性皆同一相所谓无相是一平等无二无別于此一法平等性中诸平等性既不可得于中异生及诸圣者差別之相亦不可得(九十六卷竟)善现言若一切法平等性中异生圣者法及有情俱无差別云何三宝出现世间佛言如来于法方便善巧能于无相建立种种法等差別复次善现若诸如来不为有情施设诸法差別之相诸有情类为能自知不善现答言诸有情类不能自知佛言是故如来应正等觉于无相法方便善巧虽为有情施设种种差別之相而于诸法平等法性都无所动善现言如是一切愚夫异生亦于诸法平等法相无所动不如是随信行若随法行若第八预流乃至若菩萨摩诃萨亦于诸法平等法性无所动不佛言一切法及诸有情皆不出过平等法性皆于诸法平等法性都无所动善现白佛言若一切法平等法性即是异生平等法性亦是随信行随法行第八预流乃至如来应正等觉平等法性令一切法及诸有情相应异故性亦应异是则法性亦应各异云何于诸异相法等可得安立法性一相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分別法及诸有情有种种性佛告善现一切法性是空性不善现答言如是世尊一切法性皆是空性佛告善现于空性中法等异相为可得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于空性中一切异相皆不可得佛告善现由此当知平等法性非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善现白佛言平等法性为是有为为是无为佛告善现平等法性非是有为非是无为然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离无为法有为法亦不可得善现若有为界若无为界如是二界非相应非不相应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世俗说不依胜义何以故非胜义中可有身行语行意行非离身行语行意行胜义可得当知即有为无为平等法性说名胜义是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动胜义而行菩萨摩诃萨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胜义瑜伽品竟)

卷三百九十七之十六叶(无动法性品)

善现若诸法等平等法性皆本性空此本性空于有无非能所作云何不动胜义而作菩萨所应作事佛告善现若诸有情自知诸法皆本性空则诸如来不现神通作希有事谓于诸法本性空中虽无所动而令有情远离种种妄想颠倒安住诸法空解脱生死苦谓令有情远离一切想亦令远离一切法想安住无为界解脱生死苦无为界者即诸法空依世俗说名无为界善现言由何空故说诸法空佛告善现由想空故说诸法空复次善现若变化身复作化事此有实事而不空耶善现答言诸所变化都无实事一切皆空佛告善现变化与空如是二法非合非散此二俱以空空故空不应分別是空是化何以故非空性中有空有化二事可得以一切法毕竟空故复次善现无一切法非化诸是化者无不皆空善现言世间诸蕴诸处诸界缘起缘生缘起支等可皆是化诸出世间波罗蜜多若三十七菩提分法乃至若由彼法所得诸果若依彼法施设种种补特伽罗岂亦是化佛告善现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无非是化然于其中有是声闻所化有是独觉所化有是菩萨所化有是如来所化有是烦恼所化有是善法所化由此因缘说一切法皆如变化等无差別善现复白佛言所有断果谓预流果或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或独觉地或如来地永断烦恼习气相续岂亦是化佛告善现如是诸法若与生灭二相合者亦皆是化世尊何法非化善现若法不与生灭相合者是法非化世尊何法不与生灭相合善现不虗诳法即是涅槃此法不与生灭相合是故非化善现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平等法性一切皆空无能动者无二可得无有少法非自性空云何涅槃可言非化佛告善现如汝所说无有少法非自性空此自性空非声闻作非独觉作非菩萨作非如来作亦非余作有佛无佛其性常空此即涅槃是故我说涅槃非化非实有法名为涅槃可说无生无灭非化(无动法性品竟)

卷三百九十八(常啼菩萨品) 卷三百九十九之十四叶

常啼菩萨常乐居阿练若处歘然闻有空中声曰咄善男子汝可东行决定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内外法心莫散乱勿破威仪勿坏身相勿动于一切法何以故若于诸法有所动者则于佛法不能安住于生死诸趣轮回不能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空中声复语常啼菩萨言善男子汝当于空无相无愿甚深之法应生信解汝应以离一切相心求深般若波罗蜜多

常啼菩萨思惟何时当见法涌菩萨得闻般若波罗蜜多永断种种虗妄分別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当知常啼菩萨即住此处作是念时于一切法中起无障智见由斯智见即能现入无量殊胜三摩地门安住如是三摩地中现见十方诸佛如来咸共赞慰教诫教授此诸三摩地所禀自性无入无出亦不见法能入出者以于诸法无所执故即名般若波罗蜜多时十方佛方便赞慰教诫教授忽然不现常啼菩萨心怀惆怅作是思惟我向所见十方诸佛先从何来今往何所谁能为我断如是疑我当疾诣法涌菩萨所当以何物而为供养我若空往自喜不生何以表知至诚求法我于今者应自卖身以求价值持用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何以故我于长夜诸界趣生虗丧坏灭无边身命无始生死受无量苦故我今者定应卖身时天帝释见已念言此善男子我当试之为实慕法为惑世间即自化作婆罗门语常啼曰我欲祠天但须人血人髓人心常啼即申右手执取利刀刺臂出血破骨出髓欲剖心出有长者女作是念言何因缘故困苦其身常啼报曰我为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长者女言当获何等功德胜利常啼答言法涌菩萨于甚深法已得自在当为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菩萨所学菩萨所乘菩萨所行菩萨所作我得闻如说修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长者女恭敬合掌白常啼言大士家贫尚为如是微妙功德不惜身命况我家富为是功德而不弃舍唯愿大士勿复自害我身亦愿随大士往共植善根为得所说诸佛法故时天帝释即复本形曲躬而立赞言大士善哉善哉为法至诚坚固乃尔我实不用人血心髓但来相试今何所愿我当相与常啼报言我本所愿唯有无上正等菩提天主颇能与斯愿不时天帝释赧然有愧此非我力唯有诸佛大圣法王于法自在能与斯愿常啼报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我所愿颇能惠不时天帝释倍复生慙我于此愿亦不能与然我有力令大士身平复如故常啼报言如是所愿自能满足无劳天主时长者女入舍白父母言愿多与我家中所有种种供具亦听我身五百侍女持诸供具往妙香城为欲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定获无边微妙佛法父母报言汝应严办供具侍从速当共往常啼菩萨寻声复问天帝释言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今在何处我欲供养唯愿示之天帝释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在此台中七宝座上四宝函内真金为叶吠瑠璃宝以为其字法涌菩萨以七宝印自封印之尔时常啼菩萨及长者女并其父母侍女闻是语即取所持种种供养之具分作二分先持一分诣宝台所供养般若波罗蜜多复持一分俱共往诣法涌菩萨所供养顶礼双足合掌恭敬右绕三匝却住一面请问大师我先所见十方诸佛先从何来今往何所唯愿为我说彼诸佛所从至处令我了知生生常见诸佛(常啼菩萨品竟)

卷三百九十九之十四叶(法涌菩萨品) 卷四百

尔时法涌菩萨摩诃萨告常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法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何以故诸法实性皆不动故善男子诸法无来无去不可施设诸法即是如来应正等觉广说乃至佛薄伽梵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非即诸法非离诸法善男子诸法真如如来真如一而非二善男子诸法真如非合非散唯有一相所谓无相善男子诸法真如非一非二非三非四广说乃至非百千等何以故诸法真如离数量故非有性故譬如阳焰乃至如梦为所何来去何所至彼人愚痴无智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善男子若于如是诸佛所说甚深法义不如实知执如来身是名是色有来有去当知彼人迷法性故远离般若波罗蜜多亦复远离一切佛法善男子诸有为法缘合故生缘离故灭于中都无生者灭者是故诸法无来无去诸如来身依本修净行圆满为因缘故及依有情先修见佛业成熟故有如来身出现于世佛身灭时亦无所去但由因缘和合力尽即便灭没是故诸佛无来无去善男子汝于如来应正等觉无来去相应如是知随此道理于一切法无来去相亦如是知善男子若于如来应正等觉及一切法能如实知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定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法涌菩萨为常啼菩萨说诸如来无来无去相时令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诸山大海及诸天宫六种变动诸魔宫殿皆失威光魔及魔军皆悉惊怖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草木丛林生非时华悉皆倾向空中亦雨种种香华时天帝释及诸天众言得闻如是胜义之教一切世间住身见者闻是法能舍执著皆悉住于难伏之地常啼菩萨踴跃欢喜作是念言我今已为获大善利谓因我问令诸有情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诸如来应正等觉无来去相令尔所众获大饶益我由如是殊胜善根足能成办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无复疑虑我于来世定成如来应正等觉利益安乐无量有情顶礼双足合掌恭敬白言大师我从今日愿以身命奉属大师以充给使作是语合掌而住时长者女及诸眷属合掌恭敬白常啼言我等从今亦以身命奉属供侍是时法涌菩萨说法既久日将欲没下师子座还入宫中尔时常啼菩萨便作是念我为法故而来至此未闻正法不应坐卧我应唯住行立威仪以待大师法涌菩萨既入宫时经七年一心不乱游戏菩萨无量无数三摩地门安住菩萨无量无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常啼菩萨于七岁中不坐不卧唯行唯立长者女亦七岁中唯行唯立不舍所愿进止相随常啼菩萨作是念言我今当为法涌菩萨敷设严饰师子之座扫洒其地散妙香华既敷座求水洒地恶魔隐蔽城内外水皆令不现乃至遍体皆刺出血为说法师周洒其地曾不發起一念异心时天帝释作是念变常啼等所出身血一切皆成栴檀香水有天上不可思议最胜甚奇栴檀香气时法涌菩萨摩诃萨过七日从所游戏三摩地门安庠而起为说般若波罗蜜多告常啼言善男子一切法平等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平等一切法远离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远离一切法不动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动一切法无念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念一切法无畏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畏一切法无惧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惧一切法一味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一味一切法无际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际一切法无生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一切法无灭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灭太虗空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大海水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妙高山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妙高山严好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严好如太虗空无分別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分別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差別句义即于座前得六十二亿三摩地门从是以后多闻智慧不可思议犹如大海随所生处恒见诸佛常生诸佛净妙国土乃至梦中亦常见佛为说般若波罗蜜多亲近供养曾无暂舍离无暇法具足有暇(法涌菩萨品竟)

卷四百之十七叶(结劝品)

善现当知由是理趣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威德殊胜令诸菩萨速能引得一切智智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学六种波罗蜜多令速圆满欲具通达诸佛境界欲得诸佛自在神通欲疾证得一切智智欲能毕竟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应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应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恭敬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如说修行如理思惟甚深义趣书写流布为他解说应以种种上妙华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葢妓乐灯明及余种种珍奇杂物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所以者何由此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如来应正等觉真生养母是诸菩萨摩诃萨众真轨范师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咸共尊崇恭敬赞叹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无不供养精勤修学是为如来真实教诫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于如来有爱敬不阿难陀曰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我于佛所实有爱敬如来自知佛告庆喜如是如是汝于我所实有爱敬汝从昔来尝以慈善身语意业恭敬供养随侍于我未曾违失庆喜汝应如我现在以实爱敬供养我身我涅槃后汝亦当用如是爱敬供养尊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第二第三佛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教诫庆喜令深爱敬供养尊重过如来身复告庆喜我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对今大众付嘱于汝汝应受持我涅槃后乃至一字勿令忘失如是般若波罗蜜多随尔所时流布于世当知即有诸佛世尊现住世间为众说法庆喜当知若有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恭敬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如说修行如理思惟甚深义趣书写流布为他解说复以种种上妙华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葢妓乐灯明及余种种珍奇杂物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当知是人常见诸佛恒闻正法修诸梵行时薄伽梵说是经无量菩萨摩诃萨众慈氏菩萨而为上首大迦叶波及舍利子阿难陀诸大声闻及余天龙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按经文初分四百卷后第二分七十八卷第三分四十七卷第四分二十八卷第五分十卷总计一百六十三卷与初分四百卷经义相同品目互异或一品分为两或二品合为一品既分合各殊义则繁简互出随文悉载不免复陈兹照卷次详列品目而以初分品目系注其下庶异同皎尔义可相參品题秩然全经宛在至于经中意义有初分含摄而后分發挥圆满更圆满者有绪本初分而引伸曲畅融通更融通者亦间有初分未载者另集义同文异一卷备全经之后仍详注所自令与初分经文义趣交參掀揭各见別开生面倍饶融通探索多奇廼无遗憾其自五百六十五卷第六分后以至第七会及第十六会凡三十五卷经文仍依初分例提纲要晰条理录之葢列品题者倣昔人以经题一句为全经慎遗漏也辨异同者俾学人以妙义各见为融通珍义趣也大抵区区之意务简约以便流通则惟恐文繁捧全经而毋凌节又惟恐或略庶几体备全经义探简要行笈毋繁流通克广是余志尔敬为引端以当前导统俟高贤慈悲鉴別

庚戌仲冬望前一日七空居士葛䵻合十载述

○大般若经第二会序

观夫委契中道摅妙轨于无垠流赏一归漾玄津于有截何尝不首情而汲悟即事以排疑疑繁而诲自广悟初而访逾笃所以重指鹫阿再扣龙众慧命相聚则善现居宗法恐为群则妙祥端首既而摇区示警辟㝢开严舌掩大千身分巨亿光泛慈影而六趣沾和声飏法言而十方动讯既骇殊观方希秘奖或谓迹高类诞情昏伫析故尝言曰殉蠡管之察是病高深执蟪菌之辰终欺岁祀夫以浅定微术犹擅五通小善片言实应千里况埏孕群品弹厌众灵万期一会穷冥极远是使微尘刹土不动而游恒沙诸佛不谋而证非般若至𧷤其孰能致此是用十空莹晒七如朗听虽恼趣森横寂岸层迥莫不同幻蘂之开落不灭不生比梦象之妍无染无净猋谷投响则誉毁共销月池寖色则物我俱谢文优理诣感通悟永凡有八十五品七十八卷即旧大品光赞放光然大品之于光赞词倍丰而加美即明此分之于大品文益具而弥正攒辉校宝岂不盛欤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四百一 缘起品(初分缘起品)

卷四百二 欢喜品(初分学观品)

卷四百二之十七叶 观照品(初分学观品) 卷四百三(初分相应品) 卷四百四(初分转生品) 卷四百五之十二叶(观照品竟)

卷四百五之十三叶 无等等品(初分赞胜德品)

卷四百五之十七叶 舌根相品(初分现舌相品)

卷四百六 善现品(初分教诫教授品) 卷四百七 卷四百八之十叶(善现品竟)

卷四百八之十一叶 入离生品(初分劝学品)

卷四百八之十八叶 胜军品(初分无住品)

卷四百九 行相品(初分行相品) 卷四百十之五叶(行相品竟)

卷四百十之六叶 幻喻品(初分譬喻品)

卷四百十一 譬喻品(初分菩萨品 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一之十五叶 断诸见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一之十八叶 到彼岸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二之十七叶(到彼岸品竟)

卷四百十二之十八叶 乘大乘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三 无缚解品(初分大乘铠品)

卷四百十三之十六叶 三摩地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四之十三叶(三摩地品竟)

卷四百十四之十四叶 念住等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五之十叶(念住等品竟)

卷四百十五之十一叶 修治地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六之十四叶(修治地品竟)

卷四百十六之十五叶 出住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七之十二叶(出住品竟)

卷四百十七之十三叶 超胜品(初分赞大乘品) 卷四百十八之四叶(超胜品竟)

卷四百十八之五叶 无所有品(初分赞大乘品) 卷四百十九 卷四百二十之十叶(无所有品竟)

卷四百二十之十一叶 随顺品(初分随顺品)

卷四百二十之十四叶 无边际品(初分无所得品) 卷四百二十一 卷四百二十二 卷四百二十三(初分观行品)(无边际品竟)

卷四百二十三之十二叶 远离品 卷四百二十四(初分无生品 初分净道品)(远离品竟)

卷四百二十五 帝释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卷四百二十六之二叶(帝释品竟)

卷四百二十六之三叶 信受品(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四百二十六之八叶 散华品(初分散华品 初分学般若品初分求般若品) 卷四百二十七(初分叹众德品)(散华品竟)

卷四百二十七之五叶 授记品(初分摄受品)

卷四百二十七之十二叶 摄授品(初分摄受品) 卷四百二十八之三叶(摄受品竟)

卷四百二十八之四叶 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二十九 福生品 功德品 外道品 天来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之五叶 设利罗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一 经文品(初分较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二之十叶(经文品竟)

卷四百三十二之十一叶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四百三十四 大师品(初分赞般若品)

卷四百三十四之十八叶 地狱品(初分谤般若品 初分难信难解品) 卷四百三十五

卷四百三十六 清净品(初分著不著相品)

卷四百三十六之十六叶 无标帜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四百三十七

卷四百三十七之十五叶 不可得品

卷四百三十八 东北方品(初分难闻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九 卷四百四十(东北方品竟)

卷四百四十之四叶 魔事品(初分魔事品)

卷四百四十之十四叶 不和合品(初分魔事品) 卷四百四十一

卷四百四十一之十四叶 佛母品(初分佛母品) 卷四百四十二之十四叶(佛母品竟)

卷四百四十二之十五叶 示相品(初分佛母品 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四百四十三(示相品竟)

卷四百四十四 成办品(初分办事品 初分众喻品)

卷四百四十四之十四叶 船等喻品(初分众喻品) 卷四百四十五

卷四百四十五之六叶 初业品(初分真善友品)

卷四百四十六之六叶 调伏品(初分趣智品)

卷四百四十六之十六叶 真如品(初分真如品) 卷四百四十七 卷四百四十八

卷四百四十八之八叶 不退转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四百四十九 转不转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四百四十九之十八叶 甚深义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四百五十(甚深义品竟)

卷四百五十一 梦行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四百五十一之四叶 愿行品(初分愿行品)

卷四百五十一之十七叶 殑伽天品

卷四百五十二 习近品(初分善学品)

卷四百五十二之十五叶 增上慢品(初分善学品) 卷四百五十三 卷四百五十四(初分断分別品)(增上慢品竟)

卷四百五十四之十四叶 同学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四百五十五

卷四百五十五之十一叶 同性品(初分巧便学) 卷四百五十六

卷四百五十六之五叶 无分別品(初分愿喻品)

卷四百五十六之十七叶 坚非坚品(初分坚等赞品) 卷四百五十七

卷四百五十七之十六叶 实语品(初分嘱累品) 卷四百五十八

卷四百五十八之十四叶 无尽品(初分无尽品)

卷四百五十九 相摄品(初分相引摄品)

卷四百六十 巧便品(初分多问不二品)卷四百六十一(至)四百六十三之四叶(巧便品竟)

卷四百六十三之五叶 树喻品(初分实说品)

卷四百六十四 菩萨行品(初分巧便行品)

卷四百六十四之六叶 亲近品(初分巧便行品)

卷四百六十四之十三叶 徧学品(初分徧学道品) 卷四百六十五(徧学品竟)

卷四百六十五之十八叶 渐次品(初分三渐次品) 卷四百六十六

卷四百六十六之十五叶 无相品(初分无相无得品) 卷四百六十七

卷四百六十七之十四叶 无杂品(初分无杂法义品) 卷四百六十八

卷四百六十八之十四叶 众德相品(初分诸功德相品) 卷四百六十九(至)四百七十一之七叶(众德相品竟)

卷四百七十一之八叶 善达品(初分诸法平等品) 卷四百七十二 卷四百七十三

卷四百七十三之五叶 实际品(初分不可动品) 卷四百七十四之十五叶(实际品竟)

卷四百七十四之十五叶 无阙品(初分成熟有情品) 卷四百七十五

卷四百七十六 道土品(初分严净佛土品)

卷四百七十七 正定品(初分净土方便品)

卷四百七十七之十四叶 佛法品(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四百七十八 无事品(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四百七十八之八叶 实说品(初分胜义瑜伽品)

卷四百七十八之二十叶 空性品(初分无动法性品)(第二分竟)

○大般若经第三会序

夫正理晦于率情而情由理镜妙观暌于循迹而迹以观冥然情迹两崇假名相而躭习则理观双拔资渐渍于多闻王城所以亟迁圣席于兹复坦是用入游戏定擒前会之神踪出微妙音集向时之遥证光敷法润澡沃心源将欲利无利于情区度不度于生品运六通于即寂流四辩于忘言固当住不思议得无分別至如梦中重梦尚萦驰徇之劳即明觉后复觉乃有發蒙之庆何物物之殊炫而如如之罕觏哉彼如复如者非异所异也在缠出缠而性净有佛无佛而体常会之则归来号如来矣乖之则流异称异生焉前际空而累尽后际空而德满尔其辟甘露门坐金刚座假名法外无色而庄严胜义谛中无心而启悟故能断以空滞空之恶取开无说假说之善权熈妙色之殊对霈圆音之各解莫非自般若以为源依般若以成学譬山王之高妙谷王之宗长义必重深辞亦丰秘凡五十九卷三十一品于旧无涉号单译焉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四百七十九 缘起品(初分缘起品)

卷四百七十九之十叶 舍利子品(初分相应品 初分转生品) 卷四百八十(至)四百八十二之十二叶(舍利子品竟)

卷四百八十二之十三叶 善现品(初分教诫教授品) 卷四百八十三 卷四百八十四(初分劝学品 初分无住品 初分波若行相品)卷四百八十五(初分譬喻品)卷四百八十六(初分菩萨品 初分摩诃萨品)卷四百八十七(初分大乘铠品)卷四百八十八 卷四百八十九 卷四百九十(初分辩大乘品)卷四百九十一 卷四百九十二 卷四百九十三(初分赞大乘品 初分随顺品)卷四百九十四 卷四百九十五 卷四百九十六(初分无所得品)卷四百九十七(初分观行品)卷四百九十八(初分无生品 初分净道品)(善现品竟)

卷四百九十八之十六叶 卷四百九十九 天帝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五百(初分学般若品)

卷五百之十二叶 现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一 卷五百二

卷五百二之四叶 称扬功德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三(称扬功德品竟)

卷五百三之五叶 佛设利罗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三之十五叶 福聚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四(福聚品竟)

卷五百四之十八叶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五百五

卷五百五之十八叶 地狱品(初分赞般若品 初分谤般若品) 卷五百六

卷五百六之十七叶 叹净品(初分赞清净品 初分著不著相品) 卷五百七

卷五百七之十五叶 赞德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五百八 陀罗尼品 卷五百九

卷五百九之五叶 魔事品(初分魔事品)

卷五百十 现世间品(初分佛母品)

卷五百十一 不思议等品(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五百十一之五叶 譬喻品(初分众喻品)

卷五百十二 善友品(初分真善友品 初分趣智品)

卷五百十三 真如品(初分真如品) 卷五百十四

卷五百十四之五叶 不退相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五百十五

卷五百十五之十七叶 空相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五百十六 卷五百十七(空相品竟)

卷五百十七之十一叶 殑伽天品

卷五百十七之十四叶 巧便品(初分善学品) 卷五百十八 卷五百十九(初分断分別品) 卷五百二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二十之十二叶 学时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二十一 见不动品(初分愿喻品 初分坚等赞品) 卷五百二十二(见不动品竟)

卷五百二十三 方便善巧品(初分无尽品 初分相引摄品) 卷五百二十四(初〔问〕多问不二品) 卷五百二十五 卷五百二十六(初分实说品 初分巧便行品)(方便善巧品竟)

卷五百二十七 慧到彼岸品(初分遍学道品)

卷五百二十八 妙相品(初分三渐次品) 卷五百二十九(初分无相无得品) 卷五百三十(初分诸功德相品) 卷五百三十一卷五百三十二(妙相品竟)

卷五百三十二之四叶 施等品(初分诸法平等品) 卷五百三十三(初分不可动品) 卷五百三十四(初分成熟有情品) 卷五百三十五(施等品竟)

卷五百三十五 佛国品(初分严净佛土品)卷五百三十六

卷五百三十六之三叶 宣化品(初分净土方便品 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五百三十七(初分胜义瑜伽品 初分无动法性品)(宣化品竟)(第三分竟)

○大般若经第四会序

若夫识之所识曷尝非识如之所如未始不如是故能行与所行兼空则摄受之理废自性与无性不异则执取之念忘若忘执而有恃或存槩以隳业知盛修而不行乃虗己而制胜恐野马之情未戢故灵鹫之谈复敞或曰其在名也每切有行之诫其在实也必警无行之怠涂致或爽折中奚归窃应之曰一切凡夫剖名相之符保痴爱之宅所以措怀有著拟议必违至真反此动寂斯会由此言之行亦不行不行亦不行而宛然行矣宛然不行矣以假名般若授假名菩萨是持幻法与幻人故无作亦无得此又晨蜉之语岁梦蝶之议觉乎慨斯取之未倾欣此教之方渐凡二十九品一十八卷即旧小品道行新道行明度经品之为言分也分有长短故有大品小品焉道行即分中之初品译者取以別经明度乃智度之异言即就总目为号实由残缺未具故使名题亦差今大教克圆鸿规允布心术之要可复道哉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三十八 妙行品(初分劝学品 初分无住品 初分般若行相品 初分无生品) 卷五百三十九

卷五百三十九之四叶 帝释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五百三十九之十六叶 供养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卷五百四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四十一之七叶(供养窣堵波品竟)

卷五百四十一之八叶 称扬功德品

卷五百四十一之十一叶 福门品 卷五百四十二

卷五百四十三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五百四十四之九叶(随喜回向品竟)

卷五百四十四之十叶 地狱品

卷五百四十五 清净品(初分著不著相品)

卷五百四十五之十叶 赞叹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五百四十五之十五叶 总持品(初分难闻功德品) 卷五百四十六之十叶(总持品竟)

卷五百四十六之十一叶 魔事品 卷五百四十七

卷五百四十七之五叶 现世间品(初分佛母品)

卷五百四十七之十八叶 不思议等品(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五百四十八之八叶 天赞品(初分趣智品)

卷五百四十八之十七叶 真如品(初分趣智品 初分真如品) 卷五百四十九

卷五百四十九之六叶 不退相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五百四十九之十八叶 空相品(初分不退转品屡言空) 卷五百五十

卷五百五十之四叶 深功德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五百五十之十四叶 殑伽天品(初分殑伽天品)

卷五百五十之十六叶 觉魔事品(初分善学品) 卷五百五十一

卷五百五十一之十四叶 善友品(初分善学品) 卷五百五十二之四叶(初分断分別品)(善友品竟)

卷五百五十二之五叶 天主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五十二之九叶 无杂无异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五十二之十七叶 迅速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五十三

卷五百五十三之六叶 幻喻品(初分愿喻品)

卷五百五十三之十五叶 坚固品(初分坚等赞品) 卷五百五十四(坚固品竟)

卷五百五十四之七叶 散华品(初分嘱累品 初分无尽品)

卷五百五十五 随顺品(第四分竟)

○大般若经第五会序

葢闻申申夭夭宴居而欲流诲愤愤悱悱离座而思请益况深慈之远鞠徧知之委照妙感之潜通玄机之盛扣其于说也何能已乎神运之来亟谐景集灵山之上复动希声良由心涂易芜情霭难拂滞识象之为识昧空色之即空岂知夫法体法如不一不二性相性宗言虑莫寻既无一在而可舒又无不在而可卷谅非朕兆之可导又非尘躅之可随斯则行不行矣住不住矣观无二之性与二不二则非一之名在一恒一故纷之则万舛澄之则一如一如未限而义区之一义未易而名异之一名未改而相贸之一相未派而取乱之过此以往其不涯矣故正乘之与大心回向之与随喜忘之则戒定慧蕴存之则相心见倒夫见生死者三有著涅槃者二乘是故知生死空斯出三界矣知涅槃空斯过二地矣释五华之授记乃证菩提搋七宝之较量高深福地天供天护加顶赞而徒殷神呪神珠语灵祥而不极铺惟此会未传兹壤凡二十四品今译十卷亹亹通韵新新渴奉者固当不以抵羽而轻积珍矣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五十六 善现品(初分无生品)

卷五百五十六之十八叶 天帝品(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求般若品)

卷五百五十七 窣堵波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五十七之十一叶 神呪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五十八 设利罗品

卷五百五十八之六叶 经典品

卷五百五十八之十二叶 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五百五十九 地狱品

卷五百五十九之九叶 清净品

卷五百五十九之十七叶 不思议品 卷五百六十之七叶(不思议品竟)

卷五百六十之八叶 魔事品

卷五百六十之十五叶 真如品

卷五百六十一 甚深相品

卷五百六十一之十叶 船等喻品

卷五百六十一之十一叶 如来品

卷五百六十二 不退品

卷五百六十二之十三叶 贪行品 卷五百六十三

卷五百六十三之六叶 姊妹品

卷五百六十三之十三叶 梦行品

卷五百六十四(初分善学品 初分断分別品)

卷五百六十四之九叶 修学品

卷五百六十四之十四叶 根栽品 卷五百六十五(初分巧便学品 初分愿喻品)

卷五百六十五之七叶 付嘱品

卷五百六十五之十四叶 见不动佛品(第五分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六会序

原夫控归涂以弥纶践要极而端务莫若警十度于一施披六蔽于三檀矧般若之大猷固总领而高视诚庶心之扄牖积行之枢轴故能范围真际充塞尘区泛之则无缘绥之则无动大悲抗其首大舍维其末恬五痛之苦修倐三祗之遥序愿无近远遇物成资善靡鸿纤触涂必衍凭无象而永日辍有轮于长夜穷幽尽妙其般若之致乎有天王是为最胜捐乐宫而下拜泛嘉言而上表念兹在兹爰究爰度然以位悬道隔非目击之能存所以轨众谐辰寄言提而取悟即旧胜天王般若今译成八卷一十七品其發明弘旨敞拔幽关固法宝骈映义林交积自性三种无性以芊眠果德万区殷不德而辉焕凡鼓箧之土犹希取质况乘杯之客如何勿思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六十六(缘起品)

卷五百六十六之五叶(通达品)

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通达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慧般若方便善巧妙愿智波罗蜜多是名菩萨修学一法能通一切法

卷五百六十七(显相品)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地水火风空等相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信解如来三种清净

世间常有大火炽然谓贪嗔痴为火烟暗云何当使一切有情从此世间皆得出离若能通达诸法平等无染著心名为出离

诸法无本而有业果

如是诸法空无所有非自在性虗妄分別因缘合故无生似生

无名字法假立名字谓是有情谓是般若谓有能说谓有所说谓有听者及所听法胜义谛中皆同一相所谓无相都无差別

如来于法本无说心亦不作意为此为彼但障重者虽近如来而不见闻

卷五百六十七之十三叶(法界品) 卷五百六十八

最胜天王白佛言云何名为法界佛告最胜天王当知法界即是不虗妄性不变异性即是诸法真如天王当知真如深妙但可智知非言能说何以故诸法真如过诸文字离语言境一切语业不能行故离诸戏论绝诸分別无此无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无想无相超过二境非识所了住无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別后得智境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舍无染无著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天王当知是为法界是名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真如实际无分別相不思议界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最胜便白佛言云何能证能得如是法界佛告最胜当知出世般若波罗蜜多及所得无分別智能证能得世尊证得义有何异天王当知出世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见故名为证后智通达故名为得

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微妙闻慧粗浅不能得见是胜义故思不能量出世法故修不能行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远离诸相谓都不见内外诸相离戏论相离分別相离寻求相离贪著相离境界相离攀缘相离诸能知及所知相最胜白佛言能如是观诸法无相复云何观佛言天王诸佛境界不可思议何以故离境界故一切有情思量佛境心则狂乱不知此彼何以故同虗空性不可思量求不可得离寻伺境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尚不见有异生境等可得思量况佛境界亦不依止一切妙愿虽行种种波罗蜜多而于彼果都无所著于诸幻法乃至涅槃亦不依著何以故离我我所无二无別自性离故

随顺般若波罗蜜多不违生死虽在生死不违般若波罗蜜多随顺法相最胜白佛言云何随顺甚深法相不违世俗佛言随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远离色受想行识不远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远离法而无取著随顺般若波罗蜜多不远离道何以故具大方便善巧力故何谓菩萨方便善巧佛言谓四无量诸菩萨具大慈悲喜舍心故常能利乐所化有情是为菩萨方便善巧(六十七卷)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不可得诸菩萨相亦不可得但由方便善巧威力为有情类示现入胎乃至涅槃种种化相诸天计常谓无堕落为破彼执示现入胎因令彼天起无常念复有诸天放逸著乐不修正法菩萨多勤精进如救头然破放逸行示现堕落复有下劣有情善根少故不堪见佛示现婴儿及作童子有高行人常能离俗菩萨为彼示现出家复有天人端坐受乐不得圣道菩萨为彼示现苦行亦为降伏苦行外道示现种种难行苦行有天人等不求出离而根性纯熟是深法器为是有情示现三转十二行相无上法轮复有天人乐闻圆寂菩萨为彼示现涅槃当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现如是种种化相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终不生于无暇之处

菩萨终不生长寿天不能利他不见佛故多生欲界示现出世利乐有情

菩萨生处必具三宝宿愿强故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得如来十身差別

卷五百六十八之八叶(念住品)

菩萨善修身受心法念住 如来功德威神

卷五百六十九(法性品)

如来法性因果甚深微妙不可思议功德威神及所说法利乐他事亦复如是天王如来法性在有情类蕴界处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续烦恼不染本性清净诸心意识不能缘起余寻伺等不能分別邪念思惟不能缘虑远离邪念无明不生是故不从十二缘起说名无相非所作法无生无灭无边无尽自相常住天王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知法性清净如是无染无著远离垢秽从诸烦恼超然解脱此性即名诸佛法本福德智慧因之而起本性明净不可思议

诸佛悉知有情本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覆蔽不能悟入我当为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除其烦恼令得悟入本性清净复作是念此诸烦恼无力无能自体虗妄违清净法何以故背一切智顺生死故清净法性为诸法本自性本无虗妄烦恼皆从邪念颠倒而生譬如四大依虗空立虗空无依烦恼亦尔依于法性法性无依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知不起违逆以随顺故烦恼不生是诸菩萨观察烦恼不生染著若自染著云何说法令他出离

复作是念若生死中有一烦恼能益有情我则摄受然无是事故名断灭

如是法性无量无边为诸烦恼之所隐覆随生死流沈没六趣长夜轮转随有情故名有情性诸菩萨起厌离心除五境欲灭诸分別修无上道是时此性名为出离超一切苦故名寂静

诸菩萨依此法性修习善根来入三有饶益有情虽现无常而非真实何以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知真法性故具足方便大悲愿力不舍有情二乘异生既无如是大悲愿力不见圆净法性不能如实饶益有情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是观真净法性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共之法从此性生由是性出一切圣者戒定慧品从此性生是性寂静过诸名相性是真实远离颠倒性不变异故称真如是圣智境故名胜义

诸菩萨复作是念法性离相诸法离相无二无別何以故诸法离相即法性离相法性离相即有情离相有情离相即法界离相法界离相即诸法离相如是离相求不可得法性真如有情真如无二无別法性真如诸法真如无二无別诸法真如诸佛真如无二无別法性真如三世真如不相违逆三世真如即蕴界处真如蕴界处真如即染净真如染净真如即生死涅槃真如生死涅槃真如即一切法真如天王当知真如名为无变无异无生无灭自性真实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清净不变如虗空等一切三界无能及者遍有情身无与等者清净离垢本来不染自性明净自性不生自性不起在心意识非心意识性即是空无相无愿遍虗空界诸有情处一切平等无量无边不异不別非色受想行识不离色受想行识非地水火风大不离地水火风大无生不离生虽逆生死不顺涅槃眼不能见耳不能闻鼻不能嗅舌不能尝身不能觉意不能知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是名法性菩萨摩诃萨以能通达此法性故修行清净能于三千大千世界示现色身所现身者非色非相而现色相虽非六根所行境界而化有情常无休息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通达法性即得自在无有移动而起智业游戏神通种种示现如是自在是无尽相遍一切处无色现色自在遍观诸有情心见如实心性自在忆念无边无数劫相续不断自在变化住解脱相自在漏尽为有情故不证漏尽自在出世是圣智境自在甚深声闻独觉不能测量自在坚牢魔不能坏坐菩提座成就佛法最为第一自在随顺转妙法轮自在调化一切有情自在受位得法自在

若欲受生于生自在远离系缚若欲现灭于灭自在随其生处恒摄大乘成熟佛法

若离名相即是平等若法平等即无执著无可执著是法真实若著真实即是虗妄以不著故即非虗妄

虽转法轮不见说听虽现涅槃而知生死本性平等

譬如虗空遍满一切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亦如是

菩萨善能通达世俗谛法虽说诸法而非实有终不取著

诸法无灭是故无生何以故性不变故但依世俗见有生灭皆是虗妄非真实有

邪见外道但欲断死不知断生若法不生即无有灭外道不知断生终不离死

净修一行亦生净土何以故一一行中具众行故

此诸菩萨能生众善有巧方便化度有情住此佛土身不动摇而游无边诸佛世界虽作种种佛事而不作意亦无分別

鹫峰山中旧住天神皆是安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是故能知过去佛境久近差別

如来所居之处皆无杂秽即是净土

三世诸佛皆因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有(法性品竟)

卷五百七十(平等品)

能执所执一切烦恼障善法者依身见生能灭身见一切随眠及诸烦恼皆永寂静作愿亦息

于五取蕴妄谓有我即起我见真实之法自性平等无能所执我见相违是故为障当知如是我见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都无所住名为寂静即是平等远离我见通达平等名真实空

修一切种波罗蜜多远离魔障不见可修不见可离故名平等缘一切智心不休息常修空行由大悲力不舍有情故名平等于一切法心缘自在心缘无相而修菩提不见无相及菩提异故名平等心缘无愿不舍三界不见无愿及三界异故名平等

缘有为法为得佛智缘无为法为得寂静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无有一心一行空过而不回向一切智者如是菩萨虽遍缘法而能不著观一切法无不趣向大菩提者菩萨所缘境界无有一法不趣菩提何以故菩萨修行皆因外缘而得成立

最胜天王无量劫修行一切波罗蜜多为诸菩萨守护般若波罗蜜多今得值我咨受于未来世复经无量劫修习无上菩提资粮然后证得所求无上菩提

卷五百七十之八叶(现相品)

舍利子问最胜言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通达法性尔时即应坐菩提座何缘先现苦行六年降伏天魔复成正觉最胜答曰大德当知菩萨实无苦行为伏外道故示现之谓彼外道自称能修苦行菩萨示现过彼苦行经于六年一无亏失然实菩萨无斯苦行时有诸天人众因见此事安住三乘复有天人宿善根力深乐大乘则见菩萨坐七宝台身心不动舒颜含笑入胜等持时经六年方从定起有天人众深乐大乘欲听闻者则见菩萨端坐说法经于六年既经六年从定而起随顺世法诣无垢河浴有牧牛女乳麋奉献复有六亿天龙等各持种种香美饮食而来奉献时牧牛女天龙等互不相见各见菩萨独受其供菩萨尔时实不洗浴亦不受彼人天等供菩萨方便善巧菩提树下受草敷坐右绕七匝正念端坐下劣有情见如是相诸大菩萨见有八万四千天子各別敷一大师子座而诸天子互不相见各谓菩萨独坐我座菩萨方便善巧眉间毫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诸魔宫殿皆失威光即皆颠仆菩萨以大悲力令诸魔众皆离怖畏恐怖欢喜二事交怀如是菩萨处菩提座魔来扰乱都不生嗔一刹那心能与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相应已至究竟通达一切所知见觉尔时菩萨将欲示现转大法轮诸梵天众哀愍三请天主帝释皆为如来敷师子座时三千大千世界靡有间隙如一毛孔天龙人非人等充满其中若诸有情应闻苦法而受化者闻佛说苦应闻无我寂静远离无常空法而受化者亦复如是应闻如幻乃至如寻香城法而受化者亦复如是应闻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受化者闻佛说空无相无愿时有情类或闻如来说一切法从因缘生或闻说蕴或闻说界或闻说处或闻说苦乃至集或有闻说念住正断神足觉支道支或有闻说寂止妙观或有闻说诸声闻法或有闻说诸独觉法或有闻说诸菩萨法如是菩萨方便善巧示现种种转法轮相随诸有情根性差別各得利乐深心欢喜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心无所缘亦无所住譬如有人生无色界八万大劫唯有一识无有住处亦无所缘如是菩萨心无所缘亦无所住何以故是诸菩萨心不行无行处心不想无想处心不缘无缘处心不著无著处心不乱无乱处心不随智心不自住亦不住他不依眼住不依耳鼻舌身意住不依色住不依声香味触法住心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两间心不缘法亦不缘智不住三世不住离三世

信受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近佛境界以此一心即能通达一切佛法达佛法故利乐有情不见有情与佛法异何以故有情佛法理无二故(现相品竟)

卷五百七十一(无所得品)

善思菩萨最胜天王问答

以无所得故得授记

求法者实无所求若实可求即为非法

真实理中无有一法可生可灭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具足正信心不放逸勤修精进即得正念用是念智知有知无云何有无若修正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有若修邪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无眼等六根色等六境世俗为有胜义为无精进菩萨能得菩提是名为有懈怠菩萨得菩提者是名为无说五取蕴皆从虗妄分別而生是名为有说世俗法不由因缘自然而起是名为无说色无常败坏法是名为有若言常乐非败坏法是名为无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无明缘行是名为有若离无明而行生者是名为无乃至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亦复如是施得大富是名为有得贫穷者是名为无受持净戒得生善趣是名为有生恶趣者是名为无乃至修慧能得成圣是名为有作愚夫者是名为无若修多闻能得大智是名为有得愚痴者是名为无若修正念能出离者是名为有不得为无若行邪念不得出离是名为有能得为无离我我所能得解脱是名为有执我我所能得解脱是名为无若言虗空遍一切处是名为有言五蕴中有真实我是名为无如实修智能得解脱是名为有若著邪智能得解脱是名为无离我等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有著我等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无菩萨知世有无能修平等了达诸法从因缘生世俗故有不起常见知因缘法本性皆空不生断见于诸佛教如实通达

卷五百七十一之十二叶(证劝品)

治世轮王(即然灯佛)咨问功德宝王如来证劝最胜菩萨化有情类所现色像无决定相

一切有情心行各別是故菩萨种种示现 (最胜天王问答第六分初品经文起至此品问答竟此后二卷经文曼殊室利说最胜往因)

卷五百七十二(显德品)

曼殊室利菩萨问佛经几劫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而能对扬如来所说如最胜天王者

若诸菩萨勤修众善是则不能久住生死利乐有情故菩萨以处生死为乐不以涅槃而为乐何以故诸菩萨以化有情而为乐故若勤修善便速尽漏不能利乐一切有情是故菩萨具方便力久住生死得见无量无边如来听受无量无边正法化导无量无边有情不厌生死不乐涅槃若观生死而起厌怖欣乐涅槃则堕非道不能利乐一切有情通达如来甚深境界云何非道声闻独觉于有情类无大悲心非诸菩萨摩诃萨道不能具足福德智慧以是义故非菩萨道时多闻佛赞叹精进力言善哉善哉应修自行勿习非道时精进力白佛何谓菩萨自所行道佛言菩萨成就一切福慧以大悲力不舍有情虽知诸法无一可生而方便现生虽知有情无一实有而方便化导知一切法皆离自性观诸佛土犹如虗空而能巧便严净佛土知一切佛法身无像方便示现相好庄严知自性空悉能通达甚深智慧能以方便为他说法不证声闻独觉乘果勤求如来所证解脱不舍菩萨一切道行是名菩萨自所行道时精进力从彼如来闻说菩萨所行境界复白多闻佛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菩萨具足方便善巧观一切法无非是道谓异生法若声闻法若独觉法若菩萨法若如来法何以故是诸菩萨所通达故曼殊室利彼精进力即是今者最胜天王

曼殊室利复白佛言世尊正信流出何法佛告曼殊室利正信流出得真善友世尊多闻流出何法佛言多闻流出妙慧世尊布施流出何法佛言布施流出大富净戒流出何法净戒流出善趣安忍流出何法安忍流出容受一切有情精进流出何法精进流出能办一切佛法静虑流出何法静虑流出远离一切散动般若流出何法般若流出远离一切烦恼听法流出何法听法流出远离一切疑网正问流出何法正问流出于法决定妙智居静流出何法居静流出胜定及诸神通正修流出何法正修流出厌道无常声流出何法无常声流出于境无所摄护苦声流出何法苦声流出无生无我声流出何法无我声流出灭除我我所执空声流出何法空声流出寂静正念流出何法正念流出圣见身心远离流出何法身心远离流出一切妙定神通圣道流出何法圣道流出圣果胜解流出何法圣解流出成就一切解脱佛生流出何法佛生流出一切菩提分法

卷五百七十二之七叶(现化品)

不违正理常无诤论名护正法何以故世间愚夫皆著诸见顺正理者则常说空是故世间共兴诤论愚夫爱重有法顺正理者于有则轻世间说有常乐我净顺正理说无常苦无我不净是故世间共兴诤论诸愚夫类顺世间流顺正理者逆世间流是故世间共兴诤论愚夫著蕴界处顺正理者都无所著是故世间共兴诤论顺世愚夫不行正理顺正理者与世相违故常无诤名护正法

不住无生无灭法者则无辩才说甚深法何以故远离戏论不见所缘不见能缘心无所住是故能说不住我法不住此彼唯住清净胜义谛中是故能说

贤德天子修习希有陀罗尼门经劫说法亦不穷尽此希有者过诸文字言不能入心不能量内外法中皆不可得无有少法能入此者是故名为众法不入陀罗尼门所以者何此法平等无高无下无入无出无一文字从外而入无一文字从内而出无一文字住此法中亦无文字共相见者亦不分別法非法异是诸文字说亦无减不说无增从本际来都无起作及坏灭者如诸文字心亦如是如心一切法亦如是何以故法离语言亦离思量从本际来无生无灭故无入出由此名为众法不入陀罗尼门若能通达此法门者辩才无尽

卷五百七十二之十二叶(陀罗尼品)

若得如是陀罗尼门诸有所说一文一字无非佛语如是所说远离色声香味触法何以故此所说法非世俗故

宝功德菩萨告大众言诸佛世尊无生无灭何用劝请不入涅槃若太虗空入涅槃者如来乃可入般涅槃若有真如法界实际不思议界入涅槃者如来乃可入般涅槃

卷五百七十二之十七叶(劝诫品) 卷五百七十三

较量持经福聚 较量毁经获罪

卷五百七十三之五叶(二行品)

诸菩萨应于甚深境界广大境界功德境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境者体是无为不著二边亦不相离自性清净诸障解脱不可思议不可称计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广大境者诸佛如来一切功德大悲般若二法为性离分別相无功用心利乐有情无时暂舍诸所说法皆称彼意功德境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与相应一切功德三十二相八十随好随诸有情根欲性行所乐种种形相差別佛威神力悉能示现皆为有情解脱生死如是名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行境界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凡有五事不可思议一者自性二者方处三者诸住四者一异五者利乐

卷五百七十三之十三叶(赞叹品)

堪忍界主大梵天王顶礼世尊愿以神通力令此般若波罗蜜多久住世间

宝月如来有二苾𫇴弟子作大法师善说深法一名智盛二名谛授常随彼佛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智盛即是曼殊室利谛授即是最胜天王此二菩萨拥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十方佛国若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即往听受寻光来集

卷五百七十三之十九叶(付嘱品)

佛告阿难陀受持此经有十种法一者书写二者供养三者施他四者谛听五者披读六者受持七者广说八者讽诵九者思惟十者修习

佛告持髻梵王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护功德(第六分经文竟)

般若纲要卷八


校注

问疑分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土【CB】士【卍续】
[A17] 己【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般若经纲要(卷8)
关闭
大般若经纲要(卷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