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49-A 闲居编序
五彩相宣故火龙黼黻照其象八音迭唱故英茎濩武导其和足言以文亦犹是矣何则志有所之而辞生焉辞不可陋而文形焉然而风流下衰靡弊忘返于是文过其实理不胜辞或贻鞶帨之讥或兴郑卫之谕比物连类犹或失之索隐钓深将何所取质而不野文而不华敷演真宗辟圣人之户牖导扬名教示来者之楷摸则于圆公上人之文而见之矣上人世姓徐氏名智圆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唐人也年八岁受具于本郡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上人神宇清明道韵凝粹德贯幽显学该内外开卷游目必㳂波而讨源属笔缀辞率劝善而惩恶蔑闻可择之行不观非圣之书克己为仁无亡于终食服膺讲道靡舍于寸阴仰止高山温其如玉至性乐善盖禀于天姿妙岁能文匪由于师授尤好静默专务隐居屏去尘游杜绝人事处方丈之室晏如覆杆玩一卷之书嗒然隐几陶陶乎不知物我之为异也道风所偃学者如归巾卷盈门缁黄帀序暂聆更仆之论顿释疑闻克终函文之仪皆成法器钟鸣善应谷答忘疲斯又利物之胜缘诲之人能事也若义其躭味宝乘揣摩秘典演一音之遗旨恢四蹄之真诠揭慧日以扬光發挥大事引慈云而布润覆露群方垂裕筌蹄动盈签轴旁涉庄老兼通儒墨至于论譔多所宪章唫咏情灵悠扬风雅小文短札初不经心遗言放辞咸有奇致师早婴疴瘵常居疲薾伏枕方榻罕事笔精授简门人多出口占辞条错综文律铿锵率尔混成不烦刊定夫折理者意远则理优宣理者理高则文胜盖先本而后末摭实遗华然后大羮不致而遗味存大圭不琢而天质露岂与夫咬哇之末响彫刻之繁文较其能否哉始自景德丙午迄于天禧辛酉集其所著得六十卷题曰闲居编巵言日新方运不休之思赏音窃抃必期善听之聦过此以还请俟来者其经论疏钞科注等洎诸外学自成编录者凡一百七十卷皆从別行不列此集。
乾兴壬戌正月序
No. 949-B 自序
钱唐释智圆字无外自号中庸子于讲佛经外好读周孔杨孟书往往学为古文以宗其道又爱吟五七言诗以乐其性情随有所得皆以艸稾投坏囊中未甞写一净本儿童辈旋充脂烛之费故其逸者多矣今年夏养病于孤山下因令后学写出所存者其后有所得亦欲随而编之非求誉于当时抑亦从吾所好尔。
大宋大中祥符九年丙辰岁夏五月十日序
闲居编目次
- 序(宣德郎守大理寺丞监杭州清酒务吴遵路撰)
- 自序
- 第一
- 首楞严经疏序
- 四十二章经序
- 普入不思议法门经序
- 文殊说般若经疏序
- 般若心经疏序
- 无量义经疏序
- 第二
- 佛遗教经疏
- 瑞应经疏序
- 观普贤行法经疏序
- 阿弥陀疏序
- 第三
- 涅槃玄义發源机要记序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序
- 第四
- 观经疏刊正记序
- 般若心经疏诒谋钞序
- 金光明经玄义表微记序
- 金光明经文句索隐记序
- 第五
- 请观音经疏演义钞序
- 盂兰盆经疏摭华钞序
- 文殊说般若经疏折重钞序
- 首楞严经疏谷响钞序
- 第六
- 涅槃百非钞序
- 涅槃经疏三德指归序
- 阿弥陀经西资钞序
- 金刚錍显性录序
- 第七
- 观音行门统摄众行论
- 思益十诫(并序)
- 第八
- 注删定戒本序
- 注观心论后序
- 智者大师十德礼赞序
- 净土赞(并序)
- 南山大师赞后序
- 新印还源观后序
- 第九
- 书文殊般若经疏后序
- 律钞义苑后序
- 详勘金刚经印版后序
- 第十
- 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正义序
- 翻经通纪序
- 佛氏彚征別集序
- 阐义钞序
- 第十一
- 黄帝阴符经题辞
- 病课集序
- 第十二
- 书智者大师碑后序
- 书荆谿大师碑后序
- 讲堂击蒙集序
- 讲堂条约序
- 目录序
- 帝年纪序
- 广皮日休法言后序
- 第十三
- 玛瑙院界相牓序
- 华亭兴圣院界相牓序
- 真觉院界相牓序
- 玛碯院重结大界记
- 法济院结界记
- 第十四
- 漉囊赞(并序)
- 漉囊志
- 出生图纪(并序)
- 第十五
- 钱唐律德梧公门人覆讲记
- 大宋高僧慈光阇棃塔记
- 故梵天寺昭阇棃行业记
- 仆夫泉记
- 第十六
- 三笑图赞(并序)
- 夜讲亭述
- 孤山述
- 记梦
- 对友人问
- 第十七
- 祭祖师文
- 祭孤山神文
- 又祭孤山神文
- 撤土偶文
- 中庸子自祭文
- 第十八
- 善恶有余论
- 周公挞伯禽论
- 生死无好恶论
- 福善祸淫论
- 第十九
- 中庸子传上中下三篇
- 第二十
- 勉学上下(并序)
- 第二十一
- 与骆偃节判书
- 与嘉禾玄法师书
- 钱唐慈光院备法师行状
- 第二十二
- 谢吴寺丞撰闲居编序书
- 第二十三
- 谢府主王给事见访书
- 湖州德清觉华寺净土忏院记
- 第二十四
- 答李秀才书
- 与门人书
- 第二十五
- 辨钱唐名
- 评钱唐郡碑文
- 疑程候碑
- 辨荀卿子
- 好山水辨
- 议秦王役鬼
- 第二十六
- 录兼明书误
- 让李习之
- 读中说
- 雪刘禹锡
- 第二十七
- 感义犬
- 评谢屐
- 叙继齐师字
- 择日说
- 叙传神
- 第二十八
- 駮嗣禹说
- 师韩议
- 道德仁艺解
- 第二十九
- 送庶几序
- 钱唐闻聦师诗集序
- 照湖联句诗序
- 送智仁归越序
- 第三十
- 诫恶劝善
- 钱唐律德梧公讲堂题名序
- 第三十一
- 钱唐孤山智果院结大界序
- 天台国清寺重结大界序
- 钱唐法慧院结大界记
- 第三十二
- 代元上人上钱唐王给事书
- 送天台长吉序
- 命湖光
- 感物赋
- 分居赋
- 陋室铭(并序)
- 第三十三
- 故钱唐白莲社主碑文(有序)
- 辨宋人
- 中人箴(并序)
- 松江重祐师和李白姑熟十咏诗序
- 远上人湖居诗序
- 第三十四
- 钱唐兜率院界相牓序
- 遗嘱
- 病夫传
- 病赋并序
- 讲堂铭
- 窻虫铭
- 第三十五
- 四谛具惑释义颂
- 依婆沙释第十六心属修道义
- 净名经释见见义
- 注天台涅槃疏主顶法师赞
- 自恣文
- 南山大师忌
- 智者大师忌
- 第三十六
- 自恣念诵回向
- 结大戒相回向
- 岁旦礼佛回向
- 冬朝礼佛回向
- 月旦念诵回向
- 祈雨回向
- 祈晴回向
- 结夏念诵回向
- 晚參疏意
- 佛涅槃意
- 第三十七
- 拟洛下分题(并序)
- 松石琴荐
- 茯苓人
- 递诗筒
- 文石酒杯
- 挑灯杖
- 刮字刀
- 试金石
- 烛蛾诫
- 挽歌词三首
- 中庸子预自铭之曰墓志
- 玛脑坡四咏(并序)
- 第三十八
- 送惟凤师归四明
- 试笔
- 读史
- 雪西施
- 思君子歌
- 海上五山歌
- 陋巷歌赠友生
- 慎交歌
- 古琴诗
- 第三十九
- 吴山庙诗
- 读韩文诗
- 山居招友人诗
- 贻叶秀才诗
- 赠简上人诗
- 述韩柳诗
- 孤山诗二首
- 暮秋书斋述怀寄守能师
- 赠诗僧保暹师
- 赠赵璞
- 第四十
- 经武康小山法瑶师旧居
- 西施篇
- 寓兴
- 山中自叙
- 莫言春日长
- 讲堂书事
- 勉隐者
- 鉴
- 山中行
- 送僧
- 答行简上人书
- 夏日薰风亭作
- 初晴登叠翠亭偶成
- 李秀才以山斋早起诗见赠因次韵和詶
- 对雪
- 孤山诗三首
- 酷热
- 有客
- 詶仁上人望湖山见寄次韵
- 和辩才访仲微上人不遇
- 次韵詶明上人
- 寄同志
- 和聦上人悼梵天阇棃
- 孤山闲居次韵詶会稽仁姪见寄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自箴
- 七箴(并序)
- 口箴
- 身箴
- 心箴
- 足箴
- 手箴
- 眼箴
- 耳箴
- 寄题梵天圣杲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并序)
- 湖西杂感诗(并序)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赠诗僧保暹师
- 寄石城行光长老
- 寄仁姪
- 山行
- 秋日感事
- 湖上晚望寄友人
- 赠闻聪师
- 送僧归饶阳
- 悼广钧师
- 次韵詶邻僧画上人
- 旅中別赵璞
- 旅中即事寄友生
- 秋晚客舍寄故山友僧
- 寄辇下译经正觉大师
- 寄润姪法师
- 赠白莲社主圆净大师
- 春晚言怀寄聪上人
- 留题因师院石楠花
- 寄省悟师
- 留题闻氏林亭小山
- 寄仲孙上人房
- 题聪上人林亭
- 书久上人城中幽斋
- 江上作
- 怀保暹师
- 赠宣密大师不出院
- 怀中姪
- 宿道场山寺
- 送遇贞师归四明山
- 秋夕寄友僧
- 第四十五
- 陈宫
- 春日別同志
- 夏日湖上寄太白长老
- 西湖
- 送禅者
- 古意
- 云
- 苔钱三首
- 自遣三首
- 送僧
- 庭竹
- 鸡
- 送僧之金陵
- 出道场山途中作
- 将之霅溪寄別择梧师
- 寄净慈寺悟真师
- 次韵詶梵天阇黎
- 溪居即事寄梵天阇黎
- 武康溪居即事寄宝印大师四首
- 玛瑙院居戏题三首
- 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绝见嘲遂依韵和詶
- 庭鹤
- 寄天台守能上人
- 寄所知
- 题石壁山绍上人观风亭
- 第四十六
- 昭君辞
- 老将
- 边将二首
- 贪泉
- 夷齐庙
- 严光台
- 闲田
- 读王通中说
- 读毛诗
- 读孙郃集
- 读禅月集
- 观剑客图
- 诗魔
- 谢僧惠蒲
- 招元羽律师
- 贫居
- 詶简上人见寄
- 送僧归姑苏
- 寄远
- 谢仁上之惠茶
- 读项羽传二首
- 草堂秋夜
- 书荆溪禅师传后二首
- 寄题章安禅师塔
- 寄天台能上人
- 读秦始本纪
- 读杨子法言
- 书慈光塔
- 苦热
- 古鉴
- 寄题终南道宣律师塔
- 嘲写真
- 冬日作
- 诫后学
- 萤
- 舟归咏鴈
- 舟归
- 槛猿
- 放猿
- 湖上望月二首
- 咏亡有禅师山斋养猕猴
- 赠广上人
- 正月晦日作
- 读罗隐诗集
- 落花
- 织妇
- 柳
- 牡丹
- 鴈
- 浙江晚望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古诗湖上秋日
- 喻卖松者
- 秋病
- 偶作
- 松风
- 古剑
- 自勉
- 鼓铭
- 病起自叙
- 独游
- 言志
- 病中玩月
- 潜夫咏
- 松下自遣
- 哭叶授
- 读白乐天集
- 孤山种桃
- 寄林逋处士
- 早秋
- 心交如美玉
- 古人与今人
- 代书寄奉蟾上人
- 第四十九
- 湖居感伤(五十四韵)
- 读清塞集
- 寄赵璞
- 山中与友人夜话
- 闲居书事
- 禹庙
- 早行
- 江上闻苗
- 咏燕
- 读杜牧集
- 寄题聪上人房庭竹
- 武肃庙
- 寄蜀川王道士
- 寄道士
- 寄定海许少府
- 寄若讷上人
- 山中寻羽客不遇
- 送人南游
- 怀同志
- 闻蛩
- 湖上闲坐
- 池上
- 艸堂即事
- 读楞严经
- 病中怀石壁行绍上人
- 谢可孜上人惠楞严般若二经并治脾药
- 第五十
- 怀南游道友
- 裁花
- 病起二首
- 寄题虎丘山
- 渔父
- 水
- 白莲
- 暮秋
- 养疾
- 君不来
- 扇
- 新栽小松
- 闲咏
- 新裁竹
- 读元结文
- 戏题夜合树
- 病中感体元上人见访
- 寄瑞应经疏及注阴符经与体元上人
- 病起自嘲
- 戏题四绝句(并序)
- 鹤自矜
- 鹿让鹤
- 犬争功
- 鸡怨言
- 第五十一
- 经松江陆龟蒙旧居
- 经照湖方干旧居
- 玩月
- 忆龙山院兼简蟾上人
- 闲居示友人
- 孤山闲居次韵詶辩才大师
- 山中感友生见访
- 舟次游乾元寺
- 风
- 雨
- 艸
- 寄湛上人
- 秋夕
- 题湖上僧房
- 送悦上人归仙岩
- 听琴
- 寄咸润上人
- 寄葛溪爽上人
- 题静虑院
- 寄吴黔山人
- 怀友人
- 闻蝉
- 书友人壁
- 哭辩端上人
- 游石壁寺
- 书林处士壁
- 幽居
- 寄湖西逸人
- 赠邦上人
- 送希中游霅
- 鹭𪆗
- 远山
闲居编目次(终)
闲居编第一
首楞严经疏序
夫觉理圆澄杳无能所真精湛寂讵有迷悟既而沤生巨海云点太清晨朝览镜谓失头而怖走瞖目生华睎结果而伫立于戏一念之妄心既动九界之幻境遽现生死如机以出入因果交织以起灭自坠涂炭真可怜悯蠢兹万彚可胜言哉我大圣尊住首楞严能建大义以慈善力见如斯事于是乎无像而像龙飞乎义天无说而说言满乎法界而像则八相成道而说则五时垂化故使厚殖者寂场开悟钝根者鹫峰会归事理既圆则出世本怀亦已畅矣然而尚顾残机荐哀末叶或石多闻而左修证则流文字以忘返或誉实道而毁权法则伤甘露以早夭是故扬妙定辨常心重施偏小载扶戒律俾晓乎显实不离于权乘证理要由于事行者矣楞严涅槃于是乎作也总两经之具美成一化之极唱大矣哉首楞严经者其涅槃之前阵欤展矣阿难示婬室而遭摄于昭调御演秘密而往救恶呪既灭佛所爰归适引多闻而自咎则三止之请斯彰乃陈發心而因相则七征之说方起珠贯微言环连妙义使夫真妄两分而一体事理二別而同归盛矣美矣盖不可得而思议矣然而圆解既明圆行须著非夫解无以导其行非夫行无以证其理是故因华屋由门之求乃大明乎治行之要道也所以简圆通以直示其修焉辨魔事以预明其發焉当根易悟既如此防萌杜渐又如彼足使夫慧日增晖邪网解纽忽然越于出世弹指超于无学者不在兹经欤圆生当像法世偶太宁舒卷斯文悲喜交集不揆浅识聊赞深经留赠后昆共期圆悟云。
四十二章经序
古者能仁氏之王天竺也象无象象言无言言以复群生之性由是佛教生焉教之高下视根之利钝是故有顿焉有渐焉然后混而为一是谓开显而蚩蚩群彚率其化复其性蹈乎大方安乎秘藏者可胜言哉逮于后汉其道东传时君仰其神元元陶其训乃与仲尼伯阳之为训三焉原夫仲尼之为训也扬唐虞三王之道尊仁而尚义俾复其王而企于帝者也伯阳之为训也扬三皇朴略之道而绝圣弃智俾复其皇而企于结绳者也矧兹两者谈性命焉则未极于唯心乎言报应焉则未臻于三世乎虽然而于治天下安国家不可一日而无之矣美矣哉其为域中之教也明矣若夫释氏之为训也指虗空世界也悉我自心焉非止言其大极生两仪玄牝为天地根而已矣考善恶报应也悉我自业焉非止言其上帝无常天网恢恢而已矣有以见儒道乎虽广大悉备至于济神明研至理者略指其趣耳大畅其妙者则存乎释氏之训与其为域外之教也又已明矣域内则治乎身矣谓之外教也域外则治于心矣谓之内教也昔阮孝绪正以内外之名为不诬矣是故代人谓三教混同焉或几乎失矣或谓三教硕异焉亦未为得也何哉复性有浅深言事有远迩则不得不异也至乎迁善而远罪胜残而去杀则不得不同也四十二章经者盖吾佛灭后彼土圣贤辈于大小乘中撮其要言急于训世者其章凡四十二焉集而录之为此经也伊昔腾兰至自梵国以其真化初传华人或未之深信方且译斯文以启廸之也以为广教之滥觞与圆不佞心服至道其有年矣甞慨此经首传兹土而古无训说后昆无得而闻焉不亦殆于忘本乎遂为之注敷畅厥旨庶几乎扬吾佛之真风翼吾君之仁化俾黔黎跻寿域而履觉道也。
普入不思议法门经序
昔我天中天龙飞虎变首出庶物恭默思道了然无得既而俯察群彚性与我一情将我异是故流生死而忘反著虗妄而不舍于是乎于无名相中作名相而说苟能复其性于名相乎何有哉譬若握空拳以诳诱于孺子也厥或呱呱之泣既止则开拳舒手岂有物耶噫十二部经八万法藏者皆圣人握空拳以诳诱迷徒之孺子欤然则道无胜劣辞有险易若乃其辞简易其义明白使若曹寻其言得其门而入不俟终日者有以见普入不思议法门经焉考经所列三昧门者其实二十八焉若触类而长之则非数量之所及也美矣哉如来境界不由步而可到甚深法忍不待取而后获者不在兹文耶此经乃大宝积第二十九卷也将欲启迪来裔故录而別行复依佛答阿难之问而以普入不思议法门命其题焉亦犹昙无谶抄法华普门品为观世音经也恐来者不知故叙以明之是时圣宋三叶天禧四年龙集庚申夏四月既望越三日也。
文殊说般若经疏序
夫真性元寂一法宁存妄心潜动万境斯立于是乎苦乐升降坚乎取舍凡圣高下重乎去就方求出离反致颠坠是故或溺于凡或沈于小或滞于偏云云九界可胜言哉大圣人俯察而哀之将欲指彼妄心复乎真性尔乃演皆空说无住䖍刘群惑昭苏大机二乘由是而有通泰心菩萨于斯而得不共法其闲邪存诚开物成务者何莫由斯道邪文殊说般若经者非其类邪矧能仁下问妙德上答辞语缜密旨趣简易智日升而大夜晓慧剑挥而惑网裂正观如来利益之功方著行恶境界不退之智弥彰慨兹法门弗传叔世鄙虽不侫忝受圆乘龙树一性之宗智者三观之学浅得渊旨麤领精义遂依此雄宗释兹奥典此经人法为名则能所如幻实际为体则生佛皆如观照为宗则分別斯泯遣著为用则遣无所遣大乘为教则大亡大相托空而唯觉无得入海而但见一平谁云三世去来讵谓十界高下等菩提于非行混诸佛于众生于涅槃无求而涅槃速证于生死不舍而生死远离类罔象之得珠匪春池之执砾凡乎其可革圣乎其可阶是以一行三昧显无修而修不思议界彰无得而得夫如是则不坏假名不说断灭者也虽醉中视物实见乾坤之尽转而梦里济川觉(去声)省舟檝之元无非發行之要枢趣果之夷涂而何所以释提桓因發愿拥护能仁大觉现瑞印说上圣犹然而况于下凡乎虽派深析重未契于佛心庶谈刀扪象或裨于真化云。
般若心经疏序
夫至道无名非名无以诠其道真空无说非说无以识其空繇是名于无名说于无说既机分利钝之別故教有详略之殊譬诸各结筌蹄意在同获鱼兔若乃了说无说达名无名则二十万颂之非多一十四行之非少然则圆音既演雅诰爰陈相彼此之异宜实本末而相摄彼则毛目委示此则纲领总陈是故广之不为烦略之不为寡二涂相埒一味同归至若荡涤群疑开济正理岂止见色空之不二抑亦知生佛以元同无首后可以迎随岂心口所能思议杳然无朕寂尔绝相苦危不度而度菩提不得而得可谓反本之要道破迷之前阵焉敢率台崖教门龙树宗趣輙成义疏用广發挥庶贻厥孙諆俾虗室生白者矣。
无量义经疏序
夫体非舒卷用有开合舒之则开一出多卷之则合多归一舒卷不二一多互融核其理则生佛无差考其事则圣凡有异大矣哉我佛之圣人欤无师独悟生而知之也率道演教诚而明之也于是乎端拱寂光乃睠群彚垂形百亿唱义五天对利根则寂场肇顿接钝机则鹿园始渐方等会启则褒贬之说风行般若道敷则融通之教电照既而圆机普熟佛怀斯畅故高会鹫蜂详论化本演无量义则开一出多显三乘根抵于无相说妙法华则合多归一示万境会同于真心两经既演大事斯毕使夫罢商前进于宝所大车直至于道场者何莫由斯法欤嗟乎妙经虽久布于神州斯典且未传于后裔圆不揆浅识辄赞深文庶乎鸟向须弥同为一色水归瀛渤都失本名云尔。
闲居编第一
校注
【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56 册 No. 949 闲居编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1-1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