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恶论卷之六

第三胜热婆罗门缘

华严经云善财童子參毗目瞿沙善知识复告之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聚落名伊沙那有婆罗门名曰胜热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顶礼其足绕无数帀殷勤瞻仰辞退南行尔时善财童子为菩萨无胜幢解脱所照故住诸佛不思议神力证菩萨不思议神通智得菩萨不思议三昧智光明得一切时熏修三昧智光明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光明得一切世间殊胜智光明于一切处悉现其身以究竟智说无二无別平等法以明净智普照境凡所闻法皆能忍受清净信解于法自性决定明了心恒不舍菩萨妙行求一切智永无退转获得十力智慧光明勤求妙法常无厌足以正修行入佛境界出生菩萨无量庄严无边大愿悉已清净以无穷尽智知无边世界网以无怯弱心度无量众生海了无边菩萨诸行境界见无边世界种种差別见无边世界种种庄严入无边世界微细境界知无边世界种种名号知无边世界种种言说知无边众生种种解见无边众生行见无边众生成熟行见无边众生差別想念善知识渐次游行至伊沙那聚落见彼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合掌而立作如是言圣者已先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婆罗门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时善财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难离诸难难得无难难得净法难得值佛难具诸根难闻佛法难遇善人难逢真善知识难受如理正教难得正命难随法行难此将非魔罗所使耶将非是魔险恶徒党诈现菩萨善知识相而欲为我作善根难作寿命难障我修行一切智道牵我令入诸恶道中欲障我法门障我佛法作是念时十千梵天在虗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莫作是念莫作是念今此圣者得金刚𦦨三昧光明發大精进度诸众生心无退转欲竭一切贪爱海欲截一切邪见网欲烧一切烦恼薪欲照一切惑稠林欲断一切老怖畏欲坏一切三世障欲放一切法光明善男子我诸梵天多著邪见皆悉自谓是自在者是能作者于世间中我是最胜见婆罗门五热炙身于自宫殿心不乐著于诸禅定不得滋味皆共来诣婆罗门所时婆罗门以神通力示大苦行为我说法能令我等灭一切见除一切慢住于大慈行于大悲起广大心發菩提意常见诸佛恒闻妙法于一切处心无所碍复有十千诸魔在虗空中以天摩尼宝散婆罗门上告善财童子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映夺于我所有宫殿诸庄严具皆如墨聚令我于中不生乐著我与眷属来诣其所此婆罗门为我说法令我及余无量天子诸天女等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十千自在天王于虗空中各散天华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映夺我等所有宫殿诸庄严具皆如聚墨令我于中不生爱著即与眷属来诣其所此婆罗门为我说法令我于心而得自在于烦恼中而得自在于受生中而得自在于诸业障而得自在于诸三昧而得自在于诸庄严具而得自在于寿命中而得自在乃至能于一切佛法而得自在复有十千化乐天王于虗空中作天音乐恭敬供养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诸庄严具及诸婇女能令我等不爱欲乐身心柔软即与众俱来诣其所时婆罗门为我说法能令我等心得清净心得明洁心得纯善心得柔软心生欢喜乃至令得清净十力清净之身生无量身乃至令得佛身佛语佛声佛心具足成就一切智智复有十千兜率天王天子天女无量眷属于虗空中雨众妙华恭敬顶礼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令我等诸天及其眷属于自宫殿无有乐著共诣其所闻其说法能令我等不贪境界少欲知足心生欢喜心得充满生诸善根發菩提心乃至圆满一切佛法复有十千三十三天并其眷属天子天女前后围绕于虗空中雨天曼陀罗华恭敬供养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令我等诸于天音乐不生乐著共诣其所时婆罗门为我等说一切诸法无常败坏令我舍离一切欲乐令我断除憍慢放逸令我爱乐无上菩提又善男子我当见此婆罗门时须弥山顶六种震动我等恐怖皆發菩提心坚固不动复有十千龙王所谓伊那罗龙王难陀优波难陀龙王等于虗空中雨黑栴檀无量天女奏天音乐雨天妙华及天香水恭敬供养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普照一切诸龙宫殿令诸龙众离热沙怖金翅鸟怖灭除嗔恚身得清净心无垢浊闻法信解厌恶龙趣致诚心悔除业障乃至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住一切智复有十千夜叉王于虗空中以种种供具恭敬供养此婆罗门及以善财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及眷属悉于众生發慈愍心一切罗刹鸠槃茶等亦生慈心以慈心故于诸众生无所恼害而来见我我及彼等于自宫殿不生乐著即与共俱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一切皆得身心安乐又令无量夜叉罗刹鸠槃茶等發于无上菩提之心复有十千乾闼婆王于虗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悉令我等受不可思议无量快乐是故我等来诣其所此婆罗门五热炙身能令我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十千阿修罗王从大海出住在虗空舒右膝轮合掌前礼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阿修罗所有宫殿大海大地悉皆震动令我等舍憍慢放逸是故我等来诣其所从其闻法舍离謟诳安住忍地坚固不动圆满十力复有十千迦楼罗王勇力持王而为上首化作外道童子之形于虗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一切震动皆悉恐怖是故我等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令修习大慈称赞大悲度生死海于欲泥中拔济众生叹菩提心起方便智随其所宜调伏众生复有十千紧那罗王于虗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等所住宫殿诸多罗树诸宝铃网诸宝缯带诸音乐树诸妙宝树及诸乐器自然而出佛声法声及不退转菩萨僧声愿求无上菩提之声云某方某国有某菩萨發菩提心某方某国有某菩萨修行苦行难舍能舍乃至清净一切智行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往诣道场乃至某方某国有某如来作佛事而般涅槃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阎浮提一切艸木末为微尘此微尘数可知边际我宫殿中宝多罗树乃至乐器所说菩萨名如来名所發大愿所修行等无有能得知其边际善男子我等以闻佛声法声菩萨僧声生大欢喜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令我及余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无量欲界诸天于虗空中以妙供具恭敬供养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阿鼻等一切地狱诸所受苦悉令休息我等见此火光明故心生净信以信心故从彼命终生于天中为知恩故来诣其所恭敬瞻仰无有厌足时婆罗门为我说法令无量众生發菩提心尔时善财童子闻如是法心大欢喜于婆罗门所發起真善知识心头顶礼敬唱如是言我于大圣善知识所生不善心惟愿圣者容我悔过时婆罗门即为善财而说颂曰

若有诸菩萨  顺善知识教  一切无疑惧
安住心不动  当知如是人  必获广大利
坐菩提树下  成于无上觉

尔时善财童子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间即得菩萨善住三昧才触火𦦨又得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善财白言甚奇圣者如是刀山及大火聚我身触时安隐快乐时婆罗门告善财言善男子我惟得此菩萨无尽轮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大功德𦦨能烧一切众生惑令无有余必不退转无穷尽心无懈怠心无怯弱心發如金刚藏那罗延心疾修诸行无迟缓心愿如风轮普持一切精进大誓皆无退转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师子奋迅中有童女名曰慈行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帀辞退而去

释曰婆须蜜多女以贪欲而作佛事者也无厌足王以嗔恚而作佛事者也胜热婆罗门以邪见而作佛者也贪恚邪见修恶也婆须密多女以是而获离贪欲际解脱无厌足王于是而获如幻解脱胜热婆罗门于是而获菩萨无尽轮解脱正由因中达修恶即性恶性恶融通无法不趣任运摄得佛界性善既以是而自见道复以是而度脱众生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复然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予于三大善知识而见之矣

二明众生机缘须此入道者

众生机缘入道不同有从善缘入道者此如常途所说有从恶缘入道者盖由此人宿世虽有值三宝缘而兴道念中间被恶缘牵引而多造恶业由此多劫堕苦果报将尽而宿根成熟以恶缘故今生仍复有种种恶事以根熟故得值三宝翻邪归正速得悟入今略引二缘以证其义

第一央掘魔罗缘

央掘魔罗经云舍卫城北去城不远彼处有林名为萨那有一贫穷婆罗门女名䟦陀罗女生一子名一切世间现少失其父厥年十二色力人相具足第一聪明辨慧微言善说复有异村名颇罗呵私有一旧住婆罗门师名摩尼跋陀罗善能通达四毗陀经时世间现从其受学谦顺恭敬尽心供养诸根纯熟所受奉持尔时彼师暂受王请留世间现守舍而去婆罗门妇年少端正见世间现即生染心忽忘仪轨前执其衣时世间现白彼妇言仁今便为是我之母如何尊处而行非法内怀愧悚舍衣远避尔时彼妇欲心炽盛泣泪念言彼见断绝不随我意若不见从要断其命不使是人更余婚娶即以指爪自撄其体淫乱弥炽自烧成病行女人謟庄严其身以绳自缢足不离地时摩尼䟦陀事毕还家以刀截绳高声大呌谁为此事时妇答言是世间现欲行非法强见陵遍作如是事摩尼拔陀先知其人有大德力即思惟言彼初生日一切刹利所有刀剑悉皆利剑卷屈堕落于地时诸刹利皆大恐怖其生之日有如此相当知是人有大德力思惟是语世间现汝是恶人毁辱所尊汝今非复真婆罗门当杀千人可得除罪世间现禀性恭顺尊重师教即白师言呜呼和尚杀害千人非我所应师即谓言汝是恶人不乐生天作婆罗门耶答言和尚善哉奉命即杀千人还礼师足师闻见生希有心汝大恶人故不死耶复作念言今当令死而告之言杀一一人取一一指杀千人取指作鬘冠首而还然后得成婆罗门耳以是因缘名央掘魔罗即白师言善哉和尚受教即杀千人少一尔时央掘魔罗母念子当饥自持四种美食送往与之子见母作是思惟当令我母得生天上即便执剑欲前断命去舍卫国十由延少一丈于彼有树名阿轮迦尔时世尊以一切智如是知时如鴈王来央掘魔罗见世尊来执剑疾往作是念言我今复当杀是沙门瞿昙尔时世尊示现避去时央掘魔罗而说偈言

住住大沙门  白净王太子  我是央掘魔
今当税一指  住住大沙门  无贪染衣士
我是央掘魔  今当税一指

凡说三十四偈余三句皆同惟改第二句云毁形剃发士知足待钵士无畏师予游雄徤猛虎步仪雅鹅王超安详龙象行明朗日初出明净盛满月庄严真金山千叶莲华眼素齿白莲华善说真言舌眉间白毫相光泽绀青发过膝𦟛长臂离欲马王藏膝骨密不现手足赤铜甲轻举蹑虗足迦陵频伽声憍吉罗妙音百亿胜光耀诸根善调伏十力悉具足善持四真谛说八道饶益三十二相具八十种妙好永灭诸爱欲莫令我起嗔未曾见奇特乃至问云汝是何等人如是极疾行及我未下刀知时宜速住汝善持净戒宜速输一指莫度我境界尔时世尊犹如鹅王庠行七步师子顾视为央掘魔罗而说偈言

住住央掘魔  汝当住净戒  我是等正觉
轮汝慧剑税  我住无生际  而汝不觉知
汝央掘魔罗  我是等正觉  今当轮汝税
无上善法水  汝今当速饮  永除生死渴

乃至为说十六偈末云

我是等正觉  轮汝慧剑税  汝当弃利刀
疾来归明智  莫随恶师慧  非法谓为法
应甞至药味  然后深自觉  一切畏杖痛
莫不爱寿命  取己可为譬  勿杀勿教杀
如他己不异  如己他亦然  取己可为譬
勿杀勿教杀  莫作罗刹形  人血常涂身
人血涂利剑  不宜恒在手  速舍手指鬘
离是二生业  二生非法等  是则恶罗刹
羔羊于母所  犹尚知孝养  哀哉汝可愍
为恶师所误  挥手奋利剑  而欲害所生
汝今所造业  恶业过禽兽  杀害甚罗刹
此暴踰修罗  永入弊魔党  长与人类分
咄哉恶逆者  母恩世难报  怀妊十二月
将护尽胎养  既生常鞠育  长夜忍若秽
今且观汝母  血泪盈目流  忘身爱念汝
躬自持食来  风吹发髼乱  尘土坌汙身
手足悉龟坼  众苦集朽形  久受饥渴恼
寒暑亦修经  逼切心狂乱  愁毒恒怨嗟

尔时彼母见佛世尊与央掘魔罗往返苦论子心降伏纵身垂臂念其子故说偈白佛

久失宝藏今还得  尘秽坏眼令明净
哀哉我子心迷乱  常以人血自涂身
极利刀剑恒在手  多杀人众成尻聚
当令此子随顺我  今敬稽首等二觉
多人见骂难听闻  汝子如是切责我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此树下者是汝之母生育之恩深重难报云何欲害令其生天如是乃至种种破其愚迷复自称赞种种功德是所归依处令其舍剑出家饮甘露法水乃至云汝久游恶道迷乱疲倦今当休息汝是税主我亦税主为守道王于一切众生常受其税令其超度生死有海尔时央掘魔罗即舍利剑如一岁婴儿捉火即放振手啼泣时央掘魔罗舍鬘振手發声号呌亦复如是如人熟眠蛇卒啮脚即时惊起振手远掷央掘魔罗速舍指鬘亦复如是尔时央掘魔罗如离非人所持自知惭愧血出遍身泪流如雨譬如有人为蛇所螫良医为呪令作蛇行央掘魔罗宛转腹行三十九旋亦复如是然后进前顶礼佛足而说偈言

奇哉正觉第一慈  调御人师为我来
令我得度无如海  愚痴暗冥涛波惑
奇哉正觉无上悲  调御人师为我来
度我生死旷野难  种种烦恼棘刺林
奇哉正觉第一喜  调御人师为我来
令我得度诸迷惑  邪见虎狼禽兽难
奇哉正觉第一舍  调御人师为我来
令我得度无择狱  永离炽然无量苦
无依怙者为作依  无亲厚者为作亲
集众恶业趣大苦  令为我来作归依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今可起速往母所至诚悔过求听出家尔时央掘魔罗从佛足起往至母所绕旋多帀五体布地至诚忏悔悲感大呌即向其母而说偈言

呜呼慈母我大过  集诸恶业成罪积
随恶师教行暴害  杀人一千惟少一
我于今日归依母  亦复归依佛世尊
我今稽首礼母足  惟愿哀愍听出家

尔时彼母说偈答言

我今已听汝  出家为后世  我亦求如来
出家受具足  奇哉难思议  如来无有譬
佛今度我子  普哀诸世间  如来妙色身
功德无伦匹  今我少称叹  最胜天中天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善哉善女人  当得无间乐  今可听汝子
于我前出家  汝今年衰老  出家时已过
但当深信乐  以法自稣息  汝今且小待
波斯匿王至

尔时天帝释将诸天众婇女眷属放身光明照舍卫国见央掘魔罗与佛相抗力屈心变摧伏归悔發大欢喜说偈赞佛向央掘魔罗言惟愿大士受此天衣以为法服央掘魔罗谓帝释言汝是何等蚊蚋小虫我岂当受此不信之施汝是何等贪欲之驴未度生死众苦长流自性裸形何能施衣乃至云如佛所叹十二头陀沙门行法我应当学乃至云如是等辈今当调伏如治稊稗害善苗者我之所杀作指鬘者彼等悉是坏法众生无有一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者复与帝释辨菩萨声闻害不害相不同其说甚长乃至梵天王四天王魔醯首罗树神各以衣施悉皆不受相与辨论莫不辞为之屈即尊者舍利弗目犍连阿难𬑟阿那律尼陀沙满愿子等诸大尊者相与辨难亦为之屈至文殊师利大菩萨人示现亦辨为之讷

尔时世尊向央掘魔罗而说偈言

汝来央掘魔  出家受三归

尔时央掘魔罗以偈言

此乘是大乘  说名无碍智  一乘一归依
佛第一义依  佛法是一义  如来妙法身
僧者说如来  如来即是僧  法及比丘僧
二是方便依  如来非方便  是第一义依
是故我今日  归依于如来  于诸归依中
如来真实依  如欲食兴蕖  应当取真实
舍真食虗偽  自它无利益  如是愚痴人
千佛莫能救  如是舍一依  修习方便依
是则群痴众  千佛不能救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当受持童真净戒(沙弥別名童真)尔时央掘魔罗以偈问曰

云何为童真  云何具足戒  云何真沙门
云何为福田

尔时世尊默然而住央掘魔罗复说偈言

若不知一依  是第一义依  不能知二依
方便所建立  当知如是依  是世间童真
未受具足戒  云何是沙门  不知一归依
云何净归依  若不知如来  是第一义依
不清净归依  云何为沙门  不知真实依
云何为福田  于是二归依  真实及方便
不善知差別  是则世童真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当受持不杀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今定不能  受持不杀戒  我当常受持
断绝众生命  所言众生者  无量诸烦恼
若能常害彼  是名持杀戒

尔时世尊复告之言汝当受持不妄语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今定不能  受持不妄语  当于一切法
受持妄说句  受持虗妄说  是则诸佛法
所言为妄者  一切诸法空  复有虗妄法
声闻及缘觉  菩萨之所行  随顺世间事
复有虗妄法  我出于世间  受持具足戒
得成阿罗汉  如是凡二十一偈乃至云
是故我从今  当行虗偽事  乃至极众生
一切虗妄际  不受离虗妄  则我戒清净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当受持不饮酒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今亦不能  受持不饮酒  常受饮酒戒
长夜恒纵逸  由是大呌呼  宛转遍五道
一向极快乐  是则名为酒  从彼大乘生
无上佛藏酒  是酒我今饮  自足劝众生
常住不变易  欢喜叹善哉  人声大宣唱
酣醉无终极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不婬净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今亦不能  受持不婬戒  我当常受持
贪著他所爱  与彼相娱乐  三昧乐为妻
真谛法为子  慈悲心为女  法空为舍宅
无量波罗蜜  以为高广床  侍卫诸烦恼
隐覆说为食  总持为园苑  七觉华庄严
法语为林树  解脱智为果  是等名世间
第一胜娱乐  慧者自性法  非是愚境界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离不与取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今亦不能  受持不盗戒  常受不与取
劫盗他财物  不与者菩提  无有授与者
不与而自取  故我不与取  佛坐菩提树
不得亦不失  此是自性法  最胜无有上

尔时佛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不歌舞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当习舞乐  歌乾闼婆偈  宣示如来藏
嗟叹称善哉  于波诸佛所  闻如来常住
恒如妙音诵  大乘修多罗  犹如紧那罗
乾闼婆伎乐  无量众妙音  供养诸经卷
若彼诸众生  常兴是供养  诸佛悉授记
未来同一号

尔时世尊乃以一学问之央掘魔罗以增数从一学以至于十答之竟复白佛言世尊说言我住无生际此说有何义等佛命同文殊俱至北方过一恒河沙刹乃至十恒河沙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各过一恒河沙刹以至于十彼十佛刹刹刹有佛皆释迦如来异名而告二人言善男子释迦牟尼如来即是我身汝等还去语彼佛言无量慧佛等遣我等还云彼佛如来当为汝说释迦如来为说其义广如经文

尔时世尊叹言善哉善哉央掘魔罗汝来比丘即成沙门威仪具足如旧比丘尔时央掘魔罗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已来寻声即得阿罗汉果佛又告言汝来祗陀林广度众生与文殊师利诸大尊者围绕俱往至祇陀林升师子座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生柔软艸如安乐国一切诸方诸大菩萨皆欲来见央掘魔罗说于妙法广如经文

尔时波斯匿王兴四种兵欲往征伐大臣兵众莫不震慴无一应命王领兵众往诣佛所稽首佛足有怖畏色为之汗流如来知而故问大王今日何故流汗王白佛言今有罗刹名央掘魔罗杀害人民一千少一以指作鬘以血涂身严此四兵欲往伐之佛告大王若央掘魔罗来至此者当复云何王白佛言若彼来如是为一尔时世尊指示王言此即央掘魔罗大王叹言奇哉世尊真为第一调御之辕真为无上天人之师如是凶暴有恶业者乃能方便安立正法尔时世尊说偈叹言

人前放逸  后止不犯  是照世间  如月云消

若大菩萨先现放逸后现功德是照世间如月云消度无量众生现如来功德大王当知彼非恶人是则菩萨善方便耳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南方去此六十二恒河沙刹有国名一切宝庄严佛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彼佛如来岂异人乎央掘魔罗是也诸佛境界不可思议即彼之母师及师母为欲利益皆我所化以作佛事尔时王及大众天龙八部莫不稽首央掘魔罗之足一心同声说偈赞叹

南无如来无边身  南无方便央掘魔
我今顶礼圣足下  忏悔天尊柔软足
我今忏悔如来尊  央掘魔罗二生身
为我等故来至此  现佛色像胜光𦦨
照诸众生堪能说  我数忏悔无量身
无依无依等正觉  无亲怙者为作亲
奇哉二佛出于世  未曾有法行于世
犹如火中生莲华  世间希有见二佛

尔时世尊说是经诸天龙神声闻菩萨及波斯匿王一切众会皆慕央掘魔行及文殊师利菩萨愿生彼国皆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踴跃欢喜

释曰央掘魔罗者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之所示现者也若母若师若师母又皆释迦如来之所变化若其所杀九百九十九人未闻开权应是实杀乃于世间蠧国害民妨道必杀而有益而然后杀之虽曰杀之其实度之何也未有具慈善根力者视蝼蚁等于赤子而妄有所杀也以是故知迎其刃而截其指者莫不杀烦恼贼而捐标月指也若仙豫之诛五百婆罗门因而堕狱知悔敬信大乘得生甘露鼓王佛国又获延其劫寿非将欲与其长寿而必固夺其短命将欲反其正见而必固惩其邪见乎至于佛示以童真之戒则皆反其名而广其义其于性恶法门则确然揭而言之莫不令闻者顾名而思义且复密示如来菩萨大人示现境界固不可得而思议也

第二阿阇世王行恶重悔灭罪缘

涅槃经云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其性獘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嗔愚痴其心炽然惟见现在不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著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心生悔热身诸璎珞妓乐不御心悔热故遍体生疮其疮臭秽不可附近寻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华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尔时其母字韦提希以种种药而为傅之其疮遂增无有降损王即白母如是疮者从心而生非四大起若言众生有能治者无有是处尔时大医名曰耆婆往至王所白言大王得安眠否王即以偈答言

若有能永断  一切诸烦恼  不贪染于三
乃得安隐眠  若得大涅槃  演说甚深义
名真婆罗门  乃得安隐眠  身无诸恶业
口离于四过  心无有疑网  乃得安隐眠
身心无热恼  安住寂静处  获至无上乐
乃得安隐眠  心无有取著  远离诸怨仇
常和无诤讼  乃得安隐眠

乃至总说十六偈半以答耆婆又曰耆婆我今病重于正法王兴恶逆害一切良医妙药呪术善巧瞻病所不能治何以故我父先王如法治国实无过咎横加逆害如鱼处陆当有何乐如鹿在初无欢心乃至云云何当得安隐眠耶耆婆答王善哉善哉王虽作罪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大王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發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有惭愧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有惭愧故说有父母兄弟姊妹耆婆大臣为王说种种法若能惭愧则能灭罪乃至宣敭释迦如来种种功德能生众生一切善能灭众生一切恶王若往者求佛忏悔罪即消灭尔时大王答言耆婆如来世尊已调柔故得调柔以为眷属如栴檀林纯以栴檀而为围绕如来清净所有眷属亦复清净乃至云吾今既是极恶之人恶业缠褁其身臭秽系属地狱云何当得至如来所吾设往者恐不顾念接叙言说卿虽劝吾令往佛所然吾今日深自鄙悼都无去心尔时其父频婆娑罗王虽逢子弑因闻佛法已得道果亦于空中劝王往至佛所求哀忏悔王闻空语心怀怖惧举身战栗五体掉动如芭蕉叶仰而答曰汝为是谁不现色像而但有声空声答言吾是汝父汝今当随耆婆所说时王闻闷绝躃地身疮增剧臭秽倍前虽以冷药涂治疮蒸毒热但增无损尔时世尊大悲导师为阿阇世王入月爱三昧入三昧放大光明其光清凉往照王身身疮即愈除灭王觉疮愈身体清凉语耆婆言会闻人说劫将欲尽三月并现当此之时一切众生患苦悉除时既未至此光何来耆婆答言大王当知是天中天所放之光王言彼天中天以何因缘放斯光明答言大王今是瑞相似相为及以王先言世无良医疗治身心故放斯光先治王身然后及心王言耆婆如来世尊亦念及耶耆婆答言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心则慈念不放逸者心则放舍(云云)王又问言何等名为月爱三昧耆婆答言譬如月光能令一切优钵罗华开敷鲜明月爱三昧亦复如是能令众生善心开敷是故名为月爱三昧如是凡说五譬以喻五义王言我闻如来不与恶人同止坐起语言谈笑犹如大海不宿死尸如鸳鸯鸟不住圊厕释提桓因不与鬼住[与*鸟]罗鸟不捿枯树如来亦尔我当云何而得往见设其见者我见将不陷入地耶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渴人速赴清泉饥夫求食怖者求救病求良医热求荫凉寒者求火王今求佛亦应如是大王如来尚为一阐提等演说法要何况大王非一阐提如是劝喻其言非一王语耆婆若使如来审如是者明当选择良日吉辰然后乃往耆婆白王大王如来法中无有选择良日吉辰大王如重病人犹不看日惟求良医王今病重求佛良医不应选择吉日凶日若到佛所俱得灭罪惟愿大王今日速往尔时大王即命大臣速办供养与其夫人严驾车乘一万二千与诸眷属臣民其数无量寻路而来尔时佛告大众一切众生为无上菩提近因缘莫先善友何以故阿阇世王若不随顺耆婆语者来月七日必定命终堕阿鼻狱是故近因莫若善友阿阇世王复于前路闻舍婆提毗琉璃王乘船入海遇火而死瞿迦离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狱须那刹多即种种恶到于佛所众罪得灭闻是语语耆婆言吾今虽闻如是二言犹未审定汝来耆婆吾欲与汝同载一象设我当入阿鼻地狱冀汝捉持不令我堕何以故我昔曾闻得道之人不入地狱尔时佛告诸大众言阿阇世王犹有疑心我今当为作决定心尔时大王即到娑罗双树间至于佛所仰瞻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犹如微妙真金之山尔时世尊出八种声告言大王时阿阇世左右顾视此大众中谁是大王我既罪戾又无福德如来不应称为大王尔时如来即复唤言阿阇世大王时王闻心大观喜即作是言如来今日顾命语言真知如来于诸众生大悲怜愍等无差別白言世尊我今疑心永无遗余定知如来真是众生无上大师尔时阿阇世王即以手持幡盖华香妓乐供养前礼佛足右绕三帀礼敬毕却坐一面尔时佛告阿阇世王言大王今当为汝说正法要汝当一心谛听凡夫常当系心观身有二十事所谓我此身中空无无漏(一)无诸善根本(二)我此生死未得调顺(三)堕坠深坑无疑不畏(四)以何方便得见佛性(五)云何修定得见佛性(六)生死常苦无常我净(七)八难之难难得远离(八)恒为怨家之所追逐(九)无有一法能遮诸有(十)于三恶趣未得解脱(十一)具足种种诸恶邪见(十二)亦未曾造度五恶津(十三)生死无际未得其边(十四)不作诸业不退果报(十五)无有我作他人受果(十六)不作乐因终无乐果(十七)若有造业果终不失(十八)因无明生亦因而死(十九)未来现在常行放逸(二十)大王凡夫之人当于此身常作如是二十种观作是观不乐生死不乐生死则得止观(云云)阿阇世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我从昔来初未曾观是二十事故造众恶造众恶故则有死畏三恶道畏世尊自我招殃造兹重恶父王无辜横加逆害是二十事设观不观必定当堕阿鼻地狱佛告大王一切诸法性相无常无有决定王云何言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无定相者我之杀罪亦应不定若杀定者一切诸法则非不定佛言善哉善哉诸佛世尊说一切法悉无定相王复能知杀亦不定是故当知杀无定相如是种种为说色法本空无处可杀乃至云大王一切众生所有罪业凡有二种一者轻二者重若心口作则名为轻身口心作则名为重大王心念口言身不作者所得报轻大王昔日口不敕杀但言削足大王频婆娑罗往有恶心于毗富罗山游行猎鹿周遍旷野悉无所得惟见一仙五通具足已即生嗔恚恶心我今游猎所以不得正坐此仙驱逐令去即敕左右而令杀之其人临终生嗔恶心退失神通而作誓言我实无辜汝以心口横加杀戮我于来世亦当如是还以心口而害于汝时王闻已即生悔心供养死尸先王如是尚得轻受不堕地狱况王不尔而当地狱受果报耶先王自作还自受之云何令王而得杀罪(云云)尔时阿阇世王如佛所说观色乃至观识作是观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色是无常乃至识是无常我本若能如是知者则不作罪世尊我见世间从伊兰子生伊兰树不见伊兰生栴檀我今始见从伊兰子生栴檀树伊兰树者我身是也栴檀树者即是我心无根信也无根信者我初不知恭敬如来不信法僧是名无根世尊我若不遇如来世尊当于无量阿僧祇劫在大地狱受无量苦我今见佛以是见佛所得功德破坏众生所有一切烦恼恶心佛言大王善哉善哉我今知汝心能坏众生恶世尊若我审能破坏众生诸恶心者使我常在地狱无量劫中为诸众生受大苦恼不以为苦尔时摩伽陀国无量人民悉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等无量人民發大心故阿阇世王所有重罪即得微薄尔时阿阇世王语耆婆言我今未死已得天身舍于短命而得长命舍无常身而得常身令诸众生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天身长命常身即是诸佛弟子说是语即以种种宝幢幡盖香华璎珞微妙妓乐而供养佛复以偈颂而赞叹言广如经说

尔时世尊赞阿阇世王善哉善哉若有人能發菩提心当知是人则为庄严诸佛大众大王汝昔已于毗婆尸佛初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是已来至我出世于其中间未曾堕于地狱受苦大王当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无量果报大王从今已往当勤修菩提之心何以故从是因缘当得消无量恶故尔时阿阇世王及摩伽陀国人民从座而起绕佛三帀辞退还宫

释曰阿阇世王顺调达恶友之教弑父自立复欲加害其母亦修恶之极者也而此修恶必堕地狱今得免堕狱之苦者有四因缘一有重悔一得遇善友一得值佛一得闻大乘大涅槃经因而达修恶即性恶性恶融通无法不趣任运摄得佛界性善故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获无根之信无根信者所谓伊兰子上出栴檀也伊兰极臭之物也子宜出伊兰极臭之树今乃于伊兰子上而出栴檀极香之树非悟修恶即性恶其性融通任运摄得佛界栴檀性善乎以喻求法从可知也

客曰弟子初然狃于常闻悮以人间修恶而为性恶且不知性恶乃佛性异名故一闻台教性恶之名骇耳惊心生种种疑难今蒙多方开示方知修恶之为言其包也广下至地狱上至菩萨修善之言其摄也愽渐于人天而极于佛若夫性善之极则惟在于佛性具之恶则遍该乎九虽言善恶实不分而分分而不分故得性善性恶其理融通是则九界性恶遍处即佛界性善遍处故九种法界从性恶以起修恶若菩萨若声闻若缘觉若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所有正报之身色依报之国土上及于天下及于地出河国土艸芥人畜皆修恶也莫不全性恶之所起也然则修恶遍处即性恶遍莫不全以为水氷还即水全波以为水水本具波全空以投器器器皆空以至全阳春而發生万物而物物皆春是则日用之间见闻之际头头物物事事心心莫不皆修恶也即性恶也性恶融通任运摄得佛界性善不须转侧以明此心而见此性在人即人谓之直人可也在天即天谓之义天可也在声闻即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谓之真声闻可也在罗汉即罗汉普于其中应受供养谓之真罗汉可也在菩萨即菩萨充櫎其六度万行之心务使觉行圆满谓之真菩萨可也至于垂形恶趣乃菩萨大权之能事将来果成称性施设皆非分外今且务使其即修恶以即性恶以为己躬履践天全性恶而起妙用以神通而骇动智辨以宣敭谓之性恶法门者弟子则虽有其心而未有其𮌎目前且發空愿以师此论而为人演说之剞劂以流通之使人人悟性各各知归庶几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师恩也合十槃谭瞻仰而退

永嘉县渔潭寺受戒弟子众等奉刻流通

性善恶论卷之六(竟)


校注

老下疑脱死字 龙疑天 致疑至 佛下疑脱事字 待疑持 修疑备 尻疑尸 令疑今 即疑造 水疑氷 直疑真 天疑夫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婇【CB】【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己【CB】巳【卍续】
[A11] 己【CB】巳【卍续】
[A12] 己【CB】巳【卍续】
[A13] 己【CB】巳【卍续】
[A14] 刺【CB】剌【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战【CB】憻【卍续】(cf. X57n0970_p0410c13; T12n0374_p0480b16)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已【CB】巳【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旷【CB】嚝【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A33] 已【CB】巳【卍续】
[A34] 已【CB】巳【卍续】
[A35] 已【CB】巳【卍续】
[A36] 已【CB】巳【卍续】
[A37] 已【CB】巳【卍续】
[A38] 已【CB】巳【卍续】
[A39] 已【CB】巳【卍续】
[A40] 己【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性善恶论(卷6)
关闭
性善恶论(卷6)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