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央掘魔罗缘
央掘魔罗经云。舍卫城北去城不远。彼处有林。名为萨那。有一贫穷婆罗门女。名䟦陀罗。女生一子。名一切世间现。少失其父。厥年十二。色力人相具足第一。聪明辨慧。微言善说。复有异村。名颇罗呵私。有一旧住婆罗门师。名摩尼跋陀罗。善能通达四毗陀经。时世间现。从其受学。谦顺恭敬。尽心供养。诸根纯熟。所受奉持。尔时彼师。暂受王请。留世间现。守舍而去。婆罗门妇。年少端正。见世间现。即生染心。忽忘仪轨。前执其衣。时世间现。白彼妇言。仁今便为是我之母。如何尊处而行非法。内怀愧悚。舍衣远避。尔时彼妇欲心炽盛。泣泪念言。彼见断绝。不随我意。若不见从。要断其命。不使是人更余婚娶。即以指爪自撄其体。淫乱弥炽。自烧成病。行女人謟。庄严其身。以绳自缢。足不离地。时摩尼䟦陀。事毕还家。以刀截绳。高声大呌。谁为此事。时妇答言。是世间现。欲行非法。强见陵遍。作如是事。摩尼拔陀。先知其人有大德力。即思惟言。彼初生日。一切刹利所有刀剑。悉皆㧞出。利剑卷屈。堕落于地。时诸刹利。皆大恐怖。其生之日。有如此相。当知是人有大德力。思惟是已。语世间现。汝是恶人。毁辱所尊。汝今非复真婆罗门。当杀千人。可得除罪。世间现禀性恭顺。尊重师教。即白师言。呜呼和尚。杀害千人。非我所应。师即谓言。汝是恶人。不乐生天。作婆罗门耶。答言和尚。善哉奉命。即杀千人。还礼师足。师闻见已。生希有心。汝大恶人。故不死耶。复作念言。今当令死。而告之言。杀一一人。取一一指。杀千人已。取指作鬘。冠首而还。然后得成婆罗门耳。以是因缘。名央掘魔罗。即白师言。善哉和尚受教。即杀千人。少一。尔时央掘魔罗母。念子当饥。自持四种美食。送往与之。子见母已。作是思惟。当令我母得生天上。即便执剑。欲前断命。去舍卫国。十由延少一丈。于彼有树。名阿轮迦。尔时世尊。以一切智。如是知时。如鴈王来。央掘魔罗。见世尊来。执剑疾往。作是念言。我今复当杀是沙门瞿昙。尔时世尊。示现避去。时央掘魔罗而说偈言。
凡说三十四偈。余三句皆同。惟改第二句云。毁形剃发士。知足待钵士。无畏师予游。雄徤猛虎步。仪雅鹅王超。安详龙象行。明朗日初出。明净盛满月。庄严真金山。千叶莲华眼。素齿白莲华。善说真言舌。眉间白毫相。光泽绀青发。过膝𦟛长臂。离欲马王藏。膝骨密不现。手足赤铜甲。轻举蹑虗足。迦陵频伽声。憍吉罗妙音。百亿胜光耀。诸根善调伏。十力悉具足。善持四真谛。说八道饶益。三十二相具。八十种妙好。永灭诸爱欲。莫令我起嗔。未曾见奇特。乃至问云。汝是何等人。如是极疾行。及我未下刀。知时宜速住。汝善持净戒。宜速输一指。莫度我境界。尔时世尊。犹如鹅王。庠行七步。师子顾视。为央掘魔罗。而说偈言。
乃至为说十六偈。末云。
尔时彼母。见佛世尊。与央掘魔罗。往返苦论。子心降伏。纵身垂臂。念其子故。说偈白佛。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此树下者。是汝之母生育之恩。深重难报。云何欲害令其生天。如是乃至种种破其愚迷。复自称赞种种功德。是所归依处。令其舍剑出家。饮甘露法水。乃至云。汝久游恶道。迷乱疲倦。今当休息。汝是税主。我亦税主。为守道王。于一切众生。常受其税。令其超度生死有海。尔时央掘魔罗。即舍利剑。如一岁婴儿捉火即放振手啼泣。时央掘魔罗。舍鬘振手發声号呌亦复如是。如人熟眠蛇卒啮脚。即时惊起振手远掷。央掘魔罗速舍指鬘亦复如是。尔时央掘魔罗。如离。非人所持。自知惭愧。血出遍身。泪流如雨。譬如有人为蛇所螫。良医为呪。令作蛇行。央掘魔罗。宛转腹行。三十九旋。亦复如是。然后进前。顶礼佛足。而说偈言。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今可起速往母所。至诚悔过。求听出家。尔时央掘魔罗。从佛足起。往至母所。绕旋多帀。五体布地。至诚忏悔。悲感大呌。即向其母。而说偈言。
尔时彼母说偈答言。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尔时天帝释。将诸天众婇女眷属。放身光明。照舍卫国。见央掘魔罗。与佛相抗。力屈心变。摧伏归悔。發大欢喜。说偈赞佛已。向央掘魔罗言。惟愿大士。受此天衣。以为法服。央掘魔罗谓帝释言。汝是何等蚊蚋小虫。我岂当受此不信之施。汝是何等贪欲之驴。未度生死众苦长流。自性裸形。何能施衣。乃至云。如佛所叹。十二头陀沙门行法。我应当学。乃至云。如是等辈。今当调伏。如治稊稗害善苗者。我之所杀作指鬘者。彼等悉是坏法众生。无有一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者。复与帝释。辨菩萨声闻害不害相不同。其说甚长。乃至梵天王。四天王。魔醯首罗。树神。各以衣施。悉皆不受。相与辨论。莫不辞为之屈。即尊者舍利弗。目犍连。阿难。罗𬑟罗。阿那律。尼陀沙。满愿子等。诸大尊者。相与辨难。亦为之屈。至文殊师利大菩萨。人示现亦辨为之讷。
尔时世尊。向央掘魔罗。而说偈言。
尔时央掘魔罗以偈言。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当受持童真净戒。(沙弥別名童真)尔时央掘魔罗。以偈问曰。
尔时世尊默然而住。央掘魔罗。复说偈言。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当受持不杀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尔时世尊。复告之言。汝当受持不妄语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当受持不饮酒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不婬净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离不与取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尔时佛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不歌舞戒。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尔时世尊。乃以一学问之。央掘魔罗。以增数。从一学以至于十答之竟。复白佛言。世尊说言。我住无生际。此说有何义等。佛命同文殊。俱至北方。过一恒河沙刹。乃至十恒河沙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各过一恒河沙刹。以至于十。彼十佛刹。刹刹有佛。皆释迦如来异名。而告二人言。善男子。释迦牟尼如来。即是我身。汝等还去。语彼佛言。无量慧佛等。遣我等还云。彼佛如来。当为汝说。释迦如来为说其义。广如经文。
尔时世尊叹言。善哉善哉。央掘魔罗。汝来比丘。即成沙门。威仪具足。如旧比丘。尔时央掘魔罗。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已来。寻声即得阿罗汉果。佛又告言。汝来祗陀林。广度众生。与文殊师利诸大尊者。围绕俱往。至祇陀林。升师子座。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生柔软艸。如安乐国。一切诸方诸大菩萨。皆欲来见。央掘魔罗说于妙法。广如经文。
尔时波斯匿王。兴四种兵。欲往征伐。大臣兵众莫不震慴。无一应命。王领兵众。往诣佛所。稽首佛足。有怖畏色。为之汗流。如来知而故问。大王今日何故流汗。王白佛言。今有罗刹。名央掘魔罗。杀害人民。一千少一。以指作鬘。以血涂身。严此四兵欲往伐之。佛告大王。若央掘魔罗来至此者。当复云何。王白佛言。若彼来如是为一。尔时世尊。指示王言。此即央掘魔罗。大王叹言。奇哉世尊。真为第一调御之辕。真为无上天人之师。如是凶暴有恶业者。乃能方便安立正法。尔时世尊说偈叹言。
若大菩萨。先现放逸。后现功德。是照世间。如月云消。度无量众生。现如来功德。大王当知。彼非恶人。是则菩萨善方便耳。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南方去此六十二恒河沙刹有国。名一切宝庄严。佛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彼佛如来。岂异人乎。央掘魔罗是也。诸佛境界不可思议。即彼之母。师及师母。为欲利益。皆我所化。以作佛事。尔时王及大众天龙八部。莫不稽首央掘魔罗之足。一心同声。说偈赞叹。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诸天龙神。声闻菩萨。及波斯匿王。一切众会。皆慕央掘魔行。及文殊师利菩萨。愿生彼国。皆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踴跃欢喜。
释曰。央掘魔罗者。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之所示现者也。若母若师若师母。又皆释迦如来之所变化。若其所杀九百九十九人。未闻开权。应是实杀。乃于世间蠧国害民。妨道惧众。必杀而有益。而然后杀之。虽曰杀之。其实度之。何也。未有具慈善根力者。视蝼蚁等于赤子。而妄有所杀也。以是故知。迎其刃而截其指者。莫不杀烦恼贼。而捐标月指也。若仙豫之诛五百婆罗门。因而堕狱。知悔敬信大乘。得生甘露鼓王佛国。又获延其劫寿。非将欲与其长寿。而必固夺其短命。将欲反其正见。而必固惩其邪见乎。至于佛示以童真之戒。则皆反其名。而广其义。其于性恶法门。则确然揭而言之。莫不令闻者。顾名而思义。且复密示如来菩萨大人示现境界。固不可得而思议也。
第二阿阇世王行恶重悔灭罪缘
涅槃经云。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其性獘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嗔愚痴。其心炽然。惟见现在。不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著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生悔热。身诸璎珞妓乐不御。心悔热故。遍体生疮。其疮臭秽不可附近。寻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华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尔时其母字韦提希。以种种药而为傅之。其疮遂增无有降损。王即白母。如是疮者从心而生。非四大起。若言众生有能治者。无有是处。尔时大医。名曰耆婆。往至王所。白言大王得安眠否。王即以偈答言。
乃至总说十六偈半以答耆婆。又曰。耆婆。我今病重。于正法王兴恶逆害。一切良医妙药呪术。善巧瞻病。所不能治。何以故。我父先王。如法治国。实无过咎。横加逆害。如鱼处陆。当有何乐。如鹿在摾。初无欢心。乃至云。云何当得安隐眠耶。耆婆答王。善哉善哉。王虽作罪。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大王。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發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有惭愧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有惭愧故。说有父母兄弟姊妹。耆婆大臣。为王说种种法。若能惭愧。则能灭罪。乃至宣敭释迦如来种种功德。能生众生一切善。能灭众生一切恶。王若往者。求佛忏悔罪。即消灭。尔时大王答言。耆婆。如来世尊。性已调柔故。得调柔以为眷属。如栴檀林。纯以栴檀而为围绕。如来清净。所有眷属亦复清净。乃至云。吾今既是极恶之人。恶业缠褁。其身臭秽。系属地狱。云何当得至如来所。吾设往者。恐不顾念接叙言说。卿虽劝吾令往佛所。然吾今日深自鄙悼。都无去心。尔时其父频婆娑罗王。虽逢子弑。因闻佛法。已得道果。亦于空中劝王。往至佛所。求哀忏悔。王闻空语。心怀怖惧。举身战栗。五体掉动。如芭蕉叶。仰而答曰。汝为是谁。不现色像。而但有声。空声答言。吾是汝父。汝今当随耆婆所说。时王闻已。闷绝躃地。身疮增剧。臭秽倍前。虽以冷药涂治。疮蒸毒热。但增无损。尔时世尊大悲导师。为阿阇世王。入月爱三昧。入三昧已。放大光明。其光清凉。往照王身。身疮即愈。热郁除灭。王觉疮愈身体清凉。语耆婆言。会闻人说。劫将欲尽。三月并现。当此之时。一切众生。患苦悉除。时既未至。此光何来。耆婆答言。大王当知。是天中天所放之光。王言。彼天中天。以何因缘放斯光明。答言大王。今是瑞相。似相为及。以王先言世无良医疗治身心。故放斯光先治王身。然后及心。王言耆婆。如来世尊亦念及耶。耆婆答言。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心则慈念。不放逸者。心则放舍(云云)。王又问言。何等名为月爱三昧。耆婆答言。譬如月光。能令一切优钵罗华开敷鲜明。月爱三昧。亦复如是。能令众生善心开敷。是故名为月爱三昧。如是凡说五譬。以喻五义。王言。我闻如来不与恶人同止坐起。语言谈笑。犹如大海不宿死尸。如鸳鸯鸟不住圊厕。释提桓因不与鬼住。鸠[与*鸟]罗鸟不捿枯树。如来亦尔。我当云何而得往见。设其见者。我见将不陷入地耶。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渴人速赴清泉。饥夫求食。怖者求救。病求良医。热求荫凉。寒者求火。王今求佛。亦应如是。大王。如来尚为一阐提等。演说法要。何况大王非一阐提。如是劝喻。其言非一。王语耆婆。若使如来审如是者。明当选择良日吉辰。然后乃往。耆婆白王。大王。如来法中无有选择良日吉辰。大王。如重病人。犹不看日。惟求良医。王今病重。求佛良医。不应选择吉日凶日。若到佛所。俱得灭罪。惟愿大王。今日速往。尔时大王。即命大臣速办供养。与其夫人。严驾车乘。一万二千。与诸眷属臣民。其数无量。寻路而来。尔时佛告大众。一切众生。为无上菩提近因缘。莫先善友。何以故。阿阇世王。若不随顺耆婆语者。来月七日。必定命终。堕阿鼻狱。是故近因莫若善友。阿阇世王。复于前路。闻舍婆提毗琉璃王。乘船入海。遇火而死。瞿迦离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狱。须那刹多。即种种恶。到于佛所。众罪得灭。闻是语已。语耆婆言。吾今虽闻如是二言。犹未审定。汝来耆婆。吾欲与汝同载一象。设我当入阿鼻地狱。冀汝捉持不令我堕。何以故。我昔曾闻得道之人不入地狱尔。时佛告诸大众言。阿阇世王。犹有疑心。我今当为作决定心。尔时大王。即到娑罗双树间。至于佛所。仰瞻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犹如微妙真金之山。尔时世尊。出八种声。告言大王。时阿阇世。左右顾视。此大众中。谁是大王。我既罪戾。又无福德。如来不应称为大王。尔时如来。即复唤言阿阇世大王。时王闻已。心大观喜。即作是言。如来今日。顾命语言。真知如来。于诸众生大悲怜愍。等无差別。白言世尊。我今疑心永无遗余。定知如来真是众生无上大师。尔时阿阇世王。即以手持幡盖华香。妓乐供养。前礼佛足。右绕三帀。礼敬毕已。却坐一面。尔时佛告阿阇世王言。大王。今当为汝说正法要。汝当一心谛听。凡夫常当系心。观身有二十事。所谓我此身中。空无无漏。(一)无诸善根本。(二)我此生死未得调顺。(三)堕坠深坑无疑不畏。(四)以何方便得见佛性。(五)云何修定得见佛性。(六)生死常苦无常我净。(七)八难之难难得远离。(八)恒为怨家之所追逐。(九)无有一法能遮诸有。(十)于三恶趣未得解脱。(十一)具足种种诸恶邪见。(十二)亦未曾造度五恶津。(十三)生死无际未得其边。(十四)不作诸业不退果报。(十五)无有我作他人受果。(十六)不作乐因终无乐果。(十七)若有造业果终不失。(十八)因无明生亦因而死。(十九)未来现在常行放逸。(二十)大王。凡夫之人。当于此身常作如是二十种观。作是观已。不乐生死。不乐生死。则得止观。(云云)阿阇世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我从昔来。初未曾观是二十事。故造众恶。造众恶故则有死畏。三恶道畏。世尊。自我招殃。造兹重恶。父王无辜。横加逆害。是二十事设观不观。必定当堕阿鼻地狱。佛告大王。一切诸法性相无常。无有决定。王云何言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无定相者。我之杀罪。亦应不定。若杀定者。一切诸法则非不定。佛言善哉善哉。诸佛世尊。说一切法悉无定相。王复能知杀亦不定。是故当知。杀无定相。如是种种为说色法本空无处可杀。乃至云。大王。一切众生所有罪业。凡有二种。一者轻。二者重。若心口作。则名为轻。身口心作。则名为重。大王。心念口言。身不作者。所得报轻。大王昔日口不敕杀。但言削足。大王。频婆娑罗。往有恶心。于毗富罗山游行猎鹿。周遍旷野。悉无所得。惟见一仙。五通具足。见已即生嗔恚恶心。我今游猎。所以不得。正坐此仙。驱逐令去。即敕左右而令杀之。其人临终。生嗔恶心。退失神通。而作誓言。我实无辜。汝以心口。横加杀戮。我于来世。亦当如是还以心口而害于汝。时王闻已即生悔心。供养死尸。先王如是。尚得轻受。不堕地狱。况王不尔。而当地狱受果报耶。先王自作。还自受之。云何令王而得杀罪。(云云)尔时阿阇世王。如佛所说。观色乃至观识。作是观已。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色是无常。乃至识是无常。我本若能如是知者。则不作罪。世尊。我见世间。从伊兰子生伊兰树。不见伊兰生栴檀。我今始见从伊兰子生栴檀树。伊兰树者。我身是也。栴檀树者。即是我心无根信也。无根信者。我初不知恭敬如来。不信法僧。是名无根。世尊。我若不遇如来世尊。当于无量阿僧祇劫。在大地狱受无量苦。我今见佛。以是见佛所得功德。破坏众生所有一切烦恼恶心。佛言大王。善哉善哉。我今知汝心。能坏众生恶。世尊。若我审能破坏众生诸恶心者。使我常在地狱。无量劫中。为诸众生。受大苦恼。不以为苦。尔时摩伽陀国。无量人民。悉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等无量人民。發大心故。阿阇世王所有重罪。即得微薄。尔时阿阇世王。语耆婆言。我今未死。已得天身。舍于短命。而得长命。舍无常身。而得常身。令诸众生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天身长命常身。即是诸佛弟子。说是语已。即以种种宝幢幡盖香华璎珞微妙妓乐。而供养佛。复以偈颂。而赞叹言。广如经说。
尔时世尊。赞阿阇世王。善哉善哉。若有人能發菩提心。当知是人。则为庄严诸佛大众。大王。汝昔已于毗婆尸佛。初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是已来。至我出世。于其中间。未曾堕于地狱受苦。大王当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无量果报。大王。从今已往。当勤修菩提之心。何以故。从是因缘。当得消无量恶故。尔时阿阇世王。及摩伽陀国人民。从座而起。绕佛三帀。辞退还宫。
释曰。阿阇世王。顺调达恶友之教。弑父自立。复欲加害其母。亦修恶之极者也。而此修恶必堕地狱。今得免堕狱之苦者。有四因缘。一有重悔。一得遇善友。一得值佛。一得闻大乘大涅槃经。因而达修恶即性恶。性恶融通。无法不趣。任运摄得佛界性善。故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获无根之信。无根信者。所谓伊兰子上。出栴檀也。伊兰极臭之物也。子宜出伊兰极臭之树。今乃于伊兰子上。而出栴檀极香之树。非悟修恶即性恶。其性融通。任运摄得佛界栴檀性善乎。以喻求法。从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