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參卷下
执作第十一
当惜众僧物(详见下文)。当随知事者教令。不得违戾。
【笺】征。教令出自师长父母之口。无不从命。知事教令。衲子安得克服。
训。丛林事出浩繁。故请知事以司其柄。教令。乃奉大众之命令也。得罪知事。即得罪大众。然知事所司。亦当柔和调顺。若逞麤犷之性。权挟衲子。使彼难忍去之。则有负所任。不得无过。
凡洗菜。当三易水。
【笺】本律。三易水者。谓初次。但去麤垢。二次。细垢未尽。三次。乃得清净。今丛林腌菜不洗。谓菜有味。举目皆噇粪之人。执事略不为恠。可笑。
灯录。赵州问菜头。今日吃熟菜。吃生菜。头拈起菜呈之。师曰。知恩者少。负恩者多。
凡汲水。先净手。
【笺】至水边。另舀水先净手。即以洗手水。弃之僻地。
见水偈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笺】流水者。源头活水也。然其性相不二。动静一源。若无源之水不流。即是死水。流得其源。则澄之不清。扰之不浊。而能旋香海载须弥。恩配三有。泽及群灵。而不自伐为功。故三贤十圣。赞之不及。凡夫肉眼。孰能窥其大用哉。今此偈。全在發明见字。若见不彻。云何为彼当愿。云何为彼涤惑耶。若见者。谓所见之水。情状不一故。如人见之。清凉可悦。饿鬼见之。流变为血。鱼龙见之。谓宫殿。沉溺者见之。谓死窟。究竟水尚强名。何况有如上等见。皆是众生业惑所感也。若夫大解脱人见之。不曰流水。非流水。直下为彼颠倒众生。拔其见刺。出其眼屑也。意欲者。非情欲之欲。若情欲。即是惑垢。当作愿字看。正愿清涤无始情欲之惑垢也。
征。上文既有当愿。云何欲字。又作愿字看。
训。上文是菩萨当愿。下文意欲。是众生当愿。其犹啐啄同时也。若菩萨發愿度众生。众生不發愿出离。菩萨虽有愿。亦无如之何也已。
附 勿令秽水入井。
【笺】天下井水。味有多种。详水经注。
周易正义。虽汲水以至井上。然绠出。犹未离井口。而鈎羸其缾而覆之也。弃其方成之功。虽有出井之劳。而与未汲不异。喻人行常德。须善令终。若有初无终。则必致凶咎。
笔飡。吴湛为县吏。所居临荆溪。溪有清泉。众皆赖之。湛为筑篱遮护。不令秽入。忽于泉侧。得一田螺。置瓮中。每外归。则厨中饮食已办大异之。一日潜窥。乃一女子。自螺出。手自操刀。湛急趋之。不容归殻。女大窘。实告湛曰。我泉神也。上帝以君敬护泉源。且知君鳏居。命吾为君操馔。君食吾馔。当得道矣。言讫不见。
◎李鄠为河山令。县有河山岩。岩半有一脉清泉。次第淋注。逐处各有一岩斛。承之。如䥴出状。鄠一日𢹂家出游。无何雪儿就斛浣申。立为震霆所击。视之其斛已碎。別安一斛于流下矣。是知井泉不可触秽。
酉阳杂爼。临井勿窥。
◎古井不可唾。唾与窥且不可而可越哉。
汲井偈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笺】华严疏。汲取也。辩才演法。犹绠汲水。
五灯。赵州。在井上打水次。见南泉过。便抱柱。悬却脚曰。相救相救。泉上胡梯一二三四五。师少顷。却去礼谢曰。适来谢相救。
◎蓝田真。因开井。被沙塞却泉眼。师曰。泉眼不通。被沙碍。道眼不通。被甚么碍。僧无答。师代曰。被眼碍。
◎天衣怀。世渔。母梦星陨于屋。怀娠儿时。坐船尾。得鱼辄放。父笞之。不为意。參翠峰觉。觉问汝名甚么。曰义怀。曰。何不名怀义。曰。此当时致得。曰。谁为汝立名。曰。受戒十年矣。曰。汝行脚费许多草鞋。曰。和尚莫谩人好。曰。我也没量罪过。汝也没量罪过。你作么生。师无语。觉打曰。脱空谩语汉。出去。入室次。觉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师拟议。觉又打出。如是数四。寻时翠峰为水头。因汲水折担。忽悟。作投机偈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取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觉闻拊几称善。
观水偈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诵此呪。如食众生肉。
唵缚悉波啰摩尼莎诃
【笺】水中生灵甚微。人之麤障覆故。不能观察。唯佛五眼明净。能见微细。以慈悲故。说此偈呪。大旨为水罗兼说也。
凡用水。须谛视有虫无虫。以密罗滤过方用。
若严冬。不得蚤滤水。须待日出。
【笺】严冬水寒。蚤滤则伤生。日出水得阳气。则不伤生。
漉水囊赋。吾有漉囊。制造有方。致练作底。熟铁为匡。其用滤兮深须谛视。其还放兮切忌损伤。宜知我佛仁慈。尚不遗于微物。将使吾曹饮用。得幸免于余殃。一化境中。上下皆制。半由旬内。往返须将。世多轻略。孰究不藏。或闻而不制。则𠷣为外道。或制而不用。但悬于草堂。斯由内无慈愍。外恣疎狂。塞来蒙之津径。害我教之纪纲。汝当存诚持守。竭力恢张。岂止四生有赖。抑使三宝增光。
凡烧灶。不得燃腐薪。
【笺】本律。炊灶有五事。一。不得蹲炊火。二。不得燃生薪。三。不得倒燃湿薪。四。不得燃腐薪。五。不得以热汤浇火灭 凡腐薪中有虫。若燃之。如毁其家。杀其身。故制。昔曾子不逆薪而㸑。知其不为暴也。
礼记。荀勗在帝座。适膳夫进饮。勗云。此必劳薪所炊。帝不信。召膳夫问之。果以一故车脚供薪。
抱朴子。孟夏所以祀灶。灶神每月晦日。上天言人罪状。大者夺纪。小者夺算。纪三百日。算一百日。
◎井与门户灶中霤为五祀。又五财之一。利济广博。有神主之。名曰观。状如美女。井鬼名琼。
凡作食不得带爪甲垢。
【笺】寄归传。营供。必洗手。敕口。净器。不者所作祈请。并无效验。从陈飨祭。神祇不受。况奉三宝。若大小便。不洗手。皆不合作食。
谚。清斋方释奠。剪爪宣侵肌。
感应篇注。嘉栋曰。作食不洁𫗪人。人必嗔之。神亦恶之。秽食委弃。均于暴殄。浪费水浆。委诸沟厕。殊为造业。有老秋婆。病死复苏。言至一处。有两船遗弃秽食。一鬼笞之曰。汝平生所耗者。岂容不食。婆强呷数口。便觉腹满惊苏。言讫随死。
凡弃恶水。不得当道。不得高手扬泼。当离地四五寸。徐徐弃之 附。不得热汤泼地上。
【笺】恶水高扬。热汤泼地。微细昆虫。何处回避。水火毒身。如入鼎沸。以此剧刑。横加无谓。我福无增。彼恶永记。故云徐徐。清凉如意。
凡扫地。不得逆风扫。不得聚灰土安门扇后。
【笺】逆风扫。风尘𡋯面。非但不善爱人。亦非自爱。扫地聚灰门扇后。其人有始无终。后来结果。亦可想见。故须扫除尽净。置之僻处也。
根本部。给孤长者。每晨朝往逝多林。礼佛已。扫寺地。一日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佛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篲而扫。时舍利子等。悉皆执篲。共扫园林。佛及弟子。徧扫除已。地皆严净。入食堂中坐。与诸苾𫇴。说扫地得五种功德。一。自心清净。亦名自除心垢。若人扫于寺地。因地净故。心得清净。是名自心清净。二。令他心净。亦名除他心垢。若人扫于寺地。因地净故。他人见无尘垢。心得清净。是名令他心清净。三。诸天欢喜。亦名去憍慢。若人扫于寺地。即是去其憍慢尘垢。诸天观见地净无尘。生欢喜心。四。植端正业。亦名调伏其心。若人净扫寺地。即是调伏自心。植端正福业。五。命终之后。当生天上。亦名增长功德。若人净扫寺地。因净地故。功德增长。命终当生天上。
优婆塞戒经。善男子。天下之人。谁现穷无其身者。如其有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执役栖扫。亦得福报。
成实论。扫一阎浮僧地。不如扫一掌佛地。
五灯。世尊在日。有一比丘根钝。无多闻性。佛令诵苕箒二字。日夕诵之。言苕则已忘箒。言箒则已忘苕。每日克责。意念不休。忽能言苕箒。于此大悟。得无碍辨才。
◎曹山寂。问僧作甚么。曰扫地。山曰。佛前扫。佛后扫。曰。前后一时扫。山曰。与曹山过鞋靸来。
◎雁山罗汉寺。证首座。目瞽。见道明白。每朝以扫地为佛事。有僧问。这片地扫得乾净也未。证竖起苕箒示之又僧问。真净界中。本无一尘。扫作么。证亦竖箒示之。
◎拾得。一日扫地次。寺主问。汝名拾得。因丰干拾得汝归。汝毕竟姓个甚么。拾得放下苕箒。叉手而立。寺主再问。拾得拈箒扫地竟去。寺主罔测。寒山捶胸云。苍天苍天。拾得却问。汝作甚么。山曰。不见东家人死。西家助哀。二人作舞。哭笑而去。
◎赵州。扫地次。僧问。善知识为甚么扫地。师曰。尘从外来。曰。既是清净伽蓝。为甚么有尘。州曰。又一点也。
◎赵州行脚时。问大慈。般若以何为体。慈曰。般若以何为体。师便呵呵大笑而出。大慈来日见州扫地次。问般若以何为体。州放下扫箒。呵呵大笑而去。大慈便归方丈。
◎仰山。扫地次。溈山问。尘非扫得。空不自生。如何是尘非扫得。仰扫地一下。溈曰。如何是空不自生。仰指自身。又指溈。溈曰。尘非扫得。空不自生。离此二途。又作么生。仰又扫地一下。又指自身。并指溈。
◎云岩昙晟禅师。扫地次。道吾曰。大区区生。昙曰。须知有不区区者。吾曰。恁么则有第二月也。昙竖起扫箒曰。是第几月。吾便行。
◎大慧问僧。道不用修。但莫染污。如何是不染的道。曰。某甲不敢道。师曰。你为甚么不敢道。曰。怕染污。师应声曰。行者将粪箕苕箒来。僧忙然。师便打出。
◎衲僧家拈起扫箒。不但扫除一室尘垢。当使天上天下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尘垢。祇消者把扫箒。一扫而尽目前。脱有不顾危亡底汉。道天上天下者许多尘垢。毕竟扫置何处。我便劈口与他一扫。令他向扫箒下瞥地去。
世说。郭林宗。常行宿逆旅。辄躬自执扫。及明去后。人至则曰必郭有道昨宿处也。
洗内衣。须拾去虮虱方洗。
【笺】五灯。仰山慧寂。智浣衲次。躭源曰。正恁么时作么生。仰曰。正恁时。向甚么处见。
◎定由神英。见首座洗衣。遂问。作甚么。座提起衣示之。师曰。洗的是甚衣。座曰。关中使銕钱。师唤维那。移下座挂搭著。
夏月用水盆了。须覆。若仰即虫生。
【笺】譬如空盆虽仰。虫无从而生。谓虫生于水。若水净。虫亦不生。谓虫生于垢。若垢非水。虫亦不生。然则虫毕竟从何而生。当知虫之生也。三因和合而生。若一因不到。则虫无缘而生。然则虫之生灭。其在盆之覆仰而已也。
附 一切米麫蔬果等。不得轻弃狼籍。须加爱惜。
【笺】谚。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谓食物自有司库出纳。器具有蓝收司执。然或见散漫无绪。即宜爱惜。置归屏处。勿至狼籍暴殄也。
宝训。混源。为紫[竺-二+铎]库司壁记。复题其后云。滴水粒米。尽属众僧。务悦人情。理难支破。当思披毛带角。岁月久长。明因果人。幸宜知悉。遗墨岁久。漫灭殆尽。后一山和尚踵其席。粉壁亲为书之。
感应篇注。天仓五谷。在二十八宿。乃危星主之。人以食为天。故圣人务农重谷。天子亲耕劝农。春夏祈谷于上帝。岂五谷可散弃者。世人不知天地育养之恩。弃五谷。厌舍丝麻。使农夫织妇。日勤而不得饱。力竭而不得御寒。又不䘏其劳。曾无爱惜。所以为天地所厌。神明所责也。
续神仙传。三川饥。有青衣童子语人曰。世人厌弃五谷。地司已收。五谷之神。可相率祈谷父蚕母。当致穰也。
◎陈僖敏公镒父孟玉。登厕见铛底饭一块。在厕傍。净涤食之。夜梦神告曰。翁好善。当福报。吾梓潼神。今将降生汝家。后果生僖敏公。仕至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累赠翁如其官。母一品夫人。
入厕第十二
【笺】优钵祗王经。伽蓝地。漫大小行者。五百世身堕㧞波地狱。经二十小劫。常遗肘手抱此大小便处臭秽之地。
毗尼母经。诸比丘住处房前开处。小便污地臭气。皆不可行。佛问之曰。从今不听僧伽蓝处小行。当聚屏猥处。若瓦瓶。木桶。埋地中。小行已。以物盖之。勿令有臭气。若登厕不洗净。不得入大僧类。不得坐禅床。不得登佛殿。
虗空藏经。若有毁重禁戒者。治圊百日。莫令人知。涂圊已。澡浴礼三十五佛。称虗空藏菩萨。向十二部经。五体投地。陈说过恶。如是忏悔。经三七日。苦行力故。罪报永除。不障三种菩提业。
寄归传。凡僧坊。先须净治厕处。若自无力。教化为之。供十方僧。理通凡圣。无多所费。斯其要焉。
锱门警训。登厕之法。律制委明。盖欲洁严身器。亲近圣贤。洗净洗手。各有轨度。傥未尽谙。则反污其手。礼诵烧香。合掌执捉。动辄得咎。可不慎欤。
五灯。僧问赵州。急切处请师道。州云。尿是小事。须是老僧自去。始得。
◎赵州上东司。召文远。远应诺。州云。东司上不可与你说佛法。
◎有老宿垂语云。十市街头。起一间茅厮。祗是不许人屙。僧举似南堂静。静曰。是你先屙了。更教甚么人屙。宿闻之。焚香遥望大随拜谢。
◎莫将尚书谒南堂。咨决心要。堂使其。好处提撕莫适如厕。闻秽气。急以手掩鼻。遂有省。急呈偈曰。从来姿韵爱风流。绝笑时人向外求。万別千差无覔处。得来原在鼻尖头。堂答曰。一法才通万法周。纵横妙用更何求。青蛇出匣魔君伏。碧眼胡僧笑点头。
◎钱弋郎中。访真净文。谭久如厕。师令侍者引从西边去。钱遽云。既是东司。为甚向西去。真曰。多少人向东边计。
◎大慧侍湛堂次。堂视师指爪曰。想东司头筹子。不是汝洗的。师承训。即代黄龙忠作圊头。后普说云。某自闻老和尚说。终身不养爪甲。才长一菽。湛和尚便于手指上出现。
◎湛堂准。自浙回𣼷潭谒深公。省诣方丈。寻命分座。闻有悟侍者见所掷㸑余有省。呈解。深喝出。因丧志经于延寿堂。厕后出没无时。众惮之。师故于半夜登溷。悟即提挈水至。未几供筹子。湛涤净已。召接净桶去。悟才接。湛执其手。问曰。汝是悟侍者那。曰。诺。湛曰。汝当时在知客寮。见掉火柴头。有个悟处的么。參禅学道。秪要知个本命元辰下落。汝刬地作此去就。汝在藏殿移首座鞋。岂不是汝当时悟得的。又在知客寮移枕子。岂不是汝当时悟得的。汝每夜在此移木度筹。岂不是汝当时悟得的。因甚么不知下落。却在这裡恼乱大众。湛猛推之。索然有声。由是绝迹。
若大小便。即当行。莫待内逼仓卒 于竹竿上挂直裰。以手巾或腰縧系之。一作记认。二恐堕地。
【笺】直裰。详注著衣偈下。
若脱换鞋脚。不可净鞋入厕。
【笺】著鞋。当分净秽。谓。净鞋入佛殿。触鞋入厕。若触鞋入厕。则污秽佛地。净鞋入厕。则暴殄天物。
【笺】前后弹指俱三。用处甄別。谓前三弹。使内人知。后三弹。恐伤在秽之鬼。故先警之也。不唾痰。阴德具载藏经。
譬喻经。有沙门不弹指来大小便。漈圊中厉鬼大恚。欲杀沙门。沙门持戒。厉鬼随逐。伺覔其短。不能得便。故知大小便时。必先弹指。利益有在。
登厕偈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
唵狠噜陀耶莎诃
【笺】夫人饮食滋味。入于肠胃。轻清上升。重浊下坠。可见人之一身。兼净秽世界也。净世界。即戒定慧之福业也。秽世界。即贪嗔痴之罪法也。悟此净秽本源。则可以悟大千世界。不在心外。从此垢净心尽。不知吾身之为法界。法界之为我身。我身法界。非一非二。
不得低头视下。
【笺】护清净眼故。
不得持草画地。
【笺】愚夫不知。厕上画地画壁。遂成大过。譬如一点一画。同于爻象。不忍狼籍秽地。当置净处。或付水火。尊敬字画故。若于厕上板壁作字。则为造物所呵。
笔飡。明湖州潘道士。道法高妙。一日于厕上畵符。天将忽至。问。所召何事。士无以应。支曰。门前树为我移种屋后。将曰。小事何轻意召我。遂以火笔点头而去。士后头上脓水不乾。凡有患疮疖。乞士脓水抹之。无不效。
不得努气作声。
【笺】除粪。极粗行。努力则丧气。殊不雅。下文详言之。
不得隔壁共人说话。不得唾壁。
【笺】文殊经。大小便时。身口状如木石。不得有声。护持清净身口故。
相经。厕上共人语。最下贱相。
固齿方。大小便时。目上瞬。齿咬定。永无牙痛。兼辟臭气。正气内固。若唾壁。共人语。秽气乘虗而入。胃家受病。医书。相经。皆暗合文殊经旨。覧者幸留意焉。
逢人不得作礼。宜侧身避之。
【笺】厕上亵衣故不作礼。
不得沿路行系衣带。
【笺】秽处。固不可久停。然衣裤必须严整。然后徐步。若行系衣带。仓皇之状。失威仪故。
便毕。当净澡手。未澡。不得持物。
【笺】医书。热水洗净。生肠风等病。当用冷水。净物。宜净手持。秽手触物。物即成秽。
杂事。舍利弗。洗净法。𢹂军持。可受三升。向便处。次于一边。置土末七聚。以为一行。各如半挑。复于此边更行七聚。又于一畔別安一聚。持一筹片。并土三块。入厕室中。便利毕。先以筹拭秽。次土块洗大小便处。次洗两手两足。次以土洗瓶毕。然后著法服。次至房中取净瓶水。三潄口。方任情作务。有婆罗门。见舍利子行是事。渴心归向出家。
西域。释子。洗净之法。九十六种外道所不知。事传东土。行者亦寡。强効者。不能如法。是欲洁而反秽。但上古用筹。今用草纸。殊为省便。丛林有薰修大悲华严等忏。而此洗净之法。不可不知也。
净手偈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唵贺囊密唎帝莎诃
【笺】此当愿者。非同世间之愿。及世间之法也。当为众生發出世之愿。说出世之法也。速疾往者。言五浊恶世。所见所闻。无非烦恼恶业。亦如秽厕。不可久停。故当速离浊恶之行。而行清净之法也。经律。入厕洗净。若不默持诸呪。纵用七恒河水洗之。不得清净。何以故。种子不净。
溪堂杂录。僧智超诵华严经三十年。忽见童子云。从五台来。告超曰。师诵经固善。但登厕洗净。触污手背。律制洗手用灰泥七度。今但二三。缘此触存。礼佛诵经。悉皆得罪。言讫不见。超乃悔过。识者曰。此文殊化现。有警于超也。
若小解。亦要收起衣服。又不可著褊衫小解。
【笺】说原。僧伽支。此云覆膊。亦名褊衫。亦名随衣。竺道祖云。魏时请僧于内自恣。宫人见僧偏袒不雅。故当覆膊。小解。不言长衣专举衣袖者。谓衣袖常勤佛法。更宜细行 小解虽秽亵事。有至道焉。其义出自礼记。记云。手容恭君子起居。常自恭敬。不敢散手掉臂。惟至屙尿放屎之时。不得不暂解也。
盥掌偈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唵主迦啰耶娑诃
【笺】手是总名。若无掌。不可名手。无指亦不可名手。有掌有指。方名曰手。两手。太阳之精也。字魂阴。
掌图法天指法五行。大指曰拇指。第二曰食指。中指曰将指。第四曰无名指。第五曰小指。第六曰枝指 水性至柔。离垢去染为用。盥者。两手拾盆之象。
汤铭。日新又新。澡其德也。当诵偈呪之时。一浣而再浣。再浣至七浣。而佛法现前。究竟我手。佛手。众生之手。同于清净。同于受持。是名清净佛法之手。受佛法也。
华严感应。三藏梵僧。至京时。有三藏童子。顶礼三藏。请受菩萨戒。众谓三藏梵僧曰。此童子。能诵华严。兼解其意。三藏梵僧惊叹曰。华严一乘。是诸秘藏。尚难遭遇。况通其义。若人诵净行一品。以得菩萨戒具足。
西域传记。有人转华严经。以洗手水滴蚁身。命终生天。况能受持通意。此子后必广大。饶益众生 大小三藏。互相阐扬净行之法。力行净行之行。为世作则。岂非华严果会中再来耶。今人能于净行诸偈潜行密用。即是亲证毗卢妙体。亦无忝于大小三藏哉。
【笺】云峰悦禅师小參。今时后生。才入众来。便乃端然拱手。受人供养。到处菜不择一茎。柴不搬一束。十指不沾水。百事不干怀。虽则一期快乐。争奈三途累身。
梵网宁以热铁缠身。不受信心人衣。宁以洋铜灌口。不受信心人食。若恁么者。直饶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供养上座。不为分外。若不恁么去。滴水寸丝。便须披毛带角。牵犂拽钯。偿他始得 无作之法。当于作处见无作。非徒然无作。若徒然无作。便是落空亡底外道。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故天地运行于四时。风以动之。雷以成之。乃至两露恩泽。莫不各有所司。而生物焉。例而推之。即三贤十圣。亦皆为而无为。作而无作。我何人斯。敢无作。而坐食于天地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