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义卷第六(本)
章曰初地已前三界依身一切容得许毗钵舎那菩萨生无色界以无色心了一切故非此何人得有是事(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別明有漏观依身后起也。
问其许故者指何处文。
[前-刖+合]指瑜伽也故六十五曰无色界中若定若生外道异生无色界系善作意唯缘自地一切法非下地若毗钵舎那行菩萨未得自在及有广惠声闻乗等若诸有学若阿罗汉彼无色界系善作意亦缘下地一切法(云云)言若定者身有下界修得无色定也若生者生彼界也。
问其毗钵舎那菩萨者何位菩萨耶。
[前-刖+合]资粮位菩萨也毗钵舎那者此云观也观者惠也资粮位菩萨未能得定由闻教法闻思惠增故随所行名毗钵舎那行菩萨也即此菩萨业力多故经一大劫之间亦生无色界修唯识观是名有漏观后起也周曰地前菩萨任业受生彼有三界业故得生无色若非菩萨彼界何人能以一心缘一切法故知三界俱可得起此唯识观并据后起(云云)濵曰了一切故者即作唯识[(共-八+隹)*见](云云)。
问无色无身何云三界依身。
[前-刖+合]欲色二界別报色身名依身若无色界㧾报頼耶为依身也。
问初地以前三界依身一切容得者加行位菩萨亦生无色耶。
[前-刖+合]灯有三释一曰资粮位及以𤏙顶下忍容许生彼唯除上忍第一两位一曰四善根菩萨生彼一曰四善根位不生彼界资粮位中许有生上(云云)后释为正故知加行菩萨不生无色也。
问何故加行位菩萨不生无色。
[前-刖+合]隣近见道故谓入见道必依欲界身起第四定无漏入见道者也而加行菩萨若生无色长寿处更经多劫不可有此事故不生也。
章曰七地已前得依欲色二界身起菩萨不生无色界故八地已上唯定依于色界身起诧胜所依得菩提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別明无漏观后起也。
问何故七地以前顿悟菩萨不生无色。
[前-刖+合]六十五曰若诸菩萨已得自在决定不于无色界生由观于彼不能现起利众生事因此成就广大佛法及能成就利益有情行故(云云)对法十三曰。
问何缘菩萨不生无色界。
[前-刖+合]若已证得最胜威德(初地神通)菩萨凢所受生皆欲利益安乐众生以无色界非成熟众生处故咸离无色界生(云云)。
问若尔何华严经云七地菩萨生三界(云云)。
[前-刖+合]其七地已前悲增菩萨犹分假身故谈功能云尔也又言揔云三界意別举欲色也如云三有嗔等也。
问依欲色二界身后起之意何。
[前-刖+合]约顿悟菩萨有二类谓智增悲增也智增菩萨初地生色界广果天得变易身悲增菩萨七地以前犹分假身欲色界中随冝利生含此二类云二界身起也。
问若尔智悲平等菩萨如何。
[前-刖+合]此亦有二类谓怖烦恼人不怖烦恼人此二类菩萨从初地至七地随冝舍分叚得变易也(如第七说之)。
问悲增菩萨悲愿胜八地以上犹可分叚身何受变易。
[前-刖+合]八地以上第六识无漏相续无有漏心起故不能故起烦恼受分叚身故受变易身也。
问十地中不断烦恼种子何以其种子不受生。
[前-刖+合]菩萨唯以烦恼现行涧生不用种子故也(枢要有四句可见也)。
问何故不用种子。
[前-刖+合]灯曰已伏惑种涧生无能(云云)菩萨入初地时伏烦恼现行故虽有种子涧生无力也。
[前-刖+合]不还圣者对治力强正涧生位不起烦恼故以所伏惑种润生也十地菩萨不用烦恼对治道故故起现行润生也然云已伏惑种润生无能者多分约异生说也若释十地菩萨唯现润生亦可用此义也。
问何以知八地以上菩萨唯依色界身后起。
[前-刖+合]论七曰谓诸异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后引生无漏(第八识无漏)彼必生在净居天上大自在宫得菩提故(云云)。
䟽曰其诸异生(顿悟菩萨也)无欲界身受变易生死变易生死不可死已更生大自在宫故至第八地身要生第四禅得胜身已方受殊胜变易身故大自在宫者谓净居上有实净土即受用身初于彼起证是第十地菩萨宫(乃至)此唯他受用土十地菩萨报身(后报利益异熟果身)徃彼然由异熟同一地故论说为生据实受变易在下三天处(无云福生广果)未得生净土(智处城也)今徃故名生瑜伽第四说超过净居大自在住处第十地菩萨极熏修故得生其中故既成佛已身充法界(云云)(意曰自受用身佛于彼成正觉故可自受用土然而成正觉已身充法界非可指一处云其土但第十地能化他受用身自常住其中故名他受用净土也)已上顿悟菩萨初起后起了。
章曰其渐悟者初二果人初起必依欲界身得不经生者七地已前亦通欲界依身而起(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渐悟人修唯识观依身也此中有三类初二果人合为一类第三果不经生人为一类经生人及第四果合为一类今此文明初二果也此中有二经生不经生也此亦有二初起后起也此文㧾明经生不经生人初起別明不经生人后起也。
问文意何。
[前-刖+合]初二果人有欲界俱生惑未生上界故回心向大修唯识观初起必欲界身若非极七返有家家等初二果人回心向大之后乃至七地以前亦通色界后起此观(为言)。
问何故初二果不经生人后起七地以前通欲色二界。
[前-刖+合]此人未断俱生惑故成悲增上菩萨七地已前犹受分叚身故通二界若入八地即无此义唯依色界与顿悟同也。
问若尔不经生人必成悲增人。
[前-刖+合]此亦不定有成有不成故佛地论曰若有学位回向菩提或随烦恼感生势力感彼生已于最后生伏诸烦恼起定愿力资后身因如前道理乃至成佛(此中有成悲增菩萨之类也)或回心已即伏烦恼起定愿力资现身因如前道理乃至成佛(云云)从方曰渐悟菩萨者五果回心皆得入变易生死若初果回心智增亦回心便入变易若悲增者尽七生受分叚身然后方入变易(云云)。
问不经生中既有成不成悲增而何章家说一向可成之义。
[前-刖+合]其㧾相义势若细寻有其𭅒別也。
问若经生者如何。
[前-刖+合]欲界惑或多分尽或全尽故无故起受生义故只成智增菩萨也。
问若尔何从方云第三果人若悲增者即色界处受分叚已然后入变易(云云)。
[前-刖+合]且此义难信悲增菩萨唯生色界有几许益多[木*(乏-之+(犮-乂+又))]𢙣趣悲愿故也又云依此师义可云彼说不经生不还也欲界经生初二果后不可生上界欲界无惑故悲增义绝(矣)。
章曰虽未入地亦不生无色悲愿自在随受生故亦不因修许转生故不同顿悟见道已前自已得无漏彼业力多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初二果不经生人虽未入十地不生无色之所以也此有二所以一云此人回心成菩萨故为利有情悲愿受生而无色界非利有情处故如地上菩萨不生彼处此人亦不生彼处(为言)(善殊初义及信叡常腾等记意也)义濵曰无色界悲愿自在受生之处(勘之(云云))此师意曰地前回心人未自在故不▆无己彼界是悲愿自在人受生之处故(为言)(今谓此师难依𠗦之)或本改悲字作非字故清素曰悲愿自在等者此初二果不同登地菩萨随愿受生(云云)(周▆同之)▆▆▆▆曰或本作非字是太好也若愿自在以受生者亦生无色故华严经十地品第三十七曰七地菩萨虽以愿力三界受生而不为世法所染既云三界故知亦生无色界也(云云)(今谓此等记大违瑜伽等文难信之然华严文言㧾意別如上会之)叡曰或本改悲作非恐是谬也(云云)故初义为本(矣)一曰回心圣者非因修惑受三界生但以愿力许受生故虽有色界惑许唯以愿力生虽有无色惑可许愿力阙故不生(为言)然释章文诸记不同也义濵曰圣者不修新因许以古业转生彼处故亦曰成佛身唯依色界身是故不生无色亦生下界也转生者生下界也因者以由处也(云云)(此记意难详之)索曰因偱者任运也亦不因偱任运而生作意猒患不生彼故(云云)此师意曰菩萨依作意猒不生无色亦不任运许生无色故(云云)(为言)周曰见道已前菩萨(顿悟菩萨)任业而生得生无色今与彼异不生无色因偱者任运也(此两师虽义颇殊取文是同也)珠曰因由也修者造修也若诸圣人造修新业以彼业力转生彼处无有是处故曰亦不因修许转生故长读不字义道亦远(云云)常腾有二释初义与珠记同后义与智周等同即以后义以为正义即云因修者但直义也(云云)。
问既有多师义以何为正。
[前-刖+合]今有二义一云不依诸记如上所释因者依义修者修惑此义尤好也一云可依智周等牒文偱修相[冰-水+监]冩者自谬也因修者任运义之师颇有隐便即意云不许回心圣者任运受生必以愿力作意生故为对上悲愿受生更用亦言返成其义也此义理胜也(珠记颇踈也难信也)因眀䟽曰因循照境不筹不度(云云)与此文同也次云不同顿悟等者重释上二所以也意曰此初二果回心人不同顿悟人所以者何见道以前既得生空无漏智无分別惑故不能新作业生无色界虽有彼界修惑及古业以无漏㐲故不为润生之缘顿悟人未断分別惑业力多故地前位中犹生无色(为言)此不齐释也。
章曰或亦许生三界业缚彼犹有故非此生上猒下染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眀回心不经生初二果人亦生无色也此人犹有三界惑业故亦生彼界(为言)言非此生上等者通难文也故周曰若尔诧胜所依而证菩提既生无色如何受佛大菩提耶为有此难故今说言非此生上猒下染故言说非此无色生上猒下染故断而不生为此还生第四定也(云云)意曰此初二果回心人生无色者非欣上猒下生故𫏐生无色还生下界受变易身不同二乗定姓之人猒断下染永生无色也(为言)重意曰业故生无色愿故还生下界(为言)此齐释也。
问既有二释以何为正。
[前-刖+合]周曰虽有此理不及前释(云云)。
章曰若经生者必不上生發心及后起唯欲界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別眀初二果经生人后起也周记曰此经生者怖生死故故于欲界初得后得(云云)意曰欲界经生圣不生上界故虽是回心成菩萨亦不生上界是故后起亦如初起唯是欲界(为言)此是成智增菩萨无起烦恼之缘故也。
章曰第三果人不经生者欲界發心后通色界依身而起不生无色无利益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第三果不经生人修唯识观初起后起也意曰初二果位不经生得不还果名第三果不经生此人初起必在欲界由于生数不生猒故后生色界亦起此观然不生无色非起神通利生之处故(为言)。
问何故初二果不经生人有齐不齐两解亦许生无色此第三果云不生无色无利益故无齐解耶。
[前-刖+合]濵曰虽无文说准此文并可不还有生无色界然略不说(云云)(珠记同之)故知约第三果不经生亦可有齐解然略不说者偏举正义也。
章曰若经生者及四果欲界發心初后唯依欲界身起色界發心亦唯依于色界身起(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第三果经生人及第四果修唯识观初起后起也意曰约不还若欲界经生不还初起后起唯依欲界身修此观不生色界故欲界不经生人成色界经生不还初起后起唯依色界身修此观不还欲界故不生无色故若第四果人在欲界發心初起后起唯在欲界不生上界故若在色界發心初后唯在色界起此观不来欲界不徃无色故然此二人其义同故合说之也。
问欲界经生不还不生色界决定而何云若经生者色界發心等。
[前-刖+合]会此文古德不同今谓经生之言含二界谓欲界经生色界经生也。
问何以知色界有经生不还。
[前-刖+合]俱舎二十四曰若在圣位经欲界生必不经生色界无色界由彼证得不还果已定于现身般𣵀槃故若于色界经生圣者容有上生无色界义如行色界极有顶者(云云)故知有色界经生不还即上流不还也。
章曰初证顿悟必欲界身由断生犱惠猒深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还结明顿悟人无漏观初起也。
问上曰若顿悟者初起必依欲界身起㧾明有漏无漏初起毕何更重明耶。
[前-刖+合]先约發心说今约断犱说故无失也。
问何故断犱必用欲界身耶。
[前-刖+合]生犱者烦恼障是生死本可猒法故依猒殊胜身必断生犱法犱者所知障是碍所知故依惠殊胜身亦断法犱故顿悟菩萨入见道身必依欲界断生法二犱猒惠殊胜之界故(为言)。
问若云猒故断生执惠故断法犱者何故章文云由断生犱惠猒深故耶。
[前-刖+合]理实应云断生法二犱故云惠猒深但对渐悟人断法犱偏举生犱下文说渐悟人于色界中断法犱云唯断法犱其唯言顕初证顿悟二犱并断之义也。
章曰渐证初依亦通色界(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结明渐悟人初起亦通色界之义也意曰渐悟人中在色界不还及第四果依色界身初修此观入见道(为言)断障章曰色界圣者回心向大断所知障亦通色界不同烦恼须胜猒心(云云)正与此同也。
问在色界不还人未断尽自界烦恼又未断无色惑何故偏断所知障。
[前-刖+合]若成菩萨不起烦恼障断道唯伏现行若得变易若入见道故无妨也。
章曰显扬等说唯欲界中入现观者据各初入非渐悟故唯断法犱非深猒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会违文重成渐悟初起亦通色界之义也意曰顕扬论曰唯欲界人天入现观约顿悟三乗各初入自乗见道说也非说渐悟人故知不妨渐悟人亦于色界初發心入见道何以故渐悟入唯断法犱断其法执不用胜猒故非欲界亦断法执然入见道(为言)(已上里书之)。
周记曰此会意曰若其二乗入自现观时唯依欲界人中惠解极猛利故能断生犱若其渐悟人色亦得若不尔者不还无学色界回心更不下生岂可不依唯识观耶(云云)。
问若尔何论曰二乗回趣大菩提者定欲界后引生无漏(第八识无漏也)回趣㽞身唯欲界故(云云)。
[前-刖+合]是不正义也故断障义云不定姓者论虽二说通二界者此说为正(云云)故正义曰有义色界亦有声闻回趣大乗愿㽞身者既与教理俱不相违是故声闻第八无漏色界心后亦得现前(云云)䟽曰色界亦有声闻初發心向大乗者既与教理俱不相违无文遮故许佛亦徃菩萨生彼化故有所依身故亦有二乗圣者色界有漏第八识后无漏现前由有声闻于彼發心㽞身者故唯除初二果及独觉者于彼發心上界无故(云云)(邑云如梵网经说从菩提树金刚座说十世界海复至帝释宫乃至一禅二禅三禅等皆说法也(云云))。
问若尔何瑜伽八十说渐悟人得变易身云彼既如是增寿行已㽞有根身別作化身闻法者前方便示现于无余依𣵀槃界中而般𣵀槃由此因缘皆作是念其名尊者于无余依𣵀槃界中已般𣵀槃以彼所㽞有根实身即于此界聸部洲中随其所乐远离而住一切诸天尚不能睹何况其余众生能见(云云)。
[前-刖+合]唯识䟽会曰然论虽言㽞身于此洲不言唯欲界遮余界无故非诚证又但言此洲不言余洲余洲岂无故不违理亦色界后引生无漏此中虽无评家取者任意(云云)。
问若言色界亦發心者五净居天人亦發心耶。
[前-刖+合]论曰然五净居无回趣者经不说彼發大心故(云云)(大般若经一百二十九卷)。
问此第二师义若准佛地及此论等既许二乗初二果等受变易生虽初则發心要经多生方受变易亦应许有欲界發心至上界生身方受变易者不耶。
[前-刖+合]是䟽问也故次[前-刖+合]曰今解有二一云无也(是不正义故略不记)二云既无文遮如七生者發心㽞身未必同时不还者亦尔欲界發心上界㽞身欲界之身业力尽故未得边际定可资故业故欲得依胜身方转易故由如是理或有上地但于一处受一生已即方受变易或有二处三处或一地二地三地乃至四地至广果天受变易身徃自在宫而受佛位或有乃至但于第四禅受一生而受变易有决定业故于理无违(云云)。
问若尔有学人回心必于有学位得变易身。
[前-刖+合]是亦不定故佛地论曰复次回向菩提声闻或于学位即能弃舍求声闻愿或无学位方能弃舍由彼根性有𭅒別故所待众缘有𭅒別故(云云)谓如阿难有学位回心向大佛灭后得无学果得变易身余有学中回心之时伏烦恼即得变易身如是不定也。
问有无学人回心之后未得变易犹分叚身者耶。
[前-刖+合]有云谓摩诃迦叶入灭定住鷄足山也又罗睺罗尊者时时现西方又賔头卢圣者从东毗提河洲来为无著说空教等也(已上古德义也)今谓入大乗论曰罗睺罗毗头㽞等悉住于世间为此身住世为更有余身住[前-刖+合]以实身而住世者即无其义若变化身住多劫斯有是处(云云)故知无以分叚身住者也。
章曰上明依身下明地起(云云)是结上起下也(可知之)。
章曰欲界自地观通闻思唯散非定亦非无漏此依正义不取傍说(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修唯识观所依之地也即揔三界別九地也意曰于欲界地修自地观之时唯以闻思惠修是散地故不起修惠也珠曰欲界地中无起修惠若欲修时随思中故唯散地故(云云)此依正义等者说善十一中轻安心所论有二师义一曰有义定加行亦得定地名彼亦㣲有调畅义故由此欲界亦有轻安不尔便违本地分说信等十一通一切地(云云)(是傍说也)一曰有义轻安唯在定有由定滋养有调畅故论说欲界诸心心所由阙轻安名不定地说一切地有十一者通有寻伺等三地皆有故(云云)(是正义也)。
䟽曰轻安唯在上界定地中有所以者何由定滋润所长养故有调畅故欲界𣫍心决非实之定故无滋润名调畅也何以得知六十三等说欲界诸心心所阙轻安故名不定地不尔应言阙上界轻安故名不定地(云云)。
言通有寻伺等者分別九地为三地一有寻有伺地谓欲界初禅也二无寻唯伺地谓中间定也三无寻无伺地谓第二禅以上诸地也今轻安心所有有寻有伺地一分之初禅及余定地故云通一切地非谓通欲界故云一切地也。
问若云欲界无定者何智度论云欲界有电光定耶。
[前-刖+合]其约相似说也谓上界定似欲界故名欲界如初禅心名欲界变化心也(叡记文)。
问何故不取欲界有定之师义。
[前-刖+合]于欲界地以自地心修唯识观时唯有闻思二惠唯散非定亦非无漏何以故以散地心不能修定不能發无漏观故若取欲界有定之义者此等道理皆可败故偏取正义也。
问珠记中判正义傍说引三惠章云闻思二惠通散定中彼有二说一云闻思非等引等至俱修惠可尒二云闻思亦等引等至俱许八地后有闻思故此二说中初正后傍今据初说(云云)可依此记耶如何。
章曰色界观中通闻修惠无色界观唯修无余色界无思惠无色亦无闻诸教同故此唯加行善故非生得摄(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依色无色定修唯识观分別三惠及分別二得也意曰色界定心是㣲细故无[色-巴+(鹿-比+(人*人))]思惠若欲思时还随修中然闻教法故有闻修二惠也周曰以稍𣫍心即入定故曰无有思有耳根故故得有闻(云云)无色界中无耳根故亦无闻惠故唯有修惠也周云无色思同于色无根故无闻也(云云)珠曰闻等三惠皆非生得非暗昧故加行得故虽有前世修习此三于后身中必无任运得此三者故非生得要假少切力方乃得之(云云)(八地已上虽无勉励加行然有任运加行故皆是加行得也)。
章曰然依瑜伽六十五说若定若生毗钵舎那菩萨未得自在及得广惠声闻若诸有学若阿罗汉以无色心了三界法及无漏法故知无色亦有此观菩萨即是见道已前三十心位地上不生处处说故广惠声闻者随应说之不愚法故除此二外不说余人亦得无色心通缘于一切(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为定依无色界心修唯识观之人引证文释其义也(论文取意引也如此门初具记耳)珠云一云身在下界起上界定名为若定身生彼地即起彼心名为若生一云加行善心名为若定生得善心名为若生案瑜伽文唯言缘下地一切法不言缘无漏法然一切法中亦摄无漏法故不相违(云云)(初释在伽抄中叡云引之后义不正也)周曰。
问以无色心了欲界声岂非闻惠何故复云无色无闻。
[前-刖+合]彼唯定心得闻法等(等取[冗-几+(舄-臼+中)]声等)复无根故故不名闻(云云)。
问二禅以上无耳识何色界有闻惠。
[前-刖+合]有耳根故借起下初禅耳识闻声故有闻惠也意曰五识必依寻伺第六起而第二禅以上无寻伺故无有五识故借起初禅寻伺相应第六识引起五识缘声等也(然鼻舌两识无此义色界无香味故唯借起眼耳身三识也)。
问五识无寻伺故依寻伺第六起耶。
[前-刖+合]尔也。
问若尔何瑜伽曰五识有寻伺耶。
[前-刖+合]唯识论第七会曰然说五识有寻伺者顕多由彼起非说彼相应(云云)。
䟽曰顕由彼起多由彼起二种各別合为一言(云云)意曰生在二定以上起下五识除[〦/(ㄠ*言*ㄠ)/十]尔心等必由寻伺俱意识引起故云顕由彼起也若在欲界定中耳识[〦/(ㄠ*言*ㄠ)/十]尔起时意识虽同缘不依寻伺俱意引生上界定与下界耳识俱起故五识余时多由寻伺第六起故云顕多由彼起也言四十心者一者十信(一信二精进三念四惠五定六施(亦名不退)七戒八护九愿十回向(云云))二者十住(一發心二治地三修行四生贵五方便六正心七不退八童九法王子十濩顶(云云))三者十行(一欢喜二饶益三无恚四无尽五离痴六善现七无著八尊重九善法十真实(云云))四者十回向(一救护众生二不坏三等一切佛四至一切处五无尽功德藏六随顺平等善根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八如相九无缚无著十法界无量(云云))此等释名如入道章次第说之言广惠声闻等者珠曰从惠立名佛地论云深广圆满善通达故名为广惠即是波罗蜜多声闻等又定姓声闻能信大乗藏识教等生无色界得入灭定名为不愚法不定姓圣者不生无色无利益故(云云)言随应说之者不愚之名通不定姓及定姓此中不定姓人不生无色唯若定非若生作唯识观其定姓人亦生无色通若定若生不作唯识观故云随应说之也意取若定不定姓声闻也(为言)。
章曰菩萨见道及金刚定唯第四定后通诸地色六无色四十地随应依起此观断惑九游观十随应別说(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㧾明见道已上修唯识观所依之地也即菩萨入见道所依定及金刚无闲道断惑所依定唯依第四定若见道后修道十地断惑证理所依定及金刚道后佛位所依定通上界十地(为言)。
问何故尔耶。
[前-刖+合]见道无漏初难起故必依胜定起金刚道无漏断佛地障入妙觉故亦依胜定起自余容预故随冝通十地起也。
问佛果无漏通诸地者四智各別依何地耶。
[前-刖+合]且约四智有种子现行先约种子者说大圆镜智种子䟽三未有三说即一云或说通四无色色界六地游观无漏通此地故起现行者唯第四定多依天住故此智多分起大悲故大悲唯在第四静虑此为德本功德多依第四定故(云云)(此说种子在十地现行唯在第四定也)二云有说通下六定无理遮故色界有遍缘心非无色故(云云)(此说种子唯在色界六地现行唯第四定也)三云有说唯是第四定有余地㧾无(云云)(此说种子现行唯在第四定也)。
䟽曰此三说中第一解胜虽色无色皆有此智修彼种增必不现起(云云)说平等性智䟽五本曰又复此智多起平等平等即大悲等佛位多胜功德相应在第四禅故唯舍受(是第一说种子现行唯在第四定也)又设下地有平等智不变异故如在因位唯舍受俱(是第二说种子通初二三禅现行亦如前说也)若在十地(欢喜等七)随第六识所引何地乃至有顶皆有此智依彼地心法空智引入灭定时有故不可定说下地第七为有顶依虽通诸地皆唯舍受(云云)(是第三说种子在上十地现行亦如前说也此义正也)说妙观成事二智䟽五末曰。
问八地(色界四根本无色界四根本)皆有无漏八识耶。
[前-刖+合]有(此㧾解也大抄云然第一解甚难也(云云))。
若尔何故第七八无漏唯舍受相应耶。
[前-刖+合]常处第四静虑故一类无变故非易脱故(乃至)余地虽有而不现前(是第一说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种子现行俱在上界八地也)或唯第四定有第七八以彼边际功德胜故(是说第七八识第二义也不𫔰妙观成事智也)或唯五识在初定以有有漏三识故寻伺上无故有漏既尔无漏翻之(是说成事智第二说也种子现行俱在初定也)又四静虑皆有五识但佛多起第四定者以殊胜故(是说五识第三说也现种俱在四定也)又解唯第四定有如七八识(云云)(是说成事智第四说也现种俱在第四定也)。
问说四智在处既有多说以何为正。
[前-刖+合]大圆镜智以种子通上界十地有现行唯在第四定为正平等性智亦如此也妙观察智种子现行俱通上界十地有(是无所诤)成事智种子通上界十地有现行通四禅有以此为正不可余求也。
问断惑九等之意何。
[前-刖+合]约上界十地断惑无漏在九地除非想地游观无漏在十地加非想地也素云色界有六无色四地合之为十除于有顶减为九也以有顶地无漏心䌷不能断故(云云)(有古德云断惑无漏在下九地游观十(云云)游观无漏唯在有顶上下合云违圣教早今谓此义大可忌弃也)既说大圆镜智种子通十地游观无漏通十地故(云云)又对法抄曰虽有中间无漏不言入见道以游观无漏故大梵居多散乱故(云云)不可异求也。
问若云中间无漏不入见道者何云断惑九。
[前-刖+合]其约修道无漏云九也故䟽曰未得圣果若依中间恐起邪犱是故不依若得初果无漏强故虽依中间不起邪犱故修道无漏亦依中间禅(云云)已上里书也。
问云何名游观。
[前-刖+合]不断惑不观理名。
游观无漏如徒然人名游戏人也。
章曰无漏闻思随依无𡘖(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文意明依上界定修无漏观时义说闻思二惠随所依修惠所依定地修唯识观亦无𡘖(为言)。
濵曰谓诸地中皆有也𡘖(沙史反违也(云云))珠曰此有二说一云依者修惠也谓义说闻思随所依修惠作唯识观亦无𡘖也一云依者色六无色四十所依地是名为依色界无思无色无闻而躰修惠依十地故义说闻思随躰修惠亦依十地此亦无𡘖(云云)(叡记依后义但章文更加文也)。
章曰上七未至唯有欣猒行相犹局故不能作(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第二禅已上七未至定不修唯识观也珠曰初未至心㧾猒三界一切诸法㧾缘诸谛故行相最寛上七未至如地阶级欣上猒下无㧾缘行相故云唯有欣猒等(云云)对法抄曰以圣弟子初无定故依初未至而断下惑从初静虑已上为前有定皆依根本断烦恼不依未至(云云)。
第九断诸障染门
问此门意何。
[前-刖+合]顕修唯识观所断障染𭅒別此门意也。
问何故断障染耶。
[前-刖+合]顕扬论曰谓五种因断诸烦恼一知彼躰故二知彼事故三知彼过故四避彼缘故五修彼对治作意故(云云)。
章曰断诸障染者障有二种一俱生二分別此复有二一烦恼障二所知障(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先标所断障𭅒別也。
问论中以烦恼所知为二障何故此文先举俱生分別。
[前-刖+合]此文约躰彼文约用故不相违也。
问尔先云何名俱生分別。
[前-刖+合]先论说烦恼障云然诸我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別俱生我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別任运而转故名俱生分別我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別然后方起故名分別(云云)(所知障准之只改我云法也)。
问云何名烦恼障。
[前-刖+合]论曰烦恼障者谓犱遍计所犱实我萨迦邪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𣵀槃名烦恼障(云云)。
䟽曰初出躰后释名以萨迦邪见为首由我见为本生诸烦恼我见若无烦恼随断见修二断其义并然或虽所生之惑先除我见未灭究竟尽位由我见断余方断尽此依九品惑虽別断断八品等时不断我见烦恼先断说以我见无品数全离欲方断故(有第三义不正故不取之)百二十八根本烦恼者见道所断欲界四十上界各三十六并修道十六有一百二十八种及彼等流诸随烦恼者即二十种或复更多(云云)(此出自性躰若眷属及余心心所等五蕰为性佛地七说若此所發业所得果皆摄在中(云云))。
问云何名所知障。
[前-刖+合]论曰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犱实法萨迦邪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云云)。
䟽曰此之头数亦与烦恼障同(同躰所知障各有百二十八种也)若烦恼障俱必有所知障故然烦恼[色-巴+(鹿-比+(人*人))]有多品类可易了知二乗所断唯是不善有覆性故以数束顕今此所知障细下无多品类极难了知唯菩萨断亦是异熟无记所摄故不显数其实法犱无离无明故必有数又顕法犱无明五住地中唯一住摄前障四住地摄故不顕数若尔何故不言诸随烦恼既言慢等等取随惑(云云)(意云所知障中亦有非随惑亦更有多种也此出自性躰若眷属者佛地七曰诸心心所及所發业所得果皆摄在中(云云))所知境者谓有为无为无颠倒性谓真如理由覆此境令智不生能障菩提故名所知(云云)。
问云烦恼障有多品类所知障无多品类之意何。
[前-刖+合]品类者迷四谛品类烦恼障[色-巴+(鹿-比+(人*人))]顕有迷谛品类所知障微细无別迷谛品类(为言)。
问若尔何断障章曰其六识中俱生所知障并习气亦有九地八十一品若与烦恼俱行者亦可言伏等(云云)。
[前-刖+合]其随所障有[色-巴+(鹿-比+(人*人))]细分九品也非谓所知障定有別九品也秘云䟽㧾名无明无品数故者有义弹云此义不然躰同烦恼即如烦恼品数別故但应说云行微细故不染义同合为一住详曰不同烦恼地地九品分为[色-巴+(鹿-比+(人*人))]细断之前后言无品数者非云无彼爱恚等类名无品也故䟽无违(云云)䟽下文云烦恼障中自类九地可有[色-巴+(鹿-比+(人*人))]细先断[色-巴+(鹿-比+(人*人))]后断细其所知障不可依地而立品数但依所障辨能障[色-巴+(鹿-比+(人*人))]细有初地修道断有顶所知障而欲未𥁞第二地等亦复如是不可依地而立品类但由圣道故复言惑(云云)。
问若尔何䟽下说所知障云六识中者行相有九品故品类差別有众多故所以诸地分分別断(云云)。
[前-刖+合]烦恼障[色-巴+(鹿-比+(人*人))]顕法尒一地有九品躰所知障㣲细非定依地有九品躰但随所障有[色-巴+(鹿-比+(人*人))]细能障行相亦有九品也烦恼障躰相有九品行相亦有九品所知障躰是一类行相有九品故二𭅒別也(古德众多未作会释)。
问凢七转识中有皆二障皆有九品如何。
[前-刖+合]前六识惑地地各有九品第七识惑有二义一云无九品(正义)一云有九品(不义)。
故断障章曰烦恼障中除第七识所余六识三界九地各为九品成八十一见道十惑九品定然[色-巴+(鹿-比+(人*人))]细异故俱生六惑断即不同身见边见及此相应唯第九品九地而论但有九品(九地各有一品故合有九品)嗔唯一地九品余独头(与见不俱名独头也)贪慢痴等八十一品地各九故第七识中九地烦恼障亦有二说(正义)有义九地唯同非想第九品类然于其中自类有九如增上邪见能断善者亦有九品彼亦如是唯同非想第九品故唯障无学金刚始断有九品故躰有增减故成能熏(无性有情第七成能熏也)。
有义九地各有一品细分便成八十一品势力所障皆同非想下下品惑故金刚心一时顿断(乃至)六识之中分別所知障并其习气虽有九品有说定一品断一心见道故有说二品断三心见道故非六行所伏与烦恼同其六识中俱生所知障并习气亦有九地八十一品若与烦恼俱行者亦可言伏他势不行不俱生者虽有九品皆非六行所伏障理故其加行智即能伏之为十品断十地断故不分[色-巴+(鹿-比+(人*人))]细前后说断不癈初地断细二地断[色-巴+(鹿-比+(人*人))]初地断有顶二地断欲界但随障此地智即便断之故无前后其第七识中所智障并习气虽说有九品或说无品仍一品断金刚心中方永断故此说断随眠故不说彼现行等断(云云)(䟽中处处散说今此文中集说故引之)。
问分別俱生烦恼障与识相应多少如何。
[前-刖+合]第八识中全无二障第七识唯与俱生四惑及俱生八大随惑相应(四惑者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也八随诸掉举惽沇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也无分別惑也)第六识与一切分別俱生惑相应前五识与分別俱生贪嗔痴及中随惑二(无惭无愧)大随惑八相应也。
问何故尒。
[前-刖+合]第八识为㧾报主异熟无记故与二障不相应第七识偏缘第八见分为我法不依邪教邪分別故与分別惑不相应第六识缘一切故与诸惑相应前五识一向现量无分別故与慢等不相应故尔也故论曰此十烦恼何识相应藏识全无未耶有四意识具十五识唯三谓贪嗔痴无分別故由称量等起慢等故(云云)。
问说五识无慢等云由称量等之意何。
[前-刖+合]䟽曰慢等必由有随念计度分別生故又由慢于称量门起方胜[眉-目+贝]故疑犹预简择门起故见推求门起故非五识故五识无此等行相(云云)。
问若尔五识可无分別惑何云有分別惑。
[前-刖+合]䟽曰由意分別贪等引故(云云)又论说所知障云余由意力皆容引起(云云)其䟽曰对法等云分別起者见道断既许五识中惑通见道断则有分別之惑然非自力生为意所引生故(云云)(余者分別惑也意者第六识也)。
问所知障与识相应义如何。
[前-刖+合]论曰此所知障决定不与异熟识俱彼㣲劣故(异熟识㣲细法犱[色-巴+(鹿-比+(人*人))]强故也)不与无明惠相应故(法犱必与惠无明俱故)法空智品与俱起故七转识内随其所应或少或多如烦恼说(无离烦恼別起法犱故数与烦恼同也)眼等五识无分別故法见疑等定不相应余由意力皆容引起(云云)(无计度分別故法见疑等定不相应非无见道所断诸惑名无分別也)。
问其法空智品与俱起故之意何。
[前-刖+合]䟽曰菩萨法空智品许与此第八识俱起故第七有法犱法空智起即不行第八法犱有法空智起此应灭既八现行与彼俱起定知第八无法犱俱量曰第八识等定非法犱品法空观品与俱起故如第八识若言因中法空观起第八许断即无漏法无所熏故佛何得成不可言熏镜智俱识非无记故犹未得故(云云)意曰若言第八识有法犱其菩萨第六识入法空观时彼第八识可不俱现行明与暗相违故而菩萨法空观时既第八识现行故知第八无法犱(为言)量意可知之又若金刚无间道入法空观时许第八断既无所熏识何熏镜智等种子得成佛乎不可云熏净第八金刚无间道以前未得彼故亦是善性非无记性何为所熏乎(为言)。
问此文破谁耶。
[前-刖+合]灯曰此破安惠(云云)。
问若尔云第七有法犱等文义不相应安惠不云第七有法执故。
[前-刖+合]灯云然䟽云第七有法犱法空智起即不行第八法犱有法空智起此应灭故是破余师非安惠师或冩者悮若破安惠应云第七有我执生空智起即不行第八法犱有法空智起此应灭(云云)(今私助释云安惠云第七唯有我犱付九失破之令信有法犱了如论第五说故今云第七有法犱等亦破第八有法犱也故䟽文不悮(矣))。
论五说第七识云八地以上(乃至)法空智果不现前位犹起法犱不相违故(云云)邑云(乃至)。
问若对安惠彼师不许有净第七何得难云无漏相续。
[前-刖+合]前来已成三位有第七识讫恐彼不许七有法犱故作是说(云云)准此文可释之已上里书也。
问烦恼所知二障若一躰欤如何。
[前-刖+合]论曰躰虽无別而用有別(云云)。
䟽曰躰不相违可唯一躰用义分故可说有別同一种生用分成二如一识躰取境用多故(云云)言用別者现行用別也(秘有二释是第一释也第二云种子用別者非也)。
问若尔分別俱生亦一躰別用欤。
[前-刖+合]不尔各別躰也。
问障与执同欤异欤亽。
[前-刖+合]执必障障非必执谓第六第七相应二障即是二执五识相应二障非是二执也然第六识二执有间断时故亦有非执二障也。
问约烦恼所知二障分別理事如何。
[前-刖+合]且约烦恼障见所断惑多分迷四谛理故名理惑然少分有事惑故䟽六云若余独头起贪嗔慢名迷四谛事(云云)意曰分別惑缘[色-巴+(鹿-比+(人*人))]浅事法是事惑也(为言)修所断惑通理事惑谓与五见俱起惑迷谛理故名理惑独行贪等迷[色-巴+(鹿-比+(人*人))]事故名事惑若约一地分別前八品惑一向事惑第九品惑理事间杂惑也所知障准之可知也。
问且约十惑分別见修如何。
[前-刖+合]论云此十烦恼六通俱生及分別起任运思察俱得生故疑后三见(邪见戒取见见取见)唯分別起要由𢙣友或邪教力自审思察方得生敁(云云)所知障准之可知也。
章曰成唯识论第十卷云分別烦恼障现行资粮道中渐伏加行道中能顿伏尽种习俱初地断(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门中眀所断惑㧾有五类谓二障三[色-巴+(鹿-比+(人*人))]重三随眠四障五住地也今此文最初引唯识论明断二障也此中有二谓烦恼所知也此初明烦恼障也此亦有二分別俱生也此先明分別也正文云烦恼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云云)章家取意引也。
䟽曰分別种子不论二乗说菩萨者于极喜地见道初断以见道位躰性稍寛(乃至)相见道后得智起位久时犹名见道今简于相唯真见道中真见道中唯取无间惑灭智生敁说初断非相见道亦能断故然此分別烦恼现行瑜伽五十八等说世间道唯伏俱生若爱若恚隣近憍慢不言能伏分別烦恼此据异生二乗性等说若直徃菩萨彼障现行地前已伏故前卷云唯能伏除分別二取此在加行位若资粮位此[色-巴+(鹿-比+(人*人))]现行亦能伏灭(因邪师邪教也)二细现行即未能伏至加行位分別细者亦皆能伏(自分別起)由此菩萨正愿胜解世间力邪见疑等伏而不行非以六行有所欣猒菩萨不为非此菩萨无此能也。
缘起经说内法异生若放逸者无不共无明故邪见等未必皆起即资粮位已不现行唯分別贪等二位不起故论㧾言地前已伏(云云)。
[前-刖+合]且顿悟菩萨于资粮位以胜解力渐伏因邪师邪教所起分別烦恼[色-巴+(鹿-比+(人*人))]现行于加行位以寻思实智顿伏以自分別所起细现行入见道位既远离𢙣趣故悉断分別种子并习气了故云尔也是则第六相应分別障也五识相应亦如此之。
章曰俱生烦恼障现行地前渐伏初地已上能顿伏尽然故意力有时犹起而不为失八地已上永不现行习地地除种金刚断其身见等及此俱生四地永伏法执无故此所生起五地不行以𡧱伴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引论意明俱生烦恼伏断𭅒別也论正文云修所断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切顿断彼障现起地前渐伏初地已上能顿伏尽令永不行如阿罗汉由故意力前七地中虽暂现起而不为失八地以上毕竟不行(云云)。
䟽曰言暂起者谓十地中前三犹起我见等故七地已前尚起贪嗔等故(乃至)八地以去亦不故起任运不行道力胜故(云云)。
问且章文意何。
[前-刖+合]俱生烦恼障现行于资粮加行位渐伏初地以上顿伏尽然悲增菩萨前七地中以故意现起八地已上永不现行习气地地断种子金刚无间道断(为言)。
问俱生烦恼现行初地伏尽了而何云[社-土+刀]地以上耶。
[前-刖+合]一云初地有入住出三时云初地指入心云以上指住出也一云以惑力现初地顿伏以故意起七地以前随冝伏尽故云以上也最胜䟽曰准诸处说初地以上一切烦恼能顿伏尽由故意生云何我见等四地能伏𡧱伴随眠五地能伏[前-刖+合]据能伏初地即能犹故意起今依永伏故意不能令起此由断彼所依所知者故与染別(云云)(此文意与后义同也可悉之)。
问云故意力有时犹起之意何。
[前-刖+合]悲增菩萨七地以前故起所㽞烦恼种子令其现行以其现行为受生缘利益有情(为言)。
问尔㽞烦恼者为受生缘欤。
[前-刖+合]不尔烦恼障种子不障十地故不起对治道故自然所㽞名故㽞也故䟽云谓诸菩萨由大悲力意起一切智故意趣所智障对治道不取烦恼对治道拟于生死助悲愿受生故名㽞烦恼也不尔如来大悲最极应㽞烦𢚰随类化生由此故知意不趣断故名为㽞将成佛时方顿断尽(云云)。
问䟽主义尔若有诚文耶。
[前-刖+合]对法论十四云又诸菩萨已得谛现观于十地修道位唯修所知障对治道非烦恼障对治道(文)若得菩提时顿断烦恼障及所知障顿成阿罗汉及如来此诸菩萨虽未永断烦恼然此烦恼犹如咒药所伏诸毒不起一切烦恼过失一切地中如阿罗汉已断烦恼(云云)(唯识论文引此文也)论云故说菩萨得现观已复于十地修道位中唯修永灭所知障道㽞烦恼障助愿受生非如二乗速趣圆寂故修道位不断烦恼将成佛时方顿断故(云云)(上所引䟽文说此文也)言十地修道者初地有入住出三心初入心名见道住出以后名修道也。
问就对法文云犹如咒药等之意何。
[前-刖+合]譬如世间𢙣毒必𡧱人者若以神咒伏之若以良药伏之毒气悉失都不致𡧱十地烦恼亦如此以菩萨智伏之令不成过失然非断尽故抄论十云烦恼伏不灭如毒咒所𡧱㽞惑至惑尽证佛一切智(云云)。
[前-刖+合]八地已上第六识生空无漏智相续故无由起烦恼故悲增菩萨遂得变易身也。
问十地之间未断种子何故习气地地断耶。
[前-刖+合]烦恼障习气随逐所知障种子能障十地故随断所知障种子烦恼习气自然被断也(二乗人不知不断者依随逐所知障种子无別躰也可知之)。
问习气是躰上气分譬如纳香[筒-(一/口)+(坐-工+一)]虽取其香余香犹有即名习气而何犹有种子躰习气先灭耶。
[前-刖+合]宁不见麝香躰虽有香先失耶。
问云其身见等及此俱生四地永伏之意何。
[前-刖+合]于第四地修菩提分法观观身不净法无我等故伏除所故起第六相应身边二见及见俱起贪等断第六相应法我见及定爱法爱等故若至第五地前地所伏身见边见等所引生独头贪等皆悉伏尽前所𡧱身见等之伴类故(为言)。
问何以知身见等于第四地伏耶。
[前-刖+合]论云初二三地行施戒修相同世间四地修得菩提分法方名出世故能永𡧱二身见等(云云)。
䟽曰二身见者谓初见道已离第六识中分別身见今此后离第六识中俱生身见尽处㧾说名二身见非今离二如第四定言灭苦乐又正断所知障身见等并永不起烦恼障中身见等故说二身见名永𡧱非烦恼身见亦起对治(云云)(演秘太钞云虽有二解后解为胜(云云))初释约所知障释二身见后释约所知障烦恼障释名二身见以此后释可为此证也又䟽次上云由所知障断故烦恼之末亦永不行(云云)义濵释章文云其身见等及此俱生者第六识俱生身见我见也及俱生者第六识俱身见与俱生贪慢等也法犱无故者身见同躰法犱断故此所生起者身见后位所生起贪慢等五地不行者第四地中断身见等故此身见等所生起贪慢等于五地不行是故名为𡧱伴(云云)素记似之。
章曰所知障中分別现行亦资粮道中渐伏加行道中能顿伏尽种习初地断(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引论意明分別所知障伏断𭅒別也正文云所知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云云)义意准分別烦恼障可知之。
䟽曰菩萨加行唯欣于智见道已前唯伏法执其烦恼障随此而伏然由所知加行伏故说烦恼伏非前加行故伏烦恼十地之中与烦恼俱所知障品多分亦尔非此(烦恼)俱者(所知)地地可起(云云)意曰烦恼必与所知障俱起所知障亦有別起义也(为言)。
章曰俱生现行地前渐伏乃至十地方永伏尽(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引论意眀俱生所知障伏断𭅒別也(此先说现行之伏断也)论云修所断种于十地中渐次断灭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方永断尽彼障现起地前渐伏乃至十地方永伏尽(云云)地前渐伏义准俱生烦恼障可知之地上异彼也地地渐伏十地伏尽(矣)。
䟽曰此中断伏时节等解如烦恼说由于地地能为障故故十地中渐次能断(种子)乃至十地方永伏尽(现行)由前道力折伏后地所知障现令其不行名之为伏(云云)。
章曰若別说者前之六识八地伏尽种习地地断七识之现行金刚喻定加行道伏金刚喻定起时种习俱断(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上文㧾相说今细约识分別释也。
问何故前六识相应现行八地伏了。
[前-刖+合]论云八地以上六识俱者不复现行无漏观心及果相续能违彼故(云云)。
䟽曰六识俱者八地不行以二空无漏无分別智心及此果灭定后得智等相续不断能违第六识二犱故不行(云云)。
问且云八地以上二空无漏相续之意何。
[前-刖+合]八地以上第六生空无漏相续无间断法空无漏多分现起少分间断是故约生空无漏依长时相续云相续约法空无漏依多分相续云相续故合云二空无漏相续也。
问何以知少分间断犹名相续耶。
[前-刖+合]別抄云问第七地纯无相观即是无漏相续如何得有于无相中作加行障诸加行心皆有漏故解云相续起多间断时少故云纯续理实间断起有漏心故有加行(云云)以此文例可知其义也(古德未知此例)。
问若云八地以上法空无漏无间断有何失。
[前-刖+合]若尔第七法犱不可现起第六入法空观时第七法犱不行故若八地以上第七法犱不行者多违圣教也(具如次下记之)。
问若尒八地以上第六入单生观时第六法犱亦可起。
[前-刖+合]不尔一聚中眀暗相违故第七是他聚故不可例难也[工*兄]复第六法犱现起之㓛能八地既尽不可作此难也。
问何故六识俱所知障种子习气地地断耶。
[前-刖+合]障地地故俱断之也。
问云七识现行金刚喻定加行道伏等云意何。
[前-刖+合]论云第七俱者犹可现行法空智果起位方伏(云云)。
䟽曰第七识者八地犹行以法空智及果(第六法空智及果也)方违法犱第七生空智及果行相并[色-巴+(鹿-比+(人*人))]不相违故(云云)意云第六入法空观时第七法犱伏不行第六入单生空观时第七法犱犹现行生空观[色-巴+(鹿-比+(人*人))]法犱是细不障生空智故犹以现起(为言)言加行道等者濵云对法云金刚喻定有二一方便二根本此云加行者当于方便此云定起时者当于根本云第十地满心金刚喻定加行道(云云)。
问云金刚无间道种习俱断之意何。
[前-刖+合]第七识俱所知障现行种子习气唯障无学非障十地故约现行十地中有伏时有行时至金刚加行道伏之种子习气金刚无间道断之成佛也。
问正义云习气解脱道初断而何云金刚俱断耶。
[前-刖+合]是且举一义也又与无间道俱灭故约正灭云断也。
问断分別烦恼所知障无监易知断俱生二障有[冰-水+监]难知如何怱可知之耶。
[前-刖+合]作图可知也。
问断二障种渐顿云何。
[前-刖+合]论曰[前-刖+合]曰第七识俱烦恼障种三乗将得无学果时一𠛴那中三界顿断所知障种将成佛时一𠛴那中一切顿断任运内起无[色-巴+(鹿-比+(人*人))]细故余六识俱烦恼障种见所断者三乗见位真见道中一切顿断修所断者随其所应一类二乗三界九地一一渐次九品別断(次第得果)一类二乗三界九地合为一聚九品別断(超中二果)菩萨要起金刚喻定一𠛴那中三界顿断所知障种初地初心顿断一切见所断者修所断者后于十地修道位中渐次而断乃至正起金刚喻定一𠛴那中方皆断尽通缘内外[色-巴+(鹿-比+(人*人))]细境生品类𭅒別有众多故(云云)(可见䟽文广故略之)。
问二乗断惑加行等四道或㧾或別菩萨断惑如何。
[前-刖+合]论云菩萨利根渐断障位非要別起无间解脱𠛴那𠛴那能断证故加行等四𠛴那𠛴那前后相望皆容具有(云云)(可得意䟽文委曲可见之)。
问论少乗难云无间道时已无惑种何用复起解脱道为(云云)如何通之。
[前-刖+合]有二义一云断惑证灭期心別故(云云)意曰无间道断惑解脱道证灭加行期心別故(为言)(不正义)二曰为舍彼品[色-巴+(鹿-比+(人*人))]重性故无间道时虽无惑种而未舍彼无堪任性为舍此故起解脱道及证此品择灭无为(云云)。
䟽曰即无堪任与无间道俱灭证无为得与解脱道俱生故解脱道虽不违惑得而亦有用(云云)(是正义)。
问䟽云问彼十地中断烦恼障[色-巴+(鹿-比+(人*人))]重既不断种子起无间道时复不断[色-巴+(鹿-比+(人*人))]重无间道起何所断耶若无间道中有断烦恼种用于解脱道位可说除[色-巴+(鹿-比+(人*人))]重无间道中既无所断如何说[色-巴+(鹿-比+(人*人))]重解脱道治(云云)如何。
[前-刖+合]次云[前-刖+合]修道十地中断烦恼[色-巴+(鹿-比+(人*人))]重者非离所知障外別起无间等冶然烦恼[色-巴+(鹿-比+(人*人))]重障无始以来与所知障俱所知障为本由无间道本障断故其末烦恼障[色-巴+(鹿-比+(人*人))]重与所知障[色-巴+(鹿-比+(人*人))]重解脱道中舍故无此过由此烦恼[色-巴+(鹿-比+(人*人))]重非能受生但障于地所以与所知障俱断而不㽞之故无斯咎(云云)(已上二障了)。
章曰菩萨地说烦恼所知障皆有三住所断(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引瑜伽四十八文明断三[色-巴+(鹿-比+(人*人))]重也正文云又由如是所说十二诸菩萨住经三无数大㓛时量能断一切烦恼障品所有[色-巴+(鹿-比+(人*人))]重及断一切所知障品所有[色-巴+(鹿-比+(人*人))]重于三住中当知能断烦恼障品所有[色-巴+(鹿-比+(人*人))]重(云云)十三住中除最后如来住故云十二也余文易知之。
章曰一极喜住一切𢙣趣诸烦恼品及所知障在彼[色-巴+(鹿-比+(人*人))]重皆悉永断能令一切中上烦恼皆不现行最初证得二空真智(云云)是明第一能断住及所断彼[色-巴+(鹿-比+(人*人))]重躰也一切𢙣趣诸烦恼者三界分別烦恼现行种子习气也中上烦恼者即第七识相应俱生烦恼上中品现行也下品现行极㣲细故不违道故不所伏七地以前以故意力起者是也所知障者亦分別现行种子习气也二空者生空法空也。
问论文唯约所知障说在彼[色-巴+(鹿-比+(人*人))]重等不𫔰烦恼障而何章家奄含说耶。
[前-刖+合]四十八文然但七十三文约烦恼障说在皮[色-巴+(鹿-比+(人*人))]重等故章家得两处文意一处合说也(两处文次下可引记之)。
问二障分別现行既资粮位渐伏加行位顿伏而何云初地亦伏之耶。
唯识义卷第六(本)终
唯识义卷第六(末)
章曰二无功用无相住一切能障无生法忍诸烦恼品及所知障在肤[色-巴+(鹿-比+(人*人))]重皆悉永断一切烦恼皆不现行最初任运得无生忍(云云)是明第二能断位及所断肤[色-巴+(鹿-比+(人*人))]重躰也无功用等者即第八地也诸烦恼品者前六识俱生烦恼习气也一切烦恼皆不现行者七识俱生烦恼下品现行也所知障者前六识俱生现行种子习气也无生忍者智名也(肤[色-巴+(鹿-比+(人*人))]重之言通二障准前可知之)。
章曰三最上成满菩萨住一切烦恼习气随眠及所知障在骨[色-巴+(鹿-比+(人*人))]重皆悉永断入如来住(云云)是明第三能断位及骨[色-巴+(鹿-比+(人*人))]重躰也最上成满者第十地也烦恼习气随眠者七识俱生烦恼习气种子也所知障者前六识种子习气第七识现行种子习气也如来住者佛果位也(骨[色-巴+(鹿-比+(人*人))]重之言通二障准前知之)。
[前-刖+合]文云于三住中当知能断烦恼障品所有[色-巴+(鹿-比+(人*人))]重谓于极欢喜住中一切𢙣趣诸烦恼品所有[色-巴+(鹿-比+(人*人))]重皆悉永断一切上中诸烦恼品皆不现行于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中一切能障一向清净无生法忍诸烦恼品所有[色-巴+(鹿-比+(人*人))]重皆悉永断一切烦恼皆不现前于最上成满菩萨住中当知一切烦恼习气随眠障碍皆悉永断入如来住当知一切所知障品所有[色-巴+(鹿-比+(人*人))]重亦有三种一者在皮[色-巴+(鹿-比+(人*人))]重二者在肤[色-巴+(鹿-比+(人*人))]重三者在骨[色-巴+(鹿-比+(人*人))]重当知此中在皮[色-巴+(鹿-比+(人*人))]重极欢喜住皆悉已断在肤[色-巴+(鹿-比+(人*人))]重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皆悉已断在骨[色-巴+(鹿-比+(人*人))]重如来住中皆悉已断得一切障极清净智于三住中烦恼所知二障永断所余诸住如其次第修断资粮(云云)七十三曰何等名为三种[色-巴+(鹿-比+(人*人))]重一𢙣趣不乐品在皮[色-巴+(鹿-比+(人*人))]重由断彼故不徃𢙣趣修方便时不为不乐之所间杂二烦恼障品在肉[色-巴+(鹿-比+(人*人))]重由断彼故一切种极㣲细烦恼亦不现行然未永𡧱一切随眠三所知障品在心[色-巴+(鹿-比+(人*人))]重由断彼故永𡧱一切所有随眠遍于一切所知境界无障碍智自在而转(云云)。
[前-刖+合]灯会云又四十八于所知障立皮肤骨三[色-巴+(鹿-比+(人*人))]重名于烦恼障但标㧾名理实皮骨心等三名俱通二障故瑜伽七十三㧾別互顕第一[色-巴+(鹿-比+(人*人))]重㧾含二障不別说是烦恼所知第二属烦恼第三属所知故彼论云一𢙣趣不乐品在皮[色-巴+(鹿-比+(人*人))]重二烦恼障品在肉[色-巴+(鹿-比+(人*人))]重三所知障品在心[色-巴+(鹿-比+(人*人))]重解深密经三俱㧾说故彼经云此诸随眠几种[色-巴+(鹿-比+(人*人))]重断所顕示但由二种谓由在皮[色-巴+(鹿-比+(人*人))]重断故顕彼初二复由在肤[色-巴+(鹿-比+(人*人))]重断故顕彼第三若在于骨[色-巴+(鹿-比+(人*人))]重断故我说永断一切随眠(云云)。
问何故三[色-巴+(鹿-比+(人*人))]重名皮肤骨。
[前-刖+合]以喻顕也谓见道所断障易断如在皮病易疗第八地所断障稍难断如在肤病颇难疗第十地障极难断如在骨病极难疗(为言)(玄基记引远法师说释之不可依[冯-(烈-列)+大]之)然标[色-巴+(鹿-比+(人*人))]重名三处颇异四十八云皮肤实七十三云皮肉心深蜜经云皮肤骨文虽有异义理无別也。
问且就四十八文第三云实之意何。
[前-刖+合]遁伦师曰在实者多就树木木心贞固名实旧云皮肤骨亦皮肉心佛地此三种名通情非情法为喻(云云)。
问十地中皆断障何故偏举三住耶。
[前-刖+合]论曰虽于修道十地位中皆不断灭烦恼障种而彼[色-巴+(鹿-比+(人*人))]重亦渐断灭由此故说二障[色-巴+(鹿-比+(人*人))]重一一皆有三住断义虽诸住中皆断[色-巴+(鹿-比+(人*人))]重而三位顕是故偏说(云云)。
问其而三位顕等意何。
[前-刖+合]有七故故说三位为顕也故䟽曰三劫分齐成满位故无漏观心初起无间圆满別故现起二障多分少分全分无故一切烦恼分別俱生永𡧱不行毕竟离故无生法忍少净多净极净別故初舍异生分叚变易有𭅒別故于无漏心未得有相无相满故(云云)。
问此文意如何。
[前-刖+合]言三却分齐等者第一极喜住依初僧祇满所顕之位故第二无功用住依第二僧祇满所顕之位故第三成满菩萨住依第三僧祇满位故(为言)(初二住约已满云满第三住约正满云满也)无漏观心等者初地是无漏心最初现起位故第八地是无漏心无间断位故第十地是无漏心圎满位故(为言)现起二障等初地无分別二障现行故云多分第八地无俱生烦恼障现行故云少分(二障中一分故云少分)第十地满心无俱生所知障现行故云全分无也(或本云全无漏无分字太抄正文云全分无故又邑记云无字通上二处此䟽本中賸一漏字(云云)賸者余也然释此文诸记不同皆有得失不如今释问所知障现行亦可云少分而何云全分[前-刖+合]理实少分然二障都尽处故云全分谈已断正断合云全分)一切烦恼等者初地入心分別烦恼绝故云永𡧱第八地俱生烦恼不现故云不行第十地满心俱生烦恼种子习气毕竟断了故云毕竟离(为言)无生法忍等者凢无生忍有三种一本性无生忍(缘所犱得)二自然无生忍(缘依他得)三惑苦无生忍(缘圎成得)初地始得本性无性忍故云少净第八地始得自然惑苦二无生忍故云多净第十地圆满故云极净也(为言)初舍异生等者初地舍异生性第八地舍分叚死第十地满心舍变易死故(为言)于无漏心等者初地是未得无漏心加行满位之后所顕第八地是有相观已满位之后所顕第十地满心是无相观圆满位故(为言)(满字已满通上二处上二约云满云满第三约正满也)。
[前-刖+合]第七地无相观相续者约多分说(如上说之)。
问若云皮[色-巴+(鹿-比+(人*人))]重极喜住断者何要集云三[色-巴+(鹿-比+(人*人))]重者一云从初至七地断皮[色-巴+(鹿-比+(人*人))]重(云云)。
[前-刖+合]灯破云诸论无文三种[色-巴+(鹿-比+(人*人))]重瑜伽四十八七十三解深密经第四皆说三住断故然四十八別说二障各三住断断烦恼障初后[色-巴+(鹿-比+(人*人))]重通其现种并及[色-巴+(鹿-比+(人*人))]重中间[色-巴+(鹿-比+(人*人))]重但断现行及其习气若断所知障俱通现种并及习气(云云)(以此文可知三[色-巴+(鹿-比+(人*人))]重躰也)。
问且约烦恼障分別现行于地前位伏尽俱生现行七地伏尽而何云初后[色-巴+(鹿-比+(人*人))]重通现行断耶。
问就四十八文何故云烦恼障于成满菩萨住断所知障于如来住断。
[前-刖+合]灯会云然四十八断烦恼中据正断说断所知中据已断说二障互顕理实相似又所知障为异二乗故约顕说(云云)。
秘曰问若约已断烦恼亦应言如来住若依正断所知亦合在金刚心何故不同。
[前-刖+合]大论二障据影略说说彼二障一在金刚一如来地亦不相违(云云)(伽抄亦如此也邑记文劣故不取之)。
问皮[色-巴+(鹿-比+(人*人))]重分別二障者何无相论云第二犱识通皮肉烦恼见修所断(云云)第二犱识者第七识何分別障相应耶。
[前-刖+合]断障章会云然彼文错不可依用(云云)。
问三[色-巴+(鹿-比+(人*人))]重摄一切二障尽耶如何。
[前-刖+合]不摄十地所断皆虽名[色-巴+(鹿-比+(人*人))]重然举三住所断名三[色-巴+(鹿-比+(人*人))]重非谓摄一切障㧾名三[色-巴+(鹿-比+(人*人))]重也。
问若尔三[色-巴+(鹿-比+(人*人))]重有不摄一切障尽失。
[前-刖+合]曰不摄何必有失耶断第一[色-巴+(鹿-比+(人*人))]重后顕𡧱伴𮊵劣二随眠之位断第二[色-巴+(鹿-比+(人*人))]重后顕㣲细随眠之位何名肤骨[色-巴+(鹿-比+(人*人))]重耶。
问若言三住断三[色-巴+(鹿-比+(人*人))]重者何仁王经曰前三地断三界色烦恼四五六地断三界心烦恼七八九地断三界色习气烦恼十地佛地断三界心习烦恼(云云)。
[前-刖+合]断障章会云色[色-巴+(鹿-比+(人*人))]心细生惑亦然为別五忍阶降𭅒別说断烦恼非別有类亦不相违(云云)。
问言[色-巴+(鹿-比+(人*人))]重何义耶。
[前-刖+合][色-巴+(鹿-比+(人*人))]重不同略有五种一者二障种子名[色-巴+(鹿-比+(人*人))]重二者二障所引所余习气无堪忍性名[色-巴+(鹿-比+(人*人))]重三者二障现行名[色-巴+(鹿-比+(人*人))]重四者诸有漏种名[色-巴+(鹿-比+(人*人))]重五者一切有漏种及现行名[色-巴+(鹿-比+(人*人))]重谓以漏执性性[海-母+儿]隐故(第一)以微隐故性难断故(第二)违细轻故(第三)漏所随故(第四)漏相应故(第五)如其次第可配五种今二障现行名[色-巴+(鹿-比+(人*人))]重者违细轻故种子名[色-巴+(鹿-比+(人*人))]重者以漏自性是[海-母+儿]隐故习气名[色-巴+(鹿-比+(人*人))]重者以微隐难断故(具如別抄并灯说之)已上三[色-巴+(鹿-比+(人*人))]重了。
章曰解深蜜经说有三随眠(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先㧾标有三随眠也。
问先其经正文如何。
[前-刖+合]第四卷曰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诸地中烦恼随眠可有几种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略有三种一者𡧱伴随眠谓于前五地何以故善男子诸不俱生现行烦恼是俱生烦恼现行助伴彼于尔时永无复有是故说名𡧱伴随眠二者𮊵劣随眠谓于第六第七地中微细现行若修所伏不现行故三微细随眠谓于第八地已上从此已去一切烦恼不复现行唯有所知障为依止故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诸随眠几种[色-巴+(鹿-比+(人*人))]重断所顕示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但由二种谓由在皮[色-巴+(鹿-比+(人*人))]重断故顕彼初二复由在肤[色-巴+(鹿-比+(人*人))]重断故顕彼第三若在于骨[色-巴+(鹿-比+(人*人))]重断者我说永离一切随眠住在佛地(云云)(章文颇略故先记之)。
章曰一𡧱伴随眠谓前五地诸不俱生烦恼是俱生烦恼现行助伴彼于尔时永无复有此意说言第六识俱身见等摄说名俱生所余烦恼名非俱生然躰稍[色-巴+(鹿-比+(人*人))]因彼而起由彼断故此亦随无故名𡧱伴(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第一明𡧱伴随眠躰并断位也此中有二初引经文次此意等下章家释也。
问先𡧱伴随眠躰如何。
[前-刖+合]第六识相应俱生烦恼所知二障现行也。
问何以知尔。
[前-刖+合]灯曰𡧱伴𮊵劣虽前第九正断所知名二随眠烦恼随伏亦得此名(云云)(西明有三释一云此三种皆所知障一云初二烦恼障第三所知障一云此三皆烦恼障(云云)又有余师释悉不可依用也)。
问且云谓前五地意何。
[前-刖+合]是明𡧱伴随眠所在并断位也。
问𡧱伴之名是第四地所𡧱身见等类故所得而何第四以前有𡧱伴随眠乎又第五地是断𡧱伴之处何云所在地乎。
[前-刖+合]正得𡧱伴名是第五地所断贪等然四地以前有我见不俱生贪等皆名我见伴类唯第五地所断助伴一类別得名𡧱伴又加第五地非是明所在表断位也含所在与断位㧾说前五地也。
问若尔四地以前所断不俱生贪等亦名𡧱伴若尔何早有断𡧱伴随眠耶若云非𡧱伴者既是不俱生如何可名耶又第五地是加断位者何智周云地内有入住出三心今言五地𡧱伴除者据住出心说所以五地得有𡧱伴(云云)。
[前-刖+合]四地以前我见伴类不俱生贪嗔等其类非一皆名我见助伴此多类中四地以前所断不名𡧱伴只名我见伴类但四地以前不所断㽞至第五地所断独名𡧱伴故有𭅒別又智周记文颇以难信𡧱伴随眠若障第五地何入心时不断之乎若不障入心至住出心断之更有何用乎[工*兄]断惑是入心之时事也何至住出乎故知加第五地是表能断处也不尔甚难也。
又可云准𮊵劣者𡧱伴随眠于第五地亦可现行入见之时即能伏除故云无有不同障地之惑此义顺经也(以上里书)。
问章释云此意说言等之意何。
[前-刖+合]是释经文也经云诸不俱生烦恼是俱生烦恼现行助伴等者其俱生者非分別俱生之俱生是第六识相应身见俱起故名俱生不身见俱起名不俱生(为言)故灯云此言俱生者非对分別任运起名为俱生意云第六识中与身见俱起贪嗔痴名为俱生独起贪等不与我见俱故名不俱生此不俱生由我见俱等(贪嗔痴等)势力所引是彼前伴彼亦是伴由四地中作菩提分说障胜者于此中断所依所知能依不起(云云)(能依者烦恼也)濵曰侧师云不俱生者分別起俱生者任运起至初地时断见惑故俱生见等不复现行故名𡧱伴(已上西明义不正也)基意说者俱生者身见俱生贪等不俱生者俱生势力所引烦恼于第四地身见不起故俱生起亦无此故至于第五地不俱生不生(云云)。
问云然躰稍[色-巴+(鹿-比+(人*人))]等之意何。
[前-刖+合]我见并与彼俱生贪等迷理惑故是细也我见不俱生贪等是迷事惑故[色-巴+(鹿-比+(人*人))]也因彼而起等者此不俱生贪等因彼我见等所引生(为言)由彼断故等者释彼于尔时永无复有也于前第四地断彼我见等故于第五地断此不俱生贪等故名断𡧱伴也(为言)。
问灯曰问何故不于初二三地断𡧱伴乃至微细等(云云)如何[前-刖+合]耶。
[前-刖+合]次云[前-刖+合]若不断身见𡧱伴不断及不断𮊵劣微细不断故于五七八等断別(云云)。
问若云于初地等不断𡧱伴者何泰法师云初地中立𡧱伴谓修所断惑与见所断惑为伴故故初地断见所断伴故修所断惑名为𡧱伴(云云)既有修惑名𡧱伴于初地住心以后修道位可所断而何云不断耶。
[前-刖+合]是师义专无所据不可为难也。
问若尔何最胜䟽云据能伏初地则顕犹故意起今依永伏故意不能令起(云云)。
[前-刖+合]其约俱生烦恼作问[前-刖+合]词非谓𡧱伴随眠于初地断故不相违也(此问[前-刖+合]文具如上初地以上能顿伏尽云处记了)。
问经文云是俱生烦恼现行者唯识论所说第四地所断障若同若別耶。
[前-刖+合]亦同亦別谓经文偏举烦恼名论中偏举所知障故是別也以义论之经中略所知障理必可有论中所知障举与烦恼同躰之障也故是同也。
问何以知尔。
[前-刖+合]论曰四云细烦恼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第六识俱身见等摄(等取我所边见我慢我爱及定爱法爱也)最下品故(分別身见为上独头贪等为中)不作意缘故(任运生也)远随现行故(无始来随逐于身故)说名微细彼障四地菩提分法入四地时便能永断(由有身见等俱爱迷犱身故不得观身为不净观法为无我等故障菩提分即通障也)彼昔多与第六识中任运而生犱我见等同躰起故说烦恼名今四地中既得无漏菩提分法彼便永灭此我见等亦永不行(云云)言彼昔以下文䟽释云亦顕以上所知障立烦恼名虽有別头生者皆多分与烦恼同一躰而俱起故立烦恼之名由所知障断故烦恼之末亦永不行从烦恼名故说为断(云云)以此等文可会释经论也。
问论云若证二空彼障随断就之若由犱灭障随断者一切皆犱五地云何方除𡧱伴可我犱俱四地断故又一切障皆从犱生何故六七地等所断不名𡧱伴名𮊵劣等耶。
[前-刖+合]是枢要依安惠意难由我法犱二障具生之论文有三难中第二第三难也[前-刖+合]之亦有三解第三解云第六识犱有三位断一俱生二隣近引生三势力踈远俱起者四地犱俱断隣近引生者名𡧱伴踈远势生者名𮊵劣等故障与犱断有前后(云云)(初二解无用故略之)言等者等取微细随眠也。
章曰二𮊵劣随眠谓第六七地微细现行若修所伏不现行故非俱生身见断此亦随灭稍难断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第二明𮊵劣随眠躰及断位也文中有二初引经文次非俱生等下章家释也。
问先𮊵劣随眠躰如何。
[前-刖+合]是亦第六相应俱生烦恼所知障现行也(准上所引证文可知)。
问何故是名𮊵劣。
[前-刖+合]对前第五地所断𡧱伴随眠此第六七地现行障稍微细故名𮊵劣也。
问若尔此障第六七地一向现行为当如何。
[前-刖+合]章既云若修所伏不现行故故知若不起伏道时微细现行若起伏道时即不现行然义濵有二释一云六七地中微细现行若至八地修所伏故不复现行二云六七地中亦不现行修所伏故(云云)善殊引此二释也今案后释为胜顺章文故也。
问云非俱生身见断等之文意何。
[前-刖+合]是章家释也即明异前𡧱伴随眠也。
问不俱生贪等皆名𡧱伴于第五地可断尽何故不尔。
[前-刖+合]约第六俱生我见所引贪等凢有三类谓我见同时俱起名俱时生于第四地与我见俱断之约不我见俱起贪等更有二类谓一隣近引生名𡧱伴于第五地断之二势踈远生此亦有二类稍微细名𮊵劣随眠第六七地有时现行有时伏之微微细细名微细随眠第八地伏之(然不同第七相应微细随眠不伏彼故至下可知之)。
问何故𡧱伴随眠第五地能断𮊵劣随眠六七二地有现有伏。
[前-刖+合]𡧱伴[色-巴+(鹿-比+(人*人))]故易断故地能断之𮊵劣是细稍难断故第五地中不能断六七二地中任运现行起伏道时伏之也。
章曰不违棱伽俱生身见断故贪即不生彼约二乗断烦恼说不依菩萨所知障无故烦恼不生说或依二随眠究竟断位彼经此论亦不相违(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章家会相违也违难云若云虽身见第四地断不俱生𮊵劣随眠六七地中犹行者何楞伽经云俱生身见断故贪即不生耶今会此相违作二释也。
问先楞伽经正文如何。
[前-刖+合]四卷楞伽第二云大惠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乃至)大惠俱生者须𨹔洹身见自他身等四隂无色相故色生造及所造故展转相因相故大种及色不集故须陀洹观有无品不现身见则断如是身见断贪则不生是名身见相大惠疑相者谓得法善见相故及先二种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云云)(章家正引此文十卷经第二亦有此文颇广故不记之)。
问先此经所说二种身见躰如何。
[前-刖+合]二犱章曰楞伽第二卷曰大惠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俱生身见断贪则不生二种身见中妄想身见断疑则不生俱生者即第七识俱及第六识中任运起者妄想者即第六识中分別起者(云云)。
问且章初释意何。
[前-刖+合]楞伽经意约二乗断惑谓二乗人断一地九品惑若断第九品我见时余贪等即不生约此义说贪等即不生非说菩萨断我见故贪等烦恼不生故不相违(为言)。
问且其二乗者何人耶。
[前-刖+合]经文云须陀洹可得此文意会释也谓须陀洹身见者举具身见之身也身见断故贪即不生者须𨹔洹人次后次第得不还时断欲界第九品身见即余贪等不生(为言)初果位人未断俱生惑一来分断不还全断今约初果以后不还所断云身见断故等也非谓初果位既断我见也。
问何以知尔。
[前-刖+合]十卷经第四云大惠何者须陀洹俱生身见所谓自身他身俱见彼二四隂无色色隂生时依于四大及四尘等彼此因缘和合生色而须陀洹知已能离有无邪见(明分別惑断也)不断身见是故有贪心(明未断俱生惑也)大惠是名须陀洹身见之相(云云)既云不断身见明知初果位未断身见也然古译经曰须陀洹观有无品不现身见则断(云云)此文极隐义㫖难得故先德各作捈[乞-乙+(舄-(臼/(白-日))+中)]之释也(可秘可秘也)。
问若尔何相对云妄想身见断故疑法不生(云云)若尔初果人亦未断疑欤。
[前-刖+合]此义不尔妄想身见约已断说故初果身无有疑法俱生身见若依十卷经无有断义若依四卷经兼谈未来义也濵曰基说者经文约二义故作此说谓初果者断分別起不断俱生妄想身见约已断说俱生身见约当断说如瑜伽论说初二果者得无所有处虽不已得约当得故(云云)(此记好也)。
问若尔何大乗憬曰俱生身见者犹是分別起瑜伽论说六十二见除边犱见虽并分別先世以来串习随逐故名俱生(云云)又演秘云有义俱生据伏分別约断断之与伏俱名断故或翻译者不悟大乗随自所解小乗相说萨婆多等皆见断故(云云)。
[前-刖+合]皆是未见新经任自[月*(匋-山+止)]臆致別推也不可信用之珠云约初二果当断义(云云)叡云约不还果正断义(云云)(此两师各得一边义)寂法师云不违楞伽等者二乗修位断随眠故若断身见贪即不生对治同故根本断故菩萨修位不断随眠虽第四地身见已伏不妨上地贪等犹行对治异故犹未断故若至究竟随眠断时亦得说言身见断故贪则不生(云云)(此师约不还所断释之可察之)。
问章第二释意何。
[前-刖+合]第二释意云楞伽经云身见断故贪即不生者非谓断身见即贪等不生但若断身见则余贪等或少时不生如𡧱伴随眠或经时后不生如𮊵劣随眠指此二随眠究竟断位云贪即不生也故彼楞伽经文与此瑜伽等论文亦不相违(为言)若以彼经文寄释此论文言身见断故可当于第四地断身见言贪即不生可当第五地断𡧱伴第六七地断𮊵劣究竟断位故不相违(为言)然释二随眠有多师义濵记有三释一云𡧱伴𮊵劣为二(云云)二云烦恼所知为二三云𮊵劣微细为二(云云)叡曰俱生修所断随眠妄想见所断随眠为二随眠(云云)(此记就彼经释也)珠记如濵第一释也今案虽多释以𡧱伴𮊵劣为二正顺章文也(可依濵记第一释及珠记文之)。
问此章家二释中以何为正。
[前-刖+合]第一释顺经文故可为正也。
章曰三微细随眠谓于第八地已上从此已去一切烦恼不复现行唯有所知障为依止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第三明微细随眠躰并所在位也。
问先微细随眠躰如何。
[前-刖+合]第七相应所知障现行也。
问以何知尔。
[前-刖+合]论释此经云如契经说八地以上一切烦恼不复现行唯有所依所知障在此所知障是现非种不尔烦恼亦应在故(云云)。
䟽云八地已去所有法犱(第七法犱)是现行非种子此非第六识中法犱现种说彼地地皆能断故若谓彼说第七惑余识中法犱种子非有现行现行所知障此位无故者即烦恼种子亦应言在十地之中未断第七及余修道烦恼种故应言此位烦恼所知二障俱在何故唯言所知障在等(云云)。
问其云所依之意何。
[前-刖+合]䟽曰第七是所依(云云)。
太抄曰所依者一云所知障是所依烦恼障是能依二云第七识是所依第六识是能依也哲法师曾以此义问䟽主䟽主即印可此解(云云)。
[前-刖+合]第六入法空观时伏不现行今言现行约第六入单生空观说也。
[前-刖+合]生观长时相续法观多分现起少分间断如上会释之。
问微细随眠唯第七相应惑欤不与第六相应欤。
[前-刖+合]灯曰此三随眠初二第六俱七地以前断故微细随眠即通第七八地以上犹现行故不说断故(云云)故知第六相应惑亦通第七识名微细随眠也。
问先德云微细随眠唯在第七识非第六识。
惑通第七第七惑名不共不共余识故今言通是在义也。
问何云第六识惑通第七识耶。
[前-刖+合]此义不尔第六识中诸惑相应此中既有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唯此四惑亦通第七第七唯与四惑相应烦恼所知并皆如是何云微细随眠唯在第七有第六识惑不通第七无第七识惑不通第六何云微细随眠唯在第七也。
问若尔何第七识惑云如不共佛法唯此识有故(云云)。
[前-刖+合]其非谓惑躰唯在此识无余识故名不共但依此识惑所有胜用无余识故约其胜用名不共也故论五曰依殊胜义立不共名非互所无皆名不共谓第七识相应无眀无始恒行障真义智如是胜用余识所无唯此识有故名不共(云云)。
问若云微细随眠唯在第七有何失。
[前-刖+合]有二失一多惑相应失二违枢要失也初失者第七识俱我痴等四惑是第六相应惑亦通第七微细随眠躰即此四惑何不通二识若言微细随眠躰非此四惑即第七识有多惑相应失不可言唯四也后失者枢要说第六识我见所引贪等三位断言踈远势生者名𮊵劣等(云云)等言等取微细随眠其微细随眠不可言第七惑是第六所引故第七惑非第六所引故若不言有第六识俱微细随眠即有违枢要失也故灯会枢要云然说第六我见所引近远分二者说第六俱非第七俱七俱不由第六引故(云云)即会释势踈远生中微细随眠是第六俱非第七俱微细随眠第七俱非第六我见所引八地已上现行故也。
问若尔者第六识俱第七识俱各別何云即通哉。
[前-刖+合]其虽识俱別㧾名微细故云即通也。
问若尔第六俱微细随眠何处断耶若言六七地断何不说断又与𮊵劣何別若言不断第六识惑岂八地已上犹现行耶。
[前-刖+合]第七地可断尽然不说断为监八地以上微细随眠故顕说𮊵劣随眠断其中含微细断也。
西明深蜜䟽曰问三随眠为同躰。
[前-刖+合]自有三说一云三种躰各不同[色-巴+(鹿-比+(人*人))]细异故一云后后摄前前故寛狡有异一云此三约位辨异躰无𭅒別若在五地名为𡧱伴至六七地转名𮊵劣八地已上转名微细于三说中第三为胜(云云)此文亦为证耳。
问西明正义三随眠皆云烦恼与慈恩等释殊而何以此文可为证耶。
[前-刖+合]障躰虽异三种随眠随处转得名之义及与识俱义两师无殊故尤成证了已上里书(此等义甚殊先德极以委曲志学之人幸留其情(而已))。
问八地以上现行第七相应微细随眠是法犱所知障今所疑八地已上第七我犱不行故第七见分能缘第八见分无不了义而何云八地以上犹法犱行。
[前-刖+合]第七无漏间断之位缘第八见分犱实见分法迷见分法空理故八地已上犹有不了法见用也譬如犱实绳是法犱也(至第十门具可知之)。
章曰然由初地已断皮[色-巴+(鹿-比+(人*人))]重故方可顕得初二随眠位复由第八地在肤[色-巴+(鹿-比+(人*人))]重断故顕微细随眠位若在骨[色-巴+(鹿-比+(人*人))]重断者我说永离一切随眠住在佛地(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重引经文相对三[色-巴+(鹿-比+(人*人))]重顕三随眠所在之位也。
问第三随眠至第八地顕准之初二随眠至五六地可显而何云断皮[色-巴+(鹿-比+(人*人))]重显之耶。
[前-刖+合]第二僧祇中立初二随眠故初地断皮[色-巴+(鹿-比+(人*人))]重即顕初二随眠位也第三僧祇立微细随眠准之可知也(殊记意也)。
章曰寳性论中或说四障一阐提不信障二外道著我障三声闻畏苦障四缘觉舍心障(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引寳性论明说四障也(正名究竟一乗[宝-缶+尒]性论六卷坚意菩萨造菩提流支译也)。
问且彼论说四障意何。
[前-刖+合]彼论说躰因果业等十种佛性𭅒別之中依躰因说一偈▆▆性常不染如寳空净水信法及般若三昧大悲等(云云)上半颂说躰下半颂说因也此下半颂说四障能对治也故论曰一者谤大乗法一阐提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信大乗故偈言信法故(是明阐提不信障之能治所治也)二者横计身中有我诸外道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故偈言及般若故(是明外道著我障之能治所治也)三者怖畏世间诸苦声闻人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修行虚空藏首楞严等诸三昧故偈云三昧故(是明声闻畏苦障之能治所治也)四者背舍利益一切众生舍大悲心辟支佛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修行大悲为利益众生故偈言大悲故(是明缘觉舍心障之能治所治也)乃至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信及般若三昧大悲四种修行如是次第得如来身净我乐常四种功德波罗蜜果(云云)意曰四障如次障𣵀槃净我乐常四德(为言)。
问且何名阐提不信障等。
[前-刖+合]阐提有三种一者一阐底迦(是乐欲义乐生死故)二者阿阐底迦(是不乐欲义不乐𣵀槃故)三阿㒹底迦(名毕竟无𣵀槃性故)此三中前二通在断善根人不信愚痴所覆蔽故亦通大悲菩萨大智大悲所熏习故第三无性亦得前二名(具如枢要)此等皆诽谤三寳四谛不信善𢙣因果故名不信障(但除大悲阐提菩萨)外道著我障者诸外道传受邪师邪教犱实我我所名著我障也声闻畏苦障者诸声闻畏生死苦偏乐𣵀槃故名畏苦障也缘觉舍心障者诸缘觉舍利他心独入无余故名舍心障也缘起经曰少分有量法界妙智中(生空正后二智)缘觉有寄舍利有情事行相声闻不乐利有情事无弃舍行相(云云)。
问何故此四障能治四法成𣵀槃四德因。
[前-刖+合]由信离一切染法故成净德因由般若故约法得自在故成我德因由定得寂静故成乐德因由大悲不入灭故成常德因也(成菩提四德因准之可知之)。
章曰十信第六心伏初障信不退故十住第四住伏第二障分別我见[色-巴+(鹿-比+(人*人))]不共故此二种子入初地断第三所知障五地断乐于下乗湼槃之障五地断故缘觉舍心所知障七地方断六地犹观十二缘故或初二烦恼种见道断后二烦恼种金刚断(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四障躰并断位也且明躰有二释一云初二烦恼障后二所知障(最胜䟽同此释也)二云四障皆唯烦恼障也(章后释也)。
问云十信第六心伏阐提不信障意何。
[前-刖+合]其位初得信三寳四谛四不坏信故伏不信障也。
问云第四生贵住伏外道著我障意何。
[前-刖+合]其位菩萨生诸佛圣教中有无诸法皆悉了达安住诸谛理故能伏著我障也。
问其所伏障云分別我见[色-巴+(鹿-比+(人*人))]不共意何。
[前-刖+合]有二师义周云不共者不共无明我见不共俱名为[色-巴+(鹿-比+(人*人))]由伏此二名出三界如颂应知(云云)(指华严经颂也)义濵同之素云独头我见名为不共不共我见行相既[色-巴+(鹿-比+(人*人))]犹如无明独头而起不与余惑共相应故名为不共(云云)此师意云我见名[色-巴+(鹿-比+(人*人))]不共也(两师义任情可取俱无妨也)叡曰或本云不生(云云)义颇踈也可依前文也。
问且就第一师义其不共无明者恒行不共(第七惑)独行不共(第六惑)中何。
[前-刖+合]是独行不共无明也。
问约独行不共有二种谓主独行非主独行此中何。
[前-刖+合]是主独行无明分別惑故也(与忿等十俱名非主独行不与忿等俱名主独行与贪等俱名相应无明不与贪等俱名独行无明如论第五卷之)。
问声闻畏苦障第五地断之意何。
[前-刖+合]其地菩萨断下乗𣵀槃之障故也论曰五于下乗般𣵀槃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猒生死乐趣𣵀槃同下二乗猒苦欣灭彼障五地无𭅒別道入五地时便能永断(云云)(无𭅒別者观生死𣵀槃无𭅒別也)。
问此地中既作四谛观是同二乗而何断下乗𣵀槃障耶。
[前-刖+合]灯曰问五地之中作四谛观云何证得无𭅒別如[前-刖+合]虽作四谛观而不言唯通八谛观而㣪坏缘不以真如別属谛故知理通故不如少乗定犱观故证无別如(云云)以之可通也(二乗唯观是苦等菩萨亦观非苦等故云坏缘也余文可悉之)。
问若尔第六地虽作缘起即于其地可断缘觉舍心障而何于第七地舍之。
[前-刖+合]由第六地作缘起观犹有流转还灭生灭相同缘觉行相故未能断缘觉舍心障至第七无相道断之今第五地虽作四谛观不同二乗观二乗唯作有作谛菩萨作无作八谛二乗唯观是苦等菩萨亦观苦非苦等故能断下乗𣵀槃障不可例难也。
问缘觉舍心障与细障现行障同欤异欤。
[前-刖+合]同也故论云七细相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犱有生灭细相现行彼障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云云)。
䟽曰由前六地作缘起观流转还灭尚有生灭微细相故故名为障此地真如名种种无別真如故此道名妙无相道此细相为障(云云)(此者无相道也)已上章初释也。
问章第二释意何。
[前-刖+合]乍四云皆烦恼障也。
问初二障种子前释云入初地断了而何第二释云初二烦恼种见道断岂非繁重耶。
[前-刖+合]为叙后二烦恼金刚断之或义初后相对云也故无失也(虽有二释义濵判初释为正也)。
因论
问最胜王经如来寿量品一切众生喜见童子颂中沼法师抽取四行颂配释四障其如何。
[前-刖+合]经曰假使将兔角用成于梯蹬可升上天宫方求佛舎利(云云)。
䟽曰今此中以免喻法身常作无常想如依兔求角为梯天宫者喻𣵀槃常德无常想梯怖得入𣵀槃宫无有是处由此故知无有舎利准此即明欲求法身舎利毕竟不得此初即除缘觉舍心(云云)经曰鼠缘此梯上除去阿蘓罗能障空中月方求佛舎利(云云)。
䟽曰除声闻畏苦障声闻人观佛法身有漏苦想如似于鼠依法身乐德上无如兔角为梯计此苦想能除诸障能降诸魔得大𣵀槃如鼠缘兔角上天除𭜨必定不得(云云)(月喻𣵀槃也)经云若蝇饮酒酔周行村邑中广造于舎宅方求佛舎利(云云)。
䟽曰除外道著我障由舍世尊于余有漏观有我乐以颠倒故如蝇饮酔当处便卧不能飞历村邑造于[宋-木+屈]宅因中十地法如城择灭如村邑𣵀槃乐德如舎宅故智度论引有一外道为舎利子说颂云我饮粳米酒𥨱持一𤭅来山地诸草本视之如金色此喻外道于有漏法作不空有相有愿今据无为不得言造作舎宅但云造诣(云云)经曰若使驴唇色赤如频婆果善作于歌舞方求佛舎利(云云)。
䟽曰除阐提不信障由𪪧不信法身四德以愚暗故喻驴唇黑由不信故不得如来𣵀槃大净如驴黑唇不可令赤如频伽果阐提不信不可约于法身之上谓有舎利故令修信能为净德因证得大净此之四德各据增因而说准修行位此逆次第据四德次故先说舍心等善作于歌舞者歌喻说法即利他行舞喻自利等(云云)已上非至要也。
章曰胜万经说五住地烦恼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无明住地(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引胜万经明五住地惑也正文云烦恼有二种何等为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住地有四种何等为四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此四种住地生一切起烦恼起者𠛴那心𠛴那相应世尊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云云)寳窟云对所生顕能生者为地亦是能生起烦恼为地起烦恼依之得立名住乃至此无明住地则指妄想心躰以为无明不別心外有数法共心相应是故说为心不相应(云云)唯识䟽曰地者依止种子与现行为依名之为地此约数(有五住不同故)种(即约种子)断(即约见修二断)名之为地(云云)断障章曰谓五住地(乃至)此各有二一起即五现行二住地即五随眠(云云)。
问此五住地惑躰如何。
[前-刖+合]䟽九末云此五住中初唯见道所断烦恼障次三修道所断烦恼障后一见修所断所知障初迷谛理胜一处为言一处断故(见道一所)次三有品(各有九品)迷事理惑约界论之后一障智㧾名无明无品数故无有別迷谛行相故(云云)。
问其约界论之意何。
[前-刖+合]欲界惑名欲爱住地色界惑名色爱住地无色界惑名有爱住地(为言)。
问何故无色界惑名有爱住地。
[前-刖+合]珠曰外道多犱无色𣵀槃为对治彼故偏名有虽有慢等爱为首故并皆名爱(云云)又有者三有通名初二标別名后一标通名也(如言有流也)。
章曰见一处住地初地断次三金刚断无明住地见修二道如其次第顿渐而断若初四习随同所知障见修道中顿渐而断(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五住地断位也(如文易知也)若初四习等者濵曰谓一处住地习者无明住地见断习同见道中顿断也次三习无明住地修断中同修道中渐断(云云)。
问所知障中既有多惑何故唯以一为名云无明住地。
[前-刖+合]唯识论难云若所知障有见疑等如何此种[契-丰+生]经说为无明住地(云云)即此难之意也即彼论通云无明增故㧾名无明非无见等如烦恼种立见一处欲色有爱四住地名岂彼更无慢无明等(云云)。
䟽曰何以名增一者躰增虽余烦恼有俱不俱无明皆有为此障故如二乗无学等非必有余烦恼俱故二者用增迷一切境障一切智不令得佛果非如烦恼故三难断增要上上道(法空智也)方能断故故名为增(云云)如烦恼种等者䟽云此以例解如烦恼种见修皆有然分別起者立见一处名岂分別中更无贪等修道之中唯说于爱岂无嗔等然初唯见后唯说爱既见所断见力偏增分別之首故修所断爱力偏增润生惑故法犱住地无明力增故唯说无明非无余也(云云)如文可察之以此文可通前难也。
问若分別惑名见一处初地断者何仁王经云四地断见(云云)。
[前-刖+合]断障章云问若分別诸惑名见一处入见时断何故大般若第五十四仁王经云初地断贪二地断嗔三地断痴四地断见五地断疑[前-刖+合]旧人解云借举凢圣以喻十地三地以来相同世间故断三毒四五地中相同四沙门果初果断见疑故说四五地除见疑而实初地已断今解见者身见四地能断俱生身见故疑者事疑非烦恼疑由身见生身见之伴故五地断(云云)以之可[前-刖+合]之。
章曰或说六烦恼(云云)谓贪嗔痴慢疑见也(如对法第一等)章曰或说七随眠对法六云随眠有七种谓欲爱随眠嗔恚随眠有爱随眠慢随眠无明随眠见随眠疑随眠(云云)(随眠者[色-巴+(鹿-比+(人*人))]重也)。
章曰八缠(云云)断障章曰谓惽眠掉悔嫉悭无[惭-斤+亍]无愧数缠娆故唯修所断理亦通见(云云)。
章曰九结(云云)对法云结有九种谓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取结疑结嫉结悭结(云云)数数现起损恼自他[(招-刀+(美-(王/大)))]当苦增偏立为结(云云)见结取结疑结唯见断余六通二断也。
章曰十烦恼(云云)谓前六烦恼中见分五故成十谓萨迦耶见边犱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也(如对法六卷也)。
章曰十分別(云云)摄论四曰复次揔摄一切分別略有十种一根本分別谓阿頼那识(世亲云是诸分別根本自躰亦是分別)二缘相分別谓色等识(诸色等境为所缘相所起分別也)三顕相分別谓眼识等并所依识(识者根也)四缘相变异分別谓老等变异乐受等变异贪等变异逼𡧱时节代谢等变异捺落迦等诸趣变异及欲界等诸界变异(等者世亲云等取色无色界(云云)无性云等取色界(云云))五显相变异分別谓即如前所说变异所有变异(此亦如前所说老等种种变异由此亦于老等位中变异起故)六他引分別谓闻非正法类及闻正法类分別(谓由他教所起分別)七不如理分別谓诸外道闻非正法类分別(谓闻非正法为因分別)八如理分別谓正法中闻正法类分別(谓佛弟子闻正法类为因分別)九执著分別谓不如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別(谓不如理作意为因依止我见起六十二诸𢙣见趣相应分別)十散动分別谓诸菩萨十种分別(散乱扰乱故名散动此即分別是故说名散动分別此即扰乱无分智由此扰乱般若波罗蜜多故十分別者谓诸菩萨能發语言他引而转不称真理也)章曰十散动等(云云)(十散动是十分別中第十分別有十故次第如是章文倒列之)。
摄论曰一无相散动(世亲云谓此散动即以其无为所缘相为治此故般若经言实有菩萨(并)有空躰故)二有相散动(即以其有为所缘相为治此故彼经▆不见有菩萨不见菩萨以遍计及依他为躰)三增益散动(为治此故经言色自性空)四损减散动(为治此故经言不由空故谓法性色性不空故)五一性散动(为治此故经言色定非色谓若依圎二性者依他应是净境故)六异性散动(为治此故经言色不离空故)七自性散动(为治此故经言此但有名谓之为色何以故色之自性无所有故)八著別散动(为治此经云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等)九如名取义散动(谓如其名于义散动为治此故经云假立客名別別于法而起分別等)十如义取名散动(如义于名起散动为治此故经言假立客名随起言说非义自性有如是名)为对治此十种散动一切般若波罗蜜多中说无分別智如是所治能治应知具摄般若波罗蜜多义具如摄论第四对法第十四等之。
问章有等言等取何物。
[前-刖+合]等取十一障二十二愚等一切所断染法不可计尽也。
章曰如断障章广说此说唯识观断不说余所断(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举此文略义让断障章㧾明此章本意也意云今此章唯说以唯识观所断之惑其余二乗所断等广如断障章说非此所明故(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