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为舟禅师语录卷之八
门人 海盐 益证 等编
禹门影堂集 诗偈
丁酉十一月自燕归抵毘陵闻先师讣(是岁元旦在北有异梦焉)
三月行程一渡江,秋深叶落满庭霜。才登岸脚收行李,忽睹山头送讣章。掩面罔知谁问讯,苏声重与共商量。曾经元夜通消息,梦到于今泣路长。
龛前上供
十载师恩报未休,闻倾血泪上高丘。如何只履先归去,却教孤灯末引愁。入径风寒吹面冷,临机语默痛心头。思深石壁空埋迹,望断云山影莫留。
十二月初八日夜古南和尚促移龛
师本同根各一枝,果能谁是克家儿。伤残骨冷丛林散,痛彻心酸众目悲。何事生前轻料理,致于去后任施为。莫言不肖叨法位,敢与争先力论持。
戊戌春云阳道上读鹤林和尚书扇头诗有感兼步其韵(附原韵)
蹑足龙门胆气夸此来头面带烟霞三冬岩室余松火二月江村赏杏花蛰户春寒难出穴蜂房人静自排衙片帆复放荆溪去邈得师真是克家。
春胜人事自矜夸,面掷东风散碧霞。丛鸟乱声催客路,驿亭孤影袭灯花。江流水阔寒侵户,雨洗林新柳护衙。鸿鹤峰前栖泊思,迢迢山色米南家。
寄鹤林十州兄兼呈方丈老人
鹤林古德尚高风,千载令人竹院逢。历国知名唐代寺,虚堂说法近时钟。碑残墨洗斯文笔,境致阴凉祖道松。孤峻门庭羞刻剑,抱惭僧去继谁宗(有祖道松十三株记碑)
山中得扛字韵兼慰同门古帆首座
安心立雪世无双,为道倾家惟老庞。汗马功成归汉室,乾坤数定息乌江。漫将头角峥庭户,且放和平护法幢。流水去还容器得,夕阳影落力难扛。
清明后五日夜大雪忽楚水法弟奔讣入供遂出山有感兼送別
不知何事怒天威,一夜溪山与世违。冰割春风青草断,眼堆白浪玉花飞。寒光落燄流凝地,节届烧香冷湿衣。踏冻毋轻霜雪累,到家宜展目前机。
监刻先老人语录雨久偶阅十景遂拟成韵禹门桥
翠积桥流迥不同,禹门三级浪抛空。松间露滴声声雨,谷口香生面面风。芳草谿浮春水绿,杜鹃血染映山红。好看霹雳晴烧尾,到此方知鱼化龙。
娑罗树(雷抽心木为梁)
竺国灵根佛庙东,移来法脉此山中。千秋铁榦橕霄汉,一段坚心剖梵宫。花素雷惊香拂火,影成荫覆叶遗风。祖庭梁栋承君力,虚腹流光气象雄。
中龙池
林麓龙旋水一池,深藏头角岂惊时。代为窟宅形于此,渊脉流分派所之。空印水明千古月,影悬花放不萌枝。看飞会作风雷雨,遍泽甘霖与世宜。
分宾岭
昔年问道不知名,云水来參向此行。勘破归宗禅去也,掀翻济北棒离情。三登九上人何处,喝震雷奔鸟乱声。楖栗横肩谁把住,岭头宾主自分明。
白云崖
欲飞飞不上清霄,犹带春风雨未消。陡落斜披鹏展翅,崚嶒势逼虎申腰。丹青摹写绢千尺,天女横拖练一条。几度老龙抟不得,一回来去一回骚。
避暑窟(源师三赐帝号五住大刹仍退此终焉)
禅室多年冷似秋,莺啼花落万山头。衲衣净洗岩前雪,云履登沾石上油。侍者罢參驯野鸟,国师不教索犀牛。寒侵松火三冬富,避暑凉清一窟幽。
试心石
石插陵虚令试心,试心人见胆魂倾。县崖未肯全抛手,半偈如何出死生。纵步转身须著眼,临蹊掉臂漫牵情。直教试到无心试,堪笑东山水上行。
凭虚阁
凭虚一阁倚空高,月下谁来把户敲?炉火乍添烟篆古,画图频展墨成蛟。拟邻睹史谈初地,欲与先天论易爻。鸟道栽松人罕遇,云霞出入挂眉梢。
伏虎石
君非草木斗春红,踞伏威狞虎啸风。形似蓝田曾没羽,补如神女漫施功。惊群磊落嶂烟里,独立孤危霜雪中。愿护祖师声迹在,尝闻听法晓云钟。
玉阳台
乱峰头出玉阳台,登望千谿万壑来。山色聊呈红点翠,水光却映绿生苔。迎空音乐花飞雨,过岭老猿声叫哀。未许片云能翳目,一天风月四时裁。
送先和尚语录板入楞严偶过东塔即事
信自灵山记莂深,福城烟水力追寻。新成梵阁标初志,奕世文章启后心。檀度果圆酬夙愿,慎终功德敌祗林。好将白社邀贤士,法脉芬芳亘古今。
讯善卷和尚(并引)
浮石老人居吴门西山桐叶庵受善权请戊戌秋九月廿一日入院某十月朔二日过礼赋俚言书扇头呈敬。
菊花香满傲霜天,桐叶飞声过善权。云水趋奔离墨(山名)径,风帆挂落祝陵(即祝氏墓也故云祝陵埠)烟。杖持白发尊檀膝,座侍巾瓶继佛肩。一击清秋正法眼,重开祖印印单传。
题善卷洞寺(建自孙权时)
三国云山开建寺,一条古路洞边去。泉流不断殿无▆,雷火书名偃柏处(有雷书偃柏之迹尚在)。
为先和尚录板。工竣,送入楞严。值听梅法师入院,书赠。
去来宾主菊花秋,正此时当阐化猷。悬辨纵横称义虎,显扬曲屈继禅稠。恢张紫柏门庭焕,句破楞严狂见休。不吝广长无坏舌,分身尘刹喻三周。
龙池和尚小祥塔前上供。赋呈永首座,兼勉同门。
师去绝端倪,望东枝向西。树眉愁尽落,家法治何齐。窣堵霾霜雪,山流断碧溪。相看天际鹤,来去复云泥。
怀梁谿马尔采居士(讳瑞出山日于夜忽骤雨)
记得山头雨,瀑声想夜狂。阻晴兼阻客,流日复流香。洗垢绝尘迹,恣情多抑扬。霁开红绿战,星埽地天荒。艳世矫春露,松秋操雪霜。朱门闲茗碗,白社逸霞觞。时节菊清品,谷幽兰独芳。久怀交澹荡,聊写菜根长。
过凫溪白椎庵,挽闻照法师,寿四十九,七月三日逝。
忆余初登戒品年,公作梵音导其前。倏忽春光廿四载,秋声叶落惊人骇。逝者如斯空叹哉,饶是瞿昙也笑哀。四十九谭无一字,纵横来去恣游戏。白椎不说苦空禅,拍手西归看种莲。凫溪波浪如天阔,诸子望师归莫测。我来迟𦶟一炉香,为师拈出无生灭。
白椎庵雨阻兼示慧上人
春雨长新绿,老藤牵古松。林深多异鸟,水浅少游龙。揭目数竿竹,舒怀千里风。谁知此段事,微笑破颜中。
又雨中望虎丘
绿凝眉宇短长松,林内新声林外峰。只道白云飞去也,看看原在此山中。
晤达明禅友
本是同乡兼俗亲,缘逢吴国话重新。道为南北多相左,尔我萍交秪个人。
访闻机道兄叙旧
忆昔穷山水,亲临问道原。罢參悬草履,招隐理林园。竹影移无倦,松风操不烦。聚倾胸次积,霜雪老何言。
己亥三月十一日复事影堂作
明州太白名天下,百三十代传灯亚。唐宋五宗启法筵,至临应庵密庵罢。数百年沉法鼓声,洪钟一扣群音差。元公司李作金汤,请主师翁辛未夏。棘剪云开万象森,千工万运梁高架。十载丛林一建新,中兴济北宗风化。十二支分派脉洋,百川源海各津梁。我师独阐禹门寺,继父扬声祖亦扬。时陷干戈隔云水,弹指座中祛虎狼。鼎革焕然百废成,看破云山水陆程。四海禅流双眼碧,空王殿里一灯明。秋风秋雨洒秋香,清波上不泛慈航。荆溪东泻声悲落,月冷千峰草木伤。及子延孙未了事,谁堪振翼鸣翱翔?都缘祖父光余荫,何不倾心向影堂?
客龙兴院偶晤禅友以诗见示作送別
细雨沥秋声,佳期话客情。泛流新水浊,凭岸得风清。相识亦从此,知心谁共评?天涯逢邂逅,惜去意何倾?
蚤秋作似铁关法兄方丈
一叶知时往,飞林不见多。花香经雨谢,草色渐风磨。祖父法幢海,弟兄情义河。流清亘古洁,岂与浊成波?
又蚤秋即事和铁关兄韵
不觉箭催时又改,惟余沧海共山高。林间茆屋英雄隐,石上松阴处士操。夏日冰生成节祭,秋风浪涌往徒劳。凋残叶落霜涂地,万籁声消何处号?
寄住宛陵同乡
几回深想敬亭登,何日风帆入宛陵?画壁图真千百个,同呼名姓识高僧(敬亭昔黄檗客寓裴相国见壁上画圣僧真引问师云云即此)。
送六融法姪为师住禹门打供
七月秋风犹带热
,路行车马漫停歇
。白苹翻浪鱼鳞辊
,杨柳疏阴蛛网结
。何事独行不惜身
,苇波履险冲符节
。因时僧聚禹门多
,固尔慇懃打供切
。楖栗龙游去百川
,草鞋虎猛离群穴
。逢人谩乞一文钱
,开口须饶三寸舌
。赚得襄阳庞老禅
,倾家财施真豪杰
。君不见
:懒融日日走丹阳
,三十年来名始扬
。朝去暮回力不折
,身心坚似一条铁
。遗风籍载牛山头
,道德名标千古碣
。子缘生楚黄麻人
,楚称黄麻才气神
。难近难亲终不易
,为人为
己要经纶
。打东家
,骂西邻
,驱耕夺食捉麒麟
。捉得麒麟径莫辍
,踏破千溪万岭月
。一回直入宝山家
,倾仓倒廪不须说
。清风满载日
,归来恣尔师
。颜欢相悦三拳肋
,下还一把虎须捋
,此是超群狮子诀
。履冰辞省觐伴我和尚口占
龙池绝顶玉阳台,须自亲登到一回。举似霎溪资福老,句中兼致正中来。
九日前送密音禅友住寿昌寺
龙池数载不辞劳,赢得清秋眼界高。此际黄花香欲吐,送君含笑节前操。
游张公洞
径入张公洞,玲珑醉客心。怪神工不易,奇巧步难寻。灵窍通天日,鬼形夺地阴。拟穷沿底路,前去峡犹深
过海会礼磬山天隐老和尚塔(乾巽向)
多年声迹磬山隈,今日亲临到此来。塔立乾峰新海会,寒香独秀一枝梅。
中秋夜谕看月华者
一轮皎洁净无瑕,犹较春灯光更奢。珍重管弦延醉客,莫教眼底妄生花。
又得归字
风荡云霞尽息机,中庭孰与是成非。竹林高士何相习,独许渊明醉著衣。
题画雪里梅(有双雀一啼一宿)
一枝雪里香寒彻,双雀啼眠意若何?设使春风摇弄影,莫教离此別投窠。
题画图帝阙
乱叠千峰云外出,一庭风月向溪流。相看坐对青林下,不计前朝王与侯。
登芝山顶谒玄帝新宫(上有三十六洞)
峰立耸霄汉,烟堆殿宇新。山灵多古洞,石润少飞尘。羽士承仙脉,玄宫集蚤春。浪传童子去,丹灶尚遗真。溧阳方山普陀寺影堂集
题八景诗(有引)
己亥秋九月,寓方山。日暇,观眺其山,形若飞禽、兽伏之状,可谓殊胜。固拟八题,曰「八景」。云其坐山,形似象眠,故题曰「象屏峰」。于项横落,一脉直下,如凤翀霄,其平如掌,有印林禅师者诛茆、开辟、建寺骑上,董太史其昌书额曰「小普陀寺」。旁有池,流注不涸,故题曰「凤皇池」。「清凉石」者,在寺之后。印公初拨荒,入见其石,以拄杖卓立,遂意祷云云,而孑然弗倾,固尔心喜默异焉,因是以成丛林,记其原,名「清凉石」也。寺西南有高阜,与象尾相连络,仅对其怀,宜为「普贤台」之名。右有紫竹丛积茂盛,约亩许,云「紫竹林」。即圆通殿侧,西北有泉甘美清洁,笕入厨,可给数百口之余,拟以天人师号,应之曰「调御泉」。向有龙洞、马冲,而合为「八景」,遂拈笔,吟咏粗索成韵,孰曰诗欤,聊记林泉之始末,亦阅笑于大方,作游兴之余韵云,兼不亡其人,当额曰「印林禅院」。
青龙洞
一山特起万山朝,山洞龙藏云外飘。变化神奇看掣电,应时风雨及抽条。
象屏峰
象屏峰拥碧云霄,宝带垂空落凤毛。罗列谿声长广舌,梵音嘹呖卷松涛。
凤皇池
灵杰山川發秀奇,天星形落凤皇池。茂林深注长流水,月照清波绿染眉。
石马冲
万里驮经白马功,身坚石马历秋冬。名称两立归僧寺,石迹堆冲马化龙。
调御泉
派远流清调御泉,涵空印月彻深渊。滋生万物成佳品,纵尔调羹必用先。
普贤台
峨嵋山上普贤来,信步移方向此台。落地云开菩萨面,放光石炤象王回(嵋山有放光石)。
紫竹林
紫竹林中身应多,善财云裡唱玄歌。不知音韵谁家曲,到处闻声向普陀。
清凉石
清凉石上白云封,狮子游行不见踪。哮吼之时群脑裂,文殊冷笑漫扶笻。
又总八题成韵(方山乃金陵干龙也)
象屏峰涌金陵浪,紫竹林开小普陀。石马冲明空界月,青龙洞古碧岩阿。凤皇池影天花落,调御泉香六味和。殊胜清凉石上立,普贤台望远来波。
即原韵奉答吕秀才
影孤云鹤过谿山,为爱林泉玉笋班。偶笔不堪成俚句,承笺奖谕启柴关。青松皓月高岗上,白日风尘满世间。若也信归灰劫事,好偷忙里话生闲。
喜林叟禅兄夜话(有引)
自乙亥太白相別之后,迄今二十余载。忽自淳溪过方山访予。予偶外游,至夕方回。及晤面不识矣。公抚掌笑云:「某也!」相叙甚乐,故赋以志之。
春日游行过別峰
,归来灯火夜初红
。入门把手面生涩
,道字倾声音
已通
。彼此相看霜雪裡
,大家疑似梦场中
。掀翻祖窟当年事
,漫话沧桑鬓不同
。又过淳溪相访(与予同庚)
忘年共半百,弹指晤三春。太白參同普,淳溪道义亲。水流天际月,风落树头尘。湖海一瓢饮,幽居日又新。
途中五十自嘱
麦秋五日却生渠,浪迹天涯半百余。心外有身堪算数,杯中无物可踌蹰。笑谈麈尾凭拈弄,轻薄狂言自剪除。洗缽江湖随挂搭,杖头风月听吾祛。
同林叟甘宜伯袁非池诸公登保圣寺塔
林无颜色可当时,三月游亭罢酒卮。古寺苍茫龙虎柏(古柏二株名龙虎),僧堂冷落祖师眉。新荷出水簪云湿,老树凌空操雪姿。塔上铎鸣呼客语,聚谈霄汉眼高窥。
题高淳县新桥(又名凤皇桥系宛陵通要)
长虹穿水面,凤眼逆流窥。两岸波涛静,平帆去不危。襟湖通宛道,负郭接京师。任重频来往,楼台引月随。
题龙悟庵(并引)
淳阴龙悟庵者,兴于丙戌岁。适有龙自西北来,蟠踞庵脊,头角显然。稍顷,向西南飞去。观者以谓奇事。邑侯丁偶题龙悟为额,恰符其兆焉。庚子春予就医寓此,是以知其详,聊述志云(庵东向)。
结草向平原,龙蟠众目喧。花香涂觉地,果熟布祗园。万顷烟波集,千林树木繁。开窗明四野,红日涌当轩。
龙池和尚十月廿九三周忌日
师真高挂月明中
,三载慇勤事
已终
。鸟谢春林香满地
,猿啼残雪岁寒风
。追思不教全无改
,较后谁行半折衷
。卷却帘吹灯下火
,虚堂日落影凌空
。影堂告辞诗(有引)
先师去世七日,舟方入山。正直纷纷举措之际,及任请状、乞铭、监刻语录之事。至次年五月十二日工竣,遂送板嘉兴楞严寺已入藏坊。秋,举入塔,特进山谏议。众心已合,非一可止尔。故告供而往师小祥,躬礼塔头。见塔铭未勒,工石未程,又居两月,以完刻立碑,遂计远行。己亥春,闻永首座病将危矣。偶泊吴门,得信,以至悲感克腑脏。遂勉诣山,乃三月初十也。次日,即奉影堂,其永首座徒辈又作一变。沸摇非小,固输己赀,以为调解,事得冲融。嗣后,商于众,以继席之举,于是一众未全肯诺言,至再方允从。于六月一日接某入院,以影堂一应等事交代毕矣。吁!舟虽未能尽孝,然三居禹门,共一十六个月日也。时九月十有二日,过方山主人。洎众坚请住持,亦勉允,以补三年之志,而作事奉焉。约一年三周之制毕,故先于真前作告辞云。
师之去世舟无住,皆因师后事所累。舟岂无能向远行,见语嘈嘈忍将避。师在光中鉴亦清,宁有祖道属人治。半年一年存与亡,两次三翻事不易。若彼若此有嫌疑,门墻角立何名位?寒心三反入龙池,仰面扪声吞热泪。欲诉于师未及闻,犹将今古评公议。百丈典型千古持,岂向禹门一旦弃?听说斯语众颜怡,故从继举承遴次。既托于兄事周旋,岂不倾诚全仁义?思子于父观其行,固假方山展终始。就此室中县师真,聊表一点丧心志。陈芹供水作清飨,日焚夜火恭如侍。虽未缉御树法幢,灵光虚运空不坠。循环交际秋几经,屈指师今三周忌。礼师真前告作辞,乞师昭格鉴舟意。欲负师真別此间,馨香再播他方地。暂随云翼寄空林,若得深栖重兴记。
友人归桑田结庵口占
味道參风历有年,归庵傍水近亲田。春花夏麦秋黄稻,正好安闲看雪天。
春日寄金粟孤云和尚
忆昔看林落,年来廿四秋。世移疏见阔,情慊澹交游。瘦影春声拂,幽香谷口流。惟凭持此意,寄语別山头。
和𨍏轹严居士中兴普明寺韵
昔年问寺僧,悲感复何兴。棘草逢春剪,金沙聚日增。愿深功业就,持重道惬弘。载帛千秋事,谁将名共登?
秋蛩吟
尔声于类亦非雅,何以喜其秋露吟?若使夜深听仔细,悲悲切切语寒心。
影堂集(终)
校注
【经文资讯】《嘉兴藏》第 28 册 No. B205 介为舟禅师语录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嘉兴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经文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