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序偈     

归命正徧知 如来妙法藏 十方大菩萨
三尊真圣众 我今于法宝 愿作胜妙缘
若以一毛端 测量太空界 如说须弥顶
是诸天住处 如指海波中 大鱼龙窟宅
广大殊胜处 非一言可尽 然其所标显
举要非妄谬 悯彼不遇者 望涯而自绝
常时对宝所 终身空手过(西域取经亡躯为法末法有安佚懒惰不肯展卷者)
暂能一经目 即植菩提根(未阅经者获益)
清信乐法人 未暇徧披阅
崐山取片玊 沧溟采如意 随其所欲见
發凾即有得(未徧经者获益) 多闻博览人
已知龙藏者 温故检忘误 释然得本明(已徧阅经者获益)
除彼大阐提 有是种种益
海墨书一义 九旬而演妙 云何以片言
而欲显法要(举广难略) 如来在定时
五百阿罗汉 各各说所解 而皆非佛意
各顺正理故 可依而无罪 我今所譔述
率稽古德语 非我妄臆说 是故应信受
(答举广难) 智者悟筏喻 不著文字相
见月而忘指 入海讥筭沙(离相忘筌难)
方便有多门 岂以一废百 种种皆佛事
全来彰妙用(方便无碍答) 以此胜功德
愿常在佛会 一音所演法 历耳永不忘
如海受大雨 亦如水传器 持以利众生
如法界无尽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序

窃以至理辽敻绝名言而叵测法身昭应随语嘿以总持露妙有之冲玄通群情之封滞由是鹿苑鹤林之提唱谷响传音线花贝叶之翩翻云垂布锦爰有法宝耀彼摩尼经律论藏泛性海之波澜戒定慧学皎义天之日月游上林之春则奇葩异卉纷馥鲜妍窥王库之宝则羙玉精金光明洞彻法宝标目者清源居士王古所志也公读经该贯演义深玄举教网而目张览智镜而神会故兹集要略尽教条溥为来机豁开宝藏流传既久贝笈未收眼目所存诚为欠事即有前松江府僧录广福大师管主八续集秘密经文刊圆藏典谓此标目该括详明谨录藏中随凾披已通教理者睹智灯而合照心之解圣言者掬法流而澡惑业之垢一览之余全藏义海暸然于心目之间矣善哉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证证而极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了最上之真空传法王之心印灯灯聮辉展转分照廓法界之疆域入普贤之愿海则効报于皇恩佛恩可知矣若夫弃经废律岁月耽玩受圣门之利养甘面墙之蒙塞斯文也亦可为惩劝之一端云耳

大德丙午子月既望江西吉州路报恩寺讲经释克己序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文前大科分为四

  • 初总标年代括人法之纪纲
  • 二別约岁时分记录之殊异
  • 三略明乗藏显古录之梯航
  • 四广列名题彰今目之伦序

初总标年代括人法之纪纲

自后汉孝明皇帝永平十年戊辰至大元圣世大德十年丙午凡一千二百四十一年中间译经朝代历二十二代传译之人一百九十四人所出经律论三藏一千四百四十部该五千五百八十六卷

  • 经藏
    • 大乗经八百九十七部二千九百八十卷
    • 小乗经二百九十一部七百一十卷
  • 律藏
    • 大乗律二十八部五十六卷
    • 小乗律六十九部五百单四卷
  • 论藏
    • 大乗论一百一十七部六百二十八卷
    • 小乗论三十八部七百单八卷

二別约岁时分记录之殊异

自后汉明帝永平十年戊辰至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庚午凡一十九代六百六十三年中间传译缁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乗三藏教文凡九百六十八部四千五百单七卷(上开元录所纪)

自唐开元十八年庚午至德宗贞元五年己巳凡六十年中间传译三藏八人大乗经论及念诵法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上贞元录所纪)

自唐贞元五年己巳至宋太宗兴国七年壬午凡一百九十三年中间并无译人其年壬午始建译场至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凡二十九年中间传译三藏六人所出三藏教文二百单一部三百八十四卷(已上祥符录所纪)

自宋仁宗景祐四年丁丑至今大元圣世至元二十二年乙酉凡二百五十四年中间传译三藏四人所出三藏教文二十部一百一十五卷其余前录未编入者经律论等五十五部一百四十一卷通前七十五部二百五十六卷(依拾遗编入)

三略明乗藏显古录之梯航

  • 开元录所纪经律论一千一十六部四千五百三十七卷
    • 大乗
      • 经五百六十三部二千一百七十三卷(百册三帙)
      • 律二十六部五十四卷(五帙)
      • 论九十七部五百一十八卷(十五帙)
    • 小乗
      • 经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八卷(四十八帙)
      • 律五十四部四百四十六卷(四十五帙)
      • 论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卷(七十二帙)
  • 贞元录所纪经论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
    • 大乗
      • 经一百二十五部二百四十卷(二十三帙)
      • 论二部二卷
  • 祥符录所纪经律论二百部三百八十四卷
    • 大乗
      • 经一百四十部二百九十卷(三十帙)
      • 律一部一卷
      • 论一十一部一十九卷(二帙)
    • 小乗
      • 经四十四部六十九卷(七帙)
      • 律五部五卷(一帙)
  • 景祐录所纪经律论十九部一百五十卷
    • 大乗
      • 经九部一百八卷一十一帙
      • 律一部一卷
      • 论二部二十八卷(三帙)
    • 小乗
      • 经六部一十一卷(一帙)
      • 律一部一卷
  • 弘法入藏录及拾遗编入经律论(七十五部二百五十六卷)
    • 大乗
      • 经五十七部二百二十一卷(七帙)
      • 论六部六十一卷(七帙)
    • 大乗
      • 经一部十二卷(一帙)
      • 律九部五十二卷(五帙)
      • 论一部一十卷(一帙)
  • 弘法入藏圣贤传记不在其数

四广列名题彰今目之伦序(如文)

大元续集法宝标目卷第一

般若部总二十一部七百三十六卷七十三帙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天】字至【柰】字号

    六十帙凾号依印经院有本

    右佛于天上人间四处十六会说西域本有二十万偈此方八部咸在其中唐三藏法师玄奘取全本于西域于玉华寺译成六百卷般若空宗此焉周尽初法师将顺众意如罗什所翻除繁去重于夜梦中有极怖畏事还依广翻即见殊胜境界遂不敢删依梵本译庆成之日般若放光诸天雨华空中音乐异香芬烈法师曰此镇国之典人天大宝经自记此方当有乐大乗者国王大臣四部徒众书写受持读诵流布皆得生天究竟解脱(已上出三藏法师传)开元释教录云诸经以般若建初者谓诸佛之母也

    般若六度之一数也五度未与大名唯此般若圆宗独称尊大乃是众妙之渊府群智之玄宗万法之本原众圣之圆极所以前五但为佐助与般若作其辅翼唯此独立大名般若者此云智慧也(出经音䟽序)

    • 第一会王舍城鹫峰山说第一卷(至第四百卷【天】字至【霜】字号)

      右四十帙八十五品新译此方旧来流传佛在鹫峰菩萨声闻众集佛于一一身分放大光明其光徧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殑伽沙诸佛世界十方诸佛各遣大菩萨众持金莲华奉释迦佛佛知众集告舍利弗为诸菩萨众说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弗满慈子与佛问答演说初会四百卷经中说一切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三十七菩提分法四静虑定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徧处如来三身四智十力四无畏四无量心六神通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皆从六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多最大最胜最为第一更无过者余五波罗蜜皆摄入此般若波罗蜜中一切诸法若无般若不得名为到彼岸故

      佛说内空内六根空故外空外六尘空故内外空根尘皆空故空空一切法空故大空十方皆空故胜义空涅槃亦空故有为空三界皆空故无为空无生住异灭故毕竟空诸法竟不可得故无际空无初中后故散空散谓有放有弃有舍可得此由散空无变异空无放无弃无舍本性空一切法非佛所作本性空故自相空一切法自相皆空如变碍是色自相领纳是受自相等共相空谓一切法如苦是有漏法共相无常是有为法共相空无我是一切法共相等一切法空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法皆空故不可得空三际不可得故无性空无少法可得故自性空诸法能和合自性空故无性自性空诸法无能和合性有所和合自性皆空故(五十一)六波罗蜜三解脱十力十八不共一切智四果二乗十地究竟涅槃皆如梦如幻设更有法胜涅槃者我亦说为如梦如幻何以故幻化梦事与一切法乃至涅槃皆悉无二无二分故(八十二)一切诸佛一切功德无不皆从此般若波罗蜜多所生故一切三乗贤圣五果福地乃至人天富乐自在福德吉祥亦不离此般若波罗蜜多一切世出世间诸功德善法若无般若为其先导如人无眼则无所徃

      若人受持读诵恭敬供养系念在心而不忘失者即知是成佛之前相去佛非远故如是之人一切魔怨外道不能恼乱一切毒药毒蛇恶兽不敢伤害诸恶鬼神悉皆远水火风灾亦所不及若入军阵刀箭不中战𨷖得胜一切灾难无不灭者

      则法师序云大般若经者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已译八部才现半珠今具十六会乃握全宝义既天悠辞仍海溢且为诸分之本又是前古未传此初会经四百卷八十五品矣(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序则同预奘法师译会三)

    • 第二会四百一至四百七十八卷(【金】字至【崐】字)

      右则法师序云舌覆大千身分巨亿普利六趣震动十方是使微尘刹土不动而游恒沙诸佛不谋而证非般若至孰能致此同幻花之开落不灭不生比梦像之妍媸无染无净飇谷投响则毁誉共销月池寖色则物我俱谢文优理诣感通悟永此会凡八十五品七十八卷即旧大品光赞放光本同译別然大品之于光赞词倍丰而加美此分之于大品文益具而弥正攒辉校宝岂不盛欤旧译阙常啼等品余意大同

    • 第三会从四百七十九卷至五百(三十七卷【岗】字至【珠】字)

      右新译三十一品五十九卷于旧无涉佛言若诸菩萨欲疾证得一切智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超声闻独觉等地欲住菩萨不退转地欲得殊胜六种神通欲以一念随喜之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施戒定慧忍进欲以一食一香一华一灯一衣一盖一幢一幡供养十方沙界如来欲满足六波罗蜜欲得一切如来殊胜功德欲得如上无量无边殊胜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四百七十九此但略出详如本经)

    • 第四会从五百三十八卷至五百五十五卷(【称】【夜】)

      右第八译二十九品一十八卷一切凡夫剖名相之符保痴爱之宅所以措怀有著拟议必违至真反此动寂斯会以假名般若授假名菩萨是持幻法与幻人故无作亦无得此晨蜉之语岁梦蝶之议觉乎此会一十九品一十八卷即旧小品道行新道行明度经品之为言分也分有长短故有小品大品焉道行即分中之初品译者取以別经明度乃智度之异言即就总目为号寔由残阙未具故使名题亦差今大教克圆鸿规允布心术之要可复道哉(出则法师序)开元释教录云放光大品新旧译耳大品为新放光为旧

    • 第五会十卷 【光】

      右二十四品第五百五十六卷(至五百六十五卷)佛言若诸菩萨但闻般若波罗蜜多尚获无边功德胜利况深信解如说修行是诸菩萨近一切智安住真如疾证菩提若有菩萨说声闻法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悉皆证得阿罗汉果所获福聚甚多若菩萨为诸有情宣说般若乃至一弹指顷所获福聚甚多于前(五百六十五流通品)

      则法师序曰夫见生死者三有著涅槃者二乗知生死空斯出三界矣知涅槃空斯过二地矣此会二十四品十卷旧未传译是大经略译览者固当不以抵羽而轻积珍矣

    • 第六会八卷(自第一会至第六会并在鹫峰山说) 【菓】

      右十七品第五百六十六卷至五百七十三卷最胜天王问佛说即旧胜天王般若本同译別此第二译發明弘旨敞拔幽关已法宝骈映义林交积(则法师序)

    • 第七会室罗筏城给孤独园说曼殊室利(分二卷【珍】)

      右第五百七十四卷至七十五卷与旧译文殊般若本同译別此第三译则法师序曰即相无睹真如之壮观即虑无知种智之默识既泯修而造修亦绝学而趣学状其区別则菩提万流断其混茫则涅槃一相一相则不见生死万流则无非佛法不坏假名而开实相法尚不有何有菩提尚无菩提何有证得此会即旧译文殊般若矣

    • 第八会一卷

      右一品那伽室利分第五百七十六卷与旧译濡首菩萨分卫经本同译別此第三译则法师序曰纵观空术澄襟海定蜃楼切景知积气以忘跻鸾镜含姿悟惟空而辍览故能自近鉴远由真立俗识危生之露集知幻质之泡浮电倐青气之辉云空轩盖之影文约理赡昔秘今传虽一轴单译而三复固多重味矣

    • 第九会(第八第九会并在给孤独园)说能断金刚分一卷

      右第四译第五百七十七卷与旧金刚般若本同译別凡本具云能断金刚般若欲明菩萨以分別为烦恼而分別之惑坚类金刚此经所诠无分別慧乃能除断故知旧译失上二字又下文三问阙一九喻阙三法师具依梵本翻译(出三藏法师传)

      则法师序冲照倬存逸韵遐举承闲语要三问杰其标节理情涂两如肃其致穷非想以布想摄众度以檀度格虚空而未量泛声香而不住忘法身于相好岂见如来分刹土于微尘谁为世界河沙数非多之多福山王比非大之大身法性绝言谓有说而便谤菩提离取知无授而乃成皆所以拂霭疑津剪萌心迳广略二本前后五译无新无故逾炼逾明经卷所在则为有佛故受持之迹其验若神传之物听具如別录

    • 第十会他化自在天王宫说般若理趣分一卷

      右一卷第五百七十八卷与后译实相般若本同译別般若理趣分者盖乃核诸会之旨归绾积篇之宗绪心凝旨敻义皎词明言理则理邃寰中谈趣则趣冲垓表虽一轴单译而具该诸分若不留连此旨咀味斯文何能指晤遥津搜奇密藏矣(则法师序)

    • 第十一会说施波罗蜜多分(五卷) 【李】

      右新出无旧译从五百七十九卷至五百八十三舍利弗言若菩萨欲证无上菩提一切行中应先行施作如是念我施十方界一切有情令永解脱恶趣生死未發无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已發心者令永不退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以布施善根勿招余果唯证无上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如是乃名布施波罗蜜多普令一切波罗蜜多皆得圆满若无后心缘一切智回向菩提虽行布施而非波罗蜜多亦不能令余所修习波罗蜜多速得圆满亦不能得一切智智菩萨知一切法如幻化故行布施时无实可舍证正觉时实无所得如二幻师戏为交易此中二事俱非实有佛神力故令舍利子及大众等见十方佛刹中诸菩萨广大布施财施法施身命施等佛言求大菩提当如是施

    • 第十二会说戒波罗蜜多分(五卷)

      右新译从五百八十四卷至五百八十八夫欲储净法先涤身器将越爱流前鸠行檝戒者切身口而流训则一言一行斯佛事矣因动静以研几则举足下足皆道场矣诚崄道之夷蹬暗室之凝釭度疫之僊凡出苦之神驭也五卷单译一如施分(则法师序)

    • 第十三会说忍波罗蜜多分(一卷)

      右新译第五百八十九卷佛言一切法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𨷖诤心息其心平等犹若虚空不相伺求种种瑕隙由斯感得大丈夫相所庄严身一切有情见者欢喜乃至证得清凉涅槃毕竟安乐

      则法师序曰将夷道梗为坦心怨播亲亲于蠢徒辟荡荡于情路虽毁甚矛箭害穷韲粉必当内蠲我想外抵人相目邻虚之有间投刃曷伤念机关之无主触舟奚苦如大浸稽空而空无溺惧积洿归泽而泽无垢忿已谢之声毁誉一贯既迁之色益同科不有来则摄受之路无从不有徃慈则菩提之行无主翻为善友更领深恩闻詈剧丝竹之娱得捶踰捧戴之恱太子之二目兼丧曾靡一心僊人之七分支解方酬七觉百矛集体百福之相开万恼萦身万德之基立语其大力则拔山无以喻谈其无畏则贾勇弗之论一轴单译不其要欤

    • 第十四会说勤波罗蜜多分(一卷)第十一至十四会并在给孤独园

      右新译第五百九十卷惟夫浅溜穿石小滴盈器钻燧之勤断干之渐皆积微不故在著可观单卷新译(则法师序)经中详说诸菩萨懈怠精进行相

    • 第十五会鹫峰山说静虑波罗蜜多分(二卷) 【柰】

      右新译第五百九十一至九十二卷夫心之用也大矣哉动则舛竞聿兴静则众变几息大之充法界细之入邻虚故海岳寰区心之影也形骸耳目心之候也生死邅回心之迷也菩提昭旷心之悟也三界唯此寔曰难调一处制之斯无不办沈掉双斥止观两明故统之则一如权之则二相敞之则三脱依之则四神行之则五印检之则六念聚之则七善流之则八解阶之则九次肆之则十徧其余四念四等之俦五根五力之类如泥之在钧金之在锻唯所用耳岂有限哉故能力味精通神妙挥忽日月上掩川岳下摇身徧十方声覃六趣水火交质金玉易形殚变化之涂出思议之表(则法师序)

    • 第十六会竹林园中白鹭池侧说般若波罗蜜多分八卷

      右新译五百九十三卷至第六百佛言若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受持一句尚获无量无边功德况于此大般若经能具受持转读书写供养流布广为他说彼所获福不可思议说此法时无量无数菩萨得无生法忍复有无边诸有情类皆發无上正等觉心尔时如来记彼决定当证无上菩提

  •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二十卷(或三十卷三帙) 【菜】【重】

    右佛将说法先入三昧于一一身分放大光明徧十方大千世界众生见光皆得不退佛出广长舌相放无量亿百千光化为千叶金色莲华上皆有佛坐一一化佛皆说六波罗蜜众生闻者皆發大菩提心此经二十卷九十品与前大经同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经或三十卷四帙) 【芥】【姜】【海】

  •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或十五卷) 【咸】

    右三经与大般若第二会同本异译其光赞般若比于新经三分将一至散华品后文并阙按姚秦僧叡小品序云斯经正文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化广略之说也其多者云有十万偈少者六百偈此之大品即是天竺之中品也准斯中品故知与大经第二会同梵文也(龙树菩萨造智度论释大品经)

  •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一名须菩提品亦名长安品) 【河】

    右与小品道行经等同本异译故初题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道行品第一但文不足三分过二准道行经后阙十品

  •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亦名般若道行品或八卷一帙) 【淡】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或七卷或八卷一帙) 【鳞】

  • 大明度经四卷 【潜】

    右四经与大般若第四会同本异译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右与大般若第六会同本异译

  •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卷 【羽】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僊译(第一译)

    右亦名文殊般若波罗蜜经初无十重光后有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师利童真者是又编入宝积在第四十六会与后经名同

  •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同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第二译)

    右初有十重光后无一行三昧文言文殊师利法王子者是此本稍广又此二经亦互有广略与大般若第七会曼殊室利分同本异译

  •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一卷(一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经)此与大般若第八会那伽室利分同本异译新旧相比旧经稍广

    右文殊菩萨与龙吉祥菩萨等执应器锡杖入城乞食舍利子须菩提等问答说佛性离垢染故名无上清净法身无像都无烦劳无了不了如幻化影响无心无念无言无说说是法身清净功德时有百亿菩萨天人等得无生忍者發菩提心者一生补处者共叹菩萨功德无量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秦鸠摩罗什译(第一译)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魏菩提留支译(第二译)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陈真谛译(第三译)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唐玄奘译(第四译)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义净译(第五译)

    右五经同本异译(三师造论同释此经)解在第九会

  •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右与大般若第十会般若理趣分同本异译西域梵文有广略二本故实相理趣文意乃同况大小异佛为诸菩萨说实谓真实不虚妄故相谓体相自性凝寂故具真如常寂之义故名实相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或一卷)

    右佛为十六国王等说法欲灭时一切有情造恶业故国土灾难竞起日月星变水火雨雹贼盗饥疫兵戈鬼神等种种灾异说救护法国王眷属百官百姓皆当受持般若七难即灭皆得安乐佛说菩萨行位五忍十五地等法广如本经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呪一卷

    鸠摩罗什译(出经题第一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唐玄奘译(第二译)二经同本异译(仁王般若等三经大义虽通大部全本大部中无是支𣲖摄非从彼出)

    右二经于六百卷大般若中此为要略若受持读诵有殊胜功德菩提不远一切魔怨外道毒药蛇兽诸恶鬼神水火军阵刀箭风灾不能为害唐三藏法师到流沙逢无量鬼神丑恶凶猛唯念般若心经声發即皆散灭(出三藏法师传)

宝积部总八十二部一百六十九卷(一十七帙)

  •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翔字至文字十二帙)

    右此经新旧重单合译共四十九会合成一部历代译者摘会別翻而不终部帙唐南印度菩提流支翻译二十六会三十九卷并流支新译二十三会八十一卷旧译者止勘同编入共成一部列会如左

    • 第一三律仪会三卷 【翔】

      右与旧大方广三戒经同本异译从第一卷至第三卷大迦叶问佛若诸众生求于佛法力无畏者摄受何法而修行增长成熟诸如来道证入菩提得不退转佛说此经名演说三戒亦名说菩萨禁戒亦名集一切佛法在家出家菩萨修行法门成就退失菩提法详如本经

    • 第二无边庄严会四卷

      右从第四至第七卷无边庄严菩萨为诸菩萨求一切智善巧地者令得圆满不思议愿及一生补处所有善根等愿佛开示如是法门佛说此经是无边辩才摄一切义善巧法门由此能照了一切法断一切疑

    • 第三密迹金刚力士会七卷 【龙】

      右从第八卷至第十四卷密迹金刚说如来身口心三秘密目连欲穷佛声边际过西方九十九恒河沙佛土终不能得其音常近不远应持菩萨过上方百亿恒河沙佛土欲见佛顶相亦不能见楼至如来于贤劫千佛中最后成佛住寿长远所度弟子一切圣众等与九百九十九佛适等无异不可限量贤劫诸佛出世时密迹常持金刚侍卫其金刚杵掷于虚空复立于地帝释目连尽其神力皆不能动密迹说是不可思议法时菩萨天人无央数發菩提心得法眼净无生法忍诸佛世界六返震动大光明照十方无量佛土

    • 第四净居天子会二卷

      右旧译名菩萨说梦经新改名净居天子会当第十五及十六卷佛说诸菩萨修行有梦中所见一百八相

    • 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二卷(第十一译)

      右与旧无量清净平等觉大阿弥陀无量寿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十七十八卷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平等觉经弥陀经皆二十四愿文异理同与宝积经第五无量寿会同本异译皆说极乐国胜妙弥陀愿力劝人徃生

    • 第六不动如来会二卷(第二译)

      右与旧阿閦佛国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十九卷及二十卷说妙喜世界种种胜妙不动佛行愿功德

    • 第七被甲庄严会五卷 【师】

      右新译从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佛为无边慧菩萨说菩萨被大甲胄乗于大乗行于大道持大法炬放大法光击大法鼓霔大法雨此大菩提法为诸众生作大饶益

    • 第八法界体性无分別会二卷

      右与姚秦童寿所译法界体性经同本异译当第二十六至二十七卷文殊师利说法界体性无汙染净亦无向得无解脱者是心体性空无有实从妄想起非生住灭无缚无脱无向无得是经如佛光明一切普照

    • 第九大乗十法会一卷

      右与梁众铠所译大乗十法经同本异译当第二十八卷十法者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乐菩提心五乐法六观正法行七行法顺法八舍憍慢九善解如来秘密之教记声闻得菩提言我背痛言我老弊问耆婆医药逐诸外道捔胜金枪马麦提婆宿怨乞食空钵木器合腹谤等皆是善巧方便为后世众生利益故十者心不希求声闻乗独觉乗行是十法名住大乗此经能施一切众生慧目大乗菩萨所当修学当得菩提

    • 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一卷

      右与旧普门品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二十九卷佛说普入不思议法门色声香味触法八部三涂贪嗔痴善不善有为无为等二十八三昧平等法门若能受持则为受持八万四千法门说是经时七十二万亿那由他诸天一百八十万人等發菩提心九万二千菩萨得无生忍天魔忧苦涕泣如中毒箭众生闻是经决定得不退转空我境界

    • 第十一出现光明会五卷 【火】

      右新译从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四卷月光童子问佛徃昔修何等业得此无量无边种种色光明佛为说如来因地善根资粮圆满成就相好光明等法门

    • 第十二菩萨藏会二十卷 【帝】【鸟】

      右从第三十五卷至第五十四卷三藏法师自西域回首译出此经经初说王舍城五百长者问佛观何等相弃舍家法悟大菩提佛言我观世间众生为十苦所逼十恼害相憎嫉入十种恶见稠林为十种大毒箭所中十不善道染汙缠缚我以是等故舍家趣无上道五百长者皆证阿罗汉次说如来十种不思议法一者如来身二者音声三者智四者光五者戒定六者神通七者十力八者四无畏九者大悲十者不共佛法四无量心六波罗蜜三十七品法门四谛十二缘四摄等法檀波罗蜜中说过去善摄受如来因地为纺绩人日以一缕微线施佛愿未来世成等正觉由此福故十五拘胝劫不堕恶道千反为轮王帝释累劫奉事诸佛致成菩提(第四十一卷)精进波罗蜜中说过去炽然精进如来因地修行时于千岁中不于弹指顷起睡眠及念欲乐心不起称量饮食咸淡甘苦心不观授食人面是男是女于树下坐不一仰观树相于千岁中不曾起念论世间无益之语起如是妙行修如是道迹勇猛精进未曾休息(四十七)释迦如来因地作天帝释于赡部洲大疾疫劫化大身令病苦众生割截身肉已病愈以愿力故随割随生食其肉者乃无一人堕于恶道皆住三乗得不退转有如是力(四十八)如是等微妙法门不可具举佛言欲疾证得菩提者当于如是大菩萨藏微妙法门猛利殷重读诵修习广为他说此是诸菩萨等圣珍宝藏当勤修学如我所证

    • 第十三佛为阿难说处胎会一卷

      右与旧胞胎经同本异译当第五十五卷

    • 第十四佛说入胎藏会二卷

      右唐旧译单本当第五十六卷及五十七(此入胎藏会本名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杂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义净析出別行)说人受生入胎种种事本同译別入胎藏会经初说佛种种方便化难陀离欲出家事经末说难陀徃昔设浴供佛等缘致金色身具三十相短佛四指今得证果事比旧经增多

    • 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三卷

      右与文殊师利佛土严净同本异译从第五十八卷至第六十卷说菩萨严净佛土种种行愿及普见如来佛刹种种胜妙功德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如一滴水普见佛刹庄严如大海水寿量众会不可思议十方无量无边佛刹中一切如来皆是文殊之所劝教成就

    • 第十六菩萨见实会十六卷 【官】

      右从第六十一卷至第七十六卷佛成道还迦毗罗城将化父王时国人迎佛天龙八部围绕礼敬佛现神通说法授诸天人非人及外道等菩提记佛为净饭王等说六界差別法门(七十三至七十六)地水火风空识界十八界一切法皆空诸根如幻境界如梦此法是一切菩萨之所修行一切诸佛之所证得次四转轮王品说佛徃昔为转轮王七宝具足福力殊胜与帝释分座以贪欲故从天堕没以不放逸故于帝释所亦无贪著说是经时净饭王等七万释种得无生忍佛记皆当徃生无量寿佛国后皆成佛

    • 第十七富楼那会三卷

      右旧译本名菩萨藏经亦名大悲心经同本异译从第七十七卷第七十九卷说诸菩萨修行布施精进忍辱多闻修慈修喜等法致不退转大悲品说佛昔因夜暗然两臂照道救失路诸贾客为大畜身以血肉施诸众生乃至一劫为大力王以身分割施婆罗门八万四千岁中为恶魔骂辱心不嗔恨亦不言我有何罪无量百千万世割肉刺血施诸众生如是种种难行苦行

    • 第十八护国菩萨会二卷 【人】【皇】

      右当第八十卷及八十一卷护国菩萨问佛菩萨修行王等于一切法增长功德到究竟处而得自在入一切智佛为说清净无畏喜舍调伏退堕障道系缚等法说佛昔因为国王王子商主女人及为鹿马师象龟猿雉兔等受种种身舍施身命利益众生求无上道略说五十余缘次说无量寿释迦阿閦佛昔为国王王子天神供养诸佛本缘

    • 第十九郁伽长者会一卷

      右与法镜经及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八十二卷说在家种种过患功德出家菩萨修行功德之法

    • 第二十无尽伏藏会二卷

      右新译当第八十三卷及第八十四卷说菩萨五种伏藏成就殊胜功德速证菩提

    • 第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一卷

      右与旧幻士仁贤经同本异译当第八十五卷王舍城中幻士以幻术变化诸佛及僧供养心中念悔欲得灭没所化庄严等以佛神力令不灭没七日佛言一切诸法如我之身及大千世界皆如幻化为跋陀罗说法授记

    • 第二十二大神变会二卷

      右新译当第八十六卷及第八十七卷说如来有大神变说法教戒神通等事后说商主天子授记成佛

    • 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二卷

      右当第八十八卷及第八十九卷说破戒妄言得果贪著名利嫉妬嗔害种种罪相教诫切至

    • 第二十四优波罗会一卷

      右与旧决定毗尼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卷说菩萨声闻戒律持犯开遮轻重尽护不尽护种种差別等法

    • 第二十五發胜志乐会二卷

      右与旧發觉净心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一卷及九十二卷说初业菩萨业鄣暗钝好世话睡眠戏论广营众务贪著所不应为忘失正念行迷惑舍由昔恶业久堕地狱故福慧微少忏罪發愿后当得生弥陀佛国当舍利养当观察愦闹世话睡眠营务戏论各有二十种过失

    • 第二十六善臂菩萨会二卷

      右旧译当第九十三卷及第九十四卷佛说菩萨当具足六波罗蜜法

    • 第二十七善顺菩萨会一卷

      右当第九十五卷此经与过字凾须赖经同本异译解在彼经

    • 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一卷

      右当第九十六卷佛为五百长者说發菩提心者所应学应住应所修行法门于身命财妻子屋宅饮食车服一切乐具应无所著应观此身无量过患四十四种可厌恶事长者闻法得无生忍受成佛记

    • 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一卷

      右与旧优填王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七卷(新说三经互为广略)佛说耽著女色欲染过患苦切详悉

    • 第三十妙慧童女会(兼后一卷)

      右与旧两译须摩提经及流志先译妙慧童女经同本异译当第九十八卷从初至半王舍城长者女名妙慧年始八岁问佛云何得端正身得富贵身得眷属不坏得莲华座化生佛前从一佛土至一佛土处世无怨所言人信离鄣清净能离诸魔临终诸佛现前佛为说四十行童女受成佛记即变成男子

    • 第三十一恒河上优婆夷会(与前同卷)

      右当第九十八卷从半至末说一切法如幻化如虚空心尚不可得何况心所生法一切法皆无所得名真修梵行徃昔千佛亦于此处说如是法

    • 第三十二无畏德菩萨会一卷

      右与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九十九卷无畏德年始十二见声闻不起不迎不问不礼王问之云转轮圣王迎小王不帝释迎余天不大海神礼河池神不日月光神礼萤火不如是等广说二乗与大菩萨人种种差別与舍利目连迦叶须菩提问答妙法见佛即转女身受成佛记

    • 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辩会一卷

      右与离垢施女经及得无垢女经同本异译当第一百卷波斯匿王女年始八岁与大声闻迦叶舍利弗等大菩萨文殊观音等问答法要见佛问法即转女身受成佛记

大圣藏教法宝标目卷第一

音释

安佚

(佚弋质切安佚不劳也)

(雏绾切造也)

(于力切胷臆也)

(翾正切远也)

(渠立切负书箱也)

(古活切包括也)

(居六切两手捧也)

(力幺切明也)

(直陵切戒也)

[(厂-一)*臣*责]

(士革切深也)

[媏-而+(乏-之+虫)]

(赤脂切丑也)

(即涉切舟櫂也)

(丁邓切陛级也道也)

(莫侯切勾兵也)

(祖稽切碎也)

(徒含切及也)

(都寒切极尽也)

(古岳切校也)

(七羊切矟也)


校注

[A1] 已【CB】巳【龙】
[A2] 已【CB】巳【龙】
[A3] 已【CB】巳【龙】
[A4] 己【CB】巳【龙】
[A5] 己【CB】已【龙】
[A6] 己【CB】巳【龙】
[A7] 已【CB】巳【龙】
[A8] 已【CB】巳【龙】
[A9] 已【CB】巳【龙】
[A10] 至【CB】五【龙】
[A11] 已【CB】巳【龙】
[A12] 已【CB】巳【龙】
[A13] 已【CB】巳【龙】
[A14] 卷【CB】[-]【龙】
[A15] 已【CB】巳【龙】
[A16] 已【CB】巳【龙】
[A17] 已【CB】巳【龙】
[A18] 卷至【CB】[-]【龙】
[A19] 卷【CB】[-]【龙】
[A20] 卷【CB】[-]【龙】
[A21] 卷至【CB】[-]【龙】
[A22] 卷【CB】[-]【龙】
[A23] 卷【CB】[-]【龙】
[A24] 已【CB】巳【龙】
[A25] 卷【CB】[-]【龙】
[A26] 卷【CB】[-]【龙】
[A27] 卷【CB】[-]【龙】
[A28] 已【CB】巳【龙】
[A29] 第【CB】[-]【龙】
[A30] 卷【CB】[-]【龙】
[A31] 刺【CB】剌【龙】
[A32] 卷【CB】[-]【龙】
[A33] 卷【CB】[-]【龙】
[A34] 卷【CB】[-]【龙】
[A35] 卷【CB】[-]【龙】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1)
关闭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