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星陀罗尼经卷第三

魔王归伏品第三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说此宝星陀罗尼经时放大光明遍照此娑婆世界百俱胝四天下处悉皆大明应时此间百俱胝处欲界诸魔以佛力故皆起惊动共睹此光所现因缘咸作念言「决定是彼恶魔所为于四天下有大威德彼于我等大自在力故现此光」作是念时观见恶魔坐忧恼室极生悒恨

尔时此界百俱胝魔各舍魔宫到此四天下恶魔王所作如是言「汝欲界主有大自在放此光明普照一切复何因缘坐忧恼室

尔时魔王即便遍答百俱胝处所有诸魔「汝等应知此是沙门出于释种第一谄幻放此光明照于世界一切惊动世间所有明慧之人诸梵天王及诸龙王夜叉王阿修罗王摩睺罗伽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乃至其余人非人等其中所有聪叡之士一切归向供养于彼乃至六年独坐无二成就无相大幻之力我以自力示现神通严驾军众三十六俱胝周匝围绕一切魔力用大勤劳毕竟不能令彼首陀惊畏一毛何况复能作余障碍动彼法坐今此首陀成就如是无相之幻所作示现动此大地并退我军如诛大树根枝俱倒一切魔界悉皆暗蔽于彼坐处成就大明从坐起已为诸众生开示演说此四天下所有众生聪明智慧悉亦为幻钩所牵我亦不知彼等之心何处何趣何时死何处生今此六趣归依彼者我尚不能惊动一毛况复能令动彼信心我此五百微妙妓女及二万子并诸眷属皆悉归依沙门瞿昙在彼前坐我于今日不能遮制汝等今者有力有福有智自在当助于我断彼释子首陀罗命所有众生归依彼者悉令破散幻谄沙门黑暗部党悉令降伏我等魔众白净部党悉令明显从尔已后当受乐触

尔时有魔名曰光明观此阎浮于法坐上见如来身又闻梵音美妙说法见闻此已毛竖惊起向彼魔王说如是偈

「一切刹土中  此色最胜异
功德及智慧  久已净其身
解脱诸烦恼  长夜善相应
解脱于诸有  尽彼一切忧
汝今勿复嗔  自在所不容
归依此处者  三有第一归
汝若于此处  起于刹那嗔
以彼愚痴故  自得于乐坏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珊儞弭迦向彼魔王说如是偈

「彼大神通力  最上功德相
一切无所依  依者趣解脱
苦尽无有余  能说苦尽道
无量百千魔  所不能恼乱

尔时魔王说偈报曰

「我今所有自在人  彼大自在悉归从
如是不久空我界  我无趣处复无得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曰新尘彼魔王说如是偈

「第一势力汝先有  自在勇健之所作
汝今失力复无能  无得共比一切智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曰刀月向彼魔王说如是偈

「慈悲众生无恶意  自性清净无所依
解脱三界游行处  无趣无行无能害

尔时魔王说偈报曰

「欲界所有诸众生  迷醉倒情著诸欲
于我所作常随转  云何共汝不害彼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曰地水向彼魔王说如是偈

「诸有不坚如幻炎  能知诸有断诸
不著诸有如虚空  云何于彼能逼恼

尔时魔王说偈报曰

「彼虽自在于三界  饮食衣服恒资用
彼于三受所乐住  云何将死不能害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曰舍爱向彼魔王说如是偈

「神通境界有所有  恶魔天龙夜叉等
种种恼佛无所触  云何将死能害彼

尔时魔王说偈报曰

「我等昔日断彼食  于虚空中雨大石
无边骂詈百种声  我欲动彼所依处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曰知眼向彼魔王说如是偈

「汝于彼时作恼乱  颇见少许嗔过不
舒颜视汝不嚬蹙  软音慰喻无恶声

尔时魔王说偈报曰

「彼有智慧能常忍  能断爱痴诸过失
慈心一切诸众生  聚集所行无不集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名难降伏向彼魔王说如是偈

「三结若能羂缚者  我等可应恼乱
佛乃灭此痴羂障  云何将死能恼彼

尔时魔王说偈报曰

「汝等助我力  装束莫放逸
我变地为水  束四山为鬘
虚空雨大石  又放铁沙聚
月箭曲刀  掷彼身即碎
如是勤方便  极作恼乱彼
汝等相运助  释子定为灰

尔时诸魔各各说偈乃至百俱胝处所有诸魔说偈问答皆亦如是

尔时彼众一切诸魔同时發声作如是言「如是应去各各自宫庄严甲胄并诸军众悉皆擐甲各使我等神通之力一切境界示彼令知沙门瞿昙虽复勇猛岂当我辈军众之锋

如是语时于刹那顷百俱胝处所有诸魔各从自宫甲胄庄严一一魔军千俱胝众著种种甲持种种器仗各別严驾于夜分中下阎浮提到中摩伽陀各住虚空隣近于佛乃至四洲天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伽楼罗吉那罗摩睺罗伽薜荔多毘舍阇究槃各于佛边生不信心无恭敬意于法僧边亦不信心彼一切魔各遣军众种种器仗擐甲庄严大集彼处欲害如来

有一仙人名曰光味于十八明处及神通境界学过彼量而常承事摩醯首罗与五百徒众住雪山边尔时魔王即自变身作摩醯首罗像住仙人前说如是偈

「瞿昙姓种生  大仙依通者
聪慧住摩伽  今王舍城乞
汝当坚固心  往共种种论
汝极五神通  当决定自在

尔时魔王说此偈已即隐不现还于魔宫自眷属所说如是偈

「汝等今日我边听  我今思得无比知
释子所摄所共语  神通加令具足
彼幻示现自境界  夺我魔之广大力
如母向子常软语  悉令弟子生喜乐
恒日初分入城邑  徐步摄持正威仪
弟子所行所断欲  彼彼自当我捉持
美妙歌舞现其前  令彼见闻生惑著
弟子见闻惑著已  应恼释迦大仙意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说如是偈

「我今化现可畏事  师子驼象虎水牛
速疾奔驰彼城邑  惊动现威雷震声
神通化现无量事  复现兵器逼其前
彼彼所弃诸欲者  或时迷乱令忘失

尔时众中复有一魔说如是偈

「我今于彼四衢道  化作楼观侠其前
种种奇形丑恶面  种种器仗逼动彼
空中大声雨刀剑  惊动可畏雷雹声
于彼境界不自在  速令消灭不现前

尔时魔王以神通力一切严驾广作如上一切境界如来大慈威德力故亦广如彼种种示现即时变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令此地性犹如金刚一切魔力不能改转亦复不能更作恶声及以火山四方猛焰亦不能作非时黑云及恶风气佛力持故乃至无有一龙能运其身下一渧雨

尔时四大声闻日初分时著衣持钵入王舍大城乞食时尊者舍利弗于城南门值魔童子其数五十第一端正妙色庄严大人子相同在街路歌舞而行遥见尊者舍利弗来即前共持尊者两手谓尊者曰「汝舞沙门汝歌沙门

时舍利弗语童子言「汝当谛听先所未闻当令汝闻」即为童子说如是偈

「诸入可厌患  杀处常欺我
我今厌患已  尽彼入边际
诸阴可厌患  杀处常欺我
我今厌患已  尽彼阴边际

尔时舍利弗为魔童子说此偈已即说呪曰

哆姪也他(一) 婆呵啰(二) 婆呵啰(三) 婆啰(四) 婆(五) 末利支婆呵(六) 萨遮婆呵(七) 阿磨婆呵(八) 萨婆呵(九)

尔时舍利弗于歌音中说如是偈及陀罗尼时魔王童子五十人等闻是法音得未曾有甚大欢喜信心清净向舍利弗说如是偈

「正导我等今忏悔  为世间亲善说者
说阴可畏教我离  令我于此常证见

时魔童子说是偈已头面著地礼尊者足便于道中共坐听法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欲入王舍大城乞食于城东门见五十童子乃至于歌音中说如是偈

「诸界可厌患  杀处常欺我
我今厌患已  尽彼界边际
诸受可厌患  杀处常欺我
我今厌患已  尽彼受边际
思惟可厌患  杀处常欺我
我厌思惟已  尽思惟边际
诸想可厌患  杀处常欺我
我今厌患已  尽彼想边际

大目连于歌声中说是偈已复说呪曰

「多姪也他(一) 阿磨婆(二) 阿磨婆(三) 阿磨婆(四) 阿磨婆(五) 阿啰阇(六) 啰挐阇呵(七) 奢藐他(八) 奢藐他(九) 奢藐他(十) 他伽那婆摩(十一) 娑婆诃(十二)

尔时长老大目揵连为魔童子说如是偈及陀罗尼时五十童子第一欢喜生净信心说如是偈

「具足密神通  圣主牟尼子
生死道过患  法灯普照示
能断诸过恶  故我生信乐
既归依佛  法僧亦归依

尔时五十魔之童子于街道中即便接足礼大目连于彼前坐正仪听法

尔时长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于城北门入城乞食乃至街中随彼童子所唱歌声于歌音中说如是偈

「诸触可厌患  杀处常欺我
我今厌彼触  故尽触边际
诸根增上主  杀处常欺我
我今厌增上  故尽增上边
惑业常流转  杀处常欺我
我今厌惑业  尽惑业边际
诸有可厌患  杀处常欺我
我今厌诸有  尽诸有边际

尔时富楼那于歌音中为魔童子说此偈已告童子曰「人命轻速难可保犹如山水迅浪奔流命甚于彼愚痴凡夫都不觉知复次童子一切凡夫色酒所醉无觉知者声酒所醉无觉知者香酒所醉无觉知者味酒所醉无觉知者触酒所醉无觉知者复次童子人命轻速甚彼山水愚痴凡夫都不见知法酒所醉无觉知者阴酒所醉无觉知者界酒所醉无觉知者食所醉无觉知者乐酒所醉无觉知者生酒所醉无觉知者欲酒所醉无觉知者复次童子人命轻速犹如山水迅浪奔流命甚于彼愚痴凡夫都不见知乃至为彼一切情识取著之酒为所迷醉都不觉知」即为童子而说呪曰

「多姪也他(一) 揭伽婆(二) 揭伽婆(三) 揭伽婆(四) 门致尼(五) 阿伐多(六) 毘伐多(七) 呿伐多(八) 跋啰磨阿啰他(九) 殊底伐多(十) 娑婆呵(十一)

尔时长老富楼那于歌声中为魔童子说如此偈及陀罗尼句时彼五十童子第一欢喜生净信心说如是偈

「汝今教我寂灭道  诸界犹如彼幻炎
世间唯从分別生  故我身命归三宝

尔时五十魔之童子于街道中即便接足礼富楼那于彼前坐正仪听法

尔时长老须菩提于城西门入王舍城次第乞食于街道中逢值魔王五十童子华年盛美颜色端正容止庠雅大人子相共戏街道歌舞而行见须菩提即便趋往各共捉彼尊者两手作如是言「汝歌沙门汝舞沙门

须菩提言「谛听童子汝先歌音所未闻者当令汝闻汝且默然听我歌声」时须菩提即为童子说如是偈

「一切有为法  动性皆无常
如彼幻泡炎  虽见不可得
速疾生灭法  唯智者乃知
触受是苦担  愚痴者随著
有为逼迫苦  一切悉无我
更无一知识  令脱于苦者
如信菩提道  亲近修一相
谓离诸法想  不净及无我
一切行相应  无实无性相
诸法无命养  无人无作者
汝舍魔谄意  發觉生净信
诸识依本起  如电依虚空
触受思无我  观察无有实
愚痴凡夫聚  此阴恒流转
净心分別生  作者不可得
真际寂灭空  能离一切边
此法无无明  故说菩提行
如彼大船师  普运到菩提

尔时长老须菩提为魔童子说此偈已即说呪曰

「多姪也他(一) 苏文第(二) 毘文第(三) 文陀(四) 阇醯(五) 赐离(六) 赐离(七) 赐离(八) 阿婆赐离(九) 阿婆呵赐离(十) 多他多婆赐离(十一) 步多俱胝赐离(十二) 娑婆呵(十三)

尔时长老须菩提为此童子于歌声中说此偈辞及陀罗尼句时彼五十童子第一欢喜生净信心说如是偈

「我依恶知识  未闻如是法
愚痴无智故  造作此恶业
我今發露  愿尊证知我
尊从胜法生  故我發大愿
愿我得作佛  普利益世间

时五十童子于街道中即便接足礼须菩提于彼前坐正仪听法

尔时世尊以神通力令此街道百由旬量广博严净而为示现时舍利弗北面而坐大目揵连西面而坐富楼那南面而须菩提东面而坐四人住处共半由旬应时于彼四大声闻坐处地中现大莲华纵广正等五十肘量阎浮檀金为茎青毘琉璃为叶胜藏宝为须真珠为蘃华气芬馥过彼天香如此莲花是出世间善根所生从此莲华出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于彼街道其华上高三人量而为示现乃至四天王天此莲华现以彼天量高五由旬而为示现三十三天此莲华现以彼天量高百由旬而为示现乃至阿迦尼咤天此莲华现以彼天量高半由旬以为示现于莲华叶宣示种种美妙句义此地众生及彼诸天皆闻华中如此偈颂

唯佛清净生此刹  退彼魔王并军众
佛勇猛故转法轮  世间因此故无疑
诸有聪慧解义论  知法求法求解脱
一切世间聪叡人  优波俱利最为上
此为导师已调伏  善巧说此妙大法
一切世间上供养  供养牟尼能说者
具三世智能善说  所学三学能开示
能救世间人天者  无量法义令解知
利益世间教善行  方便智灯照世间
巧说妙法断三垢  智慧利益无疲倦
世间极苦令解脱  无明暗蔽诸众生
能与法眼不颠倒  一切大众普已会
此佛不久师子吼  如来能示第一义
妙色力具展转说  见世沈没大苦海
来处世间击法鼓  六根护中住上护
此六随行六通  六度上法佛所说
决定说此六种子  能杀六根居村者
六无上事所念者  佛调御主令彼念

于莲华中说是偈已乃至于彼六欲诸天于莲华中复为诸天说如是偈

「汝等和合游  乐著贪诸欲
放逸心迷醉  爱盖之所覆
愚痴常乐著  诸欲酒所醉
以彼放逸故  不供养善逝
诸欲无常坏  如彼水中月
死生坚牢羂  众生无脱者
此等无所依  放逸著诸欲
以乐诸欲故  永不得涅槃
常处放逸地  与灭不相应
不看先所作  为净为不净
为业受老死  怖畏恒围绕
汝等放逸故  三恶地所行
以施调系心  恒修不放逸
先所作善业  应当勤护持
念舍欲不净  难得后边故
汝等归善逝  听彼说大义
汝等修智慧  解脱寂灭因
与妙法相应  听如是大义

如是莲华中说是偈已乃至色界十六天处于莲华中复为诸天说如此偈

「分別善法勤修习  一心乐禅离愦闹
寂静不乱求解脱  慧所应作断嗔恚
所有我相十三种  分別为说修胜忍
以此毕竟速解脱  得至生死解脱处
贪嗜色聚分別者  我性坚固见湛然
彼等不减所生法  由见流转趣恶地
观彼三界常无我  不实无自空无作
修忍分別随顺彼  得彼一切趣解脱
彼等不老不病死  不怨憎会离恶趣
一切诸法等虚空  所修相应不二修
毕竟净道最无上  意无所著净诸根
犹如释子降四魔  应修无相一法性
所有一切相皆离  调顺威仪二种断
此道为彼最上说  一切法空分別修
若能分別修此空  无主无作受亦无
如空自性解菩提  远离悕求最无上

尔时如来于此净色莲华台中出此大声句义法时此世界中一切所有人非人等普来街中绕莲华座乃至无量无数阿迦尼咤天悉下天宫绕莲华座瞻仰听法

是时魔王闻此偈已周匝普观见王舍大城街中莲华出此法声及见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人围绕莲华共坐听法又见六欲诸天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等一切诸天悉舍宫殿随绕莲华而坐听法见闻是已转过前量加大忧苦悔恼缠心毛竖战栗遍身流汗走虚空中以大音声唤余魔众说如是偈

「汝等当听  善摄外意  我于境界
无自在力  此乃释迦  最上胜力
功德广行  流布世间  令彼众生
坚固所作  于莲华台  出此法声
人天诸子  尽来无余  决定善人
咸皆渴仰  专意善  趣寂灭道
最上功德  第一无上  沙门所作
幻此三界  迷惑一切  令无余意
人天大众  围绕莲华  疾放雨石
作恐怖声  以魔凶众  往摧坏彼

尔时余魔对彼魔王说如是偈

「汝听我等语  此语能利益
汝知何等法  而不止息意
如来胜持力  魔军尽消灭
我等见善逝  心皆大迷闷
佛为大船师  光颜胜圆满
置佛善归依  更无胜归处

尔时复有余魔对彼魔王举体掉动面目嚬蹙悲泣极嗔说如是偈

「汝失善道住恶道  可不自知力所能
汝无羞愧比导师  魔力消灭由佛力
世间和合莲华所  听法怡悦净身心
我等秽身失精进  不去消灭刹那顷
今者一切悉归依  归依牟尼因陀罗

尔时复有诸魔悉皆合掌向彼魔王说如是偈

「汝舍法行乐作恶  佛为恃怙利世间
于诸众中佛众胜  佛今已来于此城
我等宜以清净眼  以喜乐心速往彼
归依三界之所尊  一切众生妙良药

尔时此虚空中复有一魔名曰智声彼魔王即便高声说如是偈

「汝等和合以信乐  一切相应听我语
發意言行断恶见  曲躬合掌舍嗔恚
以醒悟心当净信  随喜如来最上说
对佛归依难得归  我当今日信供养

尔时诸魔无量无边于刹那顷悉从空下到王舍大城七宝之门各持种种庄严供具来至佛所为欲供养婆伽婆故或有变作转轮王像或有变作梵天王像或有变作摩醯首罗像或有变作自在天像或有变作那罗延像或有变作兜率陀形或有变作焰摩天像或有变作释提桓因或有变作三十三天或有变作童子之形或有变作毘沙门像或有变作毘楼勒叉或有变作毘楼博叉或有变作提头赖咤或有变作四天王天臣佐之形或有变作日天子形或有变作月天子形或有变作星宿天子大小之形或有变作阿修罗像或有变作伽楼拏形或有变作紧那啰像或有变作摩呼啰伽形或有变作宝山之形或有变作金聚之形或有变作种种宝形或有变作宝树之形或有变作刹帝利像或有变作余外道形或有变作轮宝之形或有变作摩尼宝形或有变作伊啰婆荼象宝之形或有变作婆罗呵马宝之形或有变作女宝之像或有变作主藏臣宝或有变作主兵臣宝如是种种各自现化为供养故住于佛前

或有现于青色青身以白色具庄严其身各共执持赤盖幢幡真珠璎珞以一多罗树量之高住虚空中或有现于白色白身以赤色具庄严其身各共执持黄盖幢幡璎珞之具住虚空中或有现于赤色赤身以金色衣庄严其身各共执持青盖幢幡行列而住

或有现于红色红身雨白真珠或有现于白色白身雨红真珠或有现作天仙之色住虚空中雨于华雨或有变作声闻之像为供佛故种种天香雨虚空中或有变作揵闼婆色击天伎乐或有变作天女之色种种宝器香水洒地或有变作净金黑色烧种种香或有变作诸天子像歌唱喜舞或有变作种种之色合掌瞻仰赞叹如来或有魔众随佛方面一心瞻仰各持种种摩尼之宝供养世尊或有街衢殿堂楼阁窓牖门阙台上四阶之道墙堞楼橹门间树上重阁鈎栏各随所住合掌瞻仰供养如来

宝星陀罗尼经卷第三


校注

尔时【大】时此【宋】【元】【明】【宫】 伽【大】〔-〕【宋】【元】【明】【宫】 为【大】为彼【宋】【元】【明】【宫】 令【大】今【明】 魔王【大】此界魔王【宋】【元】【明】【宫】 彼大自在悉归从【大】悉归从彼大自在【宋】【元】【明】【宫】 彼【大】*此【宋】【元】【明】【宫】* 爱【大】恶【宋】【元】【明】【宫】 所【大】能【宋】【元】【明】【宫】 彼【大】得【明】 束【大】连【宋】【元】【明】【宫】 镩【大】𥎝【宋】【元】【明】【宫】 摩伽陀【CB】【丽-CB】【宫】魔伽陀【大】魔伽陀国【宋】【元】【明】 吉【大】紧【宋】【元】【明】【宫】 究【大】鸠【宋】【元】【明】【宫】 彼【大】被【宋】【明】【宫】 令【大】今【宫】 自【大】其【宋】【元】【明】【宫】 师【大】狮【明】 作【大】现【宋】【元】【明】【宫】 侠【大】挟【元】【明】 渧【大】滴【宫】 哆姪也他【大】多咥他【宋】【元】【明】【宫】 四【大】〔-〕【宋】【元】【明】【宫】 啰【大】呵【宋】【元】【明】【宫】 五【大】四【宋】【元】【明】【宫】以下记数至八减一数【宋】【元】【明】【宫】 末【大】么【宋】【元】【明】【宫】 支【大】肢【宋】【元】【明】脂【宫】 遮【大】遮(猪迦反)【宋】【元】【宫】底耶【宫】遮(猪迦切)【明】 九【大】八【明】〔-〕【宋】【元】【宫】 令【大】今【宋】【元】【明】【宫】 姪【大】地【宋】【元】【明】【宫】 一【大】〔-〕【宋】【元】【明】【宫】 二【大】一【宋】【元】【明】【宫】以下记数至十一减各一数【宋】【元】【明】【宫】 阿【大】〔-〕【宋】【元】【明】 啰挐【大】拏【宋】【元】【明】【宫】 他【大】伽【宋】【元】【明】【宫】 十二【大】十一【明】〔-〕【宋】【元】【宫】 既【大】即【宋】【元】【明】【宫】 住【大】任【宋】【元】【明】【宫】 (声酒者)八字【大】〔-〕【宫】 (封者)八字【大】〔-〕【宫】 食【大】酒【元】【明】 为所【大】所共【宋】【元】【明】【宫】 姪【大】地【宋】【元】【明】【宫】 一【大】〔-〕【宋】【元】【明】【宫】 二【大】一【宋】【元】【明】【宫】以下记数减一数【宋】【元】【明】【宫】 门致【大】*豉【宋】*【元】*【明】* 磨阿啰【大】末【宋】【元】【明】【宫】 十一【大】十【明】〔-〕【宋】【元】【宫】 唯【大】惟【宫】 次第【大】次将【明】 唯智者乃知【大】一切无觉者【宋】【元】【明】【宫】 (更无一知识无实无性相)四十字=善友不相应故无脱苦者亲近菩提道净信于一相一切法离相不净无我相一切行无实亦无于性相【宋】【元】【明】=善友不相应故无脱苦者亲近菩提道净信于一相一切法离相不净无我相一切行无实亦无于相相【宫】 本【大】根【宋】【元】【明】【宫】 姪【大】地【宋】【元】【明】【宫】 一【大】〔-〕【宋】【元】【明】【宫】 二【大】一【宋】【元】【明】【宫】 三【大】二【宋】【元】【明】【宫】 四【大】〔-〕【宋】【元】【明】【宫】 五【大】三【宋】【元】【明】【宫】 赐离【大】下同死离【宋】【元】【明】【宫】下同 六【大】〔-〕【宋】【元】【明】【宫】 七【大】〔-〕【宋】【元】【明】【宫】 八【大】四【宋】【元】【明】【宫】以下记数减四数【宋】【元】【明】【宫】 步多俱【大】部哆句【宋】【元】【宫】部多句【明】 十三【大】〔-〕【宋】【元】【明】【宫】 欢【大】观【明】 悔【大】忏【宋】【元】【明】【宫】 世间【大】众生【宋】【元】【明】【宫】 坐【大】坐时【宋】【元】【明】【宫】 踊【大】涌【宋】【元】【明】【宫】 乃至【大】〔-〕【宋】【元】【明】【宫】 乃至阿【CB】【丽-CB】【碛-CB】【宋】【元】【明】【宫】阿【大】 唯【大】惟【宋】【元】【明】【宫】 于【大】在【宋】【元】【明】【宫】 此【大】汝【宋】【元】【明】【宫】 与【大】汝【宫】 解【大】触【宋】【元】【明】【宫】 此【大】彼【宋】【元】【明】【宫】 随绕【大】随结【宋】围绕【元】【明】 逝【大】游【宋】【元】【明】 止息【大】息恶【宋】【元】【明】【宫】 尔【大】〔-〕【宋】【元】【明】【宫】 此【大】〔-〕【宋】【元】【明】【宫】 彼【大】此【宋】【元】【明】【宫】 啰【大】*罗【宋】【元】【明】【宫】* 荼【大】茶【宋】【元】【明】 (宝星译)三十字【大】〔-〕【宋】【元】【明】【宫】不分卷
[A1] 各【CB】【丽-CB】若【大】(cf. K07n0078_p1235b18)
[A2] 茶【CB】【丽-CB】荼【大】(cf. K07n0078_p1235c04)
[A3] 见【CB】【丽-CB】记【大】(cf. K07n0078_p1236a02)
[A4] 多【CB】【丽-CB】陀【大】(cf. K07n0078_p1236c23)
[A5] [-]【CB】【丽-CB】【碛-CB】乃至【大】(cf. K07n0078_p1238a17; Q07_p0316c16)
[A6] 智【CB】【丽-CB】知【大】(cf. K07n0078_p1238b14)
[A7] 摩【CB】【丽-CB】魔【大】(cf. K07n0078_p1239c09)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宝星陀罗尼经(卷3)
关闭
宝星陀罗尼经(卷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