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二
须真天子则语文殊师利童子言:「如来为我發遣三十二事章句法品,惟愿重为广说令解。云何菩萨于此大乘意不忘信?」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所作坚强?」
答言:「了知法界而不动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无碍行?」
答言:「不为诸入之所惑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去离冥尘?」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入众勇辩离诸恐畏?」
答言:「选求诸法,不可得貌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所闻义,依而有护?」
答言:「不随诸音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无过者?」
答言:「于诸法心不动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降伏魔众?」
答言:「以空觉于爱欲而求道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智不可逮?」
文殊答曰:「得诸佛法悉受持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不为世法所污?」
答曰:「随世俗行无能污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诸深行?」
答言:「于空法不恐惧故。」
答曰:「于六情悉见诸情之本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至脱门?」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奇特方便?」
答言:「于生死索泥洹求而见之,于泥洹见生死径故。」
答曰:「住于无数,悉见一切诸法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律方便?」
答言:「视一切法无所属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善权方便?」
答言:「随世所作,不离不著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吉祥愿?」
答言:「已逮道智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忍辱力?」
答言:「从本已来至于泥洹,悉知诸法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度彼岸?」
答言:「悉知一切异法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饶益一切?」
答言:「悉知无尽法界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为众所爱?」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众称誉?」
答言:「不于诸法言是我所、非我所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德不可尽?」
答曰:「等知诸法如虚空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坚其本要?」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为豪尊?」
答言:「无心悉知一切心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而得为师?」
答言:「于无念法无所舍故。」
天子复问:「云何菩萨得晓知众事?」
答言:「知一切法,无依无怙、无来往故。是故,天子!菩萨得晓了众事。」
尔时文殊师利说是事时,八万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于是世尊赞文殊师利童子言:「善哉,善哉!如所解说,分別法义,何快如此!」
于是须真天子复问文殊师利言:「仁者!我所问法为纯淑不?」
答言:「世之所有,欲而无厌,心悉舍离,审于法奥,则为法之纯淑。如吾所报卿属所问,岂复纯淑法耶?法乎,天子!无纯无淑。所以者何?无像貌故。法乎,天子!不可得见。所以者何?目之所视不极于微,用有著故。法乎,天子!亦无作者。所以者何?用无起故。法乎,天子!无有道径。所以者何?无吾无我故。法乎,天子!悉皆平等。所以者何?如虚空故。法乎,天子!不可得等。所以者何?用无侣故。法乎,天子!常住,无来无去,无语无言,无毁无誉,离于毁誉;无绮无饰,无丑无陋故。法乎,天子!无穿无漏、无补无纳。所以者何?过于魔行故。法乎,天子!无长无养。所以者何?离于起灭故。法乎,天子!无处无住。所以者何?乐于法界故。法乎,天子!无所畏。所以者何?用不惑故。法乎,天子!无所爱。所以者何?离于贡高故。法乎,天子!不贡高。所以者何?习寂然故。法乎,天子!习寂然。所以者何?离诸念故。法乎,天子!无所念。所以者何?降诸异道故。法乎,天子!无有巢窟。所以者何?离婬怒痴故。法乎,天子!空。所以者何?从本以来净故。法乎,天子!无想。所以者何?无声名故。法乎,天子!无愿。所以者何?不造立识故。法乎,天子!无造立。所以者何?无疆界故。法乎,天子!无所猗。所以者何?用无双故。法乎,天子!无动摇。所以者何?用坚住故。法乎,天子!无我。所以者何?用不灭故。法乎,天子!无人。所以者何?从本已来无所生故。法乎,天子!无常。所以者何?无所起故。法乎,天子!无所起。所以者何?习无所生故。法乎,天子!无所生。所以者何?无苦器想故。法乎,天子!无有想。所以者何?离诸相故。如是,天子!此则为法之纯淑义也。」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法无所有亦无所要,云何仁者说纯淑法议乎?」
答言:「善哉,善哉!如卿所语,诚无有异。无所有者,此则纯淑法议。所以者何?无身口意所作,是则法之纯淑也。所以然者?天子!法无巢窟故。有巢窟者,身与意而异,则为非时之心施。」
答言:「天子!有身为六衰相所系而计有常,则知非时之心。知法求名著音声响而随邪径,则知非时之心。知法及僧受道果证,则知非时之心。知爱欲本邪相施与,则知非时之心。知戒而离寂静,则知非时之心。毕三恶道得出为人,志在天福,则知非时之心。其意不调而欲布施,则知非时之心。意无寂灭,则知非时之心。意有猗怙而欲忍辱,则知非时之心。不净其意而欲精进,则知非时之心。多念喜忘禅思不定,则知非时之心。自大贡高忽于智慧,则知非时之心。住于我所而欲行慈,则知非时之心。志于犹豫而欲行哀,则知非时之心。行堕四证而欲行喜,则知非时之心。住于有身而欲行护,则知非时之心。无身痛痒意而欲念法不应止,则知非时之心。知诸起灭不应断,则知非时之心。身意相猗不应神足,则知非时之心。以六情猗于五根,则知非时之心。以所见力依于五力,则知非时之心。知七法无觉意,则知非时之心。念爱欲贪不应八直,则知非时之心。于苦智而有疑,则知非时之心。于习而有疑,则知非时之心。于灭尽而有疑,则知非时之心。赍俗所有欲入于道,则知非时之心。如是,天子!受持净心用专著故,则知非时之心。」
天子复问:「云何得知是时之心?」
答言:「天子!心等如虚空,则知是时之心。」
答言:「天子!计有吾我人者则不信。」
天子复问:「计吾我人者何所是?」
复问:「云何增益过出其上?」
答言:「计有常者便欲出其上,计无常者亦欲出其上;苦者亦欲出其上,乐者亦欲出其上;忧者亦欲出其上,无忧者亦欲出其上;计有身者亦欲出其上,计无身者亦欲出其上;空、无想、无愿亦欲出其上;幻、梦、水中月、影、响一切诸法,其譬如是。如是等而复欲出其上。如法有所处便可增益,婬怒痴更相猗,复欲出其上。形此生死不可赞叹泥洹之事,复欲出其上。如是,天子!是为计吾我人者。」
答言:「从生死出,住于泥洹。还世间,灭诸爱欲而净行。于灭不永灭,于起无所起,诸形音声不以畏惧。如是灭为习者有所脱,脱习者为已度如是事。一切法不能举其功、不能胜其德,是为无恚而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