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

颂偈品第九

须真天子复问文殊师利童子「云何菩萨得持权慧自在所入随俗教化

尔时文殊师利便为天子歌颂偈言

「心于欲无所著  常志求无上道
意所习眼悉见  以是故智慧相
令一切皆發意  常使愿于此道
心于道无所舍  如是者善权相
一切人亦无人  智慧者晓了是
悉已净诸空寂  以是故智慧相
悉合聚一切人  诸受身有著者
以道德成熟之  如是者善权相
身本空亦如是  于本无无所见
猗三场为已净  以是故智慧相
诸所有悉惠施  头目身及珍宝
为一切立所愿  如是者善权相
乐清净于寂默  不于戒自贡高
身口意悉俱寂  以是故智慧相
自身戒悉已备  亦劝赞持戒者
佛亦皆从戒成  如是者善权相
无吾我而得忍  一切大亦皆空
身口意无缺漏  以是故智慧相
亦不身口所  心于是不起乱
一切法皆寂  如是者善权相
常忍于一切人  若骂詈加捶杖
愍一切护不舍  以是故智慧相
悉了信一切福  皆劝勉一切人
常审行于道轨  如是者善权相
常等行于三昧  皆悉灭于爱欲
于习著而不为  以是故智慧相
所乐禅皆弃捐  于城郭而现行
欲愍导一切故  如是者善权相
不在此不在彼  正住于中间
所不可见便离  以是故智慧相
常于空无厌足  如是者为晓空
便哀护一切人  如是者善权相
无相法乃见佛  等视之如虚空
于色像无所住  以是故智慧相
已供养万亿佛  为一切供养雄
悉已得佛相好  如是者善权相
法净无婬欲尘  平等视如虚空
如此法无所持  以是故智慧相
于法界为已住  所造立常究竟
于是而不动摇  如是者善权相
一切人无能知  其法义亦皆如
察视之本端空  以是故智慧相
无所生亦不灭  悉晓知一切法
亦不去无从来  如是者善权相
所在生常安隐  于五阴无色欲
常悉护于一切  以是故智慧相
常习在于空闲  无我法不造立
常奉修禅三昧  如是者善权相
于丘聚及城郭  柔软音以教授
所说法无厌  以是故智慧相
于三世无恐惧  于苦乐无所住
自调身根已寂  如是者善权相
于大众心等定  于忧戚意亦尔
悉现身于其中  如是者善权相
悉已行无碍慧  常不住于名字
如空等无所语  以是故智慧相
于欲缚现其中  法教授于人民
常赞叹于三宝  如是者善权相
于神通行功德  常调心寂三昧
自处中不高卑  以是故智慧相
神通具飞变化  便去到亿刹土
悉供养巨亿佛  如是者善权相
视阴盖譬如幻  于爱欲无色著
便得灭诸魔  以是故智慧相
于诸魔而示现  示现已便舍离
于其中度一切  如是者善权相
常亲近度脱门  便得空无思想
愿施于所当施  以是故智慧相
于嗔恚无怒害  不愚痴慧之聚
无长益栽不生  如是者善权相
所当作信已办  常奉行于众慧
悉过诸波罗蜜  以是故智慧相
虽现于贪欲痴  喻忤之非黠根
用是护于一切  如是者善权相
得平等若泥洹  便能灭于丛聚
已降伏于三界  以是故智慧相
于是世生死聚  一切人是朋友
所作福无厌足  如是者善权相
因八直而空寂  是则为菩萨慧
智慧及权方便  顺此乘得世雄
行善权智慧俱  亦不生亦不有
智慧与善权  至得黠无贡高
智慧及善权慧  常相随与并行
如两牛共一𨍮  觉法田无有上

道类品第十

须真天子复问文殊师利童子「道为何等类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我所处是道类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何所处是道处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寂静是道处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何所是道之相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虚空是道相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道何所住止而为道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住止于虚空是则为道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道谁之所立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道从诸法立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何所是道之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平等则道之本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法何所持而为道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持无我无人是故为道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何所而与道等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无所生无所起则与道等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道去至何所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道去至一切人心诸所行中所以者何无所行亦无所至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道何所出生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大哀则道所出生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大哀是道之所生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于一切是则大哀道之所生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道从何求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道从一切爱欲中求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爱欲而能出道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净八直行是故道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八直行与爱欲俱耶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尔八道与爱欲俱卿将赞道之净乎婬怒痴尽是故道如行爱欲行道亦尔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于此行中何所为作而与道合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于此行中亦不得爱亦不得生死亦不得泥洹是故道道之所行得合于道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何所是菩萨行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六十二见四颠倒阴盖一切无功德辈是菩萨行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是事云何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以善权方便广随所入欲救度一切一切所求惟因诸见爱欲四颠倒中求所以者何一切从是中生故于此求索一切不可得见亦不见所见爱欲亦不可见四颠倒亦不可见亦非一切亦非不一切所以者何护脱一切故如是天子当作是知菩萨道于爱欲中求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菩萨不从三脱门而求道耶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不可从空而成道亦不可于无相亦不可于无愿而成道也所以者何于是中无心意识念亦无动故有心意识念动者乃成其道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何所施行而名为道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愚痴与道等道与愚痴等施行是等则名曰道等于直见等于邪见等于直念等于邪念等于直语等于邪语等于直活等于邪活等于直业等于邪业等于直方便等于邪方便等于直意等于邪意等于直定等于邪定等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直见与邪见等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等于虚空等于寂静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空与寂静有何差特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虚无等虚空等是宁有异不也

天子报文殊师利言「虚无等虚空等实无有异也

文殊师利「如是天子空寂适等亦复无异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所说等而复有称誉赞叹之差特耶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无思想因所作而自贡高便有异而致称誉赞叹设使无思想因所作而自贡高解知是义相者是无有异也譬如万川四流各自有名尽归于海合为一味所以者何无有异故也如是天子不晓了法界者便呼有异晓了法界者便见而无异也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法界乎宁可得见知不也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法界不可得见知也所以者何总合聚一切诸法故于法界而不相知于是法界而等念得三世之慧是则法界之处弃捐烦乱犹豫之心是则知处所乱语者终不受之则知其处譬若天子于无色像悉见诸色是色亦无等如虚空也如是天子于法界为甚清净而无瑕秽如明镜见其面像菩萨悉见一切诸法如是诸法及于法界等净如空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辩才慧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以空身慧而无所断于诸所见自现其身为一切人说无常法令离是身为菩萨得辩才之慧知所有空于一切皆无所有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菩萨得分別诸法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知空寂于有身无身而不作异是故菩萨得分別诸法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为导师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法亦不住亦不不住是故天子菩萨得为导师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知一事了无数事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于无思想而不动摇是故菩萨得知一事了无数事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菩萨宁能有要现入三品不何等为三等于正要入于不要入于邪要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于正要入佛法于不要入声闻辟支佛地于邪要入度一切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菩萨宁有住于闲复住于懅不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有闲务

天子复问「何以正尔何故得入于懅

「以诸懅故而住示现育养众生而令得闲所以者何瞻视一切故天子声闻解脱自为身故所以者何是为得闲菩萨不于是中而示现复次有懅者皆来得道菩萨而往示现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仁者今得闲耶而懅乎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吾亦不懅亦复不闲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何故如是乎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吾未有所至亦无所得不闲于闲亦不须臾亦不一时以生死为拘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说是法言为降伏魔场已

文殊师利答言「实尔天子如仁者所云说是法言为降伏魔场何以故尔天子如是法言不识五阴亦不于爱欲有所弃亦不于解脱有所起亦不近于解脱降伏于异道何以故尔天子一切异道行不在其中为坚立法英所以者何无冥皆悉明故为转法轮为断一切诸所见已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说是法言为有几人得知法世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无世为不冥是则法世之所作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世人闻是法言而得解脱甚哉难值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其不厌于世缚者乃信是法无不解脱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厌于世缚为何所是

文殊师利答言「远婬怒痴弃于爱欲觉知苦者而欲求脱是则厌于世间缚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谁复不厌世间缚者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等于婬怒痴等于爱欲等于解脱是故不厌世间缚

于是众会闻说法言莫不踊跃皆得欢喜尔时雨于天华及栴檀香诸天亦复持衣裓盛花香散于佛上及文殊师利上鼓乐弦歌来供养佛亿百千诸天以柔濡声赞叹于佛复于虚空奋振衣服踊加倍侥幸乃闻是法

尔时众会一切人民见是变化皆以华香及与衣服散于世尊及文殊师利童子上便说是言「世尊闻是法言而不信解者为不值见佛云是法言非佛所说者为非除须发及持大戒者亦不讽诵复不信乐亦非沙门婆罗门而不随是是辈无四德亦无名字所以者何用恐畏故闻是有信菩萨摩诃萨最上菩萨种种功德者为尽生死底断绝诸恶道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世尊所得持是法而坚住闻是法因是皆当解脱有受持讽诵广为一切解说其义者是为持戒清净而完具是为值见佛是为转法轮是为沙门是为婆罗门是为除须发是为受大戒是为有所得是为有名字

尔时世尊于众会中赞言「善哉善哉」于是佛语弥勒言「受持是法当讽诵读广为一切说之

说是经时十二那术人众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八千比丘漏尽意解三万菩萨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万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佛语弥勒「仁者得佛时一切菩萨及诸会者皆当逮得奉持是法其闻受持是深经者弥勒皆当授与其决

尔时世尊语贤者阿难「书持讽受是法言品广为一切说之

阿难白佛言「唯受持之

阿难问佛「是名何经云何奉行

佛言「是经名『须真天子所问』是名『文殊师利童子所报』是名『断一切诸法狐疑』是名『一切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別照明教授之持当持审持持而谛持』

说是法言时三千大千不可计刹土六反震动

佛说经已文殊师利童子须真天子弥勒菩萨等贤者阿难及大众会诸天人民及犍沓和阿须阿须轮人民皆大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


校注

颂【大】须真天子经颂【宋】【元】【宫】不分卷【宋】【元】【明】【宫】 悉【大】亦【宋】【元】【明】【宫】 大【大】人【宋】【元】【明】【宫】 说【大】设【明】 净【大】静【宋】【元】【明】【宫】 著【大】善【宫】 而【大】三【元】 在【大】住【明】 已【大】度【宫】 正【大】止【宋】【元】【明】 养【大】尊【宋】【元】【明】【宫】 法【大】说【宋】【元】【明】 极【大】倦【元】【明】愧【宫】 已【大】以【宋】【元】【明】【宫】 众【大】界【明】 栽【大】我【宫】 信【大】悉【宋】【元】【明】【宫】 俱【大】相【宋】【宫】 得【大】德【宋】【元】【明】【宫】 𨍮【大】槅【元】【明】 道【大】须真天子经道【宫】 于【大】脱【宋】【元】【明】【宫】 故【大】欲【宋】【元】【明】【宫】 欲【大】欲亦不不得爱欲【宋】【元】【明】【宫】 天子【大】〔-〕【宋】【宫】 度【大】〔-〕【宋】【元】【明】【宫】 惟【大】唯【宋】【元】【明】【宫】 活【大】*治【宋】【元】【明】【宫】* 虚【大】*虚空【元】【明】* 言【大】答言【宋】【元】【明】【宫】 子【大】下【明】 譬若【大】譬若如【宫】 如是【大】于是【宫】 为【大】故【宋】【元】【明】【宫】 菩萨【大】云何菩萨【宋】【元】【明】【宫】 不【大】无【宋】【元】【明】【宫】 懅【大】*遽【元】【明】* 言【大】曰【宋】【元】【明】【宫】 来【大】未【宋】【元】【明】【宫】 示【大】视【明】 而【大】而得【宋】【元】【明】【宫】 天子【大】〔-〕【宋】【元】【明】【宫】 者【大】〔-〕【宋】【元】【明】【宫】 柔濡【大】柔软【宋】【元】【明】【宫】 踊【大】跃【宋】【元】【明】【宫】 广【大】读广【宋】【元】【明】【宫】 十【大】六十【明】【宫】 藐【大】耶【宋】【元】【明】【宫】 提【大】〔-〕【宋】【元】【明】【宫】 之【大】〔-〕【宋】【元】【明】【宫】 入【大】八【明】 及【大】〔-〕【宋】【元】【明】【宫】 轮【大】*伦【明】* 阿须轮人【大】〔-〕【宋】【元】【明】【宫】 佛说【大】〔-〕【宋】【元】【明】【宫】 第四【大】下【宋】【元】【明】【宫】
[A1] 阴【CB】【丽-CB】覆【大】(cf. K12n0372_p0217c16; T15n0588_p0108c04)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4)
关闭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4)
关闭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4)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