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二

先世勤相应品第

尔时世尊复告喜王菩萨摩诃萨言「喜王又复菩萨应觉诸法不依应觉诸法不出不灭不作不生远离轻虚自空不牢不取应觉诸法无常无我寂静应觉诸法空无相无愿应觉诸法无我无众生无命无富伽罗(二十)应觉诸法不合不可作无自体无相无有应觉诸法离染不行离戏论不行到最胜不种种(三十)无戏论离戏论不可取不持无住处不来不去不住无字不可说(四十)诸法不可言不可将来无业无报应觉诸法不分別无种种分別断普分別

「诸想及念皆已除断破天等世得度五趣度于众生胜魔罗众超过烦恼魔罗出聚魔罗断死魔罗满无著智摄取三世胜色为诸众生所爱为智者所供养能于诸法见其法体

「得肉眼净到天眼明到智眼行不动法眼具足佛眼如月显照知诸众生心行不勤合者当作觉察舍诸所取(二十)

「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为诸天人作支帝相随顺得净行地通无我际知于出界诸众生所当作亲尊离增上慢有于忍力超五障碍能于名色知其本性顺觉诸佛所说言辞顺觉三十二相(三十)于得不得心有所取皆已超过于世间得而得世法不染

「于诸众生当为作舍开涅槃门令诸众生入无畏城与甘露味演说于法觉烦恼睡散众生热断其所著诸见缚等六根不染而为众生说法得十六字门所出陀罗尼

「何者是彼十六种陀罗尼所谓阿字不生义故波字最胜义故遮字四实义故那字知名色生义故陀字调伏义故沙字超过著义故迦字不失业报义故娑字诸法平等义故伽字甚深义故他字势力义故阇字超过生老死义故车字断烦恼无余义故蹉字高出义故诧字住义故𠻬字教化边地弥黎车义故(梵本亦少一字)善家子此是得十六字所出陀罗尼名得陀罗尼

「所出巧智解知诸法自空选择诸众生心出离诸烦恼吐诸凡夫所取通彼法相度流转海善说令喜设法施会巧生诸字音智解知于空乐佛解脱舍爱不爱而无悋惜

「于诸外道他论如法降伏说师子吼得于佛智兴于法施吐诸烦恼破怨恶义

「信诸佛转法轮通达于如乃至知法慢已离欲泥不染调御众生除去于垢能以悲水洗于众生统领徒众顺得势力超过老死念千数劫总持法藏通达寂界得空等智学尽法

「诸众生等所应赞叹满无障智得无热恼熏习顺行摧魔罗军荫覆三千大千世界顺念前世招涅槃地作依止趣其在家者尽皆覆护

「知处非处不舍先誓于诸众生以慈遍满知聚无生所念闻意当作正

「得栴檀那戒香断生死道顺得涅槃知诸法如那字触住

「喜王彼如那字已上无字彼亦无名亦不可说亦无有声不施设名不知名说彼诸声言辞中彼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彼诸佛不已说不今说不当说不生不出如是等相诸法菩萨当知

「喜王复有十六字陀罗尼所入门所谓觉字行相说胜义法度于四流说无有名色法善巧布施自守住忍不倚六根行于六度令灭欲烦恼故而为众生说法巧知诸法差別得深无疑说处非处知诸众生所行忍麁恶言舍皮肉髓知念意行安住法界解知那字尽入诸法喜王此是十六种字陀罗尼入门

喜王若菩萨摩诃萨正觉如是十六种字陀罗尼入门如阿字无生义故波字最胜义故遮字度四流义故那字说名色义故陀字布施自守和合义故沙字六通智义故迦字不见业报义故沙字诸法平等义故伽字甚深义故他字示现势力义故阇字示现生死义故叉字示现忍力义故车字吐极恶烦恼义故娑摩字自大证觉义故娑他字说处非处义故多字说尽边义故彼则得此说名决定观察诸法行三摩地

「因此十六种字陀罗尼菩萨摩诃萨不为智者所诃弃欲演说到彼岸道得四无畏受那罗延身利割欲得十力力值遇妙音得灭热恼授声闻独觉记远离左道得如来地如所言说如作即得

「高慢众生当令解脱作佛事业顺得聚智疑得众生断其疑惑以有和善共住安乐满足大悲超摩罗境满足美音除慢放逸而得于忍善入深定令度诸趣而为说法于诸法中令得浅处为住彼岸令到陆处

「知诸众生所行知诸法方便行念无数劫持诸法体寂灭诸恶清净诸疑得空等智顺到灭烦恼处速践觉场天龙当赞顺觉诸智巧灭烧热说诸众生自体食甘露食断诸疑睡舍离随著所有习气以其大悲覆诸众生念前宿世见于涅槃功德

「顺觉凡夫所行得密大智害诸异念鸣于法螺令住佛智超种种相顺觉出生知众生处能使佛刹丰满无彼炽然离于老速能顺觉方便密语断生死道顺到安隐涅槃于恶摩罗速能降伏于无量世界中见佛世尊离欲已而听法亦不忘智如所希望摄取佛刹巧知游戏出生诸三摩地

「喜王菩萨摩诃萨若得此说——决定观察诸法行三摩地——当知亦得萨婆若何以故然彼何时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一生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十若二十若百生若千生若百千生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乃至欲于久时彼亦久乃证觉以愿自在于流转中尽后际劫何以故后于诸法中自在故

佛说此陀罗尼字门品法本时三十二千菩萨得忍彼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

尔时世尊说此歌颂

「无错无浊无秽杂  离非趣行到甘露
应天地供作无等  持此方便十力行
喜作离怨灭荒尘  面如开华人天乐
应胜者德度有  持此方便十力行
除灭他众善他行  人天爱重拂他意
分別他行善巧意  此道中行十力行
增有取不如行  觉察人天如意决
行显亦如空中月  此有眼行智者行
人天常爱彼意者  不乐有趣境无错
分別百行众中吼  此智者行照诸方
得十二十复有二  诸相妍妙人天奉
失不著离二取  彼得此行照诸方
甘露施主善行施  常与胜财世牛王
十力大力降他力  不久得此智者行
分別多德胜念意  寂灭多苦与多乐
多人尊重善奉事  憙佛功德智学此
众不久如牛王  灭百热恼离诸热
飞虚空道多百刹  行此方便照诸方
信处善巧诸世信  信惭意住念无等
振去百著作世香  持此方便百德聚
分別多德吐三垢  彼有润腻美妙言
善说百分天地中  持此德财胜无等
度人天住无畏城  振去暗尘如言说
如行无恼行如行  持此方便十力行
甘露财胜名闻至  胜德无等如行得
如意人天如言说  智者学此甘露道
无尘至处照十方  脱慢众生直无曲
至无畏城离荒慢  持此方便十力行
言说善合化人天  不憙乐欲憙乐法
说作作者说百行  学此方便善意者
等意等行净众生  善合善美善行说
诸法中巧常与乐  行此方便喜甘露
恶摩罗力不久降  振去荒垢散三垢
行于此地与大  持此方便十力行
超过恶趣行胜趣  象兽主戏行者
赞德持德百德满  不久得此智者行
善巧处行不住有  势力示现决胜力
至陆住水离诸腻  若学此行十力行
舍城及与村落地  舍爱不爱不乐境
及舍胜树舍怨众  智者学此决进力
忆念过去多百劫  念诸世中生及死
及念已先所闻法  持此寂静胜定意
法炬炽然常令有  憙法彼施于财法
及持十力所行者  持此寂静胜定意
住舍摩他有慈意  寂静止意寂静根
净戒甜美爱语音  当有持此三摩地
喻如犀行无我所  得到闲方与闲道
离八不闲随处住  持此寂静胜定意
于念觉知自性行  亦当善巧知尽法
示现最胜堪忍力  于此中学胜义行
应得诸世所赞叹  多百数天当赞彼
作处作者作寂静  于此智海亲近住
鸟飞足迹当顺行  于诸烦恼得寂灭
摩罗不行彼方便  此寂难见勤相应
说决定觉善逝行  拔断有爱作无有
得彼世中常供奉  持此寂静胜定意
所应断者于此净  断烦恼已照三有
彼作荫覆遍诸方  若持此胜三摩地
念他所行及自所  念已为说如顺行
无慢行体胜者行  持此寂静胜定意
有施舍已调伏意  善逝所趣速能行
施与无畏说无畏  此胜上定则便得
于诸世中当作亲  错误已脱复令解
共集言议有善巧  若人修此三摩地
身等金刚全一合  速能破散魔罗军
纯白净照无有垢  持此寂静胜定意
是处而住处所应  于处不住上意得
于处非处有善巧  若此定意人能持
无著辩说佛功德  出生俱致多觉解
彼无疑惑不正意  此胜寂定有能持
于彼甘露速能信  亦常信于与乐者
得到果已护他世  此胜寂定有能持
解知于聚常自空  彼无错误无迷惑
诸行行到三有中  若人持此三摩地
当得舍离于老  不被他降巧为直
其心相续憙持戒  若此定意人能持
割断生树是圣道  涅槃寂静速能触
弥黎车地彼不多  若人持此三摩地
不自赞扬巧妙语  功德名称上普德
端正显现众中入  如昴宿月月净空
眷属众具家姓名  善逝亲眷彼时得
彼所有辩如水王  谓当持此三摩地
法自性相无我行  于诸世中顺觉已
速作三千勇健  此经希有平等行
乃至三千世中林  人姓三种众生行
于彼胜上得智门  此勤相应触甘露
刀及火不行入  不畏枷缚诸逼恼
夜叉罗刹不生害  若净信心此相应
财无所失财不离  无病无忧无业
不盲不瞎亦不痖  如是有持此四句
六十三亿二足上  普念于此相应者
彼所若与总持藏  此寂难见已相应
若于菩提欲疾触  最安隐德若欲取
令此胜经典行  诸所希望则满足
彼故闻已善喜乐  若人于中求菩提
彼勤相应若四日  彼当得此胜寂定
八十俱致二足上  余胜六十那由多
普念与此相应者  转诵作此三摩地
若闻于此善得利  闻已若有作信解
佛功德中彼无惑  如到菩提如是持
彼故闻已此实行  莫得嬾惰憙无德
诸福决定到手中  若持此经若书写
我念于先百数劫  有最胜者名辩幢
彼说此胜三摩地  王子月妙闻彼已
疾舍王位而出家  彼闻一夜及一日
彼分中死时到  至余刹土而复生
如恒伽沙复多彼  见已复见无边胜
诸处闻此三摩地  于三劫中证胜觉
名曰宝炎最胜者  胜者然灯为说记
如是大利由闻此  彼故闻已莫嬾惰
我今欲作告汝等  天人所有美妙
我于此中开宝藏  十力财物汝当取

「又喜王先过去世不可数劫过不可数广远无量不可思不可量于彼时节有佛名辩才璎珞庄严云鸣出吼显音如来正遍知出世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教师婆伽婆其佛刹土名无边宝功德庄严世界名无垢劫名爱见

「又喜王彼辩才璎珞庄严云鸣出吼显音如来正遍知有无量声闻有七十二俱致菩萨摩诃萨——并皆得忍到灌顶地

「又喜王于彼菩萨众中有菩萨说法者名无边功德辩幢游戏鸣音彼有过量念行惭辩于陀罗尼中游步尽至得五通智彼白彼佛令其观已为四部众广说此说决定观察诸法行三摩地

「又喜王于彼时节有王子名福报清净多人所爱鸣声自在而彼妙形端正可观最胜净色成满具足于无上正觉中久已發行

「喜王福报清净多人所爱鸣声自在王子闻有无边功德辩幢游戏鸣音菩萨说法者说此名决定观察诸法行三摩地——若入村城聚邑王都中说

「时彼王子于彼说法者边闻此三摩地闻已欢喜踊跃爱悦满意善意更生诣向彼说法者菩萨摩诃萨所到已顶礼彼说法者足尊重爱敬合掌而住于此三摩地中复过量喜欲闻此三摩地彼说法者复知彼过量净信已彼时广说此三摩地

「喜王如是彼王子于彼说法者边闻此三摩地已又复过量欢喜踊跃爱悦满意善意更生随所著衣而以奉覆说如是言『令诸众生得此三摩地宝』如此说法者菩萨摩诃萨彼以于彼说法者所舍施善根于现法中承事八十恒伽河沙等诸佛世尊于彼诸佛世尊边闻此三摩地彼诸佛世尊所皆作最胜供养于彼诸佛世尊教法中出家摄受正法诸所不闻百千俱致修多罗而能辩说生念常满受变化生得五通智得陀罗尼无著辩才彼顺次第行诸助菩提法满已于无边功德宝庄严佛刹中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寿量无量声闻众无量菩萨众无量光明无量愿功德庄严无量

「又喜王彼时节中有名无边功德辩幢游戏鸣音说法者汝意莫作异见何以故喜王大眼如来是也不动如来为记菩提

「又彼王子名福报清净多人所爱鸣声自在者彼无量寿如来即是彼时王子也

「又喜王彼王子闻此三摩地已七十千劫业障皆悉灭尽即得分別诸法句品出无边门名陀罗尼及不远离三摩地乃至菩提场

「喜王彼因缘故如是当知此三摩地于诸菩萨摩诃萨所如是多作净诸业障转庄严净刹功德转速满佛法转

「又喜王先过去世不可数劫过不可数广远无量不可思不可量于彼时节有名净面无垢月妙威藏如来正遍知出世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教师婆伽婆

「又喜王彼净面无垢月妙威藏如来正遍知所有佛刹功德庄严我今不可一劫广说乃有如是无量功德庄严聚集佛刹清净菩萨摩诃萨众于佛法中皆悉决定

「喜王于彼时节有长者子名曰显妙广身彼诣净面无垢月妙威藏如来所到已顶礼彼世尊足即以无量摩尼宝珠璎珞百千间错奉覆彼佛在前而住以欲法故彼如来知彼净信已于此三摩地初广说

「喜王如是彼长者子于彼佛边闻此三摩地已欢喜踊跃爱悦满意善意更生得大法力得法力已不用求天人中彼七十千妇女舍已普一踰阇那四大藏无边宝满舍已八百园林舍已诸所受用众具舍已于彼世尊教中剃除须发著袈裟衣以信出家非家而行

「又喜王彼长者子先在家时地不敷衣不曾足蹈既行出家已十千岁中仍不敷衣足不蹈地中不坐不卧唯除食受用时十千岁中睡眠不乃至于弹指顷亦不曾分別欲分別嗔分別害十千岁中异心不生唯于遍智相应發行精进得诸辞声摄诸佛语名陀罗尼成就普音入门名陀罗尼彼如是炽然精进具足乃有六十那由多天于彼菩萨所勤行给侍起作相应令其身心安乐精进堪能

「彼如是行出家已炽然精进闻此三摩地故九十九俱致百千劫流转皆悉背舍现在值遇七十千佛于诸处中行出家已此三摩地持思惟为他广说彼發行精进故不放逸行故成就此三摩地于八劫中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逮得如是佛刹功德庄严相住如彼世尊——净面无垢月妙威藏如来——所有刹土

「我今见彼于南方分中四十四百千佛刹过已名大庄严世界彼中作佛有名善意憙乐如来说法无量菩萨摩诃萨众集数不可尽

「喜王彼诸菩萨摩诃萨若欲速于诸法随顺得自在者此三摩地当闻当持当说当念

尔时世尊复欲过量赞说此三摩地功德令高出故即说歌颂

「我念先世无边劫  犹如恒伽沙无量
时有智者世间导  辩才鸣声诸方闻
彼胜教中有比丘  持法智人说法者
此寂静定彼说已  王子已于彼边闻
即以自衣而奉覆  回向最胜菩提道
复见无边诸导师  得道彼号无量命
彼先所有慧作业  皆尽无余无报果
闻此大妙三摩地  有辩才者具功德
彼于后时中  若有欲求道
应当闻此定  诸恶自当除
又佛无垢月  说此三摩地
长者子闻已  即取行出家
彼于十千年  思惟三摩地
足不蹈无衣  亦不入眠寝
此得胜菩提  唯有共听故
不爱于家中  亦无欲财物
彼至诸佛刹  于彼皆已
诸行所入门  顺觉已不久
其心彼先满  亦满彼意车
彼速得菩提  此何不勤作
后时当来世  多有求菩提
无资财无乐  不欲行出家
嗔骂而叱责  毁辱说恶语
各各共闻已  而言『当作佛
千数非一  忍受为欲故
为爱欲作奴  而言『当作佛
梦中见佛已  彼暂得苏息
于他当欺慢  菩提我不疑
此经彼闻已  言声不会义
而苏息自心  不久当作佛
彼等闻此实  若所闻此已
彼无有所著  亦如空中风
有此出家已  多有求菩提
为知识故嗔  各各而生起
彼贫穷少福  限闻即喜乐
于他有欺心  我到菩提岸
见光得界已  众生而供养
以此少等喜  知当到菩提
彼菩提大远  若嫉妬谄曲
我到智数数  大远最胜者
闻此经典已  知当得菩提
见无量寿刹  作佛当不久
大远彼菩提  依止有得见
心若不相应  我当不记彼
及此长者子  财聚已舍离
于后出家已  后著乞食家
如此三摩地  于先然灯所
若闻好当作  不复渴爱生
彼剃发出家  系缚知识利
海中取麻担  而舍于珍宝
闻中非决净  无戒非出家
修行菩提道  彼故莫放逸
后时若有处  说时当听闻
彼为知识故  复行不赞说
在前当礼拜  及当与称善
如是以衣散  复行不赞说
泣泪洒作已  奉施于自身
彼复在众中  而说其恶行
不爱阿遮梨  不重近诵者
为少而相破  以家相嫉恶
唯信他福德  自德不思惟
当生猛毒恶  知他富供养
华香及末香  幢盖幡鬘等
鼓乐供养我  当言『得菩提
此我实供养  闻此胜定已
当舍知识利  修行则相应
何供养色身  诸聚我已舍
应供养法身  亦如善实供
爱命舍离已  常宿阿兰拏
念此修多罗  当尽于命世
喜王我告汝  修行此已闻
决莫共彼辈  谄曲作伴党
于中我不赞  在众中当言
『此实此不实』  于中莫欲信
不于境界所  有欲佛菩提
所有彼诸行  彼菩提大远
我所有神通  此见大体力
诸此有禁戒  修行我得已
戒作分者  众中似野兽
已舍知识利  独宿阿兰拏
我无有是处  我不说无实
久后末世时  此经付嘱汝
无量寿放光  及不动法王
六十三亿佛  众会皆已见
教师皆付彼  久后令护法
「如此经智印  我普持在后
三千即震动  诸天称善言
多有华雨落  闻此付嘱故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二


校注

二【大】二之一【宋】【元】【明】【宫】 舍【大】舍一十【元】【明】 四十【大】如【宫】 二十【大】五十【元】【明】 三十【大】六十【元】【明】 得【大】行【宋】【元】【明】【宫】 〔他字义故〕六百十五字-【宫】 (他字罗尼)七十一字【大】〔-〕【宫】 (所出入门)四百五十七字【大】〔-〕【宫】 洗【大】洒【宋】【元】【明】 学【大】觉【宋】【元】【明】 直【大】真【宋】【元】【明】 (喜王义故)八十七字【大】〔-〕【宫】 沙【大】娑【宫】 枝【大】拔【宫】 顺【大】愿【宫】 一【大】〔-〕【宋】【元】【明】【宫】 后【大】彼【宋】【元】【明】【宫】 二千【大】二十【宫】 振动【大】震动【宋】【元】【明】【宫】 流【大】海【宋】【元】【明】【宫】 拂他【大】佛他【宋】【宫】佛陀【元】【明】 增【大】憎【宋】【元】【明】【宫】 亦【大】示【宋】【元】【明】【宫】 众【大】伏【宫】 暗【大】阇【宫】 财【大】则【宫】 势【大】熟【宋】【宫】 脱【大】胜【宋】【宫】 (解知胜觉)四百六十九字【大】〔-〕【宫】 主【大】王【元】【明】 中【大】界【宋】【元】【明】 报【大】执【宋】【元】【明】 令【大】合【宋】【元】【明】 彼【大】后【宋】【元】【明】 先【大】光【宫】 佛【大】〔-〕【宋】【元】【明】【宫】 无上【大】无上士【宋】【元】【明】【宫】 供【大】〔-〕【宋】【元】【明】【宫】 并【大】普【宋】【元】【明】【宫】 欢【大】观【明】 爱敬【大】受教【宋】【元】【明】【宫】 大眼【大】天眼【元】【明】 广【大】善【宋】【元】【明】 剃【大】剔【宫】 先【大】光【宋】 唯【大】下同惟【宫】下同 入【大】久【宋】【元】【明】【宫】 行【大】勤【明】 唯【大】*惟【宋】【元】【明】【宫】* 闻【大】问【宋】【元】【明】【宫】 苦【大】若【宋】【元】【明】【宫】 当【大】常【宋】【元】【明】【宫】 彼【大】破【宋】【元】【明】【宫】 嘱汝【大】汝手【宋】【元】【明】【宫】
[A1] 力【CB】【丽-CB】方【大】(cf. K13n0405_p0319c19)
[A2] 月【CB】【丽-CB】日【大】(cf. K13n0405_p0321a01)
[A3] 音【CB】【丽-CB】者【大】(cf. K13n0405_p0321b09)
[A4] 可【CB】【丽-CB】何【大】(cf. K13n0405_p0321b11)
[A5] 德【CB】【丽-CB】佛【大】(cf. K13n0405_p0322a10)
[A6] 于【CB】【丽-CB】有【大】(cf. K13n0405_p0322c13)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观察诸法行经(卷2)
关闭
观察诸法行经(卷2)
关闭
观察诸法行经(卷2)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