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经卷第二

见优波笈多因缘品第二

尔时阿育王起八万四千舍利塔已生大欢喜与诸大臣共往鷄寺到已于上座前合掌礼拜而作是言佛一切见者记我以沙施佛今得是报更复有人佛所记不彼时上座比丘名耶舍(翻名闻)答阿育王言亦有世尊未涅槃时有龙王名阿波罗啰(翻无留)复有陶师及旃陀罗(翻恶)龙王佛化是等竟至摩偷罗国于摩偷罗国告长老阿难言此摩偷罗国如来涅槃百年之后当有卖香商主名曰笈多其后生儿名优波笈多最胜教化为无相佛我涅槃后当作佛事复告阿难汝今见彼远青林不阿难答言已见佛言彼有山名优楼漫陀如来涅槃百年之后当于彼山起寺名那哆婆哆最胜坐禅处于时世尊而说偈言

教化弟子中  智慧最第一
世尊之所记  名优波笈多
大德于此世  当广作佛事

尔时阿育王复问上座耶舍优波笈多为生以未大德耶舍答言已生在优楼漫陀山除一切烦恼诸阿罗汉悉随从之摄受世间故如一切智于天人阿修罗及诸龙神等而为说法是时长老优波笈多为一万八千阿罗汉之所围绕在那哆婆哆寺时阿育王为诸大臣而说偈言

汝当速庄严  象马车步兵
我欲往彼国  优楼漫陀山
为欲见大德  名优波笈多
勤精进尽漏  乃至阿罗汉

时诸大臣白阿育王言王应遣使报彼诸人令优波笈多来至王王答诸臣阿罗汉者不可轻屈我等今应自往礼拜而说偈言

处世同如来  名优波笈多
若不受其教  其心金刚造

乃至阿育王遣使往优波笈多所白优波笈多言我欲至大德处优波笈多闻使语已即便思惟若阿育王来必多人随从当损此国思惟已即语使言我当至彼不须王来王即造船迎优波笈多处处道路无不修治至摩偷罗国是时优波笈多将一万八千阿罗汉为摄受阿育王故一切入船乃至往波咤利弗多国时阿育王民白大王言优波笈多为摄受王故已至此国大王当知佛法如王今修善由之得正渡三有海至无为岸优波笈多至明清旦当步至王所王闻欢喜即解璎珞价直千万以赏此人复令此人击鼓宣令使波咤利弗多国一切闻知优波笈多明当入国复令此人说此偈言

若人乐富乐  及天解脱因
一切应当见  彼优波笈多
若人不见佛  两足中最尊
自然大慈悲  无漏大师等
彼见当供养  名优波笈多

乃至阿育王令一切人民闻此偈言又复令其严治道路时王出城至半由旬共诸臣民严持香花种种伎乐迎优波笈多时阿育王遥见优波笈多已在岸上与一万八千阿罗汉如半月形而自围绕即便下象步至优波笈多处时阿育王一足在船一足在岸以两手捧优波笈多以置船中五体投地敬礼其足犹如大树摧折堕地又复以舌舐其两足长跪合掌瞻仰无厌而说偈言

大地海为衣  山庄严一繖
除怨得此地  令我生欢喜
不如于今日  与大德相见
我今见大德  倍生于心念
是故我生喜  谓已见世尊
佛已入涅槃  大德作佛事
世间为无明  汝如日月光
以智慧庄严  犹如大师等
第一教化人  众生所归依
应当见教化  我当如说行

尔时大德优波笈多以右手摩阿育王顶而说偈言

王今得自在  当修不放逸
三宝值遇难  王应常供养
世尊付法藏  于王及我等
当守护佛法  为摄受众生

阿育王答言如世尊记我今已作而说偈言

我今已供养  世尊舍利像
处处广起塔  以珍宝庄严
唯不能出家  修行于梵行

优波笈多言大王善哉善哉如此之事是王应作何以故

王于身命财  应当修真实
王若在异世  不受异世苦

时阿育王以大供养将优波笈多入城手捧大德以置高座优波笈多其身软滑如兜罗绵阿育王既触其身合掌而言

大德身软滑  如绵迦尸等
今我体麁澁  而触大德身

时优波笈多复说偈言

我以胜供养  供养佛世尊
不及王以沙  奉施于如来

时阿育王复以偈

我先小儿意  以沙奉世尊
值遇功德田  是故今为王

时优波笈多为令阿育生欢喜故而说偈言

王值功德田  而生布施种
是故得此报  不可思议乐

王闻是已心大欢喜复说偈言

昔以沙布施  世尊大福田
今得无比乐  四分转轮王
谁闻如此事  不供养如来

是时阿育王礼优波笈多足白言大德我欲于佛行住坐处悉皆供养又欲作相令未来众生知佛如来行住坐卧所在之处为摄受故即说偈言

我欲于如来  行住坐卧处
悉皆修供养  为离生死苦
又欲作如来  行住坐卧相
使未来众生  起见佛因缘

优波笈多答言大王善哉善哉王今此心最为难及今欲现王如来世尊四威仪处令王作相为欲摄受诸众生故是时阿育王即严四兵香花伎乐与优波笈多即往彼处时优波笈多将阿育王至佛生处入岚毘尼林(翻解脱处)举右手指言阿育王此是佛生处而说偈言

世尊第一处  生便行七步
净眼观四方  而作师子吼
是我最后生  处胎住亦然

时阿育王五体投地顶礼如来初生之处合掌说偈

有人见佛者  彼具大功德
若闻师子吼  功德亦如是

优波笈多为阿育王生大信心而问王言有天见佛初生行七步及闻师子吼王欲见耶王答言大德我今欲见优波笈多言如来初生摩耶夫人所攀树枝天在其中即便以手指示其处而说偈言

若有诸天人  住在此林中
得见世尊生  复闻师子吼
当现其自身  为阿育生信

是时天人便现其身于优波笈多前立合掌说言

大德令我欲何所作时优波笈多语阿育王此天见佛生时阿育王合掌向天而说偈言

汝见佛初生  百福庄严身
佛面如莲花  世间所爱乐
复闻师子吼  依此大林中

是时天人复以偈答

我已见佛身  光明如金色
七步行虚空  二足中最胜
亦闻师子吼  为天人中尊

时王问言如来生时有何瑞相天人答言我今不能广说妙事略说少分即说偈言

放金色光明  照于盲世间
人天所爱乐  及山海地动

乃至阿育王以十万两金供养如来初生之处即便起塔复往余处时优波笈多将阿育王入迦比罗婆修斗仙人住处(翻苍色)举手示王此处人以菩萨与白饭王三十二相可爱之色庄严其身王见已五体投地向彼作礼释迦(人姓)跋陀那(翻正当)是天神处菩萨至彼欲礼天神是时天神不受其礼而礼菩萨时白饭王见是事己即便说言我今此儿为天之天即为立名谓之天天又言此是相师婆罗门相菩萨处又言此是仙人记菩萨处云此儿生已当应作佛又言此是摩诃波阇波提养菩萨处又言此是菩萨学书之处又言此是菩萨乘象车马等种种技术之处又言此是菩萨究竟诸道满足之处又言此是菩萨转石轮处又言此是共六万婇女娱乐之处又言此是菩萨见老病死生悲心处又言此是菩萨阎浮树下修诸禅定离欲恶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处菩萨坐禅日已过中荫菩萨树其影不移其余诸树影随日转时白饭王见如此事五体投地礼菩萨足又此间有一万天人随侍菩萨从迦毘罗城中夜而出又此是菩萨脱宝冠并遣马与车匿还处而说偈言

舍宝冠缨络  并马与车匿
令其还本国  一身无侍卫
为修精进行  便入山学道

菩萨于此处以迦尸衣易猎师袈裟而便出家此是娑罗伽婆(翻姓)请菩萨处此处频毘娑罗(翻摸实)王与菩萨半国是处问欝头蓝弗复说偈言

此处有仙人  名欝头蓝弗
闻其法舍去  人王无余师

此处六年苦行复说偈言

六年中苦行  难行我已行
知苦行非道  舍仙人所行

此处是菩萨受难陀难陀波罗二女奉十六转乳糜受已食之复说偈言

菩萨在此处  食难陀乳糜
大勇最胜语  往菩提树间

此处迦梨龙王赞叹菩萨如偈所说

龙王名迦梨  赞叹而说言
以此道当往  于菩提树间

是时阿育王礼优波笈多足合掌说言我欲见龙王其先见如来行如象王从于此路往菩提树时优波笈多往迦梨住处以手指而说偈言

龙王中最胜  汝当起现身
汝见菩萨行  往诣菩提树

是时迦梨龙王即现其身于优波笈多前合掌说言大德教我欲何所作优波笈多语阿育王言此迦梨龙王菩萨从此路往菩提树时是其赞叹时阿育王合掌向迦梨龙王而说偈言

汝见佛世尊  光明如金色
于世间无等  面如秋满月
十力大功德  汝当说一分
云何从此行  佛神力具足

迦梨龙王答言我今不能广说当略说之王当谛听而说偈言

菩萨履地时  六种大震动
及大海诸山  放光过于日

乃至阿育王于龙王处起塔已便去时优波笈多将阿育王往菩提树举手指言大王此处菩萨以慈悲为伴胜魔王军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说偈言

满足王于此  胜种种魔军
得无比醍醐  无上正遍知

时阿育王以十万金供养菩提树及起塔已便去优波笈多复白王言此是佛受四天王四钵合为一钵处又此处受二商主提谓波利所奉之食佛从此处往波罗㮈国时有外道名优波祇叹如来处优波笈多复将阿育王往仙面处举手指言此是世尊三转十二行法轮处即说偈言

是此处三转  十二行法轮
真实法所造  为度生死苦

此是一千外道出家之处又此是佛为频婆娑罗王说法得见谛处及八万诸天摩伽陀国婆罗门长者无数人等说法得见谛处此是佛为帝释天王说法及八万诸天得见谛处此是世尊为母说法夏安居竟与无数诸天从彼来处乃至广说优波笈多将阿育王至拘尸那城佛涅槃处举手示言大王此是如来所作已办入无余涅槃处而说偈言

天人阿修罗  夜叉龙神等
及一切世间  教化彼已竟
大慈悲精进  是故入涅槃

时阿育王闻是语已闷绝躄地乃至以冷水洒面寻得醒悟从地而起以十万金供养如来涅槃之处及起塔已礼优波笈多足而说言我是世尊所说大弟子我欲供养舍利优波笈多答言善哉善哉王心极善是时优波笈多将阿育王入祇洹林举右手指言大王此是舍利弗塔自当供养阿育王问优波笈多言舍利弗功德智慧其事云何答言是第二佛为法之将能随如来而转法轮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一切世间所有智慧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唯除如来而说偈言

无等正法轮  佛为世间转
舍利弗随转  以利益世间
谁能说其人  功德智慧海

时阿育王心大欢喜以十万金供养舍利弗塔合掌说偈言

我礼舍利弗  以恭敬心念
大慧离烦恼  为世间光明

优波笈多复示阿育王目揵连塔说言大王此是目揵连塔王当供养王问言其人功德神力云何长老答言佛说其神力弟子之中最为第一能以足指动天帝释最胜法堂亦能降伏难陀优波难陀龙王即说偈言

目揵连神力  佛说为第一
能以足指动  帝释最胜殿
降伏二龙王  难陀波难陀
神力功德海  无有能称量

时阿育王以十万金供养目揵连塔合掌说偈

最胜之神力  离生死苦恼
我今以顶礼  名闻目揵连

优波笈多复指示言此是摩诃迦叶塔应当供养阿育王问言其人功德云何长老答言于少欲知足乃至八种及头陀苦行佛说其人最为第一佛以半座与其令坐又以自身袈裟覆之摄受苦人受持法藏复说偈言

最胜大福田  行少欲知足
受持佛法藏  能摄苦众生
佛与其半座  及以衣覆身
无有人能说  其大功德海

时阿育王复以十万金供养大迦叶塔合掌说偈

常在山石窟  具少欲知足
除诸烦恼怨  获得解脱果
无比功德力  是故今顶礼

时优波笈多复示阿育王薄拘罗塔说言大王此是薄拘罗塔应当供养阿育王问言其人功德云何答言佛弟子中精进无病最为第一曾为人说一二句法时王令人以二十贝子供养其塔时有大臣问阿育王等是罗汉何故余塔皆以金供养而薄拘罗塔独与二十贝子以为供养阿育王言汝当听说

以智慧为灯  除于无明暗
住意为舍宅  少利益世间
是故以贝子  供养于其塔

是时二十贝子从塔处来著阿育王足时大臣见深生惊怪而说言此阿罗汉少欲之力乃至已入涅槃而不受施时优波笈多复将阿育王至阿难塔说言大王此阿难塔应当供养其是如来给事弟子能持佛语佛说其人弟子之中多闻第一而说偈言

是长老阿难  诸天人所贵
常护持佛钵  具足念慧心
多闻为大海  口说微妙语
方便正觉意  明了一切法
为诸功德藏  世尊所赞叹

时阿育王以十万金供养阿难塔大臣问言何故于此最胜供养阿育王答言当听我说

佛世尊法身  清净无与等
其能摄受持  故我上供养
其然佛法灯  除诸烦恼暗
其力故法住  故我上供养
如以牛迹水  不及于大海
阿难智慧水  不及佛智海
于修多罗中  佛与登王位
故我于今日  设最上供养

时阿育王供养已竟生大欢喜礼优波笈多足而说偈言

我今生人中  不失善业果
以先功德力  得作自在王
以不真实法  获得于真实
世尊舍利塔  庄严于世间
云何修苦行  于我所未作

时阿育王礼优波笈多足还其本国

阿育王经卷第二


校注

品第二【大】〔-〕【宫】 翻名闻【大】〔-〕【明】 翻无留【大】〔-〕【明】 留【大】苗【宋】【元】【宫】 翻恶【大】〔-〕【明】 以【大】下同已【宋】【元】【明】【宫】下同 门【大】间【宋】【元】【宫】 若【大】若乃【宋】【元】【明】若有【宫】 船【大】下同舡【宋】【宫】下同 地【大】舟【宋】【明】柁【元】【宫】 严【大】赍【宋】【元】【明】【宫】 伎【大】妓【宋】 在【大】于【宋】【元】【明】【宫】 言【大】答【宋】【元】【明】【宫】 今【大】令【宫】 育【大】育王【宋】【元】【明】【宫】 坐【大】坐卧【宋】【元】【明】【宫】 仙人住处【大】〔-〕【明】 翻苍色【大】〔-〕【明】 已【大】已立【宋】【元】【明】 人姓【大】〔-〕【明】 姓【大】生【宋】 翻正当【大】〔-〕【明】 石【大】法【宋】【元】【明】【宫】 婇【大】采【宋】【元】【宫】 又【大】又言【宋】【元】【明】【宫】 缨络【大】璎珞【宋】【元】【明】【宫】 娑【大】婆【宫】 翻姓【大】〔-〕【明】 翻摸实【大】〔-〕【明】 于日【大】日月【宋】【元】【明】【宫】 觉【大】学【宋】【元】【明】【宫】 㮈【大】奈【宋】【元】【明】【宫】 说【大】记【宋】【元】【明】【宫】 曾【大】尝【宋】【元】【明】【宫】 以【大】以十万【宋】【元】【明】【宫】 十【大】千【宫】 持【大】授【宋】【宫】记【元】【明】 灯【大】炬【宋】【元】【明】【宫】
[A1] 尔【CB】【丽-CB】弥【大】(cf. K30n1013_p0353c01)
[A2] 麁【CB】【丽-CB】鹿【大】(cf. K30n1013_p0354c0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阿育王经(卷2)
关闭
阿育王经(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