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经卷第四

鸠那罗因第四

是时阿育王于一日中起八万四千塔于是日中王夫人名钵摩婆底(翻有扶容华也)生一男儿形色端正眼为第一一切人见无不爱乐时有内人即白大王王有功德夫人生儿王闻欢喜而说偈言

我于今日  大生欢喜  我孔雀姓
名闻一切  宫人以法  由之增长

故名此儿名达磨(翻法)婆陀那(翻增长)即抱此儿示阿育王时王见已欢喜说偈

我儿目端严  为功德所造
光明甚辉曜  如优波罗花
以此功德眼  庄严于一面
其面貌端正  譬如秋满月

乃至阿育王命诸大臣而语之言汝等尝见此儿眼不诸臣答言臣于人中实所未见于雪山有鸟名鸠那罗此鸟之眼与其相似即说偈言

于雪山顶  有宝花处  鸠那罗鸟
而住其上  此儿二眼  类彼鸟眼

王便發言将此鸟来虚空上半由旬夜叉神闻其语下一由旬龙闻其语一念之顷夜叉之神即得鸟来时阿育王以鸟眼比儿眼见此二眼无有异相即以鸟名而以名儿复说偈言

大地人王  以可爱眼  鸠那罗名
说为儿名  是故大地  其名远闻

乃至鸠那罗长大为其纳妃妃名千遮那(翻金)摩罗(翻鬘花)时阿育王将鸠那罗往至鷄寺寺有上座六通罗汉名耶舍是时耶舍见鸠那罗未经几时应当失即白王言何故不令鸠那罗作其自业时阿育王语鸠那罗大德令汝所作汝当随之时鸠那罗礼耶舍足说言大德教我所作耶舍答言眼非是常汝当思惟即说偈言

汝鸠那罗  常思惟眼  无常病苦
众患所集  凡夫颠倒  由之起过

时鸠那罗于宫中静处独坐思惟眼等诸入为苦无常时阿育王第一夫人名微沙落起多往鸠那罗处见其独坐观其眼故而起欲心以手抱之而说偈言

以大力爱火  今来烧我心
譬如火烧膝  汝当遂我意

鸠那罗闻其言以手掩耳而说偈言

汝今于我所  不应说此言
汝今为我母  我则为汝子
今此非法爱  应当舍离之
何故为此事  开诸恶道门

时微沙落起多不遂意故心生嗔忿夫人又说偈言

爱心住汝处  而汝无爱心
汝心既有恶  不久须臾灭

鸠那罗答言

我今宁当死  以法而清净
不愿于生中  而起不净心
若有恶心者  失人天善法
善法既不全  依何而得生

微沙落起多恒伺其过而欲杀之于北有国名德叉尸罗拒逆不从阿育王时王闻之意欲自往大臣白王王今当令鸠那罗往不须自去时阿育王命鸠那罗而语之言汝往彼国答王尔时阿育王复说偈言

我于今者  闻其此言  虽为是儿
而是我心  以心念故  倍加庄严

是时阿育王即便令人严治道路老病死等悉令不现时阿育王与鸠那罗同载一车送之近路将欲分別手抱儿颈见鸠那罗眼啼泣而言

若有人见  鸠那罗眼  心欢喜故
有病皆除

是时有一相师婆罗门见鸠那罗不久失眼见阿育王唯观儿眼不缘余事见已说偈

王子眼清净  王观之欢喜
眼光明庄严  云何而当失
此国诸人民  见鸠那罗眼
一切皆欢喜  犹如天上乐
若见其失眼  一切当苦恼

乃至鸠那罗次第行至德叉尸罗国彼国人闻出半由旬严治诸道处处置水以待来众时诸人民即便说偈

德叉尸罗人  执宝甖盛水
及诸供养具  迎鸠那罗王

时王至已人民合掌而作是言我等迎王不为鬪诤亦不与彼大王相嫌但王所遣大臣在我国者为治无道愿欲废之是时人民以诸供具供养鸠那罗王迎至国中时阿育王身遇重病粪从口出诸不净汁从毛孔出一切良医所不能治时阿育王即语诸臣召鸠那罗还我当灌顶授以王位我于今者不贪身命时微沙落起多即便思惟若鸠那罗得作王者我必当死思惟已白阿育王言我能令王病得除愈一切医师不须令进时阿育王即受其语断诸医师时微沙落起多语诸医师门外男女病如王者可将其入时阿毘罗国有一人病如王不异时病人妇为觅医师说其病状医师答言将此人来我欲见之当为处药乃至妇人将此病者送与医师医师复送与王夫人时王夫人将此病者置无人处令破其腹出生熟二藏于熟藏中有一大虫虫若上行粪从口出虫若下行便从下出若左右行诸不净汁从毛孔出时王夫人磨摩梨遮以置虫边而虫不死复以毕钵以置虫边虫亦不死复以乾姜以置虫边虫亦不死乃至以大蒜置于虫边便即死时王夫人以如此事具以白王王于今者应当食蒜病即除愈王答言我是刹利不得食蒜夫人复言为身命故作药意食之乃至阿育王遂便食之虫死病除便利如本时阿育王清净洗浴语夫人言汝于今者当何所求随意与之夫人白王愿王七日听我为王王语夫人若汝为王必当杀我夫人又言过七日已我当还王时阿育王遂便许之夫人思惟我欲治鸠那罗今正是时是时夫人即便假作阿育王书与德叉尸罗人令取鸠那罗眼书中说偈

我今有大力  威名甚可畏
鸠那罗王子  于彼为罪过
今勅彼人民  挑取其二眼
今为此一事  汝等速为之

时王夫人作书已竟须齿牙印之阿育王眠夫人欲印书故便近王边王即惊觉夫人白王何故惊怖王答夫人我梦不祥见有鹫鸟欲取鸠那罗眼是故惊惧夫人答言王不须忧鸠那罗子今甚安隐第二更梦王复惊起语夫人言我今更梦如本不祥夫人问言梦复云何王答言我见鸠那罗头须发爪悉皆长利而不能言夫人答言其今安隐愿勿忧之乃至后时阿育王眠夫人即便以大王齿窃取印之遣使送与德叉尸罗人时阿育王又梦自齿悉皆堕落至明清旦澡洗已毕为身命故召相师来以梦所见具向其说语言汝当为我解释梦相师答言若人有此梦者儿当失眼不异失儿而说偈言

若人梦齿落  必当失儿眼
儿眼既已失  不异失于儿

时阿育王闻其此言即便起立合掌向四方神而呪愿言

今一心归佛  清净法及僧
世间诸仙人  于世为最胜
一切诸圣众  皆护鸠那罗

使者执书至德叉尸罗国是时彼国人民见此书至念鸠那罗故共隐此书而不与之不欲令其起于恶心彼诸人民复更思惟阿育大王其甚可畏心不敬信于其自儿尚欲取眼况于我等而不起恶复说偈言

今此鸠那罗  如大仙不异
于一切众生  皆能作饶益
彼阿育大王  而不起慈念
况于余众生  而能不残害

乃至彼人以书与鸠那罗鸠那罗得书已语诸人言若能取我眼者今随汝意时诸人即唤旃陀罗汝当挑取鸠那罗眼旃陀罗合掌说言我今不能何以故

若人于满月  能除其光明
是人当能除  汝面明月眼

是时鸠那罗即脱宝冠语旃陀罗言汝挑我眼我当与汝复有一人形貌可憎十八种丑语鸠那罗言我能挑眼时鸠那罗寻忆大德耶舍所说便说偈言

合会有离  是真实说  思惟此义
知眼无常  我善知识  能饶益者
是人说法  皆苦因缘  我常思念
一切无常  是师之教  深自忆持
我不畏苦  见法不住  当依王教
汝取我眼  我已摄受  无常真实

是时鸠那罗语丑人言汝当取我一眼置我手中我欲观之时此丑人欲取其眼无数诸人相与嗔骂而说偈言

眼清净无垢  如月在空中
汝今挑此眼  如拔池莲华

是无数人悲号啼哭是时丑人即出其眼置鸠那罗手中时鸠那罗以手受之向眼说偈

汝于本时  能见诸色  而于今者
何故不见  本令见者  生于爱心
今观不实  但为虚诳  譬如水沫
空无有实  汝无有力  无有自在
若人见此  则不受苦

是时鸠那罗思惟一切诸法悉皆无常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已语丑人言所余一眼随汝取之时彼丑人复更挑之置鸠那罗手中既失肉眼而得慧眼复说偈言

我于今者  舍此肉眼  慧眼难得
我今已得  王今舍我  我非王子
我今得法  为法王子  今从自在
苦宫殿堕  复登自在  法王宫殿

乃至鸠那罗知取其眼是微沙落起多而说偈言

愿王夫人  长受富乐  寿命常存
无有尽灭  由其方便  我得所作

是时鸠那罗妇千遮那摩罗闻鸠那罗失眼以念夫故至其夫所入多人处见鸠那罗失眼流血闷绝躄地傍人以水洒之令得醒悟啼泣说偈

眼光明可爱  昔见生欢喜
今见其离身  心生大嗔恼

鸠那罗语其妇言汝勿啼泣我自起业自受此报复说偈言

一切世间  以业受身  众苦为身
汝应当知  一切和合  无不別离
当知此事  不应啼泣

是时鸠那罗共其妇从德叉尸罗国还阿育王所二人生来未曾履地其身软弱不堪作业时鸠那罗善于鼓琴复能歌吹随其本路乞食济命渐渐游行至于本国欲入宫门时守门人不听其前既不得前而复还出住车马厩于后夜中鼓琴而歌歌曰我眼已失四谛已见复说偈言

若人有智慧  见十二入等
以智慧为灯  得解脱生死
三有中之苦  悉为自心苦
三有中之过  今应当知之
若欲求胜乐  当思十二入

时阿育王闻其歌声心大欢喜而说偈言

今此说偈  及闻鼓琴  似是我子
鸠那罗声  若是其至  何不见我

时阿育王命一人来我所闻声似鸠那罗而声清妙复兼悲怨闻此声故令我心乱如象失子而闻子声其心回遑不安其所汝可往看是鸠那罗不若是鸠那罗汝可将来乃至此人受教至车马厩至已见其无有二眼皮肤曝露不复可识还白大王王所令看是孤独盲人共其妇俱住车马厩非鸠那罗时阿育王闻其此言懊恼思惟而说偈言

如昔所梦见  鸠那罗失眼
今此盲人者  鸠那罗不疑
汝可更至彼  但将此人来
以思惟子故  其心不安隐

乃至此人受教更至其所语鸠那罗言汝是谁儿何所名姓鸠那罗复以偈答

父名阿输柯  增长姓孔雀
一切诸大地  悉为其所领
我是彼王子  名为鸠那罗
日法王佛  今为法王子

是时使人将鸠那罗及其妇至宫中时阿育王见鸠那罗风日曝露以草弊帛杂为衣裳形容改异不复可识时阿育王生心疑惑而语之言汝是鸠那罗不答言我是阿育王闻闷绝堕地傍人见王而说偈言

王见鸠那罗  有面而无眼
以苦恼烧心  从床堕于地

傍人以水洒王令其得醒还至坐处抱鸠那罗置其膝上复抱其颈啼哭落泪手拂头面忆其昔容而说偈言

汝端严眼  今何所在  失眼因缘
汝今当说  汝今无眼  如空无月
形容改异  谁之所作  汝昔容貌
犹如仙人  谁无慈悲  坏汝眼目
汝于世间  谁为怨仇  我苦恼根
由之而起  汝身妙色  谁之所坏
懊恼心火  今烧我身  譬如霹雳
摧折树木  懊恼之雷  以破我心
如此因缘  汝今速说

时鸠那罗以偈答言

王不闻佛言  果报不可
乃至辟支佛  亦所不能免
一切诸凡夫  悉由业所造
善恶之业缘  时至必应受
一切诸众生  自作自受报
我知此缘故  不说坏眼人
此苦我自作  无有他作者
如此眼因缘  不由于人作
一切众生苦  皆亦复如是
悉由业所作  王当知此事

时阿育王为懊恼火以烧其心复说偈言

汝但说其人  我不生嗔心
汝若不说者  我心乱不安

时阿育王知是微沙落起多所作唤微沙落起多而说偈言

汝今为大恶  云何不陷地
今汝不为法  于我为大过
汝今既为恶  从今舍于汝
犹如行善人  舍不如法利

时阿育王嗔火烧心见微沙落起多复说偈言

我于今者  欲出其眼  欲以铁锯
以解其身  以斧破身  以刀割舌
以刀截颈  以火烧身  令饮毒药
以除其命

阿育王说如此事欲治微沙落起多鸠那罗闻深生慈心复说偈言

微沙落起多  所为诸恶业
大王于今者  不应便杀之
一切诸大力  无过于忍辱
世尊之所说  其最为第一

时阿育王不受儿语以微沙落起多置落可屋以火焚之又复令杀德叉尸罗人是时比丘生疑问大德优波笈多鸠那罗先造何业今受此报大德答言长老当听过去久远于波罗㮈国有一猎师至雪山中多杀群鹿又于一时复往雪山时雷电霹雳有五百鹿以怖畏故入石窟中时此猎师见诸群鹿即便捕之一切皆得得已复作是念若皆杀者肉当臭烂无如之何我当挑其两眼使其不死而不知去后渐杀之作是念已一切挑眼长老于意云何先猎师者鸠那罗是以其挑鹿眼故于无数年常在地狱从地狱出生于人中五百世中常被挑眼今是最后余残果报比丘又问以何因缘生于大姓得端严眼复得罗汉答言诸长老听过去久远人寿四万岁时有佛正觉名迦罗鸠村出现于世是时如来于一切世间所应作者皆已作讫入无余涅槃时有一王名曰输颇(翻庄严)为佛世尊起四宝塔时王命过弟不信佛起塔珍宝悉皆密取唯土木在一切人民见塔毁坏懊恼發声时有长者子问彼诸人汝等何事懊恼發声诸人答言世尊之塔本有四宝不谓于今悉皆毁散是故我见懊恼發声时长者子即以四宝如本庄严复令高广有胜于初又起金像以置塔中所作已讫复發愿言迦罗鸠村大为世间师愿我后师亦如今日比丘当知昔长者子即鸠那罗是此其修治迦罗鸠村大如来塔故今得生于大姓之中以其造作如来像故今所得身端严第一以其發愿值善师故今得释迦牟尼为师及见四谛

阿育王经卷第四


校注

缘【大】缘品【明】 第四【大】〔-〕【宫】 翻有扶容华也【大】〔-〕【明】 也【大】〔-〕【宋】【元】【宫】 翻法【大】〔-〕【明】 翻增长【大】〔-〕【明】 目【大】自【宋】【元】【明】【宫】 龙【大】神【宋】【元】【明】 说【大】以【宋】【元】【明】【宫】 故【大】于【宫】 千【大】干【宋】【元】【明】【宫】 翻金【大】〔-〕【明】 翻鬘花【大】〔-〕【明】 鬘【大】缦【宋】【元】【宫】 眼【大】其眼【宋】【元】【明】【宫】 常【大】当【宋】【元】【明】【宫】 膝【大】藤【宋】【元】【明】【宫】 夫人又【大】即【宋】【元】【明】【宫】 住【大】往【宋】【元】【明】【宫】 令【大】领【宋】【元】【明】【宫】 言【大】言唯【宋】【元】【明】【宫】 门外【大】外间【宋】【元】外闻【明】【宫】 病【大】痛【宫】 毕钵【大】荜茇【宋】【元】【明】 乾【大】干【宋】【元】【明】【宫】 便即【大】即便【宋】【元】【明】【宫】 送【大】送之【宋】【元】【明】【宫】 意【大】想【宫】 苦【大】若【宫】 常【大】长【宋】【元】【明】【宫】 千【大】干【宋】【元】【明】【宫】 日【大】曰【宋】【元】【明】【宫】 弊【大】币【宋】【元】【明】【宫】 异【大】*易【宋】【元】【明】【宫】* 而无【大】无有【宋】【元】【明】【宫】 脱【大】说【宋】【元】【明】【宫】 作【大】生【宋】【元】【明】【宫】 云【大】如【宋】【元】【明】【宫】 㮈【大】奈【明】 于【大】〔-〕【明】【宫】 年【大】年中【明】【宫】 大【大】驮【元】【明】 翻庄严【大】〔-〕【明】 庄【大】疾【宋】【宫】 大【大】*駄【宋】*【元】*【明】*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阿育王经(卷4)
关闭
阿育王经(卷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