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第十二

五代

后梁

朱氏都汴迁洛二主共十七年

丁卯(梁)(太祖开元)
(唐)(李克用天佑四)
(秦)(李茂贞)
(吴越)(武肃王钱镠)
(楚)(武穆王马殷)
(荆南)(南平高季兴)
(吴)(景帝杨渥)
(闽)(太祖王审知)
(蜀)(王建)
(南汉)(刘隐)

梁太祖本名温僖宗赐名全忠至是受唐禅即位更名晃○闽太祖请雪峰玄沙入内求示心法二师唤云大王志心听取幻化空身是大王法身知见了总是大王本源自性天真佛大王心心如木石去如虗空去观心无心从妄想起我心自空即悟实相百千三昧智慧俱在大王心大王今既已知本性一时放下不得別生丝发许也此名无功之功功不虗弃此是佛祖玄旨愿大王發大弘愿保持取作佛去莫受轮回不可容易王礼二师曰百生庆幸得逢指示二师向王言但念念常空寂日用有大果因但布施广作利益竝为助道之门不拘有无之见一切自在但日日修无功用道王拜谢舍金二十铤二师各不受王又问玄沙此一真心本无生灭今此一身从何而有师曰此本源真性自徧周法界为妄想故有一点识性从父母妄缘而生便即传命受千般苦身有轮回佛者觉也大王既知觉了不落恶趣但请大王频省妄念归真合道大王作礼信受奉行(雪峰录)

戊辰(开平二)
(唐)(李克用病笃庄宗存勗立)(五)
(蜀)(武成元)

三月雪峰存禅师示疾闽王命医诊视师曰吾非疾也竟不服药五月二日游蓝田归澡身中夜入灭寿八十七腊五十九师住山四十余年法席之盛卓冠天下学者冬夏千五百人闽王雅隆其道为之增宇设像铸钟以严其山优施以充其众时迎馆于府请求法论(见)○十一月玄沙师备禅师示寂(僧宝传云十二月)师初住梅溪后居玄沙一时天下丛林海众皆望风钦服闽帅王公待以师礼学徒垂千人室户不闭师应机接物垂三十年所演法要有大小录行于世寿七十五腊四十四闽帅赐号宗一禅师(五灯)

己巳(三)
(唐)(庄宗)(六)
(吴)(隆演)
(二)

云盖志安禅师(一本曰志元非)一日衡山道正表奏湖南马王乞与师论义王遂请师至具云茶罢师就大王借一口剑乃握剑问道正云尔本教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什么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甚么精道得即不斩道不得即斩道正无语拜求悔过安为王曰识此人否王曰识安曰谁王曰道正安曰不是其道若正合对得臣僧只是无主孤魂王大悦因斯道门不复纷纭(五灯)

庚午(四)
(七)
(三)

南岳惟劲头陀集光化以来宗师机缘为续宝林传四卷○钦山文䆳禅师初岩头雪峰率师游方二大士各承德山印记师虽屡激扬而终然凝滞后于洞山言下發解年二十七乃住钦山师一日与道士论义士立义曰麤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师曰道士是佛家奴士曰大麤生师曰第一义何在道士无语(五灯)

辛未(乾化元)
(八)
(蜀)(永平元)
(南汉)(刘岩)

重云晖禅师深入圭峰石壁间见磨衲数珠忽忆前身道具因就建寺方薙草有祥云出众峰间遂名曰重云虎豹皆自引去又塞龙潭龙亦移他处后唐明宗赐额曰长兴初晖居洛京中滩日以施水给药为事有癞比丘求师洗摩师为之无难色俄有神光异香忽失所在(五灯)

壬申(二)
(九)
(南汉)

湖州道场山如讷禅师自翠微受诀乃止道场山薙草卓庵学徒四至遂成禅苑

癸酉(均王乾化三)
(唐)(灭燕)
(三)

杭州瑞应幼璋禅师请吴越钱王每年于天台山建金光明道场诸郡黑白大会逾月而散光明大会始于师也(五灯)

甲戌(四)
(十一)
(四)

四月六日投子大同禅师示寂(一云乙亥)寿九十六谥慈济大师

乙亥(真明元)
(十二)
(五)

石门蕴禅师自得旨于青林虔初住黄岳兰若未几迁夹山道由潭州时楚王马氏出城延接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大道师曰好大哥御驾六龙千古秀玉街排仗出金门王大喜延入天册府供养师应机多云好大哥时称大哥和尚

丙子(二)
(十三)
(蜀)(□正元)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常以杖荷一布囊并破席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日市见物则乞或醯盐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投囊中时号长汀子师卧雪不沾而每示吉凶必应常在街立僧问和尚在这里作么曰等个人曰来也师曰汝不是这个人师曰乞我一文钱是年(一云三年丁丑)三月师将示灭于岳林寺廊下端坐磐石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乃安然而化其后复现于他州亦负布袋而行四众竞图其像师有歌偈行于世

丁丑(三)
(十四)
(蜀)(天汉元)
(汉)(乾享元)
戊寅(四)
(十五)
(光天元)
(二)

龙湖普门禅师一日集徒曰吾将他适院事付聪教二门人乃说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敛目时齐听取寺众凄然坚请且为佛法住世师曰汝等岂不知达磨只履西归普化全身脱去之旨耶何以去来生灭视吾也既而跨虎凌晨抵信州应供到彼斋僧方集供罢就长者更覔一分与行者长者谓师独行不诺所请遂覔水一盂撰拄杖为虎高驭而去至开元寺而龙湖寺僧至彼追之乃祝之曰吾不复归山中已有聪禅师矣故龙湖无开山祖师之塔惟有跨虎庵基为古今之证又有禅师照水自写真像至今存焉𠡠谥圆觉禅师凡有祈祷其应如响而院前有师所坐之杉至今间生异华(別本谓示寂者非也)

己卯(贞明五)
(十六)
(吴武义元)
(蜀)(顺正公衍乾德年)(三)

正月鄂州青平山令遵禅师归寂谥法喜禅师

庚辰(六)
(十七)
(二)
(二)
(四)

漳州罗汉琛禅师初參玄沙与慧球齐名号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韬晦漳州牧王公请住城西石山地藏十余年接法眼及善修洪进山主三人后迁止罗汉破垣败箦人不堪其忧非忘身为法者不至

辛巳(龙德元)
(十八)
(吴)(睿湟传顺义元)
(三)
(五)

九峰虔禅师先是马祖殁于豫章开元寺百丈等塟舍利于海昏石门百丈庐塔十余年乃㳂冯川上车轮峰逢司马头陀劝百丈留止因不复还石门虔自九峰往游焉遂成法席为泐潭第一世继百丈遗踪也是年安坐而化谥大觉塔曰圆寂

壬午(二)
(十九)
(二)
(四)
(六)

杭州龙册寺顺德怤大师自雪峰得旨初住越州镜清学者奔凑副使皮光业谓人曰怤师高论人莫窥其极也次钱王欲广府中禅会命居天龙寺始见师乃曰真道人也致礼勤厚由是吴越盛于玄学其后又创龙册寺延请居焉(五灯)

癸未(三)
(唐同光元)
(三)
(五)
(七)

九月十三日龙牙遁禅师趺坐而化寿八十九夏六十九师有偈颂行于世○二月唐庄宗李存勗即位于晋阳十月灭梁○梁二主十七年国除

后唐

李氏(都邺迁洛四主十四年)

甲申(唐庄宗同光二秦)
(吴越)
(楚)
(南平)
(吴四)
(闽)
(蜀六)
(汉八)

京兆蚬子和尚事迹颇异居无定所自印心于洞山混俗闽川不畜道具不循律仪冬夏一衲逐日㳂江岸采掇𫚥蚬以充其腹暮即宿东山白马庙纸钱中居民目为蚬子和尚华严静禅师闻之欲决真假先潜入纸钱中深夜师归严把住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遽答曰神前酒台盘严放手曰不虗与我同根生严后赴庄宗诏入长安师亦先至每日歌唱自拍或乃徉狂泥雪去来俱无踪迹厥后不知所终(五灯)○庄宗诏兴化奖禅师入内帝执弟子礼扣问宗旨颇有契会帝一日曰朕收复中原得一颗明珠未有人酬价师曰请陛下珠看帝以手舒开幞头脚师曰君王之宝谁敢酬价

乙酉(三秦王)(从曮)

京兆华严休静禅师自东山得旨初住福州东山华严未几庄宗征入辇下大阐玄风一日庄宗请入内斋见众僧看经唯师与徒众不看帝问师为甚不看经师曰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帝曰师一人即得徒众为甚也不看师曰师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孤踪帝曰众僧为甚么总看经师曰水母元无眼求食须赖虾帝曰既是后生为甚么却称长老师曰三岁国家龙凤子百年殿下老朝臣师后于平阳示灭谥宝智禅师(五灯)○西蜀禅月大师贯休示寂○兴化奖禅师示灭

丙戌(明宗)(亶)(天成元)
(吴越宝正元)
(六)
(闽惠宗)
(蜀)(知祥)(二)
(二)

四月庄宗殂明帝即位○东京普净院常觉禅师初访归宗章闻法省悟因游上都于丽景门外独居二载间有北隣信士张生请师供养张有悟入乃设榻留宿至夜与妻窃窥见师体遍一榻头足俱出及令婢仆视之即如常倍加钦慕曰弟子夫妇垂老今愿割前堂以裨丈室师欣然受之至天成三年遂成大院赐额曰普净(五灯)

丁亥(二)
(吴乾贞元)
(三)

四月瑞龙璋禅师从钱王乞坟王笑曰师便尔乎遣陆仁璋于西关建塔塔毕璋往辞钱王嘱以护法恤民还而坐化寿八十七坐七十夏

戊子(天成三)
(三)
(二)
(汉大有元)

闽王延钧度民二万为僧由是闽中多僧(通鉴)○秋罗汉琛禅师沐浴安坐而化寿六十二○扣水澡光古佛初參雪峰峰曰子异日必为王者师后自鹅湖归温岭结庵(今永丰寺)继居将军岩二虎侍侧神人献地为瑞岩院学者争集尝谓众曰古圣修行须凭苦节吾今夏则衣楮冬则扣氷而浴故世人号为扣氷古佛后住灵曜至是年应闽主之召延居内堂敬拜曰谢师远降赐茶次师提起槖子曰大王会么曰不会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辞至十二月二日沐浴升堂告众而逝王与道俗备香薪茶毗祥耀满山舍利五色塔于瑞岩正寝谥妙应法威慈济禅师自是至今远近祷祈灵异非一

己丑(四)
(四)
(南平)(从诲)
(吴大和元)

东京普净院常觉禅师以时机浅昧难任极旨乃曰我宁不务开法由是每月三八施浴僧道万计师尝谓诸徒曰但得慧门无壅则福何滞哉(五灯)○闽永福县高盖院有山若宝盖初有徐仙弟妹七人上升齐建元有陈慧炬禅师谢智著侍者绝粒坐禅后俱坐化今二真身俱在至是闽王封山曰西岳焉(长乐集)

庚寅(长兴元)
(秦)
(吴越五)
(楚)
(二)
(三)

云门文偃禅师初參睦州州见来便闭门师三扣门州云作什么师曰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州才开门师拶入州擒住云道道师惊不暇答州推出曰秦时𨍏轹钻随掩其扉损师右足师从此悟入州即指师见雪峰到雪峰决择久之遍访诸方晚游广中灵树敏请为第一座先是敏不请首座有劝请者敏曰吾首座已出家久之又请敏曰吾首座已行脚悟道久之又请敏曰吾首座已度岭矣及师至敏迎笑曰奉迟甚久何来暮耶即命之偃不辞而就职俄广主刘王将兴兵就敏决可否敏前知之手封奁子语侍者曰王来出以似之乃怡然坐化王果至闻敏已化大惊问和尚何时得疾而遽亡耶对曰师不曾有疾适封一奁子令候王至呈之王开奁得一帖子书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王于是请偃继其法席又迎至府开法久之迁住韶阳云门山学者望风而至

辛卯(长兴二)
(吴越宝正六)
(楚王希声)
(南平)
(吴睿王)(大和三)
(四)

汝州风穴沼禅师初游方參镜清怤不契北游襄寓止华严遇南院侍者守廓默悟南院宗旨廓使更见南院院一见喜之于是从容承禀日闻智证院曰汝乘愿力来荷大法非偶然也穴依止六年辞去是年至汝州见草屋数椽依山问于田父父曰古风穴寺岁饥众弃去余佛像鼓钟耳穴入留止日乞村落单丁者七年檀信为新之成丛林

壬辰(三)
(楚王希范)
(四)
(五)

五月十七日长庆稜禅师归寂师两处开法徒众一千五百化行闽越二十七载寿七十九(传灯)○八月六日吴奉化军陆元浩撰庐山仙居洞永安禅院记略曰尧舜为君仁化唯该于域内周孔设教轨仪但备于寰中尚乃千古从风百王禀敬而况释氏兴世妙用难思慈悲遍洽于含生行愿广弘于沙劫永安院唐僧如义卜焉至是众请惠从长老来住兴旧院云(庐山记)

癸巳(四)
(吴越)(穆文王元瓘)
(五)
(闽龙启元)
(六)

十一月明帝殂闵帝从厚即位○契如庵主初于玄沙得旨乃隐于小界山刳大杇杉若小庵但容身而一日清豁冲照二长老访师颇味高论不觉及夜睹豺虎奔至庵前自然驯绕二公寻于大章山创庵请师居之两处孤坐垂五十二载而卒

甲午(唐潞王清泰元)
(六)
(二)
(蜀明德元)
(七)

四月潞王从珂兵至闵帝出奔潞王即位○天台国清静上座初于玄沙言下悟入后居天台三十余载尝有问心念纷飞未明摄伏师答却将纷飞之心以究纷飞之处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云云)师因睹教中幻义述偈曰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诸过恶应无咎云何所作业不忘而借佛慈兴接诱有小静上座答曰幻人兴幻幻轮围幻业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诸幻苦觉知如幻幻无为今国清遗踪在焉

乙未(二)
(吴天祚元)
(闽永和元)
(蜀楚)(恭孝王昶明德二)
(八)

法眼文益禅师初遇罗汉琛琛问山河大地与自己是同是別师曰同琛竖两指曰两个师有省乃求决择顿明大事久之卓庵而居次历江外至临川州牧请住崇寿有僧子方參因举万象之中独露身方乃大悟自是诸方存知解者翕然而至始则行行如也师微以激發皆渐而服膺海參之众常不下千计未几道化闻于江表金陵国主重师之道迎居报恩号净慧禅师次迁清凉(五灯)

丙申(清泰三)
(二)
(闽)(康宗昶通文元)
(三)
(九)

十月石敬塘兵至而帝自焚死十一月敬塘即位改元天福○唐国除○时胤孙罢归田里初学韩文多斥释氏后学佛有悟乃撰法喜集佛国记行于世时人曰侫清泰不彻乃来侫佛(本传)

后晋

石氏都沐二主十一年

丁酉(晋高祖天福二)
(唐)(烈祖李升受吴禅改升元元)
(二)
(四)
(十)

正月风穴沼禅师州牧闻其风尽礼致之上元日开法嗣南院○八月杭州龙𠕋寺顺德大师道怤示寂黑白哀号制服者甚众寿七十四师三处开法有语录(五灯)

戊戌(三)
(二)
(三)
(蜀广政元)
(十一)

夏石亭光涌禅师无疾而化寿八十九坐七十夏(一云丁酉年)○温州马大卿梦五百僧抵其家假馆翌日有五百罗汉像迎过其门马君感异以屋借之时出光异遂舍宅为寺号罗汉寺(皇朝祥符赐崇信寺额俗犹呼罗汉是坊本名清政易为从善亦因寺名也见永宁编)

己亥(四)
(三)
(闽)(景宗曦永隆元)
(二)
(十二)

圆通缘德禅师初參襄州清溪进久之江南李氏有国日德混迹南昌上蓝宋公齐丘至游经堂僧众趍迎师阅经自若公旁立睨之师不甚顾答公问上座看甚经师举示之公异焉力请住舍利幽谷双岭诸刹师无所事去留所至颓然默坐而而学徒自成规矩平生著一衲裙以绳贯其褶处夜伸其裙以当被(僧宝)○上天竺僧道翊一夕见山间光明往视之得奇香木乃命良工刻成观音像白光焕發夜亡列烛之光昼掩太阳之景圣像既成灵感尤盛乾祐戊申岁有僧从勋见曰吾游洛得古佛舍利一颗宝之久矣今愿置菩萨毫相中可以助其神翊师从之至今舍利或现顶冠肉髻间(观音文)

庚子(五)
(四)
(二)
(三)
(十三)

闽王曦度民为僧万一千人(通鉴)○庐州佛手岩行因禅师自鹿门真得法寻抵庐山佛手岩下有石窟可三丈余师宴处其中江南李主三召不起坚请就栖贤开堂不逾月潜归岩室后示微疾谓侍僧曰日午吾去矣及期下床行数步屹然立化李主备香薪茶毗建塔(五灯)

辛丑(六)
(吴越)(文穆王元瓘薨)
(五)
(三)
(四)
(十四)

闽王于城南西阜建石塔七层功未半而光發如盖者三夕既成而光耀际天者又三夕王慰幸遂额曰净光而于其下建僧宇焉(长乐集)

壬寅(七)
(吴越)(忠献王弘佐)
(六)
(五)
(汉)(殇帝玢光天元)

天台韶国师初參龙牙遁禅师疎山矮师叔见知识五十四人刮磨搜剥穷极隐秘不知端倪心志俱疲至曹山但随众而有僧问法眼曰十二时中如何得顿息万缘去眼曰空与汝为缘耶色与汝为缘耶言空为缘则空本无缘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韶闻悚然异之又有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眼曰是曹溪一滴水韶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氷释感涕沾衣眼曰汝当大宏吾宗行矣无自滞于是游天台观智者遗踪如故居睠然有终焉之心

癸卯(晋齐王)(重贵)(八)
(唐)(元宗景保大元)
(闽)(福恭懿王延政天德元)
(汉)(中宗成乾和元)

法眼禅师因江南李主请入内庭见牡丹花主索师诗师乃颂云拥毳对芳丛由来逈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艶异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王顿悟其意

甲辰(开运元)
(二)
(二)
(七)
(二)

江南上元县一民暴死三日复苏云至一殿庭忽见先主樏械甚严民惊问曰主何至此曰吾为宋齐丘所误杀和州降者千余人冤诉囚此汝既得还仗汝归语嗣君凡寺观鸣钟当延之吾受苦唯闻钟则暂休或能为造一钟尤善吾在位尝与于阗国交聘遗吾一玉天王像吾甞置于髻后藏于瓦棺寺佛左膝人无知者汝以此事为验民既还家遂乞见主具白之主亲诣瓦棺剖佛膝得之感泣遂立造一钟于清凉寺镌其上云荐烈祖孝高皇帝脱幽出厄以玉像建塔塟于蒋山(出法苑)○刘煦授司空平章事撰旧唐史佛祖异迹并载之(至本朝欧阳公撰唐书始皆删去)

乙巳(二)
(三)
(闽)(天德三为唐灭)
(八)
(三)

□□兴圣国师神晏示寂师自闽王请住山三十余年学徒云集闽王礼重常询法要寿七十三○京兆永安善静禅师初參乐晋安禅师寻归乡节帅创永安禅苑以居之徒众五百明年嘱累讫右脇而化寿八十九谥净悟大师

丙午(三)
(四)
(九)
(四)

吉州禾山无殷禅师初參九峰䖍虔没游庐陵止禾山大智院学者云集南唐后主闻其名诏至金陵问法久之命居杨州祥光院恳辞归山以翠岩院乃江西胜槩逐诏居之时上蓝院复虗其室命师来往阐化赐号澄源禅师(五灯)○明年正月晋出帝为契丹所执国亡

后汉

刘氏都汴(初即位太原后都大梁)二主共四年

丁未(汉高祖)(天福十二)
(吴越)(忠献王□佐卒)
(楚)(文昭王希范)
(南平)(文献王)
(唐)(元宗保大五)
(蜀楚)(恭孝王广政□)
(汉)(中宗乾和五)

三月汉高祖即位帝初名知远更名暠○七月清化全怤禅师安然坐逝寿六十六(一云丙午年示寂溈仰宗至此不嗣)○吴越忠懿王留心释教嗣位之初凡两浙诸郡名山圣迹之处皆赐金帛创建伽蓝香火福州支提山乃天冠菩萨道场王施七宝铸天冠像一千身仍创寺宇宏丽甲于七闽(五灯)

戊申(乾祐元)
(吴越)(忠懿王俶)
(楚)(王希广)
(六)
(十一)
(六)

正月汉高祖崩隐帝承祐立○云门大师法道大行往来学徒不下千人广主屡请入内问法待以师礼一日王问云何是禅门云大王有问山僧对一日王斋众僧次问师曰灵树果子熟也未师云甚么年得信道生王曰熟也师曰切莫忘却王大悦赐号匡真禅师是年七月王迎师至内问道九月师辞还山○洞山初禅师初參云门门问近离甚处曰查渡又问夏在甚处曰湖南报慈又问几时离彼曰八月二十五曰放尔三顿棒初惘然良久又问适来祇对无过何蒙赐棒门呵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初默悟其旨曰他日正当于无人烟处不畜一粒米供养十方僧即日辞去北抵襄汉至是众请住洞山易律为禅学徒奔凑

己酉(隐帝乾祐二)
(楚)(保融)
(七)
(十二)
(七)

四月十日云门偃禅师以表辞广主垂戒学徒端坐而逝法嗣六十一人○风穴沼禅师值宼依郢州牧宼平汝州宋太师施第为宝坊号新寺迎师居之法席冠天下学者自远而至(偽周广顺元年赐寺名广慧)○韶国师初寓止白沙时吴越忠懿王以国子刺台州雅闻韶名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礼日夕问道韶曰他日当为覇主无忘佛恩至是王嗣国位剏寺遣使迎师至尊事之以为国师师所说法简而要扫去枝叶故人皆易悟

庚戌(三年)(帝遇弑汉国除)
(楚)(恭孝王希蕚)
(八)
(十三)
(八)

吴越钱王命杭州报恩寺慧明大师入府问法命住资崇院开堂说法时有天龙禅师等问道师应机垂答词旨的切王大悦密契其道命师居之即赐圆通普照大师(联芳)○庐山化城寺昔正觉大师宴处有悟海大师来革前基架云梯险剪石飞泉一纪而成功焉(卢山记)

后周

郭氏都汴三主十年

辛亥(周太祖广顺元)
(北汉)(刘旻乾祐四)
(吴)(越)(楚王)(希崇)
(楚)
(唐保大九)
(蜀十四)
(南汉九)

正月周太祖即位○吴越钱王命永明道潜禅师入府授菩萨戒赐号定慧慈化禅师一日潜欲请塔下罗汉铜像过新寺供养王曰善矣昨夜梦十六尊者乞随师入寺何昭应之若是于师号加应真二字留潜于府问道两月还山

壬子(二)
(五)
(刘言)
(十)
(十五)
(十)

南院慧颙禅师示寂○智觉延寿禅师初为华亭镇将因见渔船万尾戢戢恻然以钱易之放于江乃弃家投师剃发自受具衣不缯纩食无重味持头陀行尝习定天台天柱峰之下有乌巢衣𫌇中时韶国师眼目世间北面而师事之韶曰汝与元师有缘他日大作佛事惜吾不及见耳师既得旨初说法于雪窦山

癸丑(三)
(六)
(玉逵)
(十一)
(十六)
(十一)

韶国师因吴越僧义寂曰智者之教年祀寖远必多散失唯新罗国有善本愿借禅师慈力致之使再开东土人天眼目于是师以闻忠懿王王乃遣使航海传写以还迨今圣教具备者皆忠懿王与韶国师之力而韶适与智者同入疑其后身也

甲寅(显德元)(太祖崩世宗立)
(七)
(十二)
(十七)
(十二)

正月南唐节度凭延巳撰开先院略曰皇上诏以庐山书堂旧基为寺延巳肆觐于京上于便殿语事次因曰庐山书堂已为寺矣朕闻古先哲王握图御宇唯德是务与善同归久于其道天下化成恒沙如来出世济俗依空说性性外无空信则修崇悟则解脱使人趍清净之域息贪兢之心民用以淳理又何远是则菩提之教与政通焉朕今兴建伽蓝以居禅众示人至理亦助化之端也延巳奏以寺已成功足使迷者得于陆之渐达者登不二之门非圣人用心其孰能与于此乎云云(庐山记)○杭州龙兴宗靖禅师初參雪峰得旨钱王命居龙兴有众千余王屡延入府署六通大师是年十二月示灭寿八十四

乙卯(周世宗显德二)
(北汉)(孝和□□乾祐八)
(十三)
(十八)
(十三)

二月世宗诏并省天下无额寺院凡三千余所○九月敕立监铸钱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磬铃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悉令输官给其直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且佛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尚欲割截布施况此铜像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由是群臣不敢言(通鉴)○时镇州大悲观音铜像极灵州之士民愿以钱代制不许方毁其背群力皆堕腕而死遂停其半后未四年世宗發疽于背而崩我宋 太祖 太宗皇帝目击其实迹由是益坚钦信故受命之初复兴天下佛寺(欧阳外传)○时有沙门法敏苦谏不纳乃为之著显验论(北山录)○诏郡国岁造僧帐凡死亡还俗者以时阙落之僧帐自此而始(统纪)

丙辰(三)
(九)
(周行逢)
(十四)
(十九)
(十四)

重云晖禅师住山四十余年节度使王彦超微时甞从晖游欲为沙门晖曰汝世缘深当为我家垣墻彦超后果镇永兴申弟子之礼是年夏诣永兴与彦超別嘱以护法超泣曰公遂忍弃弟子乎晖笑曰借千年亦一別耳七月二十四日书偈曰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往来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別处事涉有憎爱待他摧毁时彼此无妨碍乃跏趺而化寿八十四

丁巳(四)
(北汉天会元)
(十五)
(二十)
(十五)

清凉法眼文益禅师自住清凉朝夕开法诸方丛林咸仰风化致异域有慕其法者涉远而至师调机顺物斥滞磨昏应病与药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是年(僧宝传云五年戊午)七月示寂江南李主驾至慰问甚勤闰月望沐浴辞众趺坐而逝停龛三七颜貌如生寿七十四腊五十四公卿李建勋而下素服奉全身建塔谥大法眼禅师后重谥大智藏大导师

戊午(五)
(二)
(唐交泰元)
(二十一)
(南汉)(𬬮天宝元)

金陵报恩院清护禅师初于鼓山国师言下發明寻金陵国主命居长庆显德初退归建州卓庵节度陈诲创报恩禅苑坚请住持开宝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坐化师操行孤标二十年不服绵绢唯衣纸布辞藻札翰并皆冠众

己未(六)
(二)
(二十二)
(二)

世宗北伐六月病背痈糜溃而殂于道寿三十九恭帝宗训即位时年七岁

庚申(显德七)

正月恭帝禅位于我宋太祖皇帝改元建隆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之十二(终)


校注

开平疑开元 孤疑狐 晋疑普
[A1] 已【CB】巳【卍续】
[A2] 己【CB】已【卍续】
[A3] 谥【CB】谥【卍续】
[A4] 敛【CB】歛【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谥【CB】谥【卍续】
[A7] 谥【CB】谥【卍续】
[A8] 谥【CB】谥【卍续】
[A9] 谥【CB】谥【卍续】
[A10] 谥【CB】谥【卍续】
[A11] 己【CB】巳【卍续】
[A12] 己【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己【CB】巳【卍续】
[A19] 巷【CB】[廿/大/(夗-夕)]【卍续】
[A20] 己【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但【CB】伹【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韶【CB】诏【卍续】
[A25] 谥【CB】谥【卍续】
[A26] 刺【CB】剌【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谥【CB】谥【卍续】
[A30] 谥【CB】谥【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释氏通鉴(卷12)
关闭
释氏通鉴(卷1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