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开元禅寺住持传法赐紫慧通大师 了一谨募众缘恭为今上 皇帝祝延 圣寿文武官僚资崇 禄位圆成雕造 毗卢大藏经板一副旹绍兴戊辰闰八月 日  谨题

天圣广灯录都帙目录   〔宋实〕

天圣广灯录卷第一  叙天竺释迦佛下录 释迦牟尼佛天圣广灯录卷第二  天竺祖师八人 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第二祖阿难尊者 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第四祖优波毱多尊者 第五祖提多迦尊者 第六祖弥遮迦尊者 第七祖婆须蜜尊者 第八祖佛陀难提尊者天圣广灯录卷第三  天竺祖师七人 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第十祖胁尊者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第十二祖马鸣尊者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第十四祖龙树尊者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天圣广灯录卷第四  天竺祖师七人 第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 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第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天圣广灯录卷第五  天竺祖师五人 第二十三祖勒那尊者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天圣广灯录卷第六  中国祖师一人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天圣广灯录卷第七  唐朝祖师五人 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 第三十祖僧璨大师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师 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天圣广灯录卷第八  中华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下法嗣 潭州南岳山观音院怀让禅师  潭州南岳山观音院怀让禅师下法嗣 江州马祖道一大寂禅师  江州马祖道一大寂禅沙下法嗣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下法嗣 筠州黄檗鹫峰山断际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九 洪州大雄山百丈智海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十南岳山怀让禅师第四世  筠州黄檗山希运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镇州临济院义玄慧照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一 镇州临济院义玄惠照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二南岳观音院怀让禅师第五世  镇州临济院义玄惠照禅师法嗣(十人见录) 魏府大觉禅师 镇州宝寿沼禅师 镇州三圣惠然禅师 齐耸禅师 定州崔禅禅师 镇州万寿禅师 涿州秀禅师 魏府兴化存奖禅师 幽州谭空禅师 浙西善权彻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三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五世  临济惠照义玄禅师法嗣(十四人见录) 云山禅师 襄州历村禅师 金沙禅师 鄂州灌谿志闲禅师 沧洲米仓禅师 新罗国智异山禅师 允诚禅师 𣵠州尅符道者 桐峰庵主 杉羊庵主 虎谿庵主 覆杯庵主 定上座 奯上座天圣广灯录卷第十四南岳山怀让禅师第六世  魏府大觉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庐州大觉禅师 庐州澄心闽德禅师 荆南府竹园山禅师 宋州法华院禅师  镇州宝寿沼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汝州西院思明禅师 镇州第二代宝寿禅师  镇州三圣院然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镇州大悲禅师  𣵠州克符道者法嗣(二人见录) 镇州谈空禅师 际上座  魏府兴化院存奖禅师法嗣(五人见录) 汝州宝应禅院颙禅师 淄州水陆禅师 太行山禅房院克宾禅师 魏府天钵禅师 守廓上座  鄂州灌谿闲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池州鲁祖山教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五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七世  汝州宝应禅院颙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汝州风穴山延沼禅师 汝州颕桥安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十六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七世  汝州西院思明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郢州兴阳山静禅师南岳山怀让禅师第八世  汝州风穴山延沼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汝州广惠禅院真禅师 汝州宝应禅院省念禅师 凤翔府长兴禅院满禅师 潭州灵泉院禅师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九世  汝州宝应禅院省念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汝州首山乾明院怀志禅师 汝州叶县广教院赐紫归省禅师 析州铁佛院智嵩禅师 汾州大中寺太子院赐紫善昭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七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九世  汝州宝应禅院省念禅师法嗣(八人见录) 襄州谷隐山蕴聦禅师 并州三交承天院赐紫智嵩禅师 汝州广慧院真惠元琏禅师 剑门黄檗谧禅师 池州仁王处评禅师 隋州智门回罕禅师 潭州南台契旷禅师 襄州鹿门赐紫惠昭山主  汝州叶县广教禅院归省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汝州宝应禅院法昭禅师 唐州大乘山惠果禅师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汾州太子院道一禅师 筠州东禅院守芝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十八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九世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袁州南园山楚圆禅师 滁州瑯瑘山惠觉禅师 唐州龙潭智圆禅师 蕲州龙华晓愚禅师(语句不录)  襄州谷隐山蕴聦慈照禅师法嗣(十人见录) 果州永庆院光普禅师 襄州凤凰山了同禅师 桂州寿宁禅院惠灵禅师 江陵府竹园山法显禅师 彭州永福院延照禅师 唐州大乘山德遵禅师 镇国军节度使捡校太保驸马都尉李遵勗 苏州洞庭山翠岩禅院惠月禅师(所有言句列从缁录) 湖州景清禅院居素禅师 觉圆上座  汝州广慧院真慧元琏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翰林学士工部侍郎杨亿  袁州南圆山楚圆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潭州道吾山真禅师(语句不收) 普照禅师修戒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九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法嗣第七世  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法嗣(一十四人见录) 韶州云门山法球禅师 韶州广悟禅师 韶州长乐山政禅师 韶州佛陀山远禅师 韶州鹫峰山韶禅师 韶州净源山真禅师 韶州披云山禅师 韶州月华山禅师 韶州双峰山真禅师 隋州双泉山郁禅师 连州慈云山深禅师 庐山化城鉴禅师 庐山护国禅师 庐山庆云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法嗣第七世  韶州云门真文偃禅师法嗣(二十三人见录) 岳州永福朗禅师 郢州芭蕉山弘义禅师 郢州赵横山禅师 郢州纂子山庵主 信州西禅钦禅师 庐州东天王广慈禅师 庐州南天王海禅师 庐州北天王微禅师 筠州黄檗山禅师 桂州觉华普照禅师 益州铁幢觉禅师 新州延长山禅师(后住龙景山院) 眉州福化充禅师 眉州黄龙山禅师 眉州西禅光禅师 蕲州北禅悟同禅师 衡州大圣寺守贤禅师 舒州天柱山禅师 韶州龙光山禅师 观州水精院宫禅师 颕州罗汉果禅师 隋州智门山法觐上座 韶州云门山朗上座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一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八世  鼎州德山圆明密禅师法嗣(一十四人见录) 南岳山南台寺懃禅师 鼎州文殊山应真禅师 鼎州德山柔禅师 鼎州德山绍晏禅师 鼎州文殊山宽禅师 鼎州普安山道禅师 巴陵乾明普禅师 郴州乾明自兴禅师 渝州进云山禅师 岳州乾明普禅师 兴元府中梁山崇禅师 鄂州黄龙志愿禅师 峨嵋山黑水寺承璟禅师 益州东禅秀禅师  隋州龙居山明教宽禅师法嗣(一十三人见录) 蕲州五祖山师戒禅师 蕲州四祖山志𬤇禅师 蕲州广教怀志禅师 襄州兴化奉能禅师 唐州天睦山惠满禅师 鄂州建福智同禅师 江陵府福昌重善禅师 舒州龙门山仁永禅师 襄州延庆本禅师 唐州福安山惠珣禅师 鼎州大龙山炳贤禅师 隋州双泉山琼禅师 自岩上座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二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九世  韶州白云山实性祥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韶州白云山福禅师  韶州舜峰山韶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磁州桃园山曦朗禅师 安州法云院智善禅师 韶州邓林山善志禅师 韶州大历山志𦖟禅师  观州青城山香林澄远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复州崇胜光祚禅师 观州青城香林信禅师  隋州双泉山郁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鼎州德山远禅师 襄州含珠彬禅师  襄州洞山守初禅师法嗣(六人见录) 南岳山福严雅禅师 岳州乾明睦禅师 邓州广济同禅师 韶州东平山洪教禅师 安州延福处琼禅师 潞州承天宝周禅师(机缘语句不收)  岳州巴陵鉴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襄州与化顺禅师 灵澄上座  金陵清凉山明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庐山崇胜御禅师 吉州西峰豁禅师(二人机缘语句不录)  南康军云居山深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庐山莲华峰详山主(机缘语句不收)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三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九世  鼎州文殊山应真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筠州洞山晓聦禅师  南岳山南台懃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汝州高阳山法广禅师 潭州石霜山节诚禅师  蕲州五祖山师戒禅师法嗣(九人见录) 蕲州三角山怀澄禅师 筠州洞山自宝禅师 蕲州十王怀楚禅师 蕲州义台子祥禅师 舒州海会显同禅师 庐江西禅文岫禅师(已上四人机缘语句不收)  蕲州广教怀志禅师法嗣一人 蕲州兴化友清禅师(机缘语句不收)  复州崇胜光祚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襄州延庆山子荣禅师 苏州洞庭翠峰冲显禅师 黄州护国崇寿禅师(机缘语句不收)  峨嵋山黑水寺承璟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峨嵋山黑水寺义钦禅师  鼎州德山绍晏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鼎州德山志先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四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七世  洛京灵泉院归仁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郢州大阳山坚禅师 襄州石门山遵禅师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八世  襄州广德山第二世延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荆门军上泉院吉禅师  鼎州梁山缘观禅师法嗣(六人见录) 鼎州梁山第二世岩禅师 潭州云岩山清眺禅师 澧州药山利昱禅师 鼎州罗纹得珍山主 夹山大哥和尚 襄州石门山惠彻禅师  襄州石门山惠彻禅师法嗣(一十二人见录) 襄州广德山智端禅师 潭州北禅寺显禅师 滋州桃园山云屿禅师 潭州北禅寺怀感禅师 舒州四面山宝津禅师 襄州广德山重智禅师 凤翔府青峰山义诚禅师 永康军景德院真禅师 兴元府广教院绍荣禅师 嘉州承天院义懃禅师 同州饶益寺法华禅师 襄州石门山师筠首座  郢州大阳山坚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潭州北禅寺契念禅师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七世  鼎州梁山岩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鼎州梁山第三世善冀禅师  襄州谷隐山契俨禅师法嗣(五人见录) 襄州谷隐山契崇禅师 襄州谷隐山法诲禅师 襄州开解山重慜禅师 襄州鹫岭院怀坚禅师 蕲州怀令禅师(机缘语句不收)  襄州谷隐山绍远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邓州广济院守方禅师 隋州护国院崇宝禅师 怀安军云顶鉴禅师 潭州道吾山契诠禅师 襄州广德山慧远禅师 澧州层山善来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五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九世  郢州大阳山警延明安禅师法嗣(九人见录) 蕲州四祖山惠海禅师 郢州兴阳山清剖禅师 复州乾明禅院机聦禅师 襄州白马山归喜禅师 衡州崇胜院智聦禅师 南岳福严院审承禅师 南岳大广禅院隆禅师 广州罗浮山显如禅师 蕲州灵泉院处仁禅师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世  南康军归宗诠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相州天平山第四代契愚禅师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七世  郢州芭蕉山惠清禅师法嗣(一十二人见录) 郢州芭蕉山遇禅师 郢州芭蕉山圆禅师 郢州兴阳山法深禅师 郢州子陵行齐禅师 彭州承天院辞确禅师 桂州寿宁院善义禅师 郢州林谿山彻禅师 兴元府牛头山精禅师 益州觉城院信禅师 郢州芭蕉山闲禅师 郢州芭蕉山回遵禅师 郢州子陵山超禅师(机缘语不收)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六南岳山怀让禅师第八世  彭州承天院辞确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益州□庆禅院海渊禅师 润州罗汉院继宗禅师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七世  鼎州大龙山洪济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澧州钦山如静禅师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八世  安州白兆山通慧禅院怀楚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江陵府承天禅院宝昭正觉禅师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九世  江陵府承天禅院宝昭正觉禅师法嗣(十一人见录) 果州青居山灵泉皓升禅师 郢州林溪山兴教居祐禅师 江陵府开福宝贤禅师 袁州崇胜志圭禅师 鄂州黄龙山思卿禅师 澧州夹山省宗禅师 江陵府彰法悟显禅师 澧州药山用和禅师 澧州夹山仁秀禅师 澧州灵泉用淳禅师 鄂州嘉鱼法珍禅师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世  彰州罗汉禅院仁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唐州龙潭从晓禅师  庐山归宗寺柔禅师法嗣(六人见录) 南康军罗汉院行林禅师 明州天童山新禅师 杭州功臣山觉轲禅师 温州西山护国禅院法端禅师 湖州八圣寺清简禅师 明州雪窦山资圣清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七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世  台州天台山德韶国师法嗣(五人见录) 杭州九由院庆祥禅师 杭州兴教寺洪寿禅师 苏州承天永安院道原禅师 杭州龙山开化寺行明禅师 杭州西山奉𬤇山主  洪州百丈山道常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庐州栖贤澄𬤊禅师 苏州万寿禅院德兴禅师 越州云门雍熈院永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八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世  福州支提山雍熈寺了悟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杭州灵隐山玄本禅师 杭州灵隐山玄顺庵主 福州支提山雍熈寺文翰禅师  漳州西明山锡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台州天台山般若寺从进禅师 越州清化山宝寿院志超禅师 漳州法济禅院海蟾禅师 漳州净众传先禅师  抚州崇寿禅院稠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泉州灵台山令岑禅师 杭州南山资国圆进山主 杭州临安净土院惟素禅师 明州天童山子凝禅师(已上二人语句不收)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一世  庐山承天罗汉禅院祖师行林禅师法嗣(九人见录) 湖州何山宣化院晓禅师 袁州仰山太平兴国院择和禅师 洪州龙沙章江院昭达禅师 临江军建山惠力院绍珍禅师 福州古田灵峰道诚禅师 洪州大宁院庆璁禅师 兴国军延寿院惠禅师 漳州报恩院传进禅师 袁州崇胜院楚齐禅师  漳州净众禅院智然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漳州隆福禅院绍珍禅师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九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一世  南康军云居山真如禅院道齐禅师法嗣(二十  人见录) 南康军云居山契瑰禅师 杭州灵隐山南院慈济文胜禅师 台州瑞岩院义海禅师 杭州龙华山悟乘禅师 明州广惠禅院志全禅师 明州大梅山居煦禅师 处州南明山仁寿院惟宿禅师 杭州龙华山宝乘寺有忠宝月禅师 湖州报本禅院义鸟禅师 南康军云居山惠震禅师 润州甘露禅院真禅师 庐州惠日院达禅师 明州大梅山保福居素禅师 越州清化山宝寿子昌禅师 衢州显圣寺居曜禅师 潭州兴化寺善能禅师 荆门军清溪山清禅师 潭州北禅崇胜寺觉宁禅师 筠州东禅院清显禅师(机缘语句不收) 杭州南山省堂主天圣广灯录卷第三十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一世  庐山栖贤宝觉禅师澄𬤊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杭州南山兴教寺惟一禅师 真州定山惟素山主 明州雪窦山惟则禅师(机缘语句不录)  杭州功臣山觉轲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苏州西山尧峰院颢暹禅师 苏州吴江圣寿院志升禅师 杭州临江县功臣山开化禅院如禅师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二世  杭州灵隐山文胜禅师法嗣(五人见录) 杭州景德灵隐寺惠明禅师延珊 常州荐福院归则禅师 湖州何山宣化院惠忠禅师 温州西山护国院崇禅师 湖州景清院智荣禅师(已上二人语句不收)  杭州龙华山悟乘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杭州灵凤山太平禅院惠端禅师 岳州乾明院闲禅师(机缘语句不录)  台州瑞岩义海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湖州海会禅院岳禅师 明州瑞岩山开善院普禅师 东京景德寺僧志言(附录)

天圣广灯录都帙目录

No. 1553-A 御制天圣广灯录序   〔宋实〕

惟大雄之阐教也以清净为宗慈悲救世解烦恼之苦缚启方便之化门安住雪山始阶于西域飞行汉殿遂通于东旦彼土得道何可胜言此方承流于是乎在虽阴魔时有于侮伐或示神通而帝释常加于护持无亏实相自法眼受记毱多印心佛衣不传逮六祖而顿悟牛头析派续千灯而罔穷繇兹惠炬益繁法云滋荫旁行梵学转译华音叩寂禅关指迷觉路了达者至乎离妄超登者于以忘筌为无所不通之明处不可思议之首

历代圣帝明王且有为之信向者矣我大祖之乘箓也正法延乎住世我太宗之握纪也妙供满乎诸天真宗皇帝密契菩提之心深研善逝之旨能仁之化一雨溥沾外护之恩一缨喜舍朕嗣膺景祚子育群黎将以欧富寿之民居常奉调御之本基构虽祗席于萝图导引津梁每钦惟于竺[(畾/(冗-几+互))*毛]此乃遵前王之道也其可忽诸

天圣广灯录者镇国军节度使驸马都尉李遵勗之所编次也遵勗承荣外馆受律斋靡恃贵而骄矜颇澡心于恬旷竭积顺之素志趋求福之本因洒六根之情尘別三乘之归趣迹其祖录广彼宗风釆开士之迅机集丛林之雅对粗裨于理咸属之篇甞贡绀编来闻扆坐且有勤请求锡于文朕既喜乃诚重违其意载念缚伽之旨谅有庇于生灵近戚之家又不婴于我慢良亦可尚因赐之题岂徒然哉亦王者溥济万物之源也其录三十卷时景祐三年四月日赐序

No. 1553

天圣广灯录卷第一

金僊以大法眼藏谓之教外別行故有授记然灯付嘱迦叶而贤劫次第前有六佛景德传灯录中已具载今之编次从因地以至传法来历继自释迦佛以降

天竺释迦牟尼佛

佛在舍卫城竹林精舍阿难白言如来往昔供养几佛求于菩提复于何佛最初种诸善根

佛告阿难我念过去无量劫中阎浮提有一刹利王名降魔冤住莲华大城十善化世时有佛出世号然灯其王闻佛功德躬迎供养

时雪山南有一大姓婆罗门之子云童为五百婆罗门子上首年十六诸珍宝仙人受学毗陀等论卒业辞还仙曰我法教中弟子学道得成应须厚报云童曰未审何物堪酬训道仙曰当须金宝缾钵杖盖革屣悉用金装云童答曰我今唯此一身仙若听我丐求即来奉上

乃辞行至输罗波奢大城之中有一婆罗门名祭祀德家世富饶正设般遮于瑟(无遮斋也)最后一日云童至会众久已钦名欢喜逢迎推为上座受第一供养云童收哒嚫持奉仙师行至莲华大城见严丽有若诸天集会即问城人欲何所作答曰汝不闻然灯如来出世今降冤王请佛入城故斯严洁

云童即自念我今应往起居酬仙未晚又念佛法唯重以法供养最为殊胜我未具法可赎华以奉供

时王裒市香华奉佛不许私卖云童求买了不能得忽于里巷见一青衣名为贤者密持七茎优钵罗华藏于缾内云童见已欢喜乃出金钱买之贤者曰王禁私鬻华者云童曰愿潜辍五枚誓不相忘贤者曰欲将何用云童曰我适闻然灯如来出世志买妙华以为供养贤者曰若仁者能与我作未来因长为夫妇及出家得道愿同修梵行为汝弟子者即与汝华云童曰我若行菩萨道舍国城妻子头目髓脑等时卿能不作障碍者即随汝愿贤者曰随喜所作我无悋惜即收金钱付华五枚并寄余华同奉予佛

云童持华随王献佛生希有心而發愿言若我身得同佛身不谬者是华住于空中变大华盖才發愿其华成盖住虗空中覆佛顶上是时天人各脱上妙宝衣敷地供养云童唯有所著鹿皮亦以布地众人骂辱掷之远处时云童怅然涕泪自念孤穷佛知其心即变前途忽为泥泞众皆避之云童遽往泥中敷鹿皮衣仆面布发愿言佛及人天皆当践过若如来不与我受菩提记我终不起

时然灯佛与诸大众徐步而来先践其发次履其身顾大众曰汝等不得輙践摩那婆身发唯除如来无可蹈者复告云童曰汝能發此广大誓愿荷负如来不惜身命此是第二阿僧祗劫最初發菩提心之因地自今已后净修三业行诸波罗蜜门心不放逸如救头然三十七品具足八万圣行怜愍众生护持正法三昧正受观法无我入甚深义泽趣正觉中无退屈汝若能办是事即自唱言我能

时云童闻佛教诲悲喜兼盈三唱是言我能然灯如来始告曰摩那婆(此云善男子也)却后无数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具足十号如我无异既获授记身意轻安忽升虗空高七多罗树向佛作礼佛告云童曰汝观东方即见河沙诸佛为云童授泽定记如是四维上下皆然云童即礼佛足愿求出家然灯即为授具十亿诸天共持一发归天供养

佛告阿难尔时云童者即我身是也我从然灯佛所第二發菩提心已来常供养河沙诸佛行菩萨道以至成等正觉

余如本行经说释迦自迦叶佛所正念往生兜率陀天位当补处名护明菩萨化知足天即现五种衰相二十八天俱来悲感护明为说法要断除攀缘乃告金团天子令选生处有刹利灌顶甘蔗释种净饭王劫初已来轮王不断堪为一生菩萨作其父王其家具六十种功德母亦具三十二胜相(即天臂城释种名善觉女摩耶夫人也摩耶此云净行也)护明菩萨下生兜率诸天劝请护明止曰我常为汝等说一切有处皆是无常如芭蕉坚如借物用会必別离无有究竟汝等沉醉已旋忘今更为汝说一百八法门与汝忆念(法门如经)护明乃一心正念舍天寿命

时摩耶夫人于夜初分遂白王曰我从今夜请受八关斋戒玄除五欲娱乐王即许之摩耶夫人是夜梦菩萨乘六牙白象从空而来入于右胁而住(当〔北士〕姬周第五主昭王二十三年癸丑之岁七月十五日夜矣)

后及诞月夫人游于园中攀波罗叉树菩萨从右胁而降生(即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周行七步目顾四方分手指天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相者曰太子具三十二相有二种报在家为转轮圣王治四天下出家成阿耨菩提化三千界以瑞异故立名悉达多(此云一切利成)复有阿私陀仙人知佛出世自天而来至于王所王命太子见之仙人拱立而谓王曰我及一切人天应当作礼菩萨若返礼者头破七分

王曰国之相师说有二种果报未知决定是非耶

私陀曰彼人妄说今我诚言此子出家成正觉道为人天师转妙法轮愿王善保圣子福祐无疆

太子既生七日摩耶遂薨王选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令其傅育年十九王每虑太子舍家为造三时殿多方以娱之时净居天知时已至于虗空中告曰昔菩萨在兜率天时發大誓愿愿度众生今久处王宫已至矣勿贪世乐即说偈曰

世间事无常  犹如云出电  尊者今时至
应舍家出家

太子深厌纷华始有四门游观次第见生屡咨父母坚求出家慈爱所钟莫从其欲太子是夜感五梦始席此大地枕以须弥撮四大海水置于手足次则有草一枝名为建立自脐轮而至阿迦腻咤天复见杂色四鸟各从方来至于足下皆变白色又有一兽黧首白身䑛太子足最后见一粪壤高峻如山在上游行不为溃染

净居天子复来告曰诸天八部徧满虗空赞助法王不宜久住是夜三更踰城而去遂至迦蓝氏大仙所

仙人问曰仁者發心欲求何事

太子曰我见世间生三界爱缠不能出离我要成佛度于未度

仙曰善哉贪爱者是世间大恶蛟龙居众生心水失一切善利仁者顿能感悟是大智人即说偈曰

一切法胜唯有行  清净寂定不过心
染著恩爱最冤家  诸有恐怖是老死

太子问曰诸根不定云何调伏

仙曰凡众生者有其二义一者本性二者变化本性者谓地我及无相变化者谓诸根境界手足语言动转去来及以心识若能分別此之二义不生爱染名为解脱又复众生不了四种烦恼贪著世间一者无信二者著我三者有疑四者无定复说偈曰

山羊被杀因作声  飞蛾投灯由火色
水鱼悬鈎为吞饵  世人趣死以境牵

复曰若能离诸有相即获无相既若不生即名非想

悉达闻默而识之盖非究竟之法安令我得至涅槃说偈辞去

本无生老病死过  并及地火水风空
湛然三世无师教  常净自然证解脱

次至优陀罗二仙所白言大仙所行之法如何

大仙言凡所于相及于非相此是大患大痴若正意思惟独有微妙体性寂定殊胜至非想非非想处命寿遐永仙圣所居

悉达就彼二仙五年修学知非究竟即诣雪山六年苦行成等正觉

(今槩举也)受大梵天王请至鹿野苑中始以四谛法度五仙人憍陈如等为劣解者令出三界火难说四谛法而证声闻如兔渡河乘号羊车为中根者令观生死根本因起无明如是十二攀缘轮回不息使顺逆推究灭无明根证缘觉果如马渡河乘名鹿车为大根者顿开实相直示菩提即色即空一则一切修波罗蜜行不住三轮入萨婆若城无亏四摄次登十地渐断三愚等妙圆明成大菩萨如香象渡河乘白牛车

如来经行至多子墖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座遂告云吾以微妙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保护传付将来无令断绝此大法眼藏自尔为初人嘱一人不择凡圣

尔时如来复为迦叶说是偈曰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又曰吾今以僧伽梨衣用付于汝汝当护持为吾传授慈氏如来乃往拘尸那城娑罗双林示入涅槃(娑罗树行列四双佛将圆寂俄合为二因名双树色白如练故名树)复告纯陀曰诸佛境界皆悉无常诸行性相亦复如是

如来既以种种法要示教菩萨缘觉声闻化诸天仙外道最后度须䟦陀罗遗教后代即广现神变右胁累足北首而卧入大寂灭定应尽还源

是时大迦叶在外最后而至佛从金棺中出现双足迦叶作礼人天众奉梅檀薪终不能然迦叶乃请如来三昧火自阇维之即时金棺从七宝床外举绕俱尸那城七帀却还本处化火光三昧而自焚之阿泥卢豆等收舍利八斛四斗贮以金壜阿阇世王与八国诸王各严兵护散分起塔人天供养

天圣广灯录卷第一


校注

一本每卷头作福州等觉禅院住持传法广慧大师达杲収印经板头钱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阖郡官僚同资禄位雕造广灯录一部计三函时大观三年正月日谨题然此本不一准有或如一本处或如今题今姑举初一删略第二卷已下题言 沙当作师 鸟字更勘或圆字欤 一一作二 欧通载作[□@□] 泽当作决下同 玄疑去 北士当作此土 梅当作栴 外疑升
[A1] 了【CB】子【卍续】(cf.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图书寮文库藏大藏经第5574帖)
[A2] 世【CB】代【卍续】
[A3] 第【CB】[-]【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坛【CB】𠘐【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天圣广灯录(卷1)
关闭
天圣广灯录(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