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广灯录卷第七   〔宋实〕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武牢人也姓姬氏父寂未有子时甞自念我家崇善岂无令子祷之既久一夕感异光照室其母因而怀姙及长遂以照室之瑞名之曰光

自幼志气不群愽涉诗书尤精佛学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即抵雒阳龙门香山寺依宝静禅师出家受具复游讲肆徧探大小乘义

年三十二却返香山忽有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耶大道非遥汝其南矣光知神助因改名神光

翌日觉头痛如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光遂以事具白于师

今视其顶骨即如五峰秀出矣乃曰汝相吉祥当有所证神令汝南者斯则少林达磨大士即汝之师也

光受教造于少室其得法转衣变迹达磨章具之矣

自少林托化西归大师既阐真风是求法嗣至北齐天平年中有一居士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师曰弟子身缠风恙请为忏罪 师曰将罪来与汝忏 居士云觅罪了不可得 师曰与汝忏罪竟 居士即投师出家受具宜名僧璨自兹疾

经三年师乃告之曰菩提达磨远自竺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吾吾今授汝并达磨信衣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本来缘有地  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
华亦不能生

大师付衣法又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逢国难 璨曰师既预知愿垂示诲 师曰兹乃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吾校年代正在于汝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然吾亦有宿累今要酬之善去善行俟时传付即往邺都韬光混迹变易仪相 人或问之何故如是 师曰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又于管城寺谈法听者林会时有辨和法师者于寺门讲涅槃经学徒闻师阐法稍稍引出辨和不胜其愤兴谤于邑宰翟仲侃仲侃惑其邪说加师以非法师怡然委顺识真者谓之偿债时年一百七岁即隋文帝开皇年中也

后葬于磁州滏阳悬东北七十里 唐德宗谥大祖禅师释法琳撰翟仲侃生前为牛御者恚其喘而毙之今邑宰也昔御者师焉宿报当酬尔

第三十祖僧璨大师者

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至随开皇中有沙弥道信始年十四来礼师曰愿和尚慈悲赐与解脱法门 师曰谁缚汝 曰无人缚 师曰既无人缚即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 信于言下大悟服勤九载披剃受具

师知其缘熟乃付衣法遂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嘱累迦叶次第传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并达磨袈裟用为法信流通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华种虽因地  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
华地尽无生

师又曰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三十余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乎即适罗浮山经于三载却旋旧址

一日士民奔趋大设檀供讫于大树下立化即炀帝大业中十月十五日也众奉全身起塔焉 唐玄宗谥鉴智禅师塔曰觉寂吏部尚书门下三品房琯撰

初唐河南尹李常素仰祖风深探玄理天宝中遇荷泽神会问曰三祖大师葬于何处或闻入罗浮不回或说终于山谷未知孰是

会曰璨大师自罗浮归山谷得月余方示灭今舒州见存三祖墓常未之信也

会谪为舒州別驾因询山谷寺众僧曰闻寺后有三祖墓是否

时上座惠观对曰有之常忻然与官寮同往瞻礼又启圹取真仪阇维之得舍利无数以一分建塔焉一分寄荷泽神会以质前言余即随身后于洛中私第设斋以庆之

时有西域三藏犍那等在会中常问三藏天竺祖师多少

犍那答曰自迦叶以至般若多罗有二十七祖若序师子尊者总有四十九祖若从七佛至此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常又问会中耆德曰甞见祖图或引五十余祖至于枝派差殊宗族不定但有空名者以何为验

时有智本禅师者六祖门人也答曰斯乃后魏初佛法沦替有沙门昙曜于纷纭中以素绢单录诸祖名字或忘失次第藏衣领中隐于岩穴经三十五载至文成帝即位法门中兴昙曜名行俱崇遂为僧统乃集诸沙门再议结集目为付法藏传其间小有差互良由当时怖惧所致又经一十三年勅国子愽士黄元真与北天三藏佛陀扇多吉弗烟等甄別宗旨次叙师承得无纰缪也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者

姓司马氏世居河内从于蕲州之广济县师生而超异幼慕空宗隋大业十三年游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忧迫师悯之教令念摩诃衍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相谓曰城内必有大异人不可攻也稍稍引去

唐武德中师却返蕲春住破头山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 师问曰子何姓 答曰姓即有是常姓 师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师曰汝无姓耶 答曰性空故 师默识其法器即令一僧至其家于父母所谕令出家父母殊无难色愿垂接受

师遂与落发受具既而乃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传迦叶次第嘱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并达磨袈裟以为法信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华种有生性  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
当生生不生

付衣法告众曰吾武德中游庐山登绝顶望破头山紫气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否众皆默然 忍曰得非和尚他后横出一枝佛法否 师曰

贞观中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釆诏赴京师上表逊谢前后三返竟以疾辞又命使曰如果不起即取首来使至山谕旨师乃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异之回以状闻帝弥如钦慕就赐珍缯以遂其志

迄高宗永徽中忽垂诫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端坐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山双峰明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尔后不敢复闭 代宗谥大医禅师慈云之塔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师者

蕲州黄梅人也姓周氏生而岐嶷童游时逢一智者叹曰此子阙七种相不逮如来后写于破头山

咸亨中有一居士姓庐名惠能自新州来參谒 师问曰汝自何来 曰岭南 师曰欲须何事 能曰惟求作佛 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 能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 师知是其器乃呵曰著槽𣚿去 能作礼而退便入碓坊服劳于杵臼之间昼夜不息师知付授将至遂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己任汝等可各随意述一偈章若语意冥符即衣法偕付

是时会下七百余僧上座神秀者乃于廊壁书偈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遣惹尘埃

师经行次见斯偈知是神秀所述叹曰依此修行亦得人天之果

能在碓坊忽聆讽偈乃问同学是何章句

尔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所述

能即自述四句偈至夜密令人写于秀偈之侧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有尘埃

本师见此偈云此是谁作亦未见性遂脱屣摩去其字由是众不之顾逮夜师密诣自碓坊曰米白也否

能曰白也未有筛

师于碓以杖三击之能即以三鼓入室师告曰佛之出世为一大事付于迦叶展转相授至菩提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吾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汝当善自保护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能居士受衣法启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

师曰昔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尔且当远引俟时行化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复云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又云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能曰当居何所

师曰逢怀即止遇会且藏能礼辞捧衣潜出是夜南迈大众莫知

翌日众心疑讶师曰吾道行矣何更询之

复问衣法谁得耶

师曰能者得

于是众议卢行者名能寻访既失潜知彼得时僧惠明奔逐至大庾岭头能见明来隐于莽中但以衣置地明举之莫动明即呼云我来求法不求其衣

能遂出曰不得思恶不得思善正当恁么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明于是大悟

能曰汝须速回遇蒙即止逢袁当住

明即礼谢而返逮至岭下遇众追之明绐之曰自岭而来杳无所见众艮踆焉明后易名道明盖避师名之上一字也止袁州蒙山

师忽告众曰吾今事毕时可行矣即入室安座而逝寿七十有四唐高宗上元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建塔于黄梅之东山代宗谥大满禅师法雨之塔

第三十三祖惠能大师者

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行瑫武德中左宦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岁丧父其母守志鞠养及长家尤贫窭师樵釆以给一日负薪至市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问曰此何法也得于何人

客曰此名金刚经得于黄梅师遽告其母以为法寻师之意

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刘志略结为交友尼无尽藏者即志略之姑也常读涅槃经师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尼遂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告乡人云能是有道之人宜请瞻礼近有宝林古寺旧地可完缉延师居之四众雾集俄成宝坊

师一日自念曰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

遂至昌乐县西山石室间遇智远禅师今遂请益远曰观子神机爽殆非常人吾闻西域菩提达磨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參决

师辞去造黄梅之东山即唐咸亨年中也忍大师一见默而识之后传衣法令隐于怀集四会之间

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讲涅槃经师见二法师争风幡一人言风动一人言幡动能召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二人言下大悟莫是卢行者否是即速说

师曰我即惠能也

二法师曰我等乃西天令来于此土与汝披剃受具

仍法性寺有智光律师戒坛即宋朝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记云后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又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侧手植二菩提树记曰却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士受具于此树下宛如宿契

二法师曰我为汝落发之师汝为我得法之师矣盖以感悟风幡之言也

明年二月八日受具吾不愿居此后师至宝林寺韶州刺史韦据请居大梵寺

中宗神龙元年降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之回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

师曰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暗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况烦恼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別若以智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见羊鹿等机大智上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人见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遇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常住不迁时道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所谈

师曰外道所谈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今犹不灭生亦无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外道者但以文字句义所说欲知心要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妙用河沙

简于是言下大悟弟子始知本性不遥涅槃寂静无余有法一切现前礼辞归阙表奏师语有诏谢师并赐摩衲袈裟宝钵缯帛十二月十九日勅改古宝林为中兴寺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又勅韶州重加修饰大师写经坊赐额为法泉寺师新州旧居为国恩寺

一日师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静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所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今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虗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座卧纯一真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此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發生承吾旨者泽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先天元年告众曰吾受忍大师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汝等信根纯熟泽定不疑堪任大事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生  顿悟华情
菩提果自成

复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净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师说法化世经四十载其年七月六日命弟子往新州国恩寺建报恩塔

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谓众曰吾欲归新州速理舟楫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又问师之法藏何人传受

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又问后莫有难否

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云

头上养亲  口里须餐  遇满之难  杨柳为官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在家一出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言讫往新州国恩寺跏趺示寂即其年八月三日也

时韶新两郡各修塔庙僧俗莫决所之刺史共焚香祝云香烟引处即师之欲归焉时𬬻香腾涌直贯曹谿以十一月十三日入塔寿七十六

前韶州刺史韦据撰会人忆取首之记走以鉄叶漆布固护师颈

开元十年八月三日夜忽闻塔中铿然有声僧众惊起见一人裹白巾从塔中出踰垣而遁寻周视什器一无所失俄见师颈有伤具以贼事闻州县令杨侃刺史柳无忝切加檎捕五日于石角村获贼人送韶州鞫问姓张名行满汝州梁县人于洪州开元寺受新罗僧金令取六祖大师首归东海供养

柳守闻状未即加刑乃躬至曹溪问师上足令𤦆如何处断

𤦆若以国法论理固当宜然但以佛教慈悲冤亲平等况彼欲求供养罪可恕之

柳守叹嘉始知佛门广大遂赦之

上元元年肃宗遣使就请师衣钵归内供养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代宗梦六祖大师请衣钵七日刺史杨瑊云朕梦感能禅师请传法袈裟却归曹谿今遣镇国大将军刘崇景顶戴而送朕为之国宝卿可于本寺如法安奉专令僧众严加守护勿令遗坠或为人偷窃皆不远而获宪宗谥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

南越记云晋初海内崩裂各据兵权署曹叔良为镇南将军知平南总管事晋克复之后以王爵封叔良本山双峰间叔良有別墅舍其地为双峰曹溪曹溪由是名著

宝林寺者梁天监中有僧经始之刻石却后一百七十年有大权菩萨说法度人传化四方学徒雾集宜以宝林题之州将具奏仍御书其额

至仪凤二年大师驻锡皆符先记后改额神龙中曰中兴曰法泉后三年曰广果开元九年曰建兴肃宗曰国宁寺宣宗曰南华迄今无燕栖止有达磨祖师所传袈裟一条西域屈眴布缉本绵花心织成有云丝布者非也其衣青黑色后人以碧绢为里中宗赐摩衲宝钵方辨塑真道具等生塔者尸之

开元中广州观察使宋璟作礼于塔见上足令瑫问曰云何名无生法忍

瑫曰知生既如一切皆尔是名无生于生自在是名法忍知灭不灭是名无生善法不忘是名法忍發菩提心是名无生诸结不起是名法忍对境不嗔是名无生不恼他人是名法忍内无妄念是名无生外无染汙是名法忍般若无住是名无生智慧观照是名法忍璟闻顶受之遂佛弟子礼

皇朝开宝初王师平南海刘氏残兵作梗师之塔庙鞠为煨烬而真身一无所损寻有制兴修功未竟会太宗即位留心禅门颇增壮丽焉

今上践祚

明肃太后助政奉慈听断天下治平上独留心于禅法盖天启其衷也甞遣使迎请衣钵入宫中久留申供弥加宝饰冀永殊迹

大师自唐先天二年癸丑入灭至今景祐三年丙子岁凡三百二十五年矣

天圣广灯录卷第七


校注

今疑师 变疑事 从疑徙 是上疑脱不字 今疑师 见下疑脱二字 遇疑愚 今当作如 时疑之曰 今当作作下同 泽当作决下同 走字更勘 生疑主
[A1] 刺【CB】剌【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谥【CB】谥【卍续】
[A6] 谥【CB】谥【卍续】
[A7] 但【CB】伹【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谥【CB】谥【卍续】
[A10] 己【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谥【CB】谥【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刺【CB】剌【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刺【CB】剌【卍续】
[A19] 刺【CB】剌【卍续】
[A20] 刺【CB】剌【卍续】
[A21] 谥【CB】谥【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天圣广灯录(卷7)
关闭
天圣广灯录(卷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