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广灯录卷第六   〔宋实〕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者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利帝本名菩提多罗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本国受王供养因试令与兄辨所施宝珠發明心地既而尊者谓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因改号菩提达磨乃告尊者曰我当行何国愿垂开示

尊者曰未可远游且止南天六十七载当往震旦慎勿速行哀于日下

达磨曰彼有大士堪为法器否千岁之内有留难否

尊者曰吾灭后六十余年彼国有难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往南方勿住为彼唯好有为功业不明佛理汝纵至彼亦不可久留听吾谶曰

路行跨水复逢羊  独自栖栖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  二株嫰桂久昌昌

又问曰此后更有何事

尊者曰从是已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难听吾谶曰

心中虽吉外头凶  川下僧房名不中
为遇毒龙生武子  忽逢小鼠寂无穷

又问曰此后更有何事

尊者曰从是已去一百六十年末有一小难子父相继亦当不久作一二三五岁当此过有见其意听吾谶曰

路上忽逢深处水  等闲见虎又逢猪
小小牛儿虽有角  清溪龙出总须输

又问此后如何

却后二百二十年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谶曰

震旦虽阔无別路  要假姪孙脚上行
金鷄解衔一颗米  供养十方罗汉僧

又问于此后更有何事

却后三百八十年有一比丘暗学明用吾以三谶而当志之

八月商尊飞有声  巨福来祥鸟不惊
怀抱一鷄重起会  手把龙蛇在两楹
寄公席帽权时脱  蚊子之虫足去形
东海象归披石胀  二处蒙恩总不轻
日月并行若不动  即无冠子上山行
更惠一峰添翠岫  玉教人识知始名

尊者曰大器当现逢云即登吾道无沦汝心有寄

达磨又问此后如何

却后四百六十年遇一无衣人欲作魔难听吾谶曰

高岭无人又脱衣  小蛇虽毒不能为
可中井底着天近  小小沙弥善大机

尊者曰此之小难黑衣童子而释之

又问此后如何

却后六百年不生之树为作障难虽作其难二人出现当自宁静听吾谶曰

大浪虽高不足知  百年凡木长乾枝
一鸟南飞却归北  二人东往复还西

尊者曰白衣和尚说法无量若解此记皈而不向

又问此后如何

却后八百年当有四龙共作一难听吾谶曰

可怜明月独当天  四个龙儿各自迁
东西南北奔波去  日头平上照无边

尊者曰

吾此记词  腰长脚短  合掌向天  回头失伴
身著红衣  又如素绢  立在目前  还如不见
好好思量  水清月现

又问此后如何

却后三千岁间总有一十三难其中大难有九余四小难听吾谶曰

鸟来上高堂欲惊  白云入地色还青
天上金龙日月明  东阳海水清不清
手捧珠轮重复轻  虽无心眼转醒醒
不具耳目善观听  身体元无空有形
不说姓字但签名  意寻书卷错看经
口说恩幸心无情  或去或来身不停

尊者曰却后多难悉在此一十句中我虽广印汝亦不见师恭禀教谕服勤左右垂四十年

迨尊者须世有䟦陀三藏达磨亦甞致讯

䟦陀有弟子郍连邪舍者与优婆塞万天懿多谈教典懿因问邪舍曰西域圣众弘扬次第可得闻乎

耶舍曰诸祖师自迦叶宜传其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弟子达磨当魏明帝朝至雒阳止少林寺

懿曰北师灭后何人继嗣

耶舍答曰

尊胜今藏古  无肱又有肱  龙来方授宝
奉物伏嫌名

懿曰于此师后踵袭者谁

耶舍曰

起自求不碍  师言我没绳  路上逢僧礼
足下六枝分

懿复问之耶舍曰

三四全无我  隔水受心灯  尊号过诸量
从嗔不起增

懿复问之耶舍曰

奉物可曾物  言勤又不勤  唯书四句偈
为对瑞田人

懿复问之耶舍曰

心里能藏事  说向汉江濵  湖波探水月
将照二三人

懿复问之耶舍曰

领得弥勒语  离乡日日敷  来梁移近路
余筭脚天途

懿复问之耶舍曰

艮地生玄旨  通尊媚亦尊  比肩三吼族
足下一毛生

又曰

灵集媿天恩  生芽二六人  法中无气味
石上有功勋

又曰

本是大虫男  翻成师子谈  官家封马岭
同相三十三

又曰

九女出人伦  八个绝婚姻  朽将添六足
心祖众中尊

又曰

走戊与潮隣  鹅乌子出身  二天虽有感
三化寂无尘

又曰

说少何曾少  言流又不流  草若除其首
三四继门修

耶舍曰吾此谶以志将来却后二百八十年中有大国王善崇三宝君唱臣和海晏河清前记诸怀耳

是时首因一师兴隆多圣万天懿仰承圣记佩服无斁编之简册矣后耶舍三藏庐山顺寂梁简文遣使传此谶文编于续法传

时菩提达磨演化本国有佛大胜多者小乘学也分途而为六宗各封己解別展化源第一有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得宗第六寂静宗达磨曰今此六宗永缠邪见

至第一有相宗所而问曰一切诸法何名实相

众中有一尊长名萨婆罗答曰于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

师曰一切诸相而不互者若明实相当何定耶

彼曰于诸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实

师曰诸相不定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

彼曰我言不定不说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

师曰汝言不定当为实相定不定故即非实相

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非故不定不变

师曰汝今不变何名实相已变已往其义亦然

彼曰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其义

师曰实相不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

萨婆罗心知师圣悬解潜达即以手指虗空曰此是世间有相亦能空故当我此身得似否

师曰若解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生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彼众闻心意朗然钦礼信受

至第二无相宗所而问曰汝言无相当何证之

彼众中有智者名波罗提答曰我明无相心不现故

师曰汝心不现当何明之

彼曰我明无相心不敢舍当于明时亦无当者

师曰于诸有无心不取舍又无当者谁明无故

彼曰入佛三昧尚无所得何况无相而欲知之

师曰相既不知谁云有无尚无所得何名三昧

彼曰我说不证证无所证非三昧故我说三昧

师曰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既不证非证何证

波罗提闻师辨析即悟本心礼谢于师忏悔往谬师记曰汝当得果不久证之此国有魔非久降之

至第三定慧宗所而问曰汝学定慧为一为二

彼众有一婆兰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

师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

彼曰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即不二

师曰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

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

师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婆兰陀闻之疑心氷释至第四戒行宗所而问曰何者名戒云何名行当此戒行为一为二

彼众中有一贤者答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

师曰汝言依教即染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不及于行内外非明何名为戒

彼曰我有内外已知竟既得通达便是戒行若说违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净即戒即行

师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净既得通故何谈内外贤者闻之即自惭伏

至第五无得宗所问曰汝云无得无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

彼众中有宝净者答曰我说无得非得无得当说得得无得是得

师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

彼曰见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见不得名为得得

师曰得既非得非得无得既无所得当何得得宝净闻之顿除疑误

至第六寂静宗所问曰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

彼有长者答曰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

师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曰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

师曰空空已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

彼闻旨豁如氷释既而六众咸誓归依

异见王立轻毁三宝每云我之祖宗皆信佛道复云我身是佛何更外求善恶报应皆由多智之者妄搆其说国内耆旧前王之所尊礼者并从废弃

达磨知即念无相宗中二首领其一波罗提者与王有缘其二宗胜者非不聪辨而无宿因时六宗徒众亦各念言佛法有难各至达磨所作礼问讯

宗胜曰自惟浅薄敢惮请行

达磨曰汝虽辨慧道力未全

宗胜疑云此师恐我见王作大佛事名誉显达映夺尊威纵彼福慧为王我是沙门受佛教旨岂难制焉

既而赞至王所广说法要世界苦乐人天善恶王与之往返询诘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

宗胜曰如王治化当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在

王曰我所有道将除邪法汝所有法当伏何人

达磨知宗胜欲堕处告波罗提曰宗胜不禀吾教潜化于王须臾理屈汝可速行波罗提承禀旨命乃至殿前默然而住

时王方诘问宗胜忽见波罗提前至王问曰是邪是正

答曰我非邪正而来正邪王心若正我无邪正宗胜即从摈逐

波罗提曰王若有道何摈沙门我虽无解愿王致问

王怒问曰何者是佛

答曰见性是佛

王曰师见性否

答曰我见佛性

王曰性在何处

答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今不见之

答曰今见作用王自不见

王曰于我有否

答曰王若作用众诸皆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

王曰若当用时遣处出现

答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

王曰愿为我说

波罗提遂说偈曰

在胎为身  处世名人  在眼曰见  有耳曰闻
在鼻辨香  在口谈论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徧现俱该沙界  收接在一微尘
识者知是佛性  不识唤作精魂

王闻偈悔谢前非

宗胜既被斥逐念曰我今百岁八十为非不能御生亦奚颜言讫自投崖谷俄有一神人捧承之寘于岩石神人说偈告宗胜曰

师寿于百岁  八十而造次  为近至尊故
熏修而入道  虽具少智慧  而多有彼我
所见诸贤等  未甞生珍敬  四五修功德
其心未恬静  聪明轻慢故  而获致于此
王不敬者  当感果知是  自今不踈怠
不久成其智  诸圣悉在心  如来亦复尔

宗胜闻偈忻然即于岩间安坐时异见王复问波罗提曰仁者智辨当师何人

答曰我所出家师者即是王叔菩提达磨

王闻师名惊骇久之遂𠡠近臣特加迎请达磨随使至宫为王忏悔寻诏宗胜还归本国大臣奏曰宗胜被谪身殒高崖

师曰宗胜甚健宴息岩间但遣使召

王即禀教遣使入山果见宗胜端居禅寂深媿王意誓处岩泉达磨王叔六众之师愿王敬仰以福皇基

师谓王曰如宗胜来否

王曰未知

师曰再命可

有顷使还果如师语师遂辞王曰汝善修德不乃疾兴经七日遂乃得疾国医诊治有如无瘳亟發使告师曰王之疾甚殆至弥留愿叔慈悲远来轸救

师至王所慰问其疾时宗胜再承王召即別岩间波罗提久受国恩亦来问疾波罗提曰此王今至大渐当生何道

达磨曰若人临终头冷足暖者当堕地狱头足俱冷𮌎偏暖者生于人道眼暖余冷者当生天上唯腹间暖余处冷者生鬼趣中此名候五蕴法汝宜志之今此王身顶冷暖足决入泥犂

波罗提曰当何施为令免苦报

师即令太子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宝复为忏悔云愿罪消灭如是三说王即有间

师念震旦缘熟至王所慰而勉之曰当勤修白业护持三宝吾去非晚一九即回

王闻师言涕泪交集此国何罪彼土何祥叔既赴缘非我所止惟愿不忘父母之国象驾早还王即具大舟躬率臣僚送至海壖

既达南海广州刺史萧昂表奏武帝即遣使诏赴京师十月一日至金陵车驾为之出郊遂延居別殿

寺志公修高座寺谓寺主灵观曰名灵观否

答曰凡情不测

志公曰从西有大乘菩萨今入国中非久而出听吾谶曰

仰睹两扇  低腰捻鈎  九鸟射尽  唯有一头
至即不至  要假须刀  逢龙不住  遇水即逃

灵观闻默而志之

达摩在王宫帝问自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师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无功德

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答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答曰不识帝不领悟

师知机不契潜过江北届于洛阳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未甞輙语人莫之测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老之教礼术风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晨夕參承

师甞端座面壁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布发淹泥古尚若此我何人哉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光至阶前时天大雨雪坚立不动积雪齐腰师悯而问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光涕曰愿示慈悲

师曰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亡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师遂因与易名曰惠可

光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师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师曰将心来与汝安

光曰觅心了不可得

师曰与汝安心竟

后孝明帝闻师异迹遣使賷诏伸请前后三至师不下少林帝弥加钦尚就赐摩纳袈裟二条金钵一口银净缾缯帛等自尔经九年欲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乎

尼总持出礼拜据某甲所见四大本空五阴非有正当恁么时无一法可当情

师曰汝得吾皮

道育出礼拜据某甲所见如庆喜观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汝得吾肉

二祖出礼三拜依位而立师云汝得吾髓乃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于大迦叶展转属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勿令断绝并授袈裟以为法信

师曰由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汝生此土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授此衣法却后难生俱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吾至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又曰吾自到此凡五中毒我常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付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即与徒众至禹门千圣寺

止三日有期城太守杨衒之早慕佛乘问师曰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

师曰明佛心宗等无差悮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又问此外如何

师曰须明自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

又曰弟子归依三宝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适听师言罔知收措愿师慈愍开示宗旨

师知恳祷即说偈曰

亦不睹恶而生嫌  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抛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躔  超然名之曰祖

衒之闻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

师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振此万差多逢患难

衒之曰未审何人愿垂姓字弟子为师除得

师曰吾以传佛秘密利益迷徒害彼自安必无此理

衒之曰师若不言何表通变观照之力

乃为谶曰

江槎分玉浪  管炬开金锁  二三相共行
九十无彼我

衒之闻莫究其端默记于怀礼辞而去

魏朝顺世丙辰岁葬熊耳山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擕只履翩然独逝云曰何往

达磨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

云闻之茫然別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圹唯空棺一只革履存焉举国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出于少林寺供养至唐开元中为信道者盗于五台山华严寺今不知所在

梁武遇师因缘末契志公甞有言曰帝遇而不遇也此是传佛心印即观音身也帝复闻宋云事乃御撰师代宗谥圆觉大师塔曰空观

天圣广灯录卷第六


校注

哀疑衰 敢疑取 海疑诲 赞疑潜 叹疑难 王字书体不明或亦字欤 知疑如 如一作知 眼疑头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但【CB】伹【卍续】
[A6] 己【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谥【CB】谥【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天圣广灯录(卷6)
关闭
天圣广灯录(卷6)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