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94-A 佛祖纲目序

余不浮沉史局垂五十年而知古今事无更难于史者无论正史难即偏记小录亦难无论稗史难即璅语杂簿亦难若更进而史天史地又进而史仙史佛自非以山河为法身以人天为手眼者未有能撮其要而荟其成者也心空居士以三十年精力彚为佛祖纲目一书于是梵网有总持法门有纪载宗教有源流废兴有考核而合之则曰此七佛以来一部大史也宋元徽中王俭为七志仅以佛书附图谱之末梁初命任昉等于文德殿列藏众书于华林园另集释典其后阮孝绪采经籍独尊佛录于七录之外然亦不过资愽覧示瑰异而唐宋以来宗学炽盛枝叶各分自景德传灯录出续之者至合为五灯于是曹溪之后思让再分马祖以来五宗各显至宋僧法槃別立教宗以法华为经天台为统止观为门此佛祖统记所繇作也迨元僧智常复作统载名依统记而立例则殊始用史家编年之法其意以宗为主以教为辅凡净行神足性相义观无所不备而识者摘其漏误至不可寘辨葢史之难如此居士宿身了了自谓明教嵩再来故于定祖正宗大义凛凛巨纲细目标识精详至其略化迹而重机缘合宗乘而归净土则又善诱曲导无非融和水乳吹亮薪传俾见性成佛之旨人人开卷直下领会将居士显化报恩之愿于是焉毕矣何至如小师诤士横分正闰妄㓰南北始以病史而究为宗教戈矛哉嗟乎韦昭仗正书落窖坑崔浩触讳族冤骈覆至使贞臣节士默标张俨之文私存孙盛之本木天金马穽厕盈途岂如旃檀林边可以逍遥撰述大圆海畔从无意外风波人鬼天龙俱供笔削闼城鹿苑倚作直庐如居士之肩史责谁谓极乐国中珥毫簪笔无其位无其人也

皇明崇祯岁在甲戌仲秋吉旦 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 实录副总裁董其昌撰

No. 1594-B 佛祖纲目序

余辑是书窃有深愿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發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曰發心正以求其自觉曰应世正以满其初心心之未形杳杳冥冥不见一物无佛无祖无纲无目者此性之纤尘不立也心之已形浩浩荡荡不遗一物有佛有祖有纲有目者此性之万法朗然也故曰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不可以语言造不可以寂默通离四句绝百非如空里栽花如波心踏月无汝凑泊处无汝拟议处毕竟如何以佛祖遣佛祖以纲目夺纲目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是书草创于万历三十八年之庚戌卒业于崇祯四年之辛未呕心枯须者历二十有一年遂成佛祖纲目四十一卷一时莲社行人相与谋付剞劂作人天眼目余乃欢喜踴跃而说偈言偈曰

我述此书  不为名闻  事理俱备  权实双行
庶几观者  了如镜明  开卷展读  發无上心
不愿佛子  躭著句味  但愿反求  直下便是
剪葛藤根  伐无明树  不愿佛子  瞥生知解
但愿穷源  扫开奇怪  赤手归家  尘尘出碍
不愿佛子  贡高我慢  但愿知非  灵光显现
佛不柰何  魔军自散  不愿佛子  轻忽毗尼
但愿性戒  无犯无持  赤肉团上  出摩尼珠
不愿佛子  沉空枯坐  但愿明心  了无退堕
管甚蒲团  破与不破  不愿佛子  虗度光阴
但愿精进  拳拳服膺  万年一念  大地平沉
不愿佛子  儱侗颟顸  但愿悟彻  击碎疑团
竿头进步  桶底踢穿  不愿佛子  浮饰外护
但愿实心  圆修六度  法海无边  刹那涉过
我作此偈  诸佛证明  沧海可竭  须弥可崩
而此愿力  与佛长存

No. 1594-C 附刻原疏

伏念时恩博地凡夫渺无福慧四十余载虗度光阴幼承父母教育窃佩孔圣遗言既而母氏先亡遂慕佛门教典当其步趋乎儒也几欲效颦而攻乎佛及其归依乎佛也又因甞鼎而薄乎儒皆缘不滙大圣之渊源遂致下同流俗之轨辙往岁万历丁未正当四十四岁發无上心勤求妙道晨夕參叩不敢怠遑梦𥧌之间默蒙印可始信千古法道匪从人得河沙妙用总在心源度生为急僧俗何拘愚者自迷妄分儒释原夫  世尊说十二部经而人天瞻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苟可开世间眼目岂复爱一己发肤今恩窃不自揣思报佛恩照依历代年号编辑佛祖纲目意倣乎孔子名同乎紫阳须以十年或可卒业顾孔子圣人也春秋犹世谛也当时且冒罪我之嫌况恩何人斯所编年而载者皆天中天圣中圣非古佛现身即菩萨救世上自天魔外道下至拘儒曲士能无恼乱或多谤毁用是投诚恳求 三世诸佛十方诸大菩萨天龙八部护法善神被无量之神力多方护持假莫大之灵通曲垂方便苦心思索智慧脉脉自流殚力挍讐精神奕奕长旺或奇书古帙或断简残编奚所求而弗获或助以刻赀或牖以知识将善士之必逢数年彚集无异刹那千叶词章如出一气帙成而鹫岭芳规俨若未散展毕而龙华胜会预掇目前无论后有作者相续不断化为无尽之灯即今有志禅那一览无遗触目菩提之路 明主收入藏中流通竝天长地久鬼神不忘遗嘱呵护同玉䇿金函天魔外道拱手归降曲士拘儒回心向道自非大慈大力何以成始成终谨当發心纂集之初不胜祈祷欵诚之至时万历庚戌四月八日弟子朱时恩谨疏

时恩既于如来像前發弘愿屡获瑞梦不一而足或梦三教后圣人私感之私服之或梦明教嵩禅师再来后圣者以是书所载乃先圣化迹读是书而兴起者皆三教后圣人也私者非佛非祖以一俗士而编辑佛祖纲目即孔子所谓其义则丘窃取之者虽公而亦私也感之者因是书而明心见性自应铭感之不忘也服之者因是书而惑断执空自应佩服之无斁也明教再来者昔以比丘而著传法正宗记今以居士而著佛祖纲目前后若出一人也自是而知佛祖加被我矣虽搜罗未尽而千圣不传之奥旨超出语言文字之外者已若含若吐于是书古德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佛祖纲目凡例

  • 佛祖 福慧两足正觉无上故名为佛明佛心宗行解相应故名为祖现在贤劫第四尊佛号曰释迦王此五浊大千世界释迦传迦叶二十八传至达磨是谓西天二十八祖达磨传慧可六传至惠能是谓东土六祖嗣后五宗继兴法法相传无忝祖位 教门则有瑜伽宗南山宗天台宗慈恩宗贤首宗
  • 纲目 纲者大纲目者细目儒书纲目为世间法善恶俱陈以备法戒故有褒有贬佛祖纲目为出世间法专为托彼已成之佛祖显我自性之佛祖故无褒无贬
  • 卷帙 如来示生印度大教渐被支那则此方著述断以释迦为主今不论篇数多寡以一甲子周为一卷起周康王二年甲子止洪武十六年癸亥总计四十一甲子成四十一卷仍编字号以便查考
  • 年号 西土东土不同世法道法亦异今每卷纲目前先将此土年号注入甲子内然后专书佛祖机缘化迹庶不混杂
  • 五时 如来示现有五时一降生二出家三成道四说法五涅槃如来说法亦有五时一华严二尘苑三方等四般若五法华
  • 机缘 教外別传才出母胎便已漏逗何待拈花纲目于涅槃后纯录机缘者良有深意上流之士若于此处得破时一千七百则公案不消一揑
  • 化迹 神通变化虽佛祖亦时借以折伏魔外实则正法不系乎此如溈山云门道满天下未闻以三世国王失通之故而少贬其宗风故纲目虽不削化迹亦不滞化迹
  • 宗教 教是佛语宗是佛心但愁心不作佛不愁佛不解语然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故是书以传法正宗为主而教尤不可不看
  • 净土 佛开净土一门实救世之良方亦參禅之捷径达磨未来远公始创莲社教人一心念佛要其归极与直指单传毫发无异近世云栖宏师古佛再来俨然德山临济而不用棒喝单提念佛话头可谓善学柳下惠不师其迹读纲目者直须识得此意
  • 宗派 调字号第三十一卷马祖石头会下有二道悟不可不辨一道悟嗣石头东阳张氏子初參国一后谒石头顿悟住荆州城东天皇寺弟子三人一慧真一文贲一幽闲恊律即符载撰一道悟嗣马祖渚宫崔氏子初谒石头不契次谒忠国师后谒马祖言下大悟授记返荆门节使以天王嗔责造天王寺于府西供师弟子一人龙潭崇信荆南节度使丘玄素撰据此则龙潭嗣天王天王嗣马祖无疑传灯乃误列于石头法派而宋景濂护法后记亦因之何也况唐闻人归登南岳圭峰答裴相国宗趣权德舆马祖塔铭皆以天王嗣法马祖而佛国白达观颕吕夏卿张无尽亦皆著辨证传灯之误纲目查明一一改正
  • 辨讹 腾字号第三十四卷乾祐庚戌吴越王以诞辰饭僧王问永明今有真僧降否曰长耳和尚乃定光佛应身也王趋驾參礼称为定光出世长耳但云永明饶舌遂跏趺而化令參号永明与长耳同嗣雪峰初住翠岩天福丁酉王请住龙册即所问之永明也显德甲寅王始建永明寺请道潜居之宋建隆辛酉道潜化王乃请延寿住永明自辛酉遡至庚戌凡十有一年此时寿未出世永明寺亦未建安得谓王所问之永明乃延寿之永明哉佛书中如此类者颇多而遗漏处亦不少姑俟博雅详订再续
  • 序文 纲目卷首除自述愿文及原疏外止录宋景濂序传法正宗记及护教编后记二首更不敢乞文名公以相粉饰

(此书业已镌成于癸酉乃甲戌秋思翁 予告南还一见欣然愿序洪愽典要遂为此书冠冕)

佛祖纲目凡例(终)

佛祖纲目总次

全部纲目内所载虽西方圣人为大千教主实遵东土帝王花甲编年纪号自序文起至末卷助赀姓氏止分列四十一卷共成十二䇿开后

 第一䇿 董序 (黄引许䟦) 自序 凡例 宋序  七佛偈 首卷至十八卷 第二䇿 十九卷至二十八卷 第三䇿 二十九卷至三十一卷 第四䇿 三十二卷 第五䇿 三十三卷 第六䇿 三十四卷 第七䇿 三十五卷 第八䇿 三十六卷 第九䇿 三十七卷之上 第十䇿 三十七卷之下 第十一䇿 三十八卷至三十九卷 第十二䇿 四十卷至四十一卷 自䟦 善信  助赀数目

佛祖纲目总次(终)

No. 1594-D 佛祖纲目缘引

刻分灯录既竣则诸善信夙生种子已苏苏發动矣然心空氏弘愿深慈增进无且其一生精力注之佛祖纲目一书盖搜辑全藏纂要钩玄而用编年法诠次焉以迦文为教主以西竺东土诸祖一花五叶为正宗以经教义观净行神足为旁翼洎宰官长者诸善知识靡不赅摄虽倣通载之例而尽刊七误之短采撷參订功兼劳倍洵可谓贝笈之巨筏法印之金𫔇令学人薰习其中不待遍阅三乘十二分教而心知眼孔一时洞开如渴饮天浆如饥餐王膳又如东海狂且忽游众香之国负兹孱子扶笻百药之肆其踴跃欢喜又讵可量哉卷凡四十而嬴彚为十二䇿将托重十二大法力人流通演化业有独任之者则谓末法凌夷尽大地人迷却向上一著与其独为君子宁若善与人同于是廼有分募之脱悉照径山规式各刻姓名卷后庶几财法二施一雨普润即半满功德不且平等无二乎莫道心空居士特特漫天顿网打凤罗龙也

崇祯五年壬申四月 佛示生日黄廷鹄澹志甫题

No. 1594-E 传法正宗记序

表大法之真传起群生之正信宜莫如书然而真丹身毒相去绝远梵言华言重译或殊况屡遭灭斥之祸生乎其后者必搜罗坠逸徧观会通然后能定是非之真谀闻之士苟获窥其一偏遂执为确然之论斯亦过矣呜呼辟邪说之固伸正议于千载之下不有先觉学者将何所从哉昔者濂读涅槃经及智度论颇知释迦文佛以正法授迦叶世世相传具有明证故自前魏支彊梁楼至洛邑译续法传自七佛至二十五祖婆舍斯多而止东晋佛䭾跋陀罗至庐山所译禅经自迦叶至二十八祖达摩多罗而止逮夫后魏之时崇道屏释而沙门昙曜苍黄逃窜单录诸祖之名匿岩穴间仅及二十四祖师子尊者而止佛运重启昙曜进为僧统吉迦夜等遂因之为付法藏传其去前魏已一百九十余年东晋亦六十二年矣东魏那连耶舍至邺复备译西域诸所传授事迹其次第与禅经不差毫发则全阙之分有不待辨而自明矣唐兴曹溪大弘达磨之道传布益盛义学者忌之而神清为甚乃据法藏传所列谓师子遭难绝嗣不传犹以为未足诬迦叶为小智不足承佛心印指禅经实后来传会难以取征而好议论之徒纷纷而起矣宋明教大师契嵩读而病之采出三藏记洎诸家纪载释迦为表三十三祖为传持法一千三百四人为分家略传而旁出宗证继焉名曰传法正宗记复畵佛祖相承之像明其世系名曰定祖图申述禅经及西域诸师为证以辟义学者之妄名曰正宗论共十二卷其卫道之严凛凛乎不可犯也濂窃闻之太平真君之七年魏太武用崔浩言宣告征镇佛像胡书皆击破焚烧当是时诸种经论多煨烬之末屋壁之深藏盖至于久而后出以此观之昙曜之流固未必能见禅经至于诸师之论义学者亦未必能尽闻之顾执一时单录不全之文而相为诟病犹将十指而掩日月之光一口而吸沧溟之水多见其不知量也大师之辨析夫岂得已者哉甬东祖杲禅师以诚笃契道汲汲焉惟恐法轮不运合众缘重刻以传呜呼书不流通与无书等大师固有功于宗乘而杲公之为则又有功于大师者也皆不可以不记因追序其作者之意于首简云

No. 1594-F 释氏护教编后记

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自从鹿野苑中直至于䟦提河演说苦空无我无量妙义随机钝利分为顿渐无小无大尽皆摄入萨婆若海既灭度后其弟子阿难陀多闻总持有大智慧结集为修多罗藏而诸尊者或后或先各阐化源优波离集四部律谓之毗尼金刚萨埵于毗卢遮那前亲受瑜伽五部谓之秘密章句无著天亲频升知足天宫咨參慈氏相与造论發明大乘谓之唯识宗旨西竺龙胜以所得毗罗之法弘其经要谓之中观论炖煌杜法顺深入华严不思议境大宣玄旨谓之华严法界观毗尼之法魏嘉平初昙柯罗始持僧祇戒本至洛阳而昙无德昙谛等继之立羯磨法唐南山澄照律师道宣作疏明之四分律遂大行是为行事防非止恶之宗萨埵以瑜伽授龙猛猛授龙智智授金刚智唐开元中智始来中国大建曼茶罗法事大智道氤大慧一行及不空三藏咸师尊之是为瑜伽微妙秘密之宗唐贞观三年三藏玄奘往西域诸国会戒贤于那兰陀寺因受唯识宗旨以归授慈恩窥基基乃网罗旧说广制疏论是为三乘法相显理之宗梁陈之间北齐惠闻因读中观论悟旨遂遥礼龙胜为师开空假中三观止观法门以法华宗旨授慧思思授天台国师智觊觊授灌顶顶授智威智威授惠威惠威授玄朗朗授湛然是为四教法性观行之宗隋末顺以法界观授智俨俨授贤首法藏至清凉大统国师澄观追宗其学著华严疏论数百万言圭峰宗密继之而其化广被西方是为一念圆融具德之宗瑜伽久亡南山亦仅存其盛行于今者唯天台慈恩贤首而此则世之所谓教者也世尊大法自迦叶二十八传至菩提达摩达摩悲学佛者缠蔽于竹帛间乃弘教外別传之旨不立文字而见性成佛达摩传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曹溪大鉴禅师惠能而其法特盛能之二弟子怀让行思皆深入其阃奥让传道一一之学江西宗之其传为怀海海传希运运传临济慧照大师义玄玄立三玄门策厉学徒是为临济之宗海之旁出为溈山大圆禅师灵祐祐传仰山智通大师慧寂父唱子和微妙玄机不可凑泊是为溈仰之宗思传希迁迁之学湖南宗之其传为道悟悟传崇信信传宣鉴鉴传义存存传云门匡真大师文偃偃之气宇如王三句之设如青天震雷闻者掩耳是为云门之宗玄沙师备偃之同门友也其传为桂琛琛传法眼大师文益益虽依华严六相唱明宗旨迥然独立不涉凡情是为法眼之宗迁之旁出为药山惟俨俨以宝镜三昧五位显三种渗漏传昙晟晟传洞山悟本大师良价价传曹山元证大师本寂而复大震是为曹洞之宗法眼再传至延寿流入高句骊仰山三传之芭蕉彻当石晋开运中遂亡弗继云门曹洞仅不绝如綫唯临济一宗大用大机震荡无际若圣若凡无不宗仰此则世之所谓禅者也呜呼教之与禅本无二门依教修行盖不出于六度梵行而禅定特居其一繇众生根有不齐故先佛示化亦不免其异耳柰何后世各建门庭互相盾矛教则讥禅滞乎空寂禅则讥教泥乎名相籍籍纷纷莫克有定是果何为者耶此则教禅异涂犹可说也自禅一宗言之佛大胜多与达摩同学禅观达摩则远契真宗胜多所见一差遂分为有相无相定慧戒行无得寂静六门非达摩辟之安能至今廓如也慧能与神秀同受法于弘忍能则为顿宗秀则別为渐宗荆吴秦洛各行其教道一神会又同出于能者也道一则密受心印神会则复流于知解一去弗返而其末流若大珠明教慈受辈尚何以议为哉自教一宗言之慈恩立三教天台则分四教贤首则又分五教麁妙各见渐圆互指终不能归之一致可胜叹哉此虽通名为教各自立宗犹可说也自夫本教之内言之律学均以南山为宗真悟智圆律师允堪著会正记等文识者谓其超出六十家释义之外何不可者至大智律师元照复別以法华开显圆意作资持记又与会正之师殊指矣不特此也四明法智尊者知礼孤山法慧大师智圆同祖天台同学心观真妄之异观三谛之异说已抵牾之甚霅川仁岳以礼之弟子又操戈入室略不相容谏书辨谤之作逮今犹使人凛然也其他尚可以一二数之哉呜呼毗卢华藏圆满广大徧河沙界无欠无余非相而相非缘而缘非同而同非別而別苟涉思惟即非圣谛又何在分教与禅之异哉又何在互相盾矛业擅专门哉又何在操戈相攻遽背其师说哉虽然适长安者南北异涂东西殊辙及其所至未甞不同要在善学者慎夫所趋而比丘永寿甞以闽僧一源所著护教编示予自大迦叶至于近代诸师皆有传赞文辞简古诚奇作也寿独惜其不著教禅承传同异之详请予为记以补其阙略予因以所闻䟽之如右文繁而不杀者欲其事之著明盖不得不然也

王忠文公袆丛录中载佛学一篇与此文同末一段云佛之为道本无二门自去圣既邈源远而流益分于是师异指殊各建户庭互相矛盾禅则讥教为滞于名相教则讥禅为溺于空寂若律之为用虽禅教所共持而取舍各不同至于为教禅之学者又各立异以取胜一彼一此不相出入自教宗言之慈恩立三教天台则分四教贤首则又为五教自禅宗言之慧能与神秀同受法于弘忍能则为顿宗秀则为渐宗道一神会同出于能道一则密契心印神会则复流于知解其不同如此至若天台教宗之一也而四明知礼孤山智圆性善性恶之说如氷炭之不相投临济禅宗之一也而或以棒或以喝至横川珙则复以声偈其示人之要如枘凿之不相合支派乖错论说纷纭殆不得而悉数也忠文与文宪同里同门故其问学之相合如此

No. 1594-G 叙七佛

传灯录云古佛应世绵历无穷难以悉数现在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案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士登松山嵿行道感七佛引前维摩接后今之撰述断自七佛而下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

长阿含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盘头母盘头婆提居盘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三十四万八千人神足二一骞茶二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

长阿含云人寿七万岁时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芬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阿毗浮二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

长阿含云人寿□万岁时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踰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二郁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拘留孙佛(现在贤劫第一贤)

长阿含云人寿四万岁时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別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

长阿含云人寿三万岁时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者安和子导师 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別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

长阿含云人寿二万岁时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柰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集军 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

长阿含云人寿一百岁时出世本在一万岁时为观众生无机可度至百岁劫末苦逼故出乎世种刹利姓瞿昙父净饭母大清净居舍卫城坐菩提树下说法一会度人无数神足二一舍利弗二目犍连侍者阿难子罗睺罗 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幻寄居士瞿汝稷曰始予录指月录七佛第书其偈阿含化迹皆削焉既见世之人麁闻即心即佛者率多拨无报化乃悟昔人载此之妙密盖偈阐法身之极致阿含示化迹之大略可谓断常俱遣事理两融者矣传灯成于道原而裁定于杨大年其旨不苟也因具录之此录稍录神通亦以此

佛祖纲目叙七佛卷(终)

No. 1594

佛祖纲目卷第一(天字号)

甲子(周康王二年起)己丑(周昭王元年)癸亥(周昭王三十五年止)

周姬姓起武王己卯止赧王乙巳三十七主合八百六十七年世尊乃第四主昭王二十六年示生故今断自昭王甲寅起 世尊生时此方江河泛涨泉井溢出大地震动有五色光贯太微宫王问群臣是何祥瑞太史苏繇奏曰西方有圣人生王曰于此何如繇曰此时无他一千年后声教被及王令刻石埋于南郊志之云

(甲寅)释迦牟尼佛示现受生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佛也然灯佛所为善慧仙人甞买莲花供佛又见地湿脱衣布地解发覆之佛记善慧汝过阿僧祗劫于五浊恶世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贤劫第三尊迦叶佛时为护明菩萨命终往生兜率陀天为诸天主说补处行亦于十方国土现种种身为诸众生随宜说法乃至作佛期运将至即观今阎浮提诸众生皆我初發心来所成熟者堪受玅法余国边地皆不应生此世界迦毗罗国最为处中往古诸佛出兴皆生于此诸族种姓刹帝利第一瞿昙苗裔圣王之后净饭王过去因缘具足清净性行夫妻真正堪为父母既作此观遂集诸天子告言我今不久舍此天宫生阎浮提出家学道成一切种智设大法会广利人天汝等亦当同受法食诸天子欢喜踊跃各心念言菩萨不久当成正觉时菩萨乘六牙白象發兜率宫降神母胎净饭王夫人摩耶于悟寐间见菩萨腾空来从右脇入影现于外如处琉璃顾见自身如日月照菩萨在胎晨朝为色界诸天说法日中为欲界诸天说法晡时为诸鬼神说法夜三时亦复如是成熟无量众生甲寅四月八日日初出时摩耶手攀无忧树枝菩萨从右脇出时树下生七茎七宝莲花菩萨堕莲花上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言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天人说是言四天王接置宝几龙王吐清净水灌太子身王以太子生时诸瑞吉祥遂名萨婆悉达(此言顿吉)时香山有一梵仙名阿私陀具足五通能断疑惑以神通力腾空而来相太子忽然悲泣王惊问故仙人答曰太子具三十二相年十九为转轮圣王若出家者成一切种智然王太子决定成一切种智转无上法轮我今年已百二十不久命终生无想天不睹佛兴不闻经法故自悲耳太子生七日摩耶命终生忉利天王嘱姨母波阇波提养育 太子初生口称独尊已便默如诸婴孩七岁王令学书访国中第一聪明婆罗门名曰选友为太子师婆罗门授以梵书佉留书太子问阎浮提中有几种书师默然又问阿字何义师又默然即从座起问曰太子初生时自言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此言不虗惟愿为说阎浮提凡有几种太子曰阎浮提中梵书佉留书护众书疾坚书龙鬼书捷沓和书阿须伦书鹿轮书天腹书转数书转眼书观空书摄取书具有天地八部四洲鸟兽等音声诸书有如是等六十四种又阿字是梵音声此字义是不可坏亦是无上真正之道义凡如此义无量无边婆罗门白王太子是天人第一之师云何欲令我教耶复令忍天教兵法太子自能通达忍天反礼太子

佛祖纲目卷第一


校注

法槃疑志盘 智疑念 统现流本作通 □疑六 捷疑揵
[A1] 采【CB】釆【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但【CB】伹【卍续】
[A7] 己【CB】已【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纲【CB】网【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CB】一【卍续】
[A12] [-]【CB】一【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CB】一【卍续】
[A15] [-]【CB】一【卍续】
[A16] [-]【CB】一【卍续】
[A17] [-]【CB】一【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CB】一【卍续】
[A20] [-]【CB】一【卍续】
[A21] [-]【CB】一【卍续】
[A22] [-]【CB】一【卍续】
[A23] [-]【CB】一【卍续】
[A24] 但【CB】伹【卍续】
[A25] [-]【CB】一【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谬【CB】胶【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采【CB】釆【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A33] 已【CB】巳【卍续】
[A34] 已【CB】巳【卍续】
[A35] 已【CB】巳【卍续】
[A36] 已【CB】巳【卍续】
[A37] 已【CB】巳【卍续】
[A38] 已【CB】巳【卍续】
[A39]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祖纲目(卷1)
关闭
佛祖纲目(卷1)
关闭
佛祖纲目(卷1)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