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628-A 重刻佛法金汤编叙

苾刍众有白于非空子曰真如本空乎曰如是虗空可坏乎曰不也虗空之体大于天地真如之体大于虗空盖䒶坠有尽虗空无尽虗空可空真如寔无所空唯无所空是以不住于空无相无名无成无坏芥子须弥非戏论石子渡海非希有事鸿蒙剖而乾坤毁非生灭相奚以卫而金汤为夫自性本空因缘生有尘根互影薰习代幻流浪沈沦转入烦恼于是西方有大圣人者出哀愍而普度之以般若为航以菩提为果以金刚为究竟以经律论为调御以最上凡夫小乘为阶级自汉迄今㳽漫震旦无量善知识唱衍开悟靡有遗矣大藏充栋而庄严像教充斥四天下矣尽有情无情有漏无漏悉演法音而归依且遍恒沙界矣奚以卫而金汤为嗟乎此佛氏为人切而忧衟深也昔如来付法迦叶密嘱受记以断灭为戒祖祖相传犹有热銕轮追之者不得已而传衣又不得止而付之国王大臣吾儒所称说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者虑在兹乎夫佛自竺乾历流沙万余里以入震旦团虗空教人人骤闻之非骇且惑而欲其流通周洽于是思以金汤之矣古之防在外衟今之防在邪见外衢逸而与佛角则法离邪见窜而与佛溷则法亦离弊且迷妄相导登枝忘本上者堕尊贵愽名高下者借檀那陇什一缁衣塞路而优钵昙华世不一见毋怪乎疑谤纷起法愈离而防愈密金汤所由作也其书爰稽上古下逮胡元搜栝数千年间帝王宰官名儒硕彦凡一事一言有裨慈氏教者彚次成帙是布金为城不汤而池是觉海醍醐所灌而输也是舍利城耆阇崛清凉净土龙象之所都而三乘之轨也是示长者子之便门也于人心世教宁无小补乎哉天台惺上人重订刻之以广其传余嘉其志首揭虗空真如之体以广其量俾人知一切现成无余无欠不金汤而究竟坚固者

万历庚子初夏佛日非空居士华亭俞汝为撰

No. 1628-B 佛法金汤编叙

前越之东山住持岱宗泰公作佛法金汤编十卷韫中瑄禅师为持过伯衡求叙叙曰佛法之行乎中国也迩来一千三百二十有六年矣虽毁之排之而昌炽犹一日初伯衡莫知其所以然窃意亦惟其说足以动人而今观此编乃知固由历代明哲之君与夫公侯卿大夫士之贤者罔不崇向之拥树之而为之外护也崇向有若而人故毁焉者莫能胜其口也拥树有若而人故排焉者莫能胜其力也岂独莫能胜哉因其崇向也而益知其不可毁因其拥树也而益知其不可排幡然悟曰以此之势卫彼之法如之何与之角也不折而归之者几希是则佛法之所以弥久而弥昌者岂非外护为之乎然使身受付嘱而于其道不能深知而笃信人也毁其以去伦理率天下也能无骇乎排其以祸福语倾天下也能无惑乎矧能出身拂天下而为之別白曰尔之毁之排之也以迹而吾之向之树之也以道道其精而迹其粗也其粗者有隙之可抵其精者亦有间之可乘乎则佛之法虽高大微玅乌能保其不摧折陵替哉其徒又乌能施施衎衎如此哉是故不忘付嘱之意而锐于外护甚于国家之有金城汤池也于戏先王之设城池非恃以为存也且犹不可一日无而况外护佛法之所恃以为存者也而一日可无之乎岱宗此编之作可谓见之明矣抑何用心之勤耶虽然城池者立国之具若夫国势之尊安寔存乎人焉耳精神折冲有其人虽无金城汤池孰敢侮之精神折冲无其人虽有金城汤池亦将侮之何独佛法而不然乎然则为其徒者勇猛精进以至于道明其旨趣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无能毁亦无能排尚安得不力乎不然外护虽固于金汤其如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者何伯衡不自揆敢以是为叙効绵力焉洪武二十六年岁次癸丑春正月戊辰无闻居士眉山苏伯衡叙

No. 1628-C 又

是编何为而作也东山岱宗禅师虑大法之城失其防而作也其书十卷始于周昭迄于元顺凡若干人取其言之足以护教者系于其人之下表而出之仍题其编曰佛法金汤诚可谓像世释徒之干城千载法门之保障者矣昔者韩欧二公甞为文以诋佛其说累千万言然其言愈繁而佛法愈盛者何哉盖由吾佛之道大而无外尊而无对仰之而不可及赞之而无能名帝王崇之大人宗之传之万世而无能易讵可以一人之私爱之而苟存恶之而苟去者哉柳子曰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况欧子好儒又未能过韩子柰何二子以悻悻之愤屑屑之词而图攻圣人之教者何乃自苦如此哉予甞论李纯甫谓佛者未甞为儒者害儒者甞为佛者害此其言之太过佛固未甞为儒者害则儒亦岂甞害于佛者哉特以刘张朱吕辈猎取佛意笺注其书以欺时流故有是说殊不知吾佛之教譬之巨家库藏珍贝充溢虽有钻穴穿窬之失亦何害于吾富哉宋明教大师亦甞著书三编名曰辅教会儒老之小异归释氏之大同后学士子赖以为规予以东山此编文虽不出其其所以命编者亦辅教之遗意也且予观编中诸君子愤世疾邪之辩其论可谓公矣然如法华所谓提婆达多是我善知识者则毁亦金汤誉亦金汤其何损益于吾教哉然则读是编者当于文字之外求之可也洪武二十四年岁在辛未秋七月初吉僧录司左讲经天禧讲寺住持释守仁

No. 1628-D 又

越有沙门岱宗泰公幼习洙泗之业于乡校稍长为释氏学甞师事梦堂噩禅师于台之国清寺而为其掌笺翰焉其学赡而识达气充而守约其發为文章雄浑渊雅惟务以弘宗树教为本不以夸多闘靡为奇甞出世说法郡之东山禅寺而从之学者益众洪武十有九年来 京师间出所治佛法金汤编示予俾为之序予因言于岱宗曰子之为书盖将以明夫道也夫道先天地而不为始后天地而不为终穷其微虽圣贤有不能造极其幽虽鬼神有不能测非声臭之可形非言议之可辨然则子之为是也将奚以乎岱宗曰语道之极致固有如子之言者然道无异同而不能不有异同道无爱恶而不能不有爱恶有异同焉不能不有抑扬之论有爱恶焉不能不有是非之辨异同也爱恶也抑扬之论是非之辨固皆末也本之曾奚悖于道乎因其用而明其体沿其流而得其源则此书之作也又恶可已乎子亦甞知有迷而失道者乎不有以为之先而导之而欲至其所未至也不亦难乎予之为是也盖将以考见夫古今之得失而从违之其亦庶几乎至其所未至者之先导乎予曰岱宗盖得吾佛圣人所以设教之心也予之言曾未至乎此甞徧阅是编其所载西乾竺而东震旦上周秦而下宋元其间圣君贤臣名儒巨公有能抑扬佛化以为善治有能推验神功以攘外侮或开之于先或承之于后所谓抑扬之论是非之辨不能无之者悉于是编彚而综之使覧之者有得乎此反其所趋之邪小而一轨于正涂息其他议之纷纭而终与夫至理有不待辨而明不待告而谕者其名之金汤岂无其所谓乎岱宗之用心其亦勤矣其亦可谓能立功于吾佛之教者矣时洪武二十四年岁在辛未五月望日僧录司左觉义灵谷禅寺住持沙门清濬序

No. 1628-E 题佛法金汤编

自正法付王臣以来至今二千余年帝王公卿为法外护者代有其人观此佛法金汤之编概可见矣护法之人既如金城汤池之固使外侮不得而入弘法之人又当力行而振起以副护法之心如是则教法乌有不兴者哉虽然金汤之设以偹他𡨥他𡨥外作犹可御之至有窃比丘形服内坏教法者是家宼也家𡨥内作虽有金汤外固亦将无如之何矣况末法之流率多放逸恬不知媿由是教法渐至衰微是知泰公是书不为夸耀于世殆将有警于吾徒也呜呼为吾徒者得不愳且省乎洪武辛未夏僧录司右善世善世禅寺住山全室比丘宗泐识

佛法金汤编目录

卷第一   周 昭王  穆王  孔子  列子   秦 始皇   西汉 武帝  哀帝  霍去病  刘向   东汉 明帝  桓帝  楚王  牟子   魏 曹植  朱士行   蜀 太祖  乌程侯  支谦  阚泽卷第二   西晋 武帝  惠帝  荀勗  羊祜 刘萨诃  朱膺   东晋 元帝  明帝  成帝  简文帝 孝武帝  王导  谢安  王羲之 周玘  陶侃  高悝  郗超 王乔之(或云齐之)  习凿齿  许询  何充 准 王珣 珉  王坦之  孙绰  戴逵 颙 袁宏  刘程之  周续之  雷次宗 张野 诠  宗炳  孟𫖮  陶潜 罗含  顾凯之  范宁  谢尚 何无忌  桓伊   后赵 石勒  石虎   后燕 慕容垂   南燕 慕容德   前秦 苻坚   后秦 姚兴   北凉 沮渠蒙逊卷第三   宋 武帝  文帝  孝武帝  明帝 何尚之  王玄谟  范泰 晔  周颙 谢灵运  颜延之  袁粲 何镇之   齐 高帝  武帝  明帝  萧子良 刘霁  刘歊 讦  刘虬  明僧绍 王巾  孔稚珪卷第四   梁 武帝  简文帝  元帝  萧统 邵陵王  建安王  陆倕  傅翕 刘勰  何点 胤  沈约  陶弘景 阮孝绪  庾诜  到溉  江淹 何敬叔   后梁 宣帝  明帝卷第五   陈 武帝  文帝  宣帝  后主 除陵  陈伯智 渊  江总   北魏 太祖  明元  太武  文成 献文  孝文  宣武  孝明 孝武  高𠃔  杨衒之卷第六   西魏 文帝   北齐 文宣  武成  后主  颜之推 杜弼  陆法和  魏收   后周 阂帝  明帝  武帝  宣帝 靖帝   隋 高祖  炀帝  薛道衡  李士谦 费长房  王通  辛彦之  杨素卷第七   唐 高祖  太宗  高宗  武后 中宗  睿宗  玄宗  肃宗 代宗  德宗  顺宗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卷第八 萧璃  裴寂  李师政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褚亮  虞世南 褚遂良  李百药  颜师古  许敬宗 朱子奢  岑文本  闾丘胤  孙思邈 杜行𫖮  房融 琯  张说  宋璟 李华 观  李通玄  颜真卿  齐澣 王维 缙  元德秀  杜鸿渐  元载 令狐德芬  王勃  李白  杜甫 韦臯卷第九 韩愈  权德舆  李渤  李泌 孟简  梁肃  于𬱖  李吉甫 武元衡  高崇文  薛华  郑余庆 陆长源  张仲素  白居易  庞蕴 柳宗元  李翱  裴度  庾承宣 刘禹锡  李德裕  万敬儒  吴道子 杜荀  李舟  陆亘  李节 裴肃  裴休  李商隐  吕岩卷第十   梁 太祖  均王   唐 庄宗   晋 高祖  出帝   周 太祖  世宗   南唐 李昪  李璟  李煜   楚 马殷   吴越 铁镠  钱弘佐  钱弘俶   闽 王审知  王延钧  王延羲   蜀 王建   南汉 刘隐 䶮  赵王镕  宋齐丘  边镐 刘煦卷第十一   宋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徽宗 李昉  范质  王禹儞  吕蒙正 王旦  杨亿  吕夷简  范仲淹 曾会  李沆  丁谓  王随 吕公著  王安石  司马光卷第十二 欧阳修  赵抃  夏竦  张方平 曾公亮  文彦愽  苏洵  周惇颐 程颢 颐  苏轼  苏辙  杨杰 文同  朱寿昌  张伯端  胡宿 邵雍  富弼卷第十三 杜衍  王古  李遵勗  吕惠卿 陈师道  李觏  陈瓘  刘安世 查道  黄庭坚  晁说之  胡安国 张商英  徐俯  蒋之奇  郭祥正 秦观  林逋  尹洙  包拯 江公望  杨时  游酢  韩驹 吕正己卷第十四   南宋 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 理宗  张浚  胡寅  张九成 吕本中  尤袤  张栻  李浩 王十明  会开  李光  李邴 冯楫  米友仁  周必大  钱端礼 史浩  钱象祖  王日休卷第十五 朱熹  陆游  叶适  真德秀 刘克庄  陈贵谦  张镃  林希逸 郑清之  吴潜  刘谧   金 太宗  熈宗  世宗  章宗 东海侯  李之纯  移剌真卿卷第十六   元 世祖  成宗  武宗  仁宗 英宗  晋王  文宗  顺帝 沈王  刘秉忠  王磐  程文海 赵孟𫖯  袁桷  虞集  揭奚斯 冯子振  柳贯  黄溍  胡长孺 韩性  欧阳玄  邓文原  张翥 杨维祯  苏大年

佛法金汤编目录(终)

No. 1628

佛法金汤编卷第一

切谓自昔弘教诸硕德其嘉言善行已有成书具载之矣若高僧传僧史传灯录等书是也独历代护教诸王臣之言行虽杂著于他书而无全编可通考之未甞不为之浩叹也矧吾大觉圣人临终之时有佛法付与国王大臣之言乎自是受嘱外护者代有之矣此佛法金汤编所由述也抑又闻圣人降诞之日当周之昭王二十六年甲寅故此编之纪始于昭王而讫于元顺凡若干人皆名著青史从事宗教足为法门之重者则于是编书之岂惟金汤而于乎予岂好为是哉第欲使后之览是编者知先圣贤所以崇奉且以启后人敬信之心不致诋斥之咎亦化人为善之一助云尔

武王姬姓讳發文王之子都镐平王东迁都洛起武王己卯尽赧王乙巳三十七主八百六十七年

昭王

王讳瑕康王之子[标01]二十六年甲寅(有云九年甲寅又廿四年甲寅皆非)四月八日大地宫殿震动池井泛溢日有重轮五色祥光入贯太微徧照西方王问群臣莫测其祥太史苏由筮之得乾之九五由曰此西方圣人降诞之相却后千年教法来此王命镌石记之置之南郊天祠前(周书异记及白马寺记)

穆王

王讳满昭王子[标02]二十三年数有光明来照王都疑戎宼至遣相国吕侯出师防之乃西方圣人说法度人流光远及也[标03]五十三年壬申(有云五十二年壬申者非)二月十五日大地震动狂风折木江河鼓涛池井沸涌鸟兽悲鸣日午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贯王忧及社稷召太史扈多筮之愿王无忧此西方圣人示灭异感也(周书异记白马寺记)

孔子

[标01]孔子讳丘字仲尼孔父嘉四世孙为叔梁纥纥生夫子以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岁生[标02]商太宰见孔子曰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太宰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圣则丘弗知太宰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则丘弗知太宰大骇曰然別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丘闻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列子仲尼篇)

列子

列子讳御宼郑人也贞定王时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甞著书八篇[标03]有曰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统纪云化人即文殊目连)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虗不坠触实不碍千变万化不可穷极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穆王乃为之改筑五府为虗而台始成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号曰中天之台(列子穆王篇)

始皇嬴姓讳政七国争雄正统不续凡三十四年始皇灭六国二十六年庚辰始称皇帝都咸阳起始皇庚辰尽二世甲午二主一十五年

始皇

庄襄王子[标04]三十年甲申西域沙门室利防等十八人賷梵本经至咸阳有司以闻帝以其异俗囚之利防等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光明照耀瑞气盘旋满于囹圄须臾有金神长丈六持杵扬威击碎其狱出之帝惊悔即厚礼之而去(白马寺记)

西汉

高祖刘姓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都长安起高祖乙未尽孺子婴丁卯十四主二百十四年

武帝

帝讳彻景帝中子始立年号曰建元[标05]元狩三年开昆明池得黑帝以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胡道人明帝时梵僧摩腾至有以问之腾曰此劫(汉书并北山录)

哀帝

帝讳欣定陶共王之子宣帝之孙[标06]元寿元年景宪使大月氏国得其王口授浮图经以还是时稍有斋戒者(魏书佛老志)

霍去病

去病封冠军侯加骠骑将军[标07]元狩二年将万骑出陇西击匃奴过居延山收休屠王祭天金人(本传)去病获金人长丈余武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焚香礼敬(魏书佛老志)

刘向

字子政又名更生成帝时为光禄大夫[标08]鸿嘉二年校书天禄阁往往见有佛经向著列仙传云吾披检藏书缅寻太史撰列仙图自黄帝已下迄至于今得仙道者一百四十九人其七十四人乃见佛经(费长房三宝记并义楚六帖)

东汉

光武讳秀字文叔都洛阳起光武乙酉尽献帝己亥十二主一百九十五年

明帝

帝讳庄光武第四子[标09]永平三年庚申四月八日帝寝南宫梦金人长丈六项佩日光胸题卍字飞行殿庭去来无碍旦问群臣时太史傅毅进曰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国子博士王遵对曰臣按周书异记云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有圣人生于西方今陛下所梦是也帝以为然即遣定远将军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使西域访求佛道[标10]六年癸亥蔡愔于天竺隣境月支国遇摩腾竺法兰得佛倚像并梵本经六十万言载以白马相与东还[标11]八年乙丑蔡愔等达洛阳摩腾入阙献经像帝大悦舘于鸿胪寺法兰亦间行而后至[标12]十年丁卯勅于洛阳城西立白马寺以居之以白马䭾经遂名白马寺(佛寺始此)是年腾兰译四十二章经十一年戊辰帝幸白马寺腾兰进曰寺东何舘帝曰昔有阜夷之复起[标01]夜有异光民呼圣塚腾曰昔阿育王藏佛舍利于天下凡八万四千所震旦之境有十九处此其一也帝与俱往礼拜忽有圆光现塚上光中有三佛帝大悦曰不遇二大士安知大圣遗祐哉诏塔其上高二百尺明年光又现有金色手出塔顶帝幸瞻拜光随步武十二年诏以释迦佛像奉安显节陵清凉台二处供养[标02]十四年正月一日朝正之次五岳并诸山道士褚善信等七百余人表言佛法虗偽兰乃言佛法水火不能坏请验之帝乃勅尚书令宋庠以正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筑坛焚经道士尽出奇经秘诀与沙门所持来经像就焚之道经俱烬惟佛经像俨然善信等皆自愧钦服帝至是弥加崇敬佛法自此兴焉(汉法本内传)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虗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神以至为佛精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先好之(汉书)腾卒兰自译十地断结等经

桓帝

帝讳志章帝曾孙[标03]永兴二年帝于宫中铸黄金浮图老子像覆以百宝华盖身奉祀之由是百姓向化事佛弥盛(汉书并三宝记世铸金银像始此)

楚王

王讳英光武子明帝弟[标04]最先奉佛喜为浮图斋戒永平九年甞奉黄缣白纨诣相国曰托在藩辅过恶累积奉送缣帛以赎罪愆相国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何嫌何疑其还之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王公贵人遂争效之(汉书)

牟子

牟子融之后苍梧儒生[标05]献帝兴平二年因世乱无仕宦意锐志佛道乃制理惑论三十七篇其文有问曰何以正言佛佛为何谓乎牟子曰佛者觉也犹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觉者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不殃不行而到无作而光故号为佛问曰夫至实不华至词不饰珠玉少而贵瓦砾多而贱圣人制七经之本不过三万言众事偹焉今佛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非一人力所能堪也仆以为烦而不要牟子曰江海所以异于行潦者以其深广也五岳所以別于丘陵者以其高大也若高不绝山阜跛羊凌其颠深不绝涓流孺子浴其渊麒麟不处苑囿之中吞舟之鱼不游数仞之溪何者小不能容大也佛经前说亿载之事却道万世之要大素未起太始未生其微不可握其纤不可入佛悉弥纶其广大之外剖析其窈妙之内靡不纪之故其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多多益具众众益富何不要之有问曰佛道至尊至大尧舜周孔曷不修之乎七经之中不见其辞子既躭诗书悦礼乐奚为复好佛道窃为吾子不取牟子曰书不必孔子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子贡云夫子何常师之有尧事尹寿舜事务成旦学吕望丘学老聃亦不俱见于七经也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焉能舍而不学乎五经事义或有所缺佛不见记何足恠哉问曰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何其异于人之甚也殆富耳之语非实之云牟子曰少所见多所恠睹馲驼言马肿背尧眉八舜目重瞳皐陶鸟喙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偻伏羲龙鼻仲尼反宇老子日角目玄鼻有双柱手把十文足踏二五此非异于人乎佛之相好奚疑哉问曰子以经传之辞华丽之说褒赞佛行称誉其德高者凌青云广者踰地圻得无踰其本过其实乎牟子曰吾之所褒犹以尘埃附嵩岱收朝露投沧海子之所谤犹握瓢觚欲减江海操耕耒欲损昆仑侧一拳以翳日光举土块以塞河冲吾所褒不能使佛高子之毁不能令其下也(备弘明集)

三国

都邺徙洛阳曹姓讳丕操之子沛国谯人起文帝庚子尽元帝甲申五主四十五年

曹植

字子建文帝弟武帝第四子封陈思王精通书艺邯郸淳称为天人[标01]每读佛经輙留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甞游渔山闻空中梵天之响清扬哀婉因倣其声写为梵呗今法事有渔山梵即其余奏也甞著辨道论言仙道虗妄(弘明集)

朱士行

士行颕川人[标02]甘露二年弃俗出家甞于洛阳讲道行经义有不通乃往于阗国得梵本将遣弟子法饶送归洛阳而于阗小乘众白王云汉僧欲以婆罗门书惑乱正典王若不禁将以聋盲汉人也王听之[标03]士行愤慨曰此佛经也乃求烧经为证士行誓曰若大法当流汉地经应不烬已投经火中火灭经存光明错發王众骇服遂与梵本晋太康八年始达洛阳(道行经即放光般若)

都益州刘姓讳偹中山靖王胜之后起先主辛丑尽后主癸未二主四十三年

都武昌徙建康起太祖壬寅尽乌程侯庚子四主五十九年

太祖

太祖孙姓讳权字仲谋孙武之后坚次子䇿之弟吴郡富春人魏文帝拜权为吴王加九锡黄武元年即[标04]赤乌四年康居国三藏康僧会至金陵立茆茨设像行道国人初见咸惊异之[标05]有司以闻权召问之会进曰如来大师化已千年然灵骨舍利神应无方昔阿育王奉之为八万四千塔此其遗化也权以为夸诞曰舍利可得当为塔之苟其无验国有常刑会乃以铜瓶置几上请期七日无验乃展二七日无验权曰趣烹之会默念佛名真慈岂违我哉更请展期七日五鼓矣闻瓶中锵然有声视之乃舍利也黎明进之权与公卿聚观叹曰希世之瑞也会言舍利威神无能坏者权使力士槌之无损而光自若权为建塔于佛陀里又造寺奉会居赐额曰建初(今天禧寺江南寺塔始此弘明集)

乌程侯

讳皓字元宗权之孙和之子即位改元元兴[标06]皓不敬佛法毁废寺宇群臣谏曰佛之威力不同余神康会感灵大皇创寺今若轻毁恐贻后殃皓意未然乃遣张昱诣寺诘会机应锋出昱还叹会才辩非臣所测伏愿天鉴亲检察之[标07]皓以马车迎会至问曰佛言善恶报应可得闻乎会曰明主以孝治天下则赤乌翔老人见以仁慈育万物则醴泉涌嘉禾生善既有征恶亦如之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为恶于显人得而诛之易称积善余庆诗美求福不回虽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皓曰然则周孔既明安用佛教会曰周孔略示其迹佛教详言其要皓无以酬(弘明集)

[标08]他日宿卫治圃得金像皓使置秽处以为咲乐俄得肿疾卜曰坐犯大神皓祷诸庙不効宫人曰何不请福于佛皓悟吾以慢像致此耳乃迎像薰沐供事之仍请会说法悔罪会为开示玄要又授五戒既而疾愈奉会为师崇饰寺塔(法苑珠林)

支谦

字恭明月氏国人为优婆塞献帝末避地归吴权召见高其才拜为博士固辞不受谦博览经籍通六国语为人颀瘠而黑眼白瞳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谦受业于支亮字纪明亮受业于支谶世称之曰天下博知无出三支谦译经八十八部(弘明集释教录)

阚泽

字德润会稽山阴人[标09]好学居贫为人佣书自给所写既毕则能诵记由是博览群籍虞飜见而称之曰阚生矫杰仲舒子云流也孙权辟之补西曹掾复拜太子太傅为尚书令封都乡侯(吴志)甞舍宅为德润寺(今慈溪普济寺)[标10]权甞问曰孔子制述典训教化来叶老庄修身自玩放浪山林归心澹泊何事佛为泽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优劣可见也(弘明集并宗炳明佛论)

佛法金汤编卷第一


校注

会本文作曾 佛降生 说法流光 示灭异感 孔子生 太宰问孰为圣 西国化人来 梵本经 稍有斋戒 金人丈余 有佛经 梦金人 蔡王至西域 腾兰至 白马駄经 圣塚光 筑坛焚经 佛像成 最先奉佛 制理惑论 渔山梵 东土出家始此 烧经不烬 僧会至 公卿聚观舍利 佛力不同余神 格言明训 请福悔罪 佣书能诵记 三教优劣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己【CB】已【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玘【CB】𤣱【卍续】
[A7] 秦【CB】泰【卍续】
[A8] 己【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持【CB】特【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采【CB】釆【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法金汤编(卷1)
关闭
佛法金汤编(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