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佛是我们的救主
一.二 法是救人的方法
一.三 僧是我们的导师
一.四 我归依了三宝
一.五 爸爸给我讲佛的故事
一.六 我们上佛学课
一.七 孝敬我们的父母
一.八 我们要爱护动物
一.九 我參加法会
二.一 赞佛歌
来!来!来唱歌!大家来唱歌!大家来唱赞佛歌,求佛护念我。
二.三 腊八粥
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成道的日子。大家用红枣、花生煮粥来供佛,叫做腊八粥。
二.五 佛欢喜的东西
香花、鲜果供佛,功德是很大的。但佛最欢喜的东西,是肯听佛的话,照著佛的话去做。
二.六 怎样听佛法
佛法要好好的听。听了不明白,应该起来问。回去想一想:懂了没有?忘记了没有?
二.七 不可说谎
天民欢喜说谎。老师说:「说话不诚实的,別人就不再信他的话。」老师讲牧童说谎的故事给他听。
二.八 行住坐卧
不要东张西望,一步步向前走。端端正正的坐,不要曲背低头。立要立得直。吉祥睡最好。
二.九 清净
房屋要清净,衣服要清净,饮食要清净,身体要清净,还要注意内心的清净。
三.一 我与佛有缘
我欢喜到佛寺裡去:听佛的故事,看佛的图画,唱佛教的歌。妈妈说我与佛有缘。
三.二 贪心的孩子
天民到瓶裡去拿花生,拿了一大把,瓶口小,手就不得出来,急得大哭大叫。妈妈说:「你太贪心!少拿一点,手就可以出来了。」
三.三 空著手回来
有人到宝山去,什么也不拿,空著手回来,这太可惜了。如听了佛法,不相信,就得不到功德宝,那才真正可惜呢!
三.四 作工
人人要生活,就应该人人做事,怎么可以好吃懒做呢?所以古德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三.五 出家人的工作
出家人做什么工?佛又做什工?佛说:我天天耕人的心田,撒下快乐的善种;信佛修行的人,就可以收获快乐的结果了。
三.六 勤劳好
勤劳好!勤劳好!石上磨刀刀锋利,用刀切泥刀钝了!人人贪快乐,不知享受多堕落。少享乐,多勤劳,天天进步向佛道。
三.七 佛报母恩的故事
佛到忉利天去,为摩耶夫人说法,报答母亲的恩德。住了三个月,才从天上下来,那就是现在印度的三迦沙。
三.八 佛报父恩的故事
佛的父王病了,佛从远方来看病,为父王说法。父王死了,佛扶著父王的身体去安葬,尽著儿子的责任。
三.九 骂人骂了自己
有人骂佛,佛问他:「你送礼品给人,倘使不受,那怎么办呢?」那人说:「自己带回去。」佛说:「我也不受你的骂,请你自己带回去吧!」
四.一 恭喜恭喜
新年见面,说一声:「恭喜!恭喜!」希望大家快乐,见了他人的快乐,像自己得到快乐一样。这样,大家欢喜,自己的功德也增进了!
四.二 念佛会
妈妈从寺院裡回来,对觉民说:「我去參加了星期念佛会。」觉民说:「下次我也要去。」妈妈点头道:「好!可是你要一心念佛,不能说闲话!」
四.三 佛化家庭
觉民到外婆家裡去,知道外婆和舅父们,都是信佛的。觉民笑著说:「你信佛,我信佛,我们大家都信佛,我们是佛化的家庭。」
四.四 因果
俗语说:「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因果是一定的;行善的一定得善果,作恶的一定得恶果。我们要多做好事,多说好话,将来才有光明的前途。
四.五 佛法像镜子
我们照了镜子,知道脸上有污秽,赶快把他洗掉。听了法,才知道杀生、偷盗……这些事是有罪过的,也就赶快不再去犯了!
四.六 老牛乞命
老牛替人拉车、耕田,做了一辈子的工。现在老了,主人要牵它到屠场去杀。走过寺前,老牛突然跑到寺门前,跪著不肯起来。主人被感动了,就留老牛在寺裡放生。
四.七 远足
昨天,我们到郊外去远足。小溪边,有一所佛寺,非常清净庄严。我们进去參观,向佛行礼。我听到一阵阵的钟声,心裡真是欢喜极了!
四.八 敬礼
合掌、问讯、顶礼,是佛教的敬礼方式。礼佛时,先要除去帽子,放下武器,然后绕佛三匝,礼佛三拜。这是佛教的最敬礼。
四.九 要尊敬出家人
出家的法师,到我家裡来,我爸爸拿日用品供养他。爸爸说:「觉民!法师们的生活很清苦。一面学佛法,一面又弘扬佛法。有了出家人,佛教才流传下来;我们要感谢他们、尊敬他们!」
五.一 佛诞庆祝会
今天,是释迦牟尼佛的圣诞。学校裡开庆祝会,同学的家长们也都来了。首先举行浴佛礼,再演讲佛诞的故事,还有唱歌、跳舞、演戏。末了,同学们得到了佛诞的纪念品。大家口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欢欢喜喜的回去。
五.二 佛的家
释迦牟尼佛,名字叫悉达多,本是印度迦毘罗国的太子。父亲叫净饭王,母亲叫摩诃摩耶。太子生后七天,摩耶夫人就过世生天了,所以太子是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长大的。太子十九岁时,与耶输陀罗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就是罗睺罗。
五.四 给孤独长者
须达多是舍卫城的大富翁。他到王舍城去,信仰了佛教。他就回到舍卫城,「黄金布地」,买了祇陀太子的林园,修造精舍,请佛来弘法。须达多不但供养三宝,对慈善事业,如救济贫穷孤独的老弱妇孺,也尽力去做,所以大家称他做「给孤独长者」。
五.五 布施的功德
释尊进城去乞食。一个佣工的老妇人见了,心裡很悲伤,因为他自己太穷,没有什么好布施的。他问佛:「锅裡洗下来的米粒,佛也肯要吗?」佛欢喜的接受他的布施,说他的功德极大。有信心、同情心、施舍心,虽是小小的布施,也有很大的福报。
五.六 蛇头与蛇尾
蛇头与蛇尾,忽然闹起意见来。蛇头说:「你什么事也不做,只是跟在后面走。」蛇尾说:「你样样要争前,只知道贪吃。」大家赌了气,蛇头不再吃食物,蛇尾绕在树上不肯动。不到几天,蛇饿得要死,这才大家知道错了,又和好合作起来。
五.七 孔雀王的故事
美丽的孔雀王,一向记著它母亲的话,住在高高的雪山上,所以猎人没法捉到它。一天,孔雀王贪吃好玩,走到山下来,就被猎人捉住了。孔雀王责备自己说:「唉!为什么忘记妈妈的吩咐,贪吃好玩,离开安全的地方呢!」到那时候,懊悔已来不及了!
五.八 看护病人
佛说:「病是人生的大苦。」从前,释尊曾给瞎眼的比丘穿针;又给患病的比丘洗身体,照顾他的饮食。佛为我们留下最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佛的精神,多做看护病人、布施医药的功德。
五.九 觉民病了
觉民病了,妈妈赶紧给他请医生、服药,又求佛菩萨的保庇。晚上,妈妈给他讲佛的故事,安慰他。过了三天,病才好了。妈妈说:「这一次的病,是乱吃零食太多的缘故。你没有听佛说过:饮食没有消化,心裡又想吃,是愚痴人吗?」以后可不要再乱吃零食了!
寺裡挂著大木鱼,同学见了,觉得很有趣。老师说:「你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我们平时不留心,就会说错、做错、想错,所以要常常警觉。传说:鱼是很警觉的,睡觉也不闭眼睛。所以用木鱼做号令,通通的打起来,要大家警觉,努力用功。」
优陀夷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罗汉,连毒龙也被他降伏了。一天喝醉了酒,睡在路旁,人事不知。释尊见了说:「现在,他连一只青蛙也降伏不了。酒使人失去了知识与能力,胡说胡为,所以大家不得饮酒!」
小朋友!你不要以为这是小小的过失,是不关紧要的。要知道,小恶积多了,就成为大恶。你看!屋簷的水,只是一滴、一滴,可是滴久了,就积满了大水缸。佛为了警诫我们,所以曾这样的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六.一 释尊出家的故事(上)
悉达多太子,到田野去游览。看见农夫在太阳下工作,非常辛苦。犁田的耕牛,被鞭打得皮破血流。犁过的田土,小虫都露了出来;空中的鸟雀,飞来吃他们。太子见到这求生活的艰苦,生物的自相残杀,引發了悲悯心。从此,太子时常想:要怎样才能解救世间的苦难呢?
六.二 释尊出家的故事(下)
悉达多太子,又坐了车,到王城的四门去游览。看见了老人的发白、齿落、步行艰难;病人的或吐或泻,喘不过气,说不出话的苦况;死人被送往坟场。太子觉得:老、病、死,是人人逃避不了的苦痛。为了要解救这些痛苦,太子决定想出家去求道。在二十五岁的一个晚上,太子真的抛弃了富贵、家庭,悄悄的离开王城,出家求道去了!
六.三 摸象
一群生来瞎眼睛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象。一天,听说象师牵著大象走过,大家抢著来摸,到底象是怎样的!摸著象腹的说:「象像墙壁。」摸著象脚的说:「象像树干。」摸著象牙的说:「象像光滑的铁棒。」摸著象鼻的说:「象像一条蛇。」摸著象耳的说:「象像畚箕。」摸著象尾巴的说:「象像绳子。」大家都自以为见到了象的真相,那知道明眼的象师,正在可怜他们的无知。
六.四 猴子捉月亮
猴子们在河边的大树上玩。老猴子见到水裡的月影说:「月亮落在水裡了!我们来捉呀!」于是老猴子抱住了树枝,一只猴子啣住它的尾巴,这样一只啣一只,结成了一根猴绳,挂到水面上。但猴脚去一捞,水一动,月亮就不见了。唉!世间就多有这样的人,自以为聪明,费尽心力,去追求虚假的幸福。
六.五 爱祖国的释尊
憍萨罗的毘琉璃王,统领大军,准备向迦毘罗进攻。迦毘罗是释尊的祖国。释尊知道了消息,故意坐在大军通行的大路边。毘琉璃王见了,过来问佛说:「世尊!为什么坐在这没有枝叶的大树下呢?」佛说:「大王!亲族的荫护,是人生的幸福。但现在,我要成为没有亲族荫护的人了!」琉璃王明白了佛的意思,就下令退兵回去。
六.六 归依三宝
人生了病,要请医生、服药,还要有人看护他,病体才会健康起来。我们生在世间,免不了痛苦,就像有病的一样;这就应该归依三宝了!因为,「佛」是大医王,「法」如药,「僧」如看病的护士。归依三宝,我们的身心,才有解除痛苦、得到平安快乐的希望!
六.七 五戒
归依三宝,是内心的信仰。信仰了佛法,就要从行为上表现出来。佛教徒的行为,至少要奉行五戒。这是佛为在家弟子制定的,实在也是人人应该奉行的道德。不奉行五戒,就有堕落的危险!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六.八 不要迷信
佛说:「信因果的,明白真理的,那怕是生命危险,也不会去迷信。」佛弟子不应该迷信外道。假使遇到家庭裡不和睦、经济困难、身体患病,或者父母弟兄离散了,仇人来陷害你:这都不可以求神、问卜、扶乩、算命,尤其不可杀生去祭祀鬼神。因为这种迷信的行为是不能离祸得福的,或反而引起苦痛的后果。
六.九 敬法
一位比丘在讲堂裡说法,大家安静的听。佛从外面来,走到讲堂门口,就站定了,免得扰乱了讲堂裡的秩序。后来,佛对弟子说:「谁最尊敬法?那就要算是我了!」佛以身作则,教导我们。所以凡參加讲经、诵经、念佛的法会,大家一定要敬重法。遵守秩序,不得喧哗,这样的安静严肃,才算是尊敬佛法。
卍、法轮、莲花,是佛教所尊敬的东西,都有一种深刻的意义。
卍,是佛胸前的德相,表示一切功德都圆满了。莲花,是芳香的、清净的,从泥裡出来,却没有一些沾染。这表示了佛与菩萨身心清净,不会被世间的邪恶所染污,所以佛菩萨像都坐在莲花座上。法轮,表示佛说的法像轮子一样,转来转去,转到各处。佛法的推进,也就碾坏了邪恶的一切。
郁阇迦是一位虔诚的佛教青年。一天,他来问佛:「世尊!在家佛弟子,怎样才能得到现生的安乐呢?」佛说:「郁阇迦!如做到四件事,在家人就能得现生的福乐了。四种事是:一、方便圆满:不论是务农、作工、畜牧、经商,或者做公务员、教师等,一定要有谋生的正当技能,凭工作而得到生活。」
「二、守护圆满:从工作得来的财物,除了消费以外,要妥善保存,以免损失。三、善友圆满:要结交善友,切不可与凶险、放荡、虚偽的恶人作朋友。四、正命圆满:要量入为出,不可以奢侈浪费,也不可过分的悭吝,要有合理的经济生活。」释尊对郁阇迦的开示,实在是青年们求得良好生活的途径。
七.一 释尊的修学生活
悉达多太子,放弃了王家的享乐生活,剃去须发,穿上袈裟,开始出家的修学生活。先访问了当时著名的宗教师,数论派的学者,但他们的道理不圆满,不能满足太子的愿望。太子于是到苦行林去,过了六年极刻苦的生活,但苦行也不能解脱人生的苦痛。太子又放弃了外道的苦行生活,先在尼连禅河裡,洗净了身上的污秽;又受了牧女供养的乳糜,身体的健康也增进了。这才立定主意,从不太苦不太乐的生活中,去發掘人生的真理。
七.二 释尊成佛了
悉达多太子,离开了苦行林,来到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决心修习禅观。魔王知道了,用魔兵魔将来威胁他,用转轮王的权位来引诱他,又派魔女来诱惑他。但太子的意志很坚定,魔王无法可想,结果是魔王被降伏了。
十二月初八日,明星出现的时候,太子豁然大悟,透彻了人生的真理。从此,大家称他为「佛」,又称为「释迦牟尼」。这正是他三十岁的那一年。
七.三 尊敬长老的故事
猴子、象、小鸟,争论谁的年纪大,谁应该走在前面。象说:「我小时候,这棵大树与我一样高呢!」猴子说:「我小时候,大树方才發芽呢!」小鸟说:「我吃了树上的果子,落下果核,竟长成这样大的树了!」象与猴子一起说:「小鸟伯伯!你大!你大!你应该走在前面,领导我们。」
有时候,猴子骑在象背上,小鸟站在猴子头上,一齐出去游玩。民众见了说:「鸟兽都知道尊敬长辈,怎么我们倒反而不如禽兽呢!」于是大家尊敬年长的,养成了善良的风俗。
七.四 孝养父母的菩萨
这是一则释迦佛的本生。猎人到山裡打猎,發见一大群鹿,连忙一箭一箭的射去,被他射中了不少。一只鹿忽然站了起来,原来是披著鹿皮的青年,他已被箭射伤了。青年说:「我的名字叫睒。我的老年父母眼盲了,牙齿也落了。我每天披著鹿皮,混在鹿群裡,取母鹿的乳汁回去,奉养我的老父母。好在受伤不重,否则我的老年父母,以后将怎样生活呢!」猎人听了,为他的孝心所感动,当时就把弓箭折了,立誓再也不作打猎伤生的事。
七.五 种福田
农夫将谷种下在田裡,能得十倍百倍的收获。我们的财物,如种在福田裡,来生也能得百倍千倍的福报。拿财物供养父母;奉事师长;供养三宝,如建佛寺、造佛像、印刻佛经、供养僧众,这就是在可尊的「敬田」裡种福了。拿财物办理教育文化;慈善事业,如救济灾荒、贫病、孤独、残废,建公园、凉亭,修道路,这就是在可悯的「悲田」裡种福了。你曾经在「敬田」与「悲田」裡种过福吗?
七.六 佛教的四众弟子
天民到寺裡去,听法师讲经,见了好多出家人,他就问法师说:「佛教劝人出家,大家都学佛出家了,那不是破坏了社会与国家吗?」法师说:「你误会了!学佛的人,有两类:一、出家的,男子叫比丘,女子叫比丘尼。二、在家的,男子叫优婆塞,女子叫优婆夷。出家是最难得的,在家的也可以学佛。在家的是信众,出家的是僧众。学佛的不一定出家,佛教有在家、出家四众弟子,这那裡会破坏社会与国家呢!」
七.七 小鸟恢复了自由
笼裡的小鸟,生得非常美丽,时常唱著好听的歌。天民欢喜它,按时喂它吃,给它洗澡,以为小鸟幸福极了!
觉民看见小鸟时常呆呆的立著,有时又跳跃不停;有几次,受到了小猫与恶蛇的惊吓。觉民可怜小鸟,轻轻的把笼门开了,小鸟扑的飞出来,跳一回,叫一回,好像向觉民道谢,然后向天空飞去。天民知道了,直跺脚。父亲说:「弟弟放得好!爱好自由,是众生的本性。你要自由,众生也要自由,怎么为了自己,把他关起来呢!」
七.八 放生的池园
爱护动物,让它们平安自由的生活,不致被人杀害,所以佛寺裡成立了放生池与放生园。放生池裡,养著各式各样的鱼,日子久了,有的长得很大。游客投下饼去,大家昂著头来吃,真好看!杭州西湖的玉泉寺,放生池裡,有不同颜色的大鱼,「玉泉观鱼」,竟成为游览的名胜了!放生园裡,牛、马、猪、羊、鸡、鹅,一类一类的,有人专门负责豢养他们。这些动物,都是佛教的信徒们不忍它们的被杀害,买了送到寺裡来的。
七.九 佛是神的老师
神教徒崇拜的神,有一位是自称「天地之主」、「人类之父」的天帝。他知道释尊成了佛,就从天上到人间来,虔诚的请佛说法。神说:「世尊!我对于我的儿女——人类,实在没有救他们的方法了!还是请世尊来慈悲教化吧!人类是愚痴的,但也有善根熟了,会因佛的教导而得救的。正像含苞待放的莲花,一经日光照射,就会开花一样。」释尊接受了神的劝请,才开始弘扬佛法,天帝也就做了佛的弟子。
富楼那,想到西方野蛮民族中去弘法。释尊说:「那是极野蛮的,怕会对你不利!」富楼那说:「世尊!为了传布佛教,我愿意忍受他们的侮辱。他们骂我、笑我,我感到满意,因为他们竟没有打我!」「假使打你呢?」富楼那说:「世尊!他们没有害死我,这我就快乐了!」「真的害死你呢?」「世尊!为了佛教,我能献出我的身命,这是多有意义的事呀!」释尊赞叹他:「富楼那的弘法热情、坚忍精神,可为佛弟子的模范!」结果,富楼那使西方人信受了佛教,增进了他们的文明。
佛与比丘们游行。在路上,佛想休息一下,要阿难给同行的比丘们说法。阿难给大家赞叹精进。佛听见了,说:「阿难!你赞叹精进吗?」阿难说:「是的,世尊!我赞叹精进。」佛说:「精进是值得称赞的!努力行善,名为精进。不但修行成佛非精进不可,就是世间的学问、事业,一切好事情,也都要精进才能成功。懒惰的,放逸的,只知道享受而不肯勤劳努力的,什么事也不会成功。精进是值得称赞的!」佛这样的称赞精进,大家要怎样精进,才不辜负佛的教训!
在家裡,肯信从父母的话;在学校裡,肯信从老师的话;在世间,肯信从佛菩萨的话——听从值得信任的话,一定能走上幸福的路。在家裡,能爱护兄弟姊妹;在学校裡,能爱护同学;在世间,能爱护人类、爱护动物——常有仁爱「护生」的心,一定会有高尚的道德。在家裡,知道报答父母的恩;在学校裡,知道报答师长的恩;在世间,知道报答国家的恩、三宝的恩——知恩报恩的人,未来会有无限的幸福。这样的人,是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
八.一 释尊的弘传佛教
释尊接受了天帝的劝请,开始传布真理、救度众生的工作。先到鹿野苑去,教化从前跟从过他的五位比丘。在三个月裡,使他们都得了圣果。当时,佛指示他们:不要过分享乐,也不要过分刻苦。当时所说的法,就是四谛,四谛是佛法的总纲。佛开始推进了佛法,也摧毁了邪恶的教说,像轮子转动一样,所以叫做「转法轮」。
教化了五比丘以后,释尊不断的弘法,出家的僧众、在家的信众,一天天多起来。不久,就成了世界最伟大的宗教。
八.二 释尊的入涅槃
释尊八十岁那一年,带著弟子们,从毘舍离到拘尸那。虽然知道快要离开人间了,但还是一路教化。二月十五日,到了拘尸那,睡在两棵娑罗树的中间。外道须跋陀罗,听说佛要入涅槃了,就赶来请问。佛教诲他,使他成为佛的最后弟子。末了,佛又对弟子们说:「大家要自己努力去修行!要尊重戒律!大家不用悲伤!佛的生身过去了,但法身是永远在人间的。」就在这天半夜裡,佛安详的入涅槃了。
从释尊涅槃到现在,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但他慈悲救世的精神,从大智慧来的高深教理,永远留在人间,受到人类的信仰与尊敬。
八.三 大迦叶与阿难
在佛的弟子中,大迦叶是一位年老的上座,他过著谨严淡泊的生活。有一次,释尊见他来了,就让他一起坐;他得到了僧团内最高的荣誉。佛入了涅槃,大迦叶就成为僧团的领导者了。阿难是佛的堂弟,是一位非常聪明的青年比丘。他做佛的侍者,一共二十五年,不离佛的左右。佛说的法,阿难能全部记诵下来,所以称他是「多闻第一」。佛涅槃后,大迦叶發起结集佛说的大会。佛经,就是由阿难诵出,经大会公认的。大迦叶与阿难,为佛的二大弟子,对佛教的贡献极大,所以寺院裡每塑了迦叶与阿难的圣像,一老一少,侍立在释迦佛的两旁。
八.四 四谛
医生治病,有四个过程:一、诊断为的确有病。二、查出了病的原因。三、如除去病因,一定能恢复健康。四、除去病因,治疗病苦的方药。
佛是大医王,治疗我们的生死大苦,也分为四谛。一、苦谛:生老病死,实在是人人免不了的苦痛。二、集谛:为什么有苦痛?苦的原因,就是我们心裡的烦恼。三、灭谛:如除去了烦恼,灭度一切苦厄,就能得永恒的福乐。四、道谛:唯有八正道,才是离苦得乐的方法。佛所说的苦、苦的集(因)、苦的灭、灭苦的道,这四种是最正确的、最真实的,所以叫做四谛。我们如照著佛说的四谛去修学,就能解脱生死的忧悲苦恼了。
八.五 八正道
佛教的修行方法,主要是八正道,也就是八种正当的道路。
一、正见:正确的见解。
二、正思惟:正确的思想。
三、正业:身体的正当事业,至少要做到不杀、不盗、不邪淫。
四、正语:真实的、有益的语言。
五、正命:做合法的职业,得到正当的生活。
六、正精进:行善止恶的努力。
七、正念:正当的忆念,时时把佛法放在心裡。
八、正定:有益身心的精神集中。
如修学这八种正道,就会得大觉悟,解除苦痛,实现自救救人的目标。
八.六 小鸟救火
山林裡忽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开来。一只小鸟,飞到溪边,把羽毛浸在水裡,然后飞到火烧的山林上,扑著翅膀,洒下些少水滴。这样的,他回到溪边取水,又飞向山林;不断的往来,不断的洒下水滴。天帝见了说:「愚痴的小鸟!你在做什么呢?你身上的水滴,对于这样的大火,有什么用呢?」小鸟说:「是的!天帝!山林是我的故乡,是我的祖国。我的父母、弟兄、朋友都生长栖息在这裡,我难道忍心坐视故乡与亲属的毁灭吗?为了故乡与亲属的灾难,我只是尽心尽力来救济,別的我怎么知道呢?」天帝听了,大大的受到感动,立刻下大雨,扑灭了山林的火灾。
八.七 烦恼
什么是贪?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所应得到的,越想越爱,想尽方法去得到他:叫做贪。什么是嗔?凡是不合自己意思的,或阻碍自己的,就大發脾气;恨他,怨他,骂他,打他:叫做嗔。什么是痴?不明白是非,不知道善恶,不相信因果,颠颠倒倒,胡思乱想:都叫做痴。什么是慢?自己以为了不起,瞧不起別人;明明是別人的好,却心裡不服气,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才对:叫做慢。
贪、嗔、痴、慢,就是我们心裡的不良分子。有了这些,心裡就会發烦,就会苦恼,所以叫做烦恼。
八.八 忏悔
瓶裡盛著污秽的东西,那不论放下什么,吃了都是有害的。如除去污秽,洗清净了,再放下食物、药品,吃了才与人有益。我们的心,早就被烦恼污秽了,被恶业毒化了。谁也做过不好的事吧!我们的不良行为,对自己、社会、国家、佛教,都会引起不良的后果。这种罪恶因素,藏在人的心裡,如瓶裡藏著污秽一样。说到忏悔,就是承认自己的过失、洗净罪恶的方法。经上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就像洗净了瓶裡的秽物,可放有益的食物一样。小朋友!我们来在佛前忏悔吧!「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八.九 狂人得救
佛是大医王,能治人的心病,也能治身病,这裡是一则实例。舍卫城有一妇人,他在一天内,失去了一切:丈夫在田裡被毒蛇咬死了;房子失火烧去;儿子又落在河裡,不知去向。他失掉了一切,心裡又悲伤又著急,就發起狂来,裸著身体满街乱跑,逢人就问:「我的丈夫与儿子,你见到他们那裡去了,几时回来呢?」这个人太可怜了!一天,他忽然到祇园来,佛正在说法。妇人远远的望见了佛,佛的慈光照临他,他倏的清醒过来。佛叫人拿衣服给他穿,然后为他说法。他不再悲伤,也不再狂乱了,从此安心地做一个佛化的新人。
世间的阶级不平等、种族不平等,神教徒每每假借神权,维持那种不平等,把这种不平等看做上帝的意思。
佛说:人类是平等的。如印度的四大阶级,刹帝利是田主、武士、王族;婆罗门是祭师、学者;吠奢是农夫、商人;首陀罗是工人。这些,都是职业的分化,及因为知识、贫富、体力的差別,才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其实,大家都是平等的,什么人都可以进步,可以堕落,可以修行得解脱。所以在佛教的僧团裡,没有贵贱,不问他什么阶级,一出了家,就同样的称为「释迦(族的)弟子」。佛教,是平等主义的实行者。
轮王出世,是世界大同的时代。轮王运用什么方法来统一世界呢?轮王有七宝:一、女宝,是贤德的王妃。二、主兵臣宝,是长于作战的军事领袖。三、主藏臣宝,是长于理财的财政大臣。四、马宝。五、象宝,是快速的交通工具。六、珠宝,是大军驻扎时,照亮黑夜的珠灯。七、轮宝,是威力无比的圆形武器,从千里万里外飞来时,能毁灭一切敌对的力量。轮王有了这七宝,就统一了世界。轮王的统一世界,不是为了扩大领土、掠夺财富,是为了「正法治世」。轮王主要的命令,是要大家奉行五戒、十善,發展人类的仁慈精神;使世界的每一人民,都能过著和平、自由的幸福生活。
校注
【经文资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第 18 册 No. 18 青年的佛教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09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所编辑
【原始资料】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