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尊者传

目录

阿底峡尊者圣像
阿底峡尊者传
卷一
第一章自身所具广大功德
 第一段
在家时代
  第一节
受用圆满
  第二节
种姓圆满
  第三节
俱生功德圆满
 第二段
学法时代
 第三段
留学阿兰陀寺
 第四段
出家及其菩萨行
一三
  第一节
出家
一三
  第二节
广修菩萨之行
一四
   第一目
修习五明学处
一四
阿底峡尊者传
卷二
一九
   第二目
尊者所证功德
一九
第二章宏法利生广大事业
二一
 第一段
住大菩提寺
二一
 第二段
住止迦摩罗尸罗寺
二三
 第三段
赴藏宏法
二四
  第一节
略述藏王之系统
二四
  第二节
初次迎请
二五
  第三节
第二次迎请
二七
阿底峡尊者传
卷三
三七
  第四节
赴藏途中宏扬圣教
三七
   第一目
起行之前
三七
   第二目
途中降魔
三九
   第三目
说深奇法大转法轮
四四
阿底峡尊者传
卷四
四九
   第四目
请赴拉萨
四九
   第五目
拉萨途中
五三
   第六目
卓锡拉萨转大法轮
五八
阿底峡尊者传
卷五
六五
  第五节
尊者之圆寂
六五
   第一目
圆寂前相
六五
   第二目
槃胜乐
六七
第三章事业流传教法增广
六九

阿底峡尊者传(卷一)

敬礼焚烧诸戏论圆证深广二种身事业光明流十方末世法王然灯智

正法有无依于受持宏演之行者有诸行者正法住世无诸行者正法隐没俱舍云「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受持讲说修行亦依有传承者为言若不尔者则邪正滥矣西藏佛法大宏于持松德尊王朝三传至朗达玛王朝大灭佛法未久朗达玛遭变佛法重兴然当一切时臆度邪徒随自聪辩不依师承滥传教法数百年中真偽莫辨(至今尚存余习)俟有王名哦日(原地名)出家号曰智光智游纶言圣意莫决參访诸师疑情尤甚遂集智童遣送天竺徧学显密诸宗访迎宏法彦德凡经两代(智光后有菩提光续之下文广述)殷勤访学始阿底峡尊者至藏破邪显正重树法幢是为西藏佛法中兴之时代也(阿底峡尊者所传者曰迦当派宗喀巴大师大宏此派之宗义即今之所谓黄教派其实亦名修行派又称新迦当派又依俱善寺为名称俱善派等)阿底峡者教证德圆非以少智而能测仅依传记所载随自胜解略录少分以供国内之有缘云尔 译者识

第一章 自身所具广大功德

第一段 在家时代

第一节 受用圆满

中天竺金刚座之东方有国曰伽𠳐罗国内大都曰萨诃啰有二十七亿户城中王宫平洁高广有无量金幢严饰故名金幢宫受用圆满可见一斑耳(译者按钟敦仁波卿所造传谓东印度地名萨诃啰都名𠳐伽罗宫名金幢有居户一亿游园七百二十浴地二万五千多罗树五万六千株围绕城邑城有七重垣墙城中有桥三百六十架金幢二万五千王宫金顶凡有十三受用富乐可与香城比正法炽盛等同法上菩萨而无有异

第二节 种姓圆满

王曰善胜(或曰善吉祥善德)正法代世妃曰胜光(或吉祥光婆罗门种)德同女宝王有三子长曰莲华藏次曰月藏三曰胜藏(或曰吉祥藏)长绍王位纳王妃生九子弃素披缁世称为大善巧达那宝利密多罗(译曰米胜友)胜藏出家号精进月善巧密法获得生起次第三摩地能化现坛场传法灌顶(译者按后来藏朝尊者时尊者已圆寂遂往阿喀朵垅等处宏法圣迹可攷)其月藏王子者即尊者阿底峡是也

第三节 俱生功德圆满

尊者初生天雨宝花五色霞光密覆宫上天音乐时众悉闻如是瑞相其类非一(译者按尊者诞于宋太宗七年岁次壬午)一日卧于宫殿上层宝床之上忽闻尊者宝床所对宫顶發大响声若梁崩裂其母观之见有数蝎若落螫尊者之状尊者全无惧色遂即散去(译者按后云为非人欲作灾害所化尊者未惧而去也)又一日声响如前其母观之见青莲一束尊者则见度母现身自此以后尊者凡有所疑则设供于度母像前祈祷所怀虽不现身说法而疑能任运自解也(现身时甚多下文可知)尊者凡十八月未出宫门有八乳母将护一切次宫之北有聚落曰比扎摩罗王妃臣庶乘车五百童女严饰乐师歌赞持无量供具往供如来当时尊者虽仅年半量似三载相好端殊观者无厌首著天冠身衣天服父王抱持处宝车上时诸观者咸共赞云「初生之日雨天花日照霞彩闻妙声常顾何时得瞻视今日见矣甚希有」时王子问父母曰「此诸众生为谁所有」父母告曰「是汝所属」时王子發愿云「愿此诸人悉皆如我常生王家富乐自在」云云

未几至扎摩罗道场王子礼三宝已以和雅赞诵而發愿云「我得暇满人王身诸根无过随三宝常敬顶戴三宝尊自今永为归依处」时诸会众咸生希有次父母眷属供养已毕發愿云「惟愿我等生生世中恒常供养三宝尊承事僧众宣正法除烦恼言得自在」王子闻已顾其父母而發愿云「世世不被家法缚处僧伽中获法乐无慢供养三宝尊悲心观照诸有情」时诸众会愈生甚奇希有之想也

尊者三岁算数字书一切学毕至六岁时能辨内外正邪之法于十岁内常时归依佛法僧宝守持斋戒馈施贫乏读诵经论祈祷本尊寻求正法恭敬父母迎爱法侣悲愍眷属护恤无怙无量善士一切胜行悉能担荷而无遗缺

第二段 学法时代

尊者十一岁时诸余王臣供献童女二十一人欢娱王子尊者一日王命庄饰十三宝车无量臣庶前后围绕幢幡宝盖奏诸音乐欢游街衢苑囿聚落作十五日广大欢会他方国来观王子者谓持福王女持辋王女持水主王女持猛王女凡有二十五王女至会各乘宝车七女侍从众宝严饰奏诸美乐一一皆与天女无別王子见已眼根难舍贪念顿萌身毛骤竖尔时有一空行母化作一绀色童女以歌赞而助云「莫贪莫贪善根者如象沉溺芦苇围勇识溺此欲泯中清净戒衣岂不没五百五十二生中恒受奔勤(译大善巧)苾刍身犹如鹅王游莲池汝于此世当出离城邑净妙诸童女是魔使女夺戒颜现似欢喜而诳惑妙相王子愿当知如月明净印海中身相明净无浊垢具足五髻天庄严殊妙夺诸有情意(此一颂是赞王子相好)得此难得暇满宝身时当以闻思修三尽人世增上缘谓无尽善知识为断短故惟愿极依止」王子闻已笑言答之(颂文恐繁不录义谓「释尊捐弃王位六万妃女成等正觉转正法轮为天人师称赞供养我今何因不舍王位增此贪染我今已知世事如幻欲境欺诳谨当依教依知识修学正法」)

时诸众会闻王子语虽生希有然恐出离彩妃闻已急告父母重增女乐恋惑其情如是渐次将返城邑王子与百二十骑俱作武装饰至一山林见胜敌婆罗门(内道者)独居静处修出离法王子观其德相即骑问云「独居静处行诸难行以梵净法清净存活捐除欲尘习仙人道为得何等胜功德耶」时婆罗门目不顾视答曰「我见诸行无常无有真实生时虽具王乐死已为业自在引向恶趣见此义独居静处又见恶劣诸众生等行同畜类死后恐生不静垢中故我行此难行之行住此林薮又于幻财见无真实思后世故顶受仙法」云云王子闻已为观实否重作是言「诸沙门者慢重余人见王至前何为不起」婆罗门答云「我无资财依林安乐身命仇敌唯有死主我无慢故弃舍喧杂汝为何王复自何至我无亲怨不相识故」云云

王子即曰「我自金幢宫中而来我是善胜王(又号虚空自在)之太子今来林薮谁敢与比汝不识主有违戒法」婆罗门曰「我已出人群超越诸律则无官亦无奴复无所护恤王趣后世时无马亦无伴独自徒步行无衣亦无食独自趣中有无地亦无国远游无知处王子亦非常故我依林薮王来不起迎」王子闻已急从骑下供上三轮(三轮谓弓剑)恭敬合掌而作是言「为观善巧胜德故现似慢相發憍语我亦昼夜六时中思生死患悉出离欲舍王位趣解脱愿婆罗门哀摄受」时婆罗门以三宝加持传「發心法」王子后将车马一同供献婆罗门为使王子资粮圆故暂为收领并说教言「现世圆满魔鬼亦求专行自利鹞狼悉知虽诸独觉何成无上唯求饱满奴仆亦食一切生中非皆为王惟愿王子發大精进舍弃王位急趣解脱」云云王子更请云「我居王宫如系牢狱祈垂加持不被王逼」婆罗门曰「种姓是三有之缚索王位同不净之污泥国王为魔王之代名词臣宰系魔罗之亲里人汝今不久定遭羁逼今莫居此当往阿兰陀寺彼处有汝多生师长名曰菩提跋陀罗从彼请受『發心教法』彼大善巧能饶益汝」说已还其车乘供具更告之曰「出王宫时重当来此有多教授当传于汝」云云

第三段 留学阿兰陀寺

王子回宫取金银宝偕诸眷属直趣中印度阿兰陀寺时阿兰陀王(护寺之国王)闻知严备四兵远迎郊外问云「大王从何来欲摧何怨敌耶」答曰「我自东方萨诃而来我为摧伏三有怨敌及死主怨敌来非为他来也」王赞「善哉」复问「国王安否汝国境内比扎摩罗有无量圣众何故至此」王子曰「我受胜敌婆罗门所记来阿兰陀參菩提贤论师」时阿兰陀王闻已先迎于宫中承事供养次送往阿兰陀寺菩提贤论师前王子见论师已极生欢喜论师欢喜出诸言外从座起立互问讯论师曰「王子请坐何缘至此」王子遂恭敬顶礼供诸珍宝白言「我恐为王位所欺陷溺生死污泥故携随从往游林薮见胜敌婆罗门请求慈悲摄受」彼云「可往阿兰陀寺有汝多生师长菩提贤论师当从请受發心之法」我依彼命急回宫中持诸供物速至师前惟愿哀愍摄受授我發心教授之法」云云白已落坐时菩提贤论师住「三摩地」加持王子三业清净授与无量發心教授复说「五欲欺诳王位虚幻后世境现追恨何及当發大精进寻求佛正法阿兰陀北有明了杜梋菩萨具清净戒无碍神通获得中观正见远离八边戏论(即生灭常断来去一异之八)尽其生寿住寂静处彼是汝无始生中师长当往彼前请诸深旨」云云

王子受教顾恋论师含悲而去至菩萨前礼敬供养白云「我自东方萨诃罗来我是萨伽罗王太子初至阿兰陀寺菩提贤论师前请诸教授师云『此北静处有汝无始生中师长可依彼处请「發心法」』谨奉师命来至尊前惟愿慈悲摄受教授使我不为父王所逼」尔时菩萨深生欢喜慰问加持授与發心教授并讲缘起性空之深义王子得教授已即于本座证「加行道」获得「勇健三摩地门」将自所证启白菩萨曰「我今住定见诸法性光明澄净无诸浊染犹如虚空离诸云翳次从定起见诸法现虽见显现而不执实亦能任运忆缘有情(译者按悲心菩提心俱摄在此)虽见诸法虚假然于极微细业获不放逸如是空有岂无谬耶」菩萨赞云「善哉王子集聚福德定中虽达性空后得大悲缘诸有情二谛教授是我教授中尊今欲出离王宫苦者可往黑山之南彼有我师阿嚩都帝亦是汝往昔师长当往依彼请『發心教授』并求『出离教授』等法」云云王子闻教爱恋难舍为求法故含悲而去

时阿兰陀王供养无量珍财及诸眷属送三踰缮那而返如是渐次至黑山南遥见阿嚩都帝于一黑岩石下著毛衣躆皮垫体粗腹大目赤色青离诸分別半跏而坐王子急从骑下与诸眷属顶礼足已坐于座旁尔时阿嚩都帝启目视之问从何来王子合掌白言「从东方𠳐伽罗金幢宫来初至明了菩萨处求归依救护彼教至此惟愿慈悲哀愍摄受」是时阿嚩都帝闻已告言「王子我亦生于王家深怖惑业捐弃王位如同涕唾汝今能修阿嚩都帝行否(译者按阿嚩都帝是人身中『中脉』之名又具『取』『畏』『惭』『断』四义是无上瑜伽之行法)王位圆满犹如毒海略饮少分能断命根王位圆满犹如火坑略为越度生无量苦汝今当还王宫观察家室过患然后速来」王子闻教恭敬供养已急还本国到其国已一切人民见王子归欢歌供养无量欣乐及至宫中父母喜甚问至何所今归善哉

王子恭对父母启白一切愿许出离父母告云「汝厌生死者应当摄受王位供养三宝建立伽蓝承事僧众于诸有情修大悲心惠施匮乏安乐一切何用他为而必出离」王子答以「王位过患五欲虚偽如实哀愍愿垂听许修诸佛法不为宜儿作诸留难」尔时父母闻子所说无言可答遂暂许之王子既蒙父母许持诸饮食及诸供具与一千骑俱趣依阿嚩都帝求请教授到已恭敬供养合掌礼足阿嚩都帝乃为传「發心等法」教云「汝今应往黑山寺亲近修欢喜金刚及阎曼德迦瑜伽者罗睺罗笈多于彼座前请受『發心』『灌顶』等一切教授彼亦是汝往生师长」云云王子依教与千勇士趣黑山寺尔时欢喜金刚瑜伽者于无量瑜伽男女会中宣演密法遥见王子将至其所为显王子胜德除众会疑生希有心故以大悲心降大霹雳击王子上时其霹雳不击王子遥击外道黑塔山诸大众会见此事已咸生希有问云「今此王军从何而至」欢喜金刚瑜伽者即告众曰「此人前于五百五十二生恒为清净苾刍得大善巧今生𠳐伽罗为善胜王子于如是殊胜眷属及以王位毫无贪著捐弃一切行诸难行阿嚩都帝教来此处因具胜德现此境界为希有否」时诸大众同声赞曰「希有」急从座起遥为迎接王子见众来迎与其从侍下马而行到师面前恭敬顶礼白言「师长存念我虽久愿弃家兹因种姓高贵终遭羁缚前已亲近胜敌觉贤明了杜梋阿嚩都帝诸得成就之师长然至现在犹未能脱今阿嚩都帝师教来此愿赐大乘『發心灌顶』一切教授决定加持令得解脱」尔时罗睺罗笈多作观察已独引王子入于密为灌「欢喜金刚」顶密号智密金刚昼夜相续传诸教授凡十三日灌顶圆满十三日中眷属千人悉来眠息唯念王子何时当出也十三日已王子作「胜乐轮相」而去顾诸眷属唱无常歌

时罗睺笈多更遣成就瑜伽者八人前后拥护返𠳐伽罗变国王心绝其贪恋令送与阿嚩都帝独修难行之胜等王子受教已作瑜伽者相骑马而返千人围绕渐至王宫父母亲属咸来观见生大畏惧其出离凡经三月防范不舍王子及诸同来瑜伽者徧城游历作疯狂相亲眷臣庶见是事已知王太子决不能留各自涕泣悲惜不已父王泣曰「噫唏王子初诞之时瑞相无量意为能绍王位心生欢喜何故今者欲依林薮岂不令吾大失所望夫复何言」王子闻父悲语即安慰曰「父王请听儿言倘我今者摄持王位虽能暂时相聚而不舍离暂时不能何能长期又非一切生中悉成父子何能生生相聚永享快乐耶儿今捐舍王位行菩提道一切生中定能欢聚故愿父王慈悲听许不作留难」其父无言而母哀曰「虽甚爱顾于事何益一切众生业力为主今可放舍任乐是从愿后生生永为眷属共相欢聚」是时王子蒙开许已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与同来瑜伽男女次晨往诣阿嚩都帝修诸难行举中观论学中观法闻思修三一座并行从十二岁至十八岁唯依止阿嚩都帝修学未尝舍离(译者按有传谓依止九年或谓依止十二年者

总之尊者之修习密法多从罗睺罗笈多(又名莲华铠)求得然罗睺罗笈多初是习唯识学其见解为一切法唯识幻义尊者初习中观见解为一切法性空义故罗睺罗笈多师不喜语云「汝生于是见解全是往业所致」后依密修法获大成就时见诸法性同尊者所许喜曰「诸法本性如汝所说」尊者对于中观之见解系依阿嚩都帝修学获得虽为瑜伽中观派(译者按西藏中观派总分佛护月称派清辩派静命派初二派许外境后一不许故名瑜伽然复不许依他圆成有胜义自性故曰中观后二派若依胜义不许自性依世俗则许之第一派世谛亦不许故成三派差別但此义深幽非少文而能尽述)然其实许则为月称派之正见尊者自云「我待此派义是受喇嘛阿嚩都帝所教然我于月称论师派具极大之信心」云云尊者又依喇嘛乞食者请求密宗智慧之灌顶加持教授等故入于大海(译者按尊者入海三次此为一也)又尊者住比迦摩尸罗聚落时见一躶形妇人时哭时笑窃念此妇人定具希有功德遂以意想顶礼(即观想礼)供养请诸教授时彼妇人答曰「教授我实有」说已向东而去尊者随逐见住一大尸林中及至彼所妇人问曰「汝见我有功德耶」尊者答曰「我实见有功德」曰「知我哭笑意否」答曰「不知」告曰「哭者见诸有情未通达时流转生死受种种苦故我恸哭若通达时现前即佛故我欢笑」彼妇人作此语已即现金刚瑜伽母之本身灌顶加持尔时尊者见金刚瑜伽母身已即顶礼供养请诸教授罄无遗余尔时𠳐伽罗境内外道与内道辩诤内不抵外是故内教道场多失于外道

时有一上座于意不安心欲摧伏诸恶外道复我内教乃徧访堪破外道之大善巧师及瑜伽师久而未获无量忧愁尊者适住彼城一日有一女人见尊者身有光明疑其殊胜功德急诣上座告其所见上座闻已往观述其因缘白其所请尊者许之大破一切邪见外道取回所失寺院僧侣复将外道徒众感化归向建立佛法中上座深生欢喜窃念如是胜士现乞丐相甚为可惜若出家者定能饶益圣教遂劝请出家未蒙允许请常住聚乐亦未许之未几尽去

尊者自睺伽罗西返途中念云「今一切密法之加持教授堪能知解莫越于我者」一夜于睡梦中见诸空行母示诸未曾闻见之密典摧伏慢意又于一日度母现身问云「汝是密乘之善巧者耶」尊者答曰「是」「若尔知某某修法否」尊者曰「彼等昔未曾见」度母曰「若尔则汝之慢大矣」又云「汝人间如一毛端许之一切密典多在空行母等手中」说已不现尊者慢意从此永摧

第四段 出家及其菩萨行

第一节 出家

初者尊者依诸师长专修之时一夜梦中见胜乐轮住虚空中教曰「善男子仅修阿嚩都帝行无其所至(谓不能证圣位)汝当出家汝出家已汝之弟子出家多也」又一夜梦中见释迦世尊与无量大苾刍僧共坐受斋自己亦坐边座见释尊顾尊者谓众曰「彼人有何所贪而不出家耶」又尊者初欲专以阿嚩都帝行证见谛时遇一自性瑜伽母(从父母生已即成瑜伽母不加新修名自性瑜伽犹云俱生瑜伽者然此多属化现)告尊者曰「汝莫修阿嚩都帝行今生所修亦不能见谛返起障难今当出家则能利益于佛陀之圣教也」一日尊者又于梦中见一道场中敷大座有一上座坐彼座前尊者欲入上座告云「此是出家地汝在家莫前」(彼上座者有谓是慈氏菩萨示现)醒已念云「我今定须出家矣

尊者二十九岁时至阿兰陀寺问一善巧者云「我当于何部出家」彼反诘曰「汝之密行为舍不舍耶」答曰「不舍」(舍则何部皆可)告云「若尔须于大众部中佛智论师派出家(佛智派即说出世部)」尊者受教往证大菩提金刚座处摩底毘诃罗寺依说出世部证大乘位持律上座戒铠论师(或译戒护)请为亲教出家正讳名胜然灯智入正僧教恐怖魔军慰悦人天

下明如何修心者分三修习五明学处教学之传承修已所证之功德

第二节 广修菩萨之行

第一目 修习五明学处

尊者善巧声明因明前文可见一斑出家后依其亲教师住亲教师与一外道辩论辩论未竟亲教忽病尊者继其事外道堕负问云「此善巧者我初未闻其德何似耶」告曰「非善巧者(谓俱达五明之善巧者)此人仅习声明而已矣」外道闻已极为畏敬次依亲教师广习五明后住大菩提寺修慈悲及菩提心金刚座处每年内外聚会兴大辩诤随其胜者法改归从(寺院及人悉改为胜者之所有是其常规)一次南方外道师持十三伞(伞多者多次胜相)谓尊者曰「汝今是佛教之主我是外教之主我二人辩论随其胜者改入其教尊意云何」尊者许诺以国王等为证者尊者未劳少力即折外道师伞供尊者顶礼出家所有徒众皆改为内次岁又一持七伞之外道师降伏如前又一年有一持五伞极善声因二明之外道师邀尊者辩论许之午食毕设辩场内外分左右两侧国王居中无量有情悉来聚会

初辩论时一切善巧悉领解次仅有三十余人能领解次仅二十次十五次十次五全极深细之时唯彼二人而已最后外师恐难取胜遂以声明中一颂义见质尊者未能即答告云「稍坐」遂起入寺(辩时许便利等故尊者亦现此方便相)于度母前供一坛供殷诚祈祷承度母加持力故忽然了解出而应释外师堕负供伞出家与前无异(如是等事尚繁)总之尊者于二十一岁以内内外二教之声明因明及六十四种艺术观察日光鸟语地界珍宝宝剑女等悉得极善巧矣

工巧明者谓一切工艺美术如制衣画像等尊者能善通达龙猛菩萨所造之说因论等及一切内教工巧诸论又能通达大天响迦所造之摩诃罗等一切外教工巧诸论并庶种事业边际论楞那迦婆罗门所造之世间轨论桚那迦国王所造之桚那迦论等全部善巧后尊者来西藏时曾云「西藏中无工巧论故工巧度量决无一定我天竺国有工巧论故有决定量无错乱失

医方明者一切有情不可缺少之主要明论为人马三依此治方有无量种尊者善巧如来所说《医童请问住医方益他经》《触本经》《命食经》善得大师所造《善得药论》龙猛菩萨所造《四支论》马鸣《八支论》等皆善通达尊者亦自造医明论曰命藏尊者临赴藏时念云「藏地无药此医方明恐当隐没」时度母化为翠绿鹦鹉至尊者前告曰「汝勿忧药由我指示请赴藏可也」尊者至藏度母示与山药及平原药等尊者云「印度之药藏地皆有之较其药之能力藏药犹强也

内明分大小二乘小乘四部之见行等近护阿罗汉所造之《毘婆沙藏论》三百卷中总述(此论或即中国所译之《大毘婆沙论》)尊者在具飞聚落从法铠论师听学余人须十二年方讫尊者以精进力故七年学(种敦仁波卿谓以获得成就力故悉是梦中所学非实学也七年亦是方便说耳)其大众部之三藏固不在言即上座正量一切有部之三藏亦善巧而无余下至十八部之受食法净水法缘起法戒体之得舍等互相差別悉皆明达毫发而不紊

大乘分显密之別显又分三初以四谛门趣入者依据《三杖鬘》等马鸣所造之经庄严等论依婆沙见修菩提心是从法铠论师所传也二谓其余一切经藏趣入大乘三趣入大乘般若此又分唯识与中观初唯识传响底跋论师派次为师子贤派次传中观月称派及文殊所传静天论师派慈尊传无著派等则依金洲法称论师(又号护法)及明了杜梋论师所得也

密教可分七部(初)所作部谓《苏悉地经》《妙臂问经》《准提佛母经》《文殊根本教王经》等善达四千种(二)行部谓《毘卢如来现证菩提经》《金刚手灌顶经》等通了八千种(三)分別部谓《度母出生经》《建立三种三昧耶王经》等明了四千种(四)二俱部谓《幻网经》《莲花舞自在经》等共六千种皆能明达(五)瑜伽部谓《胜三世经》《胜瑜伽经》《金刚顶经》等无量数种一切通达(六)大瑜伽部谓《集密经》《月密经》《黑色阎曼德迦》《调伏不空》《智金刚集》等略有一万二千种广则无量(七)无上瑜伽部谓《等虚空》《胜乐轮》《大幻术金刚四座》等一万二千种若广分別亦复无量

尊者善巧如是经藏非仅白日所能尽故尊者前起慢心之时曾于一夜梦中至海密寺(或曰海护)从语自在称论师听闻一亿零四百五十五种密经醒后未忘一字其中专明究竟胜义者凡有六种此为一例尊者从种比跋受加持派之密传亦属梦得下文广述尊者云「较小乘律藏经藏为多较彼二藏大乘经多较前三种大乘论多较彼一切密乘所作部经多较彼等而瑜伽部多较彼等其母部为多较比一切总集而智慧部之经尤为甚多人间仅存少分耳

尊者之慢心为本尊及空行母摧伏已后起是念「人间所有者我可为善巧之至也」后至藏时住桑耶寺(是莲华生大师所造红教根本道场在拉萨南)开一存藏库藏參阅梵本前未见闻者甚富曰此定系大师自天龙等处请来者也(意为非人间所有)


校注

[A1] 臆【CB】忆【补编】
[A2] 天【CB】王【补编】
[A3] 曰【CB】臼【补编】
[A4] 惟【CB】维【补编】
[A5] 故【CB】设【补编】
[A6] 惟【CB】维【补编】
[A7] 净【CB】凈【补编】
[A8] 已【CB】巳【补编】
[A9] 惟【CB】维【补编】
[A10] 顾【CB】颜【补编】
[A11] 惟【CB】维【补编】
[A12] 惟【CB】维【补编】
[A13] 惑【CB】感【补编】
[A14] 五【CB】王【补编】
[A15] 坛【CB】坟【补编】
[A16] 怖【CB】布【补编】
[A17] 然【CB】[-]【补编】
[A18] 见【CB】是【补编】
[A19] [-]【CB】母【补编】
[A20] [-]【CB】家【补编】
[A21] 巧【CB】教【补编】
[A22] 亦【CB】[-]【补编】
[A23] 造【CB】[-]【补编】
[A24] 竟【CB】意【补编】
[A25] 经【CB】住【补编】
[A26] 经【CB】住【补编】
[A27] 网【CB】纲【补编】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阿底峡尊者传(卷1)
关闭
阿底峡尊者传(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