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佛谱卷第二

第二法道流弊门(凡五位)

破尸罗  (那那阿鼻狱 那谟无间狱 谟谟中品畜 阿阿少财鬼 阿弥上品畜 弥弥畜修罗 阿陀有财鬼 弥陀鬼修罗 陀陀魔天 那佛 谟佛皆听法杂众 阿佛取相忏 弥佛无生忏 陀佛求净土 佛佛下品上生)

谱曰毁犯根本重戒名破尸罗谓于大小乘七众戒品之中随受何品受后不能专精护持或犯邪婬或偷重物或断人命或妄言已证圣果此则破坏出世道器最难救也那那则破戒之后起大邪见拨无因果故堕阿鼻那谟则见思并强更增恶业故堕无间谟谟则痴爱覆心不知改悔故堕中畜阿阿则犹有施善故为少财阿弥则施戒略存故为上畜弥弥则犹护余戒故为畜修阿陀则有施有定故为有财弥陀则存戒兼定故为鬼修陀陀则禅定现前故成魔侣那佛谟佛则虽缠见爱不背如来故能听法阿佛则永断相续以祈灭罪为取相忏弥佛则观罪性空以求复戒为无生忏陀佛则一心不乱以念佛专求带业往生佛佛则化佛应念以来迎故得横超乐土

破轨则  (那那有间狱 那谟中品畜 谟谟少财鬼 阿阿畜修罗 阿弥 弥弥 阿陀皆作法忏 弥陀 陀陀皆取相忏 那佛 谟佛皆出世福 阿佛无生忏 弥佛下下生 陀佛下中生 佛佛下品上生)

谱曰毁犯小戒及诸威仪名破轨则如五戒人饮酒八关斋人非时受食沙弥观听歌舞香油涂身比丘受残宿食垦土掘地损伤草木畜持金银及余一切非威仪等此皆违越佛制有深罪也那那等三见思重故不知悔除乃坠三涂阿阿虽有施善亦未除愆故为畜修阿弥等三并知依律说悔以求灭罪为作法忏弥陀等二能于小罪怀惧深思对治为取相忏那佛谟佛自知烦恼习强所以勤修出世福业阿佛弃舍犯原专求出要为无生忏弥佛等三深知末世持律之难一心念佛勤求带业往生故随功行浅深横超下辈三品

毁正见  (那那无间狱 那谟下品畜 谟谟无财鬼 阿阿中品畜 阿弥少财鬼 弥弥畜修罗 阿陀有财鬼 弥陀十仙 陀陀魔天 那佛 谟佛俱作法忏 阿佛取相忏 弥佛无生忏 陀佛求净土 佛佛圆顿观)

谱曰自恃顿超直入不信如来所说修证法门或妄言一切法空或偏执一法独胜或斥持戒为小乘或谤经教为权说皆名毁正见也那那等三既毁正见又加惑业故坠三涂剧苦阿阿等四虽有微善未离邪见难免鬼畜修罗弥陀以僻见而修戒定仅入仙曹陀陀以邪解而取神通终成魔侣那佛谟佛虽有见思不敢背佛故能依律作法以除恶见阿佛则尽舍邪执而求感应为取相忏弥佛则观罪性空而敦戒德为无生忏陀佛则一心念佛以除疑佛佛则深观邪见之实相也

弃多闻  (那那有间狱 那谟下品畜 谟谟中品畜 阿阿上品畜 阿弥畜修罗 弥弥 阿陀俱西洲 弥陀北洲 陀陀无想天 那佛 谟佛俱听法杂众 阿佛辟支佛心 弥佛体空观 陀佛次第观 佛佛圆顿观)

谱曰多闻能生实慧所以菩萨常乐广学多闻但不可循声流转耳痴人见有诃教劝离之说便谓多闻一总无用甘作无闻比丘虽不破戒破见而背明趋暗亦已甚矣既弃多闻便成痴昧更加以见思恶业安得不从坠落故那那则堕有间那谟则为下畜谟谟则为中畜也阿阿虽有施福由痴暗故仍为上畜阿弥虽有施戒以愚劣故仍为畜修弥弥阿陀虽有福力佛法缘疏故为西洲弥陀福虽又胜法缘仍远故为北洲陀陀深入四禅故为无闻比丘竟同无想外道那佛谟佛虽具烦恼犹不忘佛故能听法阿佛于生灭门离文求证故为辟支佛心弥佛于无生门忘言会理故为修体空观陀佛则不著筌蹏渐观中道佛佛则少闻多解顿企圆修也

增上慢  (那那有间狱 那谟中品畜 谟谟少财鬼 阿阿畜修罗 阿弥有财鬼 弥弥 阿陀皆鬼修罗 弥陀人修罗 陀陀天修罗 那佛大梵天 谟佛出世戒 阿佛煖位 弥佛性地 陀佛次第观 佛佛圆顿观)

谱曰药师本愿经云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文)甚矣增上慢人过患深重与前四种同为法道之流弊也言增上慢者由于法门微有增上功行随起慢执如參禅者则小有省發便谓证悟如习教者则薄解文义便谓了彻皆能自误误他故那那等三既无寸善必堕三涂阿阿等六虽有福善由慢过重不出鬼神修罗趣中那佛仗佛慈光为初禅主仍怀大慢谟佛归依大觉未忘慢习姑秉戒章阿佛始伏慢心得登煖位弥佛观慢无性性水初沾陀佛则破慢而渐悟真如佛佛则即慢而深观实相也

第二法道流弊门竟

第三四种恶趣门(凡十三位)

谱曰依六道论则三品十恶招感地狱畜生饿鬼名三恶趣三品十善招感天人修罗名三善趣依毗婆沙止明五趣则修罗摄入鬼神趣中然修罗虽有善因多分杂以谄曲诈慢故诸经论每与三涂其名四恶趣也

阿鼻地狱  (阿佛下品畜 弥佛无财鬼 陀佛中品畜 佛佛蒙光天子)

谱曰大佛顶经云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文)按诸经论此狱寿长故阿阿乃至谟佛悉皆不行一者为显堕此狱人生前并无善根可恃此中又无善事可修二者亦显一堕难出劫数长远故也剧苦之中见思无由起于现行故那那等三亦皆不行阿佛等三虽仗佛力及性善力得出剧苦而余殃尚厚仅入鬼畜伦中唯佛佛则是往昔所熏佛乘种子今日触佛慈光故得径生兜率天上具如华严经中随好光明功德品所明

无间地狱  (那佛下品畜 谟佛无财鬼 阿佛少财鬼 弥佛上品畜 陀佛畜修罗 佛佛蒙光天子)

谱曰此亦纯情坠入寿尽亦大劫量不起惑业亦不能修诸善故那那乃至陀陀皆不行也那佛等五虽仗佛性威力余殃亦重仍入余三恶道佛佛蒙光准如上说

有间地狱  (阿阿下品畜 阿弥无财鬼 弥弥 阿陀皆中品畜 弥陀少财鬼 陀陀上品畜 那佛畜修罗 谟佛有财鬼 阿佛鬼修罗 弥佛南洲 陀佛四天王 佛佛听法)

谱曰此即九情一想所感果报随业多少寿无定限者也此中不起發业润生二惑故那那等不行阿阿以下随其过去久远善根大小所招异熟不同佛佛不蒙光者非剧苦故华严经中未曾说故能听法者有间狱中水陆法事燄口法事有力能召及故(地狱道竟)

下品畜生  (阿阿无财鬼 阿弥中品畜 弥弥 阿陀皆少财鬼 弥陀上品畜 陀陀畜修罗 那佛有财鬼 谟佛鬼修罗 阿佛西洲 弥佛东洲 陀佛南瞻部洲 佛佛听法杂众)

谱曰或身形微劣或不睹光明纯苦无乐名下品畜见惑不行纵有思惑但能润生不能發业所润之生亦必还在下品畜中故那那等三皆不行也阿阿以下随宿善力而招异熟佛佛能听法者如蜘蛛听诵金刚经等

中品畜生  (那那 那谟皆下品畜 谟谟无财鬼 阿阿少财鬼 阿弥上品畜 弥弥畜修罗 阿陀畜修罗 弥陀有财鬼 陀陀鬼修罗 那佛人修罗 谟佛西洲 阿佛东洲 弥佛南洲 陀佛四王天 佛佛听法)

谱曰或飞或走或水或陆羽毛鳞甲丑陋臭秽或互吞啖或供力役名中品畜亦不现起分別见惑故不堕狱而由见种及思惑力能令所受果报益劣故有降为下畜无财鬼者余皆例前可知

上品畜生  (那那无财鬼 那谟中品畜 谟谟少财鬼 阿阿畜修罗 阿弥有财鬼 弥弥 阿陀皆鬼修罗 弥陀人修罗 陀陀天修罗 那佛西洲 谟佛东洲 阿佛南洲 弥佛四王天 陀佛忉利天 佛佛护法八部)

谱曰虽堕傍生由福德力或为龙王象王金翅鸟王师子王等名上品畜故遇佛佛便为护法八部也余同前释(畜生道竟)

无财鬼  (谟谟下品畜 阿阿中品畜 阿弥少财鬼 弥弥上品畜 阿陀上品畜 弥陀畜修罗 陀陀有财鬼 那佛鬼修罗 谟佛人修罗 阿佛西洲 弥佛东洲 陀佛南洲 佛佛听法)

谱曰受形恶劣纯苦无乐名无财鬼不起见惑故不行那㝛烦恼力故谟谟降为下畜阿阿等如前可解佛佛听法者正是燄口法事所被机故

少财鬼  (那那 那谟皆无财鬼 谟谟中品畜 阿阿上品畜 阿弥畜修罗 弥弥 阿陀俱有财鬼 弥陀鬼修罗 陀陀人修罗 那佛天修罗 谟佛西洲 阿佛东洲 弥佛南洲 陀佛四王天 佛佛听法)

谱曰形貌丑陋饮食艰苦乐少苦多名少财鬼亦不起分別惑而由见种及现思力得堕无财及中畜也余如前说

有财鬼  (那那无间狱 那谟中品畜 谟谟少财鬼 阿阿鬼修罗 阿弥人修罗 弥弥 阿陀皆天修罗 弥陀西洲 陀陀北洲 那佛东洲 谟佛南洲 阿佛铁轮王 弥佛四王天 陀佛忉利天 佛佛护法八部)

谱曰虽受丑形而多福报名有财鬼虽不起分別惑而那那堕无间者如违害鬼打舍利弗及恶鬼神助恶国王灭坏三宝皆入地狱也那谟堕中品畜者杀业既重应酬偿故若遇佛佛力能护法故为八部余亦如前(饿鬼道竟)

畜修罗  (那那下品畜 那谟中品畜 谟谟少财鬼 阿阿有财鬼 阿弥鬼修罗 弥弥 阿陀皆人修罗 弥陀天修罗 陀陀西洲 那佛东洲 谟佛南洲 阿佛四王天 弥佛忉利天 陀佛夜摩天 佛佛听法杂众)

谱曰大佛顶经云別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㝛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文)盖亦苦多乐少者也既无大威德力所以佛佛仅能听法而已

鬼修罗  (那那少财鬼 那谟上品畜 谟谟畜修罗 阿阿人修罗 阿弥天修罗 弥弥 阿陀皆西洲 弥陀东洲 陀陀北洲 那佛南洲 谟佛铁轮王 阿佛四王天 弥佛忉利天 陀佛兜率天 佛佛护法八部)

谱曰大佛顶经云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文)既云乘通入空则较鬼道又稍胜矣故佛佛仍能护法然亦苦乐相杂而已

人修罗  (那那畜修罗 那谟有财鬼 谟谟鬼修罗 阿阿天修罗 阿弥西洲 弥弥 阿陀皆东洲 弥陀北洲 陀陀南洲 那佛铁轮王 谟佛四王天 阿佛忉利天 弥佛夜摩天 陀佛兜率天 佛佛护法八部)

谱曰大佛顶经云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文)既降德贬坠则不唯不如天道亦不如人道矣准经论中诸天皆慕得人道身非降贬也此与鬼修优劣殆相似耳

天修罗  (那那有财鬼 那谟鬼修罗 谟谟人修罗 阿阿西洲 阿弥东洲 弥弥 阿陀皆北洲 弥陀南洲 陀陀铁轮王 那佛四王天 谟佛忉利天 阿佛夜摩天 弥佛兜率天 陀佛大梵天 佛佛护法八部)

谱曰大佛顶经云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文)虽云天趣所摄既喜鬬诤必多谄嫉但有天福而无天德仍名非天所以升降亦略同也陀佛为大梵者既仗佛力又得禅定故命终后满其所希望之权耳而大梵慢心极重亦与天修罗臭味略同

第三四种恶趣门竟

第四欲界人天门(凡十八位)

谱曰四洲四轮及与十仙皆人道摄四王乃至他化名六欲天人天并前修罗鬼畜皆有饮食男女睡眠三事皆具色声香味触之五欲故总名欲界也就四洲中若论福报则北洲最胜南洲最劣若论见佛闻法则南洲最胜北洲最劣今依见佛闻法以为次第十仙虽离人世不离人类蒙光天子及内院总在兜率天中魔虽別有宫殿不出欲网还属他化自在天摄故此欲界人天若约二十五有言之祇是四洲六欲其成十有而已

北俱卢洲  (那佛忉利天 谟佛夜摩天 阿佛兜率天 弥佛化乐天 陀佛他化天 佛佛王三昧)

谱曰俱卢亦云郁单越此翻胜处亦翻高上比余三洲地最高上福最胜故寿满千岁无有中天不执我所不造十恶命终必生天上但以纯乐无苦不畏无常佛法所不能化故为八难之一既不造恶亦不修善故那那乃至陀陀皆不行也既不修善何得生天准经论说要有第二世定得生天业者乃能生北洲耳佛佛何得入王三昧答大乘二十五王三昧能破二十五有今遇佛佛即入热燄三昧烁破无我所之冰执观于八难实相圆具一切诸三昧也

西牛货洲  (那那上十恶 那谟中十恶 谟谟下十恶 阿阿东洲 阿弥南洲 弥弥四王天 阿陀忉利天 弥陀夜摩天 陀陀兜率天 那佛化乐天 谟佛他化天 阿佛出世福 弥佛出世戒 陀佛出世定 佛佛出世慧)

谱曰梵语瞿耶尼此翻牛货谓以牛为货易故寿五百岁然有中夭此洲能起见思烦恼造三品恶虽不见佛而有阿罗汉往彼说法教化故得遵修出世施戒禅慧

东胜神洲  (那那上十恶 那谟中十恶 谟谟下十恶 阿阿南洲 阿弥四王天 弥弥 阿陀皆忉利天 弥陀夜摩天 陀陀兜率天 那佛化乐天 谟佛他化天 阿佛出世福 弥佛出世戒 陀佛出世定 佛佛出世慧)

谱曰梵语弗于逮此翻为胜胜南洲故寿二百五十岁亦有中夭余同西洲

南赡部洲  (那那上十恶 那谟中十恶 谟谟下十恶 那阿畜修罗 谟阿鬼修罗 阿阿铁轮王 那弥人修罗 谟弥天修罗 阿弥四王天 弥弥忉利天 那陀十种仙 谟陀魔罗天 阿陀梵众天 弥陀少净天 陀陀空处天 那佛声闻心 谟佛支佛心 阿佛事度心 弥佛体空观 陀佛次第观 佛佛圆顿观)

谱曰赡部亦云阎浮提此翻胜金乃树名也此洲有此大树故以为名寿无定限劫初成时寿无量岁减劫极时不满十岁增劫极时八万余年今时人寿不满百年仍多中天故论果报不及东洲何况西北二洲然有三事尚胜诸天何况北洲一能断婬二识念力三能精进所以诸佛唯出南洲也此洲之人根性猛利易坠易升故随掷所现无不行者那那等三如次起三品恶那阿则烦恼重于施福故为畜修谟阿则施福与烦恼杂故为鬼修阿阿则施福独盛故为铁轮那弥则烦恼杂其戒善故为人修谟弥则戒善未胜烦恼故为天修阿弥则施福加以戒力故为四王弥弥则十善可以化他故为忉利那陀则邪见习坐故为十仙谟陀则定资爱网故为魔侣阿陀则舍欲得禅故为梵众弥陀则净戒生定故为少净陀陀则深入定窟故为空处那佛则虽求出世分別偏真故为發声闻心谟佛则虽觉苦空乐独善寂故發辟支佛心阿佛则舍离烦恼自觉觉他故發生灭四弘名事度心弥佛则了诸法空不舍一切故發无生四弘修体空观陀佛则闻中道佛性专志遵修故發无量四弘修次第观佛佛则悟三无差別深达实相故發无作四弘修圆顿观也

铁轮王  (那那畜修罗 那谟鬼修罗 谟谟南洲 阿阿铜轮王 阿弥银轮王 弥弥金轮王 阿陀四王天 弥陀忉利天 陀陀夜摩天 那佛兜率天 谟佛化乐天 阿佛事度心 弥佛体空观 陀佛次第观 佛佛圆顿观)

谱曰统御南赡部洲奋戈始定名铁轮王十善化世不起三品恶业或见慢力强则堕修罗或爱享福报福力渐减则为恒人耳王事罕能专修定慧故不同恒人之转变多涂唯闻法發心则与恒人同也

铜轮王  (那那鬼修罗 那谟南洲 谟谟铁轮王 阿阿银轮王 阿弥金轮王 弥弥四王天 阿陀忉利天 弥陀夜摩天 陀陀兜率天 那佛化乐天 谟佛他化天 阿佛事度心 弥佛体空观 陀佛次第观 佛佛圆顿观)

谱曰统御南东二洲震威乃服名铜轮王亦以十善化世功胜铁轮余准前知

银轮王  (那那南洲 那谟铁轮王 谟谟铜轮王 阿阿金轮王 阿弥四王天 弥弥忉利天 阿陀夜摩天 弥陀兜率天 陀陀化乐天 那佛他化天 谟佛辟支佛 阿佛事度心 弥佛体空观 陀佛次第观 佛佛圆顿观)

谱曰统御南东西三洲遣使方降名银轮王亦以十善化世功胜铜轮也

金轮王  (那那铁轮王 那谟铜轮王 谟谟银轮王 阿阿四王天 阿弥忉利天 弥弥夜摩天 阿陀兜率天 弥陀化乐天 陀陀他化天 那佛大梵天 谟佛辟支佛 阿佛初僧祇 弥佛见地 陀佛十住 佛佛圆信)

谱曰统御四大部洲望风顺化名金轮王具足七宝千子能使天下皆行十善功德最大故尤胜银轮也谟佛成辟支果者昔有圣王暂时敛念见花飞钏动便证独觉菩提良由十善之力能资出世慧故阿佛弥佛并资胜善深入法门陀佛十住佛佛圆信则正所谓十善菩萨發大心长別三界苦轮海也

十种仙  (那那有间狱 那谟中品畜 谟谟少财鬼 阿阿鬼修罗 阿弥南洲 弥弥四王天 那陀谟陀皆魔天 阿陀梵众天 弥陀少光天 陀陀少净天 那佛大梵天 谟佛光音天 阿佛煖位 弥佛性地 陀佛十愿心 佛佛圆五品)

谱曰大佛顶经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呪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別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文)大约此辈身见最重纵令能舍虚名浮利持戒摄心不过欲固身形贪图长寿而已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岂知四大本非我身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岂知缘影决非我心虽获寿千万岁何异圣人一弹指顷所以随业升沈毫忽不能违也那那等三则见思所牵必坠三涂阿阿则施福所引不离神鬼阿弥则施戒兼济仅复人身弥弥则戒力坚强升居天上那陀谟陀虽有定力见爱既重必入魔天阿陀则离欲乍入初禅弥陀则渐进堪入二禅陀陀则更进能得三禅那佛谟佛虽具烦恼仗佛神力得为初禅二禅天王阿佛则生灭门中始获道火前相弥佛则无生门内似沾理性法流陀佛则仰信果头真如永伏我法二执佛佛则能知秘密之藏可名观行金仙(已上人道竟)

四王天  (那那有财鬼 那谟人修罗 谟谟南洲 阿阿忉利天 阿弥夜摩天 弥弥 阿陀皆兜率天 弥陀化乐天 陀陀他化天 那佛梵众天 谟佛梵辅天 阿佛五戒 弥佛八关戒 陀佛护法 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离人间地四万由旬(四十里为一由旬)居须弥山腰七金山顶与日月齐有四王天即东方持国天王主乾闼婆众南方增长天王主鸠槃茶众西方广目天王主龙众北方多闻天王主夜义众统御诸恶鬼神令其不敢肆虐故名护世四王并其眷属总名四王天也此是上品十善所感或是不杀戒增上功德所感或是一日一夜斋戒之力所感身长七十五丈(约周尺算)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寿五百岁计人间数则是九百万年然亦有中夭者死时五衰相现(一头上花萎二腋下出汗三衣裳垢染四身体臭秽五不乐本座)甚大苦恼 那那等三见思所牵还堕鬼趣修罗人道 阿阿等六福善所感渐升忉利及空居天 那佛谟佛虽有见思以觉悟力能超欲界 天乐迷醉难入法门故阿佛仅持五戒弥佛仅能加受八关 陀佛则竭力殚诚护持正法 佛佛则上善具足随佛往生

忉利天  (那那人修罗 那谟南洲 谟谟四王天 阿阿夜摩天 阿弥兜率天 弥弥 阿陀皆化乐天 弥陀他化天 陀陀梵众天 那佛梵辅天 谟佛大梵天 阿佛五戒 弥佛八戒 陀佛八部 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离人间地八万由旬居须弥山顶名忉利天梵语忉利此翻三十三天谓须弥顶上四方各有八天并列而住为三十二并中间帝释天王其为三十三也此亦上品十善所感或是不杀不盗两戒增上功德所感或是一日一夜斋力所感天身皆长百五十丈唯帝释身长三百丈由其过去偏修恭敬业故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寿一千岁计人间数则是三千六百万年中夭并五衰相并如前说后诸天中亦皆准知 那那降德贬坠故为人修 那谟见爱所牵还生人道 谟谟享福渐退故为四王

夜摩天  (那那南洲 那谟四王天 谟谟忉利天 阿阿兜率天 阿弥化乐天 弥弥 阿陀皆他化天 弥陀梵众天 陀陀梵辅天 那佛大梵天 谟佛少光天 阿佛五戒 弥佛八戒 陀佛八部 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离忉利天八万由旬(离人间地十六万由旬矣)于虚空中有地如云朗然安住为夜摩天此翻时分但以莲华开合分昼夜故此是上品十善兼学坐禅所感或是不杀不盗不邪婬三戒增上功德所感或亦八戒十戒等功德所感身长二百二十五丈以人间二百年为一昼夜寿彼天二千岁

兜率天  (那那四王天 那谟忉利天 谟谟夜摩天 阿阿化乐天 阿弥他化天 弥弥 阿陀皆梵众天 弥陀梵辅天 陀陀大梵天 那佛五戒 谟佛八戒 阿佛八部 弥佛业清净戒 陀佛内院 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离夜摩天十六万由旬(离人间三十二万由旬矣)于虚空中有地如云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为兜率天此翻知足谓夜摩天极受欲界妙五欲乐不知止足此天能知足也此是上品十善兼得细住所感或是身三口四七支戒品增上功德所感或亦八戒十戒等力所感身长三百丈以人间四百年为一昼夜寿彼天四千岁 过失轻故虽那那等犹未即堕人鬼诸趣 近内院故那佛即秉五戒谟佛即加八关阿佛即能护法弥佛即登大乘戒品 陀佛定慧力均故能亲觐补处大士 佛佛横超顿悟故亦同得上品上生

蒙光天子  (阿佛赠一掷 弥佛赠二掷 陀佛法云地 佛佛圆十地)

谱曰按华严经菩萨于兜率天宫放大光明名光幢王照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彼世界中地狱众生遇斯光者众苦休息咸生欢喜从彼命终生兜率天天中有鼓發音告言诸天子汝以心不放逸于如来所种诸善根往昔亲近诸善知识毗卢遮那大威神力于彼阿鼻地狱命终来生此天乃至诸天子毗卢遮那菩萨入离垢三昧汝当敬礼天子闻已咸生是念奇哉希有何因發此微妙之音天鼓告言我所發声诸善根力之所成就诸天子如我说我而不著我不著我所一切诸佛亦复如是自说是佛不著于我不著我所诸天子如我音声不从东方来不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来业报成佛亦复如是非十方来诸天子譬如汝等昔在地狱地狱及身非十方来但由于汝颠倒恶业愚痴缠缚生地狱身此无根本无有来处诸天子毗卢遮那菩萨威德力故放大光明而此光明非十方来诸天子我天鼓音亦复如是非十方来但以三昧善根力故般若波罗密威德力故出生如是清净音声示现如是种种自在乃至汝当往诣彼菩萨所亲近供养勿复贪著五欲乐具著五欲乐障诸善根譬如劫火烧须弥山悉令灭尽贪欲缠心亦复如是终不能生念佛之心诸天子汝等应当知恩报恩时诸天子闻是音已化作华香等云各皆一万往诣菩萨所住宫殿欲申瞻觐闻其已从此殁生于人间遂欲下阎浮提承事供养时天鼓中出声告言菩萨非此命终而生彼间但以神通随诸众生心之所宜令其得见汝等应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净治其意住善威仪悔除一切业障烦恼障报障见障乃至为说诸业果报无来去处譬如幻惑时诸天子闻是法已得无生法忍得十地故即见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莲华华上各有菩萨放光现佛于是广化华香以为供养众生蒙香皆证十地彼诸众生证十地者亦复放光又令遇斯光者皆得十地是故名为三重顿圆 此中唯行佛乘善根故那那乃至谟佛皆不行 阿佛赠一者表舍五欲诣菩萨所故 弥佛赠二者表净三业悔除诸障故 陀佛法云地者表兼別故 佛佛圆十地者表极顿故

弥勒内院  (阿阿不退住 阿弥灌顶住 弥弥 阿陀皆欢喜行 弥陀真实行 陀陀法界向 那佛圆信 谟佛欢喜地 阿佛圆十住 弥佛圆十行 陀佛別等觉 佛佛圆等觉)

谱曰兜率天中別有一生补处菩萨所居名为内院故大佛顶经云乃至劫坏三灾不及也菩萨修行十善深习禅观發心亲近补处大士乃得上生故那那等皆不复行既见大士随根利钝必入別圆法门但阿阿创舍凡心故为七住阿弥功力稍进故为十住弥弥阿陀功行略同故为初行弥陀功行更进故为十行陀陀则有功用行已极故为第十囘向那佛则已悟圆理未破无明故为圆信谟佛则已证中道犹存细执故为初地阿佛则证悟无生法忍故为圆住弥佛则遵修诸佛妙戒故为圆行陀佛则定慧平等堪拟別教补处佛佛则纯是妙慧堪拟圆教补处也

化乐天  (那那忉利天 那谟夜摩天 谟谟兜率天 阿阿他化天 阿弥梵众天 弥弥 阿陀皆梵辅天 弥陀大梵天 陀陀少光天 那佛无量光天 谟佛光音天 阿佛八关戒 弥佛护法八部 陀佛觉净戒 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离兜率天三十二万由旬(离人间六十四万由旬矣)于虚空中有地如云超越下地能为变化名化乐天此是上品十善兼成欲界中定所感身长三百七十五丈以人间八百年为一昼夜寿彼天八千岁 陀佛觉清净戒者先已成就欲界中定今更证得大乘定共戒故

他化自在天  (那那夜摩天 那谟兜率天 谟谟化乐天 阿阿梵众天 阿弥梵辅天 弥弥 阿陀皆大梵天 弥陀少光天 陀陀无量光 那佛光音天 谟佛少净天 阿佛八关戒 弥佛护法八部 陀佛觉清净 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离化乐天六十四万由旬(离人间一百二十八万由旬矣)于虚空中有地如云徧超化无化境名他化自在天此是上品十善兼成未到地定所感身长四百五十丈以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昼夜寿彼天一万六千岁

魔罗天  (那那无间狱 那谟中品畜 谟谟少财鬼 阿阿畜修罗 阿弥鬼修罗 弥弥 阿陀皆人修罗 弥陀天修罗 陀陀十种仙 那佛西洲 谟佛东洲 阿佛大梵天 弥佛八戒 陀佛护法 佛佛圆顿观)

谱曰翻译名义集云第六天上別有魔罗所居天他化天摄大佛顶经云纵有禅定多智现前若不断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又云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是人则堕真无真执發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文)大约或行福德或修禅定或学智慧但由不能专持梵行深堕爱网遂成魔侣也既恋尘劳必与出世净法为怨为障故那那等三必堕三涂阿阿等五虽有福善亦堕修罗陀陀虽借定力复得人身而我爱习重仍为十仙那佛谟佛仗佛慈力不堕四趣仅能生彼西东两洲难得闻法阿佛则舍离欲染所以转身得为梵王弥佛则改过自新所以现生受持八戒陀佛则专志护持佛法从兹永离退缘佛佛则深观魔如佛如一如无二如也

第四欲界人天门竟

选佛谱卷第二(终)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选佛谱(卷2)
关闭
选佛谱(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