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台五台寺记第二(【考】寺学本作山)
(【考】延久四年)六月五日(癸丑)天晴。辰时副寺主。监主。智海表白等多以来集。访台州往来远行疲劳。令见州帖二通。感喜不少。良玉将来善财知识十愿释。惟照阇梨返献者。即良玉借行愿品释了。持来借澄观行愿品疏二卷。
杭州台州等牒案
杭州 公移付客人陈咏 移。日本国僧成寻。昨今杭州巡礼。欲往台州天台山 烧香供养罗汉一回。成寻等是外国僧。恐关津口本被 人根(【考】根恐推字)问无去著乞给公移随身照会。并移明州 客人陈咏状(【考】状诸本作帖今据原本)昨于治平二年内。往日本国买 卖。与本国僧成寻等相识。至熙宁二年从彼国败载 (【考】败或贩字。云本改贩。载松学两本作截。)留黄等。杭州抽解货卖。后来一向只在 杭苏州买卖。见在杭州把剑营张三客店内安□。(□恐下字) 于四月二十日在本店(【考】店诸本作庄非也)内逢见日本国僧成寻 等八人。称说。从本国泛海前来。要去台州天台山烧 香陈咏作通事。引领赴杭州。今甘课(【考】课或深字下文作深)遂(【考】遂或送 字)僧同共前去台州天台山烧香。回来杭州趁船却 归本国。并移抱(【考】抱上文作把)剑营开张客店百姓张宾状。四 月初九日有广州客人曾聚等。从日本国博(【考】博阁本作传)买 得留黄。水银等。买来杭州市船司抽解。从是本客船上 附带本国僧人成寻等八人出来安下。今来却有明州客 人陈咏与送(【考】送原本作遂今从诸本)人相识。其陈咏见在江元店安 下。本人情教甘深遂(【考】遂学本作逐。恐送字。)僧同共往台州得前去 台州天台烧香。回来杭州趁船却归本国。如将来却 有异同。各甘深罪不。将看。(【考】看学本作者。)右事须出。给公移。付 客人陈咏。收执可。带。本国僧成寻等八人前去台州天 台山。烧香讫。依前带领遂。(【考】遂学本作逐。恐送字。)僧回来当州趁 船却归本国。依台州激。(【考】激字恐儌。下文作激傲檄邀缴等。盖返纳 义。)此公移。 趁州在路不肯別致东西及违非留带。如速罪归有处。 熙宁五。(【考】五下恐脱年六二字)月初三日给 权观察权(【考】权恐推字)宦吕甫 权节度推宦季疏 观察判宦许直 尚书比部员外郎签书节判厅公事徐 大常博士真史馆通判军州事苏立 尚书比部郎中通判军州事刘直 右谏议大夫知军州事沉 台州 给 准 杭州牒。已给公据付。客人陈咏收执引带日本国 僧成寻等八人前去。台州天台山烧香讫。依前带引延 僧回来当州趁船却归本国牒状。州激(【考】见上注)此公据外 牒州照会。州司已帖。天台山门僧司照会公据。僧成寻 状称。欲在国清寺安下三年在寺修行。乞公据与客人 陈咏赴 杭州儌纳前来公据。乞 本司陈 景刘押叶陈 押司宦偷 勺押宦杨 孔目 宦风(【考】风松阁学三本作风。西本风字左傍有风字。) 右具如前除。已下天台国清寺安存僧成寻等宿食外事 须出给公据付随来客人陈咏候收执前去 杭州 与本州今未。(【考】未松本作来)给(【考】给下原本有▆字。▆稍不明或去字。)公据一处。赴杭 州牒儌纳不得追(【考】追他本作逗今存西本及原本字形。)留。 熙宁五年六月初一日信 守司法參军权州 褚司(【考】褚松学两本作楮。司下文作由。) 守司户參军 马衣(【考】衣下文作夜。) 军事推宦 孔▆(【考】▆诸本作▆。下文作▆。) 军事判宦 刘出(【考】出下文作▆) 尚书留郎中通判军州兼劝农使安▆(【考】下文作▆。) 光禄少卿知军州事兼劝农使钱▆(【考】▆诸本作▆。下文作▆。) 州 帖国清寺 准杭州牒已给。公据付客人陈咏收执引带日本国僧 成寻等八人。前去台州天台山烧香。牒州照会施行。州 司已帖天台县及山门僧司照会外公据。僧成寻等经儌 陈状称。蒙客人陈咏引领。到国清寺烧香。本寺是智者 流教道场。就此读诵莲经答还心愿。为客人陈咏称 为母亲在当年(【考】年字傍原本有羊字。松阁学三本作羊。)老无人侍养。催从 成寻等依旧将。公据回转杭州儌纳。成寻欲屡在国 清寺安下三年。在寺朝夕修行法花秘法。候看经一百 日。设罗汉斋僧方毕。却令随行来[阿-可+(六/木)]僧(【考】[阿-可+(六/木)]僧即随行六人也。)回 迁本国。亦留手下小师一名。在身边三年侍养。却为 国清寺主事僧众等为见客人陈咏要将带公据回转 杭州。又无上命指挥。不敢安存。恐有病患。乞赐帖下 国清寺将殊与安存。及乞公据与。客人陈咏赴杭州儌 纳。并据本寺寺主仲芳状申。有客人陈咏。带杭州公 据引领日本国僧成寻等捌人到寺烧香。欲在本寺 看经。未蒙指挥。未敢申闻者。 右具如前陈。已出给公据。付客人陈咏。收执前回杭 州并帖天台县及牒杭州照会外事须帖天台景德国清 寺。仰详日本国僧成寻所陈事由安存。日本僧与安下 随来僧赖缘等八人在寺看经。別听指挥。仍具知(【考】知云本 作如恐可也。)前状申。熙宁伍年陆月初壹日帖(【考】初下原本有日字恐衍。) 守司法參军权州院褚 由(【考】由上文作司) 守司户參军马(已上新书) 夜(【考】夜上文作衣) 军事权宫(【考】推官)孔(新一字) ▆(【考】▆上文作▆) 军事判官刘(指) [光-儿](【考】[光-儿]上文作出) 尚书郎中通判军州兼劝农使安▆(【考】▆上文作▆) 光禄少卿知军州事兼劝农使钱▆(【考】▆上文作▆)
申时与陈咏织物青色三重。大褂一领。沙金一两。银三两。还杭州粮料也。七时行法了。
六日(甲寅)辰时。温州开元寺僧守则来云。雁荡山在温州。诺矩罗尊者道场。山石怪异可巡礼。从此州五日到。温州城。内有永嘉真觉(【考】真原本作宿今从诸本)大师道场。述证道歌人也者。巳时西山鸿实库主来请。即行向。陈一郎。善久。长明为共人。拜忏堂佛。见房々。库主房世事具足。不可思议。五百人储具皆以具足者。以种种珍果珍膳等飨。有客人赤城老僧共吃。有美丽行者二人。名本谦。药之。午时于堂库院寺飨。陈一郎予并二人僧共吃。七时行法了。
七日(乙卯)天明。(【考】明诸本作晴恐可也。)巳时陈一郎松花饼廿枚持来。从。寿昌寺子章童行送者也。寺主送安元治气正元丹。每服廿丸。汤下无忌。国清寺送杭州返牒案文。
台州天台山景德国清寺 当寺先去今年五月十五日。有明州客人陈咏。带杭州 公据。引领日本国僧成寻等八人。到寺烧香。本(【考】本上阁本注有日 字)僧后称。本寺是智者流教道场之地。欲要就看经一 泊(【考】泊恐佰)日了毕供养罗汉斋僧宣忏讫。遂令六僧却还 本国。只留小师一名。在身边侍养。本僧称。游五台 后还本寺。三年诵经修法华秘法。本寺为未蒙 上 命指挥。未敢安存。其成寻等却经。 本州陈状乞帖 安存。并乞本州公据發遣客人陈咏带前来公据使衙 儌纳。本寺已蒙 州帖下本寺安存。日本国僧成寻等 八人在寺安下。读经已讫。今客人陈咏将带本州公据 前去儌纳。谨具状申闻。 知府 陈咏伏候 台旨。谨录上。 牒件状如前谨牒。 熙宁五年六月 日台州天台景德国清寺网维僧鸿忍 监寺掌教▆赐紫仲文(【考】▆即迹字。诸本作咨恐迹字。) 副寺主掌金宝赐紫利宣 寺主掌御书临坛赐紫仲芳(【考】御阁本作卿)
申时僧堂大炊男二人来乞腋(【考】腋阁西两本作掖)珠。各与二粒。双顶一粒。道新二粒。同二点大雨下。大雷颇惊心神。七时行法了。
八日(丙辰)天晴。巳时陈一郎向杭州。寺主志与象(【考】象诸本作鸟今据原本)眼一疋。副寺主织物小袙(【考】袙学本作袖)一领。监寺白小袙一领。手布一。袜一足(云云)。
植阇梨与绀手布一。心操寻常自然。有众人飨应。寺主以下皆出。大师送陈咏。午时择贤来返南岳心要一卷。未时当寺老宿如日来谒。(字曰文章)
与诗一纸。 如日谨成诗一章。 赠送 日本国师。伏惟 垂览。 天台国清沙门 如日上
乡国扶桑外。风涛几万程。人心谁不畏。天道自分明。鹏起遮空黑。鳌回似海倾。到应王稽首。宠赐佛公卿。
如日和尚年七十二常作诗咏为一生事(云々)。予示云。祖师智证大师住唐六年间。自他诗集十二卷。还归本国。常悔作诗。因之小僧于本国启白本尊。起请不作诗不献和。为恠。(【考】为上阁西两本注不)七时行法了。
九日(丁巳)天晴。辰时禹珪小师持来当寺送台州返牒案。
天台山景德国清寺 当寺今准 州帖准杭州帖已给公凭。付客人陈咏收执引带 日本国僧成寻等八人。前去州天台山烧香。帖州照 会施行。州司已牒天台县及山门僧司照会外。今据 僧成寻等经 衙陈状称。蒙客人陈咏引领。到国清 寺烧香。本寺是智者大师流教道场。就此读诵莲 经。答还宿愿。成寻欲要在寺安下。三年在寺朝夕 修行法花秘法候。百日设罗汉斋僧了毕却令随来 陆僧同还本国。只留手下小师一名。在身边侍养。却 为国清寺主事僧众为无。 上命指挥不听敢安存。恐有痛患。乞赐帖下国清 寺。将与安存。并据本寺主仲芳等申。有客人陈咏 带杭州公据引领日本僧成寻等八人。到来烧香。欲 在本寺看经。未蒙 指挥不敢安存等事者。 右当寺所蒙 使牒指挥前项事由。且寺司与主事三纲 僧众知委已讫。所(【考】所字有疑或即字)是日本国僧成寻等要在本 寺看经。寺司令僧成寻等八人就寺十方教院安下日 夕看经已讫。谨具状申 闻。 通理郎中 知府 小卿伏候 裁旨。谨录状上。 牒件状如前。谨牒。 熙宁五年六月 日 景德国清寺纲维鸿忍牒 监 寺赐紫仲文 副寺主赐紫利宣 寺主赐紫仲芳 禹珪为使。寺主被送州返牒耳。七时行法了。
十日(戊午)天晴。午时參惠光大师看经之院。天台第十三代祖惠光大师宗昱开讲道场也。院主可明年六十。出来点茶。次拜观音宝殿烧香了。惠光大师本寺也。次礼方等忏堂。八角天盖内外有廿四幡三(【考】三西本作二)重(二丈小尺【考】小原本有疑。诸本作六。)悬未得其意。天盖庄严。彩色甚妙。缘八角入大镜八寸许。盖大径一丈许。佛座圆也。数体佛并坐。(【考】井松学两本作并)次见圆室上下。外面以萱葺。内涂壁。极闲静也。高一丈径一丈许。入定处也。次入如日文章房点㭟。还坊之次。參寺主院令见忏法私记并我心自空图。感喜不少。为写本借留已了。切切相留。点㭟菓子药酒。望晚归了。七时行法了。
十一日(己未)天晴。禹珪辰时向台州少卿许。送所持天台教目录。以禹昌新书写。永以奉入。奉借真言书目录。依先日命也。通判郎中许。奉借观心注法华经第一卷。午时日宣阇梨来(【考】来原本作未云本作奉今从他本)借天台大师衣座室图。鸿植阇梨借实相观注。抄妙乐大师念佛观了。未时谈始大忏法。赖缘供奉快宗供奉等料也。七时行法了。
十二日(庚申)天晴。巳时日宣阇梨借送杭州孤山智圆阇梨作弥陀经疏一卷。钞一卷。披见之。自日东传来弥陀疏一卷。智者说非也。词俚义疎。日本作偽称智者说欲传行之。予见之最可云谬说。传教大师圆宗目录百四十四卷。六千八百九十七纸。内弥陀经疏一卷五纸。智者出者。何称日本作乎。智圆。源清弟子。天禧五年作。此疏经五十二年。申时如日和尚送大杨梅一桶。七时行(【考】行字原本缺今从诸本)法了。
(【考】按金以下十四行宜在下文廿二日条下。彼云作歌三首颂三首送之。)金僊子 如日作挽歌三首令僧行唱相送。(【考】挽字恐衍。宜在第二句吊字下。)
去后儿孙或埋或化。一任散(【考】散原本作散傍注云不明。他本作敢傍注云不明。)性作颂二首。
又作示生灭颂一首
呈 日本国师大法主阇梨行次望修行福力相助幸矣。净土息力不虚不宣。老比丘如日稽首。
十三日(辛酉)雨下。辰时良玉来。借律行相。弥陀疏返送三贤院宣阇梨了。七时行法了。
十四日(壬戌)天晴。未时植阇梨返送妙乐念佛观念。并送林檎菓。似日本青梨。味似梨。干茸少少同送。七时行法了。
十五日(癸亥)小雨下。未时寺主从州还告送云。知府少卿表并目录。感喜无极。通判观心注随喜千万承悦者。參五台表上京了云云。七时行法了。
禹珪持来开元寺僧判官消息通判返事等。 觉[序-予+巾]启。近蒙(【考】[序-予+巾]学松两本作布。非也。) 象驭。远抵云城虽忻接 见之仪。益鲜 延客之具。第增㥏赧。奚罄指 陈。恭惟 萦履炎烦(【考】萦诸本作荣。炎松学两本作奚。) 起居无怪。其如倾跂。(【考】倾下傍注有不明二字或脱一字欤。) 慈彩。几积丹衷。伏冀 修进之余。 强加食息。人次谨奉手启咨致。幸望 昭察不宜。 台州管内僧判官赐紫觉[序-予+巾]手启上 日本大法师 侍右(【考】法字诸本缺) 季夏十四日
十六日(甲子)天晴。辰时择贤(【考】择诸本作释非也。)来借永嘉(【考】嘉阁本作喜。但下文阁七月廿四日项參看)祥宗集一卷了。申时寺有请即參向。有菓子酒。七时行法了。
十七日(丁丑)天晴。巳时食堂斋。前日沙金三两出送斋也。饼心饼汁三度。最以丁宁。诸僧大随喜。七时行法了。
十八日(丙寅)天晴。辰时寺主许送杖尻一柄。银散物杖尻也。朝栋入道志与也。国清寺前裁料由示了。七时行法了。
十九日(丁卯)天晴。未时行向中礼座主许。访半风称有梦想切切示送。仍行向祈之。诵寿量品三遍。泣泪无极。若邪气所为欤。颇振动。有弟子执肩。有点㭟。自执笔书感谢之由。退出了。七时行法了。
廿日(戊辰)天晴。未时寺主送净油一瓶。苏州香灯一小瓶可充法花秘法灯油者。寺主借南泉房安养集十帖了。七时行法了。
廿一日(己巳)天晴。巳时请择贤令图书我心自空。依日本庆耀供奉说也。择贤书大文字上手由依人人告。件本并释借了。七时行法了。
廿二日(庚午)天晴。巳尅如日文章作歌三首。颂三首送之。付使借我心自空图了。七时行法了。
廿三日(辛未)天晴。未时从中礼座主许返送妙乐大师念佛观一卷。七时行法了。
廿四日(壬申)天晴。未时交读注法花第三卷了。亥时案得解界还复寂光意。中心感悦悦悦。七时行法了。
廿五日(癸酉)天晴。巳时从中礼座主许。送囊饼一坏。作饭一坏。心饼一坏。申时赤城寺中式阇梨来返天台大师遗旨。南岳七代记了。七时行法了。
廿六日(甲戌)天晴。巳时西山实库主大熟苽二果自令持童行来。未时双顶童行取寺主返事来。而未仕之。七时行法了。
廿七日(乙亥)雨下。辰时紫子香来。伏地拜见堂归了。申时寺主。副寺主。监寺三人。与天台县知县推官二人同来。入见法花法堂庄严拜见皇太后宫御经了。以书问答法门以心地观经理忏悔文论得经偈书与知县了。感喜不少。七时行法了。
廿八日(丙子)天晴。辰时出大门于桥亭谒临海县官人。七时行法了。
廿九日(丁丑)天晴。于教院讲堂讲会之次有㭟饼道新所储。八十余人同吃。午时食堂斋。临海县官人所储斋也。七时行法了。
天晴。辰时童行道宁依切乞与紫檀琥珀装束念珠一连了。七时行法了。
道宁 稽首和南。 道宁伏深 庆幸 得遇 慈颜。过承 恩重。屡锡 宠怜。向者伏辱 颁赐数珠。其(【考】其或负字)荷之心。千胜莫状。(【考】胜莫恐倒置。)[光-〡](【考】[光-〡]云本改作前。) (阁本作允。恐先字。)来辄有恳 慈敏不以为让。而道宁中心之愿。恳告 国师阇梨槵子数珠幸求一串。未悉可容。果 允前者。即舟纳还。其当受恩大矣。容道宁终身报 答。修祝 寿龄。无何难遇。(【考】遇云本作过。)敢有▆(【考】▆诸本作▆或所字) 闻。幸锦 鸿造恕。悉为最不备。 行者道宁和南 国师阇梨(之左)
二日(己卯)辰时。房中僧寺相共读法华经。阿弥陀经。念佛修法印和尚(【考】▆城寺长吏大云寺主文庆。成寻之俗兄也。)远忌了。七时行法了。
三日(庚辰)天晴。未时良玉送熟苽二果。七时行法了。
四日(辛巳)天晴。未时诵四要品修修禅大师(【考】延历寺座主义真)远忌。依智证大师遗诫也。七时行法了。
五日(壬午)天晴。寅一点始六时大忏法。赖缘。快宗二人供奉同修。以十方教院弥陀佛前为道场。悬幅庄严。七时行法了。
六日(癸未)天晴。六时忏法。七时行法了。丑时坐绳床。睡间梦谒日本左府被仰云。行琉球国由闻之。而今在大唐为悦。(云云。)
七日(甲申)雨下。巳时(【考】时下原本有权字但右傍加ヒ字)惟观。善久行悬斋。可得钱来。六时忏法。七时行法了。
八日(乙酉)雨下。午时智海表白储斋请。赖缘供奉。快宗供奉同行斋了。六时行法了。
九日(丙戌)雨下。从今日就七轴本诵经。十三时行法了。
十日(丁亥)天晴。十三时行法了。无別事。入夜寺主来闻忏法为随喜也。寺(【考】寺下恐脱主字)感安院。(【考】院字右傍有削点宜削之)养集无极。植阇梨同以感欢。
十一日(戊子)雨下。午时修忏法。日中之间大众多来闻忏法。十三时行法了。
十三日(己丑)雨下。午时良玉来返律行相。十显释。十三时行法了。(【考】日顺与干支相违。未知何故。)
十四日(庚寅)午时。为访寺主痢病。參向法华忏院。十三时行法了。
十五日(辛卯)午时。日中忏法。次过去尊师等同以回向。依盂兰盆日也。双顶童(【考】童原本作章今从诸本)行日得八文钱志父母。我身给仕小僧者。且与三百文了。十三时行法了。
十六日(壬辰)天晴。午时出食堂。有钱贰百文于食堂老翁出来乞钱。与四文了。恐文殊化身。有小唱歌小女乞钱。人人各与一文。予与三文。十三时行法了。
十七日(癸巳)天晴。巳时于寺法华忏法院有斋。诸僧共食。十三时行法了。
十八日(甲午)天晴。午时征上座房斋。智海表白。并此一(【考】一下原本有时字但右傍有削点)行僧也。十三时行法了。
十九日(乙未)辰时。处规库主粥。一行僧皆行向。小僧一人料送房。僧堂夏供后依海表白劝进诸房为日本僧储斋也。午时同斋自行向。海表白等同来。日本一行僧同斋了。以(【考】以阁本作次)沙弥长命为留守人。行者双顶从房房运取与沙弥为例事也。未时海表白送粽一坏。蜜一坏。以优美童行德(【考】德松学两本作法)为使。十三时行法了。
廿日(丙申)天晴。西山鸿实座主斋。海表白同来。有客僧二(【考】二下诸本有人字)俗二人不知名。十三时行法了。
廿一日(丁酉)天晴。罗汉院主法周斋。有(【考】有字诸本缺)海表白。斋了见五百罗汉画像。未时于大门前桥亭谒天台县知县太守并明州推宦。点㭟。推宦问云。一心三观何观。答止观文并镜譬。梦譬(云云)。次问若以色见我何云邪道。答肇公之语(云云)。次乞一偈。答是大摩诃衍一偈。并问共一法身一偈。献了。而间赤城寺处咸教主乘轿来会知县。问云。安存间有不足事可示者。无不足由答了。官人来宿房见法花道场忏法堂。见皇后宫御经感观无极。十三时行法了。
廿二日(戊戌)雨下。海有(【考】海有恐倒置)表白斋。今日已及两度。最下(【考】下字恐可字)云慇懃。十三时行法了。
廿三日(己亥)雨下。三宝院宗益斋。一行僧行向了。十三时行法了。
廿四日(庚子)天晴。库院斋不知谁人所储。不似例斋最好。十三时行法了。
廿五日(辛丑)天晴。监寺大师斋。僧俗十余人同斋。十三时行法了。
廿六日(壬寅)去夜夜半三七日忏法结愿了。浴院处交坊斋。有钱老僧五十文。余人三十文。如日文章具小师光梵来。小师借观心论了。文章志与老僧好㭟一囊七时行法了。
廿七日(癸卯)天晴。罗汉院如贯阇梨斋。寺主同来。如贯阇梨坐具敷地伏地礼拜。答拜了。件阇梨私造作堂僧房有其数。最以甚妙。德行高僧也。斋了。行者等著坐吃。同器为例事。奇怪多端。见惟观等布五条二长一短最为怪。诸律中五条皆一长一短也。今造二长一短误也者。年来所存敢无可会释。方只答坛越不知案内。见七条九条。二长一短。五条同造由。自今以后永可停止二长五条之。(【考】之字是助字)路次參向(【考】參诸本作义)监寺许。被借智者大师供礼久(【考】久诸本作文)遵式也。七时行法了。
廿八日(甲辰)式坛主中郃斋。年六十五人也。住所有便宜。七时行法了。
廿九日(乙巳)天晴。清祥座主斋。令见师舍利日记。悬师影供斋(【考】斋诸本作养)丁宁也。即出大门向赤城寺。拜大佛殿弥陀丈六像。智者大师參此大殿。于佛前入灭。令礼烧香感泪先下。次參忏法堂烧香。寺曰中严寺。即是西国高僧白道猷降鬼神后所立寺也。山高三百丈。周回七里。即天台南门也。古今即国家蘸祭之所。其山积石。石色赤。朝霞望之如雉埵。(【考】埵诸本作堞恐可)故名赤城。亦名烧山。山顶有塔。道猷真身塔也。半山有飞霞寺基趾。山下有石室。教主咸(【考】咸下诸本有周字恐非也。是处咸之略。)阇梨将向房点㭟。法门问答有(【考】有原本右傍加在字)別纸。申刻还。七时行法了。
卅日(丙午)天晴。文皓库主斋。有水团炙夫二种菓。其外种种菓子多多也。晚依请參向寺主院。有㭟菓药等。见咸教主答最以不许也。从赤城送书有右。(【考】有原本右傍加在字。)
处咸和南。昨日承 道驭。光捡衡閟。幸接高论。不胜似抑受。第(【考】第松学两本 作以)惟惟越宿。诘旦来 起居如何轻利耶。未遑前去展 谢。率兹叙 露。少布一々诸留(【考】诸恐请误。诸请屡滥。) 前既。不宣。 赤城比丘处咸和南。 孟秋晦日 日本国师阿阇梨(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