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台五台山记第三
(【考】以下凡十五行原本阙叶今据诸本补之)
天晴。依州牒寅时出国清寺向台州。未时于临海县道安驿。对面使臣崇班。令见州牒。来日到。国清寺可待者。申时至八□徐八家宿。今日行八十里。七时行法诵经了。
台州帖 大日本国僧成寻。 当州准枢密院剳子节(【考】节松学两本作郎)文。据台州奏。准杭州 牒。出给公据。付明州客人陈咏引领到日本国大□(德)僧 成寻八人。到天台山国清寺烧香。内僧成寻要留□(唯)一 名同在本寺看经一年。余僧發遣回本国。当州不取 (【考】取阁本作敢。但注云敢恐取误)一面指挥已。今权在本寺看经。外候勅 旨。□(【考】准)圣旨。成寻等八人。并通事客人陈咏。令台 州选差使臣一名优(【考】优下诸本有一名二字但皆削之)与盘缠。暂引伴赴 国。(【考】国阁本作阙恐可也)缘准 圣旨指挥。优与盘缠。即未有数日。□差定监(【考】以上十五行原本缺) 路桥酒税高侍禁。暂引伴日本国僧成寻赴国。又虑监 盐使臣有碍 盐法不许差出。本州遂具状申 转运衙。令赐降下 指挥今(【考】今诸本作令)准 牒命指挥。已转牒至 京。沿路州军照会并牒淮南转 运司。依详 朝旨施行。外牒州请立使于军资库。先支官钱一百 贯文。应副成寻等一行人赴發及沿路盘缠使用。所有 其余令要钱数。即关报前路州军候见管伴人申报。 令要数目。竝依 密院剳子内 圣旨指挥支给。(【考】给上诸本有法字。今据原本)仍告示管伴人。如更要钱 及所须物件。竝申经过处请领应副者。并別选差使臣 引伴。疾早起發赴 京讫。具差去名衙状申本州。今勘会管下场务使臣。 各系监盐外。在城兵马都监郑崇班目下得替。相次赴 离。今请本官就便(【考】便诸本作使)引伴(【考】伴诸本作侍)僧成寻等八人并通 事引领人陈咏赴阙。并上件令支官钱二百文省。内退 一索四十文省。底索不支外。实支官钱一百九十八索。 九百六十文省。已帖军资库。仰于见管。官钱数内。据 数支给。什(【考】什恐付字。见下文)日本国僧成寻等一行人。沿路盘缠 使用。须至行遣。 右具如前。上件实支官钱一百九十八索九百六十文省。 州已出给。正勾帖军资库。仰于见管。官钱数内。据数支 给。付日本国僧成寻等一行请领。沿路盘缠使用外。事 须帖日本国赐紫僧成寻等一行人。准此照会。赴军资 库。据数请领。上领官钱起發及沿路盘缠使用。如更要 钱及所须物件。即请计会。管伴郑崇班申报经过州军 请领。 熙宁五年七月廿四日帖 守司户參军马 守录事參军杜 军事推官孔 军事判官刘 大理寺丞监城下税务权推官刘任衡 大理寺丞知临海县事权判官通判季暄 尚书理田郎中通判军州兼劝农事安任衡 光禄少卿知军州事兼劝农使钱使暄
二日(丁丑)天晴。卯时出宿。巳时到著州国清廨院。即參少卿衙。东过五里于东门谒少卿。来日可请取钱者。点㭟退出。七时行法了。
三日(戊寅)天晴。辰时參少卿衙。善久等向军资库。请钱。请文自向库客舍书之。与藏司了。仓外廊等。絽绵丝钱种种物不纳积置不可称计。午时上名左都衙陈照(【考】照诸本作熙非也。见卷尾十月九日条下)宁来向告云。以小船可送钱者。即借小船送钱。以惟观善久为使。七时行法了。
日本国师随 诏都下温州进士朱 定 谨 成拙什拜 饯幸希 采照 定 和南 生性殊邦浃至和。(【考】浃诸本作决)放怀东适渡流沙。(【考】东诸本作束但云本改东) 浮艖迢递辞乡馆。驻锡慇懃觇 国华。瑞应山川供帐望。 恩颁𦈏帛事 旌嘉。好随 明诏趋 尧阙。何惮 归程万里赊。 熙宁五䆊仲秋初三日书
四日(己卯)辰时參少卿衙。告可归由。兵士四人轿担可送越州者。巳时出廨院。以兵士四人担轿。申时到著国清寺庄。房主有种种用意。宿料五十文。外加廿文。七时行法了。今日行五十里。
五日(庚辰)卯时出宿。巳时行向天台县。一郎长者家寻惟观船。答未来者。若来可令宿钱由示了。次谒监酒官。笔言问答了。过五十里。午时著国清寺。从台州至天台县九十里。至寺百里也。酉时寺主院有菓药酒等。七时行法了。寺主送使臣郑崇班文字一封。披见之处。前去剡县可相待者。
六日(辛巳)天晴。雇寺(【考】寺诸本作手)边人力十二人。借寺主副寺海表白轿。赖缘供奉。快宗供奉予三人同乘轿出寺。法门杂具大略令担去。世间杂具分置寺主并海表白房。寺主自(【考】自松学两本作白)令持七条袈裟来志。返安养集十帖忏法私记一卷了。出寺之间。寺主副寺主为首。寺中上﨟出大门送。寺主取手令乘轿。愗乘了。 巳时至县。行会路待天台县人力十人担钱来。午时到来同去。申时过四十五里至关岭南家宿。七时行法了。途中入景福院。礼佛。寺主点㭟。即与诗一首。
惠日启临 大师象驾光访。今成一章。 奉饯 行驾拜 呈。伏惟 采览。 天台比丘 惠日上(【考】日原本作▆。同即▆日別字。) 紫诏 中天下。 金书降日招。𢬢(【考】𢬢即[打-丁+侯]字。阁本注云恐抚误)松专待 候。报我 圣歌谣。
七日(壬午)天晴。卯时出宿。同二点至天姥山关岭。从天台县至关岭四十里。从关岭至天姥驿十五里。从驿至新昌县五十里。天台山记云。自天台山西北有一峰。孤秀回拔。与天台相对。曰天姥峰。峰下临剡县路。仰望宛如在天表。关岭。天台县新昌县堺也。过七十里。申时到著新昌县。谒知县并少府。令见州牒。乞安下所。即以使送宝严寺。大伽蓝也。寺主点㭟。知县并少府来向沙汰。乞人力十二人。轿三乘。约束了。诸僧并县人人来集见之。七时行法了。寺主储非时食。
八日(癸未)卯时人力八人来担法门等。次轿三乘人力四人来。不可与钱由知县示送。寺主储食。辰时出寺。国清寺轿并十二人皆返遣了。行向知县少府许。二人在一处谒了。巳时去县十里立牒。(【考】牒或牓字)至剡县廿五里。至东京二千三百四十里。午时到著剡县。从新昌县三十五里至剡县也。即谒崇班知县。乞安下所。即安下实性院。本名清泰寺。有傅大士影。礼拜烧香。院主智深长老云。诸寺打木鱼鼓集行者。是以傅大士为根本。大士覔嵩头陀时打鱼鼓。头陀即应鼓音来。自尔以来。天下大小寺院。为集大众打木鱼鼓(云云)。长老储食。知县国博仙厨秘书监务奉职。三人县官来点㭟汤。知县问云。见佛无定处。何遥礼圣迹。答云。法界皆道场。见佛无定处。佛种从缘起。是故礼圣迹。感喜不少。笔言问答。重重也。长老入夜淡柿持来。笔言问答数刻退归。七时行法了。礼诸堂见长老房。(台州兵士返遣了。与二百文钱了。)
九日(甲申)雨下。卯时长老储粥。辰时乘船。知县出小船五只。二只僧三只崇班。以人力廿人运钱。法门杂具入船。此间瑞像院传天台教上都赐紫希颜。惠安都寺主请书来。礼拜答拜了。次乘船了。申时过六十里至三界。子一点过五十里至曾娥山宿。七时行法了。
十日(乙酉)天晴。卯一点出船。午时至东关。先入天花院。礼佛吃茶。次乘移杭州大船。且迎来台州大船一只杭州大船一只也。使臣并僧各一只乘了。子时过七十里至州东门宿。七时行法了。
十一日(丙戊)天晴。辰时回船入光(【考】光诸本作先)相寺礼佛吃㭟甚妙。寺院院多。住僧多。巳时回船过十里至越府前。申时崇班送酒一瓶茶一瓶。七时行法了。
十二日(丁亥)天晴。午时乘越州新大船。转运使被渡。杭州以崇班被示云。于杭州奉谒者。越州官人上下以女舞乐船送转运使仪式不可注尽。七时行法了。
十三日(戊子)天晴。雨下。崇班子秀戈来云。润(【考】润原本作调非也)州大江中金山寺必可礼(云云)。杭州有三百六十寺。苏州有三百六十石桥(云云)。木席八领。诸僧表莚从州送之。法华法堂庄严了。七时行法了。
十四日(己丑)天晴。从都督衙送轿三乘。于景德寺斋。予。赖缘供奉。快宗供奉。乘二乘。与崇班共向寺。客(【考】客诸本作若非也)人人有管内僧正赐紫大师。笔言问寺主阇梨良诣和尚入灭日。答不知由。又问涅槃经私志百卷事。问(【考】问恐同字)答不知由。极无本意。次參大佛殿烧香礼拜。次參忏堂了著斋座。食极以甚妙也。但无钱。寺僧为奇。但自思念。有官钱二百贯。虽不请取越州二百贯。杭州二百贯有宣旨。仍不曳钱也。七时行法了。
十五日(庚寅)未时台州陈都衙并通事陈咏到来。为悦无极。七时行法了。
十六日(辛卯)天晴。未时以崇班轿并兵士四人參都督府谒了。以斋。谢起居辞三通文字次第奉入。七时行法了。
十七日(壬辰)雨下。台州兵士四人返遣了。越州相替守护船。七时行法了。(【考】行字原本缺。)
十八日(癸巳)天晴。官钱从今日(【考】日诸本作月)以小师可用由示崇班了。七时行法了。
十九日(甲午)天晴。巳时从杭州转运使送牒崇班。日本僧出路久不见来。钱糖江浅不得(【考】得诸本作及)渡。今日(【考】日诸本作月)之内可出船。萧山汴水浅。大船不得进。示县借小船六只可来者。午时出船过五十里。子时至钱清堰。驻船宿。七时行法了。诵经一部了。
廿日(乙未)雨下。卯时以水牛八头付辘轳绳。大船越堰。船长十丈。屋形高八尺。广一丈二尺也。越州为日本僧上京新䌽色庄严。依勅宣也。申时至于萧山。小船六只将来乘移。今日过四十里。至河口定清门宿。七时行法了。经一部了。
廿一日(丙申)雨下。辰时从法过门乘大船待潮生。天小晴。申时潮生渡钱糖江。过十五里。酉时到著杭州官舍。运船物宿。七时行法了。 都衙云。从越府至杭府一百五里(云云)。未一定。
廿二日(丁酉)雨下。辰时借轿㭟(【考】㭟恐乘字)向转运使衙。有官人四人。三人著黑衫。一人著绿衫。点㭟汤。送大船由有命。次參提举衙。有㭟汤。依雨大下不參知府都督并通判衙。见府内重重大门。广大官舍数百。市内大小路辻。卖买绫罗金银香药绢丝布食物等满多。人户同越州府。与陈咏沙金一两。出家赁。妻子上京料也。巳时转运送大船二只。僧并使臣乘了。依船未造。今日驻留。七时行法了。
廿三日(戊戌)辰时回船至府驻船。依船工等来修造船也。依造船间可经日从杭州大卿衙送大船三只。依转运指挥也。一只僧。一只崇班。一只小使并通事。申时推官并左藏都监来船谒了。拜见皇大后宫御经感欢无极。问官春开封之间。深恩之由示之。彼又为悦。戌时通事借沙金三两。钱十贯。于京可辨本数者。庄严道场。行法七时了。
廿四日(己亥)天晴。寅时出船。运使以兵士四人催船副船行陆。午时出杭州北门名余杭门。水上二阶楼门也。子时至伦滨宿。七时行法了。今日过六十里。从杭州至秀州二百廿里。
廿五日(庚子)天晴。卯时出船。午时至盐官县长安堰。未时知县来。于长安亭点㭟。申时开水门二处出船。船出了。关木曳塞了。又开第三水门关木出船。次河面本下五尺许。开门之后。上河落水面平。即出船也。亥时至县宿。七时行法了。今日过六十里。
廿六日(辛丑)雨下。寅时出船。午时入秀州堺内崇德县界。秀州是割苏州所置也。有四县。崇德县。嘉兴县。花亭县。海盐县也。亥时至三塔寺。大门外河边有三塔。高三四丈许。塼塔也。去州二里也。今日过一百里。(【考】里原本缺。今从诸本)从秀州至苏州一百册五里也。七时行法了。至州门宿。(【考】宿诸本空字。今据原本补之。)抗州防送兵士二人返遣了。
廿七日(壬寅)天晴。辰时向秀州。少卿衙通判在一处。以通事问答了。巳时州使绢十五疋持来。七人衣七条可染道料也。即示可染色返了。回船著北门兜率院前。午时少卿送酒三瓶与使臣钱三十五文了。法酒一瓶志送崇班。小使召取于船令饮。七时行法了。送兵士二人为役人省厨。
今送 大师 食壹分(折酒二缾【考】壹诸本作堂今据原本。折云本傍注云断イ。今案折酒部下分饮之料。法酒大师自用之料也。) 法酒壹缾 右具在前。 八月 日 守司理參军监康
所送去酒食恐被公人偷。据请逐色酒物批四冲(【考】冲阁本作仲)咨覆。
廿八日(癸卯)雨下。午时兜率院诸僧来迎。即入院礼诸堂庄严甚妙。见澄照大师影。(道宣律师谥号也)妙乐大师日记了见僧正房壶。水中造山有仙宫等。如越州释迦院二旁山。有一僧问天台义。(【考】义诸本作来今据原本)一一答了。未时管内副僧正传教临坛首座赐紫广教大师用和出文状。
秀州管内副僧正传教临坛首座赐紫广教大师用和 右 用和 谨 祇侯 谢 日本传教阇梨大师。伏取 慈旨。 牒件状如前。谨牒。 熙宁五年八月 日 秀州管内副僧正传教临坛首座 赐紫广教大师用和 来坐船中。志与㭟二瓶并烧香。有惭愧人也。拜见 皇大后御经显密目录了。与文状一纸在右。
今日叨承 阇梨大法师见示圣教竝王后经。用和幸之无量。愿生生世中。常值阇梨大法师。于一一处对扬教法。闻生净佛国土广度一切众生也。用和愚意礼告。(【考】告诸本作客)法师。今赴京阙。面见圣人。佛法必得兴隆也。用和今见此土。(【考】土诸本作公)凡出家人。须二十岁方得入帐为童行。在寺未年二十不得入帐供申。大凡人年二十岁。风骨已成。学业心散。难为教诫。欲乞 面对 圣人时言。凡出家不俱年限。俱从父母立疏舍入。(【考】入诸本作人今据原本)寺许容便入帐。贵得出家。从小学业无难。是用和愿也。更有凡僧人。暂离本州。须得公据往他州。不赴公据擅他州。(【考】此句恐有误说。须作「不得公据擅赴他州」八字)。罪当还俗。若得公据。往还时方为稳便。
次寿圣院比丘愿从出文帖来船。老僧也。虽借戒体依船可早去不借。七时行法了。
廿九日(甲辰)天晴。巳时府使取七条长短衣尺寸还了。七时行法了。
天晴。申时出船。过州北门。经六里至三树堰。令开二水门出船了。堰官人来入船中。谒见道场依待袈裟不进船。戌时七条七帖。衣衫七领持来。有府文状。钱十四贯四百文出献了。即出船至闸头宿。七时行法了。防送兵士二人返了。
二日(丙午)天晴。寅时出船过五十四里。申时至苏州平望县𫏐驻船。同二点出船。戌时至感墩宿。七时行法了。
三日(丁未)天晴。卯时出船。巳时过大湖。五湖中东湖也。午时过松江水。三江中一也。立鸟居书江铭。有木桥石桥。立桥不知其数。未一点至蓁陵亭。有利往桥。长一里二丈。间四十八间也。桥有高栏。以朱涂之。中有楼四间桥(【考】桥上阁本注去疑说过字)了。有笠泽亭。次渡大桥。次渡市桥。至吴江县从平望驿过四十五里。至吴江县也。河左有酒税务。苏洲使王守和乘小船迎来。今日终日过大湖。酉时从吴江县。过四十五里至州前宿。七时行法了。
四日(戊申)天晴。卯时诸寺依都督命来迎船。进向清诏亭。数里诸僧步行。苏州管内僧正广化院住持传教临坛文照大师善颙。苏州管内副僧正报恩寺传教慈照大师法如。件二人乘轿子副船行开元寺主。
苏州管内僧正广化院住持传教临坛文照大师善颙。 右 善颙 谨祇侯。 起居 阇梨大师。伏听 慈旨。 牒件状如前。谨牒。 熙宁五年九月 日 苏州管内僧正广化院持僧 传教临坛文照大师善颙 苏州管内副僧正报恩寺传教慈照大师法如 右 法如 谨祇候 起居 阇梨大师伏听 慈旨。 牒件状如前。谨牒。 熙宁五年九月 日 苏州管内副僧正报恩寺传教 慈照大师法如牒
开元寺主赐紫道隆。同寺赐紫宗雅。同寺赐紫誉升。同寺赐紫处參。同寺赐紫法渊。同寺赐紫。道月等百余人僧从行至亭。见庄严甚妙。县色色昼幕。三间皆庄严。州兵士十人令持轿子三乘来。僧正等著倚子点㭟。令见显密目录了。与崇班。參转运都督衙拜谒了。见州门门官舍。如(【考】如下诸本更有如字。但学本傍注有衍字。今据原本。)杭州广大也。市卖买不可思议也。石大桥三百六十(云云)。东西南北有堀川故也。都督著赤衫官人三人同坐。会运使许。通判并推官坐会都督运使共迎送。都督前召轿子。取手令乘。而固辞令持轿出中门了。乘飨应无极以通事问种种事。七时行法了。
五日(己酉)辰时为拜圆通大师(【考】源信僧都弟子寂昭入宋赐紫任苏州僧录司赐圆通大师号)影。向普门院。州兵士十人。州轿也。以四人为轿子持。余人在前后。皆如昨日。有衣冠陈一郎。快宗供奉。圣秀。心贤为共人。过八里至普门院。圆通大师影堂烧香了。在讲堂乾角。庄严甚妙。前立常灯。常花。常香台。铭之法印和尚花香。有影赞。以行者令书取了。
(【考】第五句少各本作少少。第十四句喻韵疑。第十九句相非相各本作相相非相。今改之。)
治平元年五月初一日 前住持法印大师守坚重修述赞 寺主点㭟。件伽蓝本报恩寺僧房也。圆通大师早以建 立一堂之后。 皇帝造加诸堂。广大寺也。參大师佛 殿烧香了。住僧多多。问圆通大师入灭年纪之处。寺 主答云。卅(【考】卅诸本作此今据原本。)年来(云云)。傍有报恩寺。副僧正 来请。(【考】请诸本作谒。今据原本)仍參向烧香。先见副僧正房。壶湛水 造山。奇岩怪石。不可思议。有众多仙宫。即点㭟。次參 讲堂。有菓子储。菓子廿种许竝居。即付倚子飡之。陈 一郎同吃了退出。僧正大门送来。切切固辞。留门内取 出轿门前乘了还亭。州兵士十八人。与百文钱了。拜 圆通大师影。极以悲泪感喜。不可注尽。报恩寺广大伽 蓝也。徃还之间。见遣大寺数十处。州内作法庄严。不 可注尽。未时出船。依运使催来也。从都督许。送酒 五瓶文字云。(【考】云诸本俱作书。今据原本。)宣奉郎中屯田员外郎通判苏 州权發遣军州兼管内劝农使骑都尉赐绯鱼袋严君贶 法酒五瓶。右谨送上。伏惟留纳。谨状者。使与钱卅文 了。 (【考】原本颂注云此枚唐人手迹也。盖插入书简原本者。) 宣奉郎中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军州兼管内劝农事骑都 尉赐耕鱼袋严君贶 法酒伍瓶 右谨送 上。伏惟 留纳。谨状。 九月 日 宣奉郎中尚屯田员外郎通判军州兼管内 劝农事骑都尉绯鱼袋严君贶 状 (【考】尚下原本脱书字。尉下同脱赐字。)
同二点出船过数里。出州北门。名闾门。河水立门楼有扉门内有会別(【考】別诸本作州)亭。大伽蓝有数处。石桥大岩数十过了。七时行法了。(从苏州至常州。百八十里。)
六日(庚戌)雨下。卯时出船。巳时越上亭堰入常州堺。堰水门(并)辘轳皆荒芜年尚。戌时过八十里至常州无锡县宿。广大县也。宛如州作法。七时行法了。酒一瓶与都衙并通事了。
七日(辛亥)天晴。卯时出船。辰二点暂驻船。崇斑送酒一瓶。都衙自持来糖饼十枚。巳时出船。召取杭州兵士一人。梢工一人吃酒。召水手三人同吃酒。戌时过一百里至常州南门前宿。府使职员王瑜来。出文状。诸寺诸僧数十人出文状来迎。依入暗来日可奉谒由示了。
管内僧正传教赐紫怀雅。管内副僧正讲经律大德中惠。 管内僧正传教赐紫 怀雅 右怀雅 谨 祗候。 超居 日本 大师。伏取 慈旨 牃件状如前。谨牒 熙宁五年九月 日 管内传教赐紫 (怀雅) 牒
曹大平兴国寺僧十五人。荐福禅院僧二人。广福禅院二人。城下表白一人也。今日得顺风。终日上帆驰船。今日过百里。从常州至润州百八十里。七时行法了。
八日(壬子)雨下。卯时入州城门。辰时临川亭驻船逗留。州刺史以王瑜(并)兵士八人为使。午时出北门。南北水门。二阶楼门外。过二里驻船。监酒送酒五瓶。兵士七八人为使。即出船曳之。戌时过三十五里到奔牛堰宿。七时行法了。
九日(癸丑)天晴。卯时越堰。左右各有辘轳五。以水牛十六头。左右各八头。辰时过十八里至蔡县暂驻船。同二点出船。未时过五十四里至丹阳县驻船。同二点出船。丑时过七十五里至润州南门宿。七时行法了。
十日(甲寅)天晴。卯时开水门入州城萧闲堂。(【考】萧诸本作菉)官舍也。休息上堂。谒通判推官二人。有点㭟。登时来会管内僧正宣教大师日华。管内副僧正延庆寺赐紫自超。(【考】自下文作白)
(【考】原本头注云唐书) 管内僧正宣教大师 日华 右 (日华) 谨祗候。 起居 国师。伏取 慈旨。 牒件状如前。谨牒。 熙宁五年九月 日 管内僧正宣教大师(日华)牒 (【考】原本头注云同前) 管内副僧正延庆寺赐紫 白超 右 (白超) 谨祗候。 起居 国师。伏听。(【考】听诸本作愿。今据原本。) 裁旨 牒件状如件。谨牒。 熙宁五年九月 日 管内副僧正延庆寺赐紫 (白超)
普慈院住持传法沙门庆蒙。甘露院住持传教比丘应天。各出文状来问答法门。不委记。辰时至京口堰驻船。午时乘小船崇班。都衙。通事相共渡杨子江。參金山寺。一名浮王(【考】王诸本作玉)岛。江中孤绝山也。不令女人入山。一一礼拜烧香诸堂。绕山有行廊。内有诸堂。庄严甚妙。宛如众香(【考】众香诸本作穴众恐误)城以绀青绿青朱砂等贵丹皆悉画。处处高栏(【考】栏诸本作棚。今据原本。)或有黑漆涂。或有朱涂。如悬镜。二里之间无隟(【考】隙字。)敷石。廊殿楼台暎日照耀。梁朝洞台。魏代永宁。更不能及。大佛殿丈六释迦像。诸堂十余所岩洞塔婆最以甚妙。一切经藏寔可贵重。僧堂置钵。寝所置衾。或二领三领。八十余所。其外房房皆以优美。看经院内八十余人。各居经先读一切经。泛海楼内有等身释迦像。如今日见第一庄严寺也。寺主大师储斋供。珍膳美菓。尽善极妙。申四点渡江向亭休息。依湖乾不用船。知县送马二疋。崇斑共乘还。今日始乘唐马。如日本马。(【考】马诸本缺。)鞍表敷覆鞍骨。镫悬金轮。酉时归著。船马舍人与钱十五(【考】五诸本缺)文了。州南北门筑正坛十丈许。上造高楼。见异国军料(云云)。此州东晋时王都也。地名金陵。城名建业。水名楚水。江南王朝都此州。谓晋齐宋梁陈也。渡(【考】渡原本作渡恐后字)又都大吴皇帝(云云)。依湖乾不越堰宿。七时行法了。
十一日(乙卯)天晴。申时以牛十四头。左右各七越堰。依堰司命上陆见越船最以希有也。堰下河船驻宿。七时行法了。
十二日(丙辰)天晴。卯时出船出水门。过一里出水门向扬子江。广大如海。有数百船。渡江间从州船二只各乘兵士廿人。舻各四枝。以老僧船并崇斑船纲。各付(【考】付下原本更有付字。一付恐衍。)一只令牵船。一时许渡江了。最可云勤功。送著河口。兵士船归了。江间卅五里。巳时至河口有利涉亭。入扬州堺内了。次至桥。桥头有迎湖大泊(【考】湖云本头注云疑潮。泊诸本作江。恐迎潮大伯。)庿。远见金山寺。四面甚妙也。次入流州内。隋帝时所分置也。今又属扬州无別刺史。至水门驻船。待潮生可开关木。申一点潮生。曳水中木入船过二里到著派(【考】派疑流)州堰宿。七时行法了。
十三日(丁巳)天晴。卯时越堰。牛廿二头。左右各十一。牵上入上河。河左有廊五十间。每间有立(【考】立原本作上或土字。)隔。午时至杨子镇。江都县驻船。此河隋炀帝所堀也。堀沟宽二丈余。直流弃(【考】弃松学两本作弄。原本弃或无字)曲。未四点过十里至扬州安贤亭。来迎管内僧正传教赐紫惠礼。管内副僧正寿宁寺住持讲经临坛赐紫惟雅。
(【考】原本头注云本唐人手迹) 管内僧正传教赐紫 惠礼 右 惠礼 谨祇侯。 起居 三藏大师。伏取 慈旨。 牒件状如前。谨牒。 熙宁五年九月 日 管内僧正传教赐紫 惠礼 管内副僧正寿宁寺住持讲经临坛赐紫 惟雅 右惟雅 谨祇候。 起居 三藏大师。伏取 慈旨。 牒件状如前。谨牒。 熙宁五年九月日 管内副僧正寿宁寺住持讲经临坛 赐紫惟雅
僧判官寿宁寺讲经临坛赐紫道演。同寺赐紫五人。知事一人。建隆寺了素。住石塔慧照寺玄实。石塔寺赐紫守询。昔法进僧都住持也。龙兴寺释之。昔鉴真和尚住寺也。开元寺赐紫一人。知事一人。雍熙禅院智润。兴教禅院赐紫文清住持僧子等合十七人。出文状。予从船下陆入亭。面谒礼谢了。从州送酒八瓶。兵士五人可召仕人者。留一人仕之。四人返遣了。未二(【考】二诸本作三)点出船。终夜牵船。丑时过一百五里至新湖口宿。扬府南北十一里。东西七里。周卅里筑城。七时行法了。
从润州府至扬州府卌五里。 扬州使酒库 奉指挥。送 日本僧酒如后。 百陶酒玖胜。计參小瓶。到折食。 百陶酒壹肆伍胜。小位小瓶。折路食。 右具如件。 九月 日 勾当人李 质 等 ▆ ▆ 监
十四日(戊午)天晴。卯时出船。辰时至邵伯镇止船。从船前捧幡打厮罗(【考】厮诸本作廊。今据原本。)伎乐数十人。渡边祭神人(云云)。未时开水门二所了。次开一门出船了。子时过六十里至高县广大县也。北去楚州宝应县堺五十五里。南去江陵县卅三里。扬州有六县。江阳县。天长县。六合县。高邮县。海陵县。扬子县也。扬州去东京一千五百里。南行一千四百五十里有台州。七时行法了。
十五日(己未)天晴。卯二点开水门扉。入县见死人葬。船人人皆以白(【考】白阁本作自)埋裹头。女人三人打胸啼泣。至县官舍前止船。午时出船。得顺风飞帆。子时至楚州宝应县。管内僧行贺桥(【考】此文恐有误脱)停船。七时行法了。今日行五十五里。
十六日(庚申)天晴。巳时出船。过十里至黄莆领驻船。同二点出船。顺风上帆。戌时过八十里至楚州城门宿。七时行法了。从扬州城至于楚州城三百十里(云云)。
十七日(辛酉)天晴。辰时见鹦鹉大如鸠。尾长一尺。觜赤。足赤(【考】赤诸本缺。今据原本。)背毛青处处有白斑。紫毛处处交。入笼置船。又鹿如日本鹿。与羊置船饲。人(【考】人或入字)见庄家以驴马二疋覆自口。悬麦粉石臼。独回牵无人副进。(【考】进诸本缺。今据原本。)巳时出船回州城至闸头。筑城南北九里。三百步(云云)。至于泗州二百十里。巳时过十里至闸头。依潮乾不开水闸。申时登州秀才与陈咏共来相人由告之。问命今几年。答可保八十余年者。戌时依潮生开水闸。先入船百余只。其间经一时。亥时出船依不开。第二水门。船在门内宿。七时行法了。
十八日(壬戌)天晴颇翳。终日在闸头市前。戌时开水闸出船。即得顺风上帆。并牵纲手。寅一点过六十里至楚州淮阴县新开驻船。七时行法了。经四卷了。
十九日(癸亥)雨下。卯三点出船。过六十里申三点至闸头。石梁镇内也。戌时开闸出船至淮河(【考】河诸本作时。今据原本。)口宿。七时行法了。
廿日(甲子)雨下。寅时出船入淮河牵船。末二点至肝船[目*公]贵山寺(【考】船恐衍)塔十五重如阁。顶见罗汉井(【考】井或𦬇字或并字。)寺名先福寺。。昔五百罗汉见住处也。委知沺。(【考】即泗)州大师行状。顺风上帆。戌时过八十里至泗州东淮头停船。七时行法了。
廿一日(乙丑)天晴。卯时以小船令牵船。同二点入小河河口。南北有二阶阁。内立八角大石刻彫经。额名度人经。依远不见何经。淮河有浮船。船脚有六十余只。从河口过二里至州前停船。午时二点知府送酒三瓶。与使钱三十文。同四点故从行參普照王寺。先拜僧伽大师真身塔。西南额名雍熙之塔。礼拜烧香。八角十三重。高十五六丈许。每重𮐛黄色瓦。如黄茶垸。(【考】即埦)有光。每阶下有罗网。其中尽菩萨贤圣天众像。庄严不可思议也。塔内庄严。中心造银宝殿。在黄金宝座向西。大师坐后在二尺镜。前在脇足。左有银大水瓶二口。高二尺五寸许。左右有一僧像。宝殿以七宝庄严。垂种种璎珞玉幡。前有黄金宝殿。上下皆金。长八尺。横四尺。柱等皆金也。塔内四角大柱以黄金卷。柱梁柱贯皆以金造之。柱上有半出菩萨形。皆金色。内有连子。每头有天众形。左右有龙形。内四面县绫罗天盖幡等。无隟(【考】即隙)以瑠璃敷地。有三重连子内前黄金宝殿。坛上七宝花香灯供具具足造置。多以金造。四面各有黄金灯炉二。高二尺。次四面各五间。每间中八尺。次六尺黄金板。以黄金造半出金小(【考】小诸本作卜)佛。各卅(【考】卅诸本作廿)体许坐。(【考】坐诸本俱作生。)佛前中门额普照明觉大师。连子上有铁罗网。北一间有入宝物小门。大方一尺。(【考】尺松学两本作丈可也)许。额名𢪛施利。(【考】𢪛原本暧昧或放字。放入施利之意欤。阁本作板拖刹。云西松学四本作𢪛[拖-也+巴]利。但西松学三本𢪛字傍注云不明。松本注云此飜白莲塟。今案印度称宝藏云(Bhaṇḍara)称藏主云(Bhaṇḍarika)恐以▆[拖-也+巴]利为正。白莲华梵云芬陀利。虽音相似恐非也。)有阶。人登阶入宝物。有七宝箒。外间四面悬天盖幡无隟。(【考】隙)佛面外二柱以银打覆。口径二尺。围有连子高六尺许。护银义(【考】义诸本作笺)也。四面上长押悬绫罗。皆缝物大师变相也。余柱皆朱色也。佛面立床子上置灯炉三口。口广二尺四面。地敷黑石皆有光。阶下四尺。四面立竝女人诵经各取花。其外道路男女不知数。阶下四面皆立床子有香灯具。次佛面礼殿三间別栋。黄瓦𮐛宝殿之内。立床子造供具不可思议也。阶柱上有黄金狮子。有七宝七重小塔。高六尺许。有绀瑠璃师子二。悬大七宝盖。种种幡具悬之。有四面廊。四方各一町。方方五十间许。西北二面壁画大师卌二变相。东廊前有小殿造居等身真寂大师影。僧伽大师令兄也。容颜甚妙也。有种种眷属塔。巽方有二阶阁。内立石大錍。从阁鹿出游。有一男细工也。件男所饲鹿也。塔前庭有鹤一双游。塔四面庭地或敷碧瓦。或敷黄瓦。有光文奇妙也。(【考】也诸本作边。误也。)塔后廊外有讲堂有大师影安中心。庄严甚妙也。。造小宝殿垂绫罗帐。左有童子形右有(【考】以上五字诸本缺今据原本补之)僧形。寺主来向点㭟。次入僧堂百五十人休息坐。各有衣钵。或卧或坐。或书法门。或读经。次出北廊礼彫石法华经(【考】经诸本缺。)十二间内立石卅二枚。广三尺。高五尺。刻尽经一部七卷廿八品。石色青黑。(【考】黑诸本作色)刻文内入牛粉。佛一字题名以朱入。讲堂点㭟之次。以通事陈咏问寺主。泗州大师入灭经几年。入灭月日何。答经多年无知人(云云)。予乞砚笔。书之。中宗孝和皇常景云元年三月二日。(【考】日下原本更有日字。一日字恐衍。)入灭。至今年三百六十三年者。寺主见称知也。颇前后相违。次礼最北乾明禅院。寺主出来点㭟。次塔西有大佛(【考】佛阁本作妙。恐非。)殿。丈六释迦。弥陀。弥勒。皆有脇仕二天等围绕。二阶大殿也。佛面户左脇画天亲菩萨像。右手当赍执花一茎。左手当肩掌持绀瑠璃器。盛花三枝。内外映彻。头冠花璎如常。右脇有文殊像手取如意。普贤像左手捧花。台上有经。未曾见样也。造纸经也。化菩萨如常。西壁外西有三藏影。各长六尺许。罗什右手执如意。左手垂膝。昙无(【考】无字原云阁本缺。今从西松学三本。)谶左手当胸捧龙入瑠璃壶。内外映彻。右手垂膝。佛图澄左手当肩掌向外现山海。右手垂膝。惠远左右手垂下。竺(【考】竺诸本作生今据原本。)道生右手当胸执竹杖。左手垂膝。东壁东面。摩腾右手当肩执经。左手垂膝。竺法兰左右合掌当胸前。以左右大指横取麈尾。僧会姓康氏。即康居国大丞相长者。弃俗入道。神仪刚正。游化为任。右手捧瑠璃瓶当乳。左手执瓶。上从瓶放光二尺许。如日本开扇。三人皆著疎鞋。玄奘左手执经当胸。右手当胸小指头相捻。次窥基字洪道。右手执念珠垂前。以左手把右手腕。二人著花鞋。鼻如花。大佛殿前有花兰。立石植种种花草并小(【考】小诸本作十。今据原本。)树花。西有经藏。四重阁也。内造宝殿。纳银色一切经无帙。只绫罗裹之。开大集经一帙奉礼见了。烧香供养人人多多也。东有钟楼四重阁上阶有钟。下阶内有等身释(【考】释原本缺。今从诸本。)迦像。佛前有地藏菩萨像。十王围绕。左右壁边坐三尺十六罗汉。佛后有九子母。九子围绕。皆著色色现衣。四面回廊一町许。佛后有四重大阁。石宝岩之阁。丈六释迦像坐。三面有五百罗汉等身像。上阶白衣观音有五人脇仕。登上阶。阶高殆及一町。于像见四方在掌中。塔九重。𮐛黄光瓦。如㭟垸(【考】埦)作瓦也。大佛殿上阶黄瓦。阶下碧色光瓦。如绀瑠璃。钟楼经藏上二阶黄瓦。下二阶碧色瓦。见了入内。坤角有二穴大如一寸许。隔子开之。以白板长二尺又广一寸许。去穴二尺许向穴板现塔影。随穴员二塔皆逆塔也。是希有事也。十三重咸移板。书诗傍打付。
王敏 题塔影诗
(【考】愿字不成韵恐误。松学两本作遂颠亦非也。或形字欤。)
退归之间。大门外廊左右置内外典籍卖买。即买取法华感应传一帖。慈氏菩萨一帖。道场五方礼一帖。白衣观音礼一帖。申时还船。知府送酒五瓶。送返事使者与钱册(【考】册松学两本作卅)八文。路间食者。最可云丁宁。七时行法了。
廿二日(丙寅)天晴。巳时以都监轿參泗州大师院。烧香礼拜了。途中千万人满路敢无隟。卖买宝物食物如杭州市。陈一郎查子持来。形似木苽。味似梨。午一点见短人。长三尺余许。午二点出船。过廿二里宿胡口。酉一点停船。州内七里。临淮县同十三里也。七时行法了。
廿三日(丁卯)天晴。寅二点出船河极驶流。黄浊难饮。戌时过五十五里。至下易县宿。终(【考】终诸本作梵)日牵船。河驶船重。里数非几。七时行法了。从泗州至宿州四百廿里。
廿四日(戊辰)天晴。卯一点出船。终日牵船。戌时过八十里。至青阳驿宿。七时行法了。
廿五日(己巳)天晴。寅一点出船。辰时见青阳驿馆舍等。最广大也。同二点梢工屑福持来医一坏。姜一坏。萝卜一坏。梢工者日本梶取也。申时崇班来向船点㭟。戌时过四十二(【考】二字诸本缺今据原本)里至通海领停船宿。七时行法了。
廿六日(庚午)天晴。寅二点出船。申一(【考】一诸本作二)点过三十八里到宿州虹县。有大桥即出船。戌时过七里至店家前为驻船宿。七时行法了。
廿七日(辛未)天晴。寅四点出船。卯三点得顺风飞帆。终日驰船。酉四点过七十三里至史头县大桥下宿。七时行法了。
廿八日(壬申)天晴。卯一点出船。终日牵船。亥时过四十五里至静安镇宿。七时行法了。经四五六七卷了。
廿九日(癸酉)天晴。寅三点出船。终日牵船。戌时过四十五里至宿州宿。七时行法了。经一二三了。
卅日(甲戌)天晴。寅二点出船。辰时过十五里至州舣舟亭。知府送酒三瓶。送返事与使钱卅五文。知府并通判示送云。今日可逗留。欲储斋者。答云。早可上京。斋无用由。巳时出船。过一里间。(【考】间诸本作开)知府重送酒大一瓶。糖饼五十枚。在文状。送返事既了。依同使重不可与钱。
(【考】原本头注云唐人手迹也)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知宿州军州事兼管内堤堰桥道观农 使上护军备紫元居中(【考】观宜作劝备宜作借) 法酒三缻 右谨专送 上。伏惟 仁私。(【考】私西松学三本傍注云不明)俯垂 留纳。 谨状。 九月 日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知宿州军州事兼 管内堤堰桥道劝农使上护军借紫 元居中 状 (【考】原本头注云同前)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知宿州军州事兼管内堤堰桥道劝农 使上护军借紫元居中 糖油饼五十事 法酒一缾 右谨专送 上。伏惟 仁私。(【考】见上注)俯垂 留纳。 谨状。 九月 日 朝奉郎太常少卿知宿州军州兼 管内堤堰桥道劝农使上护军借紫 元居中 伏(【考】伏恐状字。郎下恐脱守字。军州下恐脱事字。)
即出船。戌时过四十里至寄宅镇宿。七时行法了。
雨下。寅三点出船。辰时志送崇班交菓子盖了。都衙并通事许各送酒一提子。糖饼五枚。小手十六人与酒二瓶。糖饼八枚。梢工与酒一提子。糖饼五枚了。前前州酒皆以如此分志船船。依无暇不委记。巳时过柳子驿。未四点至柳子驿。未四点至柳子镇有大桥。申时一里停船宿。七时行法了。今日行五十里。
二日(丙子)天晴。寅三点出船。终日牵船。戌时过六十里至毫(【考】 原本傍注云音博)州永城县甫城县甫城甫亭停船。从宿州至(【考】至下诸本更有至字今据原本)当县一百五十里。从县至南京二百里。七时行法了。
三日(丁丑)天晴。辰时出船。从大船下拽船桥。无柱。以大材木交上以(【考】以诸本作一今据原本)铁结留。宿州以后皆如是。未四点过三十四里至鄱阳镇。去亳州一百里(云云)。有大桥石。鄱阳市桥。过三百步又有大桥。此镇亳州鄱县内也。不停船过镇了。戌时十六里至甫中宿。七时行法了。今日行五十六里。
四日(戊寅)天晴。卯一点出船。辰四点过十八里至南京迎应亭停船。有大桥。辰三点出船。得顺风上帆并拽船。酉时过五十二里至十八里店宿。今日行七十里。七时行法了。
五日(己卯)天晴。卯一刻出船。巳时过宋州谷熟县。从县官许以兵士十人送之。从大桥下过行。终日拽船。酉一点过七十四里至南京大桥南停船宿。宋州内有南京官名扬侍读。从南京至东京三百二十里。从越州至楚州八州河不流河也。河左右殖生杨柳相连。从泗州至东京驶流河也。河左右殖生榆树成林。大桥上并店家灯炉大千万也。伎乐之声遥闻之。七时行法了。
六日(庚辰)天晴。辰时拽船从桥下过店家。卖买不可记尽。经二里至次大桥外停船。梢工宿积干姜取上市头了。五十石许上了。于宿州卅石许上市了。梢工屑福最可云当人。巳时大河亭次过六百步过望云亭。河中有损沈船。凡此(【考】此下诸本有河字今据原本)驶河见损船及十余只。八月四(【考】四诸本作七今据原本)日出台州府至今日六十二日(【考】日诸本缺今以原本补之)到著南京。经千(【考】千云阁两本作十恐于字)一十三州。二千六百七十五里。从台州至关岭(越州堺也)二百卅里。从堺至剡县一百里。(已上陆路)乘小船从河下(【考】下诸本作不)过一百九十里。至越州府。乘大船行。行堀河过一百五里至杭州府。经二百廿里到秀州府。过一百册(【考】册云松学三本作卅)五里。到苏州府。过一百八十里到常州府。过一百八十里到润州府。过四十五(【考】五诸本作二今据原本)里到杨州府。过三百十里到楚州府。过二百十里到泗州府。(【考】过三以下十八字诸本俱缺今据原本补之)过四百廿里至宿州府。过一百五十里至亳州永城县。过二百里到著南京也。从南京至东京三百廿里。从台州至东京二千九百九十五里。从杨州至东京一千六百十里也。酉三刻过三十五里至宋州葛驿停船宿。七时行法了。
七日(辛巳)天晴。卯一点出船。巳时至宋(【考】宋阁本作史非也)州府有大(【考】大诸本作九今据原本)桥。河边有宁陵县驿。即拽过一里停船。乘崇班桥(【考】桥恐轿字)过一町半到象厩。一屋有三头象。一屋有四头象。先见三头象。有饲象人教象有外国僧等来见可拜。第一象屈后二足垂头拜踞。(【考】踞诸本作跪)次教可称诺由。即出气出声。象高一丈二尺许。长一丈六尺许。鼻长六尺许。牙长七尺。曲向上以鼻卷取𫇴食之。象师与钱五十文了。望第二象所象师又乞钱五文。与了。拜诺同前。高一丈。长一丈三尺。有牙。次至第三象所。高长同第一象。拜诺同前。与钱同前。三象皆男象也。至四头屋。第一象高长同前。第一象拜诺与钱同前。女象也。有左牙一尺五寸许。右无牙。第二象无女象牙。拜诺与钱如前。第三象𢪛(【考】𢪛恐牡字)象也。高一丈三尺。长一丈七尺许。屈四足拜诺。声极高。人人大惊。三声出之。与钱同前。第四象𢪛(【考】𢪛诸本作牡可也)象也。与钱五文。后象师从牙登顶上。举牙令登人。是希有事也。高一丈四尺许。长一丈八尺许。屈后二足拜诺同前。皆黑象也。后二足付绳系之。(【考】之阁本作也)处处积置𫇴如山。每日食一头十五斤。禾𫇴长十八尺许。象元广南大王为战于城所养也。破广南之后。于此养之(云云)。象无毛。肤色如日本黑牛。毛落时色钝色也。阴藏付□(【考】原本蠹蚀似处字)并形如马。牝象乳似猪。今日过卌八里。酉二刻至府中宿。七时行法了。
八日(壬午)天晴。卯一点出船过七里。辰一点至东京宋州蘘邑鸹县舟亭停船。有大桥。广大县也。卖买店家繁昌。庄严异他县。崇班志送馒头廿丸即分与一船人人梢工水手等了。同三点出船过七十三里。酉二点至府中驻船宿。七时行法了。今日行八十里。
九日(癸未)天晴。卯一点牵船过八里。至东京汴州雍丘(【考】丘诸本作五今据原本)县停船。有大桥崇班告送云。此县有女子暂可逗留者。即女子与夫共乘马来。件聟富县官人也。共人兵士等廿余人也。午一点陈都衙照宁借钱十贯依员持来返纳。通事陈咏十贯同返了。梢工三贯持来返了。终日在县留宿。七时行法了。
十日(甲申)天晴。辰二点出船。终(【考】终下恐脱日字)拽船。酉过八十里至东京陈留县宿。有大桥。七时行法了。去洛阳城四十五里。
【奥书】
书本云
以善惠大师手迹之本比校之了(云云)。
【別笔】 一校了
參天台五台山记第三(终)
校注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32 册 No. 174 參天台五台山记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0-03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