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台五台山记第四
大宋国熙宁五年十月十一日(乙酉)天晴。卯一点从东京陈留县拽船。申一点过三十八里到著鏁头。去洛阳城七里。停船。使臣崇斑前立使者。 奏日本僧參著由并安下处待 宣旨问宿此所。七时行法了。内殿崇斑来入船内。数尅慇懃取遗茶共吃。仰惟观梢工水手兵士等二十人令吃饭了。陈都衙。通事。梢工(【考】工下原本有事字但削之)梢工屑福。兵士长一人。令吃酒了。兵士十人连署借钱三百文返文书志与既了。各来感谢。见数百大小船。竝著河左右边。梢工兵士等各来悦到著京由。出国清寺六十五日至洛城。诸僧喜悦何事如之。进奉 皇帝念珠五串。银香炉等。内殿崇斑见沙汰了。台州奏状在色目。不可奉別解文者。进上念珠香炉有不得意思辈欤。因之进上显密法门六百余卷目录表。右状中昔天台智者以莲花香炉。水精念殊献 隋炀帝。今日域愚僧以纯银香炉。五种念珠进 今上圣主共表祝延志奉祈万岁旨奏之也。
十二日(丙戌)天晴。虽 宣旨(【考】旨诸本作士但傍注云疑旨。今据原本。)不下。旦辰时拽船。过二里至开封县水门问官前止船。巳时内殿崇斑具甥来向点㭟。午时官人来。梢工屑福卖物取上提(【考】提阁本注云恐堤)上如山。但豆蔻等贵物隐船内。依日本僧船不入见过了。午时出船。未克至同县下土桥停船。见从桥上牛悬车过行。虽似日本车屋形。前后左右有四柱窻(【考】窻诸本作意)盖柱也。申时拽船过三里见丽景门。七间高楼有三户。过一里至相国寺前延(【考】延诸本作退)安桥下停船。侍中一人来船。崇斑来会拜礼点㭟。宿船。七时行法了。汴河左右前著船不可称(【考】称原本作讲今从诸本)计。一万斛。七八千斛。多多庄严。大船不知其数。两日见过三四重著船千万也。侍中用金带最甚妙也。黄门女声。
十三日(丁亥)天时。(【考】时恐晴字)早旦从大平兴国寺传法院告送。八月四日安下处 宣旨下了。早可来入者。巳时向传法院。余并赖缘。快宗。两供奉乘马。残五人步行。以船兵士十四人合运法门杂物钱等。所残一百四十六贯运置既了。依残可多不请取。越州。杭州。扬州各二百贯。如案多钱(【考】钱诸本缺)有残。被下八百贯 宣旨最可云殊恩。崇斑为送(【考】送诸本缺)乘马同来。小使通事同来。院少卿(傍注副寺主名少卿)来迎诸僧有其数。入讲堂点茶。四重阁也。中门西僧房为安下所。三间大房也。老僧并小师五人同宿。中门东一间小房安下赖快两供奉。少卿虽备储斋依于船吃了不吃。午时𠡠使侍中御药(官名也)来坐以通事种种事问答。公家被下寺家日本僧八人。通事曰。飡(【考】飡恐衍。案初误写食字左肩加ヒ字者转成飡欤。)文书三枚送客省。即捺印仪式优义也。依黄门女声召勾当僧。数尅沙汰最丁宁也。崇斑告钱残员。以通事示云。公家不可被知品。任意可用者。不充安下盘缠。希有事也。乞见阇梨官符。即令出见。以出见以寺赐紫僧为天览书写印。(【考】花押)进奏法门目录付侍中了。数尅之间点茶三度。及申刻还參内了。五ア道具 皇太后宫御经见了讨(【考】讨或计字)也。委奏欤。进奉 皇帝香炉念珠等见了。院大卿乘马还房。即崇斑相共參向。中天竺人也。年五十六(云云)。出西天三个年。来著当朝。已经二十五年。名日称三藏。(【考】宣梵大师)色黑如墨。依有德行公家为国师并院司(云云)。点茶。还安下所。有非时食饭汁盐醏也。崇斑为宿直来宿。別求一房宿。小使还船。通事同留宿。七时行法了。酉时从御药许送羊毛叠十枚。染青色长六(【考】六诸本俱缺今据原本)尺广三尺五寸。厚一寸。依 宣旨也。八人通事各一枚。残一枚。典座取了。一二三。
天晴。辰一点勅使御药来以笔言示曰。铜坛具。画功德。 皇后经。长发等祠部入内进呈。
(【考】原本头注云以下四行唐人之书)
要将来者画功德并铜坛仪(【考】仪诸本作被)物色。太后写者(【考】者上诸本有物恐依字训而衍。今据原本者字亦或衍。)经并发。阇梨牒。祠部入内进呈者。即依员八供养具两坛。铃杵。五胡铃四口。塔宝。三胡独胡铃各一口。五胡五枚。三胡五枚。独胡五枚。羯磨四枚。轮一枚。橛八枚。宝杵二枚。缚日罗一枚。阏伽器八具。五色糸二结。法华曼陀罗一铺。八字文殊曼陀罗一铺。佛眼曼陀罗一铺。梵字不动尊。三井寺庆耀供奉所与也。衣座室天台大师像一体。百光房律师希有智惠也。文殊三种真言大梵字一卷。尊胜等诸真言梵字一卷。庆耀供奉送五台山并与成寻也。西天三藏见梵字等感欢(【考】欢云松学三本作叹)无极。少卿并惠询三藏。(【考】梵才大师)定胜(【考】胜下文作照)笔受等见汉字并草慈(【考】慈云阁学三本作恋。松本作率。但云阁两本头注云疑蛮。今案慈字之草书欤。)字感叹无极。皆以进览。阇梨官符依召进呈。其案文云。
大政官牒延历寺应补阿阇梨传灯大法师位(【考】位松本作住)成寻 事 右得阿阇梨大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明尊今年三月十八日 奏状偁。成寻者故法印大和尚位文庆入室弟子也。即 从师受学胎藏金刚两部大法并护摩秘法。诸尊別行仪 轨等。重从入道兵部卿亲王禀学胎藏金刚苏悉地參 部大法。护摩秘法。依为其器。赐印信既毕。又重从 阿阇梨法橘上人位行圆。研究參部大法。护摩秘法。诸 尊別行仪轨等。尽其深理如写瓶水。(【考】水诸本缺)更从小僧 禀受两部大法。护摩秘法等。修学功积。显密业成。薰修 练行。星霜稍尚。佛法栋梁。最足(【考】足诸本作之今据原本)法器。久习 一乘之奥义。频飞词华于清凉殿之春风。深通參部之 大法。朗悬观月于毕竟空之晴天。加之门徒起请云。 (【考】诸本作赴请之恐误。今据原本)经壹门硕学竖义者。必可与阿阇梨位解 文者。荐举之处成寻旁当撰矣。望请天恩延历寺分阿 阇梨释照之阙赐官符将授传法灌顶。不胜领国弘宗 诚者。正二位行权中纳言兼中宫权大夫藤原朝臣经辅 宣。奉 𠡠依请者。寺宜承和(【考】和阁本注云疑知)依宣行之。牒 到。准状。故牒。 天喜二年十二月廿六日正五位下行大炊头兼左大史算 博士小槻宿称孝信牒。(【考】史阁松学三本作辨。) 左少辨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定成。
正文进上了。皇太后宫法华经依宣旨进上。六尺发同依宣旨进上。奝然日记四卷。觉大师巡礼记三卷。依宣旨进上。至巡礼记第四卷隐藏不进上。依思会昌天子恶事也。又被问云。日本自来为甚不通中国入唐进奉。答云沧波万里。人皆固辞。国(【考】国云本云疑因字)之久绝也。又被问。即今国主姓甚。答日本国主本(【考】国以下三字诸本缺)无姓。虽闻有名由。庶人不知之。又问云。日本近(【考】近诸本作进)上官人员呼甚有(【考】有诸本作者)多少来。答大政大臣兼关白从一位藤原某。乃至參议位阶姓名依员书进了。御药子一点參内毕。还房斋。种种菓菜过差也。未时见太宗皇帝御笔碑石。高二丈。立三阶大阁内无他佛等。次见真宗皇帝御笔碑文。立三间大殿之内。额名乾明之殿。无他佛。次见笔受定照大师书道德二大字。各三尺字也。各书绢一铺一字。同三点定照大师来请即隣房(【考】房松学两本作席)也。行向吃茶。见王羲之兰头(【考】头阁本注云恐亭)书并模本影像等了。即问当院人人名。照大师书与。并近来译经三藏大师等名。照大师大文字上手。泗州普光王寺额依𠡠书。去年高丽国使与大罗汉三字。书满三副绢了者。大卿者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日称。中天竺人也。小卿者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宣秘大师赐紫慧贤三藏者。诏同译经。梵才大师赐紫(【考】紫原本缺诸本俱补之)惠询译经证义。文章文惠大师赐紫智普译经证义。讲经论慈济大师赐紫智放译经证义。西天广梵大师赐紫天吉祥中天竺人也。译经正梵学。(【考】学宜作字下同。)梵惠大师赐紫师远译经正梵学。广智大师赐紫惠琢译经笔受。崇梵大师赐紫明远。定照。以上当院左街副僧录同知教门公事译经证义兼缀文。文鉴大师赐紫用宁。(开宝寺)右街副僧录同知教门公事译经证义兼寺(【考】寺或衍)缀文。澄鉴大师赐紫文素(报恩寺)左街讲论首座译经证义。宣密大师赐紫显静(开宝寺)左街鉴义译经证义。慈云大师赐紫清振(寿圣院)译经证义。讲经论宝惠大师赐紫可熙(景德寺)译经证义。讲经论明义大师赐紫清衍(景德寺)译经证义。讲经论赐紫文正(报恩寺)译经笔受。清梵大师赐紫智宝(慈教寺)译经正梵学。宗梵大师赐紫惠海(大相国寺)已上普见在译席。近年故者。(【考】者阁本注云恐人字)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法护。谥演教三藏。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惟净。是人江南李王孙。大聪明解五天梵语。兼会经论文章。谥明教三藏。虽故人近年三藏也。仍注欤。当寺三藏见译文子合集得一部二十五卷未彻。天吉祥三藏来当寺二十二年者。二人典座道晃。可道。此中可道承行见了。日本僧会。申时从 内返给佛像道具梵字等。有感由告送。留下法华持验日记七卷者。七时行法了。戌时宝大银器盛粟一坏。松子一坏。自将来。余人料皆有。停止非时食了。经(【考】经诸本作得)四五六。
十五日(己丑)天晴。辰(【考】辰下脱一数字)点參两堂烧香。即三藏将向房点茶。次參大卿房具座具(【考】座具二字诸本缺)拜处。执手固辞。将入房中点茶汤。次參小卿房三拜。少卿俱时三拜。点茶。七人皆參。(【考】參下原本有至字但削之。)十五日朔日定礼法者。大小卿共还时远出送。巳时小卿三藏二人来坐点茶了。午时三藏来请。即向房令见 皇帝。问日本风俗。答学文武之道。以唐朝为基。
一问京内里数多少。
答九条三十八里也。以四里为一条三十六里。一条北边二里。
一问京内人屋数多少。
答二十万家。西京南京不知定数多多也。
一问人户少。
答不知几亿万。
一问本国四至。(【考】至下诸本更有▆字)北(【考】北或比字)界。
答东西七千七百里。南北五千里。
一问国郡邑多少。
答州六十八。郡有九百八十。
一问本国王甚呼。
答或称皇帝。或号圣主。
一问有百姓号。
答有百姓号。以藤原。源。平。橘等为高姓。其余百姓不遑委记。
一问本国相去明州至近。因何不通中国。
答本国相去明州海㳂之间不知几里数。或曰七千余里。或曰五千里。波高无泊。难通中国。
一问本国贵官有是何名目。
答大政大臣一人。左大臣一人。右大臣一人。内大臣一人。大纳言四人。中纳言六人。參议八人。是名上卿。
一问本国世系(三藏云神代人代名世系〔【考】注世诸本作七〕)
答本国世系神代七代。第一国常立尊。第二伊弉诺伊弉册尊。第三大日灵贵。亦名天照大神。日天子始生为帝王。后登高天照天下。故名大日本国。第四正胜尊。第五彦尊。治三十一(【考】一诸本缺今据原本)万八千五百四十二年前王太子也。第六彦火火出见尊。治六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二年。前王第二子也。第七彦𣫍(【考】𣫍诸本空字今据原本)尊。治八十三万六千四十二年。次人代第一神武天皇。治八十七年。前王第四子也。第七十一代今上国主。皆承神氏。
一问本国四时寒暑与中国同不同。
答本国四时寒暑与中国同。
一问自明州至日本国先到何州(【考】州诸本作国今据原本)郡。去国王所都近远。
答自明州至日本国(【考】国诸本缺今据原本)大宰府筑前国博多津。从津去国王所都二千七百里。
一问本国要用汉地是何物货。
答本国(【考】本国诸本作日本)要用汉地。香。药。茶垸。锦。苏芳等也。
一问本国有是何禽兽。
答本国无师子。𤉢[后-口+巿]。羊。孔雀。鹦鹉等。余类皆有。
一问本国 王姓氏。
答本国王无姓。
一问本国去毛国近远。
答(【考】答下诸本有曰字)去毛国近远不知。
未时御药来预院书生令清书来。曰可进奉由示了。 唐朝郡即州名。邑即县名。村即乡名也。答郡有九百八 十以为小州名。是为本国最善。日本郡唐朝名县也。 申时院书生来。清书文奥取愚名。即加了。其清书文云。 日本国大云寺主阿阇梨传灯大法师位成寻。今供本 国事件如后。(同答如前注〔【考】同恐问字〕)右谨具如前。谨录状 上。 牒件状如前。谨牒。 年 月 日本国大云寺主阿阇梨传灯云云。
同二点从梵才三藏房有请。即行向点茶。菓廿种以银器备之。吃了。七时法了。一二。
十六日(庚寅)巳时斋间定照大(【考】大原本作本今从诸本)师手自捧珍菜一坏来。次自诸人料。次饭(【考】饭诸本作饮)一坏。汁一坏。手持来。最可云慇懃之。(【考】之下阁本注云脱人字)午时持向将来目录令看。点茶。未时御药来坐沙汰问答。文字持參既(【考】既阁松学三本云一作觐)了。崇斑来坐点茶了。院书生与三百文了。感喜不少。通事与九文了。戌时文殊供。小卿并三藏来坐闻之。坛可送由约了。七时法了。參向文慧大师房点茶了。三四。
十七日(辛卯)辰时少卿并三藏及照大师令。持法花法坛来。于房林边洗沙汰。即运入立之庄严毕。三藏来烧香礼拜。以薰陆香数日料志与了。三藏归房后送书状云。(【考】原本头注云从御字至于知之字三藏手点也。)御药指挥合问阿阇梨。或恐弟子等寒冷各要置(【考】置或依下买字而衍)买。衣被及诸般物色等。但请道令支。(【考】道松学两本作通。支学本作▆。云本傍注云文イ今案原本为正)彼中见在钱收买(【考】收买诸本作收置今据原本)锦绢等用。请知之。已上消息也。大略依圣旨示及耳。巳时以官人令时绡十五疋。䌷十疋送。出钱三十九贯八百五十文买了。(【考】买诸本作置今据原本)三藏送练物家了。午时客省官人承圣旨来问。何日欲朝见者。答不日朝见。欲參五台山者。官人云。然者某申文可进上者。即造奏状案。预院(【考】院诸本缺)书生了。当寺文慧大师译经证义。议者来向。通内外学人由。三藏以笔言示之。戌时文殊供时。院人人多以来策闻。七时行法了。五六七卷。
十八日(壬辰)天晴。辰一点院书生申文案文持来。自书可进上者。自书与了。案云。
日本国大云(【考】云下恐脱寺字)主阿阇梨传灯大法师位成寻。 右成寻昨于台州天台国清寺烧香。奉 圣旨成寻等 八人并通事客人陈咏令台州差使臣一名。暂引伴成寻 等赴阙。令于传法院安下准台州差。得替都监郑珍 引伴成寻等八人并客人陈咏。已于今月(【考】月诸本作日)十三日 。(【考】日诸本缺今据原本)传法院安下。成寻等申(【考】申诸本缺)乞引见谨具状 申闻。伏乞指挥谨录状 上。 牒件状如前。谨牒。 年 月 日 牒(【考】月日原本倒置但字傍有反点) 传法院牒客省。据日本国大云寺主阿阇梨位赐紫成寻 状。昨于台州天台国清寺烧香。奉 圣旨乃至引见者。 。牒具如前。事须牒客省请照会施行。谨牒。 年 月 日 入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勾当御药院 传法院李
巳时斋间典坐可道送珍(【考】珍下恐脱菓字)三种。照大师送汁并菜五谨。 午时景德寺右街僧录澄鉴大师法莹。同寺左街副僧录同管勾教门公事译经证义兼缀文文鉴大师用宁。开宝寺左街僧录知教门公事神惠大师方谏。(今日出简显寺殿直官不安女品乞为僧人也。〔【考】品字原本暧昧品似削之。今从诸本。〕)赐紫大师三人来坐讲堂。为见日本僧。即出參会。(【考】出參诸本作于宗今据原本)依梵才三藏命(【考】命诸本作𠇮今据原本)令见梵字不动。梵字文殊真言一卷。尊胜真言一卷。皆以感观。梵汉两字共以称美。庆耀供奉震旦振名了。梵字不动并独𦙶。始自(【考】自诸本作目)僧录大(【考】大诸本作七)师一一捧顶观念。次皆入成寻房见法花坛场。伏地三度礼拜。诸大师俱时拜了。临坛委见道具随喜赞叹。退出乘马之处。院诸僧共出送之。大卿小卿出去间不出会。申时院书生三人来。依称有例给各与一贯钱了。锦绫小衣依无钱不买由通事愁叹。仍与钱一贯毕。七时行法了。经一二。
十九日(癸巳)天晴。巳时斋。普正大师美(【考】美恐羹字)物菜五种手自持来居床食。照大师羹一坏。菜三种。送之。今日梵(【考】日梵诸本缺今据原本)才三藏以六十贯钱温室一万人并有斋。诸寺诸院大师向温室之次终日连来见。拜法花坛场赐紫大师等名字不遑委记。未时行向文惠大师房。年六十三者。自画影像注名并自身无常由诗。请房有茶汤。退归之处送来。数尅之后又自持来。(【考】来诸本作夫)白衣观音像一铺即悬壁上退归了。酉尅广齐(【考】齐原本作吝即齐。诸本作文)大师来坐点茶。伏地拜法花坛场三度了。院书士一﨟来告。院牒并奏状下客省了。三人共向渡省司了者。密密乞钱二贯。即与了。从浴室频虽有请使。朝见以前有不他行说。仍不向浴室。七时行法了。虽有行向西天三藏房问梵语志。以二万贯钱他处被造大塔间。此两三日不归院房。依之不遂本意。经三四五。
廿日(甲午)天晴。巳时斋从文慧大师房送羹一坏。珍菜二坏。皆用银器。诸僧料同送之。照大师送羹一坏。崇斑来向令吃茶了。斋后照大师来请。即行向点茶。温州鴈薄(【考】薄诸本作荡)山僧二人来会。午时文慧大师随身银(【考】银下诸本有器字今据原本)茶器。银花盘。參向。诸僧皆吃茶。最可云慇懃之人。绵(【考】绵原本误作锦改作绵)一百五两持来。直钱八贯四百文下了。温州僧并照大师来伏地礼拜法花坛并显密法门等各三度。行向梵才三藏房。借(【考】借诸本缺今据原本)阿弥陀大呪句义了。看(【考】有诸本作者)了可返者。当院本名译经院。今名传法院见僧住五十人。行者七十(【考】十诸本作千)人。 皇帝偏每日斋料。夏冬衣服。炭油等充行。他寺更不然(云云)。申时梵才三藏以阿弥陀句义自来向。文慧大师次来借了。酉时自将来返。两人共随喜感欢。戌时院孔目(【考】孔目诸本作死自恐非)来告二十二日朝见由。七时行法了。经六七。
廿一日(乙未)天晴。午时院司众生(【考】生诸本作主)持来院牒云。传法院准客省牒已定。今日(【考】日下文作月)二十二日令日本国僧成寻等八人并通事陈咏朝见。所有名下进奉物色(【考】色上诸本有也字依色字而衍)被遂一开。(【考】开下文作闻)坐希公文回子(【考】子下文作示。子下诸本有等字是原本误重写者字加ヒ点者)者。右剳付僧成寻等并通事陈咏仰。于今月二十二日绝早赴东华门。并进奉物色。祇候朝见。即不得至日(【考】日上诸本有望字是原本误重写至字加ヒ点者。)乱有唐突夹带将入文字入内。仍具请(【考】请诸本作诸。恐依次行请字两衍。)实知委子(【考】子下文作文)状申上不得有违。 熙宁 月 日。
次作请文案持来。
日本国大云寺主阿阇梨传灯大法师位成寻。 准监使公文。准客省牒已定。今月二十二日令日本圣 僧成寻等八人并通事陈咏 朝见。所有名下进奉物色请遂一闻。坐回示。剳仰。今月 二十二日绝早赴东华门并进奉物色(【考】色诸本作名原本颇似名。)祇候 朝见。即不得至日乱有唐突夹带将入文字入内。具 知委文状申上者。右具如前。成寻等委依准前项指挥 知委讫。谨具状申 闻谨录状 上。 牒件状如前。谨牒。 熙宁五年十月 日 通事陈咏牒 沙弥长命。僧善久。僧心贤。僧惟观。惟(【考】惟恐衍)僧圣秀。僧赖缘。 阿阇梨传灯大法师位成寻。 未时文慧大师来借辅(【考】辅下恐脱欤三策三字。) (【考】原本头注云国字至于八行和南之二字唐人书状也) 国中有一传法苾刍曰明教大师赐紫契嵩。大通内外 教乘。戒行精洁。赋生清高。撰此辅教编(【考】编诸本作论今据原本)三策。 大体护持三宝。劝修十善。勉其朝贤。归奉像教。今年 六十四岁迁化。荼毘之后。耳根不坏。舌根不坏。男根不 坏。持课槵子数珠不坏。并舍利等今已建率睹波葬 之。今有辅教三策。奉呈日本阿阇梨。幸望随喜看阅一 番。译经证义文慧大师智普和南。(已上別书也) 传法院准客省关子。准合门奏剳子。合门捡会仪制。应 每有海外进奉。蛮子蕃客等朝见。具劄子与朝见目。间 奏进奉人姓名已下著所赐衣。及赐酒食后。依例于崇 政殿报无公事前再拜出。(如散分物及酒食未了。皇帝崇政殿已起。次日引出。)引当 殿唱赐酒食。唱拜再拜。随拜万岁唱。各祇候酒食毕。 唱拜再拜。随拜万岁唱。各祇候出。 熙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延和殿进呈。奉 圣旨。依本征(【考】本征原本作ホ不明今从诸本本征本税之意)进奉人例。后殿引见 门赐斋食。差合门祇候伴候到。请告报管勾日本国进 奉人所。详前项 圣旨指挥施行。右开送传法院详合 关子内事理施行。 右劄子付日本国僧成寻等并通事陈咏仰。依客省关子 内理事。具知委子(【考】子或文字)状。连申(【考】连松学两本作速)不得有违。 年月日 有判 客省官人来与文状。 客省捡会蕃夷朝贡条贯内一项。进奉人人(【考】人恐入字)皇城 竝令译语官预先行告报。不得下将带头刃怀挟文字 者。 右劄送引伴日本国僧通事陈咏仰。依此造示日本国 僧成寻等八人朝见。不得将带头刃并怀挟文字入皇 城。各具知委文状连申。 熙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在判
七时行法了。经一二三。
廿二日(丙申)天晴。寅时行法二时了。卯一点借马九疋八人(【考】八人诸本缺今据原本)并通事參内。先入一大门。至廊下马。有安下所。悬幕。𫏐逗留。客省官人引入第二门间。乘马人数百入门。升殿拜礼之人等也。次入第三大门。经数里入东华门。南廊安下悬幕帘立倚子。且备飨膳。间。数千人来见。辰二点客省官人二人来教立御前呼万岁作法。辰三点以客省官人并通事为前立入第四门。渐出庭见拜人二人并舞倒三拜。次三拜。次三拜东方一人进出引声呼。随其各三拜也。共著赤衫。诸州(【考】州诸本作列)通判欤。圣主居延和之殿北面。后左右数百人竝立。其中有负胡录人数十人。 圣主坐银倚子蹈(【考】蹈诸本作白)银床。著赤衫衣。日本一服(【考】服或行字)庭中立竝。人数百人左右以御前为上列立。次僧等出庭中向南对御(【考】御下恐脱前字)立。以西为上竝立八人。次有一人引声云(【考】云诸本作出)引见。次通事出进敬屈。呼圣躬万宝。次诸僧低头。呼万岁(【考】原本假名マンズイ)万々岁。次引声云。赐例物。次从西(西诸本作四)方经僧前担渡东方赐衣绢等。即诸僧呼如前。次引声称(【考】称诸本作讲)却。祇候诸僧呼如前。次勅使御药从御前来(【考】来诸本俱缺)仰參(【考】參诸本作某)诸寺可烧香宣旨。次(【考】次诸本缺)他勅使从御前来仰可參五台山了。即退出毕。至安下所吃斋。种々珍菓菜饭不可记尽。勅使上卿一人来对坐。同吃斋毕。如本出二门乘马归本院。见市头卖买。金银珍宝不可记尽。东府西府各数里。大殿回廊见过了。即车入赐物送来传法院。物数在请文。
日本大云寺主阿阇梨传灯大法师位成寻等准祇候库 赐到下项对见分物。金罗紫衣一副三件。金罗褐僧衣七 副各三件。白绢定一百六十疋。右具如前交领到前项竝 足。如后异同甘受重罪。不词。牒件状如前。谨牒。 年 月 日牒。 马人人与钱九百文了。各百文有也。(【考】也诸本作之)未时院书生 三人持来 宣旨。云(【考】云字诸本缺)面奉 圣旨已差使臣。令引押(【考】押诸本缺今据原本)日本国僧成寻等八人 并惠询。自今月二十三日后赴下项去处烧香。 大相国寺 大平兴国寺 启圣禅院 显圣寺 感慈塔 开宝寺 福圣院 右劄送 同译经惠询并日本国僧成寻等。请各(【考】请各诸本作诸客今据原本)依前项 圣旨指挥。 年月日入内内侍省内东头供奉官勾当御药院传法院 李舜奉 在判 于御前赐紫袈裟衫衣裙。为成寻过分事(【考】事诸本缺)也。延久 三年十二月十三日。于日本备中国新山梦于大内赐 此甲(【考】甲阁松学三本作申)袈裟。觉后即思于大唐国赐紫衣相也。 今如去年梦。七人皆褐色袈裟裳。八人同八丈美广绢二 十疋也。通事钱三贯(【考】贯下诸本有文字)也。诸人同心各二疋绢与 通事了。合十六疋也。中间僧二人。下法师二人。被朝见 是希有也。各充赐廿疋并装束。已以成富人了。岂异 骥尾蝇乎。申时从梵才三藏房有请。即行向。以银器盛 珍菓十坏飨。有少饮从 公家赐羊毛叠十六枚。诸僧 各二。广四尺。长七尺。八枚以紫染。青染绢裹之。宛如 衾。赐青染绢帐八帖。四重隔帐盖庄严。户外三间。同引 帐绢庄(【考】庄下恐脱严字)已了。与使四百文钱了。院诸僧来随喜 朝见。三藏云。从西天三藏二人去年来。不朝见。參五 台山了。汝于王者有缘也者。戌时三藏送诸僧茶果。七 时行法了。经第四了。客省官人一人来与绢二疋了。八 人各出一(【考】一诸本缺)疋也。
廿三日(丁酉)天晴。卯一点使臣入内内侍省内侍殿供奉官来。即出讲堂。少卿并三藏来会点茶。容貌优美。年可廿五六。即借马九疋出立。先从行向大平兴国寺。广大伽蓝也。參大佛殿。寺诸僧来向。中尊丈(【考】丈诸本缺今据原本)六释迦。西弥陀。东弥勒。点茶之后。出东大门。乘马行六里。到启圣禅院大门。诸僧来向。从西脇门入。先于大门内点茶。引幕张帐立倚子。次礼大佛殿丈六弥勒为中尊。左右弥陀。千百亿释迦。庄严甚妙。次礼卢舍那大殿。烧香。先祈誓圣主万岁万万岁。有维那打金高声呼依。次礼东大殿。烧香释迦像。次礼西大殿金字一切经庄严不可思议。东西南北壁边有墨字一切经二部。每间经上造楼阁。一间三宇。其下棚置经。次礼泗州大师堂。回见寝殿。每一间口三人宿造。有厨子三皆有关镒。十一间殿也。次见食堂。见住僧百五十人(云云)。次礼佛牙堂。勅使自开封。有勅封简之内有七宝塔高八尺许。塔内有纯金楼阁。阁内有纯金筥方一尺许。以锦绫色色缝物绢等。十重裹之。筥内有纯金小厨子。(云云)以赤锦三重裹之。四面立白瑠璃内见彻。(【考】彻诸本作非也)银莲花座上置佛牙。长一寸三分。广六分。厚四分(云云)。今礼拜烧香。泪下数行。始自使臣。诸僧百余人皆置(【考】置恐竝字)顶礼了。次见国王烧香时大(【考】时大诸本作大侍。原本作大时而有反点)殿。次著斋座。 皇帝勅赐斋。备百味餙膳不可记尽。使臣。三藏。成寻。寺司。四人一处吃。隔幕七人僧并通事监寺赐紫一处吃。吃了出院向大相国寺。经八里到寺大门。四重阁也。从脇门入于大门内点茶。先礼弥勒大殿六丈佛也。(【考】六丈恐倒置云本作丈六)西弥陀。东千百亿释迦。庄严甚妙。次礼卢舍那大殿。左右渡殿各五间立彫花严。(【考】甚妙以下廿字诸本俱缺今据原本补之。)大石高七尺许。四面廊各二百间许。次登大殿高阁上。礼五百罗汉。金色等身像。中尊释迦等身像。烧香了。西楼上有文殊宝殿。师子眷属皆具。东楼上(【考】有文以下十四字诸本俱缺今据原本补之)有普贤像。白𤉢眷属皆具足。次礼佛牙堂。使臣开勅封名法花之院。四面廊外西方也。中有七宝殿。殿内有高台台上纯金宝殿。高二尺。广二尺五寸。宝殿之内有纯金宝阁。高二尺八寸。广二尺三寸。阁内有纯金筥。广一尺。高一尺。筥内有纯金厨子庄严如启圣院。牙长短亦同。作法如前。厨子有𠡠封二。先帝今上封敢不开。见彻瑠璃佛牙放光。希有之不可思议。悲(【考】悲诸本作戚)泪无极。牙堂外前有尺(【考】尺上诸本有人字。原本尺字恰似人字依误)迦像。登阁上礼五百罗汉。皆金色也。见京内如掌。广大不可思议。见 圣主烧香绀瑠璃大殿。遥有光明。件两院葺瑠璃瓦。大殿有五数。申尅还院了。使臣參内了。来日(【考】日诸本缺)早旦来院可參残两院者。酉时使臣送使云。明日可(【考】可诸本作上今据原本)赐官马九疋。私不可借马宣旨下了者。倩思之希有朝恩也。更非一世事欤。使与一百五十钱了。同二点三藏来坐。勅马事感欢无极。文慧大师来坐。随喜赞叹。今日借马九疋与钱一贯五百文了。七时行法了。经五卷。七人僧并通事与绵十两。练绢一疋半了。
廿四日(戊辰)卯一点三藏中门张(【考】张下云阁两本注云疑脱帐字)引幕立倚子。待侍中。成寻出參共待。三藏点茶。同二点中使侍中来坐。待官马至。辰二点未见(【考】见下诸本有之字)因之私借马出院计也。官马待将还欤。过数里见皇城南门宣德之门。七间门楼门也。左右有二楼。各重重五尺许。高颇下。内面左右楼廊造列。(【考】列诸本作双)外面有左右会。如日本朱雀门。是南面东第一门也。东隔三百步有左掖门。人从此出入。五间大门楼也。渐过巽角有大楼无门户。下一丈五尺重瓦上造楼也。次向北行见东华门。东面南第一门。大楼门七间。有三门户。外面左右有十余间舍。官人进居。 朝见之日最初入门也。渐渐向东行经数里次到福圣禅院。先入奥著僧室。傍造岩堀。(【考】堀即窟字)诸僧入坐吃茶。次入食坐。侍中。三藏。成寻。三人同坐食当寺主人私房了。飨膳尽善穷美。皇帝勅赐斋也。去座时。侍中问饱否。少僧答饱满。待中感。次大佛殿礼丈六金铜释迦像。形貌优(【考】优诸本缺)美也。脇仕二菩萨。十大弟子。四天王。皆以甚妙也。 太宗文皇帝建立也。内天井皆宝殿也。庄严不可记尽。次礼东堂泗州大师像。中坐四面有一切经。庄严不可思议。次南礼弥勒堂丈六像。次西方礼经(【考】经诸本作使)藏。中心宝殿有银泥一切经。先见成实论。宝殿转轮合见之四面厨子上有四重小阁。四面壁边有墨字一切经二部。上皆造四重宝。(【考】宝下恐脱阁字)一间有三小阁不可记尽。次礼卢遮那堂。四面有三千金银佛像。长一尺座光皆金银也。太宗文皇帝建立。次罗汉殿中有一间小殿。内纳舍利。本造三百一十尺塔。纳舍利。为天火被烧。今造寝殿宿置也。前有等身释迦。东弥勒。西泗州大师立像。著衫裙袈裟。后人人所供养也。西別坐罗汉。十六罗汉。五百罗汉。三尺像也。次登阁上五丈许。见西京。内县大绢天盖幡。无佛像。七间五重大阁也。次出院向开宝寺。见 皇城北(【考】北诸本缺)门东第一门。名景龙门。第二名天阴门。重重楼门小楼等皆如东南门。从此向北经数里到开宝寺。(【考】寺下诸本有等字原本寺字类似等)次中门(【考】中门诸本缺)额名勅寿禅院。塔额名感慈塔入塔烧香礼拜先奉(【考】奉诸本缺)祈圣主次祈乞心愿泗州大师真身塔。入奥处也。庄严非眼所及。次七宝庄(【考】庄下恐脱严字)之柱。造付山(【考】山诸本缺)立镜。居菩萨圣众。(【考】众诸本作主)壁皆如此。九重塔有別堂阶。心柱二百二十(【考】十下诸本有六字)尺。登塔阶阶侍中(【考】侍诸本缺)慇懃劝进敬。(【考】敬下恐脱礼字)九重之内。皆如高一堂造立三千佛。侍中云。若欲參五台。必可究登九重者。皆(【考】皆诸本缺)登礼毕。登第十(【考】十下诸本有四字)阶。见四(【考】四原本作西今从诸本)方如掌。次下了。流汗辛苦。次见罗汉堂造大等身十六五百罗汉。最以甚妙。退出之间。侍中告云。可进感悦表者。以三藏令书案文。以寺能书僧令清书进表已了。
申时还间见皇城西门。名阖门。北第一门也。入门向南行二町许。有第二门名宜(【考】宜阁松学三本作且)秋门。高楼如前。今日回 皇城。四面大略八町许。如日本 皇城。同二点著本院了。九重廿一丈塔上下之间。心力俱屈。最以难堪。自非勅宣敢无登人。每重有勅宣制止之。札文曰。奉。 圣旨云。僧俗秀乱不可登塔上。若要登者。寺具姓名 进奏。承 圣旨可令上者。酉尅梵才三藏以笔示云。大唐特差中使。相伴烧香。其礼最厚也。未曾有事也者。院司家(院书生者名司家。文名职掌。)来呈參五台客省牒。
客省牒 传法院(廿四日在御药名) 熙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勾当 御药院李舞举(【考】上文廿二日条作李舜奉为正欤)传 宣客省日本国僧 成寻等合赴五台山烧香 (【考】此一行原本左傍有削点) 【宣客省日本国僧成寻等合赴五台山烧香】 寻于延和殿覆 奏奉 圣旨依奏者。 牒具如前。事项牒 传法院。诸(【考】诸或请字)详前项 圣旨指挥施行者。谨牒。 熙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牒 权枢密副承旨西上阁门副使权同管内客省四方馆公事 大点醴(【考】醴诸本作醒)众观公事张 在判 东上阁门使管勾客(【考】客诸本缺)省四方馆公事勾当御前忠佐 军头引见司秋 在判
司家三人乞钱各二贯。先例參台人皆钱与司家者。与钱者。答云问三藏可随彼指挥者。七时行法。经第六卷。
廿五日(己亥)天晴。巳时勾当可道(【考】可道僧名出上文云阁两本作可人道)。道送平茸煎物一坏。广智大师送汁。诸僧䉼皆具。子时照大师来请点茶。未时撰出大日经义释廿卷。金刚顶经疏七卷。苏悉地经疏七卷。最胜王经文句十卷。法花论记十卷。安养集十卷。以上六十四卷。将向三藏许借预已了。
奏闻公家可写留当院由示了。智证大师传一卷借献已了。行向文慧大师房。返辅教编三卷。日来朝见。诸寺院烧香。相续无暇。今游台日迫。忽剧无极。五台还来之时可借看由。闻达了。借献往生要集三帖了。为令知源信僧都业。自持向源信僧都行状一卷。唐务州七佛道场行辿和尚(【考】尚诸本缺)请纳往生要集返事一通。日本诸儒參源信僧都房作诗一卷。于文慧大师房南在三藏房者。即向三藏房。二人共见感可写留由各示之。始自国清寺诸州诸寺往生要集不流布由闻之。大略务州请纳不流布欤。于日本所闻全以相违。以笔言问三藏云。司家来乞钱三人各二贯者。而前日绢六疋。三人各二。钱五贯。上﨟一人三贯。次二人各一贯。今从客省送游台牒重所乞无理。三藏答曰前绢钱已多多。不可与者。即此(【考】此诸本缺)由示司家了。可云大贪欲者之。(【考】之或助字)酉时照大师舍弟赐紫僧惠裳来拜。答了。照大师云。普安禅院住僧。在城西寺也者。七时了。经第七。
廿六日(庚子)天晴。辰一点向大平兴国寺浴院。沐浴僧俗数百人集。浴室内暗。互(【考】互原本作◇盖互字。诸本作遯)。不见形。午时文慧大师来返往生要集。状云。往生要集已略览之甚妙。观音㡠必已瞻敬也。(【考】上文十九日条文惠大师持来白衣)却示之。近晚请访及吃少菓子者。未时慈济大师来借阿弥陀大呪句义了。同二点文慧大师来请。即相共向房。以银器盛珍菓八种并美菜五种。飨羹五度。茶饮五坏。银小器也。同四点还房。申时游台使臣来。
勅宣文最有盛。随身还去。以后日可尽。来月一日可 共去由约了。出文字如后。三藏共出向点茶。 (【考】原本头注云以下四行唐人手迹也。) 铎谨惟(【考】惟原本作淮或候字今▆从诸本) 谒 大师 十月 日右斑殿直新授管伴刘铎 状 酉一点慈济大师来返阿弥陀大呪句义。与颂一纸 如后。 伏蒙 日本阁梨见。示 弥陀大呪记。谨回 纳。因书拙颂奉 谢。伏惟 法慈少赐 采览 译经证义慈济大师智敬上
弥陀密呪不思议。具足十种甘露味。大士能将此法门。纵横演出为编记。吾于少岁多诵持。览兹语句增妙利。愿今以此徧流通。同入文殊根本智。(【考】第六句兹字诸本作慈)
戌时三藏切请。即行向与诗二通如后。依纸长不续。在別。文慧大师和在別。进左大臣殿了。于三藏房数尅问答。有珍果五种。皆用银器问曰。日本兴诗否。答日本道俗以诗为兴宴基。至小僧。启白本尊永绝作诗。但见感不少。退出了。七时法了。经第八。
廿七日(辛丑)天晴。辰一点梵才三藏。文慧大师。共入南隣七客院。礼七宝无价塔。高二丈造立。二重阁内钱右王所造。九重每重造佛菩萨罗汉。塔左右文殊普贤乘师子[象-(豕-一)+(焉-正)]。云上造立。云高六尺许。造立一百年来塔前坐。梁朝志公和尚等身像。瘦黑。比丘形。著见紫袈裟衫裙。举袖见手。骨露现瘦。礼拜烧香了。巳时照大师来请。有一郎中望相见者。即行(【考】行诸本缺)向。大常博士㔁璹拜观了。照大师点茶。次广智大师自茶持来令吃了。同二点御药来坐。被示曰。严寒比难堪。春间可赴五台者。答云。小师通事欲早归日本。依之今年早早參者。通事相
去由申文与御药了。文云。 日本国具位名等 今月二十六日 圣恩特差使臣引押成寻等往五台山。巡礼圣境。伏 缘成寻等乍到大国言语不通。今欲乞将同来通 事人陈咏往彼。 贵使于事伏乞。监使御药旅(【考】旅诸本作样) 状敷 奏。谨录状上。 牒件状如前。谨牒。 年月日 具位名牒
游台使臣(【考】臣诸本作召)来。为书申文等乞钱一贯。即与了。三藏点茶。通事毛衣。毛头巾。手袋。毛袜等直钱五贯与了。御药早可赴五台仰通事了。通事买老僧料毛头巾。毛沓。革手袋三种持来。直一贯五十文与了。七时行法了。经第一二。
廿八日(壬寅)天晴。巳时三藏送羹八坏。菜八坏。菜最美也。诸人悦以吃食。午时买雨衣二领。雨裙二领。钱直三贯七百文(一具一贯七百一具一贯七百)充(【考】充诸本作老)僧并赖缘供奉料。残(【考】残诸本作钱)六人各以绢壹疋半买之。戌时司家永和来乞钱。密与一贯了。七时行法了。经第三。
廿九日(癸卯)天晴。辰时 勅使侍中来。为御览召日本装束即进 览衲袈裟。横皮栌甲一具。(薄物)三重繁文绫桧皮色袘。坚文织物绫表袴。至于裙者。依与一般不进览。指贯合袴锦𧙂一袭入日本紫繁文绫袋。使臣令持官人參内了。前日三藏来见此。次日告诸寺。烧香使臣侍中。昨日三藏来见。依两人侍中奏随员所召也。皆以鲜净毛。以之为悦也。午时通事具鞍九具来。三藏定直十四贯买了。未时游台使臣来。㳂海盘缠宣旨一纸。州县传马宣旨一纸。州县兵士宣旨一纸。皆以丁宁 勅宣也。 朝臣(【考】臣松学两本作恩)不可思议。感泪难禁。以后日可注取。侍臣持还了。与三百文钱了。虽专辄依三藏定也。申时装束依员返赐。同二点參少卿房以珍菓茶药补桃酒飨。其中有金橘大如枣。色似金。内实如小甘子。皮似甘子。得八菓持来。与小师等八人了。出自温州。无他州。至晓向广知大师房。有茶药二丸。戌尅七人读经。修智证大师远忌。七时行法了。经四。(【考】四下诸本有卷字)慈济大师送文在后。
(【考】原本头注云以下四行唐人手也) 蜡烛壹对献上 阇乘台山供养(【考】阇乘恐阁梨误) 菩萨幸惟(【考】惟诸本缺) 留纳。 慈济大师 智敬
今见梦记。延久元年同十月七日夜。梦在旅路帝王召御药赐粮由(云云)。中心思之。五台修行成就相也者。今日见㳂路粮料 宣旨符契昔梦。
卅日(乙巳)天晴。辰时以通事陈咏并惟观为使。志送三藏沙金三两。细(【考】细诸本作润)布一端。依万事沙汰丁宁也。两度返送。第三度留(【考】留诸本作予)纳了。同二点马二疋买。一疋直十贯。一疋直九贯。税钱八百十五文。合廿贯也。官中判文到来了。午时罗汉供。讲堂庄严。张帐幕悬缝物十六罗汉。泗州大师一铺。各广二尺。高四尺。前居金银作仏(【考】仏诸本作双)供花等。次前立金色伎乐菩萨廿体。高二尺。次前供百味膳。即烧香供养。打钹四口。小鼓一口。铙一口。法▆一口。赞声满院内。次回诸堂烧香赞叹。次向诸房持佛。先向少卿房。出佛布施绢。次三藏房出钱一贯。次參地主护法。次向崇梵大师房。绢一疋。次广智大师房。绢一疋。次照大师房绢一疋。次有关鏁房。频押扣咲过了。次成寻房出绢二疋。少卿三藏等切返一疋了。次文慧大师房。绢一疋。次慈济大师房。绢一疋。次还本堂了。未时三藏送头巾。龙脑香四两。乳口绢三种物。文慧大师自持来茶一斤。铭曰。庐山第一等茶。奉送日本阇梨供养。译馆比丘智普封上。曼殊师利菩萨同结胜缘者。戌时从三藏房送珍菓八种。补桃酒一瓶子。诸僧各別皆有今朝送羹八坏。珍菜。今夜重如此。其志丁宁也。同二点少卿并三藏切请向罗汉供。有茶饼等。终日竟夜伎乐歌赞。饮食粥菓。频虽请出立沙汰无暇不向。颇遗恨也。丑时典座可道自持来钱九百文省。老僧二百文。七人各百。念佛残钱所奉供也者。老僧呪愿纳受毕。七时行法了。经第五。
【奥书】
一校了
參天台五台山记第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