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台五台山记第五
(【考】延久)
同四年十一月一日(丙午)天晴。巳时使臣并三司官人来。參五台山沿路盘缠文字。三司官人与老僧文云。
三司 日本国僧成寻等 差殿直刘铎引伴成寻等。赴五台烧香讫却引伴赴阙。 日本国僧捌人。每人各来(【考】来宜作米)三胜。面壹斤(【考】斤诸本作引非也)參 两贰分。油壹两玖钱捌分。盐壹两贰分。醋參合。炭壹斤壹 拾贰两。柴漆斤。商客通事壹名。每日支口券米贰胜(【考】胜下诸本更 有贰胜二字。今据原本。)右仰沿路州府县镇馆驿。依近降驿令供给。 往来则例。其券并沿路批勘文历候四日缴纳赴省。 熙宁五年拾月贰拾捌日给 判官 副使(【考】副诸本作制。) 使
客省官人来。成寻钱十贯。通事钱五贯下赐宣旨持来。以通事请遗官库。午时请取来。即二贯与客省官人毕。八贯纳置三藏房即出。院少卿三藏诸大师皆大门出送。于中门乘马。官御马十疋。兵士廿人下给。每人取马口各二人。私夫马二疋。三藏自沙汰负物。大门外见物道俗济济列立。渐过京中。经五里至顺天门外。见金明江有大桥楼。酉(【考】酉诸本作首。原本亦似首宜读酉)克从门马铺过十二里至祥府县新点马铺西一町永福院。主出来点茶。诸僧皆来拜。七时行法了。经第六。
二日(丁未)天晴。卯时从新点马铺马十疋来。即出行。过十五里至八甬马铺换(【考】换诸本作扰下同。)马十疋。过十五里午时至醋沟马铺。换马十疋过十里至十里店马铺。十疋换马。过十里至中牟县三异驿斋。勅使侍中驰来。赐于五台可奉供香。即还參了。从驿钱四百五十文请来。中牟马铺马十疋来。即出行过十二里至义井马铺。换马十疋。过十二里酉时至白沙马铺留宿。今日行七十三里。三(【考】三诸本作七)时行法。经第七。
三日(戊申)天晴。卯时骑马十疋犹向西行。过十二里至国田马铺。换马十疋过十二里至道士店马铺换马十疋。过十里至郑州灵显王庙。八百八文买纸幡一百连。香一裹奉供烧香了。二百二十间广大庙。灵验神(云云)。次过五里奉宁驿午时止宿。使臣本宅在此州。因之逗留。从此州京兵士二十人还了。与钱五百文了。从州出替兵士二十人。今日三十九里。三(【考】三诸本作七。)时行法。经第八。驿钱四百八十文请来了。
四日(乙酉)天晴。今日依使臣乞请逗留。依州下行粟米。诸僧以粟为饭。颇以难堪。私以百五十文买白米交飡耳。使臣以羊毛叠借与。使臣兄弟等来拜。七时行法了。经第一。
五日(庚戌)天晴。辰时卖马二疋直十五贯钱。本十贯今八贯。本九贯今七贯。路间饲马有多烦。仍卖了。巳时马十疋将来。即出驿向乾方行。过十二里至候家庄马铺。十疋出乘替了。次过十二里至须水马铺。十疋出乘替了。次过十二里至廿里点马铺。十疋乘替了。次过十里。至永青马铺。十疋乘替了。次过十八里。至荥阳县荥阳驿。广大驿也。路北边有大海寺。次有天齐仁圣帝庙之门。西大崖下堀大穴有数十立(【考】立或土字)屋人多住。多乞匈人。次有勅赐护圣禅寺。次入荥阳驿了宿。今日过五马铺六十四里。三时行法了。经第二。县兵士廿人替了。
六日(辛亥)天晴。卯四点出马十疋即向西行。十二里至泛水县孟店马铺。出马十疋向西行。过十二里至同县泛水马铺。出马十疋向西行。过十五里入勅行庆开二阶楼门。数十人兵士竝立见人数。过入西京东间也。过一里有西楼门至行庆马铺。十疋乘替了。过十五里至巩县郭村马铺。十疋乘替了。孟州堺内县也。见黄河过行。次行潞河南岸。过十二里至同县任村马铺。向西行过十八里同县上驿留宿。申一点留了。今日行七十二里。西京之内也。经第三。县兵士廿人替了。
七日(壬子)天晴。卯时乘巩县上驿马十疋向坤方行。廿四里至永安县马铺。马十疋出替过十二里渡潞河。浮船桥以大船十六只渡二町许桥也。过十二里至牙庄马铺。十疋出了。过十二里至河阳县内望仙披马铺。十疋了。南方见二山陵并庄严寺。过十五里至河阳县南北楼门广大。向北行来(【考】来诸本作乘)也。次渡黄河浮桥。先五町许浮大船廿一只造桥。隔一里。次渡浮桥十六大船三町许河二分所也。过河阳驿至孟州河阳门前至广禅院宿。二时行法。经第四。今日过七十五里。县兵士廿人替了。孟州兵士廿人出了。
八日(癸丑)天晴。卯一点河阳驿马十疋将来即乘马向北入孟洲门行店家前。过一里出州北门向北门(【考】门恐衍)行十二里至梧桐马铺。十疋乘替向北行。过十五里至五里马铺。十疋乘替向北行。过十八里至十八里马铺。十疋乘替向北行。过十七里入坏州门。四面垣上皆有矢仓。垣外有堀川。出洲北门一里至覃怀驿广大驿也。请食钱了。此驿河内县也。今日行七十里。三时行法了。经第五。童无二手臂程切失。右大指一具爪。左全无指。二足膝下全无。以腂步行。女相具来拜。与钱不取。僧尼钱本不取由切申。使臣与廿文。自然有才智文字(云云)。孟州兵士廿人还。坏洲兵士廿人来。
九日(甲寅)天晴。卯一点门马铺马十疋乘向北入坏洲南门。过一里出北门向北行廿里至万善驿。十疋乘替向北行五里。北行登大降山小路堠。次至长老堠有小伽蓝。有道者由闻之。次过十里至山上长平马铺。十疋乘替。从万善驿至长平马铺。十五里也。次过十里至黄望堠有小堂文宣王。谒孔子影也。次过一里有孔子小堂。从长平马铺过十五里至夹泉堠有夹泉马(【考】堠以下五字诸本缺今据原本。)铺。十疋乘替。过十二里至泽洲晋城县星轺驿。申克留了。尚大降山内也。驿客住舍东西壁立石雕诗云。
大行道中作 宣彻(【考】彻云本改徽)南院使河阳三城节度使判茅洲河东路 经略按抚使 夏竦 晓霜残雪满弓刀。万壑严风竞怒号。为誓丹心报 明主。据鞍不觉太行高。 庆历五年冬至日题 朝奉郎尚书司勋员外郎知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轻车 都尉赐紫金鱼袋 主仪 立石 宿卿车寄一二知己。 前河东转运使尚书刑部员外郎王达上 东南重叠憇星轺。(太行山在本道东市)霜雪随年入鬓毛。去日不 知三路重。回时便觉太行高。登山临水离魂断。铄石流金 暑气豪。满眼风波君莫问。一齐分付兴香醪。(【考】与云阁本注云与) 庆历戊子岁夏六月花阳卢 觊书 过太行作 西上合门使莫州刺史知路州及提举泽潞冀(【考】冀原本作冀今读 冀诸本亦作冀)州兵马公事 郭咨 难于登蜀道。特险接怀初。尽日至绝顶。百八扶一 车。坏桥溪石折。空馆栢篱疎。便好归休去。漳西有弊虚。 (【考】第二句特云阁两本作恃恐可也。结句卢阁本注云疑庐。) 嘉祐四年六月一日左斑殿直泽州管堺巡捡郝从 善立石并□(【考】嘉祐以下二十五字诸本缺今据原本补之)今日过四马铺六十二里 了。此驿店家见骆驰六疋。背上有鞍肉。前后二。各高一 尺。皆有长毛。足如牛。头如鹿。头似马。鼻如牛付绳。尾 如猪(【考】猪下恐脱足字。阁本注亦云。)似马。高六七尺。长七八尺。或一丈。 六头大小不同。太行山有群羊。三处或五千。或三千。或 一千(云云)。官家 御领(云云)。二时行法了。经第六。盘缠钱 请取了。
十日(乙卯)天晴。卯一点星轺驿马十疋来。不(【考】不恐乘字)向北行。山上过十二里至天井关马铺。马十疋乘替尚向北行。太行山上过十里至南小箕马铺。十疋乘替向北行。山上过十里至北小箕马铺。十疋乘替向北行。(【考】山上以下十八字诸本脱。今据原本。)山上过七里至晋城县过太行山了。过六里至泽洲高都驿。见州外廊。垣上四面作矢仓。如坏州。未一点止宿驿了。依壤州兵士廿人从此洲还遣。所催泽洲兵士廿人也。每峰有堠名不可委记。山内住宅有数十所。廿家以下四五家以上散住。山上多作畠。杂役车往还。山上非险峻。山西诸山中最为高。驿各(【考】各上文作客)舍壁立石刻诗。留题大树诗。
祥符丁巳岁。今 大參陈公领河东外计尝(【考】尝松学两本作掌恐可也。)税驾于高都 大槐之侧。有短什书之词壁。至是条一纪。近则 转输孙公亦有是诗。观(【考】夏侯观即书碑人)谓年所渐深。墨迹 或缺。因令工勒石。庶披览之可见。 尧佐(【考】陈公) 臃肿遂物宜。支离养天寿。我本不材人。[木*封]树能无咎。 仲(【考】孙公) 太行山上尘。五台道边树。梁园五变家。兴亡申(【考】申松本作中。阁 本云疑由)此路。此路邈长在。此树郁何茂。谁谓不材哉。性含 天理固。 天圣九年五月一日 改南和郁刻 安国军节度掌书记宣德郎议大理评事夏侯观书 太中大夫大行尚书都官郎中知泽州军州兼管内观(【考】观宜作 劝)农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王 卅昌立(【考】卅恐世字。)
未时留宿。虽遗恨使臣称辛苦切留了。今日过四十五里了。二时行法了。经第七。驿下粮钱。
十一日(丙辰)卯一点出马十疋乘向北。尚行河东道。从州外廊过十五里至王太马铺。马十疋乘替了。过廿里至乔村马𫗦。高平县内也。过十五里至高平县高平驿宿。未时留了。今日行六十五里。二时行法。经第八。驿粮钱六百余文请文了。
十二日(丁巳)天晴。寅一点驿马十疋乘向北行。过十三里至长寿马铺。十疋乘替。过十七里至换马马铺。十疋乘替。过十五里至泽洲上党县上党驿。十疋乘替。过廿里至韩店马铺。十疋乘替。过十八里至同县郝店马铺。十疋乘替。过十八里至潞州崇贤驿。过驿三里至开元寺安下。少卿储八人僧(并)通事斋。尽善穷美。珍菓肴膳。种种不可记尽。寺中诸僧来向烧香。感谢々々。都监大保来坐。还向之次可參次(【考】次衍原本削之)仕由告了。今日越羊头山了。二时行。经第一。今日百里。申时止宿。
十三日(戊午)天晴。卯一点寺主送粥。诸僧皆吃了。辰时道俗男女数千人来拜。施钱香等。次诸堂烧香。大佛殿三面壁善财知识甚妙也。巳时泽洲兵士二十人还了。潞洲兵士二十人来了。即马铺十疋乘向北行。过二十五里至呈寺马铺十疋乘替。渡深都桥向北行廿里。至寺底驿。依无止人被宿过一里至资庆寺宿。主老僧点茶。依崇贤驿请钱。兵士迟来。今日四十五里。宿了。两驿粮钱合八百文请来了。潞洲此留县内也。二时行法了。经第二。
十四日(己未)天晴。卯时寺僧储粥。诸僧皆吃。与钱百文了。行者一人与六十文了。依无驿马以呈寺马铺马夜留饲乘行。廿五里至孝义马铺。只有恶马贰疋。无马。仍以本马重行。只召担夫十人令担杂物。二十里至九龙山九龙马铺。出马五疋。浅(【考】浅恐残字)以(【考】以下诸本有八字恐衍)本马用之。呈寺马铺马夫与钱百文了。过十五里至紫嵓山紫嵓寺。庄严广大寺也。欲夜宿间。从寺内死人担出。乍惊出寺。过五里至褫亭驿宿。二时行法。经第三。
十五日(庚申)天晴。卯一点出马十疋乘向北行。过二十里至潞州襄垣(【考】垣松学两本作坦)县窑子马铺。五疋出本马五疋相加乘向北行。一十里过潞州界入威(【考】威诸本作成)胜军内县。过十里入军内。从马铺过廿五里至星轺驿过驿入勅广教禅院安下。寺僧点茶。依兵士等事未一点留宿。见寺讲经。道俗男女听闻辈百人许。讲师佛左方前向西坐高座。女一人佛右方前平坐向讲师诵颂。随讲师出声。次女付声。次诸僧同音诵。不知何事。讲后诸僧耒拜日本僧。道俗男女皆来拜。寺主为日本僧储大斋。最尽善耳。从威胜军下粮钱了。兵士廿人出来潞州兵士廿人还了。寝裳(【考】裳诸本作堂)庄严不可思议。天井入数百镜。每寝床上在小宝殿。二时行法了。经第四。
十六日(辛酉)天晴。卯时星轺马铺十疋将来。驿在寺南五里。乘向北行。过十二里至故驿(【考】故学本作𭠎。松本作放。下文十二月十五日条作故亦。)马铺。十疋出替。乘向北行。越鼓子山过十五里至交口马铺。十疋出替。向北行。过十五里至铜鞮县西阳驿。钱一贯半请来。十疋乘替。向北过十八里越千佛山。至良候马铺宿。山东面石(【考】石原本作右今从诸本)刻千佛。故名山也。今日六十里。宿了。行法二时。经第五六卷。
十七日(壬戌)天晴。卯一点马十疋乘向北行。过十五里。至武乡县新马铺。十疋乘替。过十二里至南开驿。钱四百六十文取了。十疋乘替越斗底岭。过二十里至大原府祁(【考】祁诸本作郡今据原本)县来远马铺。十疋乘替。过石覆山过十五里至盘𫘞山盘𫘞马铺。十疋乘替。越盘𫘞山。过十五里至团栢(【考】栢文下作佰)驿宿。此六七日每日见骆𫘞三四十疋。委见形躰。头面如马。而于鼻付纲。如牛。无上齿。目(【考】目松学两本作口)如牛。颈(【考】颈诸本作头)细长常曲。捧头如鹤颈(【考】二字诸本作鹤头)颈上下共有发。足如牛两分。尾如猪尾。背上二鞍骨高一尺。毛长常卧如牛。高一丈长一丈(【考】长以下三字诸本缺今据原本)二三尺也。最可云(【考】云原本作▆恐云字。诸本作了。)罪业深重。今日行七十七里。驿钱送五百十二文。三时行法了。经七八。
十八日(癸亥)天晴。卯一点马十疋来。乘向北行。过十五里至团栢店马铺。十疋乘替。过十五里至白珪(【考】珪下文十二月十三日条作桂)村马铺。十疋乘替。过廿里至大原府汾州大谷县怀[这-言+赤](【考】[这-言+赤]恐远字)桥怀远马铺。十疋乘替。向北行。十五里至徐沟县徐沟驿。北去并州七十四里。留宿。今日行六十五里。三时行法。经第一。
十九日(甲子)天晴。寅一点马十疋来。乘向北行。二十里至三女马铺。十疋乘替行。过十五里至东桥马铺。十疋乘替行。过十五里至新店铺。十疋乘替行。过二十里至平晋驿。庄严广大驿。大原大驿。大原大府。以色幕殊以庄严。即以行事侍一人送种种菓并酒九瓶。各纳壹斗(云云)。即与通事三瓶。潞州威胜军兵士二十人二瓶以一瓶人人(【考】通事以下廿一字诸本缺。今据原本补之。)饮之。三时行法了。经第二。
廿日(乙丑)天晴。卯一点从大原府龙图许送粥并有斋请。巳时众人人多来。(【考】来诸本缺)即十人參府斋。庄严不可思议。知府龙图容貌最可云贵人。客人(【考】人下云阁两本有同字。松学两本有▆俱衍)四人同坐。三座各三人合九人同吃。三座每前向外有顶捧大香盘作人。烧沈檀香如日本不断香。每一人床有作长一尺立人形。彩色甚妙。捧火舍向人。烧香造花二坏。苔二坏。胡桃一坏。椎一坏。各高一尺许盛之。其次珍菓廿(【考】廿诸本作十)坏。以银盏盛之。菜十坏同银器。著座之后。酒菓十余度。最后有饭。真实第一斋也。斋了还驿了。被送钱十贯。通事许酒二瓶。使许酒七瓶被送。酉(【考】酉诸本作尔)时道俗来拜。其中老女三人各志与覆面䉼绵并切衣等。三时行法了。经第三。入夜从府被送粥。(【考】粥下诸本更有粥字。原本削之。)
廿一日(丙寅)天晴。卯时从府被送粥。巳时斋虽非如昨又以丁宁也。被送紫皮裘一领。羊毛皮裘一领绵袜三足。三人老僧䉼。醋一瓶。酒一斗。昨今每使各三十。五十。或百。或百五十皆与了。紫衣老僧来拜。志与皮鞋一足。绵袜一足。有感々々。午时马十疋乘出驿向北行。过十五里至白杨木马铺。十疋乘替行。过十五里至杨曲马铺。留宿。龙图为祈送文云。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起居今(【考】今上原本有舍但削之。今诸本作合。今存原本字形)人集贤殿修撰知太原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河东路经略安抚监牧使兼并伐(【考】伐云阁两本注云疑代)泽潞麟府瓦石路兵马都总管骑都尉赐紫金鱼袋彭城县开国子食色五百户刘庠
施紫皮裘一领于日本国大师御寒。伏愿女乐安都太若李氏增延庆寿。
府中殿舍广大。数百重重门楼。廊外矢仓不可记尽。宛如京城。今日行三十里。二时行法了。经第四。
廿二日(丁卯)天晴。卯一点马十疋乘向北行。过十五里至塔地马铺。出马十疋乘向北行。过十五里至百井寨百井驿。司官(【考】司松本作国学本作同)西(【考】西诸本作两)头供奉官来问。马十疋乘替。并兵士廿人出替。太原府兵士廿人还了。出驿向北行。过二十里至大孟马铺。十疋乘替向北行。过十五里至石岭关。重重门四面垣上矢仓如城。兵士二十人出替。供奉官来谒了。百井兵士二十人还了。十疋乘替向北行。过十五里至新兴马铺。十疋出替。过十五里至忻州驿宿。今日行九十里。一时行法。经第五。
廿三日(戊辰)天晴。卯二点马十疋忻州兵士二十人来替。向北行过廿五里至泡池马铺。十疋马来。向北越金山。过廿里至忻口寨金山驿。午时留宿。两驿钱将来了。依井便宜诸人皆沐浴。使臣洗濯。因之逗留。驿客殿壁立刻诗。
三月廿六日行㳂次忻口。见桃花马上口占。 都转运使天章阁行制王㳂(【考】㳂诸本作次) 金山岭上望忻口。红绿一川桃与柳。山东寒食花已开。 寒 恒 □(【考】寒恐寨字。恒诸本作垣。此句脱二字。恐寨北恒风)春方来。 地寒秾艳虽迟發。却喜阳和延一月。扬鞭处处见桃花。 忘却漫漫极白沙。 癸卯岁管界巡捡 聂觉上石并书。 寨主刘温珙立。 邢霭刻。
今日行四十五里。二时行法了。经第六。忻州少卿储粥虽有斋请依营〃不參向过了。
廿四日(己巳)天晴。卯一点忻口马铺马十疋来。忻口寨兵士二十人来。向北行过二十里至平地泉马铺代州县内也。十疋马来。乘向北行。过十五里至买村马铺。十疋马来。向北行。过廿里至崞县驿。未一点留宿。寨主来谒点茶。钱五百廿一文请来。(【考】二字诸本缺今据原本补之)诸僧共修天台大师供。以新𨱎石盏十六坏。饼菓茶等备供。诵昼赞导师作法了。县官人二人来吃菓等。三时行法了。经第七。兵士二十人替了。五十五里。
廿五日(庚午)天晴。卯一点马十疋向北行。廿里至龙泉马铺。十疋来向东行。过二十五里至州代内崇轺驿广大州也。有都督府。代州大卿储斋并酒菓。诸僧饱满。代州兵士卅五人被送。崞县兵士二十人还了。依有虎怖。盗贼恐怖。使臣申加十五人也。三时行法。经第八了。今日卅(【考】卅原本作此今从学本)五里。
廿六日(辛未)天晴。卯一点大卿被送粥。同四点被送路食。鍐(【考】鍐云阁两本作馂恐可也。松学两本作该)饀五十心饼五十糖饼五十作饭五十。广饼五十。法酒二瓶。(大)辰一点门前马铺马十疋来。马铺(【考】铺或夫字)十人如例为担人。出驿向东。出州门渡大桥。向东行廿五里。于店家吃酒菓即出行过卅里入繁时(【考】时下同)县城内。住宿繁时驿南行衙。今日行五十五里。三时行法。经第一。代州兵士三十五人还了。县兵士卅五人出来。
廿七日(壬申)天晴。卯三点出繁时驿行衙申一点到著宝兴军宝兴驿。未时始入澸(【考】 诸本作灭)山谷入军初门。始见东台顶感泪先落。过数里入军门。三重城垣如州城。军东有兴国寺下院入宿驿。见壁有记文云。
大原文叔同诸弟契(【考】契或挈字)家往五台求文殊宿此 熙宁壬子季夏念十日故志。 念二日登于东台。求其 文殊。观其圣境甚妙。未时已来现于五色祥云并其 圆光。至申时现其遍身之光。出于山谷。瞻礼至于 昏暮返回。时廿六日复笔。 大原府永利两监巡提私盐矾䥫司吏人王倚试笔
离乡数日到治津。沿路山林量(【考】量恐景字)色新。此立(【考】立恐衍)去五台在百里。须观圣地过(【考】过恐遇字)政僧。(【考】政僧二字可疑或真人之类欤。云本云当作存神。)
山中耕者
晓耒雨过急趍(【考】趍云本作趁。阁本作起)耕。惟恐田中草复生。坡峻上(【考】上或土字)顽难竝垦。牛羸人困强驱行。勤身春种心无惮。乐圣秋收岁有成。力穑莫忧风与旱。天时人事自分明。
到寨有作
两崖直下宝兴军。谷口川头过几村。野兽有时晨饮涧。居民无事昼扃门。云才(【考】才云本作方)起处山先暗。日来(【考】来恐未字)沈时天□(【考】□恐正字)昏。更隐此中同雾豹。熙朝还会感。天恩。(【考】二字诸本缺。今据原本。)
宿宝兴驿舍有作
危城孤垒截崖垠。南北川▆(【考】▆松学两本作▆)势已分。耳畔水声清濑(【考】濑云本云当作漱)石。面前山色碧侵云。花繁岭上随风绽。禽语林间入夜闻。忠义处心无畏避。当途豺虎任成群。(闻前路虎累。故有是句。)
石鸡咏
淡花文彩羽毛齐。可爱形容号石鸡。饮啄匠(【考】匠原本暧昧似逐。诸本作匠。)心相上□。(【考】□恐下字)飞翔得侣鬬高低。每当清晓披烟聚。及到黄昏聒耳啼。时候不知空呌噪。虚名可媿为留题。
繁时县兵士三十五人还了。宝兴军兵士三十五人出来。从五台寺主许迎马十疋。行者七人送之。于灯下供养物色日(【考】日恐目字)注之。砂金三两银十两。以上成寻供养文殊。唐绢三疋。赖缘快宗圣秀三人各一疋也。惟观心贤钱各一贯。善久长明钱各五百文。 皇太后宫御经供养目录。太皇太后亮所付镜发文等书了。今日行五十里。昨今从驿至驿中间无马铺。三时行法。经第二三了。
廿八日(癸酉)天晴。卯时从真容院送马八疋。军驿马二疋。人人乘登山。先行谷十里。次登坂最以峻崄。时时下马徒行。雪十月中下旬雨下冻氷。马足难驻。谷间五里有地铺。兵士各住止。谷三十里。坂十五里。登山顶北台傍路 下马拜北台。遥拜西台。中台南台至于东台隔山不见。从岑渐下十里。诸僧来迎。以都维那为首。坂口小堂副僧正乘马来。次诸僧列行。捧幡八流五色也。宝幢二。打钹僧八人。摠数百人许来。先于堂点茶。先文殊供养物依寺主命取积舆上。敷锦舆内金银绢如先日色目。镜发。又银二两。龙脑香一筥。薰陆香三两渡与已了。香与加名香了。诸僧列行。五里步行。日本人乘马渐行。时參台下半真容院。置文殊宝前了。申一点入安下房。庄严甚妙也。重重以色锦等所画幔帐之敷坐。先行浴室沐浴了。次入堂礼佛烧香。堂内庄严不可思议。七宝真珠充满。佛前立禅床终夜宿。(【考】宿诸本缺。今据原本。)小师皆归房了。于途中西堂顶现五色云。使臣先见之告。予次见之也。堂中诸僧行者有其数。而文殊供两界(【考】界诸本作品)合行。尽(【考】尽原本有疑。下廿九日条不可记尽之尽颇似之故今作尽。诸本作直。)界供养。烧种种香。次如意轮供。次法华法一时。经第四五了。终夜于禅床睡。夜无小便思。最奇异也。皇太后宫法华经奉供养了。
廿九日(申戌)天颇翳。卯时于文殊宝前副寺主来坐令吃粥。副僧正觉惠大师承镝。六(【考】六诸本作大)师阁主广大师同吃。主(【考】主原本似至今从诸本)僧正觉证大师顺行者被他行(云云)。辰刻诸堂烧香。副僧正共引伴。先文殊阁四重庄严。堂内七宝供具不可记尽。次四重阁丈六释迦。弥陀。弥勒。次第三阁银等身佛四体四方佛(云云)。文殊阁名瑞相之殿。第二阁名化相之殿。午时于副僧正房斋。客玅济大师延一坐。生年七十四(云云)。午时前雪始下。廿八日之间无雪今日下。是希有事也。文殊迎接。敢无所疑。院内诸僧皆感之。副僧正取出菩萨石与人。予得二颗。皆有五色光。未时温琦表白来坐。问答数刻。最可云才人。安下坊名迎福亭。第三重户扉记云。 东头供奉官博州人事于治平肆年七月廿八日宿此。赴任内谒菩萨。遇菩萨见五色毫光。辰时直见。至午时方息。全家乐矣。崔何。又云。赵州龙兴寺讲经论沙门真宣与当院师公寺主同谒 圣容。恐(【考】恐诸本作思。)后再来故记之耳。时治平四年六月 日 真宣。
壁上又云。赵州柏乡坊市户赵辛。李臻。武顺。周备。于熙宁四年四月七日到此处安下。至此月十日回归去。清凉寺礼拜一万菩萨去。谨故记。恐于再来游此周备记。
又云。真定府平内县市户何讽与母周氏等十八人同參真容。见五色毫光。全家乐矣。恐后再来。熙宁五年三月廿(【考】廿诸本缺。今据原本。)五日。熙宁三年五月十五日到山。至十八日游台。东台上见白毫光。五色光。里面现文殊菩萨兜罗绵世界五色云。随行人。府州开疋帛铺尼王和。妻毛氏。街(【考】街云本作街)和尚。及母亲午氏。牛(【考】牛或午字)宣。街顺。王杨哥。陈和。唐清。刘平等至廿二日记。
副僧正所志石三颗皆有五色光。是希有事。申时赐紫都维那省顺。广清凉传折本三帖持来。依要文字乞得既了。中心之悦何事如之。作传玅济大师延一今朝拜谒人也。酉时上卿来。雁门郡被流人也。以文字通言。戌时使臣药二种。茶一斤将来志与。三时作法了。经第六。副僧正送非时食。广大斋。如今朝极不便也。明日可停止之。水藏殿主省岳送石四颗。
天晴。辰一点參宝章阁烧香。下地药师佛。十六罗汉。上阶殿卢舍那佛丈六像座。绕叶上千释迦。围绕四千银菩萨次左延寿王菩萨丈六像。围绕三千菩萨银像。次右长寿王菩萨丈六像。围绕三千银菩萨。合一万菩萨。次參集圣阁下地千手观音三丈像。上阶殿五髻文殊菩萨丈六像。十六罗汉。观自在井。次參僧堂文殊菩萨。三堂加阶四处共百文钱上献。次參无言常坐僧疑和尚坊拜见了。既经廿年。(云云。)午时參副僧正坊斋。三人使臣。通事同吃。斋后马十疋。寺指南僧省认为。前引八人通事。參大平兴国寺(本名白鹿寺)中台半腹也。去真容殿五里。先礼文殊阁丈六像。(名大平兴国寺也。〔【考】名诸本作本〕)次礼浑金经藏。次登上殿礼一万菩萨。次礼万圣阁。下地五方佛。各有四菩萨次上阶十地菩萨。次礼三千金佛阁。皆以七宝作堂舍重阁。广大伽蓝。寺主赐紫崇晖和尚储珍菓茶药。生年八十二。语云。回五台五十八度。烧左手无名指供养文殊。于东台见文殊圆光。头光。摄身光。并见一万菩萨。于南台上见金色世界(云云。)身轻声高。最可云圣人之。(【考】之云本云疑也误)。次出寺下坂一里。礼金刚窟文殊菩萨宅。礼窟穴人。燃松入穴取土了。烧香礼拜。穴前有井。名文殊井。窟上有等身文殊像。眷属围绕。兴国寺并窟八百文献上了。次礼大华严寺。广大伽蓝也。次參僧房见西天竺三藏。令见贝叶经数十连阿弥陀经。阿鲁迦经梵本(云云。)令见纯金尺迦五寸像。令见天竺袈裟。郁多罗僧。并安位(【考】位云本改佗或可也。)会也。予问云。僧迦哩衣有否。答云。室迦吕无。(云云。)今年秋从西天来。从传法院以供奉官为使臣。被送五台山也。十月到著(云云。)身色黑。发久不剃。一寸许。若还西天。若欲上京。申一点还安下处了。上官来出文字志酒一瓶。菓子八种次次司来入夜还了。琦表白送日本国院返牒持来。文云。
大宋国河东道代州五台山大华严寺真容菩萨 院文殊圣容殿。 当殿。 今月廿八日有 大日本国延历寺阿阇梨大云寺主传灯大法师位 大宋国赐紫僧成寻。赉到 大日本国 皇太后宫降来 先帝御书经卷。 妙法莲华经一十八卷 无量义经一卷 观普贤经一卷 阿弥陀经一卷 般若心经一卷 右前件经依数领得。于 文殊师利菩萨真容面前如法安置。永充供食(【考】食恐养字)所 集福利。回向 大日本国 先皇帝。伏愿觉心超悟。通明 佛性之源。 宝界安居。速绍 法王之位。 皇太后。伏愿长芳 凝德。赞 宝历于千龄。永著 坤仪。茂 瑶图于亿世。然后普愿国清 君寿。俗富民康。 台衡赞 尧舜之风。 藩屏曜 唐虞之化。 法轮永茂。 凤历延鸿。虔祷 文殊。冀垂 昭鉴。谨祝。 大宋国熙宁五年十一月 日 五台山真容院知菩萨殿讲经律论沙门省岳等回向 五台山真容院知大经藏沙门 温著 五台山真容院表白兼讲主沙门 温琦 五台山真容院知钱帛库讲经律论赐紫沙门省古温道 五台山真容院知客讲经律论临坛阇梨沙门 省认温淮 五台山真容院知御书宝章(【考】章诸本作库)大阁讲 经律论沙门 温明省诸 五台山真容院知六(【考】六诸本作大)师太阁赐紫沙门 省 广 五台山真容院知前殿讲经律论赐紫沙门 顺 潜 五台山真容院堂维那讲经律论 承侍 省 斯 五台山真容院尉典座讲经律论赐紫沙门 省 挑 五台山真容院都维那讲经律论临坛赐紫 沙门 省 顺 五台山前十寺副僧正兼真容院供养主同勾当僧正司公 事讲经律论临坛首座妙斋大师赐紫沙门 延(【考】延下脱一) 五台山十寺副僧正兼真容院供养主同勾当僧正司公事 讲经律论传大乘戒觉惠大师赐紫沙门 承 镝 五台山十寺僧正兼真容院主勾当僧正司公事讲经律论 传大乘戒觉证大师赐紫沙门 顺 行 又大皇太后宫亮附送镜发返牒文云。 大宋国河东道代州五台山大华严寺真容菩萨院 文殊圣容殿。 当殿今月二十八日有 大日本国延历寺阿阇梨大云寺主传灯大法师位 大宋国赐紫僧成寻。赉到 大日本国故 右丞相从一位藤原朝臣第六女子为 大皇太后宫亮藤原师信朝臣家室产生云(【考】云诸本作去)逝。 藤原朝臣以其室亲身物所施。 镜一面 发三结 右前件物。寻附 文殊师利真容殿内如法安置。持伸供养。所集 善因。 朝臣家室。伏愿 云帡高驾。(【考】此一句诸本缺。今据原本。) 追随三岛之仙。 镜智澄辉。 证悟一乘之位。更冀 居家赞国。咸承 吉善之因。 莅公处私。悉获 安宁之报。 文殊在 圣力昭彭。谨祝。 大宋国熙宁五年十一月 日
五台山真容院知菩萨殿讲经律论沙门省岳等回向
余人人名位如前。作者温琦表白即自持来。法门重重问答。五台县知沺泊祥来坐。鴈门县监酒王上官同来坐。省顺和尚送菩萨石四颗。副僧正送五颗。药枕二。石提子二。依无可然物答不志。遗恨不少。石提子一个预赵行者温翰了。来年參仕时可用料也。为遂百日修行。明年可參由示人人了。今朝见 仁宗皇帝御笔飞白宝章阁额。庄严甚妙。不可记尽。三时行法了。经第七。
二日(丙子)卯二点还向马十疋。行者四十人。副僧正被催送。即来坐安下亭。暂谈话后还本房了。予为辞別參入。行者申云。为送被去大门者。献钱二贯预行者了。赐紫省顺。知容省认共见了。还亭出立处。鴈门县监酒王上官。鴈门令黄炎。送石提子一口。烧石一颗。行者四十人吃酒了。五顶有雪。此度不拜。明年可遂巡礼。出寺过二里。小堂副僧正都维那乘马先来储茶药。最丁宁事也。渐登华严顶间。雪大下。入华严岭小堂。脱去袈裟裳步行下坂。依雪冻马足难驻也。从寺。过三十里至岭下第四铺从寺知客僧温志来储大斋。午时出铺下行。雪犹大下。过十里雪止。天晴过三十里至宝兴驿。军主送炭柴多多也。军兵士二十五人出来。行者马返了。知客来住廨院储大斋。为令申紫衣出名簿。行者温仁为令 奏公家出名簿。三时行法了。经第八。
三日(丁丑)天晴。依驿马不足山马五疋。军马五疋用之。卯一点知客送粥。二点出驿过三十里。于店家吃饭。午时出店过卅里未三点至繁时(【考】时)驿安下行衙。山行者八人摠与五百文钱了。依两日送来也。军兵士四十人还了。酉时知县来坐。今年四月来县。明年游台必可谒者。三时行法了。经一二。丑时梦从真容院还出时。路盘缠。真容院廿石。大石卅石。以马出立由(云云)。昨日梦三万菩萨送给由(云云)。今日行六十里。
四日(戊寅)天晴。卯时马十疋来。即出驿通三十里。于店家吃茶菓。依家主谨厚与菓酒钱了。过廿五里申一点至代州驿。县兵士三十五人还了。州兵士二十人出替。大卿送大斋并酒。官人等多来慰问。入夜大卿送酒一瓶。菓子五种。三时行法了。经三四了。繁畤县十一月二十七八九。十二月一二三。并六日食钱请来。予虽制止使臣请来也。在山吃寺斋。出寺至军驿有寺食。只可请一日料而请六日。不便也。
五日(乙卯)天晴。卯时从府彼送粥。辰一点与使臣通事共參府谒大卿。以通事互(【考】互诸本作乐)通言。最好人也。点茶二度。汤药一度。即还驿有斋酒。路食別被送。馂馅五十只。砂馅五十只。糖油饼五百个。素油饼五十个。散子五个。使与二佰文钱了。次被送路食酒大瓶二口。通事一瓶。使与二佰文了。诸事沙汰使与钱二贯文了。从州前马铺十疋来。巳一点乘马。还至龙泉马铺。官人二人各用马(云云)。直乍骑过了。过四十五里申时至崞县驿。州兵士廿人返了。马铺担担依极疲与馂馅廿二个了。十一人各二与了。马铺一人依使臣绢樻(【考】樻恐柜字)破损被责泣泪。与钱一百文了。使惊返。头中免还了。入夜知县少府监酒三人共来坐。数尅以通事谈话还了。二时行法。经第五。
六日(庚辰)天晴。卯时出驿。州马五疋。驿马五疋用之。过二十里至买村马铺。州马五疋还了。驿等马铺并十疋用之。过十五里至平化泉马铺五疋相替。驿五疋返了。过廿里申一点至忻口金山驿。二时行法。经第六。崞县兵士二十人返了。忻口寨兵士二十出替。
七日(辛巳)天晴。卯一点出马十疋即出行。过廿五里至泡池马铺。十疋乘替。过廿里至忻州驿。子三点留宿。使臣一纸将来。其状云。
五台山真容院讲大花严(【考】严原本作教)经传戒赐紫省盛状。
五台圣境镇还躯。想得他方佛国无。一炷。(【考】炷原本作注今从云本)名香松月下。生生世世礼文殊。 偶成一颂呈上又颂曰。菩萨出世间。普救众生苦。无量无数劫。而起大悲心。使臣取书。追还不入内。不奉谒遗恨最深。忻口兵士返了。州兵士二十人出替。忻州建国寺主绍(【考】绍诸本作超)立来拜。州少卿送糖饼八十枚。酒大瓶。通事一瓶。二时行法了。经七八。今日四十三里。
八日(壬午)天晴。卯一点马十疋来。过十八里至新兴马铺十疋出替。过十二里至石岭关。兵士二十人出替。关司来谒。(【考】原本作谓今从云本)十疋出替。过二十里至大孟马铺。十疋乘替。过十五里至百井驿。依巡捡使宿至寺宿。名嵓南寺。造补陀落山。海中异类众生供养观音。东壁画帝释修罗战。二时法(【考】法上诸本有行字)了。经第一。关兵士二十人还了。百井兵士二十出替。
九日(癸未)天晴。寅时出马十疋。即乘向南行。过十五里至地塔马铺。马十疋乘替。过十五里至杨曲马铺。兵士并担人合三十人与油饼酒了。马铺兵士三人与了。马十疋替乘。过十五里至大原府平晋驿宿。未二点止了。龙图送菓饭种种食酒大九瓶。而通事一瓶。小师等一瓶留下。七瓶返纳了。食次有酒。珍菓十种许。中两三种各留已了。二时行法。经第二。
十日(甲申)天晴。卯时龙图送粥。巳时迎马十疋。笠三盖兵士二十人送之。即參入储甚玅斋。不可记尽。过前日斋。还间二人担入笼(【考】笼即鸟笼)于马前后放之。各百许。即将向驿。各二百文钱与了。未时酒十五瓶送之。予四老小师二人通事各二。五小师各一瓶如前。每瓶一斗。即通事二瓶留下。十三瓶返上已了。依思罪报也。申时送粥使臣依卖买切逗留。二时行法了。经第三。
十一日(乙酉)天晴。卯时送粥。殿直切逗留。依之沸汤。巳时送斋有酒一瓶。醋一瓶。申时马铺马十疋来。即出驿间被送斋。不吃出了。过二十里酉时至新店马铺宿。二时行法。经第四。大原府被送路食糖饼五十枚。馂馅五十。心饼五十。
十二日(丙戌)天晴。卯时马铺马十疋来。即出行。过十五里至东桥马铺。马十疋替。过十五里至三女马铺。马十疋替。过廿里至徐沟领内徐沟驿。未时止宿了。钱请来。丑时梦入文殊现身说法处见宫殿(云云)。额名如此。二时行法了。经第五。
十三日(丁亥)天晴。卯一点出驿乘马十疋行。过十五里至怀远马铺。十疋替过二十里至白桂(【考】上文十一月十八日条作珪)马铺。马十疋替。过十五里至团佰店马铺。十疋替过十五里至团佰(【考】店以下十三字诸本缺今据原本补之)镇团佰(【考】佰上文十一月十八日条作栢) 驿宿。今日行六十五里。二时行法了。经第六内。钱一贯五百文请来。
十四日(戊子)天晴。卯时马十疋来。即出驿过十五里至盘陀马铺。十疋替越石覆山。过十五里至来迎马铺。十疋替越斗底岭。过二十里至南关驿宿。今日过五十里。驿壁诗。
阙将家宿此。 熙宁辛亥八月二日还。(【考】阙恐文字阙损之意)
驿钱持来。二时行法了。经七八一二了。
十五日(己丑)天晴。寅三点马十疋来。即出南关驿。过十二里至新马铺。十疋乘替。过十五里至良候马铺。十疋乘替。过十八里西阳驿。十疋乘替。至交口马铺。十疋乘替。过十七里至故亦(【考】亦上文十一月十六日条作驿)马铺。十疋乘替。过十八里至星轺驿。申一点止宿。威胜军兵士二十人出替。大原兵士二十人与钱一贯返遣已了。今日九十里。两驿各卅(【考】诸本作卅)五里也。二时行法。经三四了。
十六日(庚寅)天晴。卯时马十疋来。即出驿过二十五里至窑子马铺。十疋替乘。过二十里至褫亭驿。即至马铺十疋替。过五里至紫嵓寺。山土色如紫故名也。即不入寺。过十五里至九龙马铺止宿。未三点留了。今日行六十五里二时行法。经五。
十七日(辛亥)天晴。寅二点马十疋乘。出九龙马铺。过二十里至孝义马铺。十疋乘替。过十五里至寺底驿。十疋乘替。过二十里至呈寺马铺。十疋乘替。过二十五里至潞州崇贤驿。未至州门一里。都督送迎人笠持等六人驿州刺史来宿。因之前亭宿。申时參府使臣通事共參。点茶之后数克谈话。又以好茶点茶。次点汤。自药也。召出马前。都督执手骑马。虽固辞不许。即乘了。以大斋送驿。酒三瓶送之。种种珍菓不可记尽。威胜军兵士二十人与钱六百文。与菓子等还邑。潞州兵士二十人出替了。三时行法。经六。
十八日(壬辰)天晴。辰一点出崇贤驿。过十八里至郝店马铺。十疋马替。过十八里至韩店马铺。十疋替过廿里至上党驿。未一点止宿。今日五十六里。三时行法。经第七。
十九日(癸巳)天晴。卯一点出驿。马十疋替。过十五里至换马马铺。十疋替过十七里至长寿马铺。十疋马替。过十五里至高平驿。途中人人置茶垸。马乘。样样器等了。今日四十五里。三时行法了。经第八。从县送羊叠十枚。
廿日(甲午)天晴。丑一点马十疋来。出驿过十五里至高村马铺。马十疋替。过二十里至巴公马铺。十疋替过十二里(【考】里下恐脱至字)王太马铺。十疋替过十八里至高都驿。巳时止宿。依使臣请乞也。泽州南门外也。从州送羊叠十枚。紫绢半(【考】半云本作羊)叠七枚。从州内过行至驿。(【考】译诸本缺)州兵士二十人出替。潞州兵士与酒二瓶还了。从州送大斋。僧八人使臣通事。今日行六十五里。三时行法。经第一。
廿一日(乙未)天晴。丑一点马十疋来。出高都驿过十二里。至北小箕马铺。十疋马替。过十里至南小箕马铺。十疋马替。卯一点出马铺过十二里至天井关马铺。十疋马替。过十二里至星轺驿。从▆车马铺十疋马替。过十二里至夹泉马铺。十疋马替。过十五里至长平马铺。十疋马替。过十五里至万善马铺。南有万善驿。十疋马替。过二十里至怀州覃怀驿但驿但驿(【考】二字恐衍)牓铭北至星轺驿七十里。又星轺驿铭云。南至覃怀驿七十里。北至高都驿四十五里。今日一百五十里。怀州兵士二十人出替。泽州兵士返了。三时行法了经二三。
廿二日(丙申)天晴。卯三点马十疋来。出驿过十七里至十八里马铺。十疋乘替。过十八里至五里马马铺十疋乘替。过十五里至梧桐马铺。十疋乘替。过二十里至孟州河阳驿宿。此驿东堂子时留了。驿庄严甚妙。堂堂皆悬幕张帐。今日七十里。三时行法了。经第四。
廿三日(丁酉)天晴。卯三点出北门马铺马十疋。即出驿渡黄河浮桥。雨。过十五里(【考】里下恐脱至字)望仙坡马铺。十疋出替。过十二里至牙庄马铺。十疋出替。过十二里至油店马铺。十疋出替。过十二里至孝义马铺。是中路也。非先路。十疋出替。过二十里至洛滨驿。未时止宿了。今日七十一里。二时行法。经第五。參向并还向。大河小川。皆冻厚。人马行氷上。立春以后大河氷解。大流最希有也。孝义马铺东有孝义驿。但无券处也。而为寄宿处(云云)。又河阳南驿广大也。见过了。州第三司。不知何州死去了。妻子眷属以死人入庄严棺持入驿。悲呼之声满驿最为悲了。已经十四日从远来云云。于京可葬(云云)。
廿四日(戊戌)天晴。卯一点马十疋来。出驿过十八里至任村马铺。十疋乘替。过十二里至郭村马铺。十疋替过十五里至泛水马铺。十疋替过十五里至孟店马铺。十疋改替。过十二里至荥阳驿。十疋改替。过十二里至永青马铺。十疋替过十里至廿里店马铺。十疋替过十五里至须水马铺。十疋替过十三里至候家庄(【考】庄或店字)马铺。十疋替过十五里戌一点至郑州奉宁驿依奉官先宿宿店家。今日行百三十七里。三时行法了。经第六。
廿五日(己亥)天晴。卯时移奉宁驿。店家与钱二百八十文了。三十人之内十人各八文。兵士二十人各五文定(云云)。依使臣请乞𫏐逗留。以百二十文买柴。沐浴。申一点马十疋来。即出驿。郑州兵士二十人出替。过十五里至道士店马铺。十疋换马。过十二里至国田马铺。酉一点止宿了。有便宜宿所之。道士店无宿。白沙马铺先宿。又好也。今日行二十七里。三时行法了。经第七。
廿六日(庚子)天晴。寅一点出国田马铺马十疋乘过十五里至白沙马铺。换马十疋。渡金池河。行堤边过十二里至义井马铺。换马十疋。过十二里至中牟县马铺。过三里至(【考】至下恐有脱文)换马两疋。本马八疋。过十里至十里点马铺。换马十疋。过十二里醋沟马铺换马十疋。过十二里至八角马铺。换马十疋。过十二里至。新点马铺。换马十疋。过十二里至顺天门马铺。十疋换马。即入门看。门官人暂止担物。以通事触子细。即过五里至传法院。使臣送著归家。马铺十人与五十文。持钱重四人与八文了。诸僧来集。随喜感叹。五台山行者李温仁出来。从他道先来。酉一点入宿房了。戌时从三藏房被送酒大一瓶。珍菓三种。(小甘子。石榴大梨。)三时行法。经八。
廿七日(辛巳)雪下。參台沿路廿八日全天晴无雨雪。著真容院了。廿九日大雪下。今月一日天晴。參入大平兴国寺巡礼院々一二日天晴。出真容院登华严岭间有小雪。即天晴。至廿六日无雪。今日雪下。明知 文殊井加护。院内诸僧皆以威悦。依两月无雪 公家致恠。勅传法院被祈雪下。即廿四日大雪下五寸许(云云)。而途中无雪下。弥以闻喜。辰时參天吉祥三藏房拜观从中印度摩竭提国到来经廿二年(云云)。见其容貌最可云奇特。同见中天竺僧二人。五天竺西北大天(【考】大天恐丈夫误。世亲传所谓富留沙富罗此翻丈夫国。今 Peghwar(PuruṣaPura)是也。)国僧二人。中天两人从陆地西藩来。今年二月到著当院。月内 朝见赐紫衣。五月參五台山。五月还著院。天吉祥三藏同參台人也。大天国二人从南海来著广州。今日著当院皆吃茶药还房。次入新来中天二人房吃茶药。午时从大天国僧房有请即行向吃茶并汤药。皆知唐语。今日院内上下皆来集劳问。未时新来中天来坐。令吃茶了。次大天国一人来坐。令吃茶了。官人来房装束。张帐引幕。未时司家三人来令见还著由。院 奏状虽乞钱。先日六贯六疋与了。因之虽有廿余贯称无由不与之。大贪欲官人也。先例參台僧还著时必有恩由称之。而问三藏后可与也。通事与钱三贯了。今朝郑州兵士二十人各与十五文。长一人与三十文了。戌时三藏送暑预八坏。三时行法了。经第一。
廿八日(壬辰)天晴。巳时通事陈咏斋。以 公家给钱五贯并私钱一贯合六贯献三藏令修斋。讲堂南面少卿并梵才三藏。左方一座。天吉祥三藏。次文惠。々々次慈济。々々次檀越陈咏。右方一座。小僧。次中天赐紫二人。次大天国二人。有(【考】有或右字)方面座。日本僧七人。寺余僧来堂礼堂。钱各引百文。从早旦奉祈 皇帝皇后。打钹诵赞。次蚤打鼓。至斋期回诸堂烧香供养。斋了天吉祥三藏召请予与新来中天二人。通事共吃茶。次见月灯三昧经梵夹。无量寿经梵夹。弥勒授化经梵夹。字甚玅也。贝叶长一尺六寸广三寸。各入金莒两重里锦绫。令见日本庆耀供奉梵字。三人梵僧感叹无极。次见白伞盖真言纸梵本。次见校勘印本后序写取了如右。
新雕补阙楞严经白伞盖真言后序
壬辰岁冬。余权知苏州。有西天中印土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三藏智吉祥。天吉祥二僧。经由见访。虽言语不同。而传译颇晓。问其所能。旦日诵神呪结印。各三千六百道。粉坛一百八座。解经论一十七部 余因出楞严经白伞盖真言示之。乃曰。是经神呪颇多阙失。(【考】失诸本作矣)今有梵本质而可知。余对曰。是经之译久矣。何历代未能补之。彼上人曰。唐译楞严经主般剌密译(【考】译恐谛字)者而(【考】而恐西字)印土人也。译语者又乌长国人。去中印土西北二万五千里。非中印土人故不能尽通中天语言。又译经三藏不空者龟兹国人也。尝游中印土。亦不能尽通中天语言。至今二本差称(【考】称诸本作殊。今据原本。)多所漏略。如智吉祥等即中印土人。本刹帝利之种族。净饭王之宗裔也。自离中天在路一十六年。凡经十国。余因请梵本校勘唐经白伞盖真言。般剌密谛本止有四百二十七句许。少二百七十四句。头少梵音启请并三归依。又不空译本止有四百八十一句。亦少二百十句。二本俱少十方佛海相。日月相。十吉祥。六大神通等。或句读颠倒不次。今以中印土梵本。离折详正。排次补阙。共计七百一句。仍请梵书竝刊华字。募工雕印。庶广流传。时 大宋皇祐五年四月三日。杭州公署序。
渭州金山龙游寺僧 克志 校勘 定州开元僧 崇惠 校勘 代州五台山真容院赐紫华藏大师承迁 都校勘 杭州前管内僧正赐紫崇因大师可中 都校勘 西天中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沙门天吉祥同补阙 钱唐 鲍璘书(【考】唐字原本有疑) 雕华字 胡遂 雕梵字 颜悦(【考】悦字原本有疑诸本作坈恐 悦字。下文扬文公谈苑中甚悦之悦颇似之。)
大天国三藏来座。以照大师取纸(【考】疑诸本缺)梵经两卷来令见予。东印度梵字全不似中天。不知何经。件三藏依不知唐语也。同令见耀公梵字。见感无限。未时司家三人与钱一贯了。依三藏命也。客省官人来乞朝见 奏状依三藏制止不与返了。今日斋大卿不坐。依召參内。依御生日大卿一人对御斋(云云)。见天吉祥于五台见文殊本身圆光身光五重金钟。五色光。七重花树。罗汉七人等像画摠十二相也。感泪难禁。今日三度行向天吉祥三藏房既了。申时文惠大师来借广清凉传三卷古传二卷了。申时三藏梵才大师来座。早作表可进奏状由示之。今日如意供。三时不动两界合行。一时法华法。一时经第二卷。游台往还。以日本冷泉院前内亲王给五条袈裟著用。每日奉祈后世往生极乐。以治部卿上给头巾著用奉祈二世。
廿九日(癸卯)天晴。于梵才三藏房见奝然法桥并寂照大师来唐日记。即借取书取扬文公谈苑如右。
公言。(【考】言诸本作书今据原本)雍熙初。日本僧奝然来朝。献其国(【考】国诸本缺)职员令。年代记。奝然依录自云。姓藤原氏为真连国五品官也。奝然善笔札。而不通华言。有所问尽(【考】尽云阁两本云疑书字)以对之。国有五经及释氏经教。竝得于中国。有白居易集七十卷。地管州六十八。土旷而人少。率长寿。多百余岁。国王一姓相传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予在史扃阅所降禁书。有日本年代纪一卷及奝然表启一卷。因(【考】因诸本作日)得修其国史传其详。奝然后(【考】后诸本缺)归国。附商人船。奉所贡方物为谢。案日本倭之別种也。以(【考】以诸本作八盖因原本作い字也)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或言。恶(【考】恶诸本缺)倭之名不雅改之。盖通中国文字故唐长安中遣大臣真人来贡。皆读经史。善属文。后亦累有使至。多求文籍释典以归。开元中有朝衡者。隷(【考】隷或隶字。诸本空字。今存原本字形)太学应举。仕至补阙。求归国。授捡校秘书监放还。王维及当时名辈皆有诗序送別。后不果去。历官至右常侍安南都督。吴越钱氏多因海舶通信。天台智者教五百余卷。有录而多阙。贾人言日本有之。钱俶置(【考】置或遣字)书于其国王奉黄金五百两。求写其本。尽得之。沈(【考】沈云本云疑讫)今天台教大布江左。(右十【考】注右十恐谈苑丁数)景德三年予知银台通进司。有日本僧入贡。遂(【考】遂字难解或还字)合门之僧不通华言。善书札命以牍对。云住天台延历寺寺僧三千人。身名寂照号圆通大师。国王年二十五。大臣十六七人。郡寮百许人。每岁春秋二时集贡士。所试或赋或诗。及第者常三四十人。国中专奉神道。多祠庙。(【考】祠庙诸本倒置)伊州有大神。或托三五岁童子。降言祸福事。山州。(【考】州诸本缺)有贺茂明神。亦然。书有史记。汉书。文选。五经论语。孝经。尔雅。醉乡日月。御览。玉篇。蒋鲂歌。老列子。神仙传。朝野佥载。白集六帖。初学记。本国有国史。秘府畧。日本记。文观(【考】无)词林。混元录等书。释氏论及疏钞(【考】钞诸本作论)传集之类多有。不可悉数。(【考】数诸本作教)寂照领徒七人皆不通华言。国中多有王右军书。寂照颇得其笔法。上召见赐紫衣束帛。其徒皆赐以紫衣。复馆(【考】复馆诸本倒置)于上寺。寂照愿游天台山。诏令县道续食三司使丁谓见寂照甚悦之。谓始(【考】始宜作姑)苏人。为言其山水可(【考】原本初作奇而削其上部)见。寂照心爱。因留止吴门寺其徒不愿住者。遣数人归本国。以黑金水瓶寄谓。并诗曰。提携三五载。日用不曾离。晓井斟残月。春炉释夜澌。鄱(【考】鄱原本似鄱。云本亦改郡他本作都)银难免侈。莱石自成亏。此器坚还实。寄君应可知。谓分月俸给之。寂照渐通此方言。持戒律精至通内外学。三吴道俗以归向。寂照东游。予遗以印本圆觉经。并诗送之。后寄书举予诗中两句云。身随客槎远。心学海鸥亲。不可忘也。圆觉固目不暂舍云。后南海商人船自其国还。得国王弟与寂照书称野人若愚。(【考】云本头注云若愚即具平辄王乃村上帝第七之王子。冷泉圆融帝之介弟也)书末云。差乎绝域殊方。云涛万里。昔日芝兰之志。如今胡越之身。非归云不报心怀。非便风不传音问。人生之限(【考】限宜作恨)何以过之(云云)。 后题宽弘四年九月。
又左大臣藤原道长书略云。商客至通书。谁谓宋远。用慰驰结。先巡礼天台更攀五台之游。既果本愿。甚悦。怀土之心。如何再会。胡马独向北风。上人莫忘东日。后题宽弘五年七月。
又治部(【考】部原本缺今从诸本)卿源从英书略云。所咨唐历以后史籍。及他内外经书。未来本国者。因寄便风为望。商人重利。唯载轻货而来。上国之风。绝而无闻。学者之恨在此一事。末云。分手之后。相见无期。生为异乡之身。死会一佛之土。书中报寂照俗家及坟墓事甚详悉。 后题宽弘五年九月。凡三书皆二王之迹。而野人若愚章草特玅。中土能书者亦鲜及。纸墨尤精。(【考】精原本缺。今从诸本)左大臣乃国之上相。治部九卿之列。(右十一〔【考】右十一恐丁数〕)扬文公谈苑第八文。中天新来二人来(【考】来原本作末。今从诸本)坐。点茶了。次大天国二人来坐。点茶了。客省官人来。依先约与绢二疋了。三司券付了。亦可传三司由了。如意供。三时法华法。二时经三四。不动一时了。
卅日(甲辰)天晴。卯时以通事參五台山庆悦表奉御药许了。午时通事还来云。待从 内被出迟来。但表被纳了。以文惠大师合作表(【考】合恐令字)以定照笔受令书也。日本国延历寺阿阇梨大云寺主传灯大法师位赐紫沙门(臣)成寻等
右臣等先蒙 圣恩。特差天使。并递马驿券送彼五台。瞻礼圣相。已于今月二十六日却回传法院讫。以臣异国凡四十三。(【考】此句恐有误脱)𮋃诚愿欵。今获圆成。庆悦于心。仰荷睿睠。臣等无任瞻 天威圣激切欢抃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谨奏 年月日 具位状表
未时使臣殿直来。虽乞券昨日预客省了申(【考】申恐由字)示了。昨日买法华法坛板八枚八百文。方木五本(【考】本原本蠧蚀残昼似枝。今从诸本)二百五十文。今日造了。又与百文了。戌时堂庄严了。三藏(【考】藏诸本作苑今据原本)切请。參向吃酒。珍菓十二种。菓五种。汁五度。饭□丁宁也。三时行法了。经第十。
【奥书】
承安元年八月五日(癸未)依仰终笔功矣
承久二年沽洗十三日一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