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台五台山记第六
正月一日(乙巳)天晴。从卯一点通事诸僧參大卿。少卿。梵才三藏。广梵大师。崇梵大师。新来中天文惠大师。大天(【考】大天恐丈夫世亲传所谓富留沙富罗(今 Peshwar)是也)国二人典座房皆有茶汤。慈济大师。广智大师。定照笔受退出先毕。仍不谒还毕。诸大师来座点茶。未时广梵大师与上官一人。中天二人共来。点茶汤。看法华坛庄严。感欢无极。申时梵才三藏来坐。看坛场。惟观买来新历二卷。天下郡谱五姓括一部。蜀程图一帖。茶器十口。六时行法。经六。
二日(丙午)天晴。梵学大师真梵与照大师共来。看法华坛。景德寺住僧右街僧录澄鉴大师法莹小师也。新来中天二人御笔更名惠远。惠寂。大天国二人名吉祥子。众护。客省取受孙宣惑(【考】惑阁本作感。下文作或疑攻字)来乞门(【考】门云本改问)见奏。依有 圣旨来催者。注付草真名与毕。惟观等买来历一卷传灯语要三卷。扬文公谈苑三帖。百官图二帖。太上老君枕中经一帖。七时行法。经七八一。
三日(丁未)天晴。斋时三藏送菜四种。于时苏州雍熙寺赐紫僧戒月与照大师来。点茶汤了。他寺僧七人又来。皆看法华坛随喜感叹。惟观买来历一帖。京州图一帖。七时行法毕。经二三。
四日(戊申)天晴。从广梵大师天(【考】天原本作大恐非。今从诸本)吉祥许有请。七人皆參向。点茶二度。汤一度。话云。王舍城为外道婆罗门家。今无王舍城。登灵鹫山一日(云云)。屋舍敷板如日本国。坐为礼。二同赐紫僧二人来看法华坛。不知何寺僧。广梵大师见八字文殊曼陀罗。梵字不动尊。天台大师影等。感欢々々。申时大天国一人来。令见大天国袈裟两重黄色。七条无堵。七时行法毕。经四五六。
五日(己酉)天晴。五台行者温仁寺(【考】寺其本云疑等)与五百钱。返了。菩萨名直也。人人与钱摠一千文了。殿直刘泽来与绢一疋毕了。參三藏房有茶饮。见大天国漉水囊宛如塔铃形。入水小口水不落下。最奇怪也。五台行者温仁诸僧各与百文毕。七时行法毕。七八。
六日(庚戌)天晴。斋时典座可道持来平茸煎摠大器一坏。分诸僧共吃。通事持本草括要一帖。注千字文一帖。与通事养生要集一卷。颇知医道故。戌时照大师房吃药酒。七时行法毕。经一二。
七日(辛亥)天晴。他诸寺高僧八人来拜。答拜毕。天吉祥三藏共来。取遣茶令吃毕。戌尅以菓子十二种。酒请照大师令吃已毕。次请大天国二人。可道典座令吃菓酒毕。七时行法了。经三。
八日(壬子)天晴。他寺高僧三人来拜。行法之间不起拜。次景德寺僧一人出文字来拜。令吃茶汤毕。名行兴。慈氏大圣院主者。客省官人以取受孙宣或(【考】或上文作惑。云本改感疑戒字)为首三人绢贰拾疋持来。圆(【考】圆云本改因或可)赐绢𠡠给者。即乞请文。从取受书与案文写与本使毕。案文云。大日本国延历寺阿阇梨大云寺主传灯大法师位赐紫今交领得客省有押到回赐绢贰拾疋者。
右件前项绢竝依数交领讫。谨具状申闻。谨状。 熙宁六年正月七日 大日本国延历寺阿阇梨传灯大法师赐紫(某)
昨日事依忘却追今日记之。即三人与一贯五百文毕。次司家三人来乞钱。答此度无文字沙汰。仍不可与由示毕。是依三藏命也。申时备菓子十二种请中天竺新来赐紫惠远。寂二人令吃茶药汤已毕。七时行法了。经四五。
九日(癸丑)天晴。斋时可道典座送菜二种。巳时相国寺译经正梵学(【考】学云本傍注云字)宗梵大师惠海来吃茶汤毕。大天国吉祥子同吃毕。他寺赐紫大师等八人来拜。看法华坛礼拜毕。七时行法了。经六。
十日(甲寅)雨下。他寺僧十五人来拜。照大师自手持茶来令吃毕。于文惠大师房与梵才三藏共吃茶。次于梵才三藏房茶药奉借。百光房律师作忏法略私记一卷。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官符一卷。申时客省官人二人持来状云。正月十一日驾出。阇梨并通事等赴内门前祇候迎驾居。(【考】居上云本补起字)请来日五更早来。于内门前山楼后(【考】后诸本作从)西廊上祇候。请书知。即依使请书与返报 勅宣感谢。成寻等八人并通事来日五更早參内门西廊上祇候迎驾起居。与使二人钱各二百文毕。令吃茶药毕。以行者令借马九疋。马主来且取三百文毕。残六百文来日可取者。以 宣旨文令览三藏。感感。大天国吉祥子取 宣旨文令见梵义大师持还毕。酉时通事陈咏见 朝见处来。七时行法了。经七。
十一日(乙卯)雨下。依客省官人来候。九人乘马參南门前廊。有安下处而依雨 驾出延引者。乍骑马还毕。午时天晴。马九疋(主)与九百文毕。未时客省官人一人来。十三日可有驾出者。与二百文毕。梵才三藏借看观心注法华经四卷。大忏法一卷。忏法注抄一卷。文惠大师借忏法略私记一卷。金刚顶苏悉地疏(【考】疏上文作经)官府一卷。七时行法了。经八。
十二日(丙辰)天晴。客省官人来。与文字云。客省奏以得圣旨令阇梨等于兴国寺南门前迎驾起居。惟熙上者。巳时登讲堂上阶见花严海会观音像。善才(【考】财)童子向菩萨立。见四方京内如掌。见大宋正教序如右。
大宋新译圣教序
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道群迷。阐扬宗性。广博宏辩。英彦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说。庸愚岂可度其源。义理幽玄。真空莫测。苞括万象。解音(【考】解音二字宜作譬字。佛祖通载十八參照。)喻无垠。综法网之纪纲。演无际之正教。拔四生于(【考】于通载作之)苦海。译三藏之秘言。天地变化乎阴阳。日月盈亏乎寒暑。大则说诸善恶。细则比于恒(【考】恒通载作河)沙。含识万端弗可尽述。若窥像法。如影随形。离六情长存。历千劫而可久。须弥纳藏于芥子。如(【考】如下通载有来字)坦荡于无边。达磨西来。法传(【考】二字通载倒置)东土。宣扬妙理。顺从指归。彼岸菩提。爱河生灭。用行于五浊恶趣。拯溺于三业途中。经垂世以难穷。道无私而永泰。雪山贝叶若银台之耀目。岁月烟萝。起(【考】起阁本作记)香界之自远。巍巍罕测。杳杳难名。所以道资十圣。德被三贤。至道起(【考】起通载作启)于乾元。众妙生乎大易。摠繁形类。窍鉴昏明。绝彼是非。开兹蒙昧。有西域法师天息灾等。常持四忍。早悟三乘。翻贝叶之真诠。续人天之圣教。芳猷重启。运偶昌时。润五声于文章。畅四始于风律。堂堂容止。穆々耀(【考】耀通载作辉)花。旷劫而民垫。重明玄门。昭显轨范。而弥(【考】弥通载作宏)光妙法。净界腾音。利益有情。俱登觉岸。无成(【考】成通载作所)障碍。救诸疲羸。冥昧慈悲。浩汗(【考】浩汗通载作汗漫)物表。柔伏食俍(【考】食俍通载作贪狼恐可)启涤(【考】涤通载作迪)昏愚。演小乘(【考】乘下通载有则字)声闻合其仪。论大乘(【考】乘下通载有则字)正觉立其性。含(【考】含下通载有灵字)悟而蒙福。藏教释(【考】释通载作缺)而重兴。幻(【考】幻下通载有化字)迷途。火宅深喻。虽设其数。(【考】数通载作教)不知者多。善念生而无(【考】无通载作福)量潜臻。恶业兴而随(【考】随通载作胜)缘皆堕。调御四众。积行十方。澍花雨于金轮。护恒沙于玉阙。有顶之风不可坏。无际之水弗(【考】弗通载作不)能漂。澄寂湛然。圆明清净(【考】净通载作洁)之智惠。性空无染。妄想(【考】妄想通载作实想)解脱之因缘。可以离烦恼于心田。可以得清凉于宇宙。朕慙非博学。释典微闲。岂堪序文以示来者。如縻萤爝火。不足比之于晈日。将微蠡量海。未能穷尽于深渊者哉。
大中祥符八年八月 日翰林待 诏朝奉大夫守少 卿同轻车都尉臣白宪奉 勅书 (【考】诸藏无此后题。本文亦有少差。) 入内内侍有(【考】有恐省字)内侍殿头勾当印经院编修所 监译经臣[大/子]知和(【考】[大/子]或李字) 西天译经三藏臣 天息灾 等谢表 臣天息灾等言今月廿(【考】廿诸本作十)四日西头供奉官街绍 钦 传圣旨。赐臣等 御制新译经三藏圣教序者。 睿旨宏深。 皇谟炳蔚。辟 津梁于觉路。昭 辰象于□(【考】□恐玄字。原本脱字)门。缁素之钥。归依罔极。伏惟。 应(【考】应或膺)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陛下 清净神禹。叶(【考】叶诸本作业)迈炎唐。 步斗极以申成。握河图而阐化。(【考】阐原本作阙。今从诸本) 削平多叠。绍恢震旦之区。 洪济黎元。同登妙喜之国。犹复熙徽净众。广辟仁祠。 覃海藏之真诠。译鸡山之秘语。臣等介居绝域。夙尚 真枢。候律占云。识 中华之有圣。聚沙刻杖。知妙道之在人。聿奉贝多。远 踰葱极。精诚恳至。惠力潜符(【考】符诸本作待)冐弱水之险难。遂 藳街之 朝谒。遽叨 震春。(【考】震云本云当作窍。阁本作宸。春云阁两本改誉)获演契经。翻善逝之微辞。 续摩腾之旧典。勉遵 佛记。粗畅宗源。 心淤(【考】淤阁本作游恐可)二谛濬發 惟几之思。(【考】惟原本似推字今据诸本或唯几欤。思下恐脱四字句。案身俗四恩之类。恐依恩思相似而误写)财成 有焕之言。上著蜜因。旁昭 懿律。洒 中宸之输。舒布 王猷。导迦陵之音。遍满法界。是以幖题玉簿。冠映金 园。超胜会于永平。陋前闻于贞观。群生乡慕。如荫 于一云。末学瞻持。若蹈于十地。臣等素慙懵昧。幸偶 休明。叨 纶綍之奖称。盆苾刍之荣曜。钦承 覆护。愈励倾虔。臣等无任感 天荷 圣徼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 谢以 闻。 臣天息灾等诚惶诚恐顿首々々谨言(【考】言诸本作书) 雍熙三年十月 日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 卿明 教大师赐紫臣天息灾等上表(【考】息字原本缺) 御书院祇应臣逮有方锥门
十三日(丁巳)天晴。卯一点向兴国寺南大门。僧俗多以集立。辰一点谒炊使供奉谈话。同二点 驾出。前陈供奉官人骑马数千人来。或著紫衫。或著赤。或著善恶青衫。马庄鞍具甚妙也。不可记尽。次御马十疋置鞍牵来。皆以锦覆鞍。镫不具其体。秋以黄金白银琉璃作之。宛如锦覆带。次有腰舆以锦覆。次上卿近御舆骑马竝来。从行兵士官人不知其数。三重园御兴。各著锦衫。捧金银杖。年若中侍各捧金银梂杖令持共人。下马之处自取之。摠供奉人不知几万人。副御舆入大门。于中门前朝见既了。颇低头皆以敬屈了。兴国寺诸僧一里參向。御轝即前竝打饶钹先入寺。捧金银造莲花。各长五六尺。香炉烧香御舆张锦。顶无凤盖木皮。后阵人不委见数入门毕。即还传法院毕。不见皇帝烧香作法。午时还御。(云云)。未时从 内有御使赐茶菓。入银八角莒盛𨱎石盏(【考】盏或茗字。诸本作盏。盏杯也。)即令作三藏进表。案文云。
大日本国延历寺阿阇梨大云寺主传灯大法师位赐紫沙 门臣成寻 今月十三日蒙中使赐到上元节㭟菓。下项。成寻㭟 二斤菓子十揲。 小师七人各茶一斤菓子共三十五揲。 右伏蒙 圣恩赐到上件茶菓。臣等已私受讫不任矌天荷 圣荣耀徼切屏营之至。谨具状称谢以闻。 谨奏。 熙宁六年正月 日具位如前成寻等状表封上尽(【考】尽云本 改书)具位名状表谨封 与使臣钱三百文毕。三藏并典座可道驰东西沙汰表 事等。他僧无此茶菓。日本僧施面目耳。三藏许送菓 子廿五种。加新菓也。茶一斤。至㭟被返毕。小师五人 先遣明(【考】明下恐脱州字)申文令作三藏。令写照大师。付司家 毕。御药远去闻令付陈御药案文云。 大日本国延历寺阿阇梨大云寺主传灯大法师位赐紫成 寻右成寻今欲先遣小师赖缘快宗惟观心贤善久等 五人令陆路往明州寻商客船却归日本。切虑经过州 县关津不练行由別有阻滞。欲乞官中出给公凭许 今前去。仍乞公文牒明州市舶司。拣搭稳便舶船。遂(【考】遂 下文廿五日条作逐恐可也)一交付商客前往。其赖缘等五人乞且于明 州广惠教院安下等候便。次又有沙弥一名长明。今乞 圣节投坛受戒。亦乞剳付戒坛院许令受戒讫。使(【考】使下文作便) 令随后归日本国。未敢自专。伏乞监使御药大造据状 敷 奏施行。谨录状上。 牒件状如前。谨状。年月日具位名 牒。
戌时请大天国吉祥子并典座可道令吃茶菓酒毕。七时行法。终三。
十四日(戊午)天晴。备珍菓廿二种茶一壶。送少卿坊。次菓子五种茶一壶送梵义大师天吉祥房。次菓十种㭟壶送慈济大师房。国清寺行者二人来吃茶毕。慈济大师来坐。笔书云。恐今晚来日 宣内前看。(【考】看诸本作者。今据原本)今朝斋时三藏送平茸乳等羹大一坏。分与松本。诸僧行兴国寺。见物种々舞乐雅乐女舞童舞等如相国寺元三日见物(云云)。松本一人不行见。大略驾出(日本行奉名也)庄严令见万人。次烧香人出钱多々欤(云云)。七时行法毕。经四五。 今日 驾出五岳观。次天清寺。次相国寺。夜半还御(云云)。
十五日(己未)天晴。辰时慈济大师来坐。今日月望十五日。因之来拜者。次大天国吉祥子来语同前。次崇梵大师来同前。以通事为使。菓子十揲茶一壶送崇梵大师房。次送广梵大师房。次送道晃典座房。次送照大师房。数皆同前。六人僧行兴国寺。见 大皇大后皇太后皇后(【考】皇后二字原本及他本缺。今从阁本)三人行诣烧香。传语云。如驾出供奉人数。只女官骑马。上﨟戴覆面衣。下﨟显面。三后各五六十人以上。令持叶圆扇。如日本仪式。大皇大后者皇帝祖母。皇太后者 皇帝母后。皇后者皇帝夫人(云云)。以数百绢或人持之。或负驴马(云云)。圣秀一人为留守人不行见。七时法毕。经六。
十六日(庚申)天晴。斋时梵义大师送萝卜大一坏分诸僧毕。司家永和等二人来。各与一贯钱了。金山寺继藏(【考】继诸本作经)来拜。二月向西京。可礼三藏真身由告之。七时行法毕。经七八。 三藏来坐。行法之间不出会。
十七日(辛酉)天晴。斋时梵义大师送萝卜大一器。照大师好茶自持来令吃诸僧。次參向三藏房吃茶。大天国吉祥子来语。五天多以菩萨戒为受戒本。其作法闻之不似日本作法。出家人不用妇母。不用童子。深以禁之。人皆有道心。僧来施物。途中无施物人。或取耳黄金施。或脱衣施(云云)。七时法了。经一。
十八日(壬戌)天晴。放赖缘供奉三部印信中苏悉地印信令写译经笔受定照大师。两界五佛种子梵字十字令写译经三藏梵义大师天吉祥。以为中天竺人撰令书也。皆行向房房语之。从梵才三藏房有请。即行向吃茶。梵义大师斋时送饼淡八切八人䉼。萝卜两种各一坏。梵才三藏送平茸煎物一坏。以五台石铫子一口送与照大师毕。中天竺惠远和尚谈话次云。 皇帝赐全罗紫袈裟。单衫。裙。绫同三种。绢同三种者。依祈雨验被赐(云云)。大平兴国寺乐声始自十四日昼夜不断。小师等每日见物。种种术。猴乐舞不可见尽(云云)。相国寺。天清寺。启圣寺。皆以如此(云云)。大内门前又以不可思议(云云)。有 宣旨被免日本僧见物。处处皆行见门(【考】门阁本缺恐可也。)物。 后宫车千万。云楼上充满。殿上人等见之云。名上元节。正月例事也。又始自十三日夜京内灯如日本。十二月晦夜及十五夜三个夜也。诸州只十五日夜一夜云。七时行法。经二。
十九日(癸亥)天晴。少卿请日本八人令吃茶汤。次通事共行向大天国吉祥子房。问行程。答云。大天国。五天竺中西北方。经(【考】经原本似从。今从诸本)海从西海向南行三个月到著西印度。信渡国。下陆步行三个月致(【考】兹恐到字。诸本作数。) 来中印度(云云)。大天国王城四面皆一百里(云云)。梵义大师送萝卜一大坏。七时行法了。经三四。
廿日(甲子)天晴。斋后小师等行向相国寺浴堂。赖缘供奉一人留。以通事送薪。沐浴成寻一人既毕。照大师送酒一瓶。菓子。风药三丸。七时行法了。经五六。午时依別勅宣入内内待省供奉官依宣旨来问云。于五台山见何灵相。以通事答奏云。于中台上现五色光。又问云。见他相。答不见他相。又问云。光长短何。答一丈许。又问云。于途中往还州府志有无何。答云。皆以志丁宁。其中大原府龙图最以丁宁。储斋两度。共以穷美志与钱十贯。皮裘二领。潞州。折州。代州。皆有斋二度。途间菓子等多多也。他州虽储斋依无暇过了。又问云。可住当院何。答云。待花水赴台州天台山。十二处道场一一数十日修行秘法。欲求(【考】求诸本缺)圣应。其后明后年奏事由入京。又參五台山每台顶九旬修行佛道归京。是本意也。通事申云。參台二十八日之间。全以无雪下。廿八日參著毕。二十九日大雪。下山诸人感喜无极。是即菩萨奉迎也(云云)。还向之间二十六日无雪下。廿六日著当院。二十七日雪下。是又大喜也(云云)。供奉官感喜。大卿少卿三藏同座两度点茶。三藏申云。六七年常坐不卧。希有人也者。即还參了。依宣旨皇太后御经进内了。
廿一日(乙丑)天晴。衡庆院住持赐紫尼子惠送来日斋请。八人可迎者。依三藏命与使者行者百文钱毕。司家三人来。令见五人归乡沙弥受戒宣旨。御药李无举(【考】无上文作舜)被他行间。持勾当被申下也。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勾当御药院权勾当传法院陈遂礼者。与司家一钱了。前后司家与钱十贯了。绢六疋了。三藏来坐。剃头之间不谈话。七时行法了。经七。
廿二日(丙寅)天晴。辰一点借马九疋。八人通事向斋处。少卿并梵才三藏。梵义大师。西天惠远和尚。惠寂和尚。大天国吉祥子。众护。同道向斋。到著后大卿来会出向。赐紫尼并尼众来拜。衡庆院广大伽蓝也。施主尼年七十三老宿。有才人也。七左方一座大卿二座三藏。三座赐紫尼妙因大师法贵崇德院院主。每日说法讲法华经人也。年七十九。施主院主人惠师也。右方一座少卿。二座梵名大师。三座成寻。左方后座中天二人。大天国二人。斋行事赐紫僧。知事僧。右方后座日本七人。通事一人。斋尽珍膳。以尼众并俗为垣下。上﨟钱一贯。下﨟各实五百文。绫并绢手巾各二。袜各一足。大卿少卿成寻三人別有单衣一领。金绫腹带一。午时归了。九疋各与百文了。通事以钱买薰陆香充烧香料了。客省宣感(【考】戒)来。五人归乡可乞朝辞。几日朝辞者。二十七日可宜由议定毕。依先日约束与绢一疋了。參三藏房告此子细毕。七时行法了。经八一。
廿三日(丁卯)天晴。斋时三藏送茎立大一坏。七人小一坏。照大师送菜二坪。日本消息预惟观心贤。泗州大师影一铺一船头曾聚所与。送日本。五百罗汉像一铺。梵才三藏所与。同送日本。杭州能大师画此罗汉了。虚空应现五百罗汉已亡无多年(云云)。三藏被舍施。感泪难抑。百官图二帖。百姓名帖。杨文公谈苑三帖八卷。天州府京地里图一帖。传灯语要三帖。(宇治御经藏奉纳)法华音义一卷。(大云寺经藏奉纳)唐历一帖。老君枕中经一帖。注千字文一帖。以上进上日本左大臣殿。历一卷进上民部卿殿。寒山一帖历一卷进上治部卿殿。且预惟观了。永嘉集一卷。证道歌注一帖。泗州大师传二卷。广清凉传三帖。古清凉山传二卷。入唐日记八卷送石藏经藏。七时行法了。经四五。(【考】此条记事以廿三日始而以廿四日终。廿四日戊辰脱。廿三日经二三脱。)
廿五日(己巳)天晴。斋时小典座可道茎立大一坏持来。三藏行者十六罗汉像十六铺。释迦像一铺持来。与直钱十贯四百文。绢三疋了。摠合十四贯也。送石藏料耳。通事陈咏食料与绢一疋了。从当院仓借出五百罗汉模印。七人各一两本折取。三藏来。四人料与好纸十六枚了。成寻与人人好纸并打纸了。左街景德寺慈氏大圣院比丘雄戬来拜。天台山大慈寺普贤忏堂住僧也。日本国元灯和尚(【考】元灯见第一卷一五页)弟子也者。客省取受宣戒来。五人小师归日本明州牒并沿路州县驿券使文字三道(【考】道原本作通今从诸本)持来。皇帝广恩寔以不可思议。文字如右。
客省牒 传法院 准传法院牒。据日本国僧成寻状。今欲先遣小师赖缘。 快宗。观(【考】观上恐脱惟字)心贤。善久等五人令陆路徃明州寻商 客船却归日本。切虑经过州县关津不练行由。別有阻 滞欲乞官中出给公凭许令前去。仍乞公文牒明州市 船司。拣搭稳便舶船。逐一交付商客前徃。其赖缘等五 人乞息(【考】息上文作且)于明州广惠教院安下等候便次。又有沙 弥一名长命。令乞 圣节投坛受戒。亦乞剳付戒坛院 许令受戒讫。便令随【令赖缘等五人朝辞】【所准上传 法院牒客省】(【考】令赖缘以下十七字宜在下 二十七日令下而一令字衍)。后归日本国。僧成 寻等乞要于今月二十七日令(【考】令下宜加上文令赖缘等五人朝辞。所准上传法院牒 客省十七字而一令字衍)。未敢施行。取 圣旨。 熙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延和殿追呈奉(【考】追下文作进恐可也) 圣旨。赖缘等五人 传宣枢密院老三斑使臣臣一名 押伴前去。并给与递马驿券。余竝依所乞。 牒具如前。今奉 圣旨。令赖缘等五人于今月二十七日朝辞。其递马驿 券已具状申枢密院所有拣搭稳便舶船前去。及且于 广惠教院安下等候便次。亦牒明州竝讫。内沙弥长命 一名乞 圣节投坛受戒。速请移文于所乞戒坛院依 应上件指挥施事。须牒 传法院。候到更请照会。仍希公文回示(【考】示原本作手。诸本作向手。今 据下文改之。)谨牒。 熙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牒 权枢密副承京东上合门副使权同管勾客省四方馆公事 提点醴泉亲(【考】亲恐观字)公事张(押) 东上合门使管勾客省四方馆公事勾当御前志佐 军头引见司兼提举集视(【考】视或观字)公事兼提举中太一宫 狄(押) 唐人手迹准本省奏剳子在前(【考】此行恐注) 右具如前。今欲牒 两浙转运司并 明州候到请各一依前项。 圣旨指挥仍行移文字与沿路州县及指挥下本州市 舶司拣选堪好舶船交付稳便客人引伴赖缘等归 本国及指挥广惠教院且令赖缘等五人于本院安 下等候客人引伴归本国。并牒 传法院。请前详项。 圣旨指挥照会仍请行移文字与戒坛院候将来 圣节 令沙弥长命投坛受戒。希公文回示。并开合门者。取 处分。 熙宁六年正月 日駈使官梁(造名) 承受张 再(【考】再或并字)李(造名也) 且弥(造名) 捡勾拐官李(造名) 承受 行▆▆且(造名) (生名) (▆名) (▆名)
七时行法了。经六七。
廿六日(庚午)天晴。斋时梵义大师送菜二坏。诸(【考】诸下恐脱僧字)分(【考】分诸本作大)吃。崇梵大师。小师景福。请诸僧吃茶。次梵义大师请诸僧吃茶汤。次參三藏房点茶。令出见父子合集经梵本。且出来廿五卷未彻秘密名字三摩地分梵本。青焰明王仪轨梵本。房庄严宝王经梵本。皆中天竺具叶。最优美也。司家三人来乞钱。小师等出合一贯与了。奉官依 宣旨来。依通事出去以笔书云。奉 圣旨先归本国五人几日可赴明州。欲志送本国
主物色可附小师者。成寻笔答奏云。奉 圣旨。先归本国五人小师相议。来二十九日出去。但使臣未来。待使来告可定日志送本国 主物色且以感悦。即供奉入怀中还參。七时行法了。经八一。
廿七日(辛未)寅一点五人通事參内。天晴。斋时小典座送平茸煎物大一坏。午时五人归来。丙(【考】丙宜作雨。下文二月廿八日条有少雨下之语。而雨字似丙)少下五人皆赐紫衣。于御前著紫衣。于御前着紫步进庭中。申庆贺毕者面见作法如前。于廊下有斋。赐绢各十疋。院内大卿少卿三藏梵义等四人房房列參五人拜贺了。与钱五百文小师与了。绢五十疋持来。客省下部三人各与百文了。次客省上﨟以宣戒为首三人来。与绢一疋半了。司家三人来。与钱一贯了。房装束下部一人来乞。与二百文了。五人赐紫。院内诸僧感欢无极。是只被飨应大师故也者。院中老宿等多著黄衣。今小师五人著紫。是希有事也。申时客省宣戒来。与绢六疋半了。通事虽固辞与五疋了。典座二人各与一疋了。行者二人各与百文了。惟观与大天国行者褐也。三件新出家料。吉祥子所乞也者。与了。行者来拜。三藏来悦。引见杨文公谈苑。圆通大师(【考】奝然)从众赐皆以紫衣。依其例所赐欤。慈济大师来请。即行向房。有茶菓药。食备珍膳。有十饭。(【考】十或小字。饭或饮字。)三藏来请。有茶菓小饮。时行法了。经二三。
廿八日(壬申)天晴。借出院仓达磨六祖模折取。照大师志与原纸九张。(绢纸云云)。充三铺䉼折了。三藏以十五张充小师等五人折取了。七时行法了。经四八。
廿九日(癸酉)天晴。御药以別使送院牒文云。传法院准客省牒。准本院牒。日本国僧成寻状。今欲先遣小师赖缘。快宗。惟观。心贤。善久等五人令陆路徃明州寻商客船却归日本。切虑经过州县关津不练行由。別有阻滞。欲乞官中出给公凭许令前去。仍乞公文牒明州市船司拣搭稳便船船逐一交付商客前徃。其赖缘等五人乞且于明州广惠教院安下等候便次。又有沙弥一名长命今乞 圣节投坛受戒。亦乞剳付戒坛院许令受戒讫。便令随后归日本国。僧成寻等乞要于今月二十七日。令赖缘等五人朝辞所准上项本院牒客省未敢施行。取圣旨。 熙宁陆年正月贰拾伍日
延和殿进呈奉 圣旨。赖缘等五人传 宣枢密院差(【考】差 上文作者恐可)三班使臣壹名押伴前去。并给与递马驿券。余竝 依所乞牒今奉 圣旨。令赖缘等五人于今月贰拾柒日朝辞。其递马驿 券已具状。申枢密院所有拣搭稳便舶船前去。及且于 广惠教院安下等候便次。亦牒明州竝讫。内沙弥长命 壹名乞 圣节投坛受戒速请移文于所乞戒坛院依应上件指 挥施行牒请照会者。 右具如前。当院已剳戒坛院请依应 客省牒内 圣旨指挥施行去讫。今剳送 日本国僧成寻依此照会。 熙宁六年正月 日(在捺印) 戒坛院(【考】院右傍原本有止点)牒送客省了。 使臣来。令出见 宣旨文云。 准客省牒(乃至)朝辞。其递马驿。(皆如前状略之)伏乞依传宣指 挥。 右奉 圣旨。依已得指挥。仍差借职王宗彦。今剳付王宗 彦准此。 熙宁六年正月 日
少卿为五人赐紫悦来坐。点茶了。文惠大师来坐。古清凉山传二帖被返了。即送日本奉治部卿殿了。文惠大师志与释迦佛牙颂一铺。即送日本奉宇治殿。客省官人来。小师五人摠与五百文钱了。六祖影二张送日本。一张石藏。一张进宇治殿。向文惠大师房见写吾形像悬壁。即作颂云。
写取同文惠大师书別纸告云。土(【考】土诸本作大)僧视真已是梦中。梦更观身外(【考】外诸本作水)身了。七时行法了。经六七。
卅日(甲戌)天晴。斋时照大师自捧。或(【考】或诸本作戒)令行者汁一菜二种持(【考】种持诸本作经将)来。午时陈 御药来。依 宣旨通事陈咏別给每日令外二百文妻子食者。从二十七日至二月十日二贯八百文被下了。是依 圣旨被重和尚故也者。院内杂事支配后被归间。少卿三藏梵名。此在梵字。西天新来二人。大天二人。皆送至大平寺云。至房点茶汤了。大天二人名写取參内。一人名莾誐罗补坦。(【考】坦字有疑。诸本作坦或坻字 Pungalaputi*) 一人名生僧伽罗叱多(Jatissmigharaksita*)三藏来坐悦通事钱事。(【考】钱诸本作余)十三日上元节茶菓。文惠大师不在间未志送。今日从廨院归来。即以菓五种送房。返事如右。
净人至。辱示 手泽。兼惠十三日所赐珍菓。不敢奉 拒。已依数捧收讫。仰荷勤厚。弗胜悚戢。不宣。 智普 和南 阿阇梨法师(侍者)
七时行法了。经八一。
天晴。吃粥之后。崇梵大师。慈济大师来吃茶毕。今日朝拜。诸大师互以向房房依员參向。依员来坐了。斋时梵才三藏送茎立九坏。梵名大师为吃恭请。即行向吃茶了。申时以入内内侍东头供奉官张士良使臣下赐被志献日本 皇帝金泥法华经。锦廿疋。物色如右。金书法华经七卷。用金渡银起突钑通裹钉子装经匣一具。盛尅丝表销金里经帙子。并金复金。
川合罗云凤细锦二疋。 川倒仙细锦二疋。 川攒鴈细锦二疋。 川黄师子细锦二疋。 川杂花晕细锦二疋。 川簇四金雕细锦二疋。 川翠毛白师子细锦二疋。 川方胜天下乐细锦二疋。 川方胜直界(【考】直界二字有疑。诸本作宜界)细锦二疋。 川盘毬云鴈细锦二疋。 依日及晚不进受领表。来日可赐使由申了。院内 诸大师司家等来见感感。七时行法了。经二三。 二日(丙子)天晴。供奉使人来。即进表云。 具位成寻等今月一日蒙。 中使宣降到。送臣本国物。已依 圣旨来数受领讫。臣已逐一令小师五人如法打(【考】打或相字) 受护前去。谨具状敷。 熙宁六年正月 日 具位ム等 状奏
与使钱百文了。未时监使御药来。出会了。使臣王宗彦来。五日小师可出由约了。三司券客省牒等三通。最以丁宁也。见御药。被下大天二人钱四十贯。依梵名大师等奏被下也。十年远来无钱无便。依之一日所奏也。新来中天二人可归本国由奏了。七时行法了。经四。
三日(丁丑)天晴。蔡谏议斋请书来。文云。今于传法院下项请日本国僧八人。今月初四日到西府第四位蔡谏议信斋紫衣成寻。褐衣赖缘。快宗。圣秀。惟观。心贤。善久。长命。二月日。与使钱百文了。七时行法了。经五。
四日(戊寅)天晴。。辰一点以马五疋參僧四人。成寻。赖缘。惟观。长命并通事也。快宗。圣秀。心贤。善久依疱疮病不參。先以大花舍二大香炉烧香读经。日本平座作法三礼呗表白發愿。谱诵法华经一二卷。三人或第一卷或观音经。々了斋。布施成寻赐好绢二疋。三人各一疋。通事別给大瓶酒一瓶。斋中间从大内送赐菓子精进物大一荷。以四人紫衣兵士令持之。宛如舆。四人持四大瓶酒。一人又持菓子一盖。进交领文字。使与钱一贯。最可云无止人。(【考】人云本改又。或可)侍人密令见请文云。枢密副使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蔡(定)。归院了。与马钱了。七时行法了。经六。
五日(己卯)天晴。斋间梵义大师送菜。次送茶。七时行法了。经七。
六日(庚辰)天晴。斋时照大师送菜汁。三藏送汁。诸僧別有。七时行法了。经八。
七日(辛巳)天晴。斋时三藏送菜汁。梵义大师送茶。七时行法了。经一。
八日(丙午)天晴。辰一点赖缘。快宗。惟观。心贤。善久人(【考】人上恐脱五字)使臣马。兵士一人。马铺六人。知铺担担六人相共出去了。七时行法了。经二。
九日(癸未)天晴。院内来将军斋。巳时依请行向。五人前吃茶汤。枢密侍中文彦博 參政侍朗王[王*坴](中书)參政谏议冯京(中书)枢密副使谏议吴充 枢密副使谏议蔡定。如例问日本作法以通事答了。七时法。经三。
十日(甲申)天晴。斋时照大师送菜汁。今日终日从三藏房菓菜等种种也。七时行法了。经四。
十一日(乙酉)天晴。斋时三藏送菜二坏。文惠大师送菜五坏。汁一坏。照大师送二坏。汁一坏。多以与通事。七时行法了。经五。
十二日(丙戌)天晴。大相国寺三觉院讲经论传戒紫善凑送斋请。其文云。
善凑启。取二月十五日释迦弥勒圆寂之辰。取十三日夜。就大相国寺佛牙院忏悔圆戒。十四日备斋祇迎。伏望法慈早赐光降。谨状。年月 日 具位如前。
请了。七时法了。经六。
十三日(丁亥)天晴。依咳𠲿无术。送斋辞书了。斋时三藏送菜汁。及申尅送药食。每日可送由被送。而以通事为使不可送给由两度切申留了。自本不用非时。依之停止了。三藏志最丁宁也。七时行法了。经七。
十四日(戊子)天晴。斋时照大师送菜二坏。汁一坏。午时三藏从斋所令持。与钱五百文。衣收一令(【考】收一令云本改装一领)书文字示云。 凑和尚传语 阇梨。为不来斋时。嚫钱各五百文。衣收一令。希知之。圣秀。长命各五百文。绢手巾一ケ。以百文沐浴了。七时行法了。经八。
十五日(己巳)天晴。斋时以前依例參向诸房。皆有茶汤。文惠。济及(【考】二字恐倒置)大师数度来向。斋时三藏送汁一坏。梵义大师送菜二坏。三藏令送见藏本诸教坛图一卷。披见金刚界诸尊別坛图也。皇(【考】皇原本有疑。似粤或奥字)日记云。午(【考】午当作于)时长兴三年四月内于洛京敬爱寺内写得毕。日本国持念弘顺大师赐紫宽补记之。 惠文记大平兴国五年五月日 熙宁四年仲冬
开宝迎福院左街贰录译经文鉴大师用宁字宗厚东斋题。宽补是朱雀院御时与宽建。超会等十一人来唐国人也。瑜伽大教大教(【考】教恐衍)兴大唐徙宽补受灌顶人卅余人云。奝然法桥日记依超会大师语所记也。超会云。入唐五十年。生年八十五(云云)。七时法了。经一。
十六日(庚寅)天晴。斋了。梵义大师送茶。三人吃了。辰砂丸十五粒三藏送给。𪢐(【考】𪢐恐嗽字)良药也。一服一粒临非以生姜汤吞下(云云)。今夜以酒服七粒了。三藏送酒一瓶子也。七时行法了。经二。
十七日(辛卯)天晴。斋时三藏送羹一坏。斋了。文惠大师送茶三坏。三藏来。数尅谈话。万岁院讲律惠道宗泰德珠三人以持律僧二人为使借送四分羯磨二帖。(宣律师述)四分含注戒本疏六卷。(宣律师述)行事抄会正记七卷(本十二卷也。真悟大师元堪述)付使借与律行相一帖。律要私抄一帖行事抄六卷。南海传四卷。三藏送茶。吃了。七时法了。经三。
十八日(壬辰)天晴。辰时三藏并文惠大师来。共行向当寺浴堂。公家施温室。良供奉为勅使道俗济济出入。梵义大师送茶。沐浴。七时法了。经四。
十九日(癸巳)天晴。三藏送散十六ケ。分人々了。四明汪镇来拜。秀才及弟人(云云)。入夜照大师自持来梨一坏。荔一坏。文惠大师送茶。七时法了。经五。
廿日(甲午)天晴。斋后梵义大师送茶。三藏来坐。四分注本疏在印板。纳兴国寺戒藏。可令交易折本(云云)。七时法了。经六。
廿一日(乙未)天晴。斋时照大师自捧菜二种来。次以行者送羹一坏。斋了。文惠大师送茶。申时文惠大师送平茸调羹一坏。茎立一坏。七时法了。经七。
廿二日(丙申)天晴。讲堂集会译经。当寺他寺人人有斋。斋后读父子合集(【考】父以下四字诸本作文字令集。非也。)经第四卷了。分散了。大卿。少卿。三藏梵义。(天吉祥)缀文二人。笔受二人。证义八人等也。读人证义文正(【考】僧名见下文)也。南梁七代记。行向文惠大师房。达磨魏来梁来相违欲见年代记也。而大师书与诗云。
达磨谶词
年代记人借了。来日可令看者。点茶汤了。三藏来坐。
七时法了。经八。
廿三日(丁酉)天晴。斋时照大师送羹一坏。菜一坏。次送茶。从戒坛有使。问沙弥祠部。(出家官牒)三藏来。答大唐有沙弥祠部。日本无祠部。使承诺还了。申时以使请。參向等及通事陈咏为渡日本要买小船。因之与唐绢二十五疋了。交易钱廿五贯买麝香上品十三脐了。日本定米五百石(云云)。三藏感欢。即有茶汤。以论得经。心地观经理忏悔文献三藏了。合掌礼拜了。愿坐一佛净土拭泪数度。可云道心者。七时法了。经一。
廿四日(戊戌)天晴。斋时照大师送羹一坏。菜一坏。次送茶。以通事照大师示云。新罗提一口者借申用之。献直绢一疋。永欲给预者。答云更不可有直。早志献由毕。即来悦。文惠大师送达磨大师自西天来勘文如右。
大师当梁武帝普通八年丁未九月二十一日到此土。梁帝不契。至当年十月十九日过江北。此是魏第八主孝明帝太和十年至少林寺得二祖付法已。于太和十九年丙辰十月五日而入灭。葬熊耳山。经三年因魏有使宋云自西土回葱巅逢见大师。手携只履云。吾归西天。后宋云到本国当魏第九主庄帝。乃闻奏。寻开塔而全身不见。唯留只履存焉。大师示灭至今大宋熙宁六年得五百三十九年矣。赞曰。
依祖门心印集录之奉呈。
依古今通系图勘之。梁武帝天监十九年改元为普通元年。八年丁未即魏明帝大和十年也。达磨和尚来至震旦。相当南岳大师生十三年。大和十九年达磨和尚示灭。当南岳大师生年廿二。梁武帝。魏明帝。同时皇帝也。
大相国寺东经藏戒律院圆则座主来。以照大师切切乞受法花法。照大师示云。只观无常迅速。一心要持经修行。数年讲法花念诵法花人也者。以廿六日庚子日可授内约了。伏地礼拜随喜归了。照大师志。与胡文三枚。唐朝徐结(【考】结松本右傍有浩字)学士所书金刚般若经本四枚。可渡日本者也。七时行法了。经二。
廿五日(己戌)天晴。斋时照大师送汁一坏。菜二坏。次茶。自作归天台奏状。行向三藏房令见。无取舍。仍令清书照大师。三藏以照大师令开经藏。送当今新译经福盖正行所集经一部十二卷。父子合集经二卷。(一二)披见福盖正行第一卷之处。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臣日称奉诏译。奥文(【考】文诸本作)注云。孔目官臣张永弼。
讲仁王经因明论唯识论沙门臣法秀证义 讲法花经因明百法论沙门臣可凞证义 讲仁王经百法因明论沙门臣超筞证义 讲仁王经因明百法论慈云大法师赐紫沙门臣清振证义 讲唯识因明百法论明义大师赐紫沙门臣衍证义 讲楞严经慈济大师赐紫沙门臣智教证义(当院) 讲圆觉经文章文惠大师赐紫沙门臣智普证义(当院) 左街鉴义讲百法论宣密大师赐紫沙门臣显证义 左街讲经首座讲法花经百法因明论证鉴大师赐紫沙门 (【考】门下有一字存半画不明) 右街讲论首座讲百法论文章文鉴大师赐紫沙门用宁缀 文 梵学宝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惠明笔受 梵学崇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明远笔受(当院) 西天僧广梵大师赐紫沙门臣天吉祥证梵义 梵才大师赐紫沙门臣惠询奉 诏同译 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秘大师赐紫沙门臣惠贤奉 诏同译 种种以下﨟为初也。 景福殿使景(【考】景诸本作菓云本改黄)州团练使入内内侍省副知监 译经臣李允恭(【考】允原本有疑或俞字) 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參知政事臣护延元水都(【考】都云阁两本作郡) 开国候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臣超抃同(【考】超以下三字原本有疑。诸本皆缺) 熙宁元年四月 日进。第二卷一切同前。第三卷译 经僧十四人同前。超筞逝去。仍证义七人二年四月日进。 入内内侍省内东头供奉官勾当御药院监译经臣李舜 举推忠佐理功臣正奉大夫行右谏议大夫參知政事上柱。 国南阳郡开国候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臣超抃同润文。 (本一行也)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尚 书右仆射兼门下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 【第四五卷二年四月 日进。僧俗译人证义七人】(【考】第四以下十八字 宜在富弼下)【上柱国郭(【考】郭字原本不明。云阁两本作郑)国公食邑一万户实封 肆仟贰佰户臣富弼。】(【考】富弼下恐脱润文二字。上柱以下二十一字宜在上文兼译经润文下) 如第三卷。第六卷三年四月进。讲百法因明论圆觉仁 王经沙门臣文正证义(超筞逝去替润如前。兼替有会。)推忠协谋同德守 正亮节佐理詶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兼门 下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 译经润文使上柱国鲁国公食邑万一千一佰户实封肆 阡贰佰户臣宣公亮润文。第七八同前。四年四月日进。 僧俗如前。但笔受一人惠明逝去。第六卷第九润文一 人。
朝散大夫谏议大夫參知政事上柱轻车都尉始平都(【考】都恐郡)开国候食邑一千五百户实封陆佰户赐紫金鱼袋臣冯京。四年四月进梵学清光大师赐紫沙门臣智实笔受(梵惠明处【考】梵恐替字)第七。十一。四年四月进。僧俗同前。第十二卷润文冯京。位相加。推忠佐理功正奉大夫右谏议(以上如前。虽无益事。每年二三卷译出进奉。为知此由委记之耳。)七时法了。经三。
廿六日(庚子)天晴。斋时照大师送汁一坏。菜二坏。相国寺圆则座主来。受法花法了。借与仪轨一卷。次第二卷。形像仪轨一卷。梵字图曼陀罗一纸。早早可书写由示了。受法初后地敷坐具各三度礼拜了。三藏奉借与智证大师大般若开题一卷了。七时法。经四。
廿七日(辛丑)天晴。斋时照大师汁菜各一坏。拜见父子合集二卷了。译寮僧中五人如前。缀文二人加位所。文素右街副僧录。用宁左街副僧录。监经润文一人冯京如前。佛以优陀夷遣净饭王许教化。王诣佛所。故名父子合集经也。虽廿五卷译出。第三以下未清书进览。因之不能拜见。廿五以下具叶而有其残未译。进览经以锦为标纸。以金为轴。庄严甚妙也。见大天国梵本法花经。八寸。广二寸五分。具叶第一卷四枚。第二卷五枚半。第三卷四枚。文字颇小字也。父子合集经具叶长一尺五寸。广三寸。四十枚。译出廿五卷。虽多罗叶文少汉字译出枚数(【考】数诸本缺)多也。七时法了。经五六。梵义大师送菜三坏。
廿八日(壬寅)天晴。申时少雨下。酉时止了。斋时三藏送乳羹三坏。(三人料)菜四坏。(一人料)小典座送羹一坏。次三藏来。数尅见古今遍集图。(【考】遍阁本作通。他本作回)还房了。有请。即參向。点菜两度。照大师与志古今遍(【考】见上注)集图一帖。讲律惠道和尚文。送六卷抄。律要私抄。律行相。南海传。即付使返送含注本疏六卷。会正记十二卷。四分羯磨二帖了。此三经书共以要书。而归南地日迫不能书写送日本国。归天台申文以照大师清书付司家永和了。七时法了。经七八。入夜三藏有请。即參向。储种种珍菓。有酒菜。地(【考】地或此字)比多学慈恩宗。予学玄赞由被告示。小僧问摄释镜水抄有无。答无由。给以契丹僧作诠明抄。释玄赞书也者。三藏问八解脱大小乘观差別。以天台义答了。
廿九日(癸卯)天晴。斋时照大师送平茸煎物一坏同羹一坏。司家三人来乞钱。归天台文字等沙(【考】沙下恐脱汰字。沙诸本作少。)故也。来日可与由约了。照大师持来令看梵字字母石折本。御篆天竺声字母梵书序。御书御制序。推忠协谋佐功臣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常山郡开国公食色二千户食实封贰佰户臣贾昌朝奉勅书。并华字御书天竺梵字后记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京兆郡开国公食邑八千五百户食实封贰阡捌佰户臣章得象奉勅撰。记中云。大平兴国寺传法院国朝所建翻译之馆。载严胜范。延集清流。岁▆寝深。具函叠委(云云)。庄严五门二阶堂。内造石大龟。立大石。高一丈。广八尺。两面书之。依文多不书之。堂只立一石。无他佛像。
真宗皇帝大宋庆历五年三月十九日建立大宋皇帝四重阁。内立大石。高二丈。广一丈。委如前。□照大师开经藏。自入见新译经四百余卷。一帙借出了。今□奉读佛母宝德藏般若经一部三卷了。新作目录三帖借出见之。上中如开元录。下卷。真言经不空译为始。般若三藏。天息灾。法天。施护。法护。(近来人也)法宝。惟净等译经比(【考】比诸本缺今判原本残画补之)天台慈恩二教 皇帝被入此目录。梵才三藏来。返所借法门等。志与福盖正行所集经译出草一部十二卷。所书改文字润文字。润文公卿左将军右仆射谏议等文字也。最以有感。又志与法智大师碑文。自作也者。沙弥长命上(【考】上或与字。原本蠹蚀。)当院沙弥三十余诸共參太平兴国寺戒坛院。以钱二百三十文买沈香。薰陆香随身。今日终日学明日受戒作法。礼佛烧香至明日受戒不出戒坛。明日官家有沙弥斋。其后受戒(云云)。圣秀行见还语云。诸寺沙弥百余人竝立礼佛五十遍。其后有官人。各与戒牒。尚书官人(云云)。有僧三人教种种事(云云)。以日本沙弥为上﨟(云云)。当院沙弥令持衣柜煎茶具。大仪式行戒坛院了(云云)。申时戒坛主和尚来向。先出文状。次来紫衣僧七人同參礼拜。看法花坛还了。次文惠大师来坐。七时法了。经一二。
【奥书】
一交了
校注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32 册 No. 174 參天台五台山记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0-03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