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义八㧞萃五卷
第七地之下
百法抄七(十五丁)问何名远行地耶答此地出过世间二乘道故名远行问何名二乘世间道哉答谓初二三地行𭤸戒忍所修行相似凡夫有漏行四五六地四谛缘起观犹似二乘行世间二乘行皆是有相行也此地住纯无相观故出过世间二乘行也问何名有相无相耶[前-刖+合]有相无相有多重对望一执心境名有相有实有妄想故非执境名无相离实有妄想故(是一重)于此非执心一切有漏心名有相犹不脱相缚带实有相故一切无漏心名无相解脱相缚了如幻故也(是二重)于无漏心有観名有相空观名无相(是三重)问何名有观空観耶[前-刖+合]有二门一者三性相对观遍计空名空观々依圆有名有观二者𨿽観依圆二性观空门名空观々有门名有观也谓于依圆二性自本备空有二门谓依他虚假义圆成空寂义是空门也依佗因缘生义圆成凝然常住之义也是有门也観此空门名空観〃有门名有観于此空観犹観依佗名有相観〃圆成真理名无相観也(是四重)问论釈第七地菩萨云不执菩提有情实有无由𤼲起猛利悲愿。
云云意何耶[前-刖+合]第七地菩萨深住无相観故谓菩提无可求有情无可度心会无相难發猛利悲愿所谓故意發菩提有情实有执由此發猛利悲愿也问若尒者此地菩萨全不起有行耶答𨿽起有行犹则空起也前六地未䏻空中起有胜行也问则空起有行方何耶[前-刖+合]心乍住如幻空为利有情现金银珎宝等现身土相也问此地断何惑耶[前-刖+合]此地断细相现行障也细相者流转还灭生灭相也谓前六地𨿽作染净无差別観由作缘起观犹有生灭微细相以彼为障也于此为二愚一细相现行愚则缘起流转细生相也二纯作意求无相愚则缘起还灭细相也入此第七地之时断彼二愚故生灭细相空寂也问何故以生灭相名细相耶[前-刖+合]前六地所断染净相上犹所残生灭相故名细相也问此地证何真如耶[前-刖+合]证法无別真如也问何名法无別耶[前-刖+合]由离生灭相安立[契-丰+生]経等种々教法一味而无异故名法无別真如也问此地行何波罗蜜耶[前-刖+合]以方便波罗蜜为本也于此有二一[同-(一/口)+已]向方便善巧谓以前六度所集善根俱囘向诸有情与彼俱求无上菩提也二㧞济方便善巧谓济度一切有情方便善巧也。
同见闻七(十二丁)[前-刖+合]谓初二三地施戒修相同世间(已上)修者即忍也有相无相観者谓有相观后得智无相観根本智也(云云)[前-刖+合]有相谓先初三重执非执相望漏无漏相对有空相对也次三重也云ヘモ俱三性上相望故合一重是四重也(云云)不脱者マスカレスト读也问论釈第七地等者是非也其故此论文初地第七地说文也[前-刖+合]第七地等者谓第七地菩萨深住无相谓无可而菩提而求无可有情而度故难大悲愿發故依故意力菩萨有情实有也思执發々猛利悲愿也谓ヲモフト读也会カナフト读也故意者コイト读也谓此料𫈉见第七菩萨特住无相故此谓依上釈第七地菩萨云欤。
唯识论九(十八丁)七远行地至无相住㓛用后𨕙出过世间二乘道故。
述记十本(十一丁)论七远行地至二乗道故。
述曰世亲等云此地于功用得至究竟𨿽一切相不䏻动埵而于无相犹名有行十地云善修无相行㓛用究竟䏻过世间二乗出世间道故此地出过世间二乘道者前六地中𨿽有缘起染净无二犹有所治细相现行障执有生灭流转还灭相故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今此地中远离彼障亦䏻空中起有胜行䏻治佊障二乘世间即不䏻如是。
论泉九中(廿一丁)光云前六地中𨿽观缘起染净无二犹有细相现行障执生灭流转还灭相仍空中不起有行此地治此障故起空中有行见(云云)一功用后𨕙者功用𨕙际云事也功用コレマテ也亦第八地无相无功用常申无相第七地得之无功用ハカリ第八地ハシニル(云云)。
唯识论九(廿九丁)七细相现行鄣谓所知鄣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彼鄣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七地说断二愚及彼麤重一细相现行愚即是此中执有生者犹取流转细生相故二纯作意求无相愚即是此中执有灭者尚取还灭细灭相故纯于无相作意勤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
述记十本(七十二丁)论七细相现行障至便䏻永断。
[这-言+木]曰十地云细相习障世亲同此由前六地作缘起观流转还灭尚有生灭微细相故々名为障此地真如名种々无別真如故此道名妙无相道此细相为障论由斯七地至细灭相故。
述曰细相现行执有生者以行流转以生为首实皆有灭于有漏有生且举一生非不执灭即执流转相也纯作意求无相愚即执有灭即执还灭相也。
论纯于无相至起有胜行。
述曰前地尚取还灭细灭相故纯于无相作意勤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今此地中既除此障䏻于无相不专勤求乃于空中起有胜行所言空者无相空理于空中作有行即真观中起于有观𡨋真俗二境合本后二智少用功力即䏻得故不同五地十地第九経云七地以十种方便智發起殊胜行入彼论解云无障碍智现在前时于无作行中生乐心等无作行者即空行也今言非安立行是。
同三末(六十七丁)十地论说初地至六地名为少行第七地名大行八地已去名为广行前六地一行中修一切行是故名少第七地𨿽亦然以䏻即空方便智𤼲起有中殊胜行胜前六地故立大名前五地中𨿽合真俗双行然极用功方始能起此第七地𨿽未任运少用功力即䏻现前故与前异立其大名八地以去一切行中修一切行故名为广。
唯识义章五末(五丁)问云何名有相观无相观耶。
[前-刖+合]谓之古德曰言极多有难定烦今谓正躰智观唯名无相观后得智観通名有相観无相観。
问以何知尔。
[前-刖+合]论第九说相多现行愚䟽曰由起无漏净相故相观多行未䏻多时住无相観即后得智作有相净观也𨿽作无相少时能故(云云)。
又说纯作意求无相愚疏曰今此地中既除此障能于无相不专勤求乃至于空中起有胜行所言空者无相空理于空中作有行即真观中起于有观冥真俗二境合本后二智少用功力即䏻得故不同五地(云云)以此文釈无诸妨难也。
同学钞十之一(三十三丁)寻云付第二釈五地以上真俗合观何云又未䏻即空而观于有前六地云真俗不合観乎[前-刖+合]五六地𨿽真俗合观非长时故是少分故云尔也或真俗合观在第五地即空起有中殊胜行者始起第七地故云未能即空而观于有也故论说第六地云未䏻空中起有胜行也。
同三之三(七丁)问十地论中以第七地名大行(云云)本疏釈此文空中起有行故名大行(云云)尒者空有行者为即真俗合観将如何若真俗合观者真俗合观义在五地已上若如此故者自第五地可立大行名况既云即空方便智岂根本智立方便名耶又云有胜行定可后得智若尒空中起有行者但可限后得智何云真俗合观哉依之扑扬大师余处中第六地𨿽真俗双行未能以空起有行(云云)若依之如此者见疏文第七地空中起有行故立大名五地中𨿽真俗双行极用功力第七地不尒故异前立大名(云云)此释意真俗合观名空中起有行见[前-刖+合]以即空方便智𤼲起有中殊胜行者非真俗合观也既云方便智故知非根本智依之明诠釈云方便智者后得智也(云云)若尒者后得智中即空起有行始在第七地五六两地𨿽真俗合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仍与真俗合观异也但于今疏者通伏难也意云五地已真俗合观如何空中不起有行乎[前-刖+合]此伏难意云第五地𨿽真俗合观极假功用未断纯作意求无相愚是故空中不起有行第七地中𨿽非任运断此愚故真俗合观用功力小故空中起有行。
(为言)寻云章云八地已上无勉励修任运空中起有胜行真俗二识恒俱合缘(云云)如此釈者空中起有胜行者即真俗合观欤[前-刖+合]举別々事也问疏十本釈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之文云所言空者无相空理于空中作有行即真观中起于有观冥真俗二境合本后二智少用功力即䏻得不同五地(云云)如此釈者空中起有行者无分別智空观之中起后得智有行也[前-刖+合]尤难会也先师上人云真俗合观者泛尒合观也至第五地始备此德空中起有胜行者无分別智真观之中起身语等胜行也起胜行即能缘之故又是真俗合观也第七地中始有此事若尒者真俗合観广设𨿽不起胜行真观中缘俗事者是合观故空中起有行[彳*交]非泛尒合观故若得此意处々无相违问若根本智何不云[〦/力]便智[前-刖+合]方便智者起殊胜行之后得智也非即空之智即无分別智空观后得[〦/力]便智發起有行(为言)。
唯识论十(三丁)七法无別真如谓此真如𨿽多教法种种安立而无异故。
述记十末(十六丁)论七法无別真如至而无异故。
述曰由离生灭䌷相现行故𨿽多教安立真如无別世亲同谓教安立为胜义法界善不善等此无別也。
新中𨕙云由通达此知法无相不行[契-丰+生]𦀇等种々法相中此依教谈如无异彼依如谈教无异𦂶亘一𨕙亦不违也由达此如即空方便智發起有中殊胜行。
探要记一(三十八丁)论曰于七地由种々法无別义釈曰十二部经所顕法门由种々义成立有异由一味修行一味通达一味至得故不见有异由观此义得入七地。
唯识论九(十九丁)方便善巧有二种谓囘向方便善巧㧞济方便善巧。
述记十本(二十丁)论方便善巧至㧞济方便善巧。
述曰摄论第七解十地中方便度者谓以前六度所集善根共诸有情回求无上正等菩提故世亲云此由般若及与大悲以诸善根回求无上菩提是般若作诸有情一切义利是大悲故无性云不舍生死而求𣵀槃大悲故不舍生死般若故求𣵀槃四十九说如前所说十二行相[〦/力]便善巧当知说名方便善巧度十二行相者前四十五说合有十二种方便善巧成[孰/火]佛法有六成[孰/火]有情有六合名十二行相成[孰/火]佛法六为般若成[孰/火]有情六为大悲如彼广解对法十四有四种方便善巧勘同异璎珞有三一进趣向果二巧会有文三一切不舍不受此中𢌞向即般若㧞济即大悲。
论泉九中(廿六丁)光云方便者善巧义也六度行イタツラニナスシテ巧回求上求下化二利要湏义也(云云)后四悉智欤アレハ大悲为方便度躰无嗔无痴为躰也又瑜伽四十九方便度十二行相アル也六自利六利佗也。
百法抄见闻七(十二丁)囘向方便者是般若也所谓大慈与乐义也㧞济方便者是大悲𢬌苦义也。
演秘七末(十一丁)又对法十四有四善巧一成就有情善巧谓四摄法由摄受彼令处善巧二圆满佛法善巧谓惠波罗密三速证通惠善巧谓日夜六时發露诸恶随喜功德劝请诸仏𢌞向善根四道无断善巧谓无住𣵀槃由此数々究竟无断周遍十方一切世[田/八/力]随所应化示现一切仏菩萨行。
第八地之下
百法抄七(十七丁)问何名不动地耶答此地无漏心任运相续不间断故一切有相功用烦恼不䏻动故名不动地也凡八地以上任运无功用处于所行全不借功用一念中修诸行诸行中又兼修诸行不量自利㓛德自增进不营利佗功[彳*(匕/匕)]十方现凡地前二位名不覚现行位不量烦恼自生故七地以前名故意方行位为利有情励起烦恼助愿受生故八地以上名永不现行位纯无漏相续不故起烦恼故也亦地前二位一行中修一行七地以前一行中修诸行八地以上诸行中修诸行也凡此地已上更不借功用故功德任运生刹那〃〃增进故八地以上名刹那增进位也故疏云以第八地初一念所得功德望前二僧[尤-尢+衹]所行功德一倍第二刹那更倍前念如是展转胜进倍前熏习增进仏果圆满不增不减也(取意)问此地断何障耶[前-刖+合]断无相中作加行障也于此为二愚一于无相作功用愚二于相自在愚初愚者谓前第七地𨿽住纯无相观犹借功用不自在此第八地断于无相作功用障故功德任运无功用也故论云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于第六地有相観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观𨿽恒相续而有加行未䏻任运现相及土云云第二于相自在愚者则前第七地𨿽修空中有行未自在此地断彼故现相土自在也相者身土相也为利生现种々身土相也问此地菩萨证何真如耶[前-刖+合]此地所证真如名不增减真如也谓此地清净一切杂染法多减灭净法运々增进𨿽断染法不起减执𨿽增净法不生增执故名不增减真如也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其义明也问修何波罗蜜耶[前-刖+合]以愿波罗蜜为本行也愿者于此有二一求菩提愿々佛果大菩提故二利乐佗愿愿度一切有情故上求菩提下化有情者是𨿽菩萨通相此地殊修之也。
同见闻七(十三丁)一念中修诸行等者谓十地十波罗蜜云时八地已上如次方愿力智为本行云ヘ𠨬八地已上任运无㓛用故何取相主行可云(云云)。
○疏云以第八地初等者谓第八地初一念福智二行修中行功德前二刧福智二行㓛能望一倍增欤无量倍增欤学者二义也其取彼十地経舩笩譬说所谓七地以前陆地舩笩喻八地已上水路乗舩譬也是トナタニテモ见取也然犹无量倍增云义会此譬说云云于八地已上真俗合说事有欤无欤学者异义也。
唯识论九(十八丁)八不动地无分別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动故。
述记十本(十二丁)论八不动地至不能动故。
述曰相者有相用者功用无性云一切有相一切加行皆不能动此地心故第七地𨿽一切相不能动之不现行故然不自在任运而转有加行故犹有烦恼第八地中任运而转不依加行无功用故亦无烦恼七八二地之差別也十地云报行纯[孰/火]无相无间故名不动此地已去明知无相非有间也。
演秘七末(四丁)䟽十地云报行纯[孰/火]者因循任运不待加行而能成之名为报行如言报性自䏻是等。
论泉九中(二十二丁)相用烦恼右点导论点也而先抄㔫点如见追可寻之光云相用烦恼有相有㓛用烦恼也此二中有相烦恼不动第七地得此功德何云第八地始德耶(云云此㕝追可[(暴-(日/共))/又]之)。
述记七本(三十五丁)二乘圣者十地菩萨于能治药所治之病俱不能遍了知尽故于后得智中为佗说法必须假借寻伺二法与佛稍別仏无功用说故八地已去𨿽无功用果未满故有任运功用故不同佛又功用有二一自利二利佗前八地已去皆无后八地已上犹有七地已前二用并有八地已去无功用者无自利用任运入地非于利佗亦无功用佛二俱无故说法时不假功用有正思惟躰即是思不名为寻。
唯识论九(廿九丁)八无相中作加行鄣谓所知鄣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于第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观𨿽恒相续而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鄣八地中无功用道故若得入第八地时便能永断佊永断故得二自在由斯八地说断二愚及彼[色-巴+(鹿-比+(人*人))]重一于无相作功用愚二于相自在愚令于相中不自在故此亦摄土相一分故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起故三界烦恼永不现行第七识中细所知鄣犹可现起生空智果不违彼故。
述记十本(七十三丁)论八无相中至不任运起。
述曰文中有四一出躰二障相三即愚四顕有此初也十地云于无相有行障世亲摄论云于无相作行义意大同余文易了。
论前之五地至而有加行。
述曰二辨相也前之五地观心犹劣无相观少第六地中犹观清净平等如故多住无相第七地中断微细生灭相故无相恒续而有加行与八地等別。
论由无相中至得二自在。
述曰未能任运入无相观者不自在故未䏻任运现相及土明此地已前亦现相土未名自在未䏻任运现故言现相者即是随欲现何相者即能现之如现金银等相珠寳等相皆能现故此即宽遍便于相中別建立土自在土自在者随欲现于大小土等现金银等色即䏻现故土即狭也土是假別䏻依相是实別所依相中別分立故。
论由斯八地至相一分故。
述曰三即愚也其文易了故不解之。
论八地以上至不违彼故。
述曰四顕有此地以去一切烦恼𨿽不现行微所知障犹可现起此是第七识以生空无分別智及果即是灭尽定等生空后得智皆可现行法执末那不违佊故问若等流后得智法执犹起八地以上无漏相续无有一时非此等流如何可说二观等流別也[前-刖+合]由无分別生法二观近远势用所引故得別也如前已解。
唯识论三(十丁)又不动地以上菩萨一切烦恼永不行故法𫘝流中任运转故能诸行中起诸行故刹那刹那转增进故此位方名不退菩萨。
述记三本(六十七丁)第八地已上菩萨于无相海任运而转诸佛劝等乃至广说刹那〃〃真俗双运以无功用故任运转(云)。
同三末(六十八丁)初地已前于六波罗蜜一行中修一行初地已去于六波罗蜜一行中修一切行八地以去一切行中修一切行七地已前唯于六度唯有修一以一切行而庄严之八地已去于万行中具修万行然所修愿力智度渐次胜前別立其名非唯修此今第三证与彼文同。
论刹那〃〃转增进故。
述曰此第四理谓八地后无漏相续无有漏间又佊亦无末得之退故能念々增进诸行勘十地々持及菩萨地等彼谓従此八地已去于初刹那䏻得过前二阿僧祇所行功德智惠一倍第二刹那更倍前念如是展转胜进倍前。
百法抄六(十一丁)总论之者但可云大阿僧祇𨿽然依修行阶级以所经刧分量三也谓资粮加行二位一向有漏行也(是一)。
一行中唯修一行(是一)。
于烦恼不觉现行位也(是一)。
所行施等犹非真波罗蜜(是一)。
次七地以前者漏无漏间杂位也(是一)。
一行中修诸行(是一)。
于烦恼故意方行也(是一)。
以所行施等名近波罗蜜(是一)。
所行皆有功用也(是一)。
渐渐增进位非刹那增进(是一)。
次八地以上者纯无漏相续位也(是一)。
诸行中修诸行(是一)。
于烦恼求不现行位也(是一)。
所行施等名大波罗蜜(是一)。
所行一向任运无功用也(是一)。
功德刹那〃〃增进(是一)。
依有此等阶级所经刧分三也。
唯识论五(六丁)八地以上一切菩萨所有我执皆永不行或已永断或永伏故法空智果不现前时犹起法执不相违故如[(生*力)/大]𦀇说八地以上一切烦恼不复现行唯有取依所知障在。
述记五末(九丁)论八地以去至不相违故。
述曰重诤八地已上三地彼位人我执皆永不行不行有二无学渐悟彼已永断名为不行有学渐悟及顿悟菩萨此位永伏名为不行即是第八舍其名也䏻缘不行故此三地法空智不现前起人观时犹起法执不相违故细执不障[色-巴+(鹿-比+(人*人))]観起故若不然者即应起法观唯无漏相续无有漏心隔以此为证八地已去若佊许起弟六意识有漏心者何故人执彼位不行人执不障有漏心故设未永断彼人执种但是永伏故知无漏心常起人法观此以何为证如解深蜜𦀇与七十八二障三处过也。
论如[(生*刀)/大]𦀇说至所知障在。
述曰八地已上一切烦恼不复现行唯有所依所知障在此𦀇文也。
唯识义章六本(三十三丁)问十地之间既有烦恼种子何故八地已上不起。
[前-刖+合]八地已上第六识生空无漏智相续故无由起烦恼故悲增菩萨遂得变易身也。
同六本(三十五丁)问何故前六识相应现行八地伏了。
答论云八地以上六识俱者不复现行无漏观心及果相续䏻违佊故(云云)。
䟽曰六识俱者八地不行以二空无漏无分別智心及此果灭定后得智等相续不断䏻违第六识二执故不行(云云)。
问且云八地以上二空无漏相续之意何。
[前-刖+合]八地以上第六生空无漏相续无间断法空无漏多分现起少分间断是故约生空无漏依长时相续云相续约法空无漏依多分相续云相续故合云二空无漏相续也。
问何以知少分间断犹名相续耶。
[前-刖+合]別抄云问第七地纯无相观即是无漏相续如何得有于无相中作加行障诸加行心皆有漏故解云相续起多间断时少故云纯续理实闲断起有漏心故有加行(云云)以此文例可知其义也(古德未知此例)。
问若云八地以上法空无漏无间断有何失。
[前-刖+合]若尔第七法执不可现起第六入法空观时第七法执不行故若八地以上第七法执不行者多违圣教也(具如次下记之)。
问若尒八地以上第六入单生観时第六法执亦可起。
[前-刖+合]不尔一聚中明暗相违故第七是佗聚故不可例难也况复第六法执现起之㓛能八地既尽不可作此难也。
百法抄七(三十四丁)问八地已上纯无漏相续位何第七与惑相应耶[前-刖+合]八地以上纯无漏者㨿第六识论之第七识八地以上犹有々漏之时也问何故尒耶[前-刖+合]第七识本无意乐识故无自离染之义必被押第六识成无漏力第七相应惑不起故所引第六无漏第七亦成平等性智无漏也而于第六妙观察智无漏生空法空异第六若入法空无漏被押此法空力第七相应法执不起故我执亦不生此时第七成二空无漏第六妙观察智若入生空无漏之时被押此生空无漏力𨿽不起第七我执犹第七相应法执起故第七识犹法执相应有漏也故八地以上犹第七相应俱生所知障现起之时有也。
唯识论十(三丁)八不增减真如谓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净染有增减故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现相现土俱自在故。
述记十末(十六丁)论八不增减真如至俱自在故。
述曰无性云谓法外无用所以不增诸法不坏所以不减此即离遍计所执增余二性减解又一解与世亲同云染法减时而无有减净法增时而无有增即断染不减得净不增今此复別离增减执故新中𨕙云由通达此证得无生法忍于诸清净杂染品中不见一法有减增故即依如说法无增减也二自在依如前已解如文可解然无性云前诸地中𨿽亦得此无差別住然作功用后乃得成于此地中䏻无功用随用即成故名自在新中𨕙云有四自在一名无分別自在二净土自在三智自在四业自在第八地中唯达初二名无增减差別如故其相自在名无分別如彼䟽解。
演秘七末(三十六丁)论八不增减真如等者如疏具辨摄论中𨕙与此同异有义自釈复弹疏云初应正同世亲所说义无別故无性后釈亦与此同不可如疏说此彼別详曰乍观似同穷理少异摄论直㨿断染得净明无增减此约离执明无增减即同中𨕙由证此如而离于执不见一法而有增减举佊所见不增减法以顕真如不增减之真如依主釈也以此而言疏意远矣。
论即此亦名相土自在等者问此相自在即中𨕙论四自在中无分別摄何故此相名无分別答无分別智之所起故従因为名此论言相依果受称故不相违。
探要记一(三十八丁)论云于八地由不增减义釈曰菩萨见一切法道成时不增或减时无减如此智是相自在及土自在依止相自在者如所欲求相以自在故即得现前土自在者若菩萨起分別愿々此土皆成颇梨柯等故以自在故如所愿即成初自在为成就佛法后自在为成就众生此二自在由不增减智得成即以不增减智为依止由观此义得入八地。
唯识论九(十九丁)愿有二种谓求菩提愿利乐佗愿。
述记十本(二十一丁)论愿有二种至利乐佗愿。
述曰摄论说谓發种々微妙大愿引摄当来波罗蜜多殊胜众缘无性云来到彼岸缘为利有情故及为速证佛果𣵀槃世亲云此愿即度名为愿度愿为当来此是所为第七转声为当来故發种々愿四十九说如前五种大愿名波罗蜜多五大愿者四十五说一發心愿谓初發菩提心二受生愿々当来随顺生诸善趣饶益有情三所行愿无倒思択诸法愿于境界修习无量等殊胜功德四正愿々当来摄受一切菩提㓛德若总若別五大愿此従正愿所出此复有十种谓供养无𨕙佛等此中初是菩提愿余利乐佗愿为利有情起此愿故此中配属如文可知璎珞有三一自行愿二神通愿三外化愿。
论泉九中(二十六丁)光寻云求菩提愿菩提自身菩提欤佗有情菩提欤[前-刖+合]玄[(天*天)/贝]摄釈异也古[门@目]书アリ(云云)。
同学钞三之三(四丁)问论中明八地已上法𫘝流中任运转故(云云)尒者第八地入住出三心为俱任运为将如何(乃至)云云。
又云(六丁)问本疏中釈法驶流中任运转故文引十地𦀇诸佛七劝说尒者诸仏七劝之文但为明利佗行为将如何(乃至)云云。
又云(七丁)问八地已上可有不真俗合观之时乎[前-刖+合]可有此义也若有者(乃至)云云。
又云(十丁)问顿悟八地已上菩萨入生空灭㝎之时可有说法之义哉(乃至)云云。
又云(十一丁)问论中明八地已上㓛德刹那〃〃转增进故(云云)尒者従第八地入心可有此义乎[前-刖+合](乃至)云云。
又云(十六丁)问以第八地初一念功德对前二僧祇所行智业几倍耶(乃至)云云。
又云(十七丁)问本疏中以第八地初一念功德望前僧祇一倍(云云)尒者依何𦀇论说作此釈哉(乃至)云云。
又云(十八丁)问论中釈八地已上名不退有一切烦恼永不行故等四故尒者以四因𫈉已前位如何釈之耶乃至云云。
又云(同纸)问七地已前菩萨一行中修诸行(云云)若非六波罗蜜随一行者有何过哉(乃至)云云。
第九地之下
百法抄七(十九丁)问何名善惠地耶[前-刖+合]此地菩萨成四无碍解一切智中以此为㝡胜此惠妙善遍十方善说法故名善惠地也问何名四无碍解耶[前-刖+合]一法无碍解谓法者教法也以䏻诠声名句文为躰于此无碍自在惠名法无碍解也问何云自在耶[前-刖+合]一能诠名等中现一切名等是其无碍义也二义无碍解谓义者所诠义理也一义理中现一切妙义惠解故名义无碍解也三词无碍解谓词者言词也言词自在展转训釈一音声中现无𨕙音声惠解故名词无碍也问与法无碍何异哉[前-刖+合]于䏻诠法有亲踈差別声与所诠义踈远声上名等与所诠义亲境各別故分为二无碍也先假为境后实为境四辨无碍解谓辨者辨才也善达机冝巧为说自在惠解名辨无碍解也问此地断何障耶[前-刖+合]断利佗中不欲行障也谓前第八地刹那增进位故于自利㓛德𨿽任运无㓛用于利佗功德犹非任运犹借欲行加行心此功用为第九地所断障也于此为二愚一于无量所说法无量名句字后々惠辨陁罗𡰱自在愚无量所说法者义无碍解也无量名句字者法无碍解也后々惠辨者词无碍解也二辨才自在愚则辨无碍解也问此地证何真如耶[前-刖+合]证智自在所依真如也得四无碍智自在故也问修何度耶[前-刖+合]以力波罗蜜为本行也于力有二一思择力二修习力以智惠思择诸法而修习故为二力也故摄论云由思择修习二力令前六度无间现行云云问教中于力说十力何故今唯二力耶[前-刖+合]𨿽有十力不可离思择修习二故也。
同见闻七(十三丁)法无碍解者法所谓教法也是名句文也谓一名等中一切名等悉有也是无量也此法无㝵处声举所依举也法呼躰名句文也(云云)余无㝵准之[前-刖+合]于能诠等者谓名句文所诠义理呼顕故名句文所诠义近声所诠义远也又声实云名句文似法故也。
○此辨无㝵解。
○譬如远雪也。
唯识论九(十八丁)九善慧地成就微妙四无㝵解䏻遍十方善说法故。
述记十本(十二丁)论九善惠地至善说法故。
[这-言+木]曰无性云得最胜无㝵解于诸智中此为最胜智即是惠故名善惠世亲云此惠妙善故名善惠无性云由法无㝵解自在了知一切法句由义无㝵自在通达一切义理由辞无㝵自在分別一切言辞由辨无㝵遍于十方随其所冝自在辨说于此地中最初证得先未曾得无㝵解智故名善惠能遍十方者十地云无㝵力说法成就利佗行故。
述记十本(七十八丁)十地第十说第九地菩萨用法无㝵智知诸法自相以义无㝵智知诸法差別相以辞无㝵智知不坏说诸法以乐说无碍智知诸法次第不断说也又解第一知法无躰性第二知法生灭相第三知法假名而不断假名法说第四知随假名不坏无𨕙法说又解一知法差別二知义差別三随言音而为说法第四随所乐解而为说之。
唯识论九(三十丁)九利佗中不欲行鄣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彼鄣九地四无碍解入九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九地说断二愚及攸[色-巴+(鹿-比+(人*人))]重一于无量所说法无量名句字后々慧辨陁罗尼自在愚于无量所说法陁罗尼自在者谓义无碍解即于所诠总持自在于一义中现一切义故于无量名句字陁罗𡰱自在者谓法无碍解即于能诠总持自在于一名句字中现一切名句字故于后々慧辨陁罗尼自在者谓词无碍解即于言音展转训釈总持自在于一音声中现一切音声故二辨才自在愚辨才自在者谓辨无碍解善达机冝巧为说故愚能鄣此四种自在皆是此中第九鄣摄。
述记十本(七十五丁)论九利佗中不欲行障至便䏻永断。
[这-言+木]曰此文有四一出躰二所障三即愚四总结即初二也十地云不能善利益众生障世亲云于饶益有情不作行义意亦同前八地中得无相乐躭著寂灭不肯进修诸仏七劝方能进趣故唯自利九地之障四无㝵解利佗法故。
论由斯九地至一切音声故述曰三即愚也于中有二初总后別々中初标后釈解深蜜七十八云一者于无量所说法即是此中义无㝵解无量法句文字即是此中法无㝵解彼言法者是名身也句者句身文字是字身此论正之言名句字佊文少隐后々惠辨等可解即陀罗尼言贯通三无㝵解随于一能诠名句文中现一切能诠名等是法无㝵解于一方音声中现一切方音声是词无㝵解或极少于一方一名等中现一切方诸法上名于一方一念声中现诸方一切音声是二无㝵解境差別故前是假名等摄故后者是实躰即声故。
论二辨才自在愚至巧为说故。
述曰辨无㝵解能为巧便说甚深法即是七辨迅辨应辨楗辨无踈谬辨无断尽辨凡所演说丰义味辨一切世间㝡胜妙辨高下清浊小大等是。
论泉九之下(三十一丁)私云由斯九地自在愚マテ初总文也于无量所说法等ヨリ下別釈也此別中一々标釈アリ可知之。
枢要下之末(四十三丁)何故九地障三无㝵解为一障余一无㝵解为一障有何意也要速前三方辨说故前后轻重等故开合不同。
了义灯七本(五十四丁)问四无㝵解何故前三同为一障第四独为一障[前-刖+合]前三无碍𨿽躰有三缘境各一无多行解第四躰一解行分多谓即七辩又云前三是因第四是果故三一障而有差別。
唯识论十(三丁)九智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
述记十末(十七丁)论九智自在至得自在故。
述曰中𨕙云由智自在圆满证得无碍解故余论解同问此地已得智自在者何故十度十地修智[前-刖+合]无性云谓此地中得无㝵辨所依止故分证智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随其言善能了知诸意趣义如实成就一切有情受胜法乐非谓全得智波罗蜜。
探要记一(三十九丁)论云于九地由定自在依止义由土自在依止义由智自在依止义釈曰初二依止义如前釈智自在者四无碍解所顕名智此智以无分別后智为躰何以故遍一切法门悉无倒故由得此智故成大法师令无穷大千世[田/八/力]众生入甚深义如意能成名自在此自在以无分別智为依止由得此自在故入九地又釈通达法界为智自在依止故得四无碍解由观此义得入九地。
唯识论九(十九丁)力有二种谓思择力修习力。
述记十本(二十二丁)论力有二种至修习力。
述曰摄论说由思择修习二力令前六度无间现行无性云此中且说二力其余诸力亦摄在中思择诸法而修习故四十九云所有十力加行清净名力波罗蜜多十力加行清净者此中何者为思择为修习此文义配可知璎珞有三一报通力二修定通力三变化通力。
演秘七末(十一丁)论力有二种者有云思择思惠修习修惠若尔后得何有思惠唯无漏故答有正思惟名思何失。
训论九之二(百十八座)私云正思惟名思惠事メツラシ。
次力度者思修二惠处有令前六度无间现行力故云力欤。
疏云摄论说由思择修习二力令前六度无间现行(云云)以此文致此推也瑜伽四十九所有十力加行清净名力波罗蜜(云云)以之配今论二力可知之。
第十地之下
百法七(二十丁)问何名法云地耶[前-刖+合]此位菩萨得遍缘一切法智此智含藏一切总持门陀罗𡰱门等无量功德隐覆仏果大智障之其如空广大无𨕙出生无𨕙功德水如大云覆虚空出生清净众水故名法云地法者缘一切法智故名法云者此如云故也问此地断何障耶[前-刖+合]此地断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也前第九地犹于诸法非遍缘自在入此第十地断彼未得自在障故于一切法得自在也于此障为二愚一大神通愚则障此地中所起自在无𨕙神通变化之事业二悟入微细秘密愚则障此地所得大法智云及所含藏功德也问此地证何真如耶[前-刖+合]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也谓业者三业所作也于神通及陀罗𡰱三摩地等發三业自在随类化作种々利乐有情事故也问此地位修何波罗蜜哉[前-刖+合]以智度为本此位得一切智故也于智有二一受用法乐智谓自身受用前六度所引起妙智德水法乐也二成就有情智谓所得妙智成就利乐有情事也问若此地已得遍缘德亦隐覆仏果大智障者何异佛果耶[前-刖+合]此地不同前诸地已近佛果故𨿽备遍缘德犹有微细未自在障故非如佛果遍缘也次云隐覆不言断覆者是伏之义也此位伏佛果障出生无𨕙德水也。
同见闻七(十四丁)此位菩萨等者故论云大法智云含众德水𮑇罗空华重充满法身故(已上)付其法云地云学者二义有一义意此第十地智佛果大智障制伏事大云虚空覆如故云尒也(云云)一义意第十地智佛果大智障隐覆出生无𨕙智大云虚空覆此云众水含隣诸物润如故云尒也(云云)是惑障隐覆主证㨿也(云云)受用法乐智者是内证用也成就有情智者是化他用也。
唯识论九(十八丁)十法云地大法智云含众德水蔽如空[色-巴+(鹿-比+(人*人))]重充满法身故。
述记十之本(十三丁)论十法云地至充满法身故。
述曰无性云由得总缘一切法智总缘一㓛[契-丰+生]经等法不离真如此一切法共相境智譬如大云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犹如净水智能藏彼如云含水有能生彼胜功能故又如大云覆隐虚空如是法智覆隐如空广大无𨕙惑智二鄣惑智二障此名[色-巴+(鹿-比+(人*人))]重彼论又云又如大云澍清净水充满虚空如是法智出生无量殊胜功德充满所证所依身故世亲云言充满者是周遍义十地第一云得大法身具足自在名法云地第十二云如云身遍满故除垢八相成道度众生萠牙故此地如是受法王位如王太子于诸王子而得自在但由是处有微智障故不自在对此障故说后佛地十地第十二说此地得受位者有十相一主相大寳花王出二量相周圆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三胜相一切众寳间错庄严故四地相过于一切世界境界故五因相出世善根所生等皆如彼说又如怀孕在藏十时菩萨亦尒佊说十位不能繁引。
论泉九之中(廿二丁)一十法云地至充满法身故事光云缘一切法智如大云陁罗尼三摩地如净水如云含水智含陁罗𡰱定也智䏻生总持定故次蔽如空[色-巴+(鹿-比+(人*人))]重者如云覆虚空此法智如空广大无𨕙烦恼所知二障覆隐[色-巴+(鹿-比+(人*人))]重者䟽惑智二障此名[色-巴+(鹿-比+(人*人))]重(云云)惑智二障者烦恼所知二障欤充满法身故者疏云如是法智出生无量殊胜功德充满所证所依身故。
○充满者是周遍义等(云云)光云常烦恼覆智隐现ヨリ申此样智覆二障事メツラシ此覆隐灭尽云欤又二障喻空广大无𨕙事不审也惑障何トテ广大无𨕙义具耶(云云)此事追可寻之。
演秘七之末(四丁)论十法云地等者按十地第十二云法云菩萨坐有十相前五疏具六成相行诸法如幻性境界所成故七第一义相光明善照一切法界故善照者名为正観八功德相过一切诸天所有境界故九躰相大琉瑠摩𡰱寳为荎等故十庄严具足相花身有无量光明一切众宝间餝其内无量寳网弥覆其上故。
唯识论九(三十一丁)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鄣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诸法不得自在彼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所起事业入十地时便能永断由斯十地说断二愚及彼[色-巴+(鹿-比+(人*人))]重一大神通愚即是此中鄣所起事业者二悟入微细秘密愚即是此中鄣大法智云及所含藏者。
论泉九之下(三十二丁)一十于诸法至所起事业事䟽云文有三一出躰二所障三即愚此初二也。
○大法者是真如缘如之智譬于大云故名大法智云及所含藏者即陁罗𡰱门三摩地门诸㓛德等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充满法身故所含藏即诸功德所起事业谓知所起诸大神通(云云)枢要云第十地障神通为一智云及所含藏为一者内德外业有差別故(云云)。
一入十地时至所含藏者事疏云下即愚也。
○微细秘密者所障微细亦秘密故(云云)。
演秘七之末(三十一丁)论入十地至及所含藏者问后々地中所有功德前〃地中颇亦得不答亦许得故瑜伽论四十八云如是所说后々住中支分功德非前々住一切都无然下品故不随其数当知即佊展转修习成中上品于余后地证得成满方乃建立。
唯识论十(三丁)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普于一切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自在故。
述记十末(十八丁)论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至皆自在故述曰业即神通及陀罗𡰱三摩地三种自在业即身等三业中𨕙云随欲化作种々利乐有情事故总持中有文义二持持一切法文义等至能持能断随所欲虚空藏等而能现前此无性解余义同此。
探要记一(三十九丁)论曰于十地由业自在依止义由陁罗尼门三摩提门自在依止义应知法界釈曰通达法界为作众生利益事若得诸佛三业及得陀罗𡰱门三摩提门则能通达如来一切秘密法藏得入十地等。
唯识论九(十九丁)智有二种谓受用法乐智成[孰/火]有情智。
述记十本(廿三丁)论智有二种至成熟有情智。
述曰摄论云谓由前六成立妙智受用法乐成[孰/火]有情无性云由施等六成立此智复由此智成立六种名受法乐由此妙智䏻正了知此施戒等饶益有情世亲云由般若波罗蜜多无分別智自性等故成立后得智复由此智成立前六波罗蜜多由此自为与同法者受用法乐成熟有情四十九说于一切法如实安立清净妙智名智波罗蜜当知能取胜义惠名惠名智波罗蜜能取世俗惠名智波罗蜜有多复次后四度异门如彼广解𨿽四十九言于一切法妙智即后得智谈躰故一今此论等中论用故二不相违也璎珞有三一无相智二一切种智三变化智𨿽引此经未可为证以后四种即第六躰今但有二无有三也。
训论九之二(百十八坐)由智波罗蜜成前六度依六度成此智见。
○瑜伽智波罗蜜立一今论受用法乐成熟有情二智立开合不同也。
瑜伽谈躰今论々用也肝要第六般若根本智第十智波罗蜜后得智也璎珞三种可见疏。
等觉位之下(此有四一等觉得名二断惑三等觉立不立四等斍位修方便也)
纲目抄四(二十五丁)一等觉位事此位隔佛果如隔罗谷如十四夜月隔十五夜月此教意佛果障难断故百千万刧间入重玄门倒修凢事断最后品无明入妙觉施设也此位金刚三昧起无明父母永別入妙觉位也大经云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云此意也。
七帖名目六末(四十三丁)等觉位事四教义九云等觉位即是等觉性若望菩萨名等觉佛若望佛地名为金刚心菩萨亦名无垢地菩萨也矣私云等妙觉位故云等觉也是譬十四十五月也圆满形大㫖同之故也但十四夜月不照大海底十五夜月照大海底云等妙二觉元品无明断不断不同在之集解云等觉亦名无垢地过十地解入百千三昧照一相无相寂灭无为望干妙斍犹有一等比下名觉故名等觉更有一品无明尘垢𨿽有如无故名无垢所修观智纯一坚利喻若金刚名金刚心有一生在未全损之名为一生过此之后即补果佛妙觉之处名为补处更有妙觉上位可登名有上士矣寻云犹有一等比下名觉釈意如何[前-刖+合]望妙觉上位名等望十地下位名覚也。
了义灯一末(六丁)西明云三藏解等觉者无间解脱同断一障故言等觉非谓解齐名之为等今又助解约所证理后更无障〃所证理故见分明不同此前犹有微障见不了了不云等觉此云等觉但约根本非𢴃后得今此菩提意说后得一切种智不同前故名为胜果。
演秘一本(廿五丁)有义解等觉妨相传三釈一云一刹那间正躰后得与佛平等名为等觉依长时言对佊名胜二云真智平等后智劣佛三云真俗二智俱未究竟不名平等无间解脱同断一障故说等言习气未尽杂染未舍镜智未生事智未起未遍缘俗知真未圆故实非等详曰𨿽有三解疑犹未遣且金刚位是无间道何有长时对之云胜设云此位有多刹那佛平等者是何刹那佊俱无间未可于中分成胜劣若胜形前々非等觉何过须釈若形二智名胜等者障犹未尽复未圆证以何名等若对断障同名为等理即有失而文未见由斯三釈皆未敢依未见所据而无所㨿今助一釈佛所得法而皆得之菩萨称等所得自在离障圆极故佛云胜故大般若五十五云云何当知已圆满第十法云地菩萨与诸如来应言无异善现是菩萨已圆满六波罗蜜多八定三十七道三三昧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畏无㝵无量十八不共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佛法故若复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便住佛地是故当知与诸如来应言无异釈曰现正等觉是一切智极善通达是道相智现等別觉是一切相智又四百七十七云若无间道行一切法未离暗障未到彼岸未得自在未得果时名为菩萨若解脱道行于一切法已离暗障已到彼岸已得自在已得果已时乃名为异由位有异法非无別准干此文无异之言等之別名障未离等顕佛为胜㨿斯所慿于理通矣问胜劣差等义焉在[前-刖+合]约所得德名数无差等言德数不㨿用齐一同圆极[〦/力]名等也故智度论云如月十四十五日虽同是月十四日不能令大海潮得潮有异而佛菩萨亦复如是又如向果胜劣性差圣名同也如言烧衣一分亦转㨿斯相形等胜无咎(私云见此本文糅钞卷七判釈可分別之也)。
百法抄七(廿四丁)何故名等觉耶[前-刖+合]等觉妙觉智如十四十五月功德智惠大㫖等佛果故名等觉也𨿽有微细障是不几障碍如罗网中见月等也譬如王太子立等斍名尤有其谓也。
同见闻七(十六丁)[前-刖+合]等觉妙等者谓演秘等觉釈云佛所得法空智得之菩萨称等所得自在离障圆极故佛云胜而此下有问[前-刖+合]见其问意云于因位四智中不得大圆成事五眼中不得佛眼六通中漏尽通不得三智中不得一切种智也何一切佛德悉得云耶(云云)[前-刖+合]迹釈云如言烧衣一义亦转故此相形等胜无苦意云烧衣时一分烧衣烧云全分烧々衣云如悉不得共皆得云也付其佛非血肉身所定性相也何佛果[冉-工+又]眼得耶[前-刖+合]乆修业所得义可心得也意云因位所修依所成佛身故于佛果得肉眼也(云云)是秘所事也又譬迹付云十四月照海故渐塩水不合满也(云云)十五日月海底照也故海潮水合归也。
唯识论九(三十一丁)此地于法𨿽得自在而有余鄣未名㝡极谓有俱生微所知鄣及有任运烦恼鄣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佊皆顿断入如来地由斯佛地说断二愚及攸[色-巴+(鹿-比+(人*人))]重一于一切所知境极微细著愚即是此中微所知鄣二极微细碍愚即是此中一切任运烦恼鄣种故集论说得菩提时顿断烦恼及所知鄣成阿罗汉及成如来证大𣵀槃大菩提故。
述记十本(七十七丁)论此地于法至入如来地。
述曰第一叚有四一标二顕三即四证此初二也然十地犹有障在不名为佛解深蜜等说此第十地𨿽于诸法得自在即于业自在义陁罗尼门三摩地门自在义总名于法得自在总持及定并业皆名为法由总持等名法持故。
论由斯佛地至烦恼障种。
[这-言+木]曰三即愚其文易解无劳重釈此但言种亦有[色-巴+(鹿-比+(人*人))]重。
了义灯七本(五十五丁)问前言十障今何十一[前-刖+合]前约障因十地故十此兼障果故有十一问此佛地障用何智断西明云平等妙观依金刚定共断此障所证同故此通根本及后得智而差別者根本双断迷理迷事后得断事今谓不尒若许平等亦正能断应自能生既观察引正唯观察不尒十障皆二智除何但佛地又断前后々得断事一刹那除根本足能如何后得別断迷事谈能可尒正断即非。
百法抄七(廿二丁)问障佛果微细障者何耶[前-刖+合]有二一俱生所知障中极微细于诸法不令㝡极圆满障及十地间未断俱生烦恼障种子故为入佛地断二愚一于一切所知境极微细著愚则是彼微细所知障也二极微细碍愚则是彼一切俱生烦恼障种子也金刚喻㝎现前之时彼皆顿断入如来位也问此佛果㣲细障何位断耶[前-刖+合]以金刚无间道智断也问此金刚无间道者因果二位中何耶[前-刖+合]是因位也问十地之间断地之障皆以当地智品断之谓于当地智起无间解脱二道智无间道断惑解脱道证理也何至佛果障以因位智为无间道耶既是佛果胜智障也定以彼胜智可断之何以因位劣智可断之耶凡断惑如明暗相违暗是与明障也明亦与暗障也故明来暗去断惑之义亦如是既是佛果障也佛智明法现前违佊故彼障可去何非佛智因位智现前位先立可灭耶[前-刖+合]断惑必有无间解脱道无间道正断惑解脱道证彼択灭及断[色-巴+(鹿-比+(人*人))]重故无间道未圆满未清净解脱道圆满清净也而若佛果智为无间道者彼位未舍[色-巴+(鹿-比+(人*人))]重故可非清净又正歒对惑位故未已脱圎满也若尒岂无佛果胜劣过耶故以十地圆满㝡后念智品为佛果无间道也但于明暗相违难者自本因位㝡极智引极圆明佛智故彼㝡极智其性与佛果微细障相违性也故彼金刚无间智生时佛果障明暗相违永断也𨿽是劣智其性法尒与佛果障相违性故也于彼[色-巴+(鹿-比+(人*人))]重者与金刚无间智不相违故此位未断故第八识犹有漏异熟无记犹为[色-巴+(鹿-比+(人*人))]重之所依不佛也此智无间起佛果解脱道智之时与彼相违彼[色-巴+(鹿-比+(人*人))]重灭故第八识成无漏入圆满佛位也既彼[色-巴+(鹿-比+(人*人))]重障以佛果解脱道智舍故佛果智对障非无明暗相违之义[色-巴+(鹿-比+(人*人))]重暗与佛智明相违舍故也问何故以佊因位㝡后智名金刚无间耶[前-刖+合]金刚者能断之义也智如金刚轮破物以喻为名也无间者有二义或加行心无间正能断智生故名无间或此智无间必解脱道生证彼択灭故名无间也。
同见闻七(十五丁)[前-刖+合]以金刚无间等云谓初后二障断中间所知障断是性相意也(云云)付其法相大乘意断惑入位也是又佊性相也(云云)问十地之间等者谓此问中有三疑难可见缀文委细也[前-刖+合]断惑等者谓无间道断惑解脱证理也又无间道惑歒对相翻又[色-巴+(鹿-比+(人*人))]重俱行俱转故未圆满不清净也去时解脱道离[色-巴+(鹿-比+(人*人))]重证理スルマテナル故圆满清净也若佛果无间解脱二道存[色-巴+(鹿-比+(人*人))]重俱行俱转セサルト二有故佛果胜劣过(云云)谓佛果胜劣过付学者二义有一义当抄料𫈉如一义意断惑智必励力假也若佛果二道存励力假不假二有故佛果胜劣过有(云云)故因满智无间道佛果智解脱道也是第一难会也所谓因满智无间道解脱道无也其可知也但于明暗等者谓因满智彼佛智引起故因满智起佛果所障暗去时即佛果圆满智出生故是明暗相违义也私云因满智佛果智云实全不可有各別也是义𨕙也故又因智佛智有也不可乱也𨿽是劣智等者是第二难会也(云云)于彼[色-巴+(鹿-比+(人*人))]重等者是明暗相违难会也[色-巴+(鹿-比+(人*人))]重者论云𨿽彼现种而名[色-巴+(鹿-比+(人*人))]重(已上)[前-刖+合]金刚等者谓金刚者能断义也而寄喻云尒也无间云二义分意一义加行心望无间一义解脱道望无间云也付其小乘起四道立也意云加行无间解脱胜进各別立故云尒也(云云)大乘意相望四道也所谓当位加行道前位胜进也当位浅近道后位加行道如是前后位相望立四道也本䟽云由前道为折伏后地(文)智处生读也。
同学抄九之五(十五丁)问佛果障以因缘智断之欤答尒也付之佛果障㝡极微细也何以因位劣智断之例如彼十地障各以自地智断之依之胜鬘经云佛菩萨智之所能断深密𦀇说于如来地断二愚如何可云哉答佛果是出障圆明位也何以彼智品正断惑哉故金刚无间道断一切障第二念上品无漏生起名之圆满佛果也若以佛果智断障者果位定可有胜劣宁得正等觉称哉但至断十地障之例难者是灯问也[前-刖+合]之十地各分入住出位胜劣不同故入地断佛位不然故十地断若许佛地同十地者即佛有胜劣既无胜劣称正等觉故皆断已方入佛地(文)次至胜鬘经者佛菩萨智者简二乘也非简因位云佛菩萨智也意云前四住地烦恼三乘共断之后无明住地唯佛乗智断之(为言)次至深密经文者论云谓有俱生微所知障及有任运烦恼障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彼皆顿断入如来地由此佛地说断二愚及彼[色-巴+(鹿-比+(人*人))]重(文)金刚心断之入佛地故云佛地断障也。
寻云得胜智时断此智之障也因位劣智与佛果障俱何以劣智断之乎无明暗相违义故岂在暗中对治暗哉又金刚心断之者何不属果位乎[前-刖+合]金刚心佛果无问道也故佛果障与此相违此道生微细惑随断𨿽须属之佛果果位圆满位故不取正断道也重意云因位断位故以无间道为初佛果果位故限解脱道不取无间道。
唯识论十(七丁)一所断舍谓二障种真无间道现在前时障治相违佊便断灭永不成就说之为舍攸种断故不复现行妄执我法所执我法不对妄情亦说为舍由此名舍遍计所执二所弃舍谓余有漏劣无漏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引极圆明纯净本识非彼依故皆永弃舍彼种舍已现有漏法及劣无漏毕竟不生既永不生亦说为舍由此名舍生死劣法。
论泉十上(十六丁)一三所转舍至妄执我法事䟽云谓二障种者此出躰。
○言真者有二义一𫈉有漏不能断种故二𫈉后得相见道等障治相违如明与暗说之为舍此即染中名舍依佗起性由依佗种断故不复能生现行之心妄执我法现行由此断故说现行及种依佗为断依他既断已(云云)。
○一二所弃舍至皆永弃舍事䟽云谓余有漏者即二障余谓有漏善三无记法全异[孰/火]生少分除法执一分故劣无漏种者即十地中所生现行及此种类中下品种由金刚道转极圆者异前菩萨所依未圆满故极明者行相分明异前菩萨智彼不明故或极圆𫈉一切有学极明𫈉二乘无学纯净本识者净者无漏纯者无杂非如囙位七识等善净而不纯本识纯而不净今此第八无漏相续故名纯净此现行识非余有漏劣无漏种依故皆永弃舍(云云)。
一彼种舍已至生死劣法事疏云此种舍已现行彼法永不生由此道理名舍生死法及劣法此乃总言不𫈉何念能舍等。
唯识论十(十一丁)既所知障亦障𣵀槃如何但说是菩提障说烦恼障但障𣵀槃岂彼不能为菩提障应知圣教依胜用说理实俱能通障二果。
传通记玄一(五十三丁)四教义十云问曰为定用金刚智断无明为用妙觉智断无明耶[前-刖+合]曰𣵀槃经云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问曰胜鬘经云无明住地其力最大佛菩提智之所能断[前-刖+合]曰若用別教通十地等觉即是佛菩提智所以者何𣵀槃经云九住菩萨名为闻见十住菩萨名为眼见𨿽见佛性而不了了以无碍道与惑共住故不了了诸佛如来了了见者即真解脱肃然累外故了了也若別教明义従初欢喜地即用佛菩提智断初品无明乃至等觉后心方乃断尽若圆教明义即是初𤼲心住得用佛菩提智断初品无明乃至等觉后心方断尽也(已上)此等诸文与今意同凡二智断光宅开善二师诤也今释且附光它之义。
糅钞第七(十八丁)四教义者天台作十二卷文也初问意断元品无明等妙二觉中何智耶[前-刖+合]意佛无上士故可无所断故等觉断次问无明佛智能断因位等觉何断之耶[前-刖+合]意断无明证中道智名佛智故因位用佛智断证无相违九住等者呼地云住故清凉云古译十地为十住故十住毘婆沙亦是十地故(已上)九地见劣故况闻分十地见胜故喻眼见𨿽见等者以十地见尚属不了对佛见故以无㝵下无㝵道断解脱道证意也是以等觉属第十地不立等觉意也。
○凡二智等者毘昙意谈无㝵道断解脱道证光它依之成论意谈无㝵道伏解脱道断证开善依之今釈且▆毘昙意耳。
七帖名目六末(四十三丁)问元品无明等觉智断欤。
答圆教异义也(如下)別教等觉智断也(同七卷(三十八丁)纲目抄第四在焉繁故今畧之)。
同学钞十一(廿九丁)问十真如外別可立佛果所证真如耶若立之者论中随地々所证𨿽立十真如全以佛果所证不立別真如中𨕙论等皆其意同若不立者真如法性𨿽无差別随所断障及能证智別建立名义十地所证之外何无佛果始所悟耶若许其差別者定可有別真如名耶何况所断障既分十一障所证理宁限十真如哉是以䟽中圆满真如名乃至如来十皆能了矣以果圆满转所证別名圆满真如见如何乎[前-刖+合]菩萨十地中修十波罗蜜断十重障证十真如其十真如者随地々各证真如上一分性故建立別名而佛果所证真如真如非如上別义兼十义故对十不可立之诸论举十种不表佛果所证者即此意也但至疏文者是釈𨿽初地中已达一切而能证行犹未圆满为全圆满后々建立之论文也故训云行位有十故圆满真如名乃至如来皆能了(云云)意云行位有十故地々各有一分圆满义故別々有真如名至如来十別义皆能了之(为言)是肝心意也(又百法见闻卷之七在焉)。
糅钞第六(七丁)仁王𦀇说五十一位不立等斍璎珞𦀇说五十二位是则第十地中于入住出说故出位开立等觉一位故不立非相违(等覚立不立事七帖名目六(四十四丁四十七丁)纲目抄卷之四在焉繁故今畧之)。
摩诃止观私记六本(十八丁)问唯识但明十地佛果不明等觉何以为证[前-刖+合]论𨿽不明彼宗人师皆立等觉故知彼宗合在十地非全阙之。
了义灯七本(五十五丁)问金刚喻定何地所摄要集云有云两解一云第十满心若尒前々地々皆对治后々地障[前-刖+合]教说出十地即成佛故故前位断不同因位一云出第十地满心已后方是等觉仁王本业皆过十地说等觉故后经时刧方入妙觉要集云后釈为胜今谓不尒如四善根诸处皆言初无数积智福满已方起善根岂非初刧满心所摄此𨿽离第十地別云等觉亦第三摄即属满心非满心外若许出十地外更经多时后方入佛应出初地等亦经多时方入后地问若第十外不经多时何故本业经说金刚喻定许经多时又攸𦀇云佛子摩尼宝璎珞菩萨字者等觉中一人其名金刚惠菩萨乃至住寿百刧修千三昧等[前-刖+合]今者通云仁王般若初地已上名圣种性第十地出㝡初满心名为等觉以入住出各经多刧故璎珞本业㨿出心满断自地障尽修其加行断第十一佛地障故多时修习及正断时皆名等觉所修之定皆名金刚以能断其在实[色-巴+(鹿-比+(人*人))]重㝡后障故非出十地满心已后別有等觉经多刧住故瑜伽四十八云于㝡上成满菩萨住中当知一切烦恼习气随眠障碍皆悉永断入如来住此中既说法云菩萨为成满住皆悉永断入如来住明非在外更別多时若许多时应別立住既不別立明在第十满心所摄又此论第十云此十一障二障所摄乃至云所知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修所断种于十地中渐次断灭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方永断尽既言于十地中明非出十地满心已后若尒何故別说等覚多时修等[前-刖+合]已于此地断第十地自障尽已方欲断彼第十一障故湏加行种々修学得经多时故別立名问诸十地障各入初断何故佛地障在第十地断[前-刖+合]十地各分入住出位胜劣不同故入地断佛位不然故十地断若许佛地同十地者即佛有胜劣既无胜劣称正等覚故皆断已方入佛地作斯通会不违经论。
百法抄七(二十三丁)问金刚无间道在第十地满心者经几时分耶[前-刖+合]正断惑位唯㝡后一念也若论方便道可多时问其方便道者何位耶[前-刖+合]于得佛位有等觉妙觉妙觉者正解脱道佛果也等覚者为得此佛位第十地满心所修也皆是金刚心方便也问修方如何[前-刖+合]璎珞经云百刧修千三昧千刧学佛威仪万刧化现成佛入大寂定是等覚菩萨(云云)。
意云第十地有入住出三时其出心满心为成佛修佊方便谓菩萨第十地满心为受佛位往色究竟上摩醯首罗智所城(此名大自在宫)菩萨在彼百刧之间修千三昧其间修学佛果功德次千刧之间渐学佛威仪次万刧已示现成佛相也谓十方诸佛来集头灌智水现授佛位仪或(名授式灌顶仪式也)如此习学其㝡后念起一念金刚无间智断佛果障也如是多刧仪式皆名等覚位也故正断惑金刚心𨿽一刹那以方便摄根本名金刚心者可多时也。
同见闻七(十六丁)以方便摄等者谓满心于所修加行方便金刚心根本摄在金刚心云也。
等覚位入重玄门倒修凢事之下七帖名目六之末(四十五纸)纲目抄四卷在焉繁恐今畧之。
二藏义八𢬌卷五终
贞享元(甲子)林钟日增上寺前 铃木太兵卫 市川次兵卫 开板
校注
【经文资讯】《国家图书馆善本佛典》第 35 册 No. 8894 颂义八拔萃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1-07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国家图书馆善本佛典》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