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因寺志卷之五
宫宇
自宋迄今,五百余年耳。赤山替而成原,惠涧湮而为陆。沧桑反覆,奚待刧火烧而天一孕,况土木废兴乎!然而周鼎未移,黍离满目;鲁社久屋,灵光独岿,要亦未可定也。其间或自昔遗,或由今竖。或屡葺而失故,或名存而实亡。总循环于辘轳世界中矣。志宫宇。
大雄殿
吴越王建。但递圮递修,榱桷栋楹渐非故物。祗石柱及诸础,犹是汉宫金狄耳。然规模跂翼,与玉岑对峙,差相伯仲,不失旧观。初止奉毘卢佛一尊,自易庵通之葺,遂中奉释迦,左普贤而右文殊,以华严座普贤长子居上首也。当年仓卒举废,不久复敝。松陵少司马吕公益轩,祈嗣天竺。舟中梦苏公为此寺乞缘。中途偶憩,谒公像于东庑,宛符梦对。遂捐赀重葺,大殿、轮藏殿一朝改观矣。
轮藏殿
与大殿相连,高则倍之。接搆工巧,无凑泊迹。虽诸山缭绕,湖中仿佛隐见。中设转轮,贮钦赐藏经于函。璧水潆环,簷阿翚焕,相轮声闻数里。两山邀游,咸谓目未曾有也。下奉大悲像,相传即放光于景定间者。
天王殿
旧已废。万厤间,寺僧易庵通建。以玉岑紧逼无隙地,即山门为之。旁设四天王,中龛向背俱观音像。不知何人作此?其石像由掘土得之者。沦埋岁久,庄严福好,宛然如新。止水意欲移奉別室而置韦駄。面北去俗,僧见远矣。殿额「华严第一山」,今失。
妙应殿
亦宋遗也。节棁辐辏,备人工之巧。旧在大殿西北。万厤间,无际即千佛阁遗址,移建于上。前后修竹檀栾,最宜暑月。云间陆宗伯平泉,塑旃檀大士像于内。顷岁,李太学仲休重葺,更增丽矣。
千佛阁
旧以轮藏崔巍,建此阁以蔽之,高峻相匹。至正末,毁于兵。今遗址为妙应殿。
华严经阁
宋时高丽国王之弟僧统义天,奉晋水大法师贤首教,疏请入侍为弟子,朝廷许之。比归国,以金书《华严经》并建阁之赀,附贡舶以进,遂剏兹阁。南渡帝王无不亲临校阅。𡩬宗御书阁额以表章之。元末兵起,并为灰烬。惟阁额尚存张尚书元洲家,后其子孙复施还寺。故月印、止水鼎建新阁,以御书颜之。兴废继绝,张氏之功不可泯矣。
七祖堂
晋水法师建以奉马鸣大士及龙树、帝心、云华、贤首、清凉、圭峰七祖。相传在伽蓝堂之东北,今不可攷。余谓后有兴起者,当增晋水、宋易庵为九祖。而以明易庵、无际、妙空三师配可也。
钟楼
在正殿东南,易庵通建。高可十寻,榱桷轩翥。上县洪钟,下奉幽冥教主,翼以地狱变相。近年松陵吕公捐赀重葺,水部搉使杨公霞标协成之,书额其上。阁下诸相,煜然重新,则止水力也。
伽蓝堂
在大殿东庑,宋建。初奉华光一像,后苏文忠倅杭,筑六桥之隄于西湖,欲取土于山以实之。而诸山多石,不便畚臿。惟赤山纯土,滨湖,易于输载。隄成,而山已夷而原矣。形家言:「去此山,则慧因失其左臂,行不利于兹寺。」文忠矢于佛前,愿为伽蓝神以护之。命增己像于华光之右。嗣后屡著灵应。近年见梦于松陵吕公,事尤显赫。见公愿力之弘,非他贤所能及也。吕公以公与华光联座,殊觉不伦。拟于堂右隙地,设公专祠以祀之。惜寺僧莫能任其事者。
禅堂三楹
在妙应殿右。万厤间,易庵等建为公所。
楞伽室
在禅堂前。妙空、易庵建。
高丽王祠
在楞伽室前。想昔以经阁余赀,为义天报本耳。然赀虽供于爵主,事实始于义天,则宜设义天一像以配之。岂当时绵蕞草创,制犹未备也?
碧鲜阁
在妙应殿东北。瑯玕万个,浮翠北窗。云影月魂,风簧雪拍。凭栏招携,时集几案,洵南山一幽胜也。予读扈载赋,久拟于梓里山中建阁颜之;然头颅衰暮,为欢几何?不若公之人人。嗣后高朋韵士,暇日登此,弹琴赋诗,呼卢浮白。即余百年后,犹得以精神缱绻为快。故以阁赀若干,付止水经始。其事务为可久,无若杭欵草草,作一二十年计也。
香积
在七祖堂后。今废。
涤池
在香积旁。广可丈余,周以文石。今遗迹尚存法相菜圃中。
【经文资讯】《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A020 册 No. GA020n0017 玉岑山慧因高丽华严教寺志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0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所编辑
【原始资料】法鼓文理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之「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专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