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护
国王、宰官、居士共七十六位
殿宇
寺一
𣪫、堂、楼、轩、亭、房等六十四所
静室
一百三十二所
名胜
一百八十三处
下院
三十一处
古迹
四十六处
寺产
旧额庄田八处
传衣新额
大𣪫新旧额
观音𣪫新额
真寂院新额
地藏𣪫新额
化城寺旧额
安乐寺旧额
寂照新额
(本山各房及各下院不开出者不载。)
纪事
古鼎圆镜
惠洲业报
净业见报
宝上座
西岩和尚
佛性不得道有无
神龙
喝石
神冶钟
无尾螺
灵鸡
白兎
南塔
卷十一至十四目录终
径山志卷之十一
外护
唐代宗
大历三年,诏径山法钦禅师入见,待以师礼,赐号「国一禅师」,𠡠一道。
宋高宗
绍兴七年,诏宗杲禅师住径山能仁禅寺。廿六年,诏师住明州育王广利禅寺。二十八年,诏师再住径山。
孝宗
改元隆兴,遣内都监黄彦节至径山,命杲禅师就山中举扬般若,师说偈云:
上嘉叹之。及封建王,又遣内知賔至径山,供五百罗汉,赐「玅喜庵」三字及真讃。九月,诏杲师问佛法大意,师卧疾,特赐「大慧」之号。淳熈七年,召雪窦寺住持宝印(即別峰印)入𡭊𨕖德𣪫,问语备〈別峰禅师本传〉。
钱镠
字具美,钱塘人。唐僖宗时,率乡兵破走黄巢,昭宗拜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天复二年,封「越王」。梁太祖封「吴越王」,谥号「武肃王」。微时到径山,神鼎𬤇禅师识之。后𬤇禅师入灭,武肃王自述讃四十句,又谥师为「建初兴国大师」,墖曰「广济」。王将薨,谓文穆王曰:「吾昔自径山法济示吾覇业,自此發迹建国立功,他日汝等无废吾志。」其后文穆、忠献、忠懿王皆不忘武肃之遗旨。
张浚
字德远,绍兴中拜相,封「和国公」。孝宗朝,封「魏国公」。大慧禅师在泉州云门庵,遂以临安府径山延之。公居长沙,其母秦国夫人问道于大慧。及夫人疾亟,曰:「妙喜老师此生无复见也,我有私恩未报。」公三走介师至,夫人捐馆。公谓师曰:「先妣愿供养和尚一年,为德之报。」遂舘于光孝寺之东堂,以尽诚敬。
张九成
字子韶,号无垢居士。登径山,问道于大慧公。建无垢轩,与师谈「格物」之旨。师曰:「公只知有格物,而不知有物格。」顿领深旨,投偈曰:
子韶𠹉曰:「九成每闻径山老人所举因缘,豁然四达如千门万户,不消一踏而开。九成了末后大事,实在径山老人处,此一瓣香不敢孤负他也。」
吕本中
字居仁。绍兴初,赐进士第,除中书舍人。平生因诗以穷,耽禅而病,清癯如不胜衣。作《江西传衣诗派图》,推黄山谷为诗祖,列陈无己等凡二十五人为法嗣。本中𠹉致书,问大慧禅要,慧答书略曰:「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若一向问人佛语又如何?祖语又如何?诸方老宿语又如何?永劫无有悟时也。」本中有省。
曾开
字天游,官至侍郎。致书大慧曰:「今年私家尘缘都毕,闲居无事,正在痛自鞭策,以偿初志,第恨未得亲炙教诲耳。一生败阙已一一呈似,必能洞照此心,望委曲提警日用当如何做工夫,庶几不涉他途径,与本地相契也。至叩。」大慧答书曰:「时时于静胜中,切不得忘了须弥山,放下著两则语,但从脚下著寔做将去。已过者不须怖畏,亦不必思量。思量怖畏,即障道矣。但于诸佛前,發大誓愿,愿此心坚固,永不退失。伏惟诸佛加被,遇善知识,一言之下,顿忘生死,悟证无上正等菩提,续佛慧命,以报诸佛莫大之恩。如此久久,无有不悟之理。」
李光
字泰發,上虞人。致书大慧问禅要,慧答书曰:「大叅相公,平昔所学,已见行事。临祸福之际,如精金入火,愈见明耀。又决定知华严重重法界,断非虚语,则定不作他物想矣。其余七颠八倒,或逆或顺,或正或邪,亦非他物。愿公常作是观,妙喜亦在其中,异日相从于寂寞之濵,结当来世香火因缘,成就重重法界以实其事,岂小补哉?」
李邴
字汉老,官至叅政,醉心祖道。及见大慧举赵州庭栢话有省后,以书咨决曰:「近叩筹室,伏蒙激發蒙滞,忽有省入。顾惟根识暗钝,平生学解,尽落情见。一取一舍,如衣坏絮,行草棘中,适自缠绕。今一笑顿释所疑,欣幸可量,非大匠委曲垂慈,何以致此?自到城中,凡著衣吃饭,抱子弄孙,色色仍旧。既无拘执之情,亦不作奇特之想,其余宿习旧障亦稍轻微。临行叮咛之语,不敢忘也。重念始得入门,大法未明,应机接物,触事未能无碍,更望有以提诲,使卒有所至,庶无玷于法席矣。」
冯楫
字济川,蜀遂宁人,号不动居士。绍兴丁巳,除给事中,会大慧就明庆开堂。慧下座,楫挽之曰:「此生不作这虫豸,今因甚却纳败阙?」慧曰:「尽大地是个杲上座,你向甚处见他?」楫拟𡭊,慧掌之。楫曰:「是我招得。」因坐夏径山,榜其室曰「不动轩」。后知泸州,所至于道无倦。𠹉自咏曰:
绍兴二十三年秋,乞休,致报亲知,期以十月三日报终。至日,令后厅至高座,见客如平日。辰巳间,降阶望阙肃拜,书偈曰:
书毕,拈柱杖按𦡀而化。楫于建炎后,凡名山巨刹藏经残失,遂以己俸印施。补之足五千余卷者,凡四十八藏,用祝君寿,以康兆民。门人蒲大聘𡮢志其事,有语录、颂古行于世。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佃之孙,越之山阴人,仕至秘监。𠹉问松源岳禅师云:「心传之学,可得闻乎?」师云:「既是心传,岂从闻得?」公领解,献偈曰:
张商英
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徽宗朝拜相,大慧为洪州凖公乞铭于公。公曰:「今有一问,问上人。若道得即做,若道不得,与钱五贯裹足归,叅禅去。」曰:「请相公问。」公曰:「闻凖光眼睛不坏,是否?」曰:「是。」公曰:「我不问这个眼睛。」曰:「问甚麽眼睛?」公曰:「问金刚眼睛。」曰:「若是金刚眼睛,在相公笔头上。」公曰:「老夫为他点出光明会,教照天照地去也。」一言而契,下榻朝夕言语。号大慧,曰「妙喜」,字之曰「昙晦」云。
蔡襄
字君谟,游记別见。
孙觌
尚书,字仲益,无锡人,书別见。
吴潜
字毅夫,宣城人,正肃公柔胜之子。宋理宗朝拜相,序大慧《正法眼藏》。于法门得大自在后,为贾似道所排,谪循州。预知死日,语人曰:「吾将逝矣,夜必雷雨。」已而果然,作诗端坐而逝,封「许国公」。
元世祖
中綂元年,问法径山住持云峰妙高,𡭊扬称旨。帝常问师曰:「修寺建塔有何功德?」师曰:「福荫大千。」由是建仁王寺,仍诏天下,寺院、田产二税尽复之,以弘教为己任。国语曰「薛禅皇帝」。
神宗显皇帝
万历二十八年九月初三日,钦差司礼监太监孙隆颁施大藏一部,勅谕別见。
虞集
字伯生,宋丞相允文五世孙。其先蜀人,汲宋黄岗尉,宋亾侨居临川之崇仁。大德初,始至京师,以大臣荐授大都儒学教授。除国子助教,自将仕郎十二转为通奉大夫,封「仁寿郡公」,谥「文靖」。𠹉辟右室,书邵尧夫诗,题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接方外士必扣击其说,以为圣人之教不明,为学者无所底止。苟于吾道异端疑似之间不能深知,而欲窃究夫性命之原,死生之故,其不折而归之者否矣。𠹉曰:「佛以因果二法,制服得天下人心。无智愚贤不肖,总出不得这两个字。」
𢰅〈北磵简公塔铭〉,有曰:「自昔奇伟之士,或旷世一遇,其不恒见于天下者,何也?盖𠹉闻之,岂无其人哉?自夫世务之沉[宴-女+六],俗学之缠纠,有不足以絷而留之者,于是脱然自拔于浮沉起灭之表,以求其本物之极至者,皆其人也。」
作〈径山晦机熈公塔铭〉曰:「闻佛氏之宗,禅者其度人也,以悟为则,必使自致于思虑之所不及,时至机应则决而启之。是以言發意解,解泯言忘,谓之不立文字,岂欺我哉?」
〈水陆缘起賛〉略曰:「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如摩尼珠五色随应,如何累劫业识相应无明,展转生死根尘?我佛慈悲施方便力,如大医王救彼痼疾,饿者与饱,渴者与浆,幽暗与明,𤍠脑与凉。况你六道诸苦随业,不借佛恩何由自洁?」
〈杭州报恩寺铭〉曰:「我以慈悲大愿力,运大音声作佛事,充满虚空体无碍,有间即觉成解脱,人天龙海无尽际。过去未来现在者,一音所摄悉平等,同我报国如报佛,永住坚固宣佛法。」
林希逸
字肃翁,福清人。绍定间进士,号鬳斋,𠹉称大慧杲禅师为元勋,大老敬重。
宋濂
字景濂。学士𠹉云:「人知大慧说法,如雨如云,觉悟群迷,而不知其忠义耿耿,注意于家国者甚笃。纵有知其忠义,而又不知其游戏翰墨,循蹈矩彟,亦自可传不朽。呜呼!若师之应物无方,是谓如神然变化不测者矣。」国初法禅师序铭,多出公手,別见。
沈季文
大中丞,号太素,吴江人。于万历三十六年,捐资建大雄宝𣪫。
陆光祖
大冢宰,号五台,平湖人。创刻方册藏板于清凉,后移至径山。复以烧山多害物命,捐资买凌霄峰下山一叚,护养生类。
冯梦祯
国子祭酒,字开之,嘉禾人。议刻方册藏板移至寂照,再议移化城。缘起別见。
王肻堂
宪副,号宇泰,金坛人。偕刺史陈良谟、宪副吴长庚诸公,书请廓庵观公住持大𣪫。书別见。
于玉立
吏部,字中甫,金坛人。偕陆、冯诸公议刻方册藏板,为紫柏尊者建塔于文殊台。
瞿汝稷
运使,字元立,常熟人。议刻方册大藏,为幻予𢰅塔铭,別见。
陈瓉
少司𡨥,号雨亭,常熟人。议刻方册大藏,缘起序文別见。
缪希雍
字仲淳,常熟人。以紫柏先瘗黄沙,滩下有流泉,倡金坛于贺诸公改塔文殊台。同金坛于贺诸公,捐资二百余金买山,寂照供养僧众。
朱国祯
内阁大学士,号平涵,湖州人。𠹉问法瓶匋,为𧩿〈真寂院记〉,別见。
朱国祚
内阁大学士,号养淳,嘉禾人。同子孝廉大猷于径山大𣪫、下院真寂,庄严护持,檀施最久。
吴用先
大中丞,号本如,桐城人。恢复下院化城,岁施刻藏银一百两,缘起別见。
陈懿典
翰林学士,号如岗,嘉禾人。刻藏缘起別见。
窦子偁
原任淛江廉宪,号淮南,合肥人。督同司理孙公榖、余杭令戴公日强,清复化城。
王在晋
大司马,号岵云,太仓人。分守杭严时,亲历化城,清复故址。游记別见。
虞淳熈
吏部,号德园,杭州人。护持瓶匋,及本山常住。
翁汝进
宪副,号周野,杭州人。护持常住,及诸静室。
黄汝亨
学宪,字贞甫,杭州人。本山常住,下院化城驱魔安众,具有大力。诸文別见。
洪瞻祖
尚宝卿,号清远,杭州人。护持常住,及诸静室。
沈珫
宪副,号𢡟所,吴江人。偕其弟佥宪瓉侍御珣,及司空沈公正宗,书请廓庵观公住持本山,岁输刻藏银若干。
李事道
运同,号行可,杭州人。护持常住,及真寂等刹。
朱大启
吏部,号广原,嘉禾人。本山常住及各静室,岁有供养。
周宗建
侍御,字季侯,吴江人。本山常住,岁有供养。
贺烺
民部,字暗伯,金坛人。以父中书公虚谷皈依紫柏,岁输刻藏银若干。同学宪王吏部于,书请自光杲公主持寂照。
姚思仁
尚书,号罗浮,嘉禾人。岁施常供。
王志坚
佥宪,字弱生,太仓人。任本省水利道时,以本山静主贝林师精于密部,时为送供下院真寂寺。改路南湖地藏𣪫,开田临勘,行县给照。
周祗
字子介,吴江人。捐赀置下院太平寺刻藏,田四十二畒。
周延光
本省方伯,号斗垣,蕲水人。清查化城虚税,行县审豁。
吴伯与
本省兵巡道,号师每,宣城人。𠹉游天目及径山,手书〈戒晕酒〉,示勒于石曰:「欲海横流,𤍠熖转炽,故味为嗜性之首,而斋乃断爱之根。僧家返清凉绝贪求,即粒米茎菜尚无虚用。至其核因果,明罪福,凡戒杀放生无非善缘,若常人食肉,犹比之曰「人搏人」也。况僧不持斋,不甚于食他肉而补秽身乎!惟戒足以护法,惟斋足以居心。至人守若严城,御若坚兵,诚谓醍醐岂贮秽噐,斋疏即为甘露耳!倘寺僧酒肉破戒,即不名为清净僧,便当驱除还俗。倘游人必㩦酒肉入寺,何取以腥燥浊体,枉向佛门叅礼耶?凡我四辈,永坚一心,无种地狱之深因,甘受来生之恶报。」游纪及诗別见。
王在公
郡丞,号芥庵,昆山人。弃官礼峨𡼴,归径山倡导孝廉。徐仲容公洌捐资购良材,易大𣪫柱,及葺龙王𣪫。复葺般若轩,同朱公鹭检阅大藏。
方应祥
礼部郎,字孟旋,西安人。𠹉问法瓶匋有省,偶谒当道,以西湖放生池应否拆毁问公。公曰:「西湖固杭州之睂目也,欲去目中翳而并剔除瞳神可乎?」当道笑而从之。
吴之鲸
上饶令,字伯霖,仁和人。𠹉游径山,叅瓶匋,谓不见闻谷师几虚此游,诗文別见。
郑圭平
乐令,字孔肩,钱唐人。初归云栖,后叅瓶匋,弘护诸山。
马用锡
余杭令,号命荷,晋江人。清理化城虚税。
王宇春
字季和,常熟人。倡其兄別驾宇熈、叅军宇新,刻径山大慧禅师《正法眼藏》,助建真寂禅院及安乐寺。
顾大章
字伯钦,刑部主政,常熟人。助建真寂禅院,及安乐寺。
顾大韶
字仲㳟,常熟人。助建真寂禅院,及安乐寺。
钱谦益
谕德,字受之,常熟人。𢰅〈闻谷大师种树碑文〉,重兴下院安乐寺。缘起別见。
李縠
字孟芳,常熟人。皈依瓶匋,举扬双径。诗文別见。
瞿式耜
进士,字起田,常熟人。真寂禅院及安乐寺皆有供养。
王蒙亨
县令,号中泉,余杭人。首捐田四十余畒,倡复化城寺。
沈焕然
字无文,贡士,余杭人。初归云栖,再叅瓶匋。护持下院安乐寺,及南湖地藏𣪫。
闻启祥
字子将,孝廉,钱塘人。径山大𣪫,及诸下院静室,皆其护持。
时载杲
字旭如,常熟人。皈依瓶匋,缘及安乐。
严调御
字印持,余杭人。助复下院安乐古刹,及常住各静室,具力护持。
严武顺
字忍公,余杭人。为荐母舍田八畒,入真寂院。
王祺
字祉叔,余杭人。偕其侄福贞,供养常住各静室。
邹之峄
字孟阳,仁和人。常住及真寂院,岁有供养。
许国[王*助]
字镇之,兰溪人。归依瓶匋,檀施传衣诸所。
徐楩
号龙南,余杭借蘓州人。护持下院安乐寺。
许应𨕖
字青钱,余杭人。护持下院安乐寺。
严敕
字无敕,余杭人。护持常住及诸静室。
吴江接待寺僧兴勤助刻
径山志卷之十一终
校注
「录」字缺漏。 钱镠于896年10月,被授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 一、绍兴二十七年(1157),宗杲(1089-1163)住持明州育王山光孝寺(在今宁波),时年已六十九岁。二、张浚之母秦国夫人(?-1156)卒于1156年,1157年时宗杲主光孝寺。(注:故此处所提及的光孝寺为育王山光孝寺无误。) 「江西」:江西诗派,北宋文学流派,黄庭坚为创始人。成员包括陈师道,潘大临等,大多为江西(宋代江南西路)人。 《江西诗社宗派图》,作者吕本中,约作于崇宁元年(1102),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成为「江西诗社」「江西诗派」之滥觞。 「更」:原文本多了一个「更」字,故删。 「庆」字底本阙漏,兹依心泰《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四〈冯楫〉(X87n1628_p0435a14)补入。 陆游作有《哭径山策老》一诗:「岌岌龙门万仞倾,翩翩只影又西行。尘侵白拂绳床冷,露滴青松卵塔成。遥想再来非四大,尚应相见话三生。放翁大欠修行在,未免人间怆別情。」(X87n1628_p0437a15) 李华撰〈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迹,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我天人师,示第一义,师无可说之法,义为不二之门。其定也,风轮驻机;其慧也,日宫开照;其用也,春泉利物。……吉祥殿上,应化诸天。寂寂灵塔,滔滔逝川。恒沙劫坏,智月常圆。」(全唐文/卷0320) 宋.苏轼〈游径山〉:「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鞍玉镫相回旋。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精神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寒窗暖足来扑朔,夜缽咒水降蜿蜒。雪眉老人朝叩门,愿为弟子长參禅。迩来發兴三百载,奔走吴会输金钱。飞楼涌殿压山破,朝钟暮鼓惊龙眠。晴空偶见浮海蜃,落日下数投村鸢。有生共处覆载内,扰扰膏火同烹煎。近来愈觉世议隘,每到宽处差安便。嗟予老矣百事废,却寻旧学心茫然。问龙乞水归法眼,欲看细字销残年。」 〈赐径山宗泐免官说〉:「世人灾害有三,往往皆不自知,故其灾害周流方寸间,日夜无息,古今未尝有能尽去者。……盖丈夫之气,初志不夺,斯僧是其人也!特听免官放老山林。其世之三害,僧不为一害所迷,妙哉!」(g032p0356) 〈𠡠谕径山赴会僧〉:「朕惟佛氏之道,清净慈仁,弘深广大,包含万有,贯彻微妙,利益幽明,功德无量比者。……夫观百川之流者,必至海乃止;亏一篑之功者,则为山不成。尔等益勤精进,庶永谢于尘缘;究竟真空,期早登于觉地。利生助化,翼我皇家。钦哉,故谕。」(g032p0357) 「大慧宗杲禅师开法于洋屿庵(位福州长乐),伟明居士于是前往礼谒大慧宗杲禅师,并随众入室參请。……途经延平的时候,伟明居士倏然大悟,平生疑滞悉皆荡尽。」 隆庆、万历之际,以徽州为中心的新安诗坛兴起,汪道昆为首的一批新安诗人,创立新安诗派。【经文资讯】《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A032 册 No. GA032n0032 径山志(第6卷-第14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1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所编辑
【原始资料】法鼓文理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之「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专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