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目录

  • 列祖

    • 藏叟禅师

    • 虚舟普度禅师

    • 云峰妙高禅师

    • 虎岩伏禅师

    • 本源善达禅师

    • 佛智晦机禅师

    • 大圆佛鉴虚谷陵禅师

    • 佛日元叟端禅师

    • 广慈昙芳忠禅师

    • 佛慈法喜南楚悦禅师

    • 祖铭禅师

    • 佛慧慈照正源禅师

    • 愚庵智及禅师

    • 悦堂颜禅师

    • 宗泐禅师

    • 象源淑禅师

    • 复原福报禅师

    • 大宗兴禅师

    • 止庵祥禅师

    • 呆庵庄禅师

    • 岱宗泰禅师

    • 伯蕴琇禅师

    • 敬庵庄禅师

    • 雷庵泽禅师

    • 月江净禅师

    • 雪崖珂禅师

    • 西畴顷禅师

    • 宇中宸禅师

    • 杰峰英禅师

    • 一清天禅师

    • 无极灏禅师

    • 宗胜㣧禅师

    • 正觉成禅师

    • 用璚琚禅师

    • 芳蕋禅师

    • 庭礼训禅师

    • 天才英禅师

    • 悦山恺禅师

    • 石窻珉禅师

    • 月林镜禅师

  • 补遗

    • 列祖

      • 慧满扶禅师

      • 法警庠禅师

      • 宝鉴修禅师

    • 十方住持

      • 祖印悟禅师

      • 澄慧渊禅师

      • 玄应仁禅师

      • 月堂道昌佛行禅师

      • 佛慧可安衷禅师

      • 无等才禅师

      • 寓庵清禅师

      • 佛行少林崧禅师

      • 佛心荆叟珏禅师

      • 大圆佛鉴虚谷陵禅师

      • 广慈昙芳忠禅师

      • 佛慈法喜南楚悦禅师

      • 象源淑禅师

      • 大宗兴禅师

      • 止庵祥禅师

      • 呆庵庄禅师

      • 岱宗泰禅师

      • 雷庵泽禅师

      • 雪崖珂禅师

      • 宇中宸禅师

      • 杰峰英禅师

      • 无极灏禅师

      • 宗胜㣧禅师

      • 正觉成禅师

      • 用璚琚禅师

      • 竺芳蕋禅师

      • 庭礼训禅师

      • 天才英禅师

      • 悦山恺禅师

      • 石窻珉禅师

    • 法侣(附)

      • 智藏禅师

      • 如会禅师

      • 鸟窠禅师

      • 丹霞天然禅师

      • 敬叟

      • 断桥妙伦

      • 崇岳松源恕中无愠

      • 大辨

      • 风穴延沼禅师

      • 法师行靖行绍

      • 桐江绍大

      • 石室祖瑛

      • 一关正逵

      • 孚上座

      • 九仙清嗣

      • 高峰妙禅师

      • 布衲如玉禅师

      • 宝彻禅师

      • 资寿尼

      • 安分庵主

      • 惟政

      • 慧静

      • 僧瑜

      • 僧翼

      • 慧辨琦禅师

      • 来复

      • 荐福本禅师

      • 无趣如空禅师

      • 无幻性冲禅师

      • 达观可禅师

      • 云栖宏禅师

      • 古道禅师

      • 梅谷禅师

      • 密藏禅师

      • 幻于禅师

      • 幻居禅师

      • 化仪禅师

      • 仪丰禅师

      • 憨山禅师

      • 洞闻禅师

      • 万松禅师

      • 月亭禅师

      • 寒灰禅师

      • 瓶匋闻谷禅师

      • 湛然禅师

      • 鹤林禅师

      • 汉月禅师

卷之三目录终

径山志卷之三

列祖

第四十一代 藏叟禅师

名善珍泉州南安县吕氏子年十三依郡之崇福寺南和尚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后出住里之光孝升承天继迁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复以朝命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师示众云「古者道『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又有道『知之一字众祸之门』只者二门入得更须出得三世诸佛出不得历代祖师出不得天下老和尚出不得何故变铁成金易变金成铁难

上堂「尽大地是紫磨金身诸人终日开眼覻见释迦老子心肝举步筑著释迦老子鼻孔说有说无是诳说生说灭是𧩂说即心非心是𡚶不诳不𧩂不𡚶春风吹落桃李花淡烟踈雨笼青嶂

上堂「春雪寒春宵短古佛心破灯盏正法眼纸撚抖擞精神只管看看到北斗西移南斗东转上元依旧正月半

上堂「灵云见桃花悟去玄沙道敢保老兄未彻香严闻击竹悟去仰山道祖师禅未会禅和十个五双道我此一门全无肯路亦未知灵云香严在要知二大老麽醉我落花天借他弦管里又据室云这里便是问讯烧香了来老僧身边立地底所在麽呆子你自钝置犹可莫来钝置老僧

尝自题其像云「叅禅无悟识字有数眼三角似燕山愁胡面百折如赵婆呷醋一著高出诸方敢道饭是米做」送忍书记偈云

鬓丝不可织寒衣 煮字那能疗得饥
別欲语君安乐法 正𢗅却未有闲时

师生于宋绍兴甲寅十月十二日示寂于嘉定丁丑五月二十一日世寿八十三僧夏六十塔全身于南院

第四十二代 虚舟普度禅师

维扬江都人姓史氏稍长虽习世书绝无处俗意母识其志俾依郡之天宁出家会与毕将军再遇共语大奇之曰「此兄短小精悍音吐如钟他日法中向上爪牙也」携归武林礼东堂院祖信为受业师侍信左右五年奋志叅方初见铁牛印于灵隐已而江东西河南北悉偏历焉时无得唱道饶州荐福师决志叩请其迁福严华藏亦与之俱偶入室次得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麽人」师曰「金香炉下铁昆仑」得曰「将谓这矮子有长处见解只如此」师曲躬作礼曰「谢和尚证明」若天童晦岩光大慈石岩琏虎丘石室廸一见噐异与法务

淳祐初制府赵信庵以金陵半山请出世迁润之金山潭之鹿苑抚之疎山蘓之承天景定间太傅贾魏公奏补中天竺复请旨陞灵隐至元丁丑被命径山

上堂「邪人说正法正法悉皆邪正人说邪法邪法悉皆正」卓柱杖一下「邪耶正耶」又卓柱杖一下「说耶不说耶向这里拣办得出黄金为屋未为贵玉食锦衣何足荣

上堂「万法是心光诸缘惟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既无迷悟人了个什麽」卓柱杖一下「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墻

上堂举云门和尚示众云「汝等诸人在此过夏山僧深不欲向你道惜取毛好」师云「云门灵龟曳尾拂迹迹生灵隐即不然汝等诸人在此过夏山僧直截向你说口是祸门

上堂举临济和尚道「有一人论劫在途中不离家舍有一人离家舍不在途中那个合受人天供养」师云「兎马有角牛羊无角寸毫尺𨤲天地寥廓潘阆倒骑驴攧杀黄畨绰

师住径山值火余志图兴复将有绪俄示微恙索笔大书曰「八十二年驾无底船踏翻归去明月一天」全身塔寺东十里𦊱罳坞之阳四月二十四日示寂

第四十三代 云峰妙高禅师

福之长溪人也家世业儒母阮梦池上婴儿合爪坐莲华心手捧得之觉而生师因名梦池幼而神彩秀發嗜书力学尤耽释典愿学出世法依吴中云梦泽公继受具戒师锐意在道首叅痴绝次见无凖凖尤噐重寻之育王见偃溪入室掌藏钥一日溪举譬「如牛过窻𣠄四蹄都过了因甚尾巴过不得」师㓰然有省即答曰「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溪云「也只道得一半」后出世南兴大芦迁江阴劝忠霅川何山后蒋山虚席奉朝命居之历十有三载众踰五千指德祐改元寺被兵军士有迫师求金者以刃拟师师延颈曰「欲杀即杀吾头非汝砺刃石」辞色了无怖畏军士感动掷刃而去丞相伯颜见师加敬施牛百斋粮五寺赖以济至元庚辰迁径山寺罹回禄草创才什一师究心兴建不十年悉还旧观

示众「前念是凡后念是圣一刀两叚更莫迟回是以涅槃会上广额屠儿放下屠刀便言我是千佛一数虽然若无举拔山力千里乌骓不易骑」示众「言前辨旨句下明宗东计山炽然说法湛渎水转为流通这里搆得未免相钝置若是尚存观听扰扰匆匆晨鸡暮钟

上堂「声色为无生之鸩毒受想乃至人之坑穽者般说话阿谁不知然粗飡易饱细嚼难饥

上堂「世界未形乾坤泰定生佛未具觌体全真无端镜容大士鹰巢跃出擘破而皮早是遭人描邈那更缺齿老胡不依本分遥望东震旦有大乗根噐迢迢十万里来意在搀行夺市直得凤堂皷响阿阁钟鸣转喉触讳插脚无门合国难追重遭讦露新蒋山迫不得已跨他船舷入他界分新官不理旧事毕竟如何拍禅床云戍楼静贮千峰月塞草闲铺万里秋

上堂「五峰峭峙到者须是其人一镜当空无物不蒙其照祖师基业依然犹在衲僧活计何曾变迁著手不得处正要提撕措足无门时方堪履践直得山云淡泞涧水潺湲一曲无私万邦乐业正恁麽时功归何所车书自古同文轨四海如今共一家

至元戊子春有譛毁禅宗者师叹曰「此宗门大事吾当忍死争之」遂趋京勅集诸徒廷辩上问「禅以何为宗」师进前奏云「禅也者净智妙圆体本空寂非见闻觉知之所可知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上又云「禅之宗裔可历说欤」师云「禅之宗裔始于释迦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起一枝金色波罗花普示大众惟迦叶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由此历代佛祖授受而至菩提达磨达磨望此东震旦国有大乗根噐航海而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为禅宗也」上嘉叹之师因从容奏云「禅与教本一体也譬如百千异流同归于海而无异味又如陛下坐镇山河天下一统四夷百蛮随方而至必从顺承门外而入到得黄金殿上亲睹金颜方可谓之到家若是教家只依著文字语言不达玄旨犹是顺承门外人若是禅家虽坐破六七个蒲团未得证悟亦是顺承门外人谓之到家俱未也是则习教者必须达玄旨习禅者必须悟自心如臣等今日亲登黄金殿上面睹金颜一畨方可称到家人也」上喜赐食陛辤南归

示众云「我本深藏岩窦隐遯过时不谓日照天临难逃至化」又云「纳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径山复灾师谓众曰「吾负此山债耳」遂竭力再营建汇殿坡为池他屋以次而成癸巳六月十七日书偈而逝寿七十五臈五十九葬寺之西麓

第四十四代 虎岩伏禅师

淮安人至元二十一年甲申正月己卯帝御大明殿受朝贺因问南禅才者右相和礼霍孙首举师师作偈以进其略曰

过去诸如来 安住秘密藏 现在十方佛 成道转法轮
未来诸世尊 一切众生是 由妄想执著 结烦恼盖
迷成六道身 虚受三涂苦 唯念过现佛 不敬未来尊
与佛结冤讐 或烹宰杀害 不了众生相 全是法性身
昔有常不轻 礼拜于一切 言我不轻汝 汝等当作佛
若能念自他 同是未来佛 现世增福寿 生生生佛国

帝览悦而问曰「戒勿杀有道者试为朕言之」师奏𡭊曰「有宋仁宗皇帝一日语群臣曰『朕夜来饥甚思欲烧羊』群臣奏曰『陛下何不宣付有司办之』仁宗曰『朕偶饥思尔虑为常例宁忍一时之饥不忍启无穷之杀』殿下皆称万岁」上嘉纳即受帝师戒七月初二日示寂

第四十五代 本源善达禅师

僊居柴氏早年与及庵信行脚誓不历职往江西见雪岩于仰山随众入室无所省發后归僊居里人请主多福弃去游湖南主福严寻还浙西见径山云峰入室有省峰印可之适慧云虚席命师补处后住保宁净慈径山皆有成绩可纪师凡住处不设卧榻夜则焚香然烛安坐至旦率以为常又体所禀与人异遇严寒则衣𫄨绤大𤍠则衣缯絮以余资建大圆院于东路半山接待云侣一日自知时至会众叙平生行脚事毕须臾端坐而寂是为十二月十八日

第四十六代 佛智晦机禅师

讳元熈族豫章唐氏世业儒西山明觉院明公廼师之族叔父聚其宗族子弟教之世典师与兄元龄俱从进士业元龄既登第师年十九遂从明公祝发将游方其母怜之私具白金为装师谓财足䘮志即善辤母不持一钱以行闻物初观禅师阐化玉几往依之物初与语惊异侍左右后谒东叟颕公于南屏命掌记至元间总统扬琏真加奉旨取育王舍利塔进供养乃亲诣师求记述舍利始末因招与俱师辤曰「我有老母兵后存亾不可知」遂归江西则元龄先以临江通判从文丞相起兵死独母在堂师奉之以孝闻

元贞二年出世应百丈之请居十二载法席振典至大初应净慈请入寺日行中书省行宣政院官属俯伏迎请發扬宗旨四方英衲一时辐凑

上堂「云门道个普字尽大地人不奈何殊不知云门四稜蹋地当时若与震威一喝待此老恶發徐徐行个问讯道莫怪触忤好非徒扶起此老管取话行天下

上堂举太原孚上座闻角声悟道话颂曰

琴生入沧海 太史游名山 从此杨州城外路 令严不许早开关

上堂「三界无法何处求心白云为盖流泉作琴古今无间谁是知音」击拂子云「一曲两曲无人会雨过夜塘秋水深

上堂「独坐大雄峰寒灰拨不红一星荧火出孤寉过辽东

结制上堂以手作结布袋势云「南山今日结布袋口了也汝等诸人各各于中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忽有个冲开碧落撞倒须弥底莫道结子不坚密」良久云「缦天网子百千重

居七载迁径山阅三月师杖策归南屏山下复起之不往也江西学者闻师退闲咸倾诚法味以致百丈大仰之徒争来请师师辤不获已遂返仰山居三年将示寂手书与所往来作偈示众掷笔化去延祐六年闰八月十有七日也寿八十二臈六十三大仰之下有金鸡石者建塔葬焉又分爪发塔于净慈之西隐以存詹敬之所嗣法者有笑隐䜣石室瑛仲芳伦云

第四十七代 大圆佛鉴虚谷陵禅师

时右丞相和礼霍孙言于帝师曰「江南禅丈虚谷陵者国宝也」一日帝师奏帝赐「大圆佛鉴」之号诏住兹山四月十二日示寂

第四十八代 佛日元叟端禅师

讳行端族临海何氏世业儒母陈氏师生而秀拔幼不茹荤年十二从族叔父茂上人得度于余杭之化城院十八受具戒一切文字不由师授自然能通初叅藏叟和尚于径山叟问「汝是甚处人」师云「台州」叟便喝师展坐具又喝师收坐具叟云「放汝三十捧叅堂去」师于言下豁然顿悟即延入侍司叟告寂师至净慈依石林巩公即处以书记室寻以灵隐山水清胜往挂锡焉师尝自称寒拾里人横川珙公在育王以偈招曰「寥寥天地间独有寒山子」师竟不渡江而谒觉庵真公于承天复叅雪岩钦公于仰山岩问「何处来」师云「两浙」岩云「因甚语音不同」师云「合取臭口」岩云「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识书记在」师拍手云「鸭吞螺蛳眼睛突出」岩笑顾谓侍者「点好茶来」师云「也不消得」居三岁而岩逝乃还浙右

大德庚子出世湖州之资福学徒奔凑名闻京国勅旨赐「慧文正辨禅师」中书平章事张闾公任行宣政使首举师主中天竺开堂之日公率僚属亲临座下皇庆壬子迁灵隐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师升座设法拈香毕乃云「尽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世界是个金刚正体净躶躶绝承当尽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世界是个宝觉真心赤洒洒无空阙如天普盖似地普擎如日普照如风普吹无一时不徧无一处不周无一理不圆无一事不具尘尘刹刹八面玲珑物物头头十方通畅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腹中现百亿𨶒浮提室内涌三万二十狮子座七纵八横千变万化左之右之无可不可三世诸佛以此正体以此真心坐宝莲花成等正觉津济四生梯航九有六代祖师以此正体以此真心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启廸盲聋炳耀痴昧奕世人王帝主以此正体以此真心为生民立极为世开太平基拯黎元于涂炭措天下于盘石大元世界主当今皇帝以此正体以此真心克绍丕图缵登大宝百亿须弥卢百亿香水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悉禀威灵咸归化育乃至此日特颁圣旨敦遣使臣就金山古泽心寺照依梁武皇帝科仪修设天地[宴-女+六]阳水陆大会七昼夜𦶟种种香然种种灯营种种上妙饮食设种种上妙服御金银珊瑚真珠玛瑙种种上妙珍宝而为供养命僧一千五百员披转三藏五乗十二分教秘典真诠权也实也顿也渐也半也满也徧也圆也交光相罗如宝丝网上以翊衞皇图下以资培民本臣山僧行端与教禅律三宗𦒿年硕德以此正体以此真心钦奉纶言高陞宝座阐扬诸佛无上奥旨發挥诸佛无上秘传若幽若显若圣若凡若飞若潜若动若植普伏良囚均沾妙利四方消灾沴之虞万姓乐耕桑之业同跻仁寿共享升平当此之时理周事徧果满功圆直下无私一句毕竟如何擎展」击拂子云「化行舜日山川外人在尧天雨露中」复说偈云

执尺量虚空 终难究其数
持蠡测海水 岂解知其源 吾君本心体 广大亦如是
欲求其边际 毕竟不可得 吾君之寿量 与此心体同
欲求其穷极 是亦不可得 吾君之福源 与此寿量同
欲求其穷尽 是亦不可得 太后皇太子 嫔妃诸眷属
心体及福源 等无有差別 一尘一佛刹 一刹一释迦
各现广长舌 共说如上事 百千万亿中 亦不能及一 天人群生类 地狱鬼畜等
十方诸有情 三界众含识 当知此心体 本来相如是
竣事入觐奏𡭊称旨加赐「佛日普照」之号陛辤南归养高于良渚之西庵至治壬戌径山虚席宣政行院请师补其处阖词奏请玺书护持师至是凡二被金襕袈裟之赐二十年间足不越阃而慕其道者鳞萃蚁聚至无所容

上堂曰「掩室摩竭陀国掘地觅天杜口毘耶离城接竹点月如金翅擘海直取龙吞似香象渡河截流而过苕菷柄三十且待別时方外疏言言见谛句句朝宗西天昔日净名老东上今朝庞蕴公」陞座拈香毕僧出问云「堂前皷响大众云臻学人上来请师说法」师云「破粪箕生扫箒」僧云「临济和尚示众云『夫说法者一句中须具三玄一玄中须具三要』还端的也无」师云「有甚不端的」僧云「如何是一句中须具三玄」师云「人天本竖」僧云「如何是一玄中须具三要」师云「畜生本横」僧云「如何是第一玄」师云「东村王老屋头穿」僧云「如何是第二玄」师云「大海波心驾铁船」僧云「如何是第三玄」师云「阿谁家里灶无烟」僧云「如何是第一要」师云「眼里瞳人吹水呌」僧云「如何是第二要」师云「寒山拍手拾得笑」僧云「如何是第三要」师云「皎月当空无不照」僧云「三要三玄蒙指示西来的意事如何」师云「答汝亦不难」僧云「大善知识岂悋方便」师云「老僧入院事繁」僧礼拜归众师乃云「千峰顶上出身一路十字街头不知十字街头觌面一机千峰顶上不会千峰顶上若会即是十字街头十字街头若知即是千峰顶上尽无量阿僧祗劫天人阿修罗若圣若凡全体是个国一道塲尽浮幢王刹山河大地若草若木全体是个妙喜世界释迦弥勒拱手归降文殊普贤全身奉重天魔窥覻无门外道瞻仰有分如壮士展臂不假他力狮子游行不求伴侣逈绝异缘高超诸有以之寿圣君则天地同久日月竝明以之福贤佐则安若泰山固如盘石以之康济兆民则风以时雨以时以之锻炼衲僧则虚而灵寂而妙正法眼藏自此流通邪见稠林由兹寝息正恁麽时毕竟功归何处」击拂子云「蒲团静坐无余事永日寥寥贺太平

复举法灯和尚云「本欲深藏岩窦隐遁过时奈缘法眼老人有未了公案出来为他了却」时有僧出云「如何是未了底公案」法灯打云「祖祢不了殃及儿孙」僧云「过在什麽处」灯云「过在我殃及你」师云「能杀能活能纵能夺法灯不失本分钳鎚惜乎伤锋犯手致使贻笑𠊓观山僧本志亦欲深藏岩窦隐遁过时奈缘藏叟老人有未了公案出来为他了却就中忽有个浑钢打就生铁铸成底担当得去领略得行一棒也不打他一句也不骂他向明窗下如法安徘何故总似今日老胡有望

僧问「如何是正法眼藏」师云「十字街头石敢当」僧云「莫只这便是麽」师云「月似弯弓少雨多风

上堂举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有」师云「若以无为究竟后来因甚麽道有若以有为谛当前面因甚麽道无者里捉败赵州许你天上天下」圆寂详塔铭

第四十九代 广慈昙芳忠禅师

南康人十月二十八日示寂

第五十代 佛慈法喜南楚悦禅师

隆兴人十月二日示寂

第五十一代 古祖铭禅师

姓应氏世居四明奉化依金峨横山锡公得度竺西坦公主天童辟为内书记后徧叅诸尊宿元叟在灵隐往从焉叩黄龙见慈明因缘叟诘之曰「只如赵州云『台山婆子被我勘破』慈明笑曰『是骂耶你且道二老汉用处是同是別』」师曰「一𡭊无孔铁鎚」叟曰「黄龙直下悟去又且如何」师曰「也是病眼见空花」叟曰「不是不是」师拟进语叟便喝师当下廓然即命居记室自是声誉顿發而师愈谦抑自持

及年五十四始出主隆教迁宝陀中天竺及径山帝闻师法席之盛锡号「慧性宏觉普济大师」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师云「破粪箕生苕箒」僧礼拜云「谢师指示」师云「昨夜三更失却牛天明起来失却火」问「如何是佛」师云「秤鎚蘸醋」僧云「如何是佛向上事」师云「仰面不见天」僧云「记得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云『乾屎撅』又作麽生」师云「云门不是好心」僧云「乾屎撅与秤鎚蘸醋相去多少」师云「镬汤无冷处」僧拟进语师便喝

上堂「将十方世界安向诸人眼𥈤上丝毫不动将四大海水倾向诸人脚跟底涓滴不流会医还少病知分不多愁」上堂举大愚芝和尚示众云「大家相聚吃茎虀若唤作一茎虀入地狱如箭射」师云「宗师为人如蛊毒之家置毒于饮食之中与人未尝不欲断其命根虽然是冤𡭊者能有几人

豪作乱师治妙明庵于放生池上以将归老焉元日祝𨤲行省现白光三道丞相康里公奉师所讃观音像于紫薇阁是夕瑞光煜然苗䝤焚掠径山丞相延至郡城云居时诣师叩宗门玄旨一日看经次「长老何不看经」师云「寻行数墨为看经耶」丞相无语师翻经云「老僧看经去也」丞相以手掩经云「请为说破」师云「伊尹周公是阿谁做」中天竺用真良公谓「师尝阐化是山请归了幻庵」寻示疾致书嘱丞相外护书偈曰

生死纯真 太虚纯满 七十九年 摇篮䋲断

掷笔而逝是为正月二十二日

第五十二代 佛慧慈照正源禅师

字竺远母梦梵僧入室而生南康欧阳氏文忠公是其远祖年二十七受具戒始见虚谷陵禅师谷以「龙潭灭纸炬」语问之师曰「焦石可破层冰」谷曰「破后如何」师曰「探索乃知」谷诘曰「所知者何事」师拟议谷举杖击之悚然默喻由是智开识融外内无碍主观音兴圣道塲灵隐灵隐阨于回禄悉为灰烬师所居独存似有神相之者主径山时见乱兵遗骼暴露师乃焚而㙠之帝闻其贤锡以「佛慧慈照普应禅师」之号凡五主巨刹皆方镇大臣遗使邀致尝劝人念佛曰「石巩张弓三平驾箭远公径㨗劝修行一句弥陀无別念」至元十二年六月十六日预告日期书偈而化遗命塔全身于径山弟子剪爪发分瘗于道塲舍利丛丛然生共灵异显著如此

第五十三代 愚庵智及禅师

字以中別号西麓蘓之吴县顾氏父茂卿母周氏入海云院为童子释书儒典竝进闽国王清献公都中见之特加赏异听贤首家讲法界观未终章遂莞尔笑曰「一真法界圆同太虚但涉言辤即成剩法」乃去谒广智于龙翔微露文采广智大惊有屿上人者呵曰「子才俊爽若此不思负大法甘作诗骚奴仆乎《无尽灯》偈所谓『黄叶飘飘』者何谓也」师舌禁不能答即归海云胸中如碍巨石踰月忽见秋叶飞坠于庭豁然有省虽喜不自胜不取证明眼恐涉偏执乃走见径山山勘辨之师应答不滞山遂命执侍久之迁主藏室

至正壬午行院举师出世昌国隆教转普慈未几行省左丞相达识公延主净慈复陞径山僧问「语是𧩂默是诳语默向上更有事在如何是向上事」师云「胡孙上树尾连颠」僧问「如何是賔中賔」师云「君向潇湘我向秦」问「如何是賔中主」师云「常在途中不离家舍」问「如何是主中賔」师云「常在家舍不离途中」问「如何是主中主」师云「横按镆耶全正令太平寰宇斩痴顽」一日达失帖穆尔丞相到方丈「净名丈室容三万二千狮子座净慈丈室容多少」师云「一尘不立」相云「得与麽觌体相违」师揭起帘云「请丞相鉴」相呵呵大笑云「作家宗师不劳再勘」师便拱茶

上堂举东山演祖示众云「祖师说不著诸佛看不见四面老婆心为君通一线」师云「若教频下泪沧海也须乾」上堂「诸方今日开炉未免与诸人说些火炉头话」乃以拂子作吹火势云「唤作火烧杀你不唤作火冻杀你」上堂「一二三四五六七地水火风空觉识拈来数目甚分明明眼衲僧数不出数得出也大奇乌龟鑚败壁鸡向五更啼

洪武癸丑 诏有道硕师十余人集天界寺师居其首以病不及召𡭊赐还穹窿山即海云也戊午八月忽示疾至九月四日索笔书偈而逝其徒以遗骨藏海云阴分爪发归径山于无等才禅师塔左瘗焉寿六十八臈五十一

第五十四代 悦堂颜禅师

明州人受度于婺之宝林寺徧叅诸宿彻悟心源为东屿之正嫡焉初住昆山之东禅转吴门万寿升虎林之南屏遂陟双径树大法幢名闻京国遣使者再降玺书护教赐金襕法衣藩王大臣无不函香问道缁素云臻如流奔壑师逗机开發多所沾被其接引后进和气袭人其警策生死若震雷發蛰黄文献公与师为方外友得敷宣般若之力师住持四大刹有《四会语录》金华宋公濂为之序八月二十三日示寂

第五十五代 宗泐禅师

台之临海人字季潭別号全室八岁从天竺笑隐䜣公学佛十四薙度二十受具洪武四年住径山太祖高皇帝诏江南有道浮屠师应召称 旨命住天界上丕建广荐法会于蒋山太平兴国寺宿斋室却荤肉不御者一月服皮弁服搢玉珪上殿面大雄氏行拜献礼者三 诏集幽爽引入殿致三佛之礼 命师陞座说法上临幸赐膳无虚日每和其诗称为泐翁

十年冬 诏师笺释《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制讃佛乐章丁巳奉使西域十五年还朝授右街善世复命育发授以儒职师姑奉命至发长上召而官之师再辤求免愿终释门 上乃嘉叹从之赐师〈免官说〉

学士宋公濂尝讃师像曰「笑隐之子晦机之孙具大福德足以荷担佛法证大智慧足以摄伏魔军悟四喝三玄于弹指合千经万论于一门向上关如涂毒皷挝之必死杀活机类金刚剑触之则奔屡镇名山教孚遐迩 诏陞京名溢朝绅夙受记于灵山之会今简知于万乗之尊云汉昭回天章锡和于全帙宠恩优渥玉音召𡭊于紫宸屹中流之底柱转大地之法轮信为十方禅林之所领袖而与古德同道同伦者耶

二十四年以老赐归渡江于江浦石佛寺九月初十日晨起唤侍者曰「这个𫆏」侍者𣴭然师曰「苦」遂寂有《全室集》行于世

第五十六代 象源淑禅师

台州人一日趋入门曰「杀来了杀来了作麽生避」遂坐脱是为六月初四日

第五十七代 复原福报禅师

台之宁海人俗姓方母张氏禀父母命往杭之梁渚崇福出家时石湖美公主净慈师往叅湖噐之为祝发径山元叟门庭严峻师以己事未明往咨决之叟问「近离甚处」师云「净慈」叟云「来作甚麽」师云「久慕和尚道风特来礼拜」叟云「赵州见南泉作麽生」师云「头顶天脚踏地」叟云「见后如何」师云「饥来吃饭困来眠」叟云「何处学得这虚头来」师云「今日亲见和尚」叟颔之次日命居侍司明年升掌藏教久之出世慈溪芦山迁越之东山四明智门

皇朝洪武初驿召道行沙门师与径山以中及上竺日章偁赴京舘天界寺屡入 内庭应𡭊称 旨留三年 赐还智门庵于寺东扁曰「海印」为终焉之计径山虚席起师补处上堂「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古人恁麽说话正是抱赃呌屈东山即不然举二不得举一放过一著落在第七到这里须知有向上一路始得」「如何是向上一路」良久云「莫种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摠不妙

上堂「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谁谓北欝单越不是南赡部州刚自骑牛更觅牛

上堂「语是𧩂默是诳还有二俱不涉者麽」拍禅床云「洎合停囚长智

上堂「一默一语一作一止何似水银落地僧问赵州云『乞师指示』州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洗钵盂去』」

上堂「终日著衣未尝挂著一缕线终日吃饭未尝咬著一粒米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拈拄杖「有时乗好月特地过沧州

前住山象原经始佛殿未就而终师力完之其费则出姑蘓葛德润氏两住径山甫八年忽一日得疾甚革侍者请偈师叱曰「吾世寿尚有三年」已而果然及化之日忽拍手曰「阿呵呵大众是甚麽看取」竟寂世寿八十四僧夏六十四门人奉全身窆寂照之右冈六月初四日忌辰

第五十八代 大宗兴禅师

台州人一日忽叹曰「夫三十妇六龄毕竟偶不成」遂坐去是为三月十一日

第五十九代 止庵祥禅师

杭州人守仁尝题其画「浔阳雪意」云

残雪浔阳九叠屏 芙蓉华盖望中青
谁将司马琵琶泪 洒作寒江雪满汀

则精于画可知惜今不能复见忽倚坐曰「一队噇糟汉我争如你何不道」竟寂是为十月十三日

第六十代 呆庵庄禅师

台州人也住持径山学者云合说法酬问迅若疾雷有《呆庵语录》行于世诵师言则见轰轰然诚宗门伟人也忽于十月二十三日「难二八娇娘上高山老僧扶不得」言竟遂寂

第六十一代 岱宗泰禅师

绍兴人王氏子依祥禅学笃行恭谨诸刹佥举住育王后住径山一日盥罢即坐寂

第六十二代 伯蕴琇禅师

蘓州人通内外学䟦《浔津集》別载师新膺径山之命少师姚公赠诗以劝驾焉临化倚杖而逝

第六十三代 敬庵庄禅师

台州人自幼智慧不凡厌荤秽轻世薄尘好浮屠法出家于广慈庵久之遍叅方外了彻宗源及主径山化道隆盛永乐十二年冬奉诏修纂大典寓天界三载姚公广孝等交章举住持辤还径山开堂有《四会语录》行于世其嘉言善行不尽传呆庵尝云「敬庵禅师尝主越中二刹既来龙河全室翁以二座处之退休一室以风节自持良可尚也」师尝曰「凌霄龙脉接鹏搏水领为蜂腰吾塔宐下不宐上」一日含笑坐化门人奉遗言塔于水领小池之上

第六十四代 雷庵泽禅师

蘓州人八月初五日示寂

第六十五代 月江禅师

讳宗净別号月清金华倪姓父景华母包氏梦神僧入卧室觉而有娠既诞有异质自幼聪慧授以佛经即能成诵十七岁从同邑正觉院文译为祝发师受具戒诵《楞严经》至「如人以手指月是人因指当应见月」豁然开悟闻双林正庵訚禅师往谒訚一见奇之「黄檗打临济你作麽生」师云「按牛头吃草」訚即留领维那职后出世住径山开堂说法宗风远播寿六十七于正统壬戌三月十三日示微疾午时集众索笔书偈云

祖师门下客 开口论无生 老我百不会 日午打三更

书讫跏趺而逝七日后茶毘舌根不坏敛骨贮瓶建塔于圆照庵

第六十六代 雪崖禅师

金陵人昼沐而逝

第六十七代 西畴顷禅师

会𥡴人尝作诗曰「愿汲龙渊一勺水为云为雨沃枯田」其担荷大事可槩见矣嘉靖间大尹尹公入寺祝延因检径山旧集岁深板坏属师补缺略捐资重刻焉一日整衣趺坐而去

第六十八代 宇中宸禅师

金华人径行顷坐去

第六十九代 杰峰英禅师

金华人初为径山首座归鄞楚石琦禅师作偈送师有「凌霄峰头第一座摩诃衍法曾明破百非四句俱已离白雪阳春有谁和」等句后为住持宗纲严肃一日持《金刚经》竟泊然而逝

第七十代 一清天禅师

江右庐陵人也別号洁祖为欧阳族自幼颕悟异群不茹荤酒深厌尘俗遂出家于宝礼正宗忠公授业焉宣德改元丙午得度于右街云海法师潜侍香于大天界达会中即左街讲经制授弘慈普应禅师是也随典藏事未几陞首座开古迹黑塔于都阜城门之西隣朝天宫之右𠊓个砖片瓦皆自手焉正统癸亥闻于上𠡠额曰「弘庆禅寺」即黑塔也师拔萃超群卓卓然如野寉之在鸡群初主水月次迁南通法至开山弘庆自此道风浩荡朝野知名正统丙寅右街善世大功德两庵宗师等荐师于春官若大宗伯胡公及诸巨卿名公莫不推赏遂有双径之行觉山冯宁印施《华严》大经并函绣幡幢入殿供养一时金台诸𣐙越沈福诚杜弘真等欣然發心鬻铁铸佛三躯钟磬云板香罏花瓶若干𡭊越明年丁卯入院浙江都指挥使司张公辈敬师道行咸嘉奖助住持所履之事大有迳庭详翰林张公序中

第七十一代 无极灏禅师

嘉禾人诵《心经》坐化

第七十二代 宗胜㣧禅师

常时礼佛一日卧去

第七十三代 正觉成禅师

持戒精专无病而寂

第七十四代 用璚琚禅师

禅定不懈端坐而化

第七十五代 竺芳蕋禅师

秀州人元叟端之的孙常说法勉人忽尔坐逝

第七十六代 庭礼训禅师

十年不出户飘然坐去

第七十七代 天才英禅师

每劝人念佛念佛而终

第七十八代 悦山恺禅师

常笑无嗔亦笑而寂

第七十九代 石窗珉禅师

躭文证果趺坐而化

第八十代 月林镜禅师

杭州人师少颕异穉龄出家弱冠剃𣑱专修净业间叩僧硕俾叅本来人久乃省作偈曰

本来人本来人 无脑无头作麽寻
蓦然揪著个鼻孔 试勘元来是白丁

硕见睨视曰「可是」师与一掴由是名振一时正德己卯归寂年八十六塔凌霄东崕

径山志卷之三终

补遗

列祖

第四代 慧满扶禅师

上堂举云「西方圣人为一大事故出现于世后以正法眼付嘱迦叶传至二十七世而达磨入于中国设大法药开甘露门直接上根不立文字吾于汝等当勤而勿失耳

第五代 法警庠禅师

开堂时集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前日被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不觉吐舌」廼举拂颂曰「蚤因无事侍师前师指䋲床角上悬举放却归本位立分明一喝至今传悟了游方却再还全机大用久当权若无喝下忘知解良马何曾离得鞭」下座

第六代 宝鉴修禅师

尝谓众曰「夫鼻祖西来不立文字直指而已时门人所谓『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已向第二机矣汝得吾皮之记道不在言也审矣子以为何如」众曰「非也道虽不在于言而终日言于道」师曰「庸何伤否则一语犹以为赘也

十方住持

第一代 祖印悟禅师

本州人姓许氏世宗儒业师既冠好与名流游遂有厌尘志于是出家年二十二师于湛尽得道及内翰蘓公轼知杭州与师论及韩退之非佛「退之于圣人之道知好其名而未乐其实其论至于理而不精往往自叛其说」师曰「人有乐孟子之拒杨墨而以斥佛老为己功庄子所谓夏虫不可语冰斯人之谓乎」由是蘓公深契之举师为兹山第一代住持

第六代 澄慧渊禅师

尝会蘓公子瞻于转物庵时公请师为转物庵铭曰

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咄哉瞿昙 诳謼痴呆 物无自性 我亦非有
转者为谁 徒劳心手 知无自性 复是何物
𫏐起情尘 扪空揣骨 此庵无作 住者何人 具顶门眼 试看疎亲

公亦登山为师三以诗赠

第十代 玄应仁禅师

台州人上堂举百丈上堂「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退唯老人不退丈曰『汝何人也』曰『吾非人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为比丘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某甲答曰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丈曰『汝问廼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亾僧事例』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人僧众惊异食后师领众往山后岩下以杖挑出死野狐廼依法火葬

师颂曰「明明道不落老人何曾错的的言不昧玄应何曾会不会将不错浑然宣妙觉不落与不昧卓尔标正位前机因果有来由脱体升沉无忌讳非自非是谁是言下迷宗生拟议再问重教举一回潜观彻底起风雷逆风喝转雷声绝饮气归家藏丑拙他日如何举似人雄峰撑破秋天月

第十六代 月堂道昌佛行禅师

湖州宝溪吴氏僧问「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师曰「张家兄弟太无良」曰「恁麽则一切处皆是去也」师曰「莫唐突人好」问「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秪如心法双忘时生灭在恁麽处」师曰「左手得来右手用」问「如何是从上宗门中事」师曰「一畒地」曰「便甚麽会时如何」师曰「埋没不少」问「如何是诸佛本源」师曰「屋头问路」曰「向上还有事也无」师曰「月下抛甎

上堂「与我相似共你无缘打翻药铫倾出炉烟还丹一粒分明在流落人间是几年」上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氷无影之心若能如是正好买草鞋行脚所以道动则影现觉则冰生不动不觉正在死水里荐福老人出头不得即且置育王今日又作麽生向道莫行山下路果闻猿呌断膓声」岁旦上堂举拂子曰「岁朝把笔万事皆吉忽有个汉出来道『和尚这是三家村里保正书门底为甚麽将来华王座上当作宗乗』秪向他道『牛进千头马入百匹』」

第二十代 佛慧可安衷禅师

婺州人上堂举僧问洞山「寒暑到来如何回避」山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去」僧问「如何是无寒暑处」山云「寒时寒杀阇𥠖𤍠时𤍠杀阇𥠖」僧又问一老宿「时节恁麽𤍠向甚处回避」宿云「向镬汤炉炭里回避」僧云「镬汤炉炭里如何回避」宿云「众苦不能到」师云「二老宿一人在寒暑里垂手一人在寒暑外垂手寒暑里垂手者不见有寒暑之相寒暑外垂手者通身是寒暑径山恁麽道诸人还辩明得麽若辩明得南天台北五台若辩明不得今日𤍠如昨日

僧问「教中道尘尘说刹刹说无间歇未审以何为舌」师拍禅床右角一下进云「世尊不说说迦叶不闻闻也」拍禅床左角一下进云「也知今日令不虚行」师云「识甚好恶」次举兴化谓賔维那曰「汝不久为唱导之师」賔曰「不入遮保社」化云「汝会了不入不会不入」賔云「总不恁麽」化便打云「克賔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五贯设饡饭一堂」来日兴化自白槌云「克賔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五贯设饡饭一堂仍湏出院」云居舜和尚云「大冶精金应无变色其奈兴化令行太严不是克賔维那也大难承当总似而今泛泛之徒翻转面皮多少时也」师云「云居恁麽道未免抝曲作直径山即不然要作临济炟赫儿孙直须翻转面皮始得

宋孝宗诏师至内廷帝曰「朕观韩愈《原道》论文繁而理迂耳朕实非之晋成帝晦德以信道士王浮偽𢰅《老子化胡经》北魏明昭听道士姜斌引《关经》说道『老子西入化胡以佛为侍者』信乎」师曰「佛生于周昭王甲寅灭后三百四十五年至周定王老子始生太尉萧综刻奏《开天》《化胡》二偽经当灭诏流马邑盖二偽经且无翻译朝代岂非偽造也帝乃𠡠令搜聚偽本一处禁毁准前唐高宗时沙门慧澄乞依前朝𠡠八学士议毁及中宗𠡠毁《化胡经》并画壁变相违者科罪」帝深然之

第二十二代 无等才禅师

杭州人邑之多宝寺正宗和尚实为厥师有僧问「逼塞虚空时如何」师便喝进云「文殊普贤来也」师云「逼塞虚空何处与径山相见」僧亦喝师云「文殊普贤为甚在你脚跟下过」僧拟议师便打乃举永嘉道「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有老宿拈杖云「既无一物了了见底是个甚麽」师云「且道遮老宿恁麽道还具眼也无

第二十四代 寓庵清禅师

兴化中秋上堂云「去年人看中秋月今年人看中秋月今年人是去年人去年月是今年月还有人向遮里着得一只眼麽若也著得径山分半院与伊住其或未然归堂吃茶」师一日举云门道「既知来处且道甚麽劫中无祖师」自代云「某甲今日不著便」师云「云门也是作贼的心虚径山即不然既知来处且道甚麽劫中无祖师不图打草且要蛇惊

季秋菊旦上堂「今朝初九天色半晴半雨衲僧鼻孔眼睛切忌和泥合土」廼顾视大众云「惺惺直是惺惺灵利不妨灵利等闲问著十人五双不知落处不见道事因叮嘱起

第三十三代 佛行少林崧禅师

建宁人师尝问「一僧问睦州云『如何是展演之言』州云『量才补职』『如何是不展演之言』州云『伏惟尚飨』」师云「睦州古佛善应来机虽然如是只得八成或问径山『如何是展演之言』即向他说『问十答百有甚麽难』『如何是不展演之言』喝一喝云『且莫是屎窖佛』」师云「拆破东篱补起西壁山门下全无凖的有准的谁委悉僧堂覻破香积厨鸱吻咬杀佛殿脊

第三十八代 佛心荆叟珏禅师

婺州人帝素慕师戒行值端平春福建观察陈公德刚所陈于帝俄有诏自育王陞住兹山始开堂乃述铭以谕曰

幻身梦宅 空平物色 前际无穷 后际宁尅
出此没彼 升沉疲极 未免三轮 何时休息 贪恋世间 阴缘成质 从生至老 一无所得
根本无明 因兹被惑 光阴可惜 刹那不测
今生空过 来世窒塞 从迷至迷 皆因六贼
六道往还 三界匍匐 早访明师 亲觐高德
决择身心 去其荆棘 世自浮沉 众缘岂逼 研穷法理 以悟为则 心境俱捐 莫记莫忆
六根怡然 行住寂默 一心不生 万法俱息

新鞔法鼓嵗旦上堂「新岁击新鼓普施新法雨万物尽从新一一就规矩普贤大士忻欢乗时打开门户放出白象王徧地无寻处」拈起柱杖「惟有遮个不属故新等闲开口吞却法身」掷下云「是甚麽千年桃核里元是旧时仁

第四十七代 大圆佛鉴虚谷陵禅师

有僧问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如何」师云「亲不相赠」僧礼拜师曰「过去诸如来斯门以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既依如是法只如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世既不可得作麽生依若向遮里知归出息不涉万缘入息不居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亿万卷只如今日檀越请径山一千七百大众所转者还在百千万亿卷中也无若在其中即取法相若不在其中即取非法相故经云『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正当恁麽时还有定夺得出者麽若定夺不出明日来向汝说

先是师贫而苦学寒暑如一早年梦入净慈罗汉堂至东南隅忽一尊者指楣梁间诗示师云

一室寥寥绝顶开 数峰如畵碧于苔
等闲翻罢贝多叶 百衲袈娑自剪裁

初不谕其意及自仰山而陞双径良騐盖仰山有贝多叶经而径山有杨岐衣也师之出处彼应真者为之前定非果位中人能致是欤

第四十九代 广慈昙芳忠禅师

南康人端禅师之神足也开堂示众云「云水之人不暂休问君著甚苦来由异乡彼此皆为客无事相干且缩头行与住坐与卧两片唇皮只管播是是非非谁个无也须检点自家过出家儿着便宜袈娑不是等闲披田不耕亲不养不修道业更何为𨶒老子不懡㦬据你所作因还你所受果涅槃堂里呌阿爷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正与麽时是你是我

第五十代 佛慈法喜南楚悦禅师

隆兴人上堂云「闻声悟道见色明心」蓦拈拄杖云「遮个是色」卓一下「遮个是声诸人总见总闻且那个是明底心那个是悟底道」喝一喝「贪他一粒米失却半年粮

第五十六代 象源淑禅师

台州人开堂示众曰「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动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即为见性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第五十八代 大宗兴禅师

台州人师举金峰示众云「老僧二十前有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时有僧问「如何是二十年前有老婆心」峰云「问凡答凡问圣答圣」僧云「如何是二十年后无老婆心」峰云「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师云「余当时若见只将五祖师底𡭊他」遂举手作鹁鸽嘴「谷谷呱

第五十九代 止庵祥禅师

杭州人师作隐龟鉴曰

在尘出尘 如何处身
见善努力 闻恶莫亲 纵居暗室 如𡭊大賔 乐情养性 逢危守贫
如愚不愚 修仁得仁 谦让为本 孤高作隣 少出为贵 少语最珍
学无废日 时习知新 荣辱慎动 是非勿询 常切责己
切勿尤人 抱璞刖足 兴文厄陈 古圣尚尔 吾徒奚伸
安闻世俗 自任天真 奇哉快哉 怛荡怡神

第六十代 呆庵庄禅师

台州人或以儒释内外之辨问曰「昔宋儒晦翁曰『释所谓心上做工夫本不是』程子曰『释氏之学于敬以直内则有之矣义以方外则未有之也故滞固者入于枯槁疏通者归于恣肆此佛教所以隘也吾儒则不然率性而已斯理也圣人于《易》备言之』二翁之说何如」师曰「不然教有内外不同故造理有浅深之异求之于内心性是也求之于外学解是也故心通则万法俱融著相则目前自昧呜呼外求之失斯为甚矣今儒学之弊浮华者固以辞章为事纯实者亦不过以文义为宗其实心学则皆罔然也宋之真儒深知其病又知吾心工夫为有本是当教本抑末以斥其言语文字之之非可也而复以心上工夫不是何自为矛盾欤本既不是何谓却胜儒者乎此其不能穷心学之理于吾佛之道深自惑乱而不能取决也观伊川之言亦然夫既愍吾道为有内无外矣果能以内为本得本何忧于末哉继言枯槁恣肆又愍吾道之隘是未见其大者矣既曰佛有觉之理为敬以直内复言要之亦不是皆反复自惑之言耳岂真知此理者哉若率性之说亦不出吾心上工夫必取证于《易》《易》乃心上之妙理先儒不明本心之体遂不明良知良能之所自出谓有气而后有知乃推性命之源于气推性为气中之理以性循理为道故随事随物以明理不知天地人物形气皆生于觉性之中而吾之本心妙明徧照已在思虑未發之时若有得于此即时中之义也失此不能少存于内徒追求于事物之末谓之义以方外岂有是哉取证于《易》者《易》言至神至圣皆指不可测不可知之地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又以无思无为为感通之本则《易》所证固非外矣夫了悟之地非学解所能到悟则谓之内解则谓之外则内教外教所以不同也儒者专用力于外凡知解所不及者不复穷究故不知允执厥中之道天理流行之处皆在思虑不起物欲净尽之时践履虽专终不入圣人之域矣盖因疑佛氏之迹为无父无君遂不究尽其说使孔圣之道不明乃成毁佛之过也惜哉

第六十一代 岱宗泰禅师

绍兴王氏子依祥禅学笃行诸刹佥举住育王及兹山所著〈戒铭〉示众略曰

卿以出家 永为死生
剃发毁容 法服加形 辤亲之日 上下涕零 剖爱崇道 意凌太清
当遵此志 经道修明 如何无心 故存色声
悠悠竟日 经业不成 德行日损 秽积遂盈 师友慙耻 凡俗所轻
如是出家 徒自辱名 今故诲励 宐当专精

第六十二代 伯蕴琇禅师

姑蘓人师引罗睺罗受佛诫云「十方世界诸众生念念已证善逝果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得自轻而退屈六凡四圣同此一性彼既如是我何不然直湏内外资熏一生取办更若悠悠过日是谁之咎古德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第六十四代 雷庵泽禅师

蘓州人或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金鸡抱子归霄汉玉兎怀胎向紫微」僧曰「忽遇客来将何秪待」曰「金果早朝猿摘去玉花晚后凤㘅来

第六十六代 雪崖珂禅师

金华人师云「世尊于腊月八日明星出时忽云『一切众生俱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𡚶想执著不能证得』」师说颂曰

瞿昙失却眼睛时 雪里梅花只一枝
而今到处生荆棘 却笑春风恼乱吹

第六十八代 宇中宸禅师

金华人师示人心要云「近世多以问答为禅家家风不明古人事一向逐末不反可怪可怪昔人因迷而问故问处求证人得一言半句将为事究明令彻去不似如今人胡乱问趂口答取笑达者也

第六十九代 杰峰英禅师

金华倪氏子上堂示众云「衲僧行李岂寻常出匣吹毛不隐藏夺食驱耕全正令东西无复鬼分贜又清平世界罢干戈无奈儿曹籍甚何急水滩头抛直钓锦鳞不遇枉多罗

第七十一代 无极灏禅师

嘉禾人举头云

但自无心于万物 何妨万物常围绕
銕牛不怕师子吼 恰似木人看花鸟 本人本体自无情 花鸟逢人亦不惊
心境如如只遮是 何虑菩提道不成

第七十二代 宗胜㣧禅师

或问「佛可方东土周孔之圣孰为优劣也」师曰「不知虽然余少时尝观外典商太宰嚭问于孔子曰『夫人圣人欤』𡭊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王圣人欤』𡭊曰『三王善用智勇圣非丘所知』又问『五帝圣人欤』𡭊曰『五帝善用仁义圣非丘所知』又问『三皇圣人欤』𡭊曰『三皇善用时政圣非丘所知』嚭骇而问曰『然则孰为圣人乎』孔子动容有间曰『丘闻西方有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据斯以言孔子深知佛为大圣也时缘未升故默识之有机故举然未得昌言其致矣

第七十三代 正觉成禅师

初入堂

全提大用乌投网 绝照忘机龟负图
入此门来都不是 如何陞降老臊胡

第七十四代 用璚琚禅师

尝问诸学人曰「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取舍之情众生𡚶想若言无净土则违佛语修净土者当如何修」众无语复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又云「譬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绝遗踪之意水无流影之心

第七十五代 竺芳蕋禅师

秀州人元叟端之嫡孙也师作〈讃佛传法偈〉云「𥡴首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三祗修炼万行功圆纤瑕去而法性凝清片善具而报化微妙尔后上生兠率下化王宫三十岁居道树成佛四十九年住世教化说法三百五十度宣演八万四千门

王候外护于四海九州师僧内传于人间天上利益广大道法难思偈曰

假使顶戴经尘劫 身为床坐遍三千 若不传法度众生 毕竟无能报恩者

第七十六代 庭礼训禅师

或问镇州萝卜师曰「镇州萝卜话多年嚼著津生齿颊边多谢赵州言语直至今犹得见南泉

第七十七代 天才英禅师

尝曰「默堂和尚平地上涌起波涛虚空敲出木楔中人毒气回来刚道亲见宝月不知瞎劫多少人眼睛哑洎合饶舌

第七十八代 悦山恺禅师

讃佛云

六年辛苦绊芦牙 途路盘桓不到家
自谓睹星成正觉 依然元著眼中沙

第七十九代 石窗珉禅师

圣节拈香罢雷震师曰「震法雷击法皷布慈云兮洒甘露即今法雷已震法鼓已击慈云已布甘露已洒事上也合理上也合事理上既合作麽生(补遗终)

法侣(附)

智藏禅师

虔化廖氏子八岁从师二十五具戒叅礼大寂与百丈海禅师同为入室皆承印记大寂遣师诣长安奉书于忠国师寻又遣送书上径山属连帅路嗣延请大寂居府应期盛化师回郡得大寂付授衲袈裟有一俗士问「有天堂地狱否」师曰「有」曰「有佛法僧宝否」师曰「有」更有多问尽答言有「和尚甚麽道莫错否」师曰「汝曾见尊宿来耶」曰「某甲曾叅径山和尚来」师曰「径山向汝作麽生道」曰「他道一切总无」师曰「渠有妻否」曰「无」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俗士礼谢而去后穆宗谥「大觉禅师」

如会禅师

始兴曲江人也初谒径山后叅大寂(即马祖)学徒既众僧堂床榻为之䧟折时称折床会也相国崔公群出为湖南观察使见师问曰「师何以得」师曰「见性得」师方病眼公讥曰「既云见性其奈眼何」师曰「见性非眼眼病何害」公𥡴首谢之公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鸟雀还有佛性有无」师曰「有」公曰「为甚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甚不向鹞子头上放」唐长庆中寂谥「传明大师」

鸟窠道林禅师

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属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师乃谒之遂得正法及南归孤山永福寺后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复有鹊巢于其侧自然驯狎人亦目为鹊巢和尚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杭州因入山谒师「口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白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麽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

丹霞天然禅师

本习儒业将入长安应举偶禅者问曰「仁者何往」曰「𨕖官去」禅者曰「𨕖官何如𨕖佛」曰「𨕖佛当往何所」禅者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𨕖佛之塲」遂直造江西见祖祖曰「南岳石头是汝师也」遽抵石头「著槽厰去」师礼谢入行者房随次执爨役三年忽一日石头告众曰「来日刬佛殿前草」至来日大众诸行童各备锹䦆刬草独师以盆水浴头于石头前胡跪头见而笑便与剃发又为说戒师乃掩耳而出再往江西后杖策观方居天台华顶三年往余杭径山礼国一禅师唐元和中至洛京龙门香山与伏牛和尚为友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主自后须堕落

敬叟居简

潼川龙氏世业儒幼颕异见佛书必端坐默观如宿习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叅別峰涂毒于径山沉默自究一日阅《万庵语》有省往育王见佛照机契自是往来十五年后走江西访诸祖遗迹莹仲温尝掌大慧之记庵于罗湖纂所闻成书發挥祖道师议论大奇之以大慧竹箆付之久之出世台之般若迁报恩英衲争附硕儒钱竹岩叶水心莫不推重大叅真西山为江东部使者虚东林命之以疾辤乃于飞来峰北涧扫一室居十年人不敢以字称因此北涧称之关一室以居名曰「薤室」作赋以自见晚居天台委羽有二姓争竹山不已仙居丞王君怿嘱讽之乃作《种竹赋》一首而讼遂已所著有《北磵集》十九卷行世

断桥妙伦

天台黄岩徐氏母梦月而孕十八落发永嘉广慈院见谷源道于瑞岩闻「麻三斤」话疑之徧叩诸方机终未凑自谓口讷耳聩不若把本修行日以诵经为业忽阅《楞伽》至「蚊虫蝼蚁无有言说而能办事」顿然有省「赵州栢树子话可煞直截然不以语人」还谒无凖凖以「狗子因何有业识」令师下语凡三十转不契师曰「可无方便乎」凖以真净所颂答之即竦然良久忽闻板声通身汗下于是始脱然矣凖俾分座说法出世净慈

上堂「荆山有玉获得者不在荆山赤水有珠拾得者不在赤水衲僧有无位真人证得者出入不在面门」蓦拈拄杖横按云「会麽幽州江口石人蹲」将终与大众入室罢索笔作书辤诸山及魏国公公馈药不受又使人问曰「师生天台因甚死净慈」师答曰「日出东方夜落西」遂书偈而化

崇岳

字松源龙泉吴氏隆兴二年得度于南屏白莲精舍初叅净慈木庵永讥所得大慧杲应庵华之法无益后见密庵杰闻「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师侍侧愤激力叅忽大悟「今日方会木庵道开口不在舌头上自后机辩纵横出世平江澄照庆元三年诏住灵隐自后六住名山六年上章乞老帝许之退居灵隐东庵示寂塔于北高峰之原焉

恕中无愠住径山泰定初送灵石芝主净慈遂随例挂搭其时众满五百首座忠景初者德腊竝高后生多归之愠方居学地偶于廊下见鬻文籍人就购《庄子》一集持归藏主寮围炉阅之适忠至见意甚不乐「汝初入众不去衣单下做工夫而反从事杂学耶且围炉乃延客论道之所而汝检阅外书可乎」后复归径山二十年再到净慈凡寮舍围炉但见少年丛杂或吟诗或抚琴或围棋或吮墨图山水如是而已肯检外书者亦无其人矧衣单下做工夫者乎三思忠之言与妙喜洋屿众寮所揭之牓何以异

大辨希陵

字西白义乌何氏年十九落发东阳资寿依东叟颕于净慈掌内记侍石林巩兼外记后至径山云峰高禅师尤敬之分座说法凛凛诸老之遗风元世祖召见说法称旨赐号佛鉴成宗加号大圜仁宗又加号慧照治壬戌四月十二日手书付嘱说偈而逝谥「大辨」塔曰「宝华」有《瀑岩集》及《语录》行世

风穴延沼禅师

余杭刘氏叅南院入门不礼拜院曰「入门须辨主」师曰「端的请师分」院于左𦡀拍一拍师便喝院于右𦡀拍一拍师又喝院曰「左一拍且置右一拍作麽生」师曰「瞎」院便拈捧师曰「莫盲枷瞎棒夺打和尚莫言不道」院掷下棒曰「今日被黄面浙子钝置一塲」师曰「和尚大似持钵不得诈言不饥」院曰「阇𥠖曾到此间麽」师曰「是何言欤」院曰「老僧好好相借问」师曰「也不得放过」便下叅众了却上堂头礼谢院曰「阇𥠖曾见甚麽人来」师曰「在襄州华严与廓侍者同夏」院曰「亲见作家来」院问「南方一棒作麽商量」师曰「作奇特商量」师却问「和尚此间一棒作麽商量」院拈拄杖曰「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师」师于言下大澈四众请主风穴晋天福三年开山善法禅寺今称安乐寺为径山接待下院

法师行靖与行绍

皆钱塘人同居石壁寺时韶国师法道大振初往从之国师观其法噐即使往学三观于螺溪之席二师既偕往讲求大义旦夜不息未几所学已成乃复回石壁为众讲说前后五十年确守山林之操未尝出游闾里吴中宿学皆服其高洁(石壁在径山后今废)

桐江绍大

入同里凤山寺为沙弥私自计曰「化龙之鱼肻于蹄汵求生乎」即上双径谒大辨陵久之辞历三吴留建邺经匡庐沂大江之西还止汉沔间名德必往叅焉告之者不异径山时复慨然叹曰「吾今而后知法之无异味也」归浙每夜敷席于地映佛前灯读一大藏教至三过遂通其旨元至顺壬申出世严之乌龙景德凢三坐道塲至己亥八月七日鸣钟集众诀別敛目危坐或请书偈接笔掷地云「纵书到弥勒下生宁复离此耶」遂翛然而化阇维舍利如绀珠色齿牙贯珠不坏有《三会语录》

石室祖瑛

吴江陈氏龆年出家即策杖游方初从虚谷陵于仰山闻径山晦机道化亟来投之一见契合遂留掌记声闻日彰出世昌国之隆教杭之万寿明之雪窦育王谢天童平石砥问疾有偈曰

是身无我病根深 惭愧文殊远访临
自有岩花谈不二 青灯相𡭊笑吟吟

后造一龛曰「水裰」日坐其中不涉世事至正癸未三月见一衰妇人叩头请师应身为国王师曰「吾不愿生天王家」逾十七日趺坐而化

一关正逵

番阳方氏叅晦机机问「甚处人」师曰「番阳」机曰「番阳湖水多少」师曰「瞪目不见底」机曰「恁麽则浸烂衲僧鼻孔也」师曰「终不借和尚鼻孔出气」机曰「毕竟借谁鼻孔出气」师曰「恭惟和尚万福」机肯之命克侍者元叟复命掌记出世金陵崇因帝师授以佛日普照之号朴隐瀞禅师台宗诸大老竞以书聘欲令出门下师不从元叟端禅师说法双径山人尊之为当代妙喜师往从之入门叟厉声一喝师若闻雷霆声黏缚尽脱遽𥡴首作礼叟曰「汝果何所见耶」复问答三四转皆惬叟意顾左右「是般若位中人也」遂录为子命归侍司寻迁掌记见〈宋濂传〉

孚上座

初在径山法会一日于大佛殿前有僧问「上座曾到五台否」师曰「曾到」曰「还见文殊麽」师曰「见」曰「甚麽处见」师曰「径山佛殿前见」其僧后适闽川举似雪峰峰曰「何不教伊入岭来」师闻乃趣装而迈初至雪峰廨院憇锡因分柑子与僧长庆问「甚麽处将来」师曰「岭外将来」曰「远涉不易担负将来」师曰「柑子柑子

九仙清

嗣慧日雅和尚闲居径山佛日命清为座元辤曰「一千七百大众皆是英杰安敢行立其前耶」坚不允佛日曰「只如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意作麽生」清曰「惺惺底惺惺懵懂底懵懂」日曰「如何做径山首座不得」遂与众送归寮

高峰妙禅师

上见无凖于径山凖噐之提「一归何处」直得东西不辨寝食俱忘一日行廓下见众出堂不觉混入队中至三塔阁上讽经擡头忽睹五祖演和尚真賛云「百年三万六千日返覆元来是遮汉」蓦打破「拖死尸」之疑直得魂飞胆碎绝后再苏何啻如放下百二十觔担子乃三月二十二日少林忌日也

衲如玉禅师

自匡庐至径山双溪见陆羽泉上山麓森秀遂结茅息影持钵乞食随缘化导自号双溪布久之扶策登凌霄依岩搆室三年不下山一日遥睇吉祥峰五色瑞云「此中必有灵气」遂寻至峰阴之坡建寺成丛林焉后勅赐曰「大安」一日妙嵩禅师戏以诗悼之曰

继祖当吾代 生缘行可规 终身常在道 识病嬾寻医
貌古笔难写 情高世莫知 慈云布何处 孤月自相宐

师读罢举笔答曰

道契平生更有谁 闲乡于我最心知
当初未欲成相別 恐误同叅一首诗

投笔坐去六十年后塔户自启真容俨然

宝彻禅师

同南泉二三人谒径山路逢一婆乃问「径山路向甚处去」婆曰「蓦直去」师曰「前头水深过得否」婆曰「不湿脚」师又问「上岸稻得与麽好下岸稻得与麽怯」婆曰「总被螃蟹吃却也」师曰「禾好香」婆曰「没气息」师又问「婆住在甚处」婆曰「秪在这里」三人至店婆煎茶一瓶携盏三只至谓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吃茶」三人相顾间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去也」于是拈盏倾茶便行

资寿尼无著妙总禅师

丞相蘓公颂之孙女也年三十许厌世浮休脱去缘饰咨叅诸老已入正信休夏径山大慧陞堂药山初叅石头后见马祖因缘师闻豁然省悟

安分庵主

少与木庵同肄业安国后依懒庵未有深证辤谒径山大慧行次江干仰瞻宫阙闻街司喝侍郎来释然大悟作偈曰

几年个事挂胸怀 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裂破 一声江上侍郎来

净度

本县人少游猎常射孕鹿胎堕鹿母忍痛就地䑛子因摧弓折矢出家蔬食诵经三十万言屏处山泽

惠勤

余杭人尝从欧阳修游修称其聪明才智尤长于诗修与蘓轼俱有诗赠之

惟政禅师

住余杭山静修时蒋侍郎堂守钱塘与师为方外友师每来谒之则跨一黄牛以军持挂角上市人争观之师自若也至郡庭下牛笑语终日而去一日蒋因会客欵师清话师许之蒋喜甚明日要之则留一偈而去矣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归岩谷 国士筵中甚不宐

坐客皆仰其高韵又作山中偈曰

桥上山万重 桥下水千里 惟有白鹭鸶 见我常来此

冬不拥炉以荻花作毬纳足其中客至共之清论无穷秀气逼人秋夏好玩月盘膝大盆中浮于水上自旋其盆吟笑达旦

慧静

余杭人姓邵氏励行精苦行止可观颜延之叹曰「荆山之玉惟静是焉」著《文翰集》十卷

僧瑜

余杭人姓周氏孝建二年灭度后十有四日房中生双桐其徒以为娑罗实木因号曰「双桐沙门」平南长史吴郡张辨为讃

僧翼

余杭人上庐山依慧远修学后止径山

慧辨琦禅师

名梵琦字楚石尝阅《首楞严》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处恍然有省历览群书不假师授文句自通然胶于名相未能释去缠缚闻元叟端禅师倡道径山师往问云「言發非声色前不物其意何如」元叟就以师语诘之师方拟议欲答叟叱之使出自是群疑塞胸如填巨石会元英宗诏粉黄金为泥书大藏经有司以师善书𨕖上燕都一夕闻西城楼鼓动汗如雨下拊几笑曰「径山鼻孔今日入吾手矣」因成一偈有「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之句翩然南还再入双径元叟见师气貌克然谓曰「西来密意喜子得之矣

来复

字见心丰城人始从笑隐出家后叅南楚悦于径山得其心要幼有声价洪武三年诏十大高僧于万机之暇应宣说法大惬皇情遂赐金襕袈裟并御食十五年陞僧录司左觉义与诸大臣结方外交有《𣽃游集》行世

怀玉用宣

四明彭氏子幼为僧径超丛席侍泐潭于黄檗值潭晚叅有云「一叶飘空便见秋法身须透闹啾啾」师闻领旨潭为证据后依大慧慧亦谓其类己以是名卿巨公列刹迎礼不就尝有颂大愚答佛话曰「锯解秤鎚」出老杜诗「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荐福本禅师

绍兴十年首众僧于径山有偈示聪上座曰

毒蛇猛虎堂前立 铁壁银山在后横 进既无门退无路 如何道得出常情

聪还鄱阳取道徽州谒太守吴元昭因出似之吴曰

毒蛇猛虎空相向 铁壁银山谩自横
长笛一声归去好 更于何处觅疑情

吴与本以同叅契分更唱迭和若非透脱情境安能尔耶

无趣如空禅师

秀水人姓施氏弃家叅访得法于野翁晓禅师尝驻锡传衣庵有语录行于世

无幻性冲禅师

秀水人姓张氏叅无趣恳求㨗径趣诲以教外別传之旨即欲出家母不听后母终始剃𣑱欲结庵径山辤趣趣嘱曰「子缘在水边今姑从汝志」趣欲焚弃生平所作偈颂师乞稿以集之既就往见趣问曰「子向在甚麽处」师曰「径山」「做得甚麽事」曰「某甲买得一叚田收得原本契书请和书佥押」即将集本呈上趣展看曰「这个是我底汝底𫆏」师曰「和尚莫抢夺行市」趣掷下师即趋出已而呈四偈趣曰「是汝作底麽」师曰「辜负和尚不少」趣点首遂传衣法趣入灭后师复住径山三年因思水边之嘱下山禁足圆明三年复应车溪之请居二十年万历庚戌径山请师主禅期不赴次年复请不得已赴之未几脾疾作归车溪嘱后事端坐而逝阇维奉灵骨塔于径山

达观真可禅师

吴江人塔于文殊台详塔铭

云栖莲池宏禅师

钱塘人每岁以衣钵之余散给常住及诸静室尝曰「相传大慧杲老大悟一十八徧小悟不计其数愚按学道人时有觉触谓之有省乍而省未大彻也则名小悟容或多遍至于大悟则世尊夜见明星而廓然大悟是一悟尽悟不俟二三矣即如诸祖有直至如今更不疑者有从此安邦定国天下太平者有『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者虽未至佛亦皆大悟也而必重重纍纍如是则向之不疑者当更起疑矣向之太平者当更变乱矣向之无多子者当更欠少矣云何得称大悟若夫无明虽断犹欲断最后穷微至细之无明公案虽透犹欲透最后极则誵讹之公案则几畨大悟者容有之但不应多之至于一十八遍也又云妙喜云『若是乾屎橛如是说得落时如锯解称槌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说得既不可如是说须是悟始得你若实得悟师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学者当切记妙喜此语息却口头三昧而求实悟

古道禅师

笑岩弟子为刻《笑岩集》行于世创静室于文殊台力叅大事径山静室之盛自师始

梅谷禅师

又号含辉华亭人初住寂照能诗后返嘉禾过三过堂看《东坡诗》归本觉寺遂坐化

密藏道开禅师

达观弟子冯开之太史及诸缙绅辈请住寂照主刻方册大藏详缘起

幻予法本禅师

达观弟子同密藏主刻大藏详请启

幻居真界禅师

嘉禾人住文殊台著《楞严纂注》

化仪如显禅师

嘉禾人大千宗主法子少林书记八年后住径山惟一室入寂塔于此

仪丰方彖禅师

蘷州人年十八叅金佛山云庵和尚令叅「如何是鬼神覻不破之机」三年有省出峡依京师辩融和尚住有年生死大事犹未释疑遂复南询登径山结茆于寂照之后十余年深究「三玄三要」之语一日午炊闻甑中作声忽大彻作释疑颂曰

三玄三要没来由 用尽机思无处求
窗前移步灶前下 白云青嶂齐点头
齐点头 南岳天台共一畴

又曰

二八女子嫁新郎 绩蔴撚线一如常
称家丰俭随时过 懒插堂前这炷香

憨山德清禅师

先礼径山后入五台遣岭南还南岳复会葬达观于径山有小叅及开示禅人诸语门人为刻《双径录》行于世

洞闻法乗禅师

晚又号雪吴江人尝登山颂古有《雪柏语录》行于世后终于虞山之破山寺

𣽃居法铠禅师

江阴人先住寂照后恢复化城详见缘起诸诗文

万松禅师

塔于菖蒲田详塔铭

月亭禅师

塔于菖蒲田详塔铭

寒灰如奇禅师

先住寂照后寂蘓州瑞光寺仍塔径山倡虞山瞿元初纯仁捐赀刻《西方合论标注》行于世

瓶匋闻谷印禅师

湖州人先住径山之白云庵后复于观音阁结禅期三年一时究心之士多蒙证可后复念诸方叅礼径山自瓶窰而至者绝无寄息之地因觅真寂故趾捐赀倡信施创真寂禅院不日落成归者云集师因避入闽中后瓶窰诸学人得师所在相率虔请不得已复归真寂至今称东南丛林第一焉

湛然圆澄禅师

绍兴人万历乙卯登山上堂有语录行于世

鹤林大寂禅师

嘉定人先结茆径山后登匡庐历五台返杭州之莲居叅究惟识有省常熟瞿元初王季和钱受之诸公请住藤溪因倡导虞山焉

汉月法藏禅师

无锡人初住径山寂照检视大藏后创禅期于常熟之三峰有山居诗及诸法语行于世

卷三终


校注

径山寺位杭州市-余杭区西径山寺位杭州市-临安市(注推定此「径山」应指西径山寺而言 「赵婆呷醋」出自《无准师范禅师语录》「浅闻深悟深闻不悟迷逢达磨赵娑呷醋」(X70n1382_p0233b07) 有数个福严寺文本资料不足无法判断是何处的福严寺 「大慈」有数个大慈寺文本资料不足无法判断是哪一间大慈寺 「祖元与辨圆普宁同为径山无准师范门下之俊杰太傅贾似道曾请住台州真如寺」(注由此可知贾似道与佛教及径山出家人颇有因缘 「后来元兵首领伯颜特地上山礼谒妙高禅师并布施寺院一百头牛斋粮五百石 「蒋山」云峰妙高尝住锡蒋山这裡代指云峰禅师 「辽东鹤」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后用来表示怀著思恋家乡的心情久別重归慨叹故乡依旧而人世变迁很大 至正十一年(1351)颕豪乱作(X77n1524_p0460a04)二指在元朝末年民间抗元起义之事如张士诚陈友谅等人 据载「丞相达识帖木迩延师入云居庵暇则诣师问道请礼弥笃」(X77n1524_p0460a07)二至正十七年(1357)元朝江浙行省平章达识帖睦迩派杨完者攻打张士诚(注至正十七年达识帖睦迩任江浙行省平章(宰相)时间地点人物皆符合文本故此丞相指达识帖穆尔无误 据载「至正戊戌将迁寂致书嘱里外护正月日语门人曰『观世音莲台至矣』遂索笔书偈曰」(X85n1594_p0800c17)二一说为「至正十九年古鼎祖铭书偈而逝」(渊四元诗𨕖二集卷二十六26) 「数得出」三字底本阙漏兹依《愚庵和尚语录卷第五再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语录》(CBETA, X71, no. 1421, p. 679, a2)补入 「京」明朝首都为应天府(1368年~1421年即南京后为陪都) 杭州径山复原福报禅师迁东山智门上堂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古人恁么说话正是抱赃呌屈东山即不然举二不得举一(X86n1605_p0523a11)二复原福报禅师出世慈谿芦山次迁越州东山四明智门(X84n1583_p0485a20)(注「东山」原指越州东山寺但在这裡为复原福报禅师的自称 雪崖禅师讳珂金陵人住持径山当六十六代日昼沐浴坐逝(T49n2038_p0944c04) 有数个水月寺文本资料不足无法判断是何间水月寺 月林禅师讳镜正德己卯归寂(T49n2038_p0948c07) 「转物庵」李光牓所居之室曰「转物」盖取《首楞严》「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之义书来索铭妙喜宗杲为之铭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咄哉瞿昙诳諕痴呆物无自性我亦非有转者为谁徒劳心手知无自性复是何物瞥起情尘扪空揣骨此庵无作住者何人具顶门眼试辨疎亲」(渊四庄简集卷十六:16)(注此为释宗杲《李參政转物庵》铭不知为何此处载为澄慧渊禅师为苏轼所作 「复是何物」多余的字 径山杲云云居拗曲作直妙喜道要作临济烜赫儿孙直须翻转面皮始得(X66n1297_p0436c14) 「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西元前一〇二七年)为佛降生 「老子于周定王三年生」二周定王(~前586年)姓姬名瑜中国东周第9代天子前606年~前586年在位周定王是匡王之弟 「兴化」南宋兴化有二一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另一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因文本资料不足无法判断是何省的兴化 上堂「拆去东篱补起西壁径山门下全无准的有准的谁委悉僧堂觑破香积厨鸱吻咬杀佛殿脊」(T47n1998Ap0821b08) 释迦牟尼的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北传佛教现在根据汉译《善见律毘婆沙》的「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年~前486年南传佛教则作公元前624年~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年~前543年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又传有公元前1041年~前961年之说(注此为汉传文献故采汉传佛教的说法)二35岁时前往菩提伽耶后在菩提树下禅定到了第七日中的第七夜天正晓明瞻望明星而悟道(注释迦牟尼35岁时即西元前530年左右 杭州府净慈北磵禅师先出世天台报恩光孝寺退居杭飞来峰之阴(T51n2077_p0707a03) 真净颂文「言有业识在谁云意不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X66n1297_p0492c04) 「祖元与辨圆普宁同为径山无准师范门下之俊杰太傅贾似道曾请住台州真如寺」二断桥妙伦亦嗣法无准师范(注由此可知贾似道与佛教及径山出家人颇有因缘 庵举手云明明向汝道开口不在舌头上 「二十年后(约于元至元年间)他再度到净慈寺时但见『人员丛杂』『寮舍围炉』『抚琴弈棋』却很少有寺僧研习功课反映了元代汉地佛教的衰落现象 寂师在中国的得法弟子有宗昱澄或宝翔行绍行靖等百余人 乃是辛酉三月廿二少林忌日也其年恰廿四岁(X70n1400_p0690b16) 「少林」此「少林」极有可能是指径山第三十三代列祖「少林妙嵩」但查其忌日为「二月二十二日」(g032p0181)但此处文本的忌日为「三月廿二」
[A1] 正【CB】西【志汇】
[A2] 芳【CB】方【志汇】
[A3] 度【CB】土【志汇】
[A4] 纸【CB】𥿄【志汇】(cf. X86n1605_p0510c13)
[A5] 佰【CB】伯【志汇】
[A6] 丞【CB】承【志汇】
[A7] 锻【CB】鍜【志汇】
[A8] 豪【CB】亳【志汇】
[A9] 纸【CB】𥿄【志汇】(cf. X85n1594_p0801c08)
[A10] 日期【CB】▆▆【志汇】(cf.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A11] 识【CB】失【志汇】
[A12] 净【CB】凈【志汇】
[A13] 数得出【CB】[-]【志汇】
[A14] 元【CB】原【志汇】
[A15] 敛【CB】歛【志汇】
[A16] 珂【CB】顷【志汇】
[A17] 己【CB】乙【志汇】
[A18] 瞿昙【CB】[-]【志汇】
[A19] [-]【CB】复是何物【志汇】
[A20] 扪【CB】门【志汇】
[A21] 婺【CB】务【志汇】
[A22] 明【CB】昭【志汇】
[A23] 问【CB】[-]【志汇】
[A24] 有准的【CB】[-]【志汇】
[A25] 婺【CB】务【志汇】
[A26] 有【CB】无【志汇】
[A27] 至【CB】▆【志汇】(cf.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A28] 此【CB】之【志汇】
[A29] 秀【CB】季【志汇】
[A30] 谥【CB】谥【志汇】
[A31] 谥【CB】谥【志汇】
[A32] 师【CB】[-]【志汇】
[A33] 木【CB】水【志汇】
[A34] 木【CB】水【志汇】
[A35] 治【CB】正【志汇】
[A36] 谥【CB】谥【志汇】
[A37] 敛【CB】歛【志汇】
[A38] 昌国【CB】明【志汇】
[A39] 衲【CB】纳【志汇】
[A40] 衲【CB】纳【志汇】
[A41] 药【CB】乐【志汇】
[A42] 少【CB】小【志汇】
[A43] 一【CB】▆【志汇】(cf.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A44] 柏【CB】栢【志汇】
[A45] 柏【CB】栢【志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径山志(卷3)
关闭
径山志(卷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