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山寺志卷五

(三十七座)

葢佛之示现咸以三乘正法而利群机槃之后皆以塔而藏舍利凡一瞻一礼亟成佛道故象教之设讵可少哉曰佛塔菩萨塔罗汉塔声闻塔祖师塔各有层级等差惟海会耆宿诸塔垒石而成则曰卯塔每见水潦鹤之徒一时福缘凑合妄造层级以混佛祖未免为识者哂其僭窃可知矣本山附近诸塔皆非祖塔独鸿休大休二高僧未详法嗣而其塔湮没无存于戏毁之没之其罪福又何如也仅崇祯辛巳岁造本山说法费和尚寿塔一座系临济正传三十一世乃兹山祖塔之始大丈夫足下具眼或瞻或礼岂可不辨缁素也哉

鸿休禅师塔

旧传在天柱峰昔人有赞云「日出栽松日入宴寂至今山中郁郁密密白刃春风了无尘迹山云海月两忘形千古寒潭照虚室」所载高僧传今遍览无踪或年代深远为土所平不可知也师亦赞云「不爽宿债端坐青松头临白刃如斩春风七粒莹然挥不破至今洞壑玲珑

大休禅师塔

旧传在幢幡峰西前有塔院基址颇巨石柱数条石人望柱各二列于甬道为国初所赐葬者今亦无迹万历间山邻欲图为坟寺僧彻夜以石砌之名为「大休墓」次日谋者乃息师赞之曰

兴隆家国 妙在休心
龙云际会 辊芥投针 茎草不拈兮 建刹已竟 一叶未落兮 满地黄金

雪堂塔

在桑池园中仑塔禁五亩前里长陈大绶册据

蒙庵达和尚塔

在雪堂塔右

妙湛塔

在雪堂塔左

坦翁叅塔

在雪堂塔前为山邻所废今仅存三塔一列俱名双池园师有感云「三塔魂消愁砥柱双池水涸待金汤

藤庵晖塔

在下棋垅宅左

适轩友塔

在藤庵塔左亦为山隣所废辛卯春重修改名曰「上善塔」

圆湛师塔

在吉祥峰下

必翁友塔

在熨斗山万松庵之后甲申冬玄密禅师附葬于此其余诸塔附寺左右历代住僧瘗焉天柱峰下寿塔之上有塔四座「正觉」「慈觉」「山堂」「垾海」癸未岁乃合为一勒石以便祭扫又方丈右塔二座一荆岩一失名又寺左山一带塔三座曰「纯极」曰「总庵」一失名

明第一代重兴开山赐紫正圆中天祖师墖

在四潭之上建自天启壬戌仲冬坐辛向乙發祖自大帽踴跃而下突起中抽嫩枝数节后方结穴紫薇屏幛辅于左五云报雨弻于右狮子驯伏其前盖𪸩煌于后仓库叠叠朝案重重灵渊钟气狮象临门赐紫老人任之不亦宜乎

明第二代住持开法费隐容老法祖舍利塔

在旧轮藏之后建自崇祯辛巳孟夏發脉由罗汉峰转天柱巍峨而下坐亥向巳群峦环绕龙虎重交前案卓立后峰插汉诚天然一座福地也偈曰「含冤未雪久成胎活捉空王特地埋不是渠侬夸好手都缘帮恶劈头来

明第三代住持开法应请扶桑隐元琦祖师齿发塔

在松隐堂

清第五代住持开法慧门沛和尚塔

在海会塔左侧

清第六代住持开法虚白愿和尚塔

在梅福庵右仑

清第七代住持开法广超宣和尚塔

在熨斗佛座峰右田垅中仑

清第八代住持开法清斯净和尚塔

在塔庵公妈塔边右仑

清第十代住持开法易庵谦和尚舍利塔

在三塔中圹

清第十二代住持开法壁立迳和尚塔

在纪游亭右边路上

清第十四代住持开法良准标和尚塔

在三塔右仑

清第十八代住持开法濬微圣和尚塔

在大坝底

清第二十代住持开法晦谷昂和尚塔

在纪游亭右边大路上

清第廿三代住持开法朗纯愚和尚塔

在吉祥峰后边左仑

清第廿五代住持开法智泉深和尚塔

在纪游亭里右边大路墘

清第廿八代住持开法若育位和尚塔

在屏障峰麓路上

清第三十代住持开法雪椿萱和尚塔

在塔庵左侧

清第三十一代住持开法慧隆盛和尚塔

在环翠亭右仑

清第三十三代住持开法慧国祥和尚塔

在环翠亭左仑

清第三十五代住持开法了情念和尚塔

在头亭里晦谷和尚同塔

清第三十六代住持开法珩玉玺和尚塔

在寺前右侧马鞍岭

清第三十九代住持开法承垠埒和尚塔

在三塔左仑

清第四十代住持开法道暹光和尚塔

在环翠亭左畔

清第四十一代住持开法继宗钰和尚塔

在寺前右侧马鞍岭

清第四十二代住持开法界阳春和尚塔

在三塔右仑

三塔

在下棋垅桑池园雪堂塔左原系藤庵晖蒙庵达坦翁叅妙湛诸禅师窣堵久为山邻废坏康熙间重修四舍利合瘗中圹为历代尊宿塔左圹为诸方耆德右圹为本山勤旧皆垒石成之总名「三塔」

海会塔

在寺龙臂前仑丙子冬僧良聪重修塔中题「淳熙间  禅师归寂」有「猿鹿悲鸣群鸟献花」之句丁亥岁常熙耆旧捐资重修局面严振规模壮海会之大观收群峰之嘉气请师说偈偈曰「翠竹林中无缝塔百千舍利现其中大悲同体虽非別殊胜庄严在尔躬

报恩塔

在熨斗山万松庵之左辛巳夏诸耆旧同本山和尚共捐衣资三十金以充常住葬诸佛母名曰「报恩」有碑一座庵中祀牌位春秋祭扫用昭报本之道偈曰「人生大本重丘山未报劬劳暗泪潸忽悟万灵共一体双亲顿证刹那间


校注

[A1] 净【CB】凈【志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黄檗山寺志(卷5)
关闭
黄檗山寺志(卷5)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