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逍遥咏序 轻
玄元大道理包深远。
逍遥至论义贯精微。
(逍遥者悬解之名冲虚旷达之义大鹏翔乎寥廓至人游于无为放意于自得之场別物物任其性乃可妙契三无化周六合使浇漓之俗复淳朴之风精微之𣅀其在于斯)。
朕听览之余留心缃帙。
(万机之余不倦披览虽汉武乙夜观书无以过也)。
三坟五典颇识指归。
(三坟者三皇之书二皇之道大于五帝五典者五帝之书五帝之道可以常行是以圣人皆达指归妙尽其要者也)。
金匮玉凾亦探玄奥。
(金匮玉凾者太公黄石公所菩秘法也皆论六韬三略富国安民养生炼神机权要妙虽其渊契尽皆探赜矣)。
尝念寡昧于道不达罔测津涯故發此咏题庶几明白坦然矣。
(夫欲明至道之极故著逍遥歌咏以畅宸襟而犹道成不宰谦卑益光遂發以罔测之辤尚假以庶几之语故老子云江海能为百谷王宥以其善下故也)。
夫道之妙也五行能之运化。
三才可以变通。
(三才著象皆从其道道变无穷乃道乎天地人也)。
虎啸龙吟阳唱阴和。
(此明至道自然之理且龙者水畜云者水气虎者阴物风者阴精以类相召自相符契故易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此其义也)。
穷其秘也神明可辩于情状。
(道之秘也神全形具体与物𡨋原始要终穷理尽性推其情状何深奥之不达哉)。
究其精也刚柔自符于易简。
(廓然无间妙极太虚昼夜以之晦明寒暑因而来往所以𠃵刚坤柔自合易简俾不为而善始不劳而善成苟非道之至微孰能详放此乎)。
(蒙昧之人不达至道谓神仙之可学顾嚣尘而欲弃或置盘承露或筑台通天求骖驾鸾鹤亦犹系风捕影不可得而及也)。
老氏五千之旨尚不述于神仙。
(老子所著五千言且不述神仙之事但欲显道之玄极归乎真源者矣)。
庄周九万之谈理更超于言象。
(南华云北溟有鹍化而为鹏九万一程六月一息盖举其至大以类至散皆齐物理也是知事契精微理超言象诚哉庄生所谕实至道之枢要逍遥之妙旨也)。
先贤颖脱皆知道而不言。
(自昔达道之士既知道在于我所以不言老子云知者不言斯不诬矣)。
庸愚困蒙岂希颜而议学。
(庸昧之者妄学神仙有类希颜欲齐亚圣不亦远乎)。
昔秦始皇邪见所惑徒望蓬莱。
(始皇帝为邪所惑道德不修妄学神仙欲求度世遂遣徐福往彼蓬莱采其灵药徐福以无验而不返始皇犹未悟而悬望矣)。
汉武帝民力是轻莫寻员峤。
(汉武神智独颖英武无伦尤好方士祷祈山岳后感王母降于帝宫授以六甲辰生之诀自谓必登仙品芥视黎甿崇峻台馆坈戮降服既失上仙之诫莫寻贪嶓之灵矣)。
斯皆不修仁德求利好贪。
(守位曰仁好生曰德既殚民力复慕仙游比辕适越良可悲矣)。
事盖不经良足太息。
(事不师古动越典经百世之后斯过不泯诚堪太息者哉)。
今之所述其殆庶乎。
(殆近也庶几道也今兹所制或象阴阳则𠃵坤而演妙或明金水法离坎以谈玄追庄老清净之遐踪継藏轩淳元之绝䡄近乎至道乐矣大方且非慕彼神仙之术也)。
或近取诸身。
(或内养纯和之气静修真一之心动合灵源咸归妙本也)。
或远取诸物。
(或以日精月华𫓪水金液托其象而成其言也)。
其诣理也不可以一途执。
(穷其理也则必有所诣诣其理者乃能成天下之务也至若适时知变在乎几也又焉可以一途而执哉)。
其筌意也不可以一理求。
(征其意也则必因于筌筌其意者乃能通天下之志也至若穷神极化在乎深也又焉可以一理而求哉)。
探𧷤幽微。
(探𧷤之妙通幽洞微)。
㕘详法度。
(极思㕘详规矩法度)。
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
(俾夫智者览逍遥之旨则动而无穷也仁者得逍遥之道则澹乎无为也)。
玄览而可以照三清。
(上清玉清太清谓之三清也玄览心照也混尓真心朗然玄照越彼三天之上也)。
旁行而可以通万有。
(不疾而速未兆而萌仁智之所莫拘动静之所一致既周行无碍又何万有而不通哉)。
夫诗颂歌辞华而不实。
(泛而论之不务其实则或伤于华也)。
上不足以补时政之阙失。
(时政之本务求其实必尚华言终无所补也)。
次不足以救苍生之弊病。
(欲彼黎元咸跻富寿者义存道本也必尚彼浮词诚不足以救苍生之弊病矣)。
假有独擅其名弗精于用。
(辞也者所以通万物之情也假有专其述作之名昧彼述作之用所谓华而不实也)。
义同画饼弃不足珎。
(文彩灿然形容俨若但堪恱目何可充膓就不足珎也)。
争如立至当之言以济于时世者哉。
(夫圣人之意其不可得而见也故观之于象而形之于言应时之所求合世之所望义存精当妙在长生也)。
所以姑务契理不取于文。
(且务契彼真一之理故不取于藻丽之文)。
贻尓方来悟夫悬解者矣。
(庶几贻厥将来好古博雅之上悟夫逍遥悬解之旨也)。
御制逍遥咏卷第一(五言)
(圣人之御理也不凝滞于物不封执于教發言合道守静惟真所以语默一致逍遥自适也)。
(真空之旨超越尘境故须游心于杳冥忘情于物象妙用无际绵绵亘古焉)。
(处非常之位明非常之道皆符契上玄俯顺庶品故使乐推长保永福也)。
(妙本冲寂修之仗缘其或真性未明尘心尚壅纵勤功用事亦虚劳矣)。
(天地剖判人伦攸依淳风既微礼教斯著三才位而万事彰矣)。
(极深研几退藏于密此乃道体幽微虽通济万物而日用不知矣)。
(道经云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盖行无为之化以理有为之俗[竺-二+轨]而则之何淳素之不复哉)。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故以万物为刍狗盖不责其报然覆载之内谁不尊戴于穹旻矣)。
(大道冲粹凝湛一真应用无方本乎妙极虚通之要尽契玄元矣)。
(上士勤行信而有征神灵谷盈善得道用者矣)。
(抱一之功幽隐深邃照用玄览体括虚无应物自然究理何极)。
(天地权与妙本见气滋养万物运转无穷动而愈出故未暂停也)。
(道之所宗逍遥任性变通为用虚极为玄或见滞于情事有拘执则有何益矣)。
(杳冥之理生成之用周通万汇动息常静矣)。
(真空之妙非色非形取相而观背乎道矣)。
(善庆之功旌乎感应天清地宁自然长久矣)。
(逍遥之道理契希夷达其深源自然安乐矣)。
(道本渊奥宗旨甚深下士闻之而大笑故诫之矣)。
(洞府皆神仙栖隐之方故云霞渺邈非洞府而不生)。
(根性既珠仙凡自异谅其棘刺不秀名花盖明修道之士品类有殊矣)。
(地本卑下而能厚载得一以宁功契上玄合三光之照矣)。
(天法于道道法自然运用生成于物不滞乃五色霞光纵横分布)。
(道本凝寂而昧之者孰了其元故道经云吾不知其谁之子其斯之谓欤)。
(于诸法中而得至理者乃因善愿矣愿之与理俱不可废矣)。
(触物无滞名曰逍遥舒卷任情乃达其理随用利物其惟圣人乎)。
(一阴一阳动转不息潜运五行之气用全二仪之功矣)。
(混元之前澄寂无状洎道生乎一一生乎三变其淳留不出于道也)。
(变浇漓之风归淳素之化是以大上立德德立道生可以脱三色之樊笼跻三清之圣境)。
(抱一还源穷神入圣故境界之超异也复何胜道哉诚堪依仗耳)。
(于事不决妄起迷疑如狐之渡冰犹预多虑志既不一事亦难成)。
(道性冲淡守之则真其或攻乎异端是乃违于大道矣)。
(优游自适至人不拘或驾鹤以凌虚显逍遥之不滞)。
(圆盖四垂压乎四极诚为神仙胜赏之处也)。
(物理虚通道性无別一以贯之其在兹矣)。
(虚无妙本体本即真物物周通何往弗济)。
(延龄妙术传乎至人正气河车信非凡庶)。
(𫓪汞相资阴阳共致于道非远名曰相亲)。
(虚而无心动而有应造化万汇功成一揆)。
(积功累德诣道见真谅此今缘本由曩植)。
(法天为父禀地为母以德为弓以义为裘用仁作冠兼信为冕自然堪依堪仗也)。
(道济天下功合玄穿耻不义而取愤不仁而人所以皱眉尓)。
(狐面狸德言与行违既乖礼义之风难居仁寿之域故)。
(易曰履德之基谦德之柄本乎信崇乎仁岂愚昧而得也)。
(老氏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故行乖德薄自不知尓)。
(夫教恭柔侫必外现礼容内荏恶行故宣尼云色厉而内荏也)。
(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我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此王在改过修持尓)。
(虚极无为绝于视听达乎应用其犹橐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达欺妙者所谓知大道矣)。
(意之极者所谓忘其象也则神思悠然于物表非世态之所拘尔)。
(至于道者则情无所滞形无所羁如[序-予+(鴈-厂)]在空优游自适)。
(潇湘之水凝碧如天况乎达人性其情而合道忘其象而入无得一混然良在斯矣)。
(峰之高也则洞观遐迩道之高也则妙入有无达往知来如视诸掌)。
(皓魄圆时无幽不烛况达道之士玄览周通则物无遗照矣)。
(至道冲虚超乎言象非信解明白者不能开悟于玄奥尔)。
(九重霄汉渺邈无涯一以贯之宛同目击庶几乎不出户而知天下矣)。
(夫天命之谓性也率性之谓道也虽道无常名而名有常理以其绵日月而不老配天地而长存故得谓之逍遥矣)。
(既穷真一之门便造真空之境夫如是则得无所得得之大也知无所知知之至也)。
(源至道之来则持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及也信所谓深而且邃矣)。
(崆峒绝境不可以苟求汗澷真踪不可以力致至若心期玉室志慕丹台者几有所为未易穷也)。
(飡朝霞而养素吸沆瀣以食精既曰清虚诚惟雅淡若此之品流即仙才耳)。
(格致玄同机关密契志以道宁竟潜通也)。
(万年神衍良足以救世也传而习之则有以见复性命之源践长注之践斯可谓之益矣)。
(吐故纳新登神导气内凝一真之性外调八节之风动顺天和咸归妙本)。
(玄机幽邃非凡情之所测惟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故能显诸仁藏诸用也)。
(范围天地周备其理故使能长且久不随物变尓)。
(群生类聚营务且殊其间巧拙不侔贤愚莫等论其幻情则有別推其道性则一同)。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此乃功用两全方圆一致也)。
(道非美恶情自妍丑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盖美善无主俱是妄情矣)。
(圣人欲令穷理尽性从无入有故發叹辤诫劝学道之流审细叅详达于玄奥尓)。
(寂寥虚静湛然常存达人体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
(非常之道在于无欲而观是以古先哲王行不言之信处无为之事玄默之见斯为要妙矣)。
(德者道之用志于道据于德异𣲖同源无分別也)。
(优游自若放心于自得之场外物不能浼其中我自曲矣)。
(道即日用而不知一人用之不闲有余天下用之未闻不足盖人不达也)。
(道者通幽洞微之玄盖不知其妙而少相投也)。
(修道之士若恃兄之能老子云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终不为益也)。
(不缄其口非饰于他不惟违理捐物兼于道悬远也)。
(达士迷人情怀各异君子依道小人随利无奈何也)。
(心尚犹豫不能勤行往复思之却生堕𢢔)。
(夫至道冲邈包乎奥义故能通于妙有叶于玄化矣)。
(杳冥之精通微应妙盖善究虚极以彰得一神授其灵应用无竭也)。
(积德累功趣乎妙道行随愿感报应斯眀)。
(道本无言依言显道以是非而取相或贬降以拘情动念乖真背于道矣)。
(静默之妙志守唯静事可䡄持善契真理)。
(大音希声无言契道理事俱寂息用澄神惟德是修故可亲也)。
(玄元秘旨妙出有无在三之义既严得一之源可究矣)。
(富莫富于无贪贵莫贵于得道道既可得心故无贪视金玉如埃尘诚可信焉)。
(妙本无极目之清静尘滓不染是曰真空矣)。
(至理眇邈有物非形而为学则日益为道则口损得无难解乎)。
(于物下滞任用无方其可洞明依乎见性)。
(理本寥廓而智者达之如指诸掌矣)。
(至道玄远坦然宽大垂象示变人可则之皆归仁德矣)。
(勤心慕道立志求真旦非动躁而可成在乎久远矣)。
(逆即违理背道顺乃负阴抱阳今制度冈𠍴修暮应𠋫焕然可知也)。
(御气乘虚在乎道成功著而浞德合上玄仁资庶品自地升灌岂为远哉)。
(乹刚坤柔各亡其用昼行夜转以成其功故曰天道东南地道西北而运转下息也)。
(内守于正外利于人普育黎元泛爱群庶必同声相应无不合于大道矣)。
(其或独善乎一身慵于济物退处岩薮慕于寂寥斯乃违覆载之深仁行隐遁之小道耳)。
(人之禀性维有不同至摭实而为谈须云非而取善不向真理何所归乎)。
(同浩气处此人伦盖修因立基已有善恶及禀质受性乃有重轻者焉)。
(丹台妙诀玉简灵书盖得乎修真养素之方岂独灵乘虚步云之旨秘乎紫府可得而窥也)。
(阳龙阴虎二气迭运成之大药力同神速)。
(法奇偶之正理著变化之玄功焕尓遐丹大哉妙术)。
(易朝菌之促为大椿之龄有以见壶中日月物外风尘皆可以至道穷之者夫)。
(功行相资目足同济志必感神之道声必应响之谈其来著矣)。
(释以信为功德之母儒以信为景行之先如尚渧疑固难啔迪)。
(不吝發挥开乎蒙昧三清胜槩如视诸掌)。
(信必由中言必干典真诚无妄群动可依)。
(丹经叅同云阴者道之基阳者形之始故阳因阴有阴禀阳孕能滋万物为万物基者也)。
(考五行之精花真一之道脱落尘世游心冲寞故老氏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是也)。
(圣人取象阳精阴魄积九数以先立摄万物以皆归故易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夫大道者寂寥无声淡乎无味视之不见德之不闻岂作相而投何挹持而得也)。
(谦弱者德之柄柔和者道之用必处其厚而居其实也)。
(学有精麤盖性有利钝亦在守其柔弱弃彼坚强者矣)。
(百谷朝宗而东注天地之常道也易曰巽利东南泽润万物者莫大乎水德以况于道之用也)。
(𫓪汞之亲虽同母子制之失度倐类參商理湏精研然可修炼)。
(黄牙白雪灿若花开用之则可以变通饵之则可以久视黄者中之色也)。
(丹之成也则有紫烟轻覆于金鼎斯则神功内圆灵气外溢之象也)。
(丹之神也呪之可以羽化则蓬素间苑回合浮云皆为往来所践之意)。
(骨之换矣颜之驻矣则百骸调理三曰清净自有神光晶荧照室)。
(五色霞凝光吞丽日昔皆由内景清虚感灵贶而外著矣)。
(丹成道至功行兼齐引平步三岛高接九真夫如是则可以论大道长生之理)。
(达妙一之本穷玄化之微既象帝之先乃为气之祖道之至也德亦生焉照然明白即可知矣斯乃深行之谓也)。
(虽万象分歧而三元一致以其非道而不生故得言其端矣)。
(与时消息应物变化随之而不见其后迎之而不见其首如是则惑之者其孰能信之乎)。
(圣人不疑滞于物万物未尝无然物不能为累者以其高超象表逈出凡机方能穷变化之源入希微之妙上)。
(非夫周旋至道自在成功者则无以洞其幽玄)。
(玄津眇邈圣性凝深非耳目之可求岂形声而能取是曰难矣)。
(冰雪其容风尘不杂道之胜也细而昧之)。
(虽宇宙之至大而道亦之乎其中矣方知道之宽甘妙万有而言则何物而不能生成哉)。
(两曜分照五纬标方又覆地载莫知穷极也)。
(𠃵坤分列尊卑定位论其远则神无方言其深则道无在至矣大矣惟圣明之)。
(日月运行阴阳生伏体之修炼若缁素之在目焕然自分尓)。
(法遵五行丹成九转化至微之物成至贵之宝岂为难哉)。
(至于蓻者无不考图𧨯顺刚柔内蕴至诚外施阴德玄功暗助神丹必成故真人云若我陈偽谬之言则天厌之是知报应不虚矣)。
(求归道而守迷欲履正而怀曲徒经嵗月不究指归期遇真人欲成至药逮于白首转益狐疑也)。
(动静之制含育之𠋫固非忩遽求成其功正定不恒徒勤修炼)。
(真诚不差天心自合故崇効于天以济万物而成于事何不克哉)。
(人居浮世而贪为生之利则自羁縻而远于道也)。
(外因贪利内即欺心生于自然而不自知也)。
(道生于一而育万物人能得一万事斯毕矣)。
(通变万物莫大乎四时得道之妙者同乎四时绝其參差可以齐圣也)。
(人若悟道道亦通人人道若合超凡登圣矣)。
(达人乐道可以自娱顿豁襟怀永无凝滞矣)。
(浮生瞬息不达抱一守真之道兀兀然皆如梦中)。
(至士切于大道道不违愿而得之细而推之皆由于愿矣)。
(性昧于情智劣于识蠢蠹凡愚常犹醉矣)。
(迷道之人其昬若梦真心未达在理何醒)。
(真元之气抱一之端若犹豫而求则踈远矣)。
(背道之贪非为之议靣惟缄口静默为先)。
(扰扰尘寰区区动识迷者坠悟者升如能顺理契真则于身益矣)。
(世福犹种植而生道离色形诸相泯息故不传因也)。
御制逍遥咏卷第一
甲辰岁高丽国分司大藏都监奉𠡠彫造
校注
【经文资讯】《高丽藏》第 35 册 No. 1260 御制逍遥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1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高丽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高丽大藏经研究所提供,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玄元者虚极之妙本天地之元精淳湛一真凝然本寂所以伯阳宗其至道教演五千囊括虚无可谓深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