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逍遥咏卷第四(五言) 轻
(然而得意忘言者鲜矣老子云天下真能见莫能行)。
(于真未悟触日唾宁身类萍蓬自南自北心同梦𥧌若存若亡)。
(孰知乎金丹宝鼎为度世之津其妙也清人之神神清则可以复于淳素尔)。
(如树亭亭红光赫弈屡经烈熖久而弥芳斯乃药成之象也非如草木之花倐然而谢)。
(药之坚性不为物迁如松之贞陵寒益茂𡑅海津则高远之状)。
(青龙为阳白虎为阴二位交时自相制伏斯则入修炼之玄奥通造化之神妙矣)。
(丹心成也可以延龄而后世变化而利物从有入无与道亲也)。
(清虚雅澹之道得自于太玄真一之中也)。
(若论夬幽深之旨远之者则怟掌可知故不可得言其远也昧之者则终身无取故不可得言其近也若然则道非远近性有明昧耳)。
(道之体则卷舒而莫系道之用则动静而咸通夫能推道之用外无所得则可以归道之体内无所为也以无为而为之则精真存于内以无得而得之则妄惑遣于外若此之幽深岂常人之能知也)。
(丹台玉室碧落瑶池皆神仙之绝境也)。
(象外之烟霞壶中之日月随彼神仙之至止也)。
(只于寰宇之内可以叅详干以见仙几之异也)。
(有不能正其怪者则为五色之所蒙五音之所蔽斯可谓之邪执矣如能正之则道冲而用也且五色可以和其光五音可以同其尘望邪正则有殊语色声则不异故云岂相离者也)。
(夫至仁游于无为大鹏翔乎寥廓放意于自得之塲物物各通于性矣)。
(大道无形方圆应物是以圣人直而不肆方而不割盖任自然全其本性也)。
(山高谷深亦如天尊地卑各当其位无相𡙸伦尓)。
(有无相生高下相倾皆是妄情强分彼此也)。
(一阴一阳犹文武也偱环相湏岂有穷竭[栽-木+(万-一)])。
(运动不息生發周普卷之则丝毫不盈舒之则宇宙非大无象之象莫容其边际焉)。
(隙尘微埃飞扬不止积成垢染蔽障真净求道之士苟心尘尚尓亦渐染而成累也)。
(惊鸿四飞不顾俦侣盖失于次序也有类道失真源学成异辙心灵驰散依仗何从矣)。
(人生禀灵用意各异戈爱渔经猎史或即好道慕仙各遂意也)。
(静躁既殊方圆亦异万殊之态不可以一揆论也)。
(痴惑所迷玄默可究未脱屣于尘出信亡羊而盖远也)。
(烦扰久困就静避之廓如雨散晴空情思顿清霁矣)。
(无贪自清无欲自静高尚其志杳入云端者也)。
(澄神想之乃因缘会遇以理而推实善恶𡨋符矣)。
(三教典诰穷其奥妙欵曲看详见报应昭然者也)。
(皇天无亲鉴物不滞临照之道自无私焉)。
(积善余庆积恶余殃善恶浅深故有轻重也)。
(信言不美静性减耗背道乖真有何益也)。
(修德忘功抱淳守一无心于道道自成矣)。
(混元之道其体唯一动静作用妙在无方矣)。
(积功累行炼志修心名录三清高超物外)。
(道非生法不可致诘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慈施安乐悲能济苦拯物利生平等为善)。
(顺俗则鄙悟真则神令世虑既除玄机已晓超然物外永谢凡尘)。
(恬淡贞素优游无拘此乃体道之流本为缘矣)。
(迷真背道厥徒寔繁既昧希夷何能晓解矣)。
(圣人立事發言垂范于世皆传之有自岂诬也哉)。
(至道之士以信是宗信既有恒于道不远矣)。
(精研外尘穷达内境而于元始修炼在乎用意专志欤)。
(道本无象非俗能知是以圣人举况设义皆令谛了也)。
(俗态有欲至理无情傥固守精淳远离声色情如不惑神安荡哉)。
(品物之情其[娄*殳]虽广含育之道万象皆通)。
(拘执凝滞于事未通若能达本抱真可以忘机息虑也)。
(蠉飞蠕动博识寡闻愚智虽殊各具灵性)。
(不能省悟真玄而有妄生高下狐疑不失乃见是非)。
(知有天道高乎人伦仰而慕之乃修福惠)。
(杲日丽天光照万国达人识量高广通明有若曦轮辉耀光大者也)。
(能了诸法本无二门一以贯之不生他见以兹妙理介乎自心也)。
(虽道常无为而以上德𡨋念阴符契乎淳朴也)。
(玉匮神经诠真弃妄之本也三才枢要何往弗臧)。
(至道非远常▆背之隐秘难彰良可太息)。
(达彼微言见乎清净了无所得入真玄门)。
(倐有忽无神眀无状无状之状故云其中有精)。
(至人无心运动随物纯纯若遗其犹愚也)。
(天地之理覆焘之功含育万物皆符清泰者矣)。
(日精月魄阳铸阴销其道必成其功必著故易曰乹道成男坤道成女也)。
(阴阳含孕冲气调和然后万物阜成谦卑柔弱故经云负阴而抱阳也)。
(圣人以道莅天下茂养万民虚静为心澹泊留意乃可深根固蒂久视长生)。
(夫笃信既立大道孔彰然后疑去障除翛然顿悟者矣)。
(斥鷃之步迷九万之程朝菌之短疑大椿之年悬隔道殊宁不谤哉)。
(正念思惟摄心归本得万法空空之理悟人天我我之情也)。
(道之出口淡乎无味何恶迹之不除何净行之不著者矣)。
(混沌则冲和之一气也𡨋蒙若鸡子之未形既道以發生为务又安可久而凝滞故湏至于分剖也)。
(清气升而为天浊气降而为地二位既形则可以区別尔)。
(二气和合含育至灵始有人伦备三才之位也)。
(造化之功弥纶万彚生长之德包博无穷埏埴绵绵如天之长矣)。
(杳𡨋之精真而有信通其所感不亦冝乎)。
(淳和之道虽曰虚无若能弁智守朴存神而叩之则自然明白尔)。
(道之眀矣心之正矣则可以剖判至理应彼机冝斯为至难不可轻矣)。
(神鼎才就灵符聿臻药既饵于一丸云乃登于五色𫏐游万里少別千年如其向象外以长生自得逍遥之理至若顾人间而高谢能无销黯之情)。
(若此之神功盖禀天地造化之力日月运行之数方知大道之至深也)。
(华池大丹九转之中神水华池也𫓪汞相资坎离迭运从无入有自有还无情既极于玄源微乃通于妙本则理在其中也)。
(以其同气相求故得谓之同音也)。
(法阴阳而为炉则金鼎之谓也舩既烹流珠是作周旋四象消息五行法度不遗终成大药)。
(炼丹灶于寰中寻红花于洞里)。
(求彼真人之路要归不死之乡必湏妙尽希夷𡨋资道德也)。
(归童返少老而弥芳是曰真仙好居烟岛也)。
(真空惟寂妙性本如达悟洞然纵横利用也)。
(道非远近悟有后先虽不同时孰云异体矣)。
(巧运机関诈施心智纵事果于十全亦虚同于一梦尓)。
(嗜欲既莭恬澹自如保守攸长岂论嵗月也)。
(外缄于口内𡨋于心静默不渝可阶于道矣)。
(夫知之匪艰行之惟艰今审法玄密无怠精修速疾之功因而致之)。
(消息盈虚广大悉备在乎心意以通幽微[栽-木+(万-一)])。
(天道匪遥修之可冀而况名摽王筞籍纪丹台故五云伫[佧-上+┴]三清稳步也)。
(矿藏真金烹而炼之色焕然矣如凡身蕴圣性也)。
(菩提觉也觉号圆满成佛道果犹真金出矿矣)。
(佛于往昔作忍辱仙莭莭解时不生嗔恨者也)。
(圣人所说谓之教法堪依堪托信之奉之也)。
(恭勤修习诲人不倦精而行之善弗能及者也)。
(阴德广施功行济物有始有卒道自符合矣)。
(道悟真一身合虚无自然脱屣尘区必达三清者也)。
(至药以况至道也人人本有而悟之者寡矣)。
(大道匪渝于物外凡人𠕀究其根源诚可悲哉视半犹远矣)。
(𢍆理断疑涣然冰释法界无不真之境见闻绝视𦗟之功也)。
(水有上善之功河右通济之用亦犹能体妙道流注未闻者矣)。
(阴伏阳升荏苒成岁俱臻至理光景任迁谕彼恒河暗销风水)。
(性习不同善恶各异慕善者为道日损慕恶者作偽日拙亦犹芝兰自茂荆𣗥自卑者也)。
(种性既异根茎不同徒劳造化之功莫报阴阳之力)。
(为善孤立相求者寡为恶成众相应者多也)。
(心存嗜欲耳务奔驰不能唘迪凝虚發挥正性类乎瘖痖与痴聋耳)。
(至道至大法之则之夫欲抉聩开愚湏凭圣智者矣)。
(贪嗔则恶见无相则真空其或动合贪嗔静归无相虽体性无异而逆顺不侔矣)。
(不务可欲内守凝明湛寂无为自然正定不亦清凉者哉)。
(苟能达道悟真乃名列仙品位通至圣矣)。
(情既昧理于道不通放荡无恒意同狂狷尓)。
(达则举事皆真迷则触途成滞所以明言作诫冀分是非也)。
(寂默虚静本绝烦嚣而懵道执言自为驰骛既违寂静莫息闲忙也)。
(虚无非名之理放意自得之塲渐以修持故能省觉矣)。
(真一之道自何而求但冲澹澄凝则清净于一味之理矣)。
(万象之景森然目前体道之人于景皆寂)。
(长生之术非假他求若修之于内心自齐之于外景)。
(代谢之𢚩流驰不停当白露之届时见秋光之催促)。
(四时奔骋春去秋来才开绰约之芳即睹凋零之叶)。
(物象之情本归空寂即于此理可以开悟者焉)。
(大道坦荡依之可修若于心不通在物疑滞枉度于春荣秋谢莫臻于体本还淳虚过时光则进退无成矣)。
(欲彰至理先警浮华轮蹄碌碌于红尘早暮纷纷于紫陌悲夫)。
(驰骋虚名何尝责实贪求小利但顾争衡)。
(宠辱若惊圣人慜恻不觉老之将至扰櫌何知也)。
(道通四大诚谓纵横妙本融虚物物咸具)。
(无彼无此何亲何踈径直如弦本非委曲)。
(平等无倾回邪自致释氏云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垂诫群甿功成不宰以心如理钦奉无为故云功成事遂百姓谓我自然也)。
(学而时习业具诸蒙见贤思齐其道著矣)。
(夫虚静之途洗心之术当高兴远寄陶然自得默默深识涤除玄览也)。
(言无瑕谪行无辙迹得希夷之妙入杳𡨋之闲齐物一般等穷万法也)。
(夫神眀之德秘密之门鬼神莫能睹其玄阴阳或可测其奥也)。
(道无声听之不闻道无形而能形焉故入毫端微妙也)。
(上善若水众人之师处德谦卑能利万物然后为玄牝之母居象帝之先)。
(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然圣人无心运动而万类自随无智取与而人之自归矣)。
(见真素把淳朴緜绵若存天长地久)。
(天地生物德用甚多而能咨禀于道心存澹泊不相于挠也)。
(至理无外包括弥纶或天或人咸归覆育斯乃彰妙用之至广尔)。
(虽施张一气资始三才功成不居孰为亲矣)。
(物之有情者皆禀于至灵之气虽识智万殊皆归于造化之理也)。
(夫道之为用也然则生成万有视同刍狗不责其报是以见仁之深矣)。
(悟理为因得道为果筞勤无间相去非遥)。
(虽贤愚非等若不悟道之玄妙者或访神仙外求异术或炼金石用益遐龄既背天真徒为劳苦)。
(安知乎语默动息皆道之用也而乃舍本求末何迷之甚哉)。
(一岁春光宁殊石火秋风䬃至万木飘零可比童颜倐然衰老矣)。
(夫善摄生者养外之谓表养内之谓里也得其道者兼而有之故可以分明说示于人也)。
(其能深穷至妙远趣大方则更玄之又玄矣)。
(愚迷于道暗而不达也至于俛仰屈伸进退消息无所用心虽欲行之焉能及也)。
(决志虚无宅心清净者乃圣人之事也动必资玄举必尽法法中之妙习而后传也)。
(乃欲界而未能性其情则触途无定对境多迷)。
(顿了真空长存正气盖本之于自然也)。
(原道之来则界惟无始虽今力行无倦要自曩刧曾修故云随也)。
(必能致心于止水纳性于玄珠清净无为恬澹自守则可以照彼三天之上也)。
御制逍遥咏卷第四
校注
【经文资讯】《高丽藏》第 35 册 No. 1260 御制逍遥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1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高丽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高丽大藏经研究所提供,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道在目前犹如白日群情共睹良以无私老子云吾道甚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