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欲界诸天子、色界诸天子,以天末栴檀香,以天青莲华、赤莲华、红莲华、白莲华遥散佛上,来至佛所,顶礼佛足,一面住,白佛言:「世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深,难见难解,不可思惟知。微妙寂灭智者能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如是说:『色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色。乃至一切种智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一切种智。色如相、萨婆若如相,是一如,无二无別。乃至一切种智如相、萨婆若如相,一如,无二无別。』」
佛告欲、色界诸天子:「如是,如是!诸天子!色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色。乃至一切种智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一切种智。色如相乃至一切种智如相,一如,无二无別。诸天子!以是义故,佛初成道时,心乐默然,不乐说法。何以故?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甚深,难见难解,不可思惟知。微妙寂灭智者能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得者、无得处、无得时,是名诸法甚深相,所谓无有二法。诸天子!如虚空甚深故,是法甚深。如甚深故,是法甚深。法性甚深、实际甚深,不可思议、无边甚深故,是法甚深。无来无去甚深故,是法甚深。不生不灭、无垢无净、无知无得甚深故,是法甚深。诸天子!我甚深乃至知者、见者甚深故,是法甚深。诸天子!色甚深、受想行识甚深故,是法甚深。檀那波罗蜜甚深,乃至般若波罗蜜甚深故,是法甚深。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甚深故,是法甚深。四念处甚深,乃至一切种智甚深故,是法甚深。」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是所说法,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世尊!是甚深法不为受色故说,不为舍色故说。不为受受想行识故说,不为舍受想行识故说。不为受须陀洹果故说,不为舍须陀洹果故说。乃至不为受一切种智故说,不为舍一切种智故说。说诸世间皆受著行,所谓色是我、是我所,受想行识是我、是我所,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我、是我所。须陀洹果是我、是我所,乃至一切种智是我、是我所。」
佛告诸天子:「如是,如是!诸天子!是法非为受色故说,非为舍色故说,乃至非为受一切种智故说,非为舍一切种智故说。诸天子!若有菩萨为受色故行,乃至为受一切种智故行,是菩萨不能修般若波罗蜜,不能修禅那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不能修檀那波罗蜜,乃至不能修一切种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法随顺一切法。云何是法随顺一切法?」
「是法随顺般若波罗蜜,乃至随顺檀那波罗蜜。是法随顺内空,乃至随顺无法有法空。是法随顺四念处,乃至随顺一切种智。是法无碍,不碍于色、不碍受想行识,乃至不碍一切种智。诸天子!是法名无碍相,如虚空等故,如、法性、法住、实际、不可思议性等故,空、无相、无作等故。是法不生相,色不生不可得故,受想行识不生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可得故。是法无处,色处不可得故,受想行识处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种智处不可得故。」
是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须菩提是佛子,随佛口生。何以故?须菩提所说皆与空合。」
尔时须菩提语诸天子:「汝等言:『须菩提是佛子,随佛生。』云何为随佛生?诸天子!如相故,须菩提随佛生。何以故?如来如相不来不去,须菩提如相亦不来不去,是故须菩提随佛生。复次,须菩提从本以来随佛生。何以故?如来如相即是一切法如相,一切法如相即是如来如相。是如相中亦无如相,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复次,如来如常住相,须菩提如亦常住相。如来如相无异无別,须菩提如相亦如是无异无別。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如来如相无有碍处,一切法如相亦无碍处。是如来如相、一切法如相,一如,无二无別。是如相无作,终不不如,是故是如相一如,无二无別,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如来如相一切处无念无別,须菩提如相亦如是一切处无念无別。如来如相不异不別不可得,须菩提如相亦如是。以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如来如相不远离诸法如相,是如终不不如,是故须菩提如不异故,为随佛生,亦无所随。复次,如来如相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诸法如相亦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复次,如来如不在过去如中,过去如不在如来如中。如来如不在未来如中,未来如不在如来如中。如来如不在现在如中,现在如不在如来如中。过去未来现在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別。色如、如来如,受想行识如、如来如,是色如、受想行识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別。我如乃至知者见者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別。檀那波罗蜜如乃至般若波罗蜜如、内空如乃至无法有法空如、四念处如乃至一切种智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別。」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是如故,名为如来。」
说是如相品时,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中央踊四边没,四边踊中央没。是时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天末栴檀香散佛上及散须菩提上,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须菩提以如来如随佛生。」
须菩提复为诸天子说言:「诸天子!须菩提不从色中随佛生,亦不从色如中随佛生;不离色随佛生,亦不离色如随佛生。须菩提不从受想行识中随佛生,亦不从受想行识如中随佛生;不离受想行识随佛生,亦不离受想行识如随佛生。乃至不从一切种智中随佛生,亦不从一切种智如中随佛生;亦不离一切种智中随佛生,亦不离一切种智如中随佛生。须菩提不从无为中随佛生,亦不从无为如中随佛生;亦不离无为中随佛生,亦不离无为如中随佛生。何以故?是一切法皆无所有、不可得,无随生者亦无随生法。」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如实不虚,法相、法住、法位甚深,是中色不可得,色如不可得。何以故?色尚不可得,何况色如当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受想行识如不可得。何以故?受想行识尚不可得,何况受想行识如当可得?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得,一切种智如不可得。何以故?一切种智尚不可得,何况一切种智如当可得?」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是如实不虚,法相、法住、法位甚深,是中色不可得,色如不可得。何以故?色尚不可得,何况色如当可得?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得,一切种智如不可得。何以故?一切种智尚不可得,何况一切种智如当可得?」
舍利弗说是如相时,二百比丘不受一切法故,漏尽,得阿罗汉。五百比丘尼远尘离垢,诸法中得法眼,生天人中。五千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六十菩萨诸法不受故,漏尽,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舍利弗!是六十菩萨先世值五百佛亲近供养,于五百佛法中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行別异相,作是念:『是布施、是持戒、是忍辱、是精进、是禅定。』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行异別相。行异別相故,不得无异相。不得无异相故,不得入菩萨位。不得入菩萨位故,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罗汉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虽有道若空、若无相、若无作法,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便于实际作证,取声闻乘。」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俱行空、无相、无作法,远离方便力,于实际作证,取声闻乘?菩萨摩诃萨亦修空、无相、无作法,有方便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有菩萨远离萨婆若心,修空、无相、无作法,无方便力故,取声闻乘。舍利弗!复有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萨婆若心,修空、无相、无作法,有方便力故,入菩萨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譬如有鸟身长百由旬若二百三百由旬而无有翅,从三十三天自投阎浮提。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鸟中道作是念:『欲还上三十三天。』能得还不?」
「不得也,世尊!」
「舍利弗!是鸟复作是愿:『到阎浮提,欲使身不痛不恼。』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鸟得不痛不恼不?」
舍利弗言:「不得也,世尊!是鸟到地,若痛若恼若死、若死等苦。何以故?世尊!是鸟身大而无翅故。」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虽如恒河沙等劫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發大事、生大心,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受无量愿。是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若堕阿罗汉、若堕辟支佛道。何以故?是菩萨远离萨婆若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堕声闻地、若辟支佛道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虽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持戒、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取相受持,是人不知不解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但闻空、无相、无作名字声,而取名字声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回向,住声闻、辟支佛地中,不能得过。何以故?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持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發意以来,不远离萨婆若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不取相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取空解脱门相,不取无相、无作解脱门相。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不堕声闻、辟支佛道,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初發意以来,行布施不取相,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取相,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取相。舍利弗!是名菩萨方便力,以离相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离相心行一切种智。」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当知是菩萨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初發心以来,无法可知,若色、若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世尊!有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远离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当知是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得或不得。何以故?世尊!是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布施皆取相,所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皆取相。以是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定。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是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方便力中,以无得无相心应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以无得无相心应修一切种智。」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诸法,是法亦不可得。」
佛言:「如是,如是!诸天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我不得一切法。一切种智亦无所得。无能知、无可知、无知者。何以故?诸法毕竟净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如我解佛所说义,我心思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何以故?无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无可得法。一切法一切法相空,无法可得、无能得者。何以故?一切法空故。亦无法可增、亦无法可减。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一切种智,是法皆无可得者、无能得者。世尊!以是因缘故,我意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易得。何以故?世尊!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乃至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相空。」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一切法空如虚空,虚空不作是念:『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信解一切诸法空如虚空,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者,今恒河沙等诸菩萨摩诃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退还?须菩提!以是故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易得。」
须菩提语舍利弗:「于意云何,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受想行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乃至一切种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离色,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离受想行识,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乃至离一切种智,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舍利弗言:「不。」
「受想行识如相乃至一切种智如相,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离色如相,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离受想行识如相,乃至离一切种智如相,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舍利弗!于意云何,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法性、法住、法位、实际、不可思议性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舍利弗!于意云何,离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离法性、法住、法位、实际、不可思议性,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诸法毕竟不可得,何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说,是法忍中无有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者、若不退还。佛说求道者有三种:阿罗汉道、辟支佛道、佛道。是三种为无分別。如须菩提说,独有一菩萨摩诃萨求佛道。」
是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语舍利弗:「应当问须菩提,为有一菩萨乘不?」
须菩提语舍利弗:「于诸法如中,欲使有三种乘——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耶?」
舍利弗言:「不也。」
舍利弗言:「不也。」
「舍利弗!是如有若一相若二相若三相不?」
舍利弗言:「不也。」
「舍利弗!汝欲于如中乃至有一菩萨不?」
舍利弗言:「不也。」
「如是四种中,三乘人不可得。舍利弗!云何作是念:『是求声闻乘人;是求辟支佛乘人;是求佛乘人。』舍利弗!菩萨摩诃萨闻是诸法如相,心不惊不没不悔不疑,是名菩萨摩诃萨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所说者皆是佛力。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说是如无有诸法別异,心不惊不怖不畏不难不没不悔,当知是菩萨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成就何等菩提?」
佛言:「成就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云何行?」
佛言:「应起等心,于一切众生亦等心与语,无有偏党。于一切众生中起大慈心,亦以大慈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下意,亦以下意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安隐心,亦以安隐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无碍心,亦以无碍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无恼心,亦以无恼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爱敬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儿子、如亲族、如知识,亦以爱敬心与语。是菩萨摩诃萨应自不杀生,亦教人不杀生,赞不杀生法,欢喜赞叹诸不杀者。乃至自不行邪见,亦教他人不行邪见,赞叹不邪见法,欢喜赞叹不邪见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如是行。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自行初禅,亦教他人行初禅,赞叹行初禅法,欢喜赞叹行初禅者;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自行慈心,亦教人行慈心,赞叹行慈心法,欢喜赞叹行慈心者;悲、喜、舍心亦如是。自行虚空处,亦教人行虚空处,赞叹行虚空处法,欢喜赞叹行虚空处者;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自具足檀那波罗蜜,亦教人具足檀那波罗蜜,赞叹具足檀那波罗蜜法,欢喜赞叹具足檀那波罗蜜者;尸罗波罗蜜,羼提、毘梨耶、禅那、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复次,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行内空,亦教人行内空,赞叹行内空法,欢喜赞叹行内空者;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自行四念处,亦教人行四念处,赞叹行四念处法,欢喜赞叹行四念处者;乃至八圣道分亦如是。自修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亦教人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法,欢喜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者。自行八背舍,亦教人行八背舍,赞叹行八背舍法,欢喜赞叹行八背舍者;自行九次第定,亦教人行九次第定,赞叹行九次第定法,欢喜赞叹行九次第定者。自具足佛十力,亦教人具足佛十力,赞叹具足佛十力法,欢喜赞叹具足佛十力者;自行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亦教人行四无所畏乃至大慈大悲,赞叹行四无所畏乃至大慈大悲法,欢喜赞叹行四无所畏乃至大慈大悲者。自逆顺观十二因缘,亦教人行逆顺观十二因缘,赞叹逆顺观十二因缘法,欢喜赞叹逆顺观十二因缘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是行。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应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亦教人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赞叹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法,欢喜赞叹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者。自生须陀洹果证智、亦不证实际,亦教人著须陀洹果中,赞叹须陀洹果法,欢喜赞叹得须陀洹果者;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如是。自生辟支佛道证智,亦不证辟支佛道,亦教人著辟支佛道中,赞叹得辟支佛道法,欢喜赞叹得辟支佛道者。自入菩萨位,亦教人入菩萨位,赞叹入菩萨位法,欢喜赞叹入菩萨位者。自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亦教人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赞叹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法,欢喜赞叹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者。自起菩萨神通,亦教人起菩萨神通,赞叹起菩萨神通法,欢喜赞叹起菩萨神通者。自生一切种智,亦教人生一切种智,赞叹生一切种智法,欢喜赞叹生一切种智者。自断一切结使习,亦教人断一切结使习,赞叹断一切结使习法,欢喜赞叹断一切结使习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是行。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取寿命成就,亦教人取寿命成就,赞叹取寿命成就法,欢喜赞叹取寿命成就者。自成就法住,亦教人成就法住,赞叹成就法住法,欢喜赞叹成就法住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是行,亦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是菩萨如是学、如是行时,当得无碍色,得无碍受想行识,乃至得无碍法住。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本以来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识,乃至不受一切种智。何以故?色不受者为非色,乃至一切种智不受者为非一切种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以何等行、何等类、何等相貌,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知凡夫地、声闻地、辟支佛地、佛地是诸地如相中无二无別,亦不念亦不分別,入是如中闻是事直过无疑。何以故?是如中无一无二相故。是菩萨摩诃萨亦不作无益语,但说利益相应语,不视他人长短。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须菩提言:「世尊!复以何行、类、相貌,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观一切法无行、无类、无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无行、无类、无相貌,菩萨于何等法转,名不转?」
佛言:「若菩萨摩诃萨色中转,受想行识中转,是名菩萨不转。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檀那波罗蜜中转,乃至般若波罗蜜中转;内空中乃至无法有法空中转;四念处中乃至十八不共法中转;声闻、辟支佛地中转,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转,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不转。何以故?须菩提!色性无,是菩萨何所住?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性无,是菩萨何所住?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观相外道沙门、婆罗门面貌言语,不作是念:『是诸外道,若沙门、若婆罗门实知实见,若说正见,无有是事。』复次,菩萨不生疑、不著戒取、不堕邪见,亦不求世俗吉事以为清净,不以华香璎珞幡盖伎乐礼拜供养余天。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常不生下贱家,乃至不生八难之处,常不受女人身。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常行十善道,自不杀生,不教人杀生,赞叹不杀生法,欢喜赞叹不杀生者;乃至自不邪见,不教人邪见,不赞叹邪见法,不欢喜赞叹行邪见者。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乃至梦中,亦不行十不善道。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益一切众生故,行檀那波罗蜜;乃至为益一切众生故,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有诸法,受读诵说、正忆念,所谓修妬路乃至忧波提舍。是菩萨法施时,作是念:『是法施因缘故,满一切众生愿。以是法施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甚深法中不疑不悔。」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于甚深法中,何因缘故,不疑不悔?」
佛言:「是阿惟越致菩萨都不见有法可生疑处,若色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见是法可生疑处悔处。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身、口、意业柔软。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慈身、口、意业成就。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与五盖俱——婬欲、嗔恚、睡眠、掉悔、疑。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处无所爱著。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出入去来、坐卧行住,常念一心。出入去来、坐卧行住、举足下足,安隐详序,常念一心,视地而行。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著衣服及诸卧具,人不恶秽,好乐净洁、少于疾病。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常人身中有八万户虫侵食其身,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身无是虫。何以故?是菩萨功德出过世间,以是故,是菩萨无是户虫。是菩萨功德增益,随其功德得身清净、得心清净。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身清净、得心清净?」
佛言:「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得增益善根,灭除心曲心邪。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身清净、心清净。以是身、心清净故,能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中。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贵利养,虽行十二头陀,不贵阿兰若法乃至不贵但三衣法。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常不生悭贪心,不生破戒心、嗔动心、懈怠心、散乱心,不生愚痴心,不生嫉妬心。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心住不动,智慧深入,一心听受所从闻法,及世间事皆与般若波罗蜜合。是菩萨摩诃萨不见产业之事不入法性者,是事一切皆见与般若波罗蜜合。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名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若恶魔于阿惟越致菩萨前化作八大地狱,一一地狱中有千亿万菩萨,皆被烧煮受诸辛酸苦毒。语菩萨言:『是诸菩萨皆是阿惟越致,佛所授记,堕大地狱中。汝若为佛授阿惟越致记者,当入是大地狱中。佛为授汝地狱记。汝不如还舍菩萨心,可得不堕地狱,得生天上。』须菩提!若是菩萨见是事、闻是事,心不动不疑不惊,作是念:『阿惟越致菩萨若堕地狱、畜生、饿鬼中,终无是处。』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恶魔化作比丘,被服来至菩萨所,语菩萨言:『汝先闻应如是净修六波罗蜜,乃至应如是净修,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事汝疾悔舍。汝先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从初發心乃至法住,于其中间所作善根,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事汝亦疾放舍。若汝疾舍,我当语汝真佛法。汝先所闻皆非佛法、非佛教,皆是文饰合集作耳;我所说是真佛法。』若是菩萨闻作是说心惊疑悔,当知是菩萨未得诸佛授记,未定住阿惟越致性中。若是菩萨心不动不惊不疑不悔,随顺依止无作、无生法,不信他语、不随他行,行六波罗蜜时不随他语,乃至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亦不随他语。须菩提!譬如漏尽阿罗汉,不信他语、不随他行,现见诸法实相,恶魔不能转。如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求声闻道、辟支佛道人,不能破坏、不能折伏其心。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必定住阿惟越致地中。不随他语乃至佛语,不直信取,何况求声闻、辟支佛人及恶魔、外道、梵志语,终无是处。何以故?是菩萨不见有法可随信者,所谓若色受想行识,若色如乃至识如,乃至不见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魔作比丘身来到菩萨所,语菩萨言:『汝所行者是生死法,非萨婆若道。汝今身取苦尽证。』是时恶魔为菩萨用世间行说似道法,是似道法三界系,所谓骨相、若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语:『善男子!用是道、用是行,当得须陀洹果乃至当得阿罗汉果。汝行是道,今世苦尽,汝用受生死中种种苦恼为?今是四大身尚不用受,何况当更受来身。』须菩提!若是菩萨摩诃萨心不惊不疑不悔,作是念:『是比丘益我不少,为我说似道法。行是似道法,不至须陀洹果证,不得至阿罗汉、辟支佛道证,何况得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益复欢喜,作是念:『是比丘益我不少,为我说遮道法。我知是遮道法,是不遮学三乘道。』是时恶魔知菩萨欢喜,作是言:『善男子!汝欲见是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恒河沙等诸佛,衣被、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亦于如恒河沙等诸佛所行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亲近如恒河沙等诸佛,咨问菩萨摩诃萨道:「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住菩萨摩诃萨乘?云何行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大慈大悲?」是菩萨摩诃萨如佛所教,如是住、如是行、如是修,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教、如是学,尚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得萨婆若,何况汝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事,心不异不惊,益复欢喜,作是念:『是比丘益我不少,为我说遮道法。是遮道法不得须陀洹道,乃至不得阿罗汉、辟支佛道,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恶魔知是菩萨心不没不惊,即于是处化作多比丘,语菩萨言:『此皆是發意求佛道菩萨,今皆住阿罗汉地。是辈尚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云何能得?』若菩萨摩诃萨,即作是念:『此是恶魔说似道行。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应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不应堕声闻、辟支佛道中。』复作是念:『行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若菩萨能如佛所说,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心乃至一切种智,是菩萨终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觉知魔事,亦不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于何法转,名为不转?」
佛言:「于色相转,于受想行识相转,于十二入相、十八界相、婬欲嗔恚愚痴相、邪见相、四念处相乃至声闻、辟支佛相,乃至佛相转,以是故,名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相。何以故?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以是自相空法,入菩萨位,得无生法忍。何以故名无生法忍?是中乃至少许法不可得,不可得故不作,不作故无生,是名无生法忍。菩萨摩诃萨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校注
六【大】*,八【宋】【元】【明】【宫】* 大如品【大】,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相品【圣】 丹本大如相品【大】,〔-〕【宋】【元】【明】【宫】【圣】 说【大】,〔-〕【宋】【元】【明】【宫】 修【大】*,修行【宋】【元】【明】【宫】* 口【大】,〔-〕【宋】【元】【明】【宫】【圣】 以【大】,已【圣】 是【大】,是一切法如相一切法如相即是如来如相【宫】 如是【大】,〔-〕【宋】【元】【明】【宫】【圣】 有【大】,〔-〕【圣】 相【大】,〔-〕【圣】 一如【大】*,〔-〕【圣】* 故【大】,〔-〕【圣】 如【大】,如亦【圣】 踊【大】*,涌【宋】【元】【明】【宫】* 也【大】,〔-〕【圣】 亦【大】*,〔-〕【宋】【元】【明】【宫】* 不【大】,〔-〕【圣】 十【大】*,千【元】【明】【宫】* 布【大】,〔-〕【圣】 异別【大】,別异【圣】 异別【大】,別异【宋】【元】【明】【宫】【圣】 得【大】,〔-〕【宫】 有道【大】,行菩萨道【宋】【元】【明】【宫】 力【大】,力故【宋】【元】【明】【宫】 三【大】,若三【宋】【元】【明】【宫】 菩【大】,若菩【宋】【元】【明】【宫】 以【大】*,已【元】【明】* 解脱知见不取【大】,〔-〕【圣】 意【大】,心【宋】【元】【明】【宫】 以【大】*,已【元】【明】【圣】* 法【大】,法已得阿耨多罗三[藐-白+臼]三菩提【宋】【元】【明】【宫】 法亦不可【大】,〔-〕【圣】 不【大】,亦【宋】【元】【明】【宫】【圣】 智【大】,智已得阿耨多罗三[藐-白+臼]三菩提【宋】【元】【明】【宫】 可【大】,所【宋】【元】【明】【宫】 诸【大】,〔-〕【圣】 今【大】,今如【宋】【元】【明】【宫】 不【大】,〔-〕【圣】 于【大】,〔-〕【圣】 说【大】,所说【宋】【元】【明】【宫】 乘【大】,乘不【宋】【元】【明】【宫】 种【大】,种人【圣】 如中可得分別有三乘【大】,三乘分別中有如可得【元】【明】【圣】 没【大】,怖【宋】【元】【明】【宫】 赞【大】,赞叹【宋】【元】【明】【宫】 叹【大】下同,〔-〕【圣】下同 不行【大】,行不【宋】【元】【明】【宫】【圣】 他人不行【大】,人行不【宋】【元】【明】【宫】 他【大】,〔-〕【宋】【元】【明】【宫】 波罗蜜【大】,〔-〕【圣】 波罗蜜【大】,〔-〕【宋】【元】【明】【宫】【圣】 三昧【大】,〔-〕【圣】 人【大】,他人【圣】 行【大】,〔-〕【宋】【元】【明】【宫】【圣】 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圣】 智【大】*,知【圣】* 亦【大】*,而【宋】【元】【明】【宫】【圣】* 得【大】,〔-〕【宋】【元】【明】【宫】【圣】 以【大】,已【元】【明】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四之终【圣】以上. ity ukta nirvedha bhāgīyaṃ.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明】 不退【大】,阿鞞跋致不退【宋】【宫】,阿鞞跋致【元】,阿毘跋致【明】,阿惟越致【圣】 貌【大】,狼【圣】 惟越【大】*,毘跋【宋】【元】【明】【宫】*,鞞跋【圣】* 视【大】,观【宋】【宫】 若【大】,〔-〕【宋】【元】【明】【宫】 菩萨摩诃萨能观【大】,〔-〕【圣】 是【大】,是名【宋】【元】【明】【宫】 相【大】,〔-〕【元】【明】【圣】 貌【大】,类【圣】 不【大】,能不【宫】 璎珞【大】,缨络【圣】 伎【大】,妓【元】【明】 菩【大】,是菩【宋】【元】【明】【宫】 法【大】,〔-〕【圣】 读诵【大】,诵读【圣】 妬路【大】,多罗【宋】【元】【明】【宫】,姤路【圣】 忧【大】,优【宋】【元】【明】【宫】 疑【大】,疑悔【宋】【元】【明】【宫】 处【大】,〔-〕【宋】【元】【明】【宫】 软【大】,濡【圣】 掉【大】,恌【圣】 萨【大】,萨不乱心【宋】【宫】,萨心不散乱【圣】 详【大】,庠【元】【明】 出过【大】,过出【圣】 心【大】,身【圣】 邪【大】,耶【圣】 兰【大】,练【宋】【元】【明】【宫】 但【大】,但受【宋】【元】【明】【宫】 萨【大】,萨摩诃萨【宋】【元】【明】【宫】 是【大】,是一切【宋】【元】【明】【宫】 疾【大】,〔-〕【圣】 授【大】,受【圣】 见【大】,在【圣】 若色【大】,若色若【宋】【元】【明】【宫】,色若【圣】 魔【大】,恶魔【宋】【元】【明】【宫】 是【大】,此【宋】【元】【明】,行【圣】 三【大】,是三【宋】【元】【明】 相【大】,想【圣】 行【大】,用【宋】【元】【明】【宫】 不【大】,不得【宋】【元】【明】【宫】 遮【大】*,障【宋】【元】【明】【宫】【圣】* 是【大】,〔-〕【圣】 不【大】,〔-〕【宋】【元】【明】【宫】 被【大】,服【圣】 问【大】,闻【宫】 罗【大】,〔-〕【圣】 能【大】,〔-〕【圣】 说【大】,说相【宋】【元】【明】【宫】 行【大】,法【元】【明】 是【大】*,是名【宋】【元】【明】【宫】*,〔-〕【圣】 得无生法忍何以故名无生法忍是中【大】,〔-〕【圣】 法忍【大】*,忍法【宋】【元】【明】【宫】* 作【大】,作作【圣】 无【大】,不【元】【明】【圣】 摩诃…译【大】,〔-〕【圣】,不分卷【圣】 以上梵. Ityagra dharmāgatā 'vasthasyā 'vaivartikalakṣanaṃ viṃśatitamaḥ.【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8 册 No. 223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1-05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维习安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扫瞄辨识,CBETA 提供新式标点,其他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