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

發趣品第二十

佛告须菩提「汝问『云何菩萨摩诃萨大乘發趣』若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从一地至一地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發趣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从一地至一地

佛言「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无来去相亦无有法若来若去若至若不至诸法相不灭故菩萨摩诃萨于诸地不念不思惟而修治地业亦不见地何等菩萨摩诃萨治地业菩萨摩诃萨住初地时行十事一者深心坚固用无所得故二者于一切众生中等心众生不可得故三者布施施者者不可得故四者亲近善知识亦不自高五者求法一切法不可得故六者常出家家不可得故七者爱乐佛身相好不可得故八者演出法教诸法分別不可得故九者破憍慢法生慧不可得故十者实语诸语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如是初地中住修治十事治地业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常念八法何等八一者戒清净二者知恩报恩三者住忍辱四者受欢喜五者不舍一切众生六者入大悲心七者信师恭敬咨受八者勤求诸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满足八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行五法何等五一者多学问无厌足二者净法施亦不自高三者净佛国土亦不自高四者世间无量懃苦不以为厌五者住惭愧处须菩提名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应满足五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四地中应受行不舍十法何等十一者不舍阿兰若住处二者少欲三者知足四者不舍头陀功德五者不舍六者秽恶诸欲七者厌世间心顺涅槃心八者舍一切所有九者心不十者不惜一切物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四地中不舍十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法何等十二一者远离亲白衣二者远离比丘尼三者远离悭惜他家四者远离无益谈五者远离嗔恚六者远离自大七者远离蔑人八者远离十不善道九者远离大慢十者远离自用十一者远离颠倒十二者远离婬怒痴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当具足六法何等六所谓六波罗蜜复有六法所不应为何等六一者不作声闻辟支佛意二者布施不应生忧心三者见有所索心不没四者所有物布施五者布施之后心不悔六者不疑深法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应满具六法远离六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应远离二十法所不应著何等二十一者不著我二者不著众生三者不著寿命四者不著众数乃至知者见者五者不著断见六者不著常见七者不应作相八者不应作因见九者不著名色十者不著五阴十一者不著十八界十二者不著十二入十三者不著三界十四者不作著十五者作所期处十六者作依处十七者不著依佛见十八者不著依法见十九者不著依僧见二十者不著依戒见是二十法所不应著复有二十法应具足满何等二十一者具足空二者无相证三者知无作四者三分清净五者一切众生中慈悲智具足六者不念一切众生七者一切法等观是中亦不著八者知诸法实相是事亦不念九者无生法忍十者无生智十一者说诸法一相十二者破分別相十三者转忆想十四者转见十五者转烦恼十六者等定慧地十七者调意十八者心寂灭十九者无阂智二十者不染爱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应具足二十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应具足五法何等五顺入众生心游戏诸神通见诸佛国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如实观佛身自庄严佛身是五法具足满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复具足五法何等五知上下诸根净佛国土入如幻三昧常入三昧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九地中应具足十二法何等十二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菩萨得如所愿知诸天夜叉揵闼婆语而为说法胎成就家成就所生成就姓成就眷属成就出生成就出家成就庄严佛树成就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九地中应具足十二法

「须菩提十地菩萨当知如佛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深心治地业

佛言「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集一切善根是名菩萨摩诃萨深心治地业

「云何菩萨于一切众生中等心

佛言「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生四无量心所谓慈是名于一切众生中等心

「云何菩萨修布施

佛言「菩萨施与一切众生无所分別是名修布施

「云何菩萨亲近善知识

佛言「能教人入萨婆若中住如是善知识亲近咨受恭敬供养是名亲近善知识

「云何菩萨求法

佛言「菩萨应萨婆若心求法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是名求法

「云何菩萨常出家治地业

佛言「菩萨世世不杂心出家佛法中出家无能障阂者是名常出家治地业

「云何菩萨爱乐佛身治地业

佛言「若菩萨见佛身相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念佛是名爱乐佛身治地业

「云何菩萨演出法教治地业

佛言「菩萨若佛现在若佛灭度后为众生说法初中后善妙义好语净洁纯具所谓修多罗乃至忧波提舍是名演出法教治地业

「云何菩萨破于憍慢治地业

佛言「菩萨破是憍慢故终不生下贱家是名破于憍慢治地业

「云何菩萨实语治地业

佛言「菩萨如所说行是名实语治地业是为菩萨摩诃萨初住地中修行十事治地业

「云何菩萨戒清净

「若菩萨摩诃萨不念声闻辟支佛心及诸破戒障佛道法是名戒清净

「云何菩萨知恩报恩

「若菩萨摩诃萨行菩萨道乃至小恩尚不忘何况多是名知恩报恩

「云何菩萨住忍辱力

「若菩萨于一切众生无嗔无恼是名住忍辱力

「云何菩萨受欢喜

「所谓成就众生以此为喜是名受欢喜

「云何菩萨不舍一切众生

「若菩萨念欲救一切众生故是名不舍一切众生

「云何菩萨入大悲心

「若菩萨如是念『我为一一众生故如恒河沙等劫地狱中受懃苦乃至是人得佛道入涅槃』如是名为为一切十方众生忍是名入大悲心

「云何菩萨信师恭敬咨受

「若菩萨于诸师如世尊想是名信师恭敬咨受

「云何菩萨懃求诸波罗蜜

「若菩萨一心求诸波罗蜜无异事是名懃求诸波罗蜜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满足八法

云何菩萨摩诃萨多学问无厌足

「诸佛所说法此间世界若十方世界诸佛所说法尽欲闻持是名多学问无厌足

「云何菩萨净法施

「有所法施乃至不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余事是名不求名利法施

「云何菩萨净佛国土

「以诸善根回向净佛国土是名净佛国土

「云何菩萨受世间无量懃苦不以为厌

「诸善根备具故能成就众生亦庄严佛土乃至具足萨婆若终不疲厌是名受无量懃苦不以为厌

「云何菩萨住惭愧处

「耻诸声闻辟支佛意是名住惭愧处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满足五法

「云何菩萨不舍阿练若住处

「能过声闻辟支佛地是名不舍阿练若住处

「云何菩萨少欲

「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不欲何况余欲是名少欲

「云何菩萨知足

「得一切种智是名知足

「云何菩萨不舍头陀功德

「观诸深法忍是名不舍头陀功德

「云何菩萨不舍戒

「不取戒相是名不舍戒

「云何菩萨秽恶诸欲

「欲心不生故是名秽恶诸欲

「云何菩萨厌世间心顺涅槃心

「知一切法不作故是名厌世间心顺涅槃心

「云何菩萨舍一切所有不惜内外诸法故是名舍一切所有

「云何菩萨心不没

「二种识处心不生故是名心不没

「云何菩萨不惜一切物

「于一切物不著不念是名不惜一切物是为菩萨于四地中不舍十法

「云何菩萨远离亲白衣

「菩萨出家所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出家剃头著染衣是名远离亲白衣

「云何菩萨远离比丘尼

「不共比丘尼住乃至弹指顷亦不生念是名远离比丘尼

「云何菩萨远离悭惜他家

「菩萨如是思惟『我应安乐众生他今助我安乐云何生悭』是名远离悭惜他家

「云何菩萨远离无益谈处

「若有谈处或生声闻辟支佛心我当远离是名远离无益谈处

「云何菩萨远离嗔恚

「不令嗔心恼心鬪心得入是名远离嗔恚

「云何菩萨远离自大

「所谓不见内法故是名远离自大

「云何菩萨远离篾人

「所谓不见外法是名远离篾人

「云何菩萨远离十不善道

「是十不善道能障八圣道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远离十不善道

「云何菩萨远离大慢

「是菩萨不见法可作大慢者是名远离大慢

「云何菩萨远离自用

「是菩萨不见是法可自用者是名远离自用

「云何菩萨远离颠倒

「颠倒处不可得故是名远离颠倒

「云何菩萨远离婬怒痴

「婬怒痴处不可见故是名远离婬怒痴是为菩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法

「云何菩萨住六地中具足六法

「所谓六波罗蜜诸佛及声闻辟支佛住六波罗蜜中能度彼岸是名具足六法

「云何菩萨不作声闻辟支佛意

「作是念『声闻辟支佛意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云何菩萨布施不生忧心

「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云何菩萨见有所索心不没

「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云何菩萨所有物布施

「菩萨初發心时布施不言『是可与是不可与』」

「云何菩萨布施之后心不悔

「慈悲力故

「云何菩萨不疑深法

「信功德力故是为菩萨住六地中远离六法

「云何菩萨不著我

「毕竟无我故

「云何菩萨不著众生不著寿命不著众数乃至知者见者

「是诸法毕竟不可得故

「云何菩萨不著断见

「无有法断诸法毕竟不生故

「云何菩萨不著常见

「若法不生是不作常

「云何菩萨不应取相

「无诸烦恼故

「云何菩萨不应作因见

「诸见不可见故

「云何菩萨不著名色

「名色处相无故

「云何菩萨不著五阴不著十八界不著十二入

「是诸法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著三界

「三界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应作著心云何菩萨不应作愿云何菩萨不应作依止

「是诸法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佛见

「作依见不见佛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法见

「法不可见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僧见

「僧相无为不可依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戒见

「罪无罪不著故是为菩萨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应著

「云何菩萨应具足空

「具足诸法自相空故

「云何菩萨无相证

「不念诸相故

「云何菩萨知无作

「于三界中不作故

「云何菩萨三分清净

「十善道具足故

「云何菩萨一切众生中慈悲智具足

「得大悲故

「云何菩萨不念一切众生

「净国土具足故

「云何菩萨一切法等观

「于诸法不损益故

「云何菩萨知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无知故

「云何菩萨无生忍

「为诸法不生不灭不作忍故

「云何菩萨无生智

「知名色不生故

「云何菩萨说诸法一相

「心不行二相故

「云何菩萨破分別相

「一切法不分別故

「云何菩萨转忆想

「小大无量想转故

「云何菩萨转见

「于声闻辟支佛地见转故

「云何菩萨转烦恼

「断诸烦恼故

「云何菩萨等定慧地

「所谓得一切种智故

「云何菩萨调意

「于三界不动故

「云何菩萨心寂灭

「制六根故

「云何菩萨无阂智

「得佛眼故

「云何菩萨不染爱

「舍六尘故是为菩萨住七地中具足二十法

「云何菩萨顺入众生心

「菩萨以一心知一切众生心及心数法

「云何菩萨游戏诸神通

「以是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亦不作佛国想

「云何菩萨观诸佛国

「自住其国见无量诸佛国亦无佛国想

云何菩萨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

「住转轮圣王地遍至三千大千世界以自庄严

「云何菩萨如实观佛身

「如实观法身故是为菩萨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云何菩萨知上下诸根

「菩萨住佛十力知一切众生上下诸根

「云何菩萨净佛国土

「净众生故

「云何菩萨如幻三昧

「住是三昧能成办一切事亦不生心相

「云何菩萨常入三昧

「菩萨得报生三昧故

「云何菩萨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

「菩萨知众生所应生善根而为受身成就众生故是为菩萨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云何菩萨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

「十方无量世界中众生如诸佛法所应度者而度脱之

「云何菩萨得如所愿

得六波罗蜜具足故

「云何菩萨知诸天夜叉揵闼婆语

「辞辩力故

「云何菩萨胎生成就

「菩萨世世常化生故

「云何菩萨家成就

「常在大家生故

「云何菩萨所生成就

「若刹利家生若婆罗门家生故

「云何菩萨姓成就

「如过去菩萨所生姓从此中生故

「云何菩萨眷属成就

「纯诸菩萨摩诃萨为眷属故

「云何菩萨出生成就

「生时光明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亦不取相故

「云何菩萨出家成就

「出家时无量百千亿诸天侍从出家是一切众生必至三乘

「云何菩萨庄严佛树成就

「是菩提树以黄金为根七宝为茎节枝叶茎节枝叶光明遍照十方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

「云何菩萨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

「菩萨得众生清净佛国亦净是为菩萨住九地中具足十二法

「云何菩萨住十地中当知如佛

「若菩萨摩诃萨具足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具足满断一切烦恼及习是名菩萨摩诃萨住十地中当知如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罗蜜行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过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过是九地住于佛地是为菩萨十地如是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發趣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出到品第二十一

佛告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佛言「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二法故何以故摩诃衍萨婆若是二法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若人欲使实际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如法性不可思议性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色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受想行识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色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受想行识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故若人欲使眼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耳鼻舌身意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眼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眼眼相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意触因缘生受相空故若人欲使梦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幻化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梦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化相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须菩提若人欲使檀那波罗蜜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檀那波罗蜜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相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故若人欲使内空出乃至无法有法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内空相乃至无法有法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内空内空性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性空故若人欲使四念处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四念处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四念处性四念处性空故若人欲使四正懃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八圣道分性不出三界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八圣道分性八圣道分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须菩提若人欲使阿罗汉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辟支佛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阿罗汉性辟支佛性佛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阿罗汉性阿罗汉性空辟支佛性辟支佛性空佛性佛性空故若人欲使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如上说若人欲使名字假名施设相但有语言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名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名字相名字相空故乃至施设亦如是是人欲使不生不灭法不垢不净无作法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不生乃至无作法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不生性乃至无作性性空故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摩诃衍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不动故

「须菩提汝所问『是乘至何处住须菩提是大乘无住处何以故一切法无住相故是乘若住不住法住须菩提譬如法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相无作非住非不住须菩提是乘亦如是非住非不住何以故相非住非不住所以者何法性相空故乃至无作性无作性空故诸余法亦如是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是乘无所住以不住法不动法故

「须菩提汝所问『谁当乘是乘出』者无有人乘是乘出者何以故是乘及出者所用法及出时是一切法皆无所有若一切法无所有用何等法当出何以故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不可思议性不可得毕竟净故阴入界不可得毕竟净故那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毕竟净故四念处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不可得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不可得毕竟净故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不可得毕竟净故过去世未来现在世生住灭不可得毕竟净故增减不可得毕竟净故何法不可得故不可得法性不可得故不可得实际不可思议法相法位檀那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内空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故不可得四念处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道不可得故不可得不生不灭乃至不起不作不可得故不可得

「复次须菩提初地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第十地不可得故不可得毕竟净故云何为初地乃至十地所谓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内空中初地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初地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初地非得非不得乃至十地非得非不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成就众生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净佛国土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五眼不可得毕竟净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诸法不可得故乘是摩诃衍出三界住萨婆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胜出品第二十二

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摩诃衍摩诃衍者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世尊是摩诃衍与虚空等如虚空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摩诃衍亦如是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世尊是摩诃衍不见来处不见去处不见住处是摩诃衍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三世等是摩诃衍世尊以是故是乘名摩诃衍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六波罗蜜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昧门所谓首楞严三昧乃至离著虚空不染三昧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如须菩提所言是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欲界当有实不虚妄不异谛不颠倒有常不坏相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以欲界虚妄忆想分別和合名字等有一切无常想无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色界无色界若当实有不虚妄不异谛不颠倒有常不坏相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以色界无色界虚妄忆想分別和合名字等有一切无常破坏相无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色当实有不虚妄不异谛不颠倒有常不坏相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以色虚妄忆想分別和合名字等有一切无常破坏相无法以是故是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受想行识亦如是须菩提若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识乃至意识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若当实有不虚妄不异谛不颠倒有常不坏相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以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虚妄忆想分別和合名字等有一切无常破坏相无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法性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以法性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以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檀那波罗蜜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以檀那波罗蜜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若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以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以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以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性人法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以性人法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八人法须陀洹法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罗汉法辟支佛法佛法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以八人法乃至佛法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性地人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以性地人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八人须陀洹乃至佛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以八人乃至佛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以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从初發心乃至道场于其中间诸心若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以菩萨从初發心乃至道场于其中间诸心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金刚慧是有法非无法者是菩萨摩诃萨不能知一切结使及习无法非法得一切种智须菩提以菩萨摩诃萨如金刚慧无法非法是故菩萨知一切结使及习无法非法得一切种智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诸佛三十二相是有法非无法者诸佛威德不能照然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以诸佛三十二相无法非法以是故诸佛威德照然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须菩提若诸佛光明是有法非无法者诸佛光明不能普照如恒河沙等国土须菩提以诸佛光明无法非法以是故诸佛能以光明普照如恒河沙等国土须菩提若诸佛六十种庄严音声是有法非无法者诸佛不能以六十种庄严音声遍至十方无量阿僧祇国土须菩提以诸佛六十种庄严音声无法非法以是故诸佛能以六十种庄严音声遍至十方无量阿僧祇国土须菩提诸佛法轮若当是有法非无法者诸佛不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及世间余众所不能如法转者须菩提以诸佛法轮无法非法以是故诸佛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及世间余众不能如法转者须菩提诸佛为众生转法轮是众生若实有法非无法者不能令是众生于无余涅槃而般涅槃须菩提以诸佛为众生转法轮是众生无法非法以是故能令众生于无余涅槃中已灭今灭当灭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空品第二十三(丹本作含受品)

佛告须菩提「汝所言衍与空等如是如是须菩提摩诃衍与虚空等须菩提如虚空无东方无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须菩提摩诃衍亦如是无东方无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须菩提如虚空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须菩提摩诃衍亦如是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须菩提如虚空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黑摩诃衍亦如是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黑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须菩提如虚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摩诃衍亦如是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须菩提如虚空不增不减摩诃衍亦如是亦不增亦不减须菩提如虚空无垢无净摩诃衍亦如是无垢无净须菩提如虚空无生无灭无住无异摩诃衍亦如是无生无灭无住无异须菩提如虚空非善非不善非记非无记摩诃衍亦如是非善非不善非记非无记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如虚空无见无闻无觉无识摩诃衍亦如是无见无闻无觉无识如虚空不可知不可识不可见不可断不可证不可修摩诃衍亦如是不可知不可识不可见不可断不可证不可修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如虚空非染相非离相摩诃衍亦如是非染相非离相如虚空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摩诃衍亦如是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如虚空无初發心亦无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第十心摩诃衍亦如是无初發心乃至无第十心如虚空无乾慧地人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作地摩诃衍亦如是无乾慧地乃至办地如虚空无须陀洹果无斯陀含果无阿那含果无阿罗汉果摩诃衍亦如是无须陀洹果乃至无阿罗汉果如虚空无声闻地无辟支佛地无佛地摩诃衍亦如是无声闻地乃至佛地以是故说摩诃衍与虚空等如虚空非色非无色非可见非不可见非有对非无对非合非散摩诃衍亦如是非色非无色非可见非不可见非有对非无对非合非散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须菩提如虚空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摩诃衍亦如是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须菩提如虚空非空非不空非相非无相非作非无作摩诃衍亦如是非空非不空非相非无相非作非无作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须菩提如虚空非寂灭非不寂灭非离非不离摩诃衍亦如是非寂灭非不寂灭非离非不离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须菩提如虚空非暗非明摩诃衍亦如是非暗非明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须菩提如虚空非可得非不可得摩诃衍亦如是非可得非不可得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须菩提如虚空非可说非不可说摩诃衍亦如是非可说非不可说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须菩提以是诸因缘故说摩诃衍与空等须菩提如汝所言『如虚空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摩诃衍亦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如是如是须菩提众生无有故当知虚空无有虚空无有故当知摩诃衍亦无有以是因缘故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是众生虚空摩诃衍是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所有阿僧祇无所有故当知无量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是众生虚空摩诃衍阿僧祇无量无边是一切法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如性实际无所有法性实际无所有故当知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无所有无量无边阿僧祇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是众生乃至知者见者实际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是一切法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不可思议性无所有不可思议性无所有故当知色受想行识无所有色受想行识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所有阿僧祇无所有故当知无量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当知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须菩提我乃至知者见者等一切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眼无所有耳鼻舌身意无所有眼乃至意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所有阿僧祇无所有故当知无量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须菩提我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檀那波罗蜜无所有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所有般若波罗蜜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无量无边阿僧祇无所有无量无边阿僧祇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众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内空无所有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所有无法有法空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众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众生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四念处无所有四念处无所有故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十八不共法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众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众生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性地无所有乃至已作地无所有已作地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众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众生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须陀洹无所有须陀洹无所有故当知斯陀含无所有斯陀含无所有故当知阿那含无所有阿那含无所有故当知阿罗汉无所有阿罗汉无所有故当知乃至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须菩提我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声闻乘无所有声闻乘无所有故当知辟支佛乘无所有辟支佛乘无所有故当知佛乘无所有佛乘无所有故当知声闻人无所有声闻人无所有故当知须陀洹无所有须陀洹无所有故乃至佛无所有佛无所有故当知一切种智无所有一切种智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乃至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我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须菩提譬如涅槃性中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是摩诃衍亦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以是因缘故须菩提如虚空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是摩诃衍亦如是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

「须菩提汝所言『是摩诃衍不见来处不见去处不见住处』如是如是须菩提是摩诃衍不见来处不见去处不见住处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法不动相故是法无来处无去处无住处何以故须菩提色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受想行识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色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受想行识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色如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受想行识如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色性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受想行识性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色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受想行识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眼法眼如眼性眼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耳鼻舌身意意法意如意性意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色声香味触法亦如是须菩提地种地种法地种如地种性地种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水火风空识种识种法识种如识种性识种相亦如是须菩提如法如如如性如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实际实际法实际如实际性实际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如不可思议性不可思议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法檀那波罗蜜如檀那波罗蜜性檀那波罗蜜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法般若波罗蜜如般若波罗蜜性般若波罗蜜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四念处四念处法四念处如四念处性四念处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须菩提菩萨菩萨法菩萨如菩萨性菩萨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佛法佛如佛性佛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有为法有为法法有为法如有为法性有为法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无为法无为法法无为法如无为法性无为法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不见来处不见去处不见住处

「须菩提汝所言『是摩诃衍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是衍名三世等以是故说名摩诃衍』如是如是须菩提是摩诃衍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是衍名三世等以是故说名摩诃衍何以故须菩提过去世过去世空未来世未来世空现在世现在世空三世等三世等空摩诃衍摩诃衍空菩萨菩萨空何以故须菩提是空非一非二非三非四非五非异以是故说名三世等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是衍中等不等相不可得故染不染不可得嗔不嗔不可得痴不痴不可得慢不慢不可得乃至一切善法不善法不可得是衍中常不可得无常不可得乐不可得苦不可得实不可得空不可得我不可得无我不可得欲界不可得色界不可得无色界不可得度欲界不可得度色界不可得度无色界不可得何以故是摩诃衍自法不可得故须菩提过去色过去色空未来现在色未来现在色空过去受想行识过去受想行识空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未来现在受想行识空空中过去色不可得何以故空中空亦不可得何况空中过去色可得空中未来现在色不可得何以故空中空亦不可得何况空中未来现在色可得空中过去受想行识不可得何以故空中空亦不可得何况空中过去受想行识可得空中未来现在受想行识不可得何以故空中空亦不可得何况空中未来现在受想行识可得须菩提过去檀那波罗蜜不可得未来檀那波罗蜜不可得现在檀那波罗蜜不可得三世等中檀那波罗蜜亦不可得何以故等中过去世不可得未来世不可得现在世不可得等中等亦不可得何况等中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可得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过去世中四念处不可得乃至过去世中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未来世现在世亦如是复次须菩提三世等中四念处不可得三世等中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可得何以故等中过去世四念处不可得等中未来世四念处不可得等中现在世四念处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等中等亦不可得何况等中过去世四念处来现在世四念处可得等中等亦不可得何况等中过去世乃至十八不共法可得未来现在世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复次须菩提过去世凡夫人不可得未来世现在世中凡夫人不可得三世等中凡夫人亦不可得何以故众生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故过去世中声闻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来现在世声闻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三世等中声闻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何以故众生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学三世等相当具足一切种智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三世等相菩萨摩诃萨住是衍中胜一切世间及诸天阿修罗成就萨婆若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何以故过去诸菩萨摩诃萨是衍中学得一切种智未来世诸菩萨摩诃萨亦是衍中学当得一切种智世尊今十方无量阿僧祇国土中诸菩萨摩诃萨亦是衍中学得一切种智以是故世尊是衍实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是摩诃衍中学已得一切种智当得今得

摩诃般若经卷第六

佛告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佛言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二法故何以故摩诃衍萨婆若是二法俱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若人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实际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如法性不可思议性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色空为欲出受想行识空何以故须菩提色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受想行识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若欲出无相法欲出眼空为欲出耳鼻舌身意空为欲出乃至眼触因缘生受空耳鼻舌身意触因缘生受空何以故须菩提眼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眼眼相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意触因缘生受相空故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梦为欲出幻佛所化何以故须菩提梦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化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须菩提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檀那波罗蜜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檀那波罗蜜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何以故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性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性空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何以故须菩提内空性乃至无法有法空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内空性内空性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性无法有法空性空故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四念处何以故四念处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四念处性四念处性空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何以故八圣道分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八圣道分性八圣道分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须菩提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阿罗汉生处为欲出辟支佛生处为欲出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生处何以故阿罗汉性辟支佛性佛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阿罗汉性阿罗汉性空辟支佛性辟支佛性空佛性佛性空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何以故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性空故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名字假名施设但有言语何以故名字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名字相名字相空故乃至施设亦如是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法


校注

(后秦译)十二字【大】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共僧叡译【宫】 發【大】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發【元】【圣】第六卷發趣品第二十首【宋】【元】【明】 施者【大】与人【圣】 者【大】人【圣】 破【大】破于【宋】【明】【宫】 法【大】〔-〕【宋】【明】【宫】【圣】 常【大】当【圣】 力【大】〔-〕【宫】 中【大】中应【元】【明】 世【大】诸世【宋】【元】【明】【宫】 名【大】*为【宋】【元】【明】【宫】* 兰【大】练【宋】【元】【明】【宫】 戒【大】戒不取戒相【圣】 厌世间心【大】〔-〕【宫】 顺涅槃心【大】〔-〕【宋】【明】【圣】 没【大】没不生二识处【圣】 说【大】处【宋】【元】【明】【宫】【圣】 处【大】心【宋】【元】【明】【宫】 作所期处【大】应作愿【宋】【元】【明】【宫】 作依处【大】应作依止【宋】【元】【明】应作依【宫】 法忍【大】忍法【宋】【元】【明】【宫】 调【大】慧地调【宋】【元】【明】【宫】 五【大】*四【圣】* 其【大】佛【宋】【明】【宫】 是【大】是名【宋】【元】【明】【宫】 世界【大】*国土【宋】【元】【明】【宫】* 揵【大】乾【宋】【元】【明】【圣】 胎【大】胎成就生【圣】 家【大】〔-〕【圣】 出生成就【大】〔-〕【圣】 杂【大】离【宫】 出家【大】〔-〕【元】 修多罗【大】修垢路【圣】 忧【大】优【宋】【元】【明】【宫】 初住【大】住初【元】 苦【大】若【元】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终【圣】同卷第九首【圣】 此间世【大】是世间【圣】 厌世间心【大】〔-〕【宫】 顺涅槃心【大】*〔-〕【元】【明】【圣】* 厌世间心【大】〔-〕【宋】【宫】 令【大】念【圣】 篾【大】*[怡-台+(卄/(ㄇ@人)/戍)]【宋】【元】【明】【宫】* 故【大】*〔-〕【宋】【元】【明】【宫】* 忍【大】〔-〕【宋】【元】【明】【宫】 云何菩萨【大】〔-〕【圣】 成办【大】辨成【圣】 故【大】〔-〕【宋】【元】【明】【宫】【圣】 得【大】〔-〕【圣】 揵【大】乾【宋】【元】【明】【宫】【圣】 辩【大】辨【圣】 以上大般若第二会第十八修治品梵. iti Bhūmi sambhāraḥ. (佛告法出)九百八十二字宋本及圣语藏大异对校甚难故今別附卷末 不【大】俱不【宋】【明】共不【元】 想【大】*相【元】* 那【大】*〔-〕【元】【明】* 不【大】亦不【元】【明】 阿【大】须菩提阿【元】 是【大】若【元】【明】 性【大】〔-〕【圣】 无作性【大】无作无作法性【宋】【宫】无作无作【元】 性【大】法性【圣】 中【大】〔-〕【圣】 至【大】*〔-〕【元】【明】【圣】* 动【大】动法【宋】【宫】【圣】 者【大】*〔-〕【圣】* 相【大】起【宋】【宫】【圣】 性【大】住【明】 相【大】相乃至无作相【宋】【明】【宫】【圣】 相【大】相性【宋】【明】【圣】法性【元】 性【大】性性【宋】【元】【明】【宫】 所住【大】住处【宋】【宫】【圣】 及【大】*〔-〕【元】【明】* 阴【大】众【元】 那【大】*〔-〕【元】【明】【圣】* 来【大】来世【宋】【元】【宫】 性【大】性法性【宋】【元】【明】【宫】 不可得故不可得【大】〔-〕【圣】 乃至【大】〔-〕【宋】【宫】 不起【大】〔-〕【圣】 第【大】第一第【宋】【宫】 国土【大】世界【元】 法【大】法中【宋】【宫】【圣】 三界住【大】〔-〕【元】 卷第六终【宋】【元】【明】以上大般若第二会第十九出住品梵. ityuktā sambhārapratipatti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宋】【元】【明】 卷第七首【宋】【元】【明】 三【大】是名三【宋】【元】【明】【宫】 檀那【大】*檀【圣】* 想【大】相【宋】【元】【明】【宫】 须【大】若须【宋】【元】【明】【宫】 地【大】*〔-〕【圣】* 法【大】〔-〕【宋】【元】【明】【宫】【圣】 若【大】若当【宋】【元】【明】【宫】 于其中间诸【大】〔-〕【圣】 是【大】若是【宋】【元】【明】【宫】 如【大】*于【明】〔-〕【元】* 当【大】〔-〕【元】 不【大】所不【宋】【明】【宫】 是【大】若【宫】 若实【大】是【宫】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终【宋】【元】【明】以上大般若第二会第二十超胜品梵. iti Trividham ūrdeśa niryānaḥ. 等空【大】含受【宋】【元】【明】【宫】【圣】 (丹本品)六字【大】〔-〕【宋】【元】【明】【宫】【圣】 虚【大】〔-〕【元】【圣】 亦【大】〔-〕【宋】【元】【明】【宫】 人【大】〔-〕【元】【明】 作【大】辨【宋】【元】【明】 已【大】无已【元】 办【大】作【宋】【元】【明】【宫】 佛【大】无佛【宋】【元】【明】【宫】 虚【大】〔-〕【宋】【元】【明】【宫】 无【大】*不【宫】* 因缘【大】〔-〕【圣】 受【大】爱【圣】 摩【大】*是摩【宋】【元】【明】【宫】* 禅那【大】*禅【圣】* 是【大】〔-〕【宋】【元】【明】【宫】 地【大】法【宋】【宫】 是【大】〔-〕【宫】 譬如【大】〔-〕【圣】 如性【大】性如【宋】【元】【明】【圣】 相【大】〔-〕【宫】 中【大】*〔-〕【宋】【宫】* 不【大】亦不【宋】【元】【明】【宫】 (乃至是)十字【大】〔-〕【元】【圣】 来【大】*来世【元】* 在【大】世【元】 世【大】〔-〕【宋】【宫】【圣】 (乃至法)七字【大】〔-〕【元】【圣】 中【大】〔-〕【宫】 夫【大】*〔-〕【圣】* 中【大】〔-〕【宋】【元】【明】【宫】 来【大】来世【元】【明】 衍【大】〔-〕【圣】 摩诃萨【大】〔-〕【圣】 世【大】〔-〕【宋】【元】【明】【宫】 今【大】令【宋】 摩诃般若经卷第六【大】〔-〕【宋】【元】【明】【圣】卷第七含受品终【宋】【元】【明】卷第十含受品终【圣】以上大般若第二会第二十一无所有品梵. atītānāgatasarvakārajñatāṃ anuprānuvantica, 无区分 若【大】若波罗蜜【宫】 (佛告作法)宋本九百字=(佛告法出)丽本九百八十二字以下以圣语藏对校宋本 俱【大】〔-〕【圣】 故【大】*〔-〕【圣】* 欲【大】*〔-〕【圣】* 相【大】想【圣】 响【大】向【圣】 檀那【大】*檀【圣】* 尸罗【大】尸【圣】 禅那【大】禅【圣】 性【大】*〔-〕【圣】* 智【大】智亦如上说【圣】 (何以空故)四十五字【大】〔-〕【圣】 相但有言语【大】〔-〕【圣】 相【大】〔-〕【圣】 无起【大】〔-〕【圣】
[A1] 远【CB】【丽-CB】绕【大】(cf. K05n0003_p0283c07)
[A2] 何【CB】【丽-CB】以【大】(cf. K05n0003_p0286b21)
[A3] 利【CB】【丽-CB】刹【大】(cf. K05n0003_p0287a16)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6)
关闭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6)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