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华经卷第七

安行品第十

于是溥首大士白佛「唯大圣此诸菩萨恭敬世尊所当劝悦难及难及何时应当为一切众说斯经典

佛语溥首曰「菩萨先处二法乃应讲经一曰威仪二曰礼节何谓菩萨解知威仪假使持心忍辱调柔将护其意畏不自立其志如地不见有人不见有人而行法者观自然相诸法本无此诸法者众行之式亦无想念是谓威仪何谓礼节设令菩萨不与王者太子大臣吏民从事不与外道异学交启不尚世典赞叙音韶合偶习俗不贪不学不与屠杀鱼猎弋射鷄鹜罗网贼害从事不与歌乐游戏众会同处不与声闻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从事亦不亲近行礼问讯不共止顿不与同志经行烧香散华然灯除其往至讲经会时唯与讲会而共从事纵有所说亦无所著是为礼节

又语溥首「菩萨大士不嫪家居宗室亲属不慇懃思见内人女弱独说经法亦不频数诣群从幼童男女及余异人而说软语所不当讲不为定意自赖说经不与住立亦不同亦不与一比丘尼独入房室除念如来精进为行纵为女人有说经缘不于是中污染法味不令受取而广谊理不与沙弥比丘尼童子童女共在一处常好燕坐绸缪好习辟屏闲居是为礼节

又语溥首「菩萨大士观一切法皆为空无如所住立已堕颠倒所立正谛常住如法专秉身心不动不摇不退不转蠲舍灭尽不生不有无有自然无为无数无所可有逮无所有除诸言辞不住无为无想不想得伏诸想假使菩萨密观察斯一切法欵欵修此所当行者常住威仪礼节二事

世尊重解现此谊而叹颂曰

「若菩萨好乐  说此经典者
于后当来世  勇猛无怯劣
顺威仪礼节  善明清白行
国王及太子  大臣寮属吏
外道若异学  屠猎恶害品
抑制交启习  不与通往返
比丘放罗汉  除立于法律
不与自大俱  复远犯禁者
比丘比丘尼  调譺謿话谈
舍离清信女  不与无益言
现在欲获法  常当止息非
好住灭度地  是谓为威仪
假使不肯往  咨问于道法
为斯持法说  不怯无所著
众生有癞  若亲属宗室
母人诸细色  悉当舍离去
不与是等俱  而积殖德本
弃贩卖业  诸慢不恭敬
弃捐诸住立  不为己身害
若干种虫  不习食啖肉
蠲舍诸非法  憙嗔恚恨者
所行乃如是  亦不与谈语
不与强颜俱  及余自用性
作行如是者  皆当屏除之
明者设有缘  为女人说经
而不独游行  不住于调戏
设入出聚落  数数行求食
将一比丘伴  常志念于佛
佛故先示现  此威仪礼节
其奉持斯典  则当勤行之
上中下劣人  若不行法者
无无常供养  一切皆至诚
丈夫无想念  坚固行勇猛
不知一切法  亦不见灭尽
一切诸菩萨  是谓为威仪
如常行礼节  且当听察
斯当讲说  无为之法  一切不兴
亦无所生  建志常立  观采空谊
此为明者  所行礼节  有所念者
悉颠倒想  以无为有  用虚作实
虽有所起  诸法无生  因想蹉踖
而生诸有  心常专一  善修三昧
建立于行  若须弥顶  所住如此
普观诸法  是一切法  犹如虚空
若虚无  等无坚固  不念取胜
无所弃捐  诸法所处  无有常名
是为明者  所行礼节  我灭度后
若有比丘  敢能守护  如是法则
无所怯软  心不起想  为无数人
说此经典  其明哲者  所念以时
若入屋室  所行若兹  观察诸法
一切普净  宴然说谊  而不动摇
国主帝王  及与太子  欲听闻法
皆供养之  并余长者  及诸梵志
立诸眷属  皆无所欲

又语溥首「如来灭度之后欲说此经住于安隐已立安隐不怀谀谄无眩惑心乃说经法藏厌身怀或载竹帛为他人说亦不多辞亦无所生亦不轻慢诸余比丘为法师者亦不歌叹亦不毁呰异心比丘为声闻者未曾举名说其瑕亦不诽谤亦不仇怨意相待之未曾毁呰居家行者无所志愿建彼行亦无所想行来安住而立谊要往来周旋若诣法会自护己身行无有失而说经法若有请问心无所离声闻乘有所發遣觉了佛慧」佛时颂曰

「智者常安  住于佛道  先隐定坐
尔乃说经  若当敷座  务令柔软
若干种具  所置绮灿  体常𠋆著
净洁被服  于七七日  而习经行
犹如黑云  在于虚空  合集积累
弘雅功德  所处之座  具足箧藏
床足坚固  平坦显赫  无数坐具
㲲蓐綩𫄧  俨然正首  尊其视瞻
升据  高广法座  而普等心
为一切人  国主帝王  太子大臣
及诸比丘  比丘尼众  清信高士
及清信女  应所乐闻  为讲无量
明智无限  次第剖判  为演种种
微妙之谊  追逐侍后  请求问
叡哲者  复为解说  而入神足
柔顺之忍  其有听闻  悉得佛道
斯智慧士  皆为一切  进却弃除
懈怠疲厌  常以慈心  为众说
未曾起于  劳废之想  昼夜歌
咏尊法训  分別演说  亿千姟喻
普能劝悦  诸会者心  无敢生念
欲危害者  若得供养  饮食之具
床卧所安  衣服被枕  病瘦医药
而无侥冀  不从众人  有所请求
除其瞻劳  住庙精舍  欲令众庶
悉解佛道  若一切人  来听经法
我乃嘉豫  如获大安  佛灭度后
若有比丘  宣扬经法  无所悕望
无所妨废  不遭苦患  常察精进
离于疾病  无能为彼  造恐怖事
不被杖痛  无诽谤想  身无疲厌
不有所患  其人住忍  得力如是
其明智者  所处安隐  有所存立
如佛言  若已咨嗟  亿百功德
一切称誉  不能究竟

又语溥首「如来灭度若有菩萨于是经卷怀疑不了若说教化闻不坚固性不调和见余菩萨求大乘者为造虚妄而诽谤之见声闻缘觉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若值菩萨心为踌躇不即往见其族姓子则远无上正真之道而不得近佛天中天所在行处假使究竟不蒙福力不成最正觉菩萨行三乘犹如师子在于林树若有犹豫自然远离不乐所乐亦不不乐若于众生修行慈力至于如来兴大父想见诸菩萨念如世尊及诸处家未离尘秽宽弘等敬礼节恭肃净诸法谊无疑无结严一切法谨慎安谛钦顺平等不著经法极有所乐亦无所至所在昼夜敬护斯典溥首是为三法之行菩萨观时然后乃说造安隐行不被烦恼亦不娆害是经法者与同学者等心道友若讲若闻信乐斯典诵持书写载之竹帛供养奉事德不可量说以安住

乃颂曰

「若有嫉妬  怀难亿数  其法师慈
当远憎恶  有明智者  不造贪著
若欲读斯  正典摸者  未曾诽谤
说人之恶  亦不堕非  诸疑邪见
心常㸌然  无有沈吟  以愍伤故
得了此定  安住之子  亦能忍辱
其人常屏  贡高自大  数数讲诵
佛之典诰  未曾以此  持作懈倦
其有菩萨  在十方者  愍伤众生
于世兴行  顺造恭敬  学圣慧者
皆当念之  是我世尊  思念诸佛
两足之上  视诸菩萨  如想父母
设有求道  无有情欲  弃捐吾我
自大之想  假使听省  如是像法
其明士等  当自慎护  所行安隐
常得调定  将御佛道  救亿众生

又语溥首「如来灭度后若菩萨大士奉行斯典常以时节其是比丘当行慈愍向诸白衣出家寂志一切群生行菩萨道者常念过去世行大乘者善权方便演真谛谊若听闻者不知不了不悦不信不省不综反自叹说『我当逮得无上正真道成最正觉威神足力而欲得飞』溥首当知吾见斯等佛灭度后菩萨有四事说法而不诤怒何等为四为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所见奉敬帝王太子大臣群寮郡国人民所见供养长者梵志皆共承顺虚空神明无数天子听所说经天龙鬼神侍卫其后皆营护之是为四若入县邑还归室昼夜悉来咨问经法若为解说分別所归莫不欢喜所以者何溥首欲知皆佛所建立加此经恩去来今佛尽从斯生亦护是典若于忍界闻正法华品名听声者甚难值遇

「溥首譬有大力转轮圣王威德弘茂顺化所领诸余敌国未率伏者不敢闚𨵦若转轮王兴军兵当有所讨不宾之臣欲距大邦雄猛将士奋武克捷莫不稽颡王用欢断功定赏封城食邑赐之土田七宝珍奇象马车乘男女奴婢元首効绩勋殊特者王解髻中明珠赐之所以者何臣当国强华裔乃康如来正觉亦复如是为大法王无极道谛自伏其心以法教化以德消害以慧战鬪降诸法王无数之众无量经典百千要谊咸施群生无所秘诏平等城其见身魔能与魔战以贤圣法攻婬怒痴降魔官属尽三界患至于灭度所作克捷则大勇猛于后无坏亦无有实因由诸虚致斯世间如处色像一切因缘普诸世界古今以来无有信此《正法华经》未曾畅说所以说者由诸通慧大慈所致如大圣帝髻中明珠以为世尊第一法要缘是趣行如来使闻深妙之典往古来今诸行班宣斯经为最消除一切缘起之患犹如圣帝珍重爱护髻中明珠久乃解出以赐元功如来如是夙夜宝护最妙无瑕是来久立诸法顶今日加哀乃演散耳

世尊欲重显现要谊而叹颂曰

今如来现  慈心之力  常愍众生
群萌之界  安住咨嗟  最尊经卷
故分別说  如斯典诰  最后世时
志菩萨法  若使出  及居家者
若闻此经  慈心战栗  一切普现
不得诽谤  吾本初始  得佛道时
如今如来  现在之时  设能逮闻
于是尊经  则便建立  亿权方便
犹如势  转轮圣  战鬪降伏
外异国王  得赐象马  车乘箧藏
又加封邑  城郭郡土  或有得赐
手足宝  微妙之色  紫磨金珍
真珠夜光  车𤦲碧玉  种种殊別
奇财妙异  若干诸物  各用赐之
使一切众  踊跃惊喜  睹所立功
怪未曾有  最后解髻  明月宝施
佛亦如是  今为法王  忍辱之力
无极慧音  常行慈愍  兴發哀护
以法等化  一切世间  睹诸众庶
忧恼之患  讲说经法  亿千之数
晓知众生  所应方便  今日众生
以为尽  于时法王  无极大圣
分別经卷  亿百千姟  以知黎庶
志力猛慧  便说此经  如髻明珠
最后世时  正典所处  一切诸法
皆无及者  钦仰是经  未曾轻讲
识练幽微  慧明者闻  吾以演现
如是像法  佛灭度后  当恃怙之
其有志求  斯尊道者  普当受决
如佛所言  彼人未曾  有疵瑕欲
无有疾病  众患之难  则于末后
将来之世  便即逮成  无上真慧
殊胜差特  普当具足  诸四部众
亦复顺遇  若有闻者  除身诸漏
怪其无为  悉叉手归  己身景
所照光光  其奉行是  所获若此
得成正  而转法轮  则睹弘摸
及见最胜  梦中闻见  百福德相
紫磨金色  佛所说经  设得闻已
为众会说  及诸亲族  皆悉具足
又复所护  一切除弃  若使卧
所见如是  悉舍远离  而行出家
皆得往至  于佛道场  便即处于
师子之座  是为求道  所获利
所谓七宝  悉归于斯  修此则奉
最胜如来  已得佛道  存立惠施
即转法轮  无有诸漏  为诸四辈
而说经法  不可思议  亿千劫数
分別讲说  无漏之法  教化无数
亿姟众生  梦中所见  如斯色像
灭度因缘  悉无生死  溥首当知
常志道者  多所教化  不可限量
最后末世  求斯尊法  分別广说
安住所演

正法华经菩萨从地踊出品第十

是他方世界八江河沙等菩萨大士各异形服来诣佛所稽首于地长跪叉手白世尊曰「鄙之徒类来造忍界欲闻斯典受持讽写精进供养奉行如法惟愿大圣垂心于我如来灭度后以《正法华经》加哀见付

世尊告曰「止族姓子仁等无乃建發是计今此忍界自有八江河沙等大士一一大士各有眷属如六十亿江河沙等菩萨大士后末世时皆当受持分布班宣」时此佛界周普无数亿百千姟诸菩萨众自然云集颜貌殊妙紫磨金色三十二相严庄其身在于地下摄护土界人民道行倚斯忍界闻佛显扬《法华》音声从地踊出一一菩萨与六十亿江河沙等诸菩萨俱营从相随一心一行无有差別或半江河沙百千菩萨来者或四十分江河沙或五十分江河沙或百分江河或五百分江河沙或千分江河沙或百千分或亿百千分江河沙等菩萨各各朋党相随或复无央数亿百千菩萨眷属而来至者或有二百人同行修菩萨道或有百千各有眷属或有千眷属或五百眷属或四百眷属或三百眷属或二百眷属或百眷属或五十眷属或四十眷属或三十眷属或二十眷属或十眷属或五眷属或四眷属或三眷属或二眷属或一眷属或独而至不可称限其数难喻从地踊出或从上下四方来至忍世界悉住空中于灭度多宝世尊能仁大圣各处七宝树下坐师子床寻稽首礼二如来至真等正觉右绕三匝却住一面或有菩萨以若干品奇妙之谊咨嗟二尊赞咏诸佛从始已来假使具足五十中劫不能究畅能仁世尊为勤苦行与佛別来亦复如是四部众会等无差亦复默然

尔时世尊即如色像现其神足令四部众悉得普见又使念知此忍世界诸菩萨众于虚空中各各摄护百千佛土诸菩萨众皆满具足百千佛土又此大众有四菩萨以为元首其名曰种种行菩萨无量行菩萨清净行菩萨建立行菩萨是为四于无限无量尘数云集大会菩萨之上最也

于是四菩萨大士各与大众不可思议部部住立于世尊前叉手白曰「大圣体尊起居康强蠲除众疾所行安耶群生各各善顺律行处于清凉无众患乎此类将无兴坠崄谷

时四菩萨大士以偈赞曰

「世雄阐光曜  所行康强耶
救脱现在者  众行无患难
众生善因室  决受谛清净
得无起疲厌  宁受世吼命

尔时世尊告众大会诸菩萨曰「诸族姓子佛所行安无疾无患众庶各各悉受律行善学道教不敢兴厌欲至严净所以者何斯之品类乃于往古诸平等觉各各作行是诸声闻信乐吾教入于佛慧又各各异三乘学者住声闻乘我悉立志入佛大慧

时诸菩萨而叹颂曰

「善哉快世尊  我等悉劝助
乃令众生一  善化微妙律
欲得闻大圣  教命询深要
听之欢喜信  乃入法供养

于是世尊赞大会菩萨曰「善哉善哉诸族姓子诚如所云如来所诏各随权宜不违本旨

时弥勒大士及余八亿恒沙菩萨俱举声而叹颂曰

「从古以来  未曾见闻  乃有尔所
菩萨之众  从地踊出  住世尊前
供奉归命  是等俦类  从何来乎

弥勒即知八亿恒沙菩萨心之所念寻时叉手以颂问曰

「无央数百千  于算巨亿载
不可称限量  未曾见菩萨
来诣两足尊  曷因是何等
大通所从来  其像巨亿长
一切志强勇  猛雄为大圣
正可钦敬  今为所从来
世尊一一见  慧雅诸菩萨
眷属无央数  犹如江河沙
其数超江河  具足度佛法
诸菩萨眷属  皆建正觉道
如是群英伦  集会礼大圣
具足满六十  百千江河沙
其数过于彼  眷属无思想
五百江河沙  或四或三百
或二百江河  诸营从如是
其限复殊此  或五或复十
一一诸眷属  世尊大圣子
众缘何来  至于导师所
或四三或二  或一江河沙
恒沙数各来  伴侣悉善学
甚多不可限  除住空中者
于亿百千劫  不可卒合聚
半江或三分  或十或二十
具足众立行  明哲众菩萨
俱住于空中  其限不可量
现別无彼此  亿劫行清净
又无量异部  眷属不可
亿亿复超亿  或有半亿者
或十或二十  五四三或二
诸雄从眷属  无能筹量者
身各自修行  寂寞乐等
恬怕如虚空  別来者无限
犹如江河劫  莫能有计者
在精舍寂室  各从其方来
一切天神圣  皆用尊故至
诸菩萨雄猛  何从忽见此
谁为彼说经  谁立于佛道
为显何佛教  建立何佛行
细微各可敬  普从四方来
因明目神足  大慧忽然现
于羸旷世界  能仁令充
仁贤诸菩萨  伦党自然至
从生出已来  未见如斯变
愿说其国土  大圣哀尽名
十方所从  各怀十八法
吾未曾得见  如斯等菩萨
我为最胜子  未曾见闻此
今斯若干众  能仁愿说行
菩萨无数千  百姟难可限
诸亿千无量  本为何所处
诸菩萨勇猛  志性不可量
如是之等类  大雄愿说之

尔时他方世界无央数亿百千姟诸如来至真等正觉普从十方诣能仁如来劝说法者各各坐于七宝树下师子之床是诸如来侍者各各见诸菩萨无量大会部部变化从地踊出各各住立自问其佛「此诸菩萨大士之等从何所来不可计量无有边际」时彼诸佛各各告其侍者曰「诸族姓子且待须臾有菩萨名弥勒为能仁如来所授决当逮无上正真道成最正觉自问能仁如尔所佛为一一分別谊归悉静一心而俱听之

尔时佛告弥勒大士「善哉阿逸仁者所问极大微妙优奥难量且听且听吾说之一切菩萨及诸会者普当坚固强猛力势于无上意当知如来慧见无底诸大圣立境界无量禅定智慧所乐自恣莫能宣畅而剖判说方便兴化不可限量

时佛颂曰

「诸族姓子  皆听佛道  今吾所说
慧柔和悦  若明达者  以为美香
如来之慧  不可思议  皆当强意
普存坚固  各建立志  一心平等
大圣难值  愍哀世间  今当听受
未曾有法  佛当建立  仁者诸党
一切无得  生狐疑心  导师所诏
令无有异  其慧平等  安隐无特
安住所疗  法甚深奥  非心所思
不可限量  今当讲说  无极因缘
普共听之  义何所趣

世尊叹已告弥勒曰「班宣一切阿逸欲知此诸菩萨大士众会无量不可思议各各从地而踊出者昔所不见皆集忍界吾始逮无上正真道成最正觉时劝悦斯等立不退转使成大道教授化立姓开士大士之众处于下方而于其中有所救护赞经讽诵思惟禅定专察其归欣然悦豫乐无为行诸族姓子于恬不存远近天上人间常应专修转于法轮无为无会好深神通法乐为乐志愿精进求于佛慧

于时世尊而叹颂曰

「今此无数  诸菩萨众  不可思议
无能限量  造行亿数  不可限劫
殖积神足  博闻智慧  吾悉劝诱
于大圣道  今佛一切  皆授其决
斯诸菩萨  悉佛众子  皆为住
于吾国土  悉舍弃离  诸所习地
一切皆处  闲居得度  斯诸佛子
所行无为  精修学习  奉遵上道
斯聪哲者  在于下方  今日故来
摄护国土  昼夜精进  无有逸慢
积累德行  分別佛道  常行勤修
立于慧力  一切意坚  而无限量
志常勇猛  思惟法典  普悉是吾
达清净子  吾初逮成  为佛道时
在于城中  若树无  则便讲演
无上法轮  劝立其志  于尊佛道
今佛所说  至诚无漏  闻佛叹咏
皆当信之  开化發起  此诸群英
从久曩来  立尊正道

尔时弥勒大士闻佛说彼菩萨之众亿百千姟数难计会心用愕如怪未曾有白世尊曰「云何大圣处迦维罗卫释氏王宫为太子时委国重位众女之娱出适道场坐于树下得无上正真道成最正觉从来近近甫四十年而所教化所度无量乃复爰發诸佛境界多所劝益所建权慧而不可议今是菩萨大会之众悉皆如来之所开导部党部党众多无量久修梵行殖众德本供养无数百千诸佛假使欲计成就已来劫数无限

弥勒又启「欲引微喻譬如士夫年二十五首发美黑姿体鲜泽被服璨丽端严殊妙常怀恐惧见百岁子其父谓言『族姓子来尔则我子』其百岁子谓二十五岁人『是我之父』父则察知口自说言『是我之子』如是世尊世俗之人所不信者而令得信佛亦如是成佛未久今有若干亿百千数久修梵行长夜遵倚在于道慧劝进现在无量之众晓了坐定起立方便成大神通聪明智慧住于佛地习佛慧谊于世希有建大圣力世尊往古亦复教化于斯品类诱导建立于菩萨地当成无上正真之道致诸正觉悉行方便所作已办今我以受信誓诚谛探畅既往析此谊其唯如来新学菩萨心怀犹豫所不及知如来灭后闻是经典终不信也以有犹豫不遵此法亦不劝乐当获罪衅善哉世尊现说此谊其有狐疑于斯典者当来末世诸学大乘设使闻者令不沈吟

于是弥勒大士于世尊前叹斯颂曰

「譬如有人  现生老子  能仁至圣
弃国捐王  生于城中  而得佛道
导师近尔  布属尠少  今此诸乐
不退转子  无数亿劫  行救大众
神足之力  住不可动  学智慧强
靡所不入  今来至斯  在所开通
如水莲华  悉无所著  威神尊重
志超于世  住立恭肃  一切叉手
诸菩萨众  如是色像  为如之何
谁当信此  惟愿大圣  加哀示现
剖判分別  如审谛谊  譬如有人
而为士夫  年既幼少  发美且黑
其人年岁  二十有五  而产生
百岁之男  养育澡洗  随时衣食
是我等父  而为最胜  一切世间
无有信者  幼稚年少  而生斯子
如是世尊  我等无  无数菩萨
如来集会  心强智慧  又无所畏
无数亿劫  所学审谛  志怀明哲
其目通达  威神巍巍  显现端正
勇意猛  晓了法律  为雄导师
所见咨嗟  而窜山岩  静行无为
如虚空界  悉无所著  禅定精进
为安住子  而心志求  于此佛道
而何所人  当信此言  若于导师
灭度之后  吾等于此  而无狐疑
佛前目睹  则闻菩萨  于是之处
初学罔  将无菩萨  归于恶道
云何劝發  化斯等伦  惟愿世尊
𫌨缕解决

正法华经如来现寿品第十

尔时世尊普告菩萨大众三举声「诸族姓子悉当信佛诚谛至教勿得犹豫

时会菩萨弥勒大士具余之众咸皆叉手白世尊曰「惟愿大圣分別说之我等悉信如来所诏」诸菩萨白佛而亦至三

于是世尊见诸菩萨三称劝助欲令佛说佛告诸菩萨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佥曰「受教佛言

「族姓子如来建立如是色像无极之力诸天阿须伦世间人各自知之各自念言『能仁世尊从释氏弃国捐王行至江边就于道场坐于树下逮得无上正真道成最正觉』又吾在昔从无数亿百千那术姟劫以来已成至真等正觉矣譬有无数五百千亿佛世界所有土地满其中尘有士夫举取一尘过于东方不可计会亿百千姟诸佛国土乃著一尘如是次取越尔所国土复著一尘斯比类取无数五百千亿佛界所有土地一切之尘一一取布著诸佛国悉令尘尽于诸族姓子意中云何有能计数此诸佛国思惟筹算宁知者乎

弥勒大会诸菩萨众悉白佛言「无能计者天中天所以者何诸佛世界甚多无量不可思议非心所及假使一切声闻缘觉处贤圣慧不能思惟知其数者唯有世尊大圣之慧乃能知耳余无能及正使我等不退转地诸菩萨尚不能知此诸佛世界不可限量难得边际

于时世尊告大众曰「今吾宣布诏诸族姓子如彼士夫取无数五百千亿佛界中尘举一尘过于东方不可计会亿百千姟诸佛国土乃著一尘如是次取越尔所国土复著一尘如斯比类取无央数五百千亿佛界所有土地一切之尘一一取布著诸佛国悉令尘尽吾逮无上正真道成最正觉已来其劫之限过于尔所尘数之劫诸族姓子等见吾于此忍界讲法复在他方亿百千姟诸佛世界而示现皆悉称吾为如来至真等正觉锭光如来以诸伴党若干之数而现灭度诸族姓子吾以善权方便演说经典现无央数种种瑞应

「又如来悉知一切群萌往来进止诸原根本悉观其心而随示现各为名号亦不灭度而说泥洹顺诸众生瑕秽善恶则为解演若干种法诸族姓子见无数品心性各异所行不同德本浅薄多所坏破而不信乐故为说言告诸比丘这度终始方今出家成平等觉从来未久甫乃逮得无上正真道成最正觉

「又如来成佛已来甚久故佛说言得佛未久所以者何欲化众生故诸可说经皆已度所可讲诏自现其身为一切故建示所行皆为天人喜造罪福以故如来诸所讲演皆实至诚非是虚妄如来皆见一切三界随其化现亦无所行亦复不生亦不周旋亦不灭度不实不有亦不本无不知不尔亦无虚实亦不三界如来所行不见三处如来普观一切诸法在于某处不失诸法一切所说至诚不虚众生苦恼不可称限行若干种志性各异思想诸念各各差別欲令众生殖众德本故为分別说若干法又如来所当作者皆悉作之这得佛成平等觉已来大久寿命无量常住不灭度

「又如来不必初始所说前过去世时行菩萨法以为成就寿命限也又如来得佛已来复倍前喻亿百千姟然后乃于泥洹而般泥所以者何为众生故而教化之而示现行来久远为无德类离于福祚为贫窭行著于爱欲缠诸见网而自覆盖驱驰不定如来故为现發忨忨疾获之想不起懈怠难得之虑如来善权告诸比丘勤苦作行乃得佛道诚谛不虚以诸众生从无央数亿百千姟乃见如来以其怱怱所作不当故恇汲恇汲无宁息故言法难值如来难遇闻见是已怪之难及兴难遭想悲喜孜孜知佛希有便多發意乐在闲居而行精进这不见佛而怀渴仰见如来已欢喜稽首造众德本其不灭度者教令灭度开化黎庶缘是如来出现说经而宣斯言诚谛不虚

「譬如士夫而为医术聪明智慧工巧难及晓练方药知病轻重药所应疗多有儿子若十至百其医远行诸子皆在不解谊理不別医药不识毒草被病困笃皆服毒药毒药發作闷愊反覆父从远来子在城中脑發邪想父见诸子被病起想这见父来悉皆喜悦白言『父来安隐甚善我等自为食任信他言而服毒药惟愿大人救济我命』时父见子遭苦恼患婉转在地寻勅从人持大药来药色甚好味美且香和合众药与诸儿子而告之曰『速服上药甘香芬馥假使诸子时服此药其毒消灭病得瘳除身体安隐气力康强』诸子不随颠倒𢘙悷想者见药嗅香尝知其味寻便服之病即得愈毒药消灭子性悷者不肯服之毒药除者皆白父母『与我等药病悉瘳愈而蒙安隐』其邪想不肯服也得见药色不憙香味父医念言『今我此子愚冥不解志性颠倒不肯服药病不除愈或恐死亡宁可以权饮诸子药』则设方便欲令速服便告诸子『今我年老羸秽无力如是当死汝辈孚起若吾命尽可以此药多所疗治服药节度汝等当学假使厌病欲得安隐宜服斯药』教诸子已舍诣他国犹如终没诸子闻父潜逝發啼哭悲哀不能自胜『我等之父智慧聪明慠不服药今者薨殪』兄弟孤露思慕慇懃乃自克责存不顺教便遵崇父之余业谛观众药形色香味自当攻疗不可轻戏寻便服药深自消息病即除愈时父见子服药病愈便复还现

佛语诸族姓子「如是医者善权方便令子病愈宁可诽谤彼医所处为不审乎

诸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不也安住

佛言「吾从无数不可计限亿百千發无上正真道懃苦无量每行权便示现教化發起群生其父医者谓如来也诸儿子者谓五道生死人也父他行而不在者谓如来未出于世诸子入城服毒药婉转者谓在三界三毒所缚婉转五道不能自济父闻来还谓佛如来行大悲哀见三界人或流五趣不能自出故现世间广说经法开化黎庶服药病愈谓發无上正真道意立不退转无所从生或得声闻缘觉乘不至究竟视药形色香味不肯服者谓六十二见堕邪者见父年老留药教子舍之去者谓诸黎庶疑受道教故现灭度留诸经法以教后世四辈弟子讽诵学问思佛功德發大道意或得罗汉或得缘觉佛见如是复还出世一切众生皆是吾子诸族姓子如来行权非徒虚妄」于是世尊欲重解谊显扬其事而叹颂曰

「不可思议  亿百千劫  欲得限量
莫能知数  得佛已来  至尊大
常讲说  未曾休懈  劝助發起
无数菩萨  皆建立之  于佛道慧
无数亿劫  开道众生  亿千姟数
不可思议  而为示现  立于灭度
以教化谊  导利众生  用权方便
而现灭度  故为众人  演斯法典
吾已自立  一切黎庶  分別群萌
于彼之谊  其心颠倒  而不觉了
欲立是等  佛宣畅说  设见于佛
灭度之后  以若干物  而用供养
又睹吾没  愁悒忧戚  若复见佛
欢喜踊跃  假使质直  说至诚言
众生之类  朽弃身体  然后如来
合集众音  能自示现  显大佛道
而于后世  分別此语  吾在于斯
不为灭度  比丘欲知  佛权方便
数数堪忍  现寿于世  及与异人
眷属围绕  因而宣扬  于尊佛道
诸贤得闻  佛出世间  又复导师
余国灭度  观察众生  愁忧懊恼
仓卒不  其身相好  望想饥虚
欲得见佛  然后乃为  分別经典
不可思议  亿百千劫  吾常建立
如此像谊  佛来至于  灵鹫之山
自然床座  无量姟数  设使众生
见是世界  水火灾变  劫烧天地
当斯之时  吾此佛土  具足微妙
柔软安雅  歌舞戏笑  无量安隐
讲堂精舍  楼阁室宅  校饰庄严
皆以七宝  药草树木  华实茂好
自然雨华  心华众色  以散于佛
及弟子上  诸人皆坐  馆室雷震
或复好乐  發道意者  吾之国土
建立常然  余人有见  劫如烧尽
睹其世界  火甚可  本以权便
示现斯变  如来咨嗟  无央数亿
佛之法尊  其为若兹  众生品类
不肯听闻  然而憙造  殃衅之罪
假使人民  柔软中和  其时佛兴
出于人间  已见世尊  经法所诏
则为显扬  清净谊理  佛来为人
分別诫诲  说斯所造  往返之事
假使如来  久久而现  然后乃为
讲是经典  吾智慧力  圣达光明
如是所见  不为薄少  前世所行
无量劫数  慈心之品  平坦无求
智慧明者  无得狐疑  弃捐犹豫
勿怀结滞  所当列露  未曾班宣
佛今散告  无复余谊  如医所建
善权方便  开阐分別  示子方术
现衰老死  其身续存  神变音声
不终不始  受诸等友  而自由用
世吼疗治  众生之病  开导痴𫘤
令离愚冥  而现泥洹  亦不灭度
何故慇懃  欲得现已  人常暗
使意信乐  以放逸故  坠堕三处
其心踊跃  欲令觉了  如来所诏
常以知时  为其众生  而行智慧
以何方便  而受道法  何因令获
从佛经

世尊说是如来寿限时则无央数不可思议众生皆获利谊解脱至道

正法华经卷第七


校注

安行品【大】正法华经安乐行品【宋】【元】【宫】不分卷【宋】【元】【明】【宫】安乐行品【明】 三【大】四【宋】【元】【明】【宫】 鱼【大】渔【宋】【元】【明】 嫪【大】𭝃【宋】【宫】 自赖【大】疾癞【宋】【元】【明】【宫】 愿【大】类【宋】【元】【明】 尼【大】〔-〕【宋】【元】【明】【宫】 谊【大】*义【宋】【元】【明】【宫】* 燕【大】宴【宋】【元】【明】【宫】 密【CB】【丽-CB】【宫】蜜【大】 重【大】欲重【宋】【元】【明】【宫】 害【大】行【宫】 与【大】兴【宋】【元】【明】【宫】 息【大】恩【宫】 为斯【大】斯为【宋】【元】【明】【宫】 病【大】疾【宋】【元】【明】【宫】 殖【大】*植【宋】【元】【明】【宫】* 弃【大】舍【宋】【元】【明】【宫】 蚤【大】豸【元】【明】𧋠【宫】 无无【大】元元【宋】【元】【明】源源【宫】 之【大】此【宋】【元】【明】【宫】 蹉踖【大】差错【宫】蹉错【元】【明】 若【大】如【宋】【元】【明】【宫】 厌【大】戢【宋】【元】【明】【宫】 辞【大】说【宫】 秽【大】也【宫】 相【大】想【宋】【元】【明】【宫】 建【大】违【宋】【元】【明】【宫】 有【大】所【宋】【元】【明】【宫】 猗【大】倚【元】【明】 𠋆【大】𭣋【宋】【宫】衬【元】【明】 㲲【大】絷【宫】 详【大】祥【宫】 升据【大】升处【宋】【元】【明】【宫】 叡【大】圣【宫】 法【大】经【宋】【元】【明】【宫】 诵【大】颂【宫】 千【大】百【宋】【元】【明】【宫】 请【大】责【宫】 嘉【大】加【宋】【元】【明】【宫】 悕【大】希【宫】 恐【CB】【丽-CB】【宫】怨【大】 诏【大】教【宋】【元】【明】【宫】 已【大】*以【宋】【元】【明】【宫】* 后【大】〔-〕【宋】【元】【明】【宫】 天【大】天也【宋】【元】【明】【宫】 行【大】得【明】 大【大】泰【宫】 斯【大】*此【宋】【元】【明】【宫】* 是【大】此【宋】【元】【明】【宫】 事【大】侍【宋】【元】【明】【宫】 乃【大】仍【宫】 憎【大】增【宋】【元】 视【CB】【丽-CB】想【大】*视【宋】*【元】*【明】*【宫】* 皆【大】悉【宋】【元】【明】【宫】 宇【大】宅【宋】【元】【明】【宫】 名听声【大】听闻名【宋】【元】【明】【宫】 举【大】军【宫】 军【大】众【宋】【元】【明】【宫】 距【大】拒【宋】【元】【明】【宫】 克【大】献【宫】 悦【大】喜【宋】【元】【明】【宫】 断【大】料【宫】 珍奇【大】琦珍【宋】【元】【明】【宫】 绩【大】𪟝【宋】【元】【明】【宫】 特【大】持【宫】 国强【大】国疆【宋】【元】【明】【宫】 道谛【大】道帝【宋】【元】【明】【宫】 数【大】极【宋】【元】【明】【宫】 于【大】于【宋】【元】【明】【宫】 斯【大】此【宋】【元】【明】【宫】 元【大】有【宋】【元】【明】【宫】 是来【大】来甚【宋】【元】【明】【宫】 今如来现【大】今日如来【宋】【元】【明】【宫】 学【大】家【宫】 强【大】力【宋】【元】【明】【宫】 帝【大】王【宋】【元】【明】【宫】 钏【大】𨩴【宋】【元】【明】【宫】 原【大】源【元】【明】 受【大】授【宋】【元】【明】【宫】 之【大】所【元】【明】 曜【大】*耀【宋】【元】【明】【宫】* 觉【大】典【宋】【元】【明】【宫】 除【大】降【宫】 悟【大】梦【宋】【元】【明】【宫】 便即【大】即便【宋】【元】【明】【宫】 谊【大】善【宋】义【元】【明】【宫】 已【大】以【宋】【元】【明】【宫】 为诸【大】诸为【元】 正法华经【大】*〔-〕【明】* 踊【大】*涌【宋】*【元】*【明】*〔-〕【宫】 四【大】五【宋】【元】【明】【宫】 是【大】时【宋】【元】【明】【宫】 惟【大】*唯【宋】【元】【明】【宫】* 度【大】〔-〕【宋】【元】【明】【宫】 分布【大】分別【宋】【元】【明】【宫】 严庄【大】庄严【明】【宫】 摄【大】揽【宫】 倚【大】猗【宋】【宫】 踊【大】*涌【明】* 沙【大】沙或四百分江河沙【宋】【元】【明】【宫】 江河沙或百千分【大】或百千分江河沙【宋】【元】【明】【宫】 来【大】而来【宫】 央【大】〔-〕【宋】【元】【明】【宫】 人【大】千【宋】【元】【明】 或【大】或有【宋】【元】【明】【宫】 四方【大】从四方【宋】【元】【明】【宫】 于【大】*于【宋】【元】【明】【宫】* 赞【大】叹【宋】【元】【明】【宫】 已【大】*以【宋】【元】【明】【宫】* 特【大】时【宋】 清【大】以清【宋】【元】【明】【宫】 疾【大】病【宋】【元】【明】【宫】 决【大】快【宋】【元】【明】【宫】 命【大】我【宫】 赞【大】语【宋】【元】【明】【宫】 恒【大】*江河【宋】【元】【明】【宫】* 供奉【大】供养【宋】【元】【明】【宫】 俦【大】畴【宋】【元】【明】【宫】 颂【大】偈【宋】【元】【明】【宫】 猛雄【大】雄猛【宋】【元】【明】【宫】 正【大】*政【宋】【宫】* 建【大】*逮【宋】【元】【明】【宫】* 众【大】等【宋】【元】【明】【宫】 恒【大】江【宋】【元】【明】【宫】 三【大】二【宫】 属【大】党【宫】 议【大】量【宋】【元】【明】【宫】 寞【大】漠【宋】【宫】 遵【大】道【宋】【元】【明】【宫】 天【大】大【宋】【元】【明】【宫】 见【大】*现【宋】【元】【明】【宫】* 备【大】满【宫】 来【大】發【宋】【元】【明】【宫】 央【大】鞅【宫】 怪【大】性【宫】 吾【大】我【宋】【元】【明】【宫】 普【大】誓【宫】 导师有异∞其慧无特【宫】 导师所诏【大】其慧平等【宫】 令无有异【大】安隐无特【宫】 令【大】今【明】 其慧平等安隐无特【大】∞导师所诏令无有异【宫】 劝【大】欢【宋】【元】【明】【宫】 姓【大】姓子【宋】【元】【明】【宫】 赞【大】读【宋】【元】【明】【宫】 于【大】一【明】 惔【大】懅【明】 殖【大】*植【宋】【元】【明】【宫】* 闻【CB】【丽-CB】【宫】问【大】 止【大】此【宋】【元】【明】【宫】 修【大】进【宋】【元】【明】【宫】 志常【大】常志【宋】【元】【明】【宫】 达清净子【大】建清净土【宫】 逮【大】建【宫】 著【大】差【宫】 维【大】〔-〕【宋】【元】【明】【宫】 近【大】迩【宋】【元】【明】【宫】 爰【大】受【宫】 诸【大】诣【宫】 严【大】丽【宫】 二【大】一【宫】 倚【大】猗【宋】【元】【明】【宫】 习【大】集【宋】【元】【明】【宫】 誓【大】逝【宋】【元】【明】【宫】 断【大】料【宫】 析【大】誓【宋】【元】【明】【宫】 住立【大】立住【宋】【元】【明】【宫】 能【大】乃【宋】【元】【明】【宫】 产生【大】生产【宫】 失【大】央【明】 如【大】而【宋】【元】【明】【宫】 又【大】叉【宫】 勇意【大】意勇【宋】【元】【明】【宫】 然【大】极【宫】 𫌨【大】罗【宋】【宫】 卷第七终【宋】【元】【明】【宫】 卷第八首【宋】【元】【明】【宫】 五【大】六【宋】【元】【明】【宫】 诏【大】*语【宋】【元】【明】【宫】* 具【大】其【宋】【元】【明】【宫】 土【大】生【明】 有【大】有一【宋】【元】【明】【宫】 斯【大】斯之【宋】【元】【明】【宫】 菩萨【大】菩萨党【宋】【元】【明】【宫】 诏【大】语【宫】 越【大】超【宫】 道【大】之道【宋】【元】【明】【宫】 子【大】〔-〕【宋】【元】【明】【宫】 原【大】源【宋】【元】【明】【宫】 悉【大】应【宫】 德本【大】本德【宋】【元】【明】【宫】 坏破【大】破坏【宋】【元】【明】【宫】 这【大】适【宫】 说【大】托【宫】 脱【大】既【宫】 某【大】甚【宫】 这【大】*适【宋】【元】【明】【宫】* 初始【大】如初【宋】【元】【明】【宫】 命【大】命为【宋】【元】【明】【宫】 曰【大】洹【明】 而【大】而亦【宋】【元】【明】【宫】 从【大】从无量【宋】【元】【明】【宫】 恇汲恇汲【大】惟恇𣱽𣱽【宋】【元】【明】怇怇汲汲【宫】 无【大】无有【宋】【元】【明】【宫】 难【大】难得【宋】【元】【明】【宫】 闲【大】闲【明】 愊【大】眩【宋】【元】【明】【宫】 任【大】〔-〕【宋】【元】【明】【宫】 婉【大】*宛【宋】*【元】*【明】* 香【大】美【宋】【元】【明】【宫】 𢘙悷【大】儱戾【宋】【宫】 悷【大】戾【宋】【元】【明】【宫】 毒【大】服【宋】【元】【明】【宫】 者【大】自用【宋】【元】【明】【宫】 得【大】恶【宋】【元】【明】【宫】 秽【大】劣【宋】【元】【明】【宫】 哀【大】丧【宋】【元】【明】【宫】 孤【CB】【丽-CB】【宫】狐【大】 便【大】更【宋】【元】【明】【宫】 自当【大】当自【宋】【元】【明】【宫】 是【大】彼【宋】【元】【明】【宫】 者【大】〔-〕【宫】 审【大】当【宋】【元】【明】【宫】 亿【大】〔-〕【宋】【元】【明】【宫】 劫【大】劫数【宋】【元】【明】【宫】 意【大】〔-〕【宫】 懃【大】勤【宫】 诸【大】谓【宫】 堕【大】随【元】【宫】 见【大】曰【宋】【元】【明】【宫】 年老【大】命终【宫】 (复还子如)十七字【大】〔-〕【宫】 权【大】权便【宫】 徒【大】从【宫】 道【大】圣【宋】【元】【明】【宫】 经【大】法【宋】【元】【明】【宫】 道【大】导【宋】【元】【明】【宫】 法典【大】经典【宋】【元】【明】【宫】 朽【大】将【元】【明】【宫】 此【大】说【宫】 佛出世间【大】世出间难【宋】【元】【明】【宫】 观【大】睹【宫】 见【大】现【宋】【元】【明】【宫】 来【大】未【宫】 水【大】大【宋】【元】【明】【宫】 心【大】其【宫】 如【大】而【宫】 异【大】畏【宋】【元】【明】【宫】 央【大】鞅【宋】【宫】 来【大】未【宋】【元】【明】【宫】 诫【大】戒【宋】【元】【明】【宫】 得【大】所【宋】【元】【明】【宫】 列【大】別【宫】 弊【大】蔽【宫】 受【大】说【宋】【元】【明】【宫】 从【大】于【宋】【元】【明】【宫】 教【大】处【宋】【元】【明】【宫】 不分卷【宋】【元】【明】【宫】
[A1] 己【CB】【丽-CB】【碛-CB】已【大】(cf. K09n0117_p0860b09; Q09_p0229a11)
[A2] 谊【CB】【丽-CB】諠【大】(cf. K09n0117_p0861a21)
[A3] 蔽【CB】【丽-CB】弊【大】【碛-CB】(cf. K09n0117_p0862b19)
[A4] 夫【CB】【丽-CB】【碛-CB】天【大】(cf. K09n0117_p0866a20; Q09_p0232c12)
[A5] 云【CB】【丽-CB】【碛-CB】示【大】(cf. K09n0117_p0867a01; Q09_p0233a21)
[A6] 白【CB】【丽-CB】【碛-CB】自【大】(cf. K09n0117_p0868b08; Q09_p0234a23)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正法华经(卷7)
关闭
正法华经(卷7)
关闭
正法华经(卷7)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