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十轮经卷第六

刹利依止轮相品第八

「复次善男子十种依止行轮一切声闻辟支佛乃至如来皆与同等若有成就依止轮者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速疾得成声闻法器辟支佛种亦能成就如来法器

「何等为十族姓子所谓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意业净修法行有惭有愧厌恶己身畏五盛阴不见生死大河彼岸乐于寂静离诸愦闹无有诤心不讥他短守护诸根心常念定善观因果能成就禅定常乐摄心善解生灭如是则能成就十依止轮是名为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速疾成就声闻乘辟支佛种亦得大乘阿鞞跋致如是族姓子能成声闻辟支佛乘依止此轮度诸有海入涅槃城云何名依止威仪轮云何名依止我所谓依止五受阴故名为依止于五受阴而作己想决定依止

「云何名威仪有阴威仪有界威仪是名威仪云何名轮诸佛神力所持言教皆名为轮及与剑轮如是声闻辟支佛人依止此轮求涅槃道染著依止不任大乘清净法器

「云何依止依止阴界心生惊怖依止厌离依止于身而求解脱度脱己苦以己受阴为求一切众生解脱以著己受故而不堪受大乘法也但自为己不为众生无大悲心是故不住大乘久住生死便舍他苦为欲断己烦恼故不能舍于手是故不任大乘法器亦不求于大乘道轮而亦不求梵音轮也是故不任大乘之器独一无伴入涅槃城以是义故若有众生不闻声闻辟支佛乘诸行不具善根不熟微少精进若此人前有所说法二俱得罪亦是扰乱一切诸佛以是义故若有众生于声闻辟支佛乘而不成熟诸善根者若听微妙大乘经者彼人愚痴自谓为智堕于断见如是人等说无因果无善恶业亦于我法而作坏乱非法言法非沙门自称沙门非比丘言是比丘遮断一切声闻辟支佛乘而不流布

「若于声闻辟支佛法出家受具足戒为集一切诸善根故故任法器及不任者学无学人善巧言辞机辩无碍已证诸果乃至真善凡夫具足持戒于是等边而作骂詈夺其衣钵执缚系闭如是断常是人中罗刹得人身难宁堕地狱得无量罪不受人身起于断见是故生常愚痴口不能语乃至命终趣阿鼻地狱人身难得于阿僧祇劫设得人身于诸佛界生五浊世身常瘖口不能语耳无所闻如是等病逼切其身志意错乱无有饮食资产财业远离善知识成就诸恶亦为恶见之所覆障造众逆罪而说断见恼乱我等声闻弟子持戒清净修功德者为恶所染若人下根下精进不求声闻辟支佛乘于大乘道而生断见欲求人身尚难可得况求声闻辟支佛乘于此二乘尚不能行况复能了甚深大乘

「譬如坏瓶多诸穿穴盛油水则皆漏尽而俱失坏何以故是器过故若有众生根不熟者亦复如是同彼瓶相善男子如盲人前示种种宝如是无智慧者憍慢放逸乃至断见广示大乘亦复如是不能了知

「譬如有人其身臭秽虽以旃檀沈水香等种种涂身犹不能香如是不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不断恶业乃至邪见若以摩诃衍大乘香涂犹故不香譬如薄田殖好种终不能成如是不能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于彼五欲不生厌离如是之人若以摩诃衍道而为说之则不能成譬如毒瓶著少石不任食用若不能修声闻辟支佛乘乃至大乘言无因果者若欲为说大乘经典不能令彼如闻修学则不信受犹如毒瓶置少石蜜如是不任声闻辟支佛器而置大乘味者当知是等二俱无用亦如狂人前若弹箜篌作众伎乐不能解了如是不能勤求声闻辟支佛乘有重贪欲嗔恚愚痴乃至于声闻乘根不熟者若为说摩诃衍道亦不能了

「譬如有人不持铠杖而入战阵既入之后必当得于无量苦恼如是不能勤求声闻辟支佛乘根不熟者若为显示摩诃衍乘亦复如是必当得彼无量苦恼

「是故善男子有智之人先观众生然后说法舍心及利益心不懈怠心以忍辱心不憍放逸心无嫉妬心无悋惜心以修定心为人说法亦不令他堕坠恶趣不如意处是故如来能知他心救济众生随其信轮而为说法以大庄严而自庄严

若为菩萨摩诃萨说法恒以大悲因缘为断众生一切结使而为说法度诸有海为于三乘中随使成就一乘故而为说法终不欲令堕于生死而为说法分別诸阴而为说法分別诸入而为说法分別诸界而为说法分別欲界道而为说法分別色界无色界道而为说法不为今世有不为后世有不为行有不为心想有不为心行有不为意思有不为无明有乃至不为生死有不为行无行众生而为说法乃至行非行寂灭而为说法一切想无生而为说法

「云何名行行者名为死此生彼若能覆此生死名灭行非行

「云何名轮如如意宝能持一切遍满虚空度诸国土观察世间诸行起灭犹如幻化不与声闻辟支佛共是故名断一切行轮

「如是善男子如来以如是相为诸众生种种说法亦如虚空无有分別与无量三昧自在游戏而为说法

「如是菩萨以大庄严而自庄严为诸众生说色非空离色非空乃至识非空离识亦非空眼非空离眼亦非空乃至意非空离意亦非空眼识非空离眼识亦非空意识非空离意识亦非空空处非空离空处亦非空识处非空离识处亦非空无所有处非空离无所有处亦非空非想非非想处非空离非想非非想处亦非空四念处非空离四念处亦非空道亦非空离道亦非空十二因缘三不护法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乃至涅槃非空离涅槃亦非空善男子是名如来中道实义决定性相为他众生分別演说诸行无生住持正法遍满虚空乃至无量禅定一切法相皆如日光照明开示令入三乘为得涅槃令得解脱

「菩萨摩诃萨如是说法为最第一利益众生谛听甚深法已随意所欲于三乘中随所修习种种善根则善住一乘亦不增益诸不善法其行坚固不退涅槃

「菩萨摩诃萨为断无量生死劫苦而为说法亦为声闻辟支佛乘众生令度四流

「菩萨摩诃萨为断一切众生四流而为说法声闻辟支佛乘但为自己断四流故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断众生烦恼病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为断己烦恼故而为说法

「菩萨为断众生烦恼业习使无余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习有余故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令众生得大悲果报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离于大悲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但为悲愍诸众生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虽复说法实无悲愍利益之心

「菩萨摩诃萨为灭众生诸毒苦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但灭己苦故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满一切法味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自满己法故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得法光照成大明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但为自得法之照明不为众生演说法相

「善男子是名略说灭除一切大无明暗得大明故而欲成就一切种智悉觉悟故乃为他人分別说法声闻缘觉为欲灭己无明暗障内自照明得正觉悟

「善男子声闻缘觉不为众生而生厌恶不为愍救度脱他人不为于他令得名誉称扬赞叹不喜他人而生谄曲但自护己不护于彼不为安乐一切众生声闻缘觉若见他人有微少过必起身意业等罪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大乘者皆悉救护慈愍于他乃至不见众生身意业过

「善男子若有众生起于麁弊愚痴恶口自谓为智乃至不离邪见为求他利而生嫉妬贪著名称自举轻他不能守护身心常念恶无有愍伤而喜恼乱选择福田若有依我而出家者不见其过轻毁骂詈心常散乱不自省己念讥彼阙于大乘人虽生愿乐无寂静心起重恶心永离他人恒作是语而自称说是大乘人亦教他读诵但自赞己非毁于他以是义故赞叹大乘自不调伏于大乘道而欲教他修行大乘便作是说自谓大乘诸恶行律师而教人言如是谄曲难得人身亦失声闻辟支佛乘常趣恶道不欲亲近诸有智者而唱是言作师子吼『我是大乘』善男子譬如有驴著师子皮自以为师子有人远见亦谓师子驴未鸣时无能分別既出声已远近皆知非实师子诸人见者皆悉唾言『此弊恶驴非师子』我今所说亦如是等若造十恶烧灭人种非诸声闻辟支佛器败坏种子如是愚痴诳惑他言『我是大乘』善男子譬如有人而无手足欲至战阵无所堪施破戒之人亦复如是欲与结使烦恼战鬪我说是人终无果报毁犯禁戒作恶行者于一切处不成法器若自说言『我是大乘』能破一切众生烦恼尘劳大阵亦为众生住八正道入无畏城则无是处

「何以故若有众生威仪清净惭愧具足畏于后世远离一切不善等法喜乐一切诸善功德而于众生起大悲心亦能济度一切苦厄救护生死诸怖畏者不著己乐庆于彼乐常勤精进专念不舍心乐寂定舍于谄偽邪惑欺诳善知业知业果报不著五欲世间八法所不能染乐观阴如救头然如救衣然安住声闻种有如是相名声闻乘则于大乘所不堪任辟支佛乘复有何相若人具上二十法者则能常观五受阴生灭等相明观诸法皆因缘生亦知灭相如是之人不任大乘不能成于大乘法器

尔时如来以是义故而说偈言

「刹利依止十  婆罗门首陀
若修真善行  堪为声闻器
辟支佛胜乘  三业悉清净
守护于诸根  所说好柔
分別观诸阴  界入亦复然
乐独空闲处  善慧观因缘
常摄于诸根  依止是十轮
于诸无坏  堪任为法器
念度于有海  等行于三轮
不依于结使  而近解脱
任大乘器  不具大胜轮
不勤求大乘  并诸下根者
若有愚痴人  心常怀懈怠
是故非大乘  亦不堪大器
独一求解脱  痴谄无愍行
常行于断见  彼亦趣恶道
弃舍于正法  而说于非法
遮断三乘道  舍律欲爱具
恼坏贤圣法  打掷袈裟者
訾而诽谤  亦自坏其身
为欲修人身  不舌𤴽而死
常值诸佛者  显示三乘法
欲炽然三乘  及与分別者
欢喜而显示  必成佛无疑
破戒而嫉妬  自赞复毁他
是智者所弃  得佛三界尊
以悲心说法  随心之所乐
具分別三乘  必成佛无疑
说法如虚空  而心无所依
入皆空  必成佛无疑
佷戾喜破戒  若闻赞大乘
诈称为菩萨  驴披师子皮
我今为众说  欲得胜菩提
护持于十善  莫坏于我法
我于余经说  行第一菩提
离声闻缘觉  为净众生说
曾供亿诸佛  灭恶心解脱
我从彼所闻  但一无二乘
此众说三乘  有住声闻者
心恼多造作  不任道器故
有住于缘觉  愚暗于胜法
不任上乘器  随所欲而说
头陀闻解脱  当堕于恶道
冷阴而服乳  终不能差病
如是声闻器  狂心说断见
是故先观察  然后应说法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于大众中无量百千人民多有空乱意众生断于善根说无因果趣向恶道若得正见在世尊前能至心忏悔而白佛言「我于如来正法之中久修声闻殖诸善根而不能成声闻法器方复更求辟支佛乘愚惑不了更起断见获无量罪我等今悉于世尊前诚心忏悔唯愿哀愍受我等忏悔拔除罪根不受恶报还修善根求声闻乘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若能發露诚心忏悔于我法中说有二种得无所犯一者本不作恶二者作已能悔是二种人俱获清净

尔时世尊为无量百千众生随顺其心说四谛法有得法忍有得世间第一法有得须陀洹果有得斯陀含果有得阿那含果复有八万四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得阿罗汉

尔时众会复有七千五那由他百千人等堕于断见断诸善根应趣恶道者还得正见悉于佛前自归發露诚心忏悔作如是言「我等本种辟支佛因缘而不能成今闻大乘心生爱乐我等愚暗便起断见言无因果以是因缘造作无量身意业诸余恶业以是义故于多劫中常堕恶道受无量苦今于佛前皆悉發露至心忏悔不敢覆藏为欲满足缘觉乘故随彼意说得光明三昧逮不退转辟支佛乘

时彼众中复有八十那由他百千众生舌不能语皆于过去诽谤无量恒沙诸佛所说正法乃至诽谤一句一偈以是罪业不能忏悔佛神力故令使今日皆悉能言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汝等宿世作何恶业于此会中口不能语

彼即答言「我于过去毘钵尸佛法中诽谤大乘」或有说言谤声闻乘或有说言谤辟支佛乘「以是业障罪报因缘于九十一劫坠堕生死常处地狱及受饿鬼舌不能语受大苦恼始于今日得复人身蒙佛神力始今得语佛神力故得宿命智能知过去一切所作恶业因缘

有说尸弃佛随叶佛拘楼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所诽谤正法乃至一句一偈以佛神力悉知过去所作恶行一切业障皆悉明了

尔时众会无量百千声闻无量百千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自归向佛發露忏悔「我等皆于过去无量诸佛法中若任法器及不任者诸声闻众多起讥自举轻他诽谤毁骂扬恶遏善以是业障堕三恶道具受苦痛虽复供养过去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众乃至忏悔受持禁戒得闻佛法自学教他但以诽谤余业障故不能得趣寂灭涅槃及禅定乐如是罪缘今向世尊自归發露至心忏悔

复有说言「我等于诸如来声闻弟子夺其财业及诸饮食或系牢狱以是业故堕三恶道受大重苦我等虽于过去诸佛世尊及大菩萨前發露忏悔受持读诵种种禁戒但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今于佛前皆悉忏悔一切余业无量罪障唯愿世尊受我等忏拔除一切三恶道苦自今以后愿佛神力令我所乐随意无碍得于涅槃及禅定乐

尔时世尊告诸声闻及大菩萨「此是五逆余业罪障但有名字无有实法皆由恼乱声闻弟子能生大罪何以故破毁禁戒诸恶比丘犹能为诸无量百千万那由他人而作珍宝之大伏藏况持净戒炽然三宝者而起扰乱是即名为断三宝种成就恶业亦名坏于一切众生法眼毁佛正法

「若见有人依我出家而扰乱者如是业障过诸逆罪我今当以悲心哀愍汝等如是业障悉听忏悔永尽无余于贤劫中千佛出世汝于其所亦悉忏悔终不复起诽谤正法其最后佛号曰楼至如来应供至真等正觉汝于佛皆悉發露一切业障永尽消灭

时诸菩萨及大声闻俱共白佛「唯然世尊如教修行我等于贤劫中当堕三恶及阿鼻狱受种种苦犹能堪忍况复于彼楼至如来令我忏悔使得正见解诸邪见业障众罪皆悉消除

尔时如来赞诸声闻及大菩萨「善哉善哉汝等能以如是勇猛精进令本恶业皆悉消灭能生信解第一恭敬值遇诸佛得诸三昧弃舍结漏得阿罗汉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善男子我以佛眼皆悉观见无量阿僧祇百千那由他众生刹利旃陀罗乃至男女旃陀罗于未来世少种善根而得人身为恶知识之所破坏于甚深法不生信乐多起谤毁于炽然法具足声闻辟支佛乘者或有遮断大乘者于我声闻弟子成器不成器者如上所说以愚痴故自谓为智于此终没无数百千劫于地狱中受无量苦如先所说

是诸人等虽得人身宁受阿鼻地狱诸大重罪终不受是谤法人身何以故随顺恶知识憍慢自恣常作如是诸恶业者终不得度生死彼岸四流所漂受大苦恼

当于尔时有大智者而为涕泪作如是言「视诸众生难得人身远离信心及大誓愿离于心相离于正见善知识离于时节离于方所离于持戒禅定智慧如是众生以愚痴故憍慢自恣有如是想毁坏佛法悉如上说世尊我从今日亦于佛前而發誓愿我等虽处生死不坏正法愿于未来世诸佛法中不断三宝

尔时复有大士聪明智慧从座而起合掌叉手而發誓言「我等虽在生死不得法忍已来于其中间愿莫受身莫作辅相大臣乃至令长村邑聚落等主不作国师军幢将师长宿之处不作祠祀主估客商人处不作居士处不作麁人处不作断事处若不得法忍不于众生居自在处若作是等则于佛法名重因缘必当堕于阿鼻地狱

一切大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悉泣泪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本处生死所作恶业若身业若口业若意业多所造作或复随喜今于佛前皆悉發露忏悔除灭更不敢作」如是第二第三亦复如是于生死随恶知识亦愿我身不造恶业悉如上说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如是畏于后世欲度生死诸有流苦欲入无畏大涅槃城發此誓已善男子具足十法则得成就无著法忍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不著内身不著外身不著内外身不著过去未来现在身是名菩萨初得成就无余法忍复次不著内身受不著外身受不著内外身受不著过去未来现在身受乃至不著想行不著内识不著外识不著内外识不著过去未来现在识不著前世不著今世不著后世不著色界不著无色界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十法得无著忍

「若能如是于如来所说法」是时七十二亿那由他百千菩萨得无生忍八万四千那由他菩萨皆得顺忍无量那由他百千声闻断诸结漏得阿罗汉无量那由他百千众生未發菩提心者今皆發心复有无量众生亦得發于辟支佛心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若有众生成就法忍者应得灌顶转轮圣王所有饮食无量财业其余众生不得法忍者亦不能得灌顶转轮王位

金刚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为灌顶刹利王不得忍者云何而得饮食财业

佛言「灌顶王虽不得法忍能成就十善者我亦听作国主饮食财业任意自在

「善男子灌顶刹利王若不得法忍又不具足修行十善名为刹利旃陀罗如是愚痴当破甚深炽然佛法断三宝种便扰乱声闻弟子亦作无量种种谪罚夺其财物基业诽谤善法而心覆藏不令显现或夺塔物僧祇物如是之人皆悉趣向阿鼻地狱

金刚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灌顶刹利王不得法忍复不具足修行十善必当不得免斯恶耶

佛言「假使灌顶刹利王不得法忍而复不修十善道者能成就信力归依三宝不谤正法乃至一句一偈亦不扰恼声闻弟子持戒清净有德之者不取佛物僧祇物

「若人见有扰乱如此比丘而复夺于佛物僧祇物者能为遮制令无侵毁数数听受顺于实法于三宝中常应供养亲近是人清净比丘得坚固愿于摩诃衍心无疑惑亦能成就大乘众生建立正法信大乘者

「如是灌顶刹利王者已于宿世诸如来所得其城邑资生财物我亦知之不堕恶道若欲永灭一切恶者应当修行如是正法于过去世所作恶业悉得除

大方广十轮经卷第六


校注

大方广【大】*佛说大方广【明】【圣】*〔-〕【圣】* 经【大】经刹依止轮品第八【圣】【圣乙】 (失译录)九字【大】*〔-〕【圣】* 相【大】〔-〕【宋】【元】【明】【宫】 族姓子【大】〔-〕【圣乙】 所谓【大】〔-〕【宫】谓【宋】【元】【明】 净修【大】清净【宋】【元】【明】【宫】【圣】【圣乙】 有【大】〔-〕【圣】【圣乙】 何【大】〔-〕【圣】 是【大】是义【宋】【元】【明】【宫】 住【大】任【宋】【元】【明】【宫】【圣】 义【大】〔-〕【圣乙】 而【大】令【宋】【元】【明】【宫】【圣】 故【大】堪【宋】【元】【明】【宫】〔-〕【圣乙】 哑【大】痖【宋】【元】【明】【宫】【圣乙】 盛【大】宬【宋】【宫】 殖【大】*植【宋】【元】【明】【宫】* 蜜【大】*密【圣】* 如【大】若【宋】【元】【明】【宫】【圣乙】 杖【大】仗【元】【明】 慈【大】〔-〕【元】【明】【宫】【圣】【圣乙】 慢【大】慢心无【宋】【元】【明】【宫】 若【大】〔-〕【圣】 得【大】使【宋】【元】【明】【宫】【圣】【圣乙】 而【大】为【宋】【元】【明】【宫】【圣】【圣乙】 少【大】细【宋】【元】【明】必【宫】 举【大】誉【宋】【元】【明】【宫】 等【大】业【宋】【元】【明】【宫】 永【大】乖【宋】【元】【明】【宫】【圣乙】 诸【大】如【圣】 也【大】耶【圣乙】 八【大】八苦【宋】【元】【明】 二十【大】甘【圣】 软【大】濡【圣乙】 乘【大】果【宫】 门【大】行【圣】 任【大】住【宫】 訾【大】呰【宋】【元】【明】 𤴽【大】噤【宋】【元】【明】【宫】 佷【大】狼【明】 披【大】被【宋】【元】【明】【宫】 唯【大】*惟【宋】*【元】*【明】*【宫】 千【大】十【宋】【元】【明】【宫】 明【大】相【圣乙】 复【大】服【圣乙】 诃【大】呵【宋】【元】【明】【圣】 于【大】少【圣】 业罪【大】罪业【宋】【元】【明】【宫】 万【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汝【大】汝亦【宋】【元】【明】【宫】【圣乙】 彼【大】后【圣】 佛【大】〔-〕【宋】【元】【明】【宫】 是【大】此【宋】【元】【明】【宫】【圣】【圣乙】 虽【大】难【元】【明】【宫】【圣】【圣乙】 善【大】于善【宋】【元】【明】【宫】 想【大】相【宋】【元】【明】【宫】【圣】【圣乙】 师【大】帅【宋】【元】【明】【宫】 麁【大】庶【宋】【元】【明】【宫】【圣乙】 于【大】生【圣乙】 亿【大】〔-〕【元】【明】【宫】【圣乙】 忍【大】法忍【元】【明】 便【大】使【宫】 免【大】勉【圣乙】 人见有【大】见有人【宋】【元】【明】【宫】 永【大】求【宫】 尽【大】尽光明皇后愿文【圣乙】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方广十轮经(卷6)
关闭
大方广十轮经(卷6)
关闭
大方广十轮经(卷6)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